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五章(附答案)讲解学习

第4章第五章(附答案)讲解学习
第4章第五章(附答案)讲解学习

第4章第五章(附答

案)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实现短期均衡的条件是(C)

A、P=AR;

B、P=MR;

C、P=SMC;

D、P=SAC

2、短期内,一个完全竞争厂商所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就会停止营业( B )。

A、平均总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短期边际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3、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与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是( C )。

A、厂商在长期内要得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

B、该行业内厂商的数目不再变化的条件;

C、厂商在长期内得到正常利润的条件;

D、厂商在长期内要实现亏损最小的条件。

4、假定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内某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和平均收益均等于1美元,则这家厂商( A )。

A、肯定只得到正常利润;

B、肯定没得到最大利润;

C、是否得到了最大利润还不能确定;

D、肯定得到了最少利润。

5、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厂商把产量调整到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水平()。

A、他将获得最大利润;

B、他不能获得最大利润;

C、他是否获得最大利润仍无法确定;

D、他一定亏损;

C B C A C

6、如果某厂商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为了取得最大利润()。

A、他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应该增加产量,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则不一定;

B、他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应该增加产量,在完全竞争条件则不一定;

C、任何条件下都应该增加产量;

D、任何条件下都应该减少产量。

7、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总收益曲线的斜率是()。

A、固定不变的;

B、经常变动的;

C、1;

D、0。

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A、大于SMC的那部分AVC曲线;

B、大于SMC的那部分SAC曲线;

C、大于等于AVC的那部分SMC曲线;

D、大于等于SAC的那部分SMC曲线。

9、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

A、一条水平的直线;

B、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C、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D、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10、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的总收益曲线是()。

A、以不变斜率上升

B、垂直

C、以不变斜率向下倾斜

D、水平

E、以递减的斜率向上倾斜

C A C B A

11、如果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Q*满足MR=MC,那么该厂商已()。

A、使其在单位产品中所获的利润达到了最大;

B、取得了最多的经济利润;

C、使其总损失达到了最小或利润达到了最大;

D、使其受到的损失最小

12、当一个完全竞争厂商的产量处于停止营业点所对应的水平Q*时,有()。

A、P =AVC

B、TR=TVC

C、企业的总损失等于TFC;

D、以上都对。

13、在任何市场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可以由()。

A、他的产品的供给曲线表示;

B、他所面临的市场对他产品的需求曲线来表示;

C、行业的产品供给曲线表示;

D、行业的产品需求曲线表示。

14、当完全竞争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

A、P=MR=SMC=SAC≠LMC;

B、P=MR=LMC=LAC≠SMC;

C、P=MR=SMC=LMC,SAC=LAC≠P;

D、P=MR=SMC=SAC=LMC=LAC。

15、如果由一个行业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会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与该行业的产量同方向变动,那么,我们可以判断该行业是()。A、成本不变行业; B、成本递增行业;

C、成本递减行业;

D、以上任何一个。

C D B D B

16、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

A、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

B、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

C、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

D、以上都不对。

17、当一个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时,如果这条需求曲线上的某点满足E d=2,P=20元,那么,根据厂商的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在该点所对应的产出水平上,厂商的MR为()。

A、30元;

B、10元;

C、60元;

D、-10元。

18、在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产出水平Q*处,有()。

A、P=MR=MC;

B、P>MR=AC;

C、P>MR=MC;

D、P>MC=AC

19、对于垄断厂商而言,如果在某一产出水平Q*处有P(Q*)>AC(Q*)和MR(Q*)>MC(Q*),那么,在Q*的基础上增加1单位产品的销售将会()。

A、使其总利润会减少;

B、厂商总收益会减少,其数额等于P(Q*)-AC(Q*);

C、对总利润没有影响,但会缩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D、总利润会增加,并缩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20、垄断条件下,当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时,厂商的边际收益

