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国际经济学 第三章 古典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课件-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课件-古典贸易理论
著名的古典貿易理論: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論 與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論。
第一節 古典貿易理論的含義
古典貿易理論是古典經濟學理論的一部分,是英 國古典經濟學家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從生產成本 方面提出的貿易理論。
基本觀點是:當勞動是惟一的生產要素時,生產 技術差異具體體現為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勞動生產率 差異是國際貿易的決定因素。
封閉條件下:生產一個單位Y的勞動投入 1/ aY
開放條件下:用一個單位Y的勞動投入生產X,再按國際市場 價格交換Y。所得到的Y數量為:
(1/ aY ) aX PW PW / PA 1
第三節 古典貿易理論的評價
麥克杜格爾(Mac Dougall)對李嘉圖的貿易模型進行 了第一次經驗檢驗,使用了1937年英、美兩國25個產業的生 產率和出口數據。結果表明,勞動生產率和出口間具有正相 關關係。
著名的古典貿易理論: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 (利益)論與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利益)論。
比較優勢=比較成本?
斯密的絕對優勢論
1、絕對優勢論的基本內容 2、絕對優勢論的數學說明 3、絕對優勢論的圖形說明 4、絕對優勢論的評價
一、絕對利益說的基本內容
背景:
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了其 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 因的研究》(又稱《國富 論》),書中對重商主義的思 想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提出 了絕對優勢理論。斯密所處的 時代背景是:英國資產階級的 原始資本積累已經完成,經濟 力量得以壯大,不再需要實行 保護貿易政策,重商主義嚴重 阻礙著資本主義的自由發展, 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資產階級要 求實現自由竟爭和自由貿易。 斯密的學說正是當時英國資產 階級經濟利益和政治主張的反 映。
X︰Y
A國獲利
1︰1.5

国际经济学之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之古典贸易理论

7国际贸易部分)
16
B’’ 有交易时农民的消 费
C 无交易时农民的消费
B A
贸易可能性曲线:1磅土豆=4磅牛肉
8国际贸易部分)
A
21
B’’有交易时牧牛人的 消费 B
无交易时牧牛人的消费
C
3
10
贸易可能性曲线:1磅土豆=4磅牛肉
9国际贸易部分)
贸易的好处
没有贸易时的 生产 与消费
生产
有贸易时的
贸易
两种商品,只有劳动力一种生产要素; 2.劳动力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且劳动力
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劳动力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
国之间不能流动; 4.劳动的规模收益不变; 5.商品和劳动力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6.国家间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
干 预或管制; 7.不考滤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
0国际贸易部分)
一个2X2的模型:A国和B国,且A+B=W,每个国家均生产X、Y两种产品。
分工前 分工后
国家 A国 B国 A国 B国
X产品 1 2 4 0
Y产品 2 1 0 4
共计 6
8
1国际贸易部分)
绝对利益说图解
A国

C
出口X
B国 Y
Y0 A
进口Y 隐含世界贸易价格
x
X0
隐含世界贸易价格
x
2国际贸易部分)
4国际贸易部分)
本国
黄油(劳动时间/磅) 1/5
棉布 (劳动时间/磅) 1
外国
1 1/3
1、本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外国 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2、本国 以5单位黄油换外国3单位棉布将获 益多少?外国 进行同样一笔交易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课件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课件

05
古典贸易理论的现代应用
古典贸易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应用
全球化背景下,古典贸易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发挥上。
国家间通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可以实现资源 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古典贸易理论的应用也要求国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 量和技术含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古典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假设条件较为简单
01
古典贸易理论基于一些简化的假设条件,如完全竞争市场、无
交易成本等,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未能解释国际贸易中的要素禀赋差异
02
古典贸易理论未能充分解释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对贸易的影响

