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软件可靠性
软件的可靠性名词解释
软件的可靠性名词解释软件的可靠性是指软件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持续正常运行,并在合理的时间内执行所需功能的能力。
它是衡量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各种软件系统来说,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软件的可靠性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因素。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软件的可靠性的概念。
可靠性是指软件在特定环境下具有稳定、一致的行为。
也就是说,软件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正确输出结果,不会发生崩溃或错误的情况。
软件的可靠性与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密切相关。
一款具有高可靠性的软件能够为用户提供可信赖的服务,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还能够确保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软件的可靠性对于各个行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银行、保险、电信等领域中,软件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业务的顺利进行。
如果一款银行系统存在可靠性问题,可能导致用户的资金安全有风险,甚至可能引发系统崩溃,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样,在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中,软件的可靠性也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因此,保障软件的可靠性对于各个行业以及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
那么,影响软件的可靠性的因素有哪些呢?首先,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对于软件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精心的软件设计和高质量的代码编写是确保软件可靠性的基础。
其次,软件的测试和验证阶段也是关键环节,通过充分的测试和验证可以及早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保障软件的可靠性。
此外,软件的维护与更新也是影响软件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可能受到新的环境和需求的影响,需要进行维护和更新来保持其可靠性。
为了提高软件的可靠性,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方法和技术。
例如,软件工程中的“防御性编程”原则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在设计和编写代码时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从而更好地确保软件的可靠性。
另外,使用合适的测试方法和工具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测试也是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有效方式。
同时,采用现代化的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如敏捷开发和自动化测试等,也有助于提高软件可靠性。
软件可靠性分析与评估研究
软件可靠性分析与评估研究一、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
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已经成为衡量软件系统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软件系统中,软件可靠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在特定时间内,软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概率。
因此,评估软件可靠性的准确度和可行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在对软件可靠性分析的研究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软件可靠性评估,为软件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二、软件可靠性分析1.定义与概述软件可靠性是指软件在一定使用条件下,满足用户需求的概率。
可靠性是按照某个标准来进行衡量的,比如说软件故障率等。
软件可靠性分析则是指在接受软件系统开发之前,通过对软件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确定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2.软件可靠性分析的方法(1)可靠性建模可靠性建模是指通过对软件系统的架构、逻辑和业务等进行建模,提取软件系统的相关数据和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形成一个可靠性模型,通过可靠度测试、系统模拟等方法来评估模型的可靠性。
(2)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是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测试方法,来检查软件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可靠性。
也就是说,通过测试一定时间内软件系统中故障发生的概率,以此评估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3)可靠性分析与预测可靠性分析与预测是通过对已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预测未来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比如说,根据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的软件失效率,从而为开发和设计提供指导意见。
3.软件可靠性分析的影响因素(1)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需求分析对软件可靠性有持久性影响。
如果在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不到位,很容易导致软件设计和实现出现漏洞,从而影响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2)软件架构设计软件架构设计直接影响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良好的软件架构可以保证软件系统的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
反之,则会影响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3)软件测试和维护软件测试和维护是确保软件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测试和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软件系统中的缺陷,从而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可靠性与可用性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可靠性与可用性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软件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个人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到大型企业的业务系统,软件的可靠性与可用性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