()。

A、大于0

B、大于1

C、小于0

D、小于1

C B C

D C

21、当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增加时,他将会()。

A、增加产量,提高产品的价格;

B、增加产量,降低产品的价格;

C、减少产量,提高产品的价格;

D、减少产量,降低产品的价格。

22、如果一个管理机构对某垄断厂商的限价恰好要使得该垄断厂商的经济利润消失,那么,这个管制价格应该等于垄断厂商的()。

A、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

C、平均总成本;

D、平均可变成本。

23、在短期,一个垄断厂商()。

A、收支相抵;

B、取得经济利润;

C、发生亏损;

D、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24、当一个垄断厂商处于()。

A、长期均衡时,一定也处于短期均衡;

B、长期均衡时,并不一定处于短期均衡;

C、短期均衡时,一定也处于长期均衡;

D、以上都不是。

25、在一个垄断厂商的最好或最优产量Q*处()。

A、P(Q*)=MC(Q*)

B、P(Q*)=MR(Q*);

C、AC(Q*)最低;

D、MR(Q*)=MC(Q*)。

A C D A D

26、如果一个垄断厂商在其最优产量Q*处的长期平均成本LAC(Q*)超过市场价格P(Q*),那么,他将会()。

A、停留在这一产出水平上,因为它使资本得到了一个正常报酬;

B、停留在这一产出水平上,尽管其固定成本没有得到补偿;

C、停止生产并清理资产退出该行业;

D、暂时歇业,过一段时间再继续生产。

27、下列条件中的哪一条不是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A、消费者对垄断厂商的产品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偏好可以被区分。

B、垄断厂商所面临的是一个巨大的无弹性的总需求;

C、消费者对垄断厂商的产品具有不同的需求的价格弹性;

D、具有不同偏好的消费者群体是互相隔离的。

28、如果垄断厂商在两个分割的市场中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那么垄断厂商()。

A、可以施行差别价格;

B、不能施行价格歧视;

C、既能也不能实行差别价格;

D、上述都不对。

29、垄断市场中如果A市场的价格高于B市场的价格,则()。

A、A市场的需求弹性大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B、A市场的需求弹性小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C、两个市场的需求弹性相等;

D、以上都正确。

30、当一个垄断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

A、他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

B、他一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C、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D、他获得超额利润、发生亏损以及只获得正常利润这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C B B B D

31、在一个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定处于()。

A、上升阶段;

B、下降阶段;

C、水平阶段;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32、在垄断竞争市场上,()。

A、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厂商在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B、有许多厂商在生产和销售同质的产品;

C、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在厂商生产和销售同质产品;

D、有许多厂商在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33、垄断竞争厂商增加利润的途径有:()。

A、调整其产品的价格以及产量以使MR(Q*)=MC(Q*);

B、改进其产品的品质;

C、改进广告宣传的手段;

D、以上途径都可能用。

34、各寡头垄断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是()。

A、同质的;

B、有差别的;

C、既可以是同质的,也可是有差别的。

D、以上都不对。

35、根据古诺模型的有关内容,下列说法中的哪一种是错误的?()。

A、每一个寡头垄断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都恒为零;

B、每一个寡头垄断厂商都假定对方的产量是保持不变的;

C、每一个寡头垄断厂商都假定对方的价格是保持不变的;

D、两个寡头垄断厂商所共同面临的市场对他们产品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

B D D

C C

36、根据斯威齐模型,我们知道就寡头垄断厂商弯折的需求曲线来看,其折点左右两边的需求弹性是()。

A、左边弹性大,右边弹性小;

B、左边弹性小,右边弹性大;

C、左右两边弹性一样大;

D、以上都不对。

37、根据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斯威齐模型)的有关内容,下列说法中的那一种是正确的()。

A、该模型假定:当行业中的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时,其他寡头厂商一定会跟着他提高价格;

B、该模型假定:当行业中的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时,其他寡头厂商并不会跟着他降低价格;