对现代国际贸易现象的解释能力有限
03
古典贸易理论主要适用于解释19世纪国际贸易现象,对于现代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课件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 绝对优势理论 • 比较优势理论 • 相互需求理论 • 古典贸易理论的现代应用
0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古典贸易理论的背景
19世纪初至中期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国际贸易活动逐渐增多。
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
基于当时的经济背景和社会环境,古典贸易理论逐渐形成。
古典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国际贸易政策制定中需要考虑古典贸易理论的核心思 想,即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发挥。
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符合国家利益的贸易政策,促进 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同时也要考虑国内产业
的保护和发展。
在国际贸易政策制定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国 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以实现国家利益

国际经济学教程(第三版)第三章 国与国之间为什么要进行贸易以及如何分工与贸易

国际经济学教程(第三版)第三章 国与国之间为什么要进行贸易以及如何分工与贸易

•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 Gotthard Ohlin,1899--1979)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
二、要素禀赋理论的相关概念与分析工具
1、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与要素丰裕 度(Factor abundance)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劳 动和资本)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二、赫—俄理论(H-O理论)的主要结论
1、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 即各个地区或国家间商品价格的不同。
2、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应 该生产并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 要素密集的商品。
3、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 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导致 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 英籍波兰经济学家罗伯津斯基在H-O定理的基 础上提出了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阐述了一国要素禀赋的变化对该 国产出及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会 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产出增加,而密集使用其 它要素的产品产出减少。
Y
如图,A国在要素增长之前,在Y商品
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在开始阶段出口
Y,进口X。但由于要素增长偏向X部
门,最终比较优势由Y商品转移到X商
品,A国也变为出口X,进口Y。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
历史上,美国经济的发展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在1920年以前, 美国在土地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之后,随着要素积累, 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变得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讲:古典贸易理论

第三讲:古典贸易理论
–对出口实行补贴,对消费品进口实行配额和征收高关税。 –但对那些可以被本国劳动力转换成出口商品的原材料的 进口,则所征关税很低,甚至不征收。 国际经济学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孟萍莉
2.4 重商主义和国内经济政策

提倡对工业生产和劳动力进行管理。
– 如授予皇家制造商的称号、免税、补贴和授予一定特权。 – 通过手工行会对劳动力进行管理,提高熟练工人素质从而提高其 出口产品质量。
国际经济学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孟萍莉
2.5
早期古典学者对重商主义的挑战
• 18世纪早期,对经济活动本质的认识开 始发生变化。 • 技术进步和伴随而来的谋利动机的不断 加强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发育;同时,国 家垄断开始消失。 • 到18世纪后期,早期的古典学者大卫. 休谟和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基本原 理提出质疑。 • 此时,有关国际贸易的思想开始发生变 化了。
国际经济学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孟萍莉
2.2 重商主义者的经济体系
• 重商主义者的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是一国的财富反映在其所 核心思想 拥有的贵金属上。 • 重商主义者思想体系的一个最重要支柱 最重要支柱就是世界 最重要支柱 资源的静态观。 • 在这样一个体系下,经济活动被看作是一种零和 博弈(Zero-Game),一国经济所得是以一国经济 Zero-Game 所失为代价的。因此,攫取贵金属就成为增加财 富和福利的一种手段。 • 在一个敌对的世界里,加强国家权力对一国发展 经济至关重要,这变成为重商主义的另一个重要 另一个重要 教条。 教条。 • 重商主义者强调有必要使一国的出口超过其进口, 即维持一个贸易顺差。 贸易顺差。 贸易顺差
国际经济学 河北经贸所推行的经济政策服从于上述观点。
• 国家力图禁止个人出口金银和其他贵金属。(私人若违 法私运货币会立即受到惩罚,通常死刑) • 政府赋予一些特定公司在某些航线和区域的特定贸易权, 贸易垄断产生高额垄断利润。这些利润直接或间接改善 了贸易顺差。(哈德森湾公司和东印度贸易公司是大家 所熟悉的贸易垄断的例子) • 使用特殊贸易政策来控制国际贸易。

古典贸易理论即国际经济学纯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即国际经济学纯理论

汇报人:日期:•古典贸易理论概述•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目录•古典贸易理论的实证分析•古典贸易理论的应用与拓展古典贸易理论概述01古典贸易理论起源于16世纪和17世纪的欧洲,当时欧洲的商业和殖民扩张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起源古典贸易理论是在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下形成的,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不应干预。