本文将探讨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可靠性与可用性,包括概念、重要性以及实现方法等。
一、概念1.1 软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指的是软件在规定的条件下,经过测试和验证后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能力。
换句话说,软件可靠性就是指软件系统产生正确结果的能力。
一个可靠的软件应该能够正确地响应用户的输入,并确保不会导致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等问题。
1.2 软件可用性软件可用性是指软件对用户的便利程度和易用性。
一个软件的可用性好,意味着用户能够轻松学习和使用该软件,同时能够高效地完成所需的任务。
软件可用性的提高能够提升用户体验,降低用户对软件的抵触情绪并增加软件的市场竞争力。
二、软件可靠性与可用性的重要性2.1 保障系统稳定性软件工程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设计和构建稳定可靠的软件系统。
一个稳定的软件系统能够有效地运行,并且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或崩溃。
软件的可靠性与可用性是保障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2.2 提高用户满意度软件用户对于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有着很高的期望。
如果软件频繁崩溃、出错或者难以使用,用户就会感到失望和不满意,从而失去信任并转向竞争对手的产品。
因此,软件的可靠性与可用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3 减少成本与风险软件的不可靠和不可用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数据丢失、社会经济损失等。
而软件的可靠性与可用性的提升可以减少这些风险和成本。
例如,在金融领域,一个不可靠的软件系统可能会导致交易错误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一个可靠的软件系统则能够避免这些问题。
三、实现软件可靠性与可用性的方法3.1 合理的软件设计软件可靠性与可用性的实现需要从软件设计阶段开始。
在软件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用户需求、系统架构、模块化设计等因素,以确保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软件可靠性模型与评估方法
软件可靠性模型与评估方法软件可靠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中,系统在规定时间内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用性的概率。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确保软件的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软件可靠性模型与评估方法,以帮助开发人员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一、可靠性定义与重要性软件可靠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软件系统在规定时间内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用性的概率。
软件可靠性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软件在特定条件下的可靠性水平,以评估软件系统的可信度和稳定性。
软件可靠性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用户对软件系统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二、软件可靠性模型1. 静态模型静态模型是通过对软件设计和代码进行分析,检测潜在的软件错误,以预测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静态模型主要包括代码静态分析、软件结构分析和软件测试。
1.1 代码静态分析代码静态分析通过对源代码的分析,发现代码中的潜在错误和缺陷。
常用的代码静态分析工具包括Lint、FindBugs等,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提前发现代码中的潜在问题,从而减少软件系统的错误率。
1.2 软件结构分析软件结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软件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检测系统的层次结构、调用关系、模块依赖等,以评估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软件结构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等。
1.3 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通过执行一系列测试用例,检查软件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错误和缺陷。
软件测试主要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
通过全面的软件测试,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动态模型动态模型是通过对软件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评估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常用的动态模型包括故障树分析、可靠性块图和Markov模型等。
2.1 故障树分析故障树分析通过将软件故障转化为逻辑关系,来描述故障的发生和传播过程。
故障树分析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识别和定位软件系统中的关键故障点,从而制定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方案。
2.2 可靠性块图可靠性块图是通过将系统的可靠性表示为块和连接线的图形化表示方法,来描述系统的可靠性。
软件可靠性研究及其应用
软件可靠性研究及其应用软件可靠性是指软件在给定的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具有稳定的性能和安全性的能力。
软件可靠性不仅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软件应用、维护和升级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软件可靠性研究的背景、内容、方法和应用。
一、背景软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在诸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与此同时,软件所带来的危机也逐渐显现。
由于软件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软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造成了软件的错误、故障、漏洞等问题的频繁发生,日益对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软件可靠性研究的兴起,是为了应对软件危机,提高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软件应用的稳定和持续。
随着软件工程领域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软件可靠性研究已成为软件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