C、该模型可以说明为什么均衡价格是刚性的(即厂商不肯轻易变动价格),而并不能说明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D、在该模型中,寡头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是连续的。

38、卡特尔制定统一价格的原则是()。

A、使整个卡特尔的产量最小;

B、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

C、使整个卡特尔的成本最小;

D、使整个卡特尔中各厂商的利润最大。

39、如果一个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很小,它将()。

A、降低价格,增加收益

B、提高价格,增加收益

C、降低价格,降低成本

D、提高产量,降低价格

参考答案:C B C A C C A C B A C D B D B C B C D C

A C D A D C

B B B D B D D

C C A C B B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CDE )。

A、完全竞争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由市场价格所决定,故其完全缺乏弹性

B、对于一个完全竞争厂商来说,其边际收益与市场价格是相同的

C、完全竞争模型毫无意义,因为其几个假设极不现实

D、长期当中,完全竞争厂商利润为零使厂商倾向于退出该行业

E、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是水平的

2、关于完全竞争市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DE )。

A、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和厂商的个体行为总和决定了价格,

而这些价格对单个市场参与者来说是一个既定的参数

B、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同质假定,意味着厂商生产的产品中,商标、专利

品牌等都是不存在的

C、完全竞争市场上的行业需求曲线是由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简单加总而成

D、外部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厂商的总成本不仅是自己产出的函数,而且也

是行业产出的函数

E、外部经济的存在必然导致行业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面临的需求曲线( BDE )。

A、大于平均收益曲线

B、等于平均收益曲线

C、大于价格线

D、等于价格线

E、等于边际收益曲线

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C )。

A、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平均成本,或总收益小于总成本,厂商将停止营业

B、规模收益递减与外部不经济都会导致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C、长期当中,如果一个行业是成本不变的,那么市场需求的变化将反映在

价格和产量的调整上

D、如果在一个极短的时期内一个行业供给曲线是完全垂直的.那么市场需

求的变化将完全反映在价格的调整上

E、如果一个厂商处于长期均衡当中,那么它也处于短期均衡当中

5、关于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的区别,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D )。

A、如果在某一行业中存在许多厂商,则这一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B、如果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则这一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C、如果行业中所有厂商生产相同的产品,则这个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D、如果某一行业中有不止一家厂商,他们都生产相同的产品,则这个市场

是完全竞争的

E、如果一个厂商在长期当中获得经济利润,那么这时的价格必不在其长期

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上

6、垄断竞争厂商处于长期竞争均衡时,其产量满足( ADE )。

A、MR=LMC B.MR=LAC

C、AR=LMC D.AR= LAC E、AR=SAC

7、关于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E )。

A、完全垄断依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最大化其利润,垄断竞争不是这样

B、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是一致的,垄断竞争不是这样

C、完全垄断拥有影响市场的权力,而垄断竞争没有

D、完全垄断者在长期中能获取超额利润,而垄断竞争不能

E、垄断厂商短期内不会亏损,垄断竞争则有可能亏损

8、以下关于垄断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

A、垄断厂商拥有控制市场的权力,这意味着对于它的产品,它可以任意制定一个价格

B、自然垄断,意味着规模经济在一个产量充分大的范围内仍旧存在

C、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是同一条曲线

D、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产品价格,这是因为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出,不

仅这一个单位的产品价格较前降低,而且全部产出价格也都将降低

E、垄断厂商短期内出现亏损与其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假设是矛盾的

9、对于价格歧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E )。

A、如果不同市场中的需求曲线相同,那么垄断厂商的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没有意义