背景古典贸易理论的起源与背景03偏好相似古典贸易理论假设各国消费者偏好相似,即各国对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具有相似性。

01完全竞争古典贸易理论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上有很多买家和卖家,他们之间没有价格歧视或垄断行为。

02资源禀赋古典贸易理论假设各国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即各国在生产某些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国家都应该专注于生产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最大化的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专注于生产那些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最大化的利益。

绝对优势理论资源禀赋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因此应该专注于生产那些需要大量使用本国富余资源的商品,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最大化的利益。

资源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02比较优势的概念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不同国家会专门生产不同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比较优势理论是古典贸易理论的核心,它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比较优势是某一国家在生产不同产品时所拥有的相对成本优势。

它基于机会成本的概念,即一个国家在放弃生产某种产品时所获得的收益。

比较优势的概念基于机会成本的比较优势01基于机会成本的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放弃生产某种产品时所获得的收益。

这种收益可以通过计算生产不同产品的机会成本来得出。

02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拥有的机会成本较低,那么它就具有相对的优势。

这种优势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不同国家会专门生产不同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

3.1 要素禀赋理论
2.模型的分析 (1)要素禀赋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2)要素禀赋理论的数理证明 (3)要素禀赋理论的解释证明
3.1 要素禀赋理论
图3-3 要素禀赋差异决定贸易模式的过程图
3.1 要素禀赋理论
为了简化分析,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假设A国和 B国以相同的投入比例使用K和L两种要素生产X和Y两种产品。由于A、 B两国的初始要素禀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将决定两国的分工。两国的 具体要素投入比例和要素价格情况如表3-1所示。
3.1 要素禀赋理论
⑤两国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即指两国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具有完全竞争的市场结 构; ⑥两国的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⑦两国间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每一国的进口总额都刚好等于其出口总额,不存在贸易逆差 或顺差; ⑧要素在一国国内各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⑨没有运输成本、关税或任何其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障碍; ⑩两国两种产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⑪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即若产品X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的,则在B国也是劳动密集型的, Y产品也同样。
我们用X、Y分别表示产品部门中劳动要素的边际产出,则在均衡状态下:
劳动的价格(工资率)
(3-1)
资本的价格(利率)
(3-2)
3.3 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
由于上升,两部门的资本与劳动的比率都上升。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 律,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下降,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上升,即和上升,和 下降。根据式(3-3)和式(3-4)有:
指用每个国家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来衡量。
3.1 要素禀赋理论
3.1.2 要素禀赋理论的具体内容
1.模型的假设 如同任何理论一样,为了简化分析和方便掌握,要素禀赋 理论做出了如下的一系列假设:

国际贸易课件:第3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课件:第3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讨论:谈谈自己家乡所在地区的比较优势。
3.1 3.2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与自由贸易理论的战后发展
3.3
3.4 3.5
3.1 绝对优势理论

3.1.1 绝对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
1776年,亚当· 斯密发表了《国富论》。
· ·
斯密站在产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在该书中批判了重商主
· ·
经济学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其主要代表作是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3.2.2 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模型
与亚当•斯密阐述绝对优势原理时一样,李嘉图在阐述比较优 势原理时暗含了诸多理论假设,概括如下:


3.4.3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

1. 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国际贸 易发生的根本原因。
2. 不同国家的对外贸易是根据 本国的要素禀赋来确定的。


3.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本国商品价格 趋于均等,而且要素价格也趋于均等。
【课堂讨论】]要素价格均等化能实现吗?请说明理由。

3.4.4 对资源禀赋理论的评价


(8)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 要素投入:劳动。
2.比较优势理论的贸易模式
·
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认为决定国际分工
与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或比较利益, 即国家间也应按“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比较优 势原则进行分工。
·
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只要 有利的程度不同,则处于优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比较优势最大的 商品,而处于劣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

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第一节 重商主义学说
二、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


重商主义的财富观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 唯一标准,是国家富强的象征,因此该学说主张一切 经济活动都要注重积累财富,也就是金银货币的积累。 重商主义所注重的“商”就是指对外经商,认为获取财 富就是要实现对外贸易顺差,因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活动,鼓励本国商品输出,限制外国商品输入,“多 卖少买”,使货币流入国内,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增强 国力。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与条件假设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大卫·李嘉图和斯密一样推崇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在带 来个人财富增加的同时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但他并非重复 斯密关于贸易基础、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的阐述,而是提 出了更加系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评论自由贸易与专业 化分工的必要性和规律。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 家生产所有产品都不具备绝对优势,国际贸易仍然可以进 行。这个国家可以专业生产其绝对劣势较小的产品(即该 国家生产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用以出口,而进口其绝对 劣势较大的。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四)贸易利益 开放前 A国生产25单位X,12.5单位Y,B国生产12.5单位X和 25单位Y。在封闭经济中,各国产品的生产量也是各国 的消费量,也即是其所得到或拥有的利益,两国拥有 的产品总量为37.5单位X和37.5单位Y。 开放后 A国可以生产50单位X,B国生产50单位Y。 交换条件1:1,最终两国的消费量(25单位X和25单位Y)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亚当·斯密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如果一国相 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或具有绝对优 势),而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效率低(或具有绝 对劣势),那么,每一个国家都能通过专业化生产具有绝对 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与其他国家交换其具有绝对劣 势的产品而获得利益。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

2)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与推理
每个国家在那些大量使用它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 较少使用它相对缺乏和昂贵的要素的商品生产上,有 着比较优势。那么,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该国相对丰 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的应是该国相对 缺乏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即国际贸易的流向 应该是,劳动要素丰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 产品,出口到劳动要素缺乏的国家去,资本要素丰裕 的国家应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到资本要素 缺乏的国家去。
3.3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3.3.1 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
美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
推论 计算结果
? 出口
进口
进口 出口
3.3.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人力技能的差异 2)人力资本的差异
K
实物
资本
K
人力 资本
L
L
L
3.3.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3)对其它生产要素的否定 4)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 5)要素密集度逆转 6)需求逆转
商品价格 技术
商品成本
要素价格
要素供给
要素的派生需求 商品的最终需求
消费偏好
生产要素所有者 的收入分配
3.1.3 要素禀赋理论的现代分析
分工前
B’ A’
C’ Ⅱ AⅠ
P乙
P甲
分工后
E Ⅱ
CB PW
3.2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 相同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
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1 要素禀赋理论 3.1.1 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 1)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 2)要素丰裕度: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的多少 。

国际贸易经典理论 第三章

国际贸易经典理论 第三章
第三章 古典贸易理论
• 国际贸易理论探讨的内容:
• 解释贸易的产生: 为什么会有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有无好处?
•贸易基础:贸易所得 •贸易模式:进出口形态
•贸易利益如何分配? •进出口形态?
• 古典贸易理论。
1
本章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产生于较系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之前; •流行于欧洲; •有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之分。 •每国各拥有某种商品的绝对优势:贸易的 产生、利益、相应政策主张。 •每国各拥有某种商品的相对优势:贸易的产 生、利益、相应政策主张。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诠释。
17
1)亚当· 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评:
财富的标志和源泉
财富的标志 财富的源泉
•不是金银货币的多 •不产生于流通领域,而是产生于生产领域。 少,而是 这些金银 货币所能购买的商 •一国只有通过扩大生产,才能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品数量。 •生产扩大的最根本动力,在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取决于劳动分工和专 业化的不断深化。
•早期重商主义的观点是有害 的,会导致国家间的报复。
•主张严禁金银货币出口,外国人 来本国销售货物所得的全部款项 必须全部用于购买本国货物 。
•按每笔交易,对每个国家,都要 保持顺差,使金银留在国内。
•货币只有投入到流通中才能 增值。
•在国际贸易中只要保持总的 顺差就可以(如英国与印度、 欧洲大陆的贸易)
–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1776年出版)。
16
亚当· 斯密的生平 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 1723年出生于一个海关官吏家 庭; • 1746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后到 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任 教。 • 1764年辞去大学教授职务,当 上英国布克莱公爵的家庭教师, 陪其旅游途中,认识法国经济 学家魁奈和杜尔阁等,受其影 响,开始著书。 • 1776年完成巨著《国富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Y0
E
国内均衡时最佳的产
量组合与消费组合
T
O
X0
X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基本概念
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点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可能性边界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TOT)
贸易条件衡量一国(或地区)贸易利益的变化,它说明 贸易利益的相对变动趋势。
贸易条件是一国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系纯物物交换 条件,不牵涉货币和物价因素。
以价格来表示贸易条件,就是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 指数之间的比率。其中,出口/进口价格指数是由出口/ 进口价格平均数除以基期的出口/进口价格平均数从而得 到的。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二)生产与贸易模式
国两 要国 素要 价素 格禀 不赋 同不
同 , 导 致 两
国际贸易的 根本原因
差要 异素
价 格 差 异 导 致 生 产 成 本
品生 在产 两成 国本 的差 价异 格导 差致 异同
种 产
的同 差种 异产 导品 致在 国不 际同 贸国 易家 发价 生格
国际贸易的 直接基础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2.贸易条件与提供曲线
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TOT)
(1)贸易条件的定义 贸易条件是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又叫国际交换价格、相对价格、物物交换比例。 (2)贸易条件的用途 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理论模式中,贸易条件解释国 际贸易条件发生的原因。

国际经济学之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之古典贸易理论
背景
古典贸易理论起源于19世纪中叶,当时国际贸易日益增多,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贸易的成因和利益 分配。
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
01
古典贸易理论逐渐形成,代表人物包括大卫·休谟、亚当·斯密
等。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02
古典贸易理论进一步发展,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约翰·穆勒、阿
尔弗雷德·马歇尔等。
03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概念与背景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 古典贸易理论的核心,它解释 了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和
基础。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 生产所有商品上都比另一个国 家更有效率,两国之间仍然可
能存在贸易往来。
这是因为,比较优势关注的是 相对成本,即一个国家在生产 某种商品上的成本相对于另一
20世纪初至今
03
古典贸易理论逐渐完善,并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之一

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比较优势原理
自由贸易优势
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应该根据自身的比 较优势进行贸易,这样可以使得贸易双方都 获得利益。
古典贸易理论主张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 可以使得各国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从而提 高全球总体福利。
古典贸易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结合新经济因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新经济因 素如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逐渐成为国际贸 易的主要驱动力。未来,古典贸易理论将进 一步结合这些新经济因素,解释和预测国际 贸易的新趋势。
拓展理论适用范围
目前,古典贸易理论主要适用于解释发达国 家之间的贸易现象。未来,研究者们将尝试 拓展该理论的适用范围,使其能够更好地解
国际经济学之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3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3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2) They use factor inputs which are of uniform quality; 它们使用同质的要素投入;
3) They all use the same technology.1 H-O Theory
4. Theoretical Concept 理论观点 A country will export products that use
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模型中,产品市场、要素市场 及各国市场同时实现均衡。
Introduction
第6页
*Among the important results are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can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but that trade will also cause a redistribution of income between different factors of production. In other words, some will gain from trade, some will lose, but the net effects are still likely to be positive.
特别是,该理论强调了国家资源禀赋作为比较优势的关键决定因素的作用。
3.1 H-O Theory
第 17 页
*Example Brazil exports coffee because it has an abundance of the soil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required for coffee’s production; India and China are huge exporters of shoes and garments because they are heavily endowed with labor.

国际经济学中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中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中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国际经济学的领域中,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为我们理解国际贸易的起源、模式和影响提供了基础的理论框架。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

当时,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逐渐增加,学者们开始思考是什么驱动了这种经济活动,以及它如何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

其中,绝对优势理论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他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

比如说,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所投入的劳动成本比其他国家都低,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通过这种方式,各国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整个世界的产出。

假设国家 A 生产小麦的效率极高,而国家 B 生产布匹的效率极高。

那么,国家 A 专注于生产小麦并出口,国家 B 专注于生产布匹并出口,双方进行贸易后,都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对方的产品,从而提高生活水平。

然而,绝对优势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在现实中,并非每个国家在每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于是,大卫·李嘉图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

相对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每种产品上都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高,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存在劳动投入相对较低的产品,该国仍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而获利。

举个例子,国家 C 生产一辆汽车需要 100 个工时,生产一台电脑需要 80 个工时;国家 D 生产一辆汽车需要 60 个工时,生产一台电脑需要 40 个工时。

从绝对成本来看,国家 D 在生产汽车和电脑上都具有优势。

但从相对成本来看,国家 C 生产汽车的相对成本更高,而生产电脑的相对成本相对较低。

所以,国家 C 专门生产电脑,国家 D 专门生产汽车,然后进行贸易,双方都能受益。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多卖少买,奖出限入,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 的基本原则。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实施扩张战略。 4、国家干预经济。
2018/11/20
4
早期重商主义
• 货币差额论 • 早期重商主义就像 守财奴一样,双手 把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 光打量着自己的邻 居。
晚期重商主义
贸易差额论 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 货币。 托马斯· 孟说:如果我们只
2018/11/20 13
绝对优势理论逻辑推论:
【斯密是在分工原理基础之上,由国内社会分工推及国际分工。】
分工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有三:(A)分工促使劳动者 技能提高;(B)节省劳动者转换工作的时间,因而免除损失;(C) 专用机械、设备的发明成为可能。 ——“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造成普及到最大下层人民的那种普遍 富裕的情况的,是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增。”(上册 P.11)。 一国内部的劳动者按照不同职业、不同产品的生产实施分工,彼此 交换产品,则可以增加每一个参与分工者的个人利益。这种对每个 人(或每个家庭)看来是划算的事,对整个国家来说也是有利的。 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产品生产之间的分工原则,也 适用于国与国之间。如果各国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 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则可达到国内不同职业者之间分工所达 到的同样利益。 无论是一国内部职业群体之间的分工,还是国际上国与国之间的分 工,都奉行一个原则,即绝对优势原则。所谓绝对优势原则,即放 弃自己(本国)生产成本绝对多于别人(别国)的产品生产,而专 门生产自己(本国)生产成本少于别人(别国)产品的生产。

2018/11/20 3
二、基本观点
1、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 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 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 2、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而且只限于国际贸易。 安徒安· 德· 孟克列钦说:货币是军事的神经,黄金
比铁更有威力,所以大国都在寻找获得黄金的办法, 并且证明获得黄金最重要的方法是商业。

2018/11/20
11
亚当· 斯密(Adam Smith)其人及思想
(1)生平简介 Adam Smith(1723-1790) 出生地苏格兰爱丁堡附近的 Kirkcaldy镇。是镇上一个海关关员的遗腹子。28岁成为哥 拉斯格大学逻辑学教授,后来成为富有的苏格兰公爵的私人教 授,陪其在欧洲大陆旅行了两年,此后他获得一年300镑的年 金,是当时平均收入的十倍。 在经济思想史上,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被尊为古典经济学 派的创始人(第一个人是亚当,第一个经济学家是亚当· 斯 密——Samuelson)。他的思想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 影响,在国际贸易领域也不例外。亚当· 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 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亚当· 斯密有力地抨击 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亚当· 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 的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 存在绝对差异。

2018/11/20 14
著作摘要


2018/11/20
“ 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内生产时 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 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制作他自己的鞋 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不想制作他自己的衣服,而 雇裁缝制作。农民不想缝衣,也不想制鞋,而宁愿雇 佣那些不同的工匠去做。他们都感到,为了他们自身 的利益,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使用到比邻人处 于某种有利地位的地方,而以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或 同样的东西,即其一部分的价格,购买他们所需要的 任何物品。 “在每一个私人家庭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一个大 国的行为中就很少是荒唐的事了。如果外国能以比我 们自己制造更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 们有利的使用自己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向 他们购买”。 ——亚当· 斯密(1776),(下卷)P.28
6
四、对重商主义主义的评价
积极意义: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 展提供了前提。 错误: 1. 大卫· 休谟(David Hume)的价格铸币流转学说对此 的批判(price-specie-flow doctrine) 2.贸易建立在一国之所得,必为另一国之所失的基础上即零 和博弈(Zero-sum Game), 国际贸易关系是不可 能长期发展的。因此,这种解释是相当原始和粗陋的。 [亚当· 斯密(Adam Smith)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理论对 此的批判] 3.未从根本上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
2018/11/20
16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数学说明

采用2×2×1模型,即两个国家A和B,每个国家均能生产 两种产品X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假设条件 (1)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 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 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 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 本不变; (6) 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各国 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2018/11/20 12
亚当· 斯密(Adam Smith)其人及思想
(2)主要思想:劳动分工理论和自由市场理论 著作: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理的 研究》)(Inquiry into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亚当· 斯密分工的例子: 没有分工:一个辛勤劳作的人用18世纪70年代可以搞到手的 工具,每天大概最多可以制造20根针。 分工:用同样的工具,把生产过程分为许多人专门从事的小操 作:一个人抽钢丝;一个人弄直;一个人切断;第四人做针形; 第五人磨尖;三个人做针头;第九个人放在一起;第十人包装。 10个人一天可制造48000根针,一年要销售150万以上的针。 亚当· 斯密分工有关自由市场的言论: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 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第三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 相互需求方程式
2018/11/20
1
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
一、产生背景 二、基本观点 三、政策主张 四、对重商主义主义的评价
2018/11/20
2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是在中世纪晚期,近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欧洲商业迅速发展时期(1500—1800) 产生的一种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 思想与经济政策混合(14~18世纪,全 盛于16至17世纪)。 欧洲封建社会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开始萌 芽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重商主义产生于英国和法国
看到农夫在播种时节在田 里抛撒下许多谷物,我们 会把他看成疯子而不是农 夫。但是,如果我们在收 获季节考虑到他的劳动成 果时,我们就会看到他的 行为的价值以及这种行动 带来的增益。
5
2018/11/20
三、政策主张
1、货币政策 2、奖出限入政策 3、保护关税政策 4、扶持本国幼弱工业的政策
2018/11/20
2018/11/20
10
亚当· 斯密简介

ADAM SMITH Scottish social philosopher and political economist. The son of a customs official, he studied at the Univ. of Glasgow and Oxford. A series of public lectures in Edinburgh (from 1748) led to a lifelong friendship with D. Hume and to Smith's appointment to the Glasgow faculty in 1751. After publishing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1759),
Hale Waihona Puke 2018/11/207
第二节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一、古典贸易理论的含义 二、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 三、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 四、绝对利益说的图形说明 五、绝对利益说的评价
2018/11/20
8
一、古典贸易理论的含义



古典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部分, 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上,从生产成本方面提出的贸易理论。 基本观点是:当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时, 生产技术差异具体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 异,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决定因 素。 著名的古典贸易理论: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 势论与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15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


在某一种商品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 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 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则一国 在这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 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 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 的好处。
he became the tutor of the future Duke of Buccleuch (1763-66); with him he traveled to France, where he consorted with other eminent thinkers. In 1776, after nine years of work, Smith published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political economy. In it he argued in favor of an economic system based on individual self-interest that would be led, as if by an "invisible hand," to achieve the greatest good for all, and posited the division of labor as the chief factor in economic growth. A reaction to the system of mercantilism then current, it stands as the beginning of classical economics. The Wealth of Nations in time won him an enormous reputation, and would become virtually the most influential work on economics ever published. Though often regarded as the bible of capitalism, it is harshly critical of the shortcomings of unrestrained free enterprise and monopoly. In 1777 Smith was appointed commissioner of customs for Scotland, and in 1787 rector of the Univ. of Glasgo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