二、内容软件可靠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可靠性模型:可靠性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于描述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故障率等参数,以便分析和评估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可靠性模型包括统计模型、物理模型、分析模型等。
2、可靠性评估:可靠性评估是用定量的方法评价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包括可靠性分析、故障树分析、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等。
3、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验证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本手段,涵盖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
4、故障定位和修复:故障定位是识别和定位软件中的故障,修复是根据故障定位的结果,对软件的故障进行修复和改进,以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方法软件可靠性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1、建模方法:建模是软件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建模方法可以采用数学建模、统计建模、物理建模等多种方式。
2、仿真方法:仿真是软件可靠性分析和评估的常用方法之一,主要包括蒙特卡罗仿真、离散事件仿真、连续系统仿真等。
3、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广泛应用于软件可靠性测试和评估中,以分析和统计出软件的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可用性等指标。
4、检测方法:检测方法是对软件进行代码级别的检测和分析,以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和错误,包括静态代码分析、动态代码分析等。
软件可靠性分析与测试
软件可靠性分析与测试软件可靠性是指软件在特定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正确性,即软件系统在给定时间段内能够正常运行且不发生错误或故障的程度。
为确保软件的可靠性,软件可靠性分析与测试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文将对软件可靠性分析与测试进行探讨。
一、软件可靠性分析软件可靠性分析是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对软件进行可靠性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对软件的结构、算法、接口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错误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1. 静态分析静态分析是通过对软件源代码或者设计文档进行审查,寻找代码中的错误或者潜在问题。
静态分析可以通过人工审查或者使用专门的静态分析工具来进行。
人工审查包括代码审查、文档审查等。
静态分析工具可以辅助发现代码中的潜在问题,如未初始化变量、内存泄漏等。
2. 动态分析动态分析是通过运行软件,观察软件的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或异常行为。
动态分析可以通过对软件进行调试、日志分析等方式来进行。
调试是一种常用的动态分析手段,通过逐步执行代码并观察执行结果,以发现运行时错误。
二、软件可靠性测试软件可靠性测试是为了验证软件的可靠性而进行的测试活动。
软件可靠性测试可以通过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等多种手段来实施。
1. 黑盒测试黑盒测试是一种基于软件需求和功能的测试方法,测试人员只需要关注软件的输入和输出,对软件内部的实现细节一无所知。
通过构造合理的测试用例,测试人员可以检测出软件是否满足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 白盒测试白盒测试是一种基于软件内部结构和实现的测试方法,测试人员需要了解软件的内部设计和实现细节。
通过对软件的内部逻辑进行分析,测试人员可以构造出具有较高覆盖度的测试用例,以发现软件内部的错误。
3.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为了验证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而进行的测试活动。
通过模拟实际的使用场景,测试人员可以评估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相应时间、并发能力和稳定性等指标。
4. 异常情况测试异常情况测试是为了验证软件在异常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进行的测试活动。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测试概述
计算机软件测试中关于可靠性测试的一些看法一.软件可靠性1.1 软件可靠性定义软件可靠性是软件质量因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
1983年,IEEE计算机学会对“软件可靠性”这一术语作了专门的定义: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软件不引起系统失效的概率,该概率是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函数,也是软件中存在的缺陷的函数;系统输入将确定是否会遇到已存在的错误(如果错误存在的话):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在规定的条件下程序执行所要求的功能的能力。
根据定义,软件可靠性包含了以下3个要素: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条件、所要求的功能。
规定的时间:软件可靠性只是体现在其运行阶段,所以将“运行时间”作为“规定时间"的度量。
“运行时间”包括软件系统运行后工作与挂起(开启但空闲)的累计时间。
由于软件运行的环境与程序路径选取的随机性,软件的失效为随机事件,所以运行时间属于随机变量。
规定的条件:条件指软件的运行环境。
它涉及软件系统运行时所需的各种支持要素,如支持硬件、操作系统、其他支持软件、输入数据格式和范围以及操作规程等。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软件的可靠性是不同的。
具体地说,规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描述软件系统运行时计算机的配置情况以及对输入数据的要求,并假定其他一切因素都是理想的。
有了明确规定的环境条件,还可以有效判断软件失效的责任在用户方还是研制方。
所要求的功能:软件可靠性还与规定的任务和功能有关。
由于要完成的任务不同,软件的运行剖面会有所区别,则调用的子模块就不同(即程序路径选择不同),其可靠性也就可能不同。
所以要准确度量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必须首先明确它的任务和功能。
1.2 软件可靠性度量软件可靠性度量是指对软件产品具有可靠性程度的定量评价。
软件可靠性度量参数是描述软件可靠性的依据,确定其指标要求是评估软件可靠性的必要步骤,一般的软件可靠性参数有:可靠度:是指软件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预定的功能的概率。
或者说是软件在规定时间内无失效发生的概率。
软件测试中的可靠性与容错性评估
软件测试中的可靠性与容错性评估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其中的可靠性和容错性评估尤为关键。
本文将介绍软件测试中可靠性和容错性的概念,并探讨如何评估软件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一、可靠性的定义和评估可靠性是指软件在一定条件下的正常运行能力。
即软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环境下,按照规定的功能要求正确执行,并且不出现故障或偏离预期结果。
评估软件的可靠性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故障率:故障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出现故障的频率。