B、如果存在套利行为,那么垄断厂商无法实行三级价格歧视

C、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垄断厂商只是剥夺了部分消费者剩余

D、垄断厂商的一、二级价格歧视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价格序列是连续的,而

后者的价格序列是离散的

E、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垄断厂商剥夺了全部消费者剩余

10、下列有关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的说法,正确的是( AB )。

A、垄断厂商、垄断竞争厂商及寡头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不能给出,因为在

这几种情况下,价格和厂商的产出不存在惟一的关系

B、垄断厂商不必像垄断竞争厂商那样采用广告战略,因为前者没有竞争对手

C、寡头垄断厂商都面对一条折弯的需求曲线

D、长期当中,由于新厂商的进入,使得垄断竞争市场的价格等于厂商的长

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E、垄断厂商总是缺乏效率的

11、垄断厂商拥有控制市场的权力,这意味着( ABCDE )。

A、垄断厂商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B、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低于其需求曲线

C、他通过控制供给量来控制价格

D、如果他的产品增加1个单位,则全部产品的销售价格必须降低

E、长期中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12、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以上的部分是( AC )。

A、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B、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C、完全竞争厂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将提供的产品数量

D、一切厂商的供给曲线

E、完全竞争厂商和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13、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短期均衡并不意味着( ACDE )。

A、P = 最小AC

B、P=MC

C、不存在经济利润

物流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群 迷 仁 爱 物 流 习 题 集 黄 仁 松

物流学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物流概念最先由()提出。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荷兰 2.下列对物流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物流系统是一个单独的系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单独存在; B.物流系统存在一个目标; C.构成物流系统的各种要素达到最优,即可使得整个物流系统达到最优; D.物流系统按一定标准可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3.物流的英文名称是()。 A.Logistics B.Logstics C.Logistic D.Logistc 4.当供应商采用款到发货的方式与其他企业交易商品,则通常会引起() A.物流在前,商流在后; B.商流在前,物流在后; C.商流与物流同时发生; D.商流迂回,物流直达。 5.物流业的主体是() A.生产性的 B.服务性的 C.劳动性的 D.运输性的 6.除了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外,物流还创造() A.包装价值 B.配送增值 C.加工附加价值 D.运输增值 7.生产者将商品实体通过运输转移给消费者所克服的间隔是()。 A.所有权间隔 B.场所间隔 C.时间间隔 D.使用权间隔 8.仓库是物流系统的() A.蓄水池 B.配套设施 C.调节阀 D.中转地 9.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是() A.物流服务 B.全方位物流服务 C.货物速递 D.仓储10.Distribution 指的是物流系统中的()要素。 A.运输 B.采购 C.配送 D.仓储

11.下列行业不属于物流业的有()。 A.交通运输业 B.储运业 C.配送业 D.商贸业 12.物流是企业()的最后领域 A.增加产量 B.扩大市场占有率 C.降低成本 D.加速资金回笼 13.()的发展是第三方物流出现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A.信息技术 B.流通加工技术 C.非生产服务技术 D.社会分工 14.所谓的“冰山说”是指() A. 物流成本可缩性大 B. 物流的不确定性 C. 物流尚待开发的领域 D. 物流成本不确定 15.企业物流是()的物品实际流动 A. 企业外部 B. 企业内外部 C. 企业自身 D. 企业内部 16.ERP指的是()。 A. Enterprise Requirement Planning B. Enterprise Resource Processing C. Enterprise Requirement Processing D.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17.JIT的核心思想是()。 A. 彻底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和浪费,是库存量最小,生产费用最低。 B. 对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 C. 将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从而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D. 重点在于效率与成本,应重点解决过量库存问题。 18.你认为下列有关配送的理解()是正确的。 A.配送实质就是送货,和一般送货没有区别; B.配送要完全遵循“按用户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配送的合理化; C.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与商流是没有关系的; D.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为追求整个配送的优势,分拣、配货等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19.Distribution Centre 的含义是()。 A.配送

工程热力学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 4-1 1kg空气在可逆多变过程中吸热40kJ,其容积增大为,压力降低为,设比热为定值,求过程中内能得变化、膨胀功、轴功以及焓与熵得变化。 解:热力系就是1kg空气 过程特征:多变过程=0、9 因为 内能变化为 =717、5 =1004、5 =3587、5 =8×103J 膨胀功:=32 ×103J 轴功:28、8 ×103J 焓变:=1、4×8=11、2 ×103J 熵变:=0、82×103 4-2 有1kg空气、初始状态为,℃,进行下列过程: (1)可逆绝热膨胀到; (2)不可逆绝热膨胀到,; (3)可逆等温膨胀到; (4)可逆多变膨胀到,多变指数; 试求上述各过程中得膨胀功及熵得变化,并将各过程得相对位置画在同一张图与图上解:热力系1kg空气 (1)膨胀功: =111、9×103J 熵变为0 (2)=88、3×103J =116、8 (3)=195、4×103 =0、462×103 (4)=67、1×103J =189、2K =-346、4 4-3具有1kmol空气得闭口系统,其初始容积为1m3,终态容积为10 m3,当初态与终态温度均100℃时,试计算该闭口系统对外所作得功及熵得变化。该过程为:(1)可逆定温膨胀;(2)向真空自由膨胀。 解:(1)定温膨胀功7140kJ 19、14kJ/K (2)自由膨胀作功为0 19、14kJ/K 4-4质量为5kg得氧气,在30℃温度下定温压缩,容积由3m3变成0、6m3,问该过程中工质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输入或输出多少功量?内能、焓、熵变化各为多少? 解:-627、2kJ 放热627、2kJ

因为定温,内能变化为0,所以 内能、焓变化均为0 熵变: -2、1 kJ/K 4-5 为了试验容器得强度,必须使容器壁受到比大气压力高0、1MPa 得压力。为此把压力等于大气压力。温度为13℃得空气充入受试验得容器内,然后关闭进气阀并把空气加热。已知大气压力B =101、3kPa,试问应将空气得温度加热到多少度?空气得内能、焓与熵得变化为多少? 解:(1)定容过程 568、3K (2) 内能变化:202、6kJ/kg 283、6 kJ/kg 0、49 kJ/(kg 、K) 4-6 6kg 空气由初态p1=0、3MPa,t1=30℃,经过下列不同得过程膨胀到同一终压p2=0、1MPa:(1)定温过程;(2)定熵过程;(3)指数为n =1、2得多变过程。试比较不同过程中空气对外所作得功,所进行得热量交换与终态温度。 解:(1)定温过程 573、2 kJ T2=T1=30℃ (2)定熵过程 =--=--=--]) 3 .01 .0(1[*303*14.1287*6]) 1 2 (1[114 .11 4.11 k k p p T k R m W 351、4 kJ Q =0 221、4K (3)多变过程 =252、3K 436、5 kJ 218、3 kJ 4-7 已知空气得初态为p1=0、6MPa,v1=0、236m 3 /kg 。经过一个多变过程后终态变化为 p2=0、12MPa,v2=0、815m 3 /kg 。试求该过程得多变指数,以及每千克气体所作得功、所吸收得热量以及内能、焓与熵得变化。 解:(1)求多变指数=1、30 1千克气体所作得功 =--=--= )815.0*12.0236.0*6.0(*13.11]2211[11v p v p n w 146kJ/kg 吸收得热量 )1122(1 1 1)12(11)12(v p v p k n k n T T k R n k n T T c q n ----=----= -= =36、5 kJ/kg 内能: 146-36、5=-109、5 kJ/kg

物流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1讲一名词解释

物流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1讲 一名词解释 1.商流 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商流。商流活动一般称为交易。 2.物流 物流是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 3宏观物流: 宏观物流是站在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的物流活动,研究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物流合理化问题。宏观物流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其主要任务是制定产业政策和市场法规,负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事业的发展创造宏观环境,促进全社会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和效率化等。4中观物流 中观物流是从一个地区或部门、行业的角度来观察的物流活动,研究一个地区或部门、行业在经济活动中的物流合理化问题,如城市物流合理化问题、粮食合理化问题等。 5微观物流: 微观物流也就是企业物流,是伴随着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展开的,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一部分的物流活动。微观物流研究是以个别企业为对象,研究个别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物流合理化问题。 6社会物流: 企业外部物流活动的总称。社会物流包括企业向社会的分销物流、购进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等,也称为大物流或宏观物流。 7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是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国际贸易而发生的商品实体从一个国家流转到另一个国家而发生的物流活动。 8企业物流 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企业内部物流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中所发生的加工、检验、搬运、储存、包装、装卸、配送等物流活动。 9供应物流 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10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是生产过程中,原所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生产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 11销售物流 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销售物流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效益,不断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 12回收物流 回收物流(GB):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13废弃物物流 废弃物物流(GB):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14国内物流: 国内物流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发生的物流活动,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局限在一个国家内。15物流合理化

工程热力学 第四版思考题答案(完整版)(沈维道)(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 思考题 完整版 第1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将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答:否。当一个控制质量的质量入流率与质量出流率相等时(如稳态稳流系统),系统内的质量将保持恒定不变。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中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不可能是绝热系。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绝热系”指的是过程中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热量是指过程中系统与外界间以热的方式交换的能量,是过程量,过程一旦结束就无所谓“热量”。物质并不“拥有”热量。一个系统能否绝热与其边界是否对物质流开放无关。 ⒊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的概念均指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平衡状态要求的是在没有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而平衡状态则一般指在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这是它们的区别所在。 ⒋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在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压? 答:可能会的。因为压力表上的读数为表压力,是工质真实压力与环境介质压力之差。环境介质压力,譬如大气压力,是地面以上空气柱的重量所造成的,它随着各地的纬度、高度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即使工质的绝对压力不变,表压力和真空度仍有可能变化。 “当地大气压”并非就是环境大气压。准确地说,计算式中的P b 应是“当地环境介质”的压力,而不是随便任何其它意义上的“大气压力”,或被视为不变的“环境大气压力”。 ⒌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温度计对温度的测量建立在热力学第零定律原理之上。它利用了“温度是相互热平衡的系统所具有的一种同一热力性质”,这一性质就是“温度”的概念。 ⒍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 答:由选定的任意一种测温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采用任意一种温度标定规则所得到的温标称为经验温标。由于经验温标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当选用不同测温物质制作温度计、采用不同的物理性质作为温度的标志来测量温度时,除选定的基准点外,在其它温度上,不同的温度计对同一温度可能会给出不同测定值(尽管差值可能是微小的),因而任何一种经验温标都不能作为度量温度的标准。这便是经验温标的根本缺点。 )( )( b v b b e b P P P P P P P P P P <-=>+=;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对象、任务及发展 一、填空 1.教育是人类为了,使之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2.这种贯穿人的一生和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的教育称为教育。 3.学前教育的价值,它具有性,性,性。 4.学前教育的性质是、、三者的整合。 5.学前教育泛指至6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教育、教育和教育。 6.我国古代就有一些思想家总结了儿童出生后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如著的《》。 7.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的作者是。 8.对0~3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3~6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 9.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以她的为依据的。她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适宜的。 10.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教育家是。 11.著有《新幼稚教育》的幼儿教育家,曾在北平主办。 12.学前教育是从德国教育家开始创立的。 13.古罗马教育家,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 二、选择 1.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学前公共教育主张的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康有为 2.世界上第一个做出年龄分期尝试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3. 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母育学校》 D.《三字经》 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实施公共学前教育的人是()。 A.陈鹤琴 B.孔子 C.蔡元培 D.康有为 5.主张“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陶行知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三、辨析 1.花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可算是一种有利的投资。 2. 儿童早期既有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有学习的能力。 四、名词 1.学前教育学 2.教育 五、简答 1.简述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2.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 3.简述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贡献。 六、论述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填空 1.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新拉纳克创立,这是他在历史上为式人阶级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物流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各章节复习思考题整理: 第一章:现代物流概论 一、 判断题 1. 流通实际上就是物流。 (X ) 2. