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蔡茂森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ab53d422b160b4e767fcfff.png)
可见,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不利地位,通过两国分工与 贸易,双方仍可获益。
例外情况:即当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 地位,而且两种商品生产的绝对不利程度相同或绝对不利比例相同时, 没有互惠贸易发生。
四 比较利益论简评
比较利益论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国际贸易 理论的一大基石。
二 比较利益论的基本内容
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 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 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 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 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 不利的程度也不同。
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 产比较最有利(即有利程度最 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 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 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 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 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 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 都带来利益。
边际分析的实质是数学中的微分分析,其含义是:一个经济变量每增加一 个单位或发生微小变动,所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程度,可用Δ犢 /Δ犡表示。边际分析方法是分析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 异曲线的基础
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机会成本
指一定的生产资源用于增加生产1单位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它 表示放弃一种生产机会而采取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 对机会成本进行动态分析,机会成本一般可分为边际机会成本不变和边际机会成本 递增两种情况: (1)边际机会成本不变: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是指增加任一单位某产品的生产所必须放弃的 另一种产品数量均相同,不论产出为多少 (2)边际机会成本递增:这是指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该产品的生产, 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
相对商品价格
指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若以Px和Py分别表示X、Y两种商品的价格,则商品X相对于商品Y的价格为Px/Py。假 定价格等于生产成本,且一国同时生产X、Y两种商品,则X的机会成本等于X相对于Y的 价格(Px/Py)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6a00f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a.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一、课程简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集理论、实践、政策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体系,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政策和措施,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内容1.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介绍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2.国际贸易理论:讲解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新理论等。
3.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分析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贸易救济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4.国际贸易实务:包括国际贸易术语、交易条件、合同签订、支付方式、货物运输与保险、进出口业务流程等。
5.我国对外贸易:介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政策法规及发展前景。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贸易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4.情景模拟法:模拟国际贸易业务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32学时,每周2学时,连续16周。
2.实践教学:共计16学时,每周1学时,连续16周。
3.期末考试:共计2学时。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占比30%。
2.实践报告:占比30%。
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比40%。
七、教学资源1.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者,出版社,年份)2.参考文献:《国际贸易》(作者,出版社,年份)、《国际贸易实务》(作者,出版社,年份)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目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cfa7c1020b4e767f5acfcefa.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目录上篇理论部分第1章导论1.1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1.2 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2章国际分工与国际市场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3章国际贸易理论3.1 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3.2 比较优势理论3.3 要素禀赋理论3.4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4章国际贸易政策4.1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4.2 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与演变历史4.3 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4.4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4.5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5章国际贸易措施5.1 关税措施5.2 非关税措施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6章国际服务贸易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7章国际知识产权贸易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8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WTO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下篇实务部分第9章国际贸易合同的一般流程9.1 交易磋商和合同订立9.2 出口合同的履行9.3 进口合同的履行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及问题第10章商品的名称、品质、数量和包装10.1 商品的名称10.2 品质10.3 数量10.4 包装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及问题第11章国际贸易术语与国际贸易惯例11.1 贸易术语的含义和有关的国际惯例11.2 几种常用的贸易术语11.3 其他贸易术语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及问题第12章商品的价格12.1 价格的掌握12.2 计价货币的选择和运用12.3 作价方法12.4 佣金、折扣和出口退税12.5 出口商品的经济效益核算12.6 合同中的价格条款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及问题第13章国际运输与保险13.1 运输方式13.2 合同中的装运条款13.3 运输单据13.4 海上货物运输保险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及问题第14章国际货款结算14.1 票据14.2 汇付和托收14.3 信用证14.4 国际保理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及问题第15章争议的预防与解决15.1 商品检验15.2 索赔15.3 不可抗力15.4 仲裁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及问题第16章国际贸易方式16.1 包销、代理、展卖与寄售16.2 招标投标与拍卖16.3 易货贸易与补偿贸易16.4 加工贸易16.5 期货贸易与套期保值16.6 电子商务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及问题附录A单证样式。
第二讲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讲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7cb966c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1.png)
务》2023-10-29contents •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案例分析•未来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目录01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跨越国界,涉及到不同文化和经济体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贸易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国际合作。
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就业机会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等方式,为世界各国带来诸多益处。
按照商品和服务的流向,国际贸易可以分为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
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售本国商品和服务,而进口贸易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
按照贸易的性质,国际贸易可以分为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或地区之间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不进行任何限制和干预。
保护贸易则是指国家或地区采取关税、配额等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是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效率提高。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国际贸易对于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具有积极作用。
它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平台,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
同时,国际贸易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商机,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02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各国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所耗费的时间和资源比另一个国家要少,那么该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认为,一国在生产不同产品时,应选择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进行出口,而进口其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
相互需求理论约翰·穆勒认为,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基于相互需求,即一国出口的商品恰好是另一国需要的,反之亦然。
010203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各国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如果一国在生产该产品上所拥有的资源相对较多,那么该国就具有要素禀赋优势。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2e32e003a76e58fafab003e2.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编制人:编制日期:2017年2月20日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总课时:48课程类型:(专业课)适用专业:贸易、管理教学目标与要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针对国际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经济规律、纯粹理论、基本政策和实务操作展开教学。
通过本书的学习,使学员掌握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国际交换的规律性,学会分析贸易基础和贸易利得、贸易限制的理由和经济影响,同时掌握国际商品交易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方法。
先修课程:经济学教学内容:每章教学要求、各节基本内容第1章:导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使学生掌握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并注意与相近概念的区分,了解国际贸易面临的法律环境。
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掌握重商主义、绝对利益论和比较利益论的核心观点,并能对上述理论做简要评价。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基本逻辑,了解该理论的假设条件及相应结论,了解里昂惕夫之谜。
第4章:国际贸易新理论。
通过教学互动,使学生理解国际贸易新理论本质是在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基础上放松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假设条件产生的。
理解规模报酬递增、产业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5章:保护贸易理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说,重点理解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及战略性贸易理论,简要了解凯恩斯主义对外贸易乘数论。
第6章: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通过教学互动,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脉络,熟悉当代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常用的外贸政策,会简要分析不同政策的优缺点。
第7章:关税。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关税的分类,学会分析关税带来的经济效应,会计算关税有效保护率。
了解世贸组织对关税方面的相关规定。
第8章:非关税壁垒。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非关税壁垒的特点(与关税进行比较理解)常见的几种非关税壁垒措施,了解技术性非关税壁垒。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5d360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e.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案第一章: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与理论1.1 国际贸易的定义与分类1.2 国际贸易的基本要素与贸易方式1.3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1.4 国际贸易的利益与成本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2.1 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2.2 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政策2.3 国际贸易措施的种类与作用2.4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与趋势第三章: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3.1 国际贸易协定的类型与内容3.2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原则与职能3.3 国际贸易组织的运作机制与作用3.4 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四章:国际贸易实务操作4.1 国际贸易合同的类型与内容4.2 国际贸易合同的磋商与签订4.3 国际贸易合同的履行与管理4.4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与风险管理第五章:国际贸易促进与营销5.1 国际贸易促销的方式与策略5.2 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5.3 国际市场产品策略与价格策略5.4 国际市场渠道策略与促销策略第六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分析6.1 经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评述6.2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探讨与实证分析6.3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的方法与模型6.4 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与决策过程第七章:国际贸易实务案例研究7.1 国际贸易实务中的经典案例解析7.2 贸易争端解决案例分析7.3 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实务案例研究7.4 我国国际贸易实务案例的经验与启示第八章: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8.1 区域贸易协定的形成与影响8.2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8.3 区域贸易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挑战8.4 我国区域贸易战略的选择与实施第九章: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9.1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9.2 绿色贸易政策的理论与实践9.3 国际贸易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9.4 我国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第十章: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全球化10.2 数字贸易的发展与影响10.3 与国际贸易的未来10.4 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未来发展趋势的策略与建议重点解析:1.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与理论:理解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基本要素与贸易方式,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分析国际贸易的利益与成本。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878c133831126edb6f1a108b.png)
假定英葡两国商品的交换比例是1:1。如果葡萄牙出口 1.100单位的酒,并从英国进口1.100单位的呢绒,那么英 葡两国的国内消费变化见表2—6
表2—6 分工前后的两国贸易利益
英 分工前 呢 绒 酒 1 1
国 分工后 1.100 1.100 分工前 1 1
葡 萄 牙 分工后 1.100 1.025
2.2.1 经典的比较利益模型 假定英、萄两国同时生产酒和呢绒,其生产成本如表2-4所示。
表2—4 分工前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成本(每单位产量/人-年数)
呢 绒 葡萄牙 英国 90 100 酒 80 120
表2—5
国 别 葡萄牙 英国
分工后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
呢 绒 人-年数 0 220 产 量 0 2.200 人-年数 170 0 酒 产 量 2.125 0
思考与练习
1.绝对利益学说的作用和局限性。 2.比较利益学说和李嘉图模型。 3.谈谈比较利益学说的时代意义以及局限性。 4.运输成本对国际贸易有哪些影响? 5.特定要素模型与李嘉图模型相比在哪些方面实现了突破? 6.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加入WTO我国农业 受到较大冲击,比较成本论有什么现实意义? 7.假定机会成本不变和假定机会成本递增,对国际贸易中的比 较利益理论的结论有何影响? 8.用几何图形分析分别说明来自交易和来自分工的利益。
可见英国多得0.1单位的呢绒和0.1单位的酒,而葡萄 牙则多得0.1单位的呢绒与0.025单位的酒,就是由国 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利益。
2.2.2 古典模型的假设 ①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生产的全部产品只有两种。 ②产品的生产成本仅为劳动成本,并且是以单位劳动时间表示两 国产品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为基础。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 的,没有熟练和非熟练劳动的区别。 ③ 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因产量的增加而变化,总是和生产单 位产品所使用的劳动量成比例。 ④ 没有运输费用。 ⑤ 包括劳动在内的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的。 ⑥ 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⑦ 收入分配没有变化,即假定自由贸易不影响一国居民的相对 收入水平。 ⑧ 只考虑货物贸易,贸易是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 ⑨ 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以及商业周期,国际经济是静态 的。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2024新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2024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1ac29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1.png)
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 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一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当代国际贸易新现象和新问题
新现象
全球价值链的兴起、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的蓬勃壮大、贸易保护主 义的抬头等。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
定义
多边贸易体制是指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前身关 贸总协定(GATT)所制定的一系列国际贸易规则和纪律 ,以及通过多边谈判达成的各项协议和安排。
种类
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 贸易原则等。
影响
多边贸易体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稳定的法律框架和可预测 的贸易环境,促进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账。
检验和索赔
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货物的检 验,如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索赔要求 。
不可抗力处理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遇到不可抗 力因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应及时 通知对方并协商解决方案。
06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与风险 管理
汇付、托收和信用证结算方式
汇付
指付款人通过银行或其他途径主动将款项汇给收款人,是国际结算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汇付方式具有手续简便、费用 低廉的优点,但也存在商业信用风险和资金负担不平衡的问题。
出口鼓励政策与出口管制
1 2
定义
出口管制是一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利 益或履行国际义务而采取的限制或禁止某些商品 和技术出口的措施。
种类
包括出口许可证制度、出口禁运、出口限制等。
3
影响
出口管制可以限制或禁止某些敏感商品和技术的 出口,防止其被用于非和平目的或损害本国利益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d39f3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b.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1.1 国际贸易的定义与分类1.2 国际贸易的基本要素与主体1.3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1.4 国际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第二章:国际贸易的法律与组织2.1 国际贸易法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2.2 国际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2.3 国际贸易规则: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协定(WTO Agreements)2.4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支付与结算3.1 国际贸易支付工具:汇票、本票、支票、信用证3.2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支付3.3 国际贸易结算中的风险与防范3.4 国际贸易结算的电子化与现代化第四章:国际贸易的运输与保险4.1 国际贸易运输方式:海运、空运、陆运、多式联运4.2 国际贸易运输单证:提单、海运单、航空运单、多式联运单证4.3 国际贸易保险:海上保险、货物运输保险、信用保险4.4 国际贸易保险的索赔与理赔第五章:国际贸易实务操作5.1 出口准备:商品定价、出口许可证、装运单据5.2 出口促销:广告、展销、电子商务5.3 进口程序:进口许可证、关税、进口税收制度5.4 国际贸易合同的履行与管理第六章:国际市场营销6.1 国际市场环境分析: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因素6.2 国际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6.3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分销渠道策略6.4 国际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第七章:国际金融与外汇风险管理7.1 国际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7.2 国际金融工具:汇票、债券、股票、衍生金融工具7.3 外汇风险管理:汇率风险、利率风险、货币风险7.4 外汇衍生品:远期合约、期权、期货第八章:国际投资与跨国企业8.1 国际投资的形式与动机: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组合投资8.2 国际投资环境分析: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8.3 跨国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全球战略、区域战略、国家战略8.4 跨国企业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与国际生产、全球供应链管理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9.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9.2 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9.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贸易创造、贸易转移、投资流动、政策协调9.4 中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非洲经贸合作区第十章: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10.1 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案例分析10.2 跨国公司的国际市场进入策略案例分析10.3 贸易争端的案例分析与解决策略10.4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补充说明:这些理论是国际贸易学科的基础,理解这些理论对于掌握国际贸易的核心原理至关重要。
国际贸易实务(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实务(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393c46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9.png)
◆2、Adam Smith及其经典之作
1723-1790, 经济学之父。 1776年出版《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国民财富 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斯密3岁父亲去世,与母相依为命,终身未 娶。
传记: “他的舅舅幸运地为世界挽救了一 个天才,正是这样一个天才创造了经济学; 否则这个社会将多了一名算命先生,少了一 个经济学家”。
国家什么绝对优势都没有,如此理论, 它们就不能参与国际贸易;如果参与能 否获利?这些国家获利的源泉在哪里?
13
第二节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14
1、 David Ricardo
1772-1823 英国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27岁时第一次接触经济学,Smith的著作《国富 论》激励了家资百万的股票经纪人成为一名经 济学家 。他是17个孩子中的老三,14岁时被他 父亲雇用在自己所开股票交易所工作,所以, “他所受到的正规教育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 所受到的最贫乏的教育”。21岁与家庭决裂, 40岁离开商界,1817年出版了的主要代表作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9
三、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一)生产模式
1单位鞋 1单位酒
A国
2小时 4小时
B国
12小时 6小时
20
分工后(专业化生产,总产量增加)
鞋
酒
A国
3单位
B国
3单位
21
交换结果(1:1)(在两国劳动总投入不变情况下)
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T课件
![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ec56bfc281e53a5902ff65.png)
• 第二,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两国的需求结 构越相似
• 第三,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越接近,两国之 间的可贸易品越多,两国的贸易关系也就越 密切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 际贸易》
•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美国经济学家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表
• 该理论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起 因和利益来源,否定了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 产生的唯一原因的论断。
• 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生 产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规模经济包 括两种形式,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 对小国而言,其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力极其微弱,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以看成是市场价格的接 受者。所以,要素禀赋变化后,其贸易条件可视为 不变
• “悲惨的增长”
二、重叠需求理论
• 瑞典的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 B. Linder)1961 年《论贸易和转变》
• 对消费者偏好做了新的假设 • 主要观点
•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国都能生产两种同样的 产品,都使用劳动一种生产要素;
• 2.劳动供给是既定的,且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 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 3.两国的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 4.两国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 5.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 6.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 7.规模收益不变; • 8.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分析
C0
F
H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a LA ) 单位产品B的要素投入量(a LB )
表2-5
中国和美国的相对生产成本
大米
a LR / a LW
小麦 2.0 0.8
a LW / a LR
中国 美国
0.5 1.25
(3)用产品的机会成本来衡量:
减少的大米产量(ΔQ R ) 小麦的机会成本 = 增加的小麦产量(ΔQ W )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 : Q A / L)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 (相对于产品B) 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 : QB / L)
表2-4
中国 美国
中国和美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1)
大米/小麦 2 0.8 小麦/大米 0.5 1.25
(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
产品A的相对成本 =
(相对于产品B)
一、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思想
斯密认为,推动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是自私利己的动机,全部人类行 为都源于自我保存这一本能。因此,自私自利和雄心勃勃不是恶而是 善,它指引人类努力劳动并导致经济繁荣。
二、绝对优势论的论证步骤
(1)交换是人类天然的倾向; (2)交换产生分工; (4)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 (5)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
表2-1(c) 交换后拥有产品的情况
国家 英国 葡萄牙 葡萄酒产量(单位) 1 1.375 毛呢(产量) 1.7 1
绝对优势说的评价
(1)绝对优势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中已经成熟了的要求,成为 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地主和重商主义者发展资本主义的有 利理论工具。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
(2)亚当.斯密关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参加国际分工、 开展国际贸易对所有参加国都有利的见解,虽然经历了200多年的 历史,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斯密关于交换引起分工,
而交换又是人类固有的倾向的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交换以分
工为前提,在历史上,分工先于交换。
绝对优势说的评价
(3)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本身具有一定的局
限性,它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而只能说 明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即具有绝对优 势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够获益。 如果现实生活中,有的国家没有任何一种产品 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那这个国家就不能参与 国际贸易了。
通过国际贸易,两个国家的消费量都增加了。
二、比较优势论的举例
• 假设两国交换的比价为1:1,交换后,两国国内消费情况如表2-2(c)
所示:
表2-2(c) 交换后两国的消费情况
国家
英国 葡萄牙
葡萄酒产量(单位)
1 1.125
毛呢(产量)
1.2 1
分工后,两国的劳动投入并没有增加,但是两种产品的总量却增加 了。其中毛呢增加了0.2个单位,葡萄酒增加了0.125个单位。两国进
早期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斯塔福特(William Stafford) 政策主张: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 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采取行政手段, 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早期重商主义者 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晚期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Thomas Mun ) 政策主张: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 结果能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不一定要求对 所有国家都保持贸易顺差,允许对某些地区的贸易逆差,只要在 对外贸易的总额保持出口大于进口(顺差)即可。因此,晚期重 商主义的思想被称为贸易平衡论。
1 1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20 80
毛呢产量 (单位)
1 1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00 90
二、比较优势论的举例
• 从葡萄牙方面看,两种商品生产都比英国效率高、成本低,但是低的
程度不同。毛呢的成本相当于英国的 90% ( 90/100 ),而酒的成本
相当于英国的 67% ( 80/120 )。可见葡萄牙生产酒的效率相对更高 些。 • 从英国方面看,两种商品生产都比葡萄牙效率低、成本高,但是高的 程度不同。毛呢的成本是葡萄牙的 1.1倍(100/90),而酒的成本是 葡萄牙的1.5倍(120/80)。可见英国生产毛呢的效率相对高一些。 • 如果两国都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各自发挥相对优势,就可以使 两种产品的产量都得到增加。而且通过贸易,双方可以消费比分工前 更多的商品,都获得利益。见表2-2(b)。
美国
40
50
100
50(10)
50
(一)总体均衡分析:(贸易三角)
小麦
P1=1
中国
小麦 S1
出口
美国
P1=1
50
P0=1/2
PPC
E
30
25
C1
进口
CIC1 CIC0
进口
C1
CIC1
C0(S0) C0(S0)
0
PPC
0
CIC0
P0=1.25
E
50 70
出口
100 大米
S1
S1
大米
图2-1 两国收入最大化、生产与消费
中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
大米(Qr)
小麦(Qw)
中国 美国
100 150
50 100
中美两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大米/小麦 中国 美国 2 1.5
小麦/大米 0.5 0.67
李嘉图模型的贸易所得
(1)发生贸易后各国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没有比较 优势的产品,造成具有比较优势产品(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上 升(或没有比较优势的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
小麦/大米 生产机会成本
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意义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认为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相对差别以及由此
产生的相对成本的不同,一国欲从出口获利,只需在该产品的生产上
有比较优势而不一定要有绝对优势。一国可能会在所有的产品上都不 具有比较优势,但一定会在某些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因此,任何国 家都可以有能够出口的产品,都有条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四、重商主义的评价
重商主义的政策和理论在历史上起到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它冲破 封建思想的束缚,第一次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 它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 展。 重商主义的基本错误在于他们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 一方得益必定使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 则减少财富。这种思想的根源是他们只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 代表,而没有把交换的商品和分工后效率的提高包括在财富以内。 从而把双方的等价交换看作是一得一失。 18世纪末,重商主义的观点开始让位于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贸 易理论。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背景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 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 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 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 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说正是 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_ 《工业先声》27-37.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 界市场,促进了商业、航海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加 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解体及 工场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重商主义的产生、发 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虽然封建神学仍占统治地位, 但当时产生了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把 人作为中心和主宰,以人性对抗封建神性,以人权对 抗神权,从人的观点来研究一切事物。重商主义者对 经济现象的研究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用商人的观 点来考察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重商主义经济学说。
第三节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论
一、大卫.李嘉图的自由贸易论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是古典经济学的 完成者。其主要代表作是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 及赋税原理》。当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业资产 阶级同地主贵族阶级的矛盾,这一矛盾由于工业革命 的进展而达成异常尖锐的矛盾。在经济方面,他们斗 争的焦点在于《谷物法》的去留问题上。
二、比较优势论的举例
1. 比较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
– 所谓比较利益,是指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贸易模式里,贸 易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而贸易另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优
势,通过贸易双方获得的利益。李嘉图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的
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没有低成本的商品,通过国际贸 易仍可能获得利益;而另一个国家各个行业的生产都有效率,
成本比国外同行也都低,通过国际贸易可获得更大利益。
二、比较优势论的举例
• 同样用例子来说明比较利益学说 • 生产同样单位毛呢,葡萄牙需要90人,英国需要100人;生产同 样单位的葡萄酒,葡萄牙需要80人,英国需要120人。见表2-2 (a)。 表2-2(a)分工前两国的生产情况
国家
英国 葡萄牙
葡萄酒产量 (单位)
怎样才能尽可能多的获取金银货币呢?重商主义 认为,除了开采金银矿藏外,只有发展对外贸易,才 是增加一国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
(二)不同点
1.对获取货币财富的方法认识不同。
2.对货币的态度不同。
货币平衡论 早期重商主义 主张禁止货物进口, 以防止贵金属外流。
贸易平衡论
晚期重商主义
要求发展对外贸易, 出发点是对外贸易所 吸引进来的货币多于 出去的货币。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重商主义
一、产生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