通过统计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数量,并换算成故障率,可以评估软件的可靠性。
2.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MTTF是指软件平均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出现故障的时间。
通过统计软件运行一定时间内没有出现故障的持续时间,可以评估软件的可靠性。
3.可恢复性:软件的可恢复性是指软件在发生故障后,能够迅速恢复正常工作的能力。
通过模拟软件故障情况,测试软件的可恢复性,可以评估软件的可靠性。
二、容错性的定义和评估容错性是指软件在发生异常情况或错误输入时,能够正确处理并保持稳定的能力。
容错性直接关系到软件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评估软件的容错性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错误处理:软件应具备正确处理错误输入和异常情况的能力,例如用户输入错误的数据,或者网络通信中断等。
通过模拟错误输入和异常情况,测试软件的错误处理能力,可以评估软件的容错性。
2.恢复性:软件在发生错误或异常情况后,应能够自动或经过人工干预,迅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评估软件的恢复性需要测试其从错误或异常状态中恢复的速度和准确性。
3.容错机制:软件应该具备一定的容错机制,例如备份数据、自动保存、错误检测和纠正等。
通过测试软件的容错机制,可以评估软件是否具备良好的容错性。
三、评估方法和技术为了准确评估软件的可靠性和容错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1.功能测试:通过对软件的功能进行全面测试,检测软件是否能够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要求正确执行。
功能测试是评估软件可靠性和容错性的一项基础测试。
软件可靠性测试与评估
软件可靠性测试与评估软件可靠性是指软件在特定环境下能够持续正常运行的程度。
在现代社会中,软件的可靠性对于各行各业的运营都至关重要。
一旦软件出现故障或错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数据丢失、商业损失甚至人身伤害。
因此,软件可靠性测试与评估成为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软件可靠性测试与评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重要性。
一、软件可靠性测试的概念软件可靠性测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步骤和方法来验证软件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否能够持续、正确地运行。
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在问题发生之前加以修复,以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在进行软件可靠性测试时,通常采用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黑盒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测试人员只关注软件的输入和输出,而不考虑内部的实现细节。
通过输入各种可能的情况和数据,测试人员可以观察软件的输出是否符合预期的结果,以此评估软件的可靠性。
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测试人员对软件的内部结构和代码进行深入的分析。
通过检查代码的逻辑、执行路径和边界条件,测试人员可以发现隐藏在软件内部的潜在错误,以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二、软件可靠性测试的方法1.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是对软件中最小的可测试单元进行的测试。
它的目的是验证每个单元的功能是否按照预期工作,并找出其中的错误和缺陷。
2.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对软件的整体功能进行验证的测试。
测试人员会执行一系列的功能测试用例来模拟用户的使用场景,以确保软件的功能符合规格说明书中的要求。
3.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用来评估软件在不同工作负载和负荷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性能测试,可以发现软件在负荷较大时可能出现的性能问题和瓶颈。
4. 安全测试:安全测试是为了评估软件在面对各种攻击和威胁时的安全性能。
通过安全测试,可以发现软件中的安全漏洞和漏洞,以提高软件的安全性。
三、软件可靠性评估的重要性软件可靠性评估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以下重要性:1. 确保系统稳定运行:通过软件可靠性评估,可以发现软件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加以修复,从而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软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石,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各个领域,从商业到政府、医疗、交通等等。
然而,软件的大规模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软件可靠性1. 软件可靠性的定义软件可靠性是指软件在给定的环境下,在一定时间内正常工作的能力。
换句话说,可靠的软件应该能够在各种情况下提供一致的、正确的结果,而不会因为错误或者故障而导致系统崩溃或者数据丢失。
2. 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方法(1)测试与验证:通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过程,可以发现软件中的潜在问题和错误。
测试方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等,可以确保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都能正常运行。
此外,还可以使用静态分析工具和模型检查等方法,提前发现软件中的问题。
(2)容错与恢复:设计软件时,可以采用容错机制,使得软件在发生错误时能够自动修复或者自动切换到备用系统。
此外,还应该设计适当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3)代码质量管理:编写高质量的代码是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关键。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统一的编码规范,使用合理的变量命名和注释,避免重复代码和死代码的存在。
同时,还可以使用静态代码分析工具来检查代码质量,发现潜在问题。
二、软件安全性1. 软件安全性的定义软件安全性是指软件在面临各种威胁和攻击时,能够保护系统和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安全的软件应该能够预防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泄露、代码注入和拒绝服务等安全威胁。
2. 提高软件安全性的方法(1)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通过使用身份鉴别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系统。
常见的身份鉴别方式包括密码、生物特征识别和双因素认证等。
此外,还应该设置合理的访问控制策略,根据用户的权限限制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
(2)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会被窃取或者篡改。
第17讲 软件可靠性
ui SS ui di
如果引入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和平均维修时间MTTR的概念, 则
ASS
MTTF = MTTF + MTTR
3.估算平均无故障时间的方法
符号 ET——测试之前程序中故障总数; IT ——程序长度; —— ——测试时间; Ed()——在0至期间发现的错误数; EC()——在0至期间改正的错误数;
假定发现的每一个错误都立即改正了,即调 试过程中没有引入新的故障,则: EC()=Ed() 剩余的故障数为: Er()=ET- EC() 单位长度程序中剩余的故障数为:
εr (τ) = ET / IT Ec(τ)/ IT 平均无故障时间与单位长度程序中剩余的故 障数成反比,即:
1 MTTF = K ( ET / IT Ec (τ ) / IT )
4.估计故障总数的方法
4.1植入故障法 在测试之前由专人在程序中随机地植入一些 故障,测试之后,根据测试小组发现的故障 中原有的植入的两种故障的比例,来估计程 序中原有的故障总数。
假设人为地植入的故障数为Ns,经过一段时 间的测试之后发ns个植入的故障,此外还发 现了n个原有的故障。如果认为测试方法发现 植入故障和发现原有故障的能力相同,则能 够估计出程序中原有故障的总数为:
பைடு நூலகம்
2.软件可用性
软件可用性是程序在给定的时间点,按照规 格说明书的规定,成功运行的概率。 可靠性和可用性的差别:可靠性意味着0到t 这段时间间隔内系统没有失效,而可用性只 意味着在时刻t,系统是正常运行的。
假定在一段时间内,软件系统故障时间停机 时间分别为td1, td2,…,正常运行时间分别为 tu1,tu2,…,则系统的稳态可用性为: ∑t A = ∑t +∑t
软件工程软件可靠性
软件工程软件可靠性在软件工程中,软件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软件在特定的环境下能够持续正常运行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软件的需求日益增长,软件可靠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本文中,将介绍软件可靠性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方法。
一、软件可靠性的定义软件可靠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软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按照预期的要求正常运行的概率或能力。
它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涉及到软件系统在不同环境和使用情况下的稳定性以及故障处理能力。
二、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因素1. 设计阶段:软件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软件的可靠性。
在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需求的完整性、接口的规范性、功能的正确性等因素,以确保软件具备可靠的基础。
2. 编码阶段:编码是将设计转化为实现的过程,代码的质量对软件的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编码阶段需要遵循规范的编码风格,严格测试和调试,减少代码中的错误和漏洞,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3. 测试阶段:软件测试是评估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在测试阶段,应该设计合理的测试用例,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以确保软件在各种情况下的稳定运行。
4. 环境因素:软件可靠性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操作系统、硬件环境以及网络环境都可能对软件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为了提高软件的可靠性,需要在设计和部署时考虑各种环境因素。
三、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方法1. 合理的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各种需求和使用情况,设计合理的软件架构和模块划分,避免单点故障和冗余设计,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2. 规范的编码和测试:编码时要遵循规范的编码风格,使用有效的变量命名和注释,减少代码中的错误和漏洞。
在测试阶段,要设计全面的测试用例,进行充分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保证软件的可靠性。
3. 异常处理和错误恢复:在软件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和错误,对于这些异常情况应该进行合理的处理和错误恢复机制设计,以保证软件能够在故障情况下继续正常运行。
软件可靠性 软件工程
测试覆盖率Cv 测试覆盖率Cv 表明在整个测试期间发现软件内潜 在故障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故障的可能性有多大。 可通过被测试对象软件内潜在的原 有故障的捕捉率来测定的。 有故障的捕捉率来测定的。
测试过程中已发现原有故障总数为 n0(实测值),经过相当长时间测试 实测值) 后可能发现的原有故障总数为N 后可能发现的原有故障总数为N0, 采用平均值函数m NHPP模型 采用平均值函数m(t)的NHPP模型 描述测试发现原有故障的过程 m(t)的收敛值m(∞)=Nc 的收敛值m 测试覆盖率Cv的推测值 测试覆盖率Cv的推测值:
整理得
Ec ( t ) ET λ = IT IT K
若对程序进行若干次不同的功能 测试, 测试,可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
Ec ( ti ), λ ( ti ), i = 1, 2, …, n 令
1 ET = a, = b, K IT EC ( t i ) = ε i , λ ( ti ) = λ i IT
设Ns 是在测试前人为地向程序中 植入的故障数, 植入的故障数,ns 是经过一段时 间测试后发现的播种故障数目, 间测试后发现的播种故障数目, n 是在测试中又发现的程序原有 故障数。 故障数。设测试用例发现植入故 障和原有故障的能力相同, 障和原有故障的能力相同,则程 =E 序中原有故障总数 N ( =ET )估算 Ns 值为 N = 线模型
估算软件中故障总数E 估算软件中故障总数ET 的方法
利用Shooman模型估算程序中 利用Shooman模型估算程序中 原来错误总量E 原来错误总量ET —瞬间估算
ET EC ( t1 ) EC ( t1 ) 1 = = K t1 IT MTTF1 IT
ET EC ( t2 ) EC ( t2 ) 1 = = K t2 IT MTTF2 IT
软件可靠性
7.7 软件可靠性7.7.1 基本概念 1. 软件可靠性的定义定义 1 软件可靠性(software reliability )是指软件在规定的运行环境中和规定的时间内无失效运行的概率[ANSI91]。
所以它是时间t 的函数,我们用)(t R 来表示。
定义 2 软件故障率(failure rate )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软件发生故障的概率。
它和软件可靠性的关系如下:)()()(t R dt t dR t -=λ 或者是:))(exp()( 0 ⎰-=tdt t t R λ定义3 软件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
指软件从开始运行到出现一个故障的期望时间,根据可靠性的定义有:⎰∞=)(dt t R MTTF和软件中错误相关的定义定义4 软件错误(Software Error )。
指在软件生存期内的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人为错误。
软件错误是一种人为的行为,相对于软件本身是一种外部行为。
定义 5 软件缺陷(Software Defect )。
指存在于软件(文档、数据、程序)之中的那些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偏差。
其结果是软件在某一特定条件时出现运行故障。
当软件指程序时,软件缺陷即程序污点(Bug )。
定义 6 软件故障(Software Fault )。
指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内部状态。
软件故障是一种动态行为。
定义 7 软件失败(Software Failure )。
指软件运行时产生的一种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外部行为结果。
2. 软件的可用性定义程序在给定的时间点,按照SRS 的规定,成功地运行的概率。
可靠性与可用性的区别:可靠性指在0到t 这段时间间隔内系统没有失效;可用性仅仅意味着在时刻t ,系统是正常运行的。
在时刻t 系统是可用的,意味着两种可能:1)在0到t 这段时间间隔内系统一直没有失败;2)在0到t 这段时间间隔内,系统失效了若干次,但都被修复好了。
如果一端时间内,软件系统故障停机时间分别为t d1 , t d2 ,⋯⋯,正常运行时间分别为t u1 , t u2 ,⋯⋯。
软件 可靠性 标准
软件可靠性标准
软件可靠性是指软件在规定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并保持其功能完整性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软件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
因此,制定软件可靠性标准对于保障软件质量、提高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首先,软件可靠性标准应当包括功能性、性能、可维护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在功能性方面,软件应当能够实现其设计的功能,并且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够正常运行。
性能方面,软件在各种负载条件下都应当有较好的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率。
可维护性是指软件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修复和升级,降低维护成本。
安全性则是软件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保障用户数据和隐私的安全。
其次,软件可靠性标准应当具有可衡量性和可验证性。
这意味着软件可靠性标
准应当具有明确的指标和测试方法,以便对软件进行评估和验证。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软件在设计、开发和运行过程中能够达到既定的可靠性要求。
再次,软件可靠性标准应当是动态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环境的变化而不
断更新。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新需求的提出,软件可靠性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最后,软件可靠性标准应当是全球化的,即在国际上具有通用性。
随着全球化
的发展,软件已经成为了跨国企业和全球用户的共同需求,因此软件可靠性标准需要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标准,以便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软件开发和应用。
总之,软件可靠性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软件质量、提高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软件行业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推广软件可靠性标准,以推动软件行业的健康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安全的软件产品。
软件可靠性的测试与评估
软件可靠性的测试与评估软件可靠性是软件开发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是指软件在一定环境下运行期间,所表现出来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的程度。
软件可靠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软件在正常的使用环境下,是否能够保持正常的功能;二是软件在出现错误时,是否能够迅速地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在软件开发中,测试和评估软件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软件可靠性的测试是指通过模拟实际的使用环境,来检测软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软件可靠性的测试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功能测试:软件功能测试主要是通过根据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或者用户的使用说明书,来检测软件是否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实现各项功能。
这个测试过程需要软件测试人员通过各种方法模拟出各种使用情况,包括输入错误的数据,超时的操作等等,以此来模拟出实际的使用环境。
2.性能测试:性能测试主要是对软件的性能进行测试,包括软件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处理能力等方面。
这个测试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测试用例,来模拟出各种不同的负载情况,以此来检测软件的性能表现。
3.压力测试:压力测试主要是对软件在高强度的负载下的稳定性进行测试,包括测试软件的极限负载能力、处理并发请求的能力等。
这个测试需要设计出一系列的负载测试用例,以此来模拟出各种实际的使用情况。
4.安全测试:安全测试主要是对软件进行安全方面的测试,包括测试软件的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漏洞等方面。
这个测试需要模拟各种攻击手段,以此来评估软件的安全性。
软件可靠性的评估是指对测试之后的软件进行评估,得出软件可靠性的等级和评价。
软件可靠性的评估需要考虑软件的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这些方面的评估需要对软件的缺陷、稳定性、准确性等进行评估。
在软件可靠性的评估中,有几个比较常用的评价指标:1.故障密度:故障密度是指在软件中每千行代码中出现的错误数量。
故障密度越小,表示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越高。
2.平均修复时间:平均修复时间指的是发现错误到修复错误的平均时间。
软件可靠性
1.3 软件可靠性模型
(1)随机性分类法:根据随机过程的假设(如过程的确定性或非确 定性、马氏过程、泊松过程等)进行分类。
(2)按软件出现的故障数进行分类:主要有错误计数模型和非计数 模型,可数性或不可数性模型。
(3)按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进行分类:主要有贝叶斯方法或非贝叶 斯方法,最大似然估计法或最小二乘法,另外还有线性模型等。
2.软件可靠性 软件可靠性的定义是:“软件可靠性是软 件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及规定的环境条件下, 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规定的时间 (2)规定的环境条件 (3)规定的功能
1.2 软件可靠性的指标
(1)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TF:即两次失效之间的平均操作时间。 (2)平均修复时间MTTR:即修复一个故障平均需用的时间。 (3)有效性:A=(MTTF/(MTTF+MTTR))。 (4)初期故障率:一般以软件交付使用方后的3个月内为初期故障
(4)按模型使用的时间方式分类:主要有日历时间和执行时间模型。 (5)按修复过程分类:主要指强调对软件系统修复过程的一类模型,
如:完全修复型的和不完全修复型的模型,完全排错型和不完全 排错型的模型。 (6)按对软件的内部结构是否了解进行分类:可分为黑箱模型和白 箱模型。主要根据对软件内部结构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它们的结 构能加以利用的程度来进行分类。
期,初期故障率指软件在初期故障期内单位时间的故障数,一般 以每100h 的故障数为单位,可以用来评价交付使用的软件的质量, 并预测软件可靠性何时基本稳定。 (5)偶然故障率:一般以软件交付给使用方后的4个月后为偶然故 障期。偶然故障率指软件在偶然故障期内单位时间的故障数,一 般以每千小时的故障数为单位,它反映了软件处于稳定状态时的 质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软件可靠性的定义
软件可靠性——精选推荐
软件可靠性软件的可靠性是用以衡量一个软件(指计算机程序)好坏很重要的一个评价指标。
软件的可靠性与硬件的可靠性有许多相似之处,更有许多差别。
这种差异是由于软、硬件故障机理的差异造成的,因而使软件可靠性在术语内涵、指标选择、设计分析手段以及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方法与途径等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然而,软件可靠性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正在发展和应用。
1 基本概念(1) 软件故障及其特征对于软件的不正常,常用三个术语来描述:①缺陷(fault):指的是软件的内在缺陷。
②错误(error):缺陷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露,导致系统运行中出现可感知的不正常、不正确和不按规范执行的状态。
③故障(failure):由于对错误未作任何纠正而导致系统的输出不满足预定的要求。
缺陷可能导致错误并造成系统的故障,因此,缺陷是一切错误的根源,故存在下面的传递关系:缺陷→错误→故障。
但是发生过故障的软件通常仍然是可用的。
只有当软件频繁发生故障,或公认已经“陈旧”时,软件才被废弃,这一版本软件的寿命也就终结。
有缺陷的软件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导致出错,而在一般情况下是能够正常工作的。
软件缺陷一般有以下特征:①软件缺陷的固有性。
软件一旦有缺陷,它将潜伏在软件中,直到它被发现和改正。
反之,在一定的环境下,软件一旦运行是正确的,它将继续保持这种正确性,除非使用环境发生了变化。
此外,它不像硬件,随时间推移会因使用而不断“耗损”,或产生新的缺陷。
因此,软件缺陷是“牢靠地”、“无耗损地”潜伏于软件之中。
②缺陷对环境的敏感性。
对于一个软件来说,它的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软件的运行过程实际上是各部分间的一个逻辑组合过程,不同的逻辑组合就可得到不同的程序路径,而每一次软件运行或完成某功能都是选择了某一条程序路径。
选什么样的程序路径是由软件自身确定的输入环境决定的。
对于不同的输入环境,软件的运行路径可能有不同。
如果软件在某些程序路径上含有缺陷,那么在执行这些程序路径时就有可能发生错误。
什么是软件可靠性
关于软件可靠性什么的软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是指在给定时间内,特定环境下软件无错运行的概率。
软件可靠性的内容软件可靠性包含了以下三个要素:1.规定的时间软件可靠性只是体现在其运行阶段,所以将“运行时间”作为“规定的时间"的度量。
“运行时间”包括软件系统运行后工作与挂起(开启但空闲)的累计时间.由于软件运行的环境与程序路径选取的随机性,软件的失效为随机事件,所以运行时间属于随机变量。
2。
规定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指软件的运行环境。
它涉及软件系统运行时所需的各种支持要素,如支持硬件、操作系统、其它支持软件、输入数据格式和范围以及操作规程等.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软件的可靠性是不同的.具体地说,规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描述软件系统运行时计算机的配置情况以及对输入数据的要求,并假定其它一切因素都是理想的。
有了明确规定的环境条件,还可以有效判断软件失效的责任在用户方还是研制方。
3。
规定的功能软件可靠性还与规定的任务和功能有关。
由于要完成的任务不同,软件的运行剖面会有所区别,则调用的子模块就不同(即程序路径选择不同),其可靠性也就可能不同。
所以要准确度量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必须首先明确它的任务和功能.软件可靠性的测试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目的软件可靠性测试的主要目的有:(1)通过在有使用代表性的环境中执行软件,以证实软件需求是否正确实现。
(2)为进行软件可靠性估计采集准确的数据。
估计软件可靠性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即数据采集、模型选择、模型拟合以及软件可靠性评估。
可以认为,数据采集是整个软件可靠性估计工作的基础,数据的准确与否关系到软件可靠性评估的准确度.(3)通过软件可靠性测试找出所有对软件可靠性影响较大的错误。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特点软件可靠性测试不同于硬件可靠性测试,这主要是因为二者失效的原因不同。
硬件失效一般是由于元器件的老化引起的,因此硬件可靠性测试强调随机选取多个相同的产品,统计它们的正常运行时间。
正常运行的平均时间越长,则硬件就越可靠.软件失效是由设计缺陷造成的,软件的输入决定是否会遇到软件内部存在的故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软件可靠性什么的软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是指在给定时间内,特定环境下软件无错运行的概率。
软件可靠性的内容软件可靠性包含了以下三个要素:1.规定的时间软件可靠性只是体现在其运行阶段,所以将“运行时间”作为“规定的时间”的度量。
“运行时间”包括软件系统运行后工作与挂起(开启但空闲)的累计时间。
由于软件运行的环境与程序路径选取的随机性,软件的失效为随机事件,所以运行时间属于随机变量。
2.规定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指软件的运行环境。
它涉及软件系统运行时所需的各种支持要素,如支持硬件、操作系统、其它支持软件、输入数据格式和范围以及操作规程等。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软件的可靠性是不同的。
具体地说,规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描述软件系统运行时计算机的配置情况以及对输入数据的要求,并假定其它一切因素都是理想的。
有了明确规定的环境条件,还可以有效判断软件失效的责任在用户方还是研制方。
3.规定的功能软件可靠性还与规定的任务和功能有关。
由于要完成的任务不同,软件的运行剖面会有所区别,则调用的子模块就不同(即程序路径选择不同),其可靠性也就可能不同。
所以要准确度量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必须首先明确它的任务和功能。
软件可靠性的测试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目的软件可靠性测试的主要目的有:(1)通过在有使用代表性的环境中执行软件,以证实软件需求是否正确实现。
(2) 为进行软件可靠性估计采集准确的数据。
估计软件可靠性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即数据采集、模型选择、模型拟合以及软件可靠性评估。
可以认为,数据采集是整个软件可靠性估计工作的基础,数据的准确与否关系到软件可靠性评估的准确度。
(3)通过软件可靠性测试找出所有对软件可靠性影响较大的错误。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特点软件可靠性测试不同于硬件可靠性测试,这主要是因为二者失效的原因不同。
硬件失效一般是由于元器件的老化引起的,因此硬件可靠性测试强调随机选取多个相同的产品,统计它们的正常运行时间。
正常运行的平均时间越长, 则硬件就越可靠。
软件失效是由设计缺陷造成的,软件的输入决定是否会遇到软件内部存在的故障。
因此,使用同样一组输入反复测试软件并记录其失效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在软件没有改动的情况下,这种数据只是首次记录的不断重复,不能用来估计软件可靠性。
软件可靠性测试强调按实际使用的概率分布随机选择输入,并强调测试需求的覆盖面。
软件可靠性测试也不同于一般的软件功能测试。
相比之下,软件可靠性测试更强调测试输入与典型使用环境输入统计特性的一致,强调对功能、输入、数据域及其相关概率的先期识别。
测试实例的采样策略也不同,软件可靠性测试必须按照使用的概率分布随机地选择测试实例,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可靠性估计,也有利于找出对软件可靠性影响较大的故障。
此外,软件可靠性测试过程中还要求比较准确地记录软件的运行时间,它的输入覆盖一般也要大于普通软件功能测试的要求。
对一些特殊的软件,如容错软件、实时嵌入式软件等,进行软件可靠性测试时需要有多种测试环境。
这是因为在使用环境下常常很难在软件中植入错误,以进行针对性的测试。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效果软件可靠性测试是软件可靠性保证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经过软件可靠性测试的软件并不能保证该软件中残存的错误数最小,但可以保证该软件的可靠性达到较高的要求。
从工程的角度来看,一个软件的可靠性高不仅意味着该软件的失效率低,而且意味着一旦该软件失效,由此所造成的危害也小。
一个大型的工程软件没有错误是不可能的,至少理论上还不能证明一个大型的工程软件能没有错误。
因此,保证软件可靠性的关键不是确保软件没有错误,而是要确保软件的关键部分没有错误。
更确切地说,是要确保软件中没有对可靠性影响较大的错误。
这正是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目的之一。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侧重点不同于一般的软件功能测试,其测试实例设计的出发点是寻找对可靠性影响较大的故障。
因此,要达到同样的可靠性要求,可靠性测试比一般的功能测试更有效,所花的时间也更少。
另外,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环境是具有使用代表性的环境,这样,所获得的测试数据与软件的实际运行数据比较接近,可用于软件可靠性估计。
总之, 软件可靠性测试比一般的功能测试更加经济和有效,它可以代替一般的功能测试,而一般的软件功能测试却不能代替软件可靠性测试,而且一般功能测试所得到的测试数据也不宜用于软件可靠性估计。
软件可靠性测试中需注意的问题软件可靠性测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制定测试方案,制定测试计划,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编写测试报告。
制定测试方案时需要特别注意被测功能的识别和失效等级的定义。
制定测试计划时需设计测试实例,决定测试时要确定输入顺序,并确定程序输出的预期结果,这时也需注意测试覆盖问题。
1. 功能识别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功能识别,确定使用剖面。
功能识别的目标是:识别所有被测功能以及执行这些功能所需的相关输入,识别每一个使用需求及其相关输入的概率分布。
为达到第一个目标,需要分析软件功能的所有集合,这些功能之间全部的约束条件,功能之间的独立性、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还需分析系统的不同运行模式、失效发生时系统重构策略等对软件运行方式有较大影响的因素。
第一个目标也是一般软件功能测试需要达到的目标,但第二个目标则是软件可靠性测试特别强调的。
为了得到能够反映软件使用的有代表性的概率分布,测试人员必须和系统工程师、系统运行分析员和顾客共同合作。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可靠性的要求,输入数据的概率分布应包括合法数据的概率分布和非法数据的概率分布两部分。
有时为了更好地反映实际使用状况,还需给出那些影响程序运行方式的条件,如硬件配置.负荷等的概率分布。
2. 定义换效等级定义失效等级主要是为了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对发生概率小但失效后危害严重的功能需求的识别。
·对可不查找失效原因、并不做统计的功能需求的识别。
在制定测试计划时,失效及其等级的定义应由测试人员、设计人员和用户共同商定,达成协议。
3. 可靠性测试覆盖可靠性测试必须保证输入覆盖和环境覆盖,这是准确估计软件可靠性的基础。
输入覆盖包括下面几个内容:·输入域覆盖,即所有被测输入值域的发生概率之和必须大于软件可靠度的要求。
·重要输入变量值的覆盖。
·相关输入变量可能组合的覆盖,以确保相关输入变量的相互影响不会导致软件失效。
·设计输入空间与实际输入空间之间区域的覆盖,即不合法输入域的覆盖。
·各种使用功能的覆盖。
环境覆盖是指测试时必须覆盖所有可能影响程序运行方式的条件。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步骤软件可靠性测试分为四个阶段:1.制订测试方案本阶段的目标是识别软件功能需求,触发该功能的输入和对应的数据域,确定相关的概率分布及需强化测试的功能。
以下是我们推荐的步骤。
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有的步骤并不是必须的。
(1)分析功能需求分析各种功能需求, 识别触发该功能的输入及相关的数据域(包括合法与不合法的两部分)。
分析时要注意下述问题:·该软件是否存在不同的运行模式?如果存在,那么应列出所有的系统运行模式。
·是否存在影响程序运行方式的外部条件?如果存在,那么有多少?它们的影响程度如何·各种功能需求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还是相关的?如果相关,是密切相关还是部分相关?如果两种功能密切相关,那么可将两种功能合并为一种功能。
如果功能之间为部分相关,则需列出相应输入变量的合法组合。
(2)定义失效等级判断是否存在出现危害度较大的1级和2级失效的可能性。
如果这种可能性存在,则应进行故障树分析,标识出所有可能造成严重失效的功能需求和其相关的输入领域。
(3)确定概率分布·确定各种不同运行方式的发生概率,判断是否需要对不同的运行方式进行分别测试。
如果需要,则应给出各种运行方式下各数据域的概率分布;否则,给出各数据域的概率分布。
·判断是否需要强化测试某些功能。
(4)整理概率分布的信息将这些信息编码送入数据库。
2.制订测试计划本阶段的目标是:(1)根据前一阶段整理的概率分布信息生成相对应的测试实例集,并计算出每一测试实例预期的软件输出结果。
本阶段需要注意:在按概率分布随机选择生成测试实例的同时,要保证测试的覆盖面。
(2)编写测试计划,确定测试顺序,分配测试资源。
由于本阶段前一部分的工作需要考虑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因此需要一个软件支持工具,建立数据库,并产生测试实例。
另外,有时预测软件输出结果也需要大量的计算,有些复杂的软件甚至要用到仿真器模拟输出结果。
总之,具体实施与被测应用软件的实际功能类型有关。
3. 测试本阶段进行软件测试。
需注意的是被测软件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件配置和软件支撑环境)应和预期的实际使用环境尽可能一致,对某些环境要求比较严格的软件(如嵌入式软件)则应完全一致。
测试时按测试计划和顺序对每一个测试实例进行测试,判断软件输出是否符合预期结果。
测试时应记录测试结果、运行时间和判断结果。
如果软件失效,那么还应记录失效现象和时间,以备以后核对。
4.编写测试报告按软件可靠性估计的要求整理测试记录,并将结果写成报告。
笔者认为,软件可靠性测试的关键在于:·对需求、输入、数据域的识别及相关概率分布的确定。
·按照概率分布随机生成测试实例,并确定测试顺序。
据国外有关文献报导,这种测试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大量应用软件的可靠性测试,包括一些商用软件和航空、航天电子设备中嵌入式软件的测试,其效果很好。
因此,我们有必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针对我们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对各类应用软件进行软件可靠性测试,从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
同时需要软件开发方和使用方共同合作,进行软件可靠性测试方法的研究和有关支持工具的开发,促进我国软件可靠性水平的提高软件可靠性的评测技术软件可靠性评测是指运用统计技术对软件可靠性测试和系统运行期间采集的软件失效数据进行处理并评估软件可靠性的过程。
软件可靠性评测的主要目的是测量和验证软件的可靠性,当然实施软件可靠性评测也是对软件测试过程的一种完善,有助于软件产品本身的可靠性增长。
软件测试者可以使用很多方法进行软件测试,如按行为或结构来划分输入域的划分测试,纯粹随机选择输入的随机测试,基于功能、路径、数据流或控制流的覆盖测试,等等。
对于给定的软件,每种测试方法都局限于暴露一定数量和一些类别的错误。
通过这些测试能够查找、定位、改正和消除某些错误,实现一定意义上的软件可靠性增长。
但是,由于它们都是面向错误的测试,测试所得到的结果数据不宜用于软件可靠性评估。
软件可靠性测试是指在软件的预期使用环境中,为进行软件可靠性评估而对软件实施的一种测试。
软件可靠性测试应该是面向故障的测试,以用户将要使用的方式来测试软件,每一次测试代表用户将要完成的一组操作,使测试成为最终产品使用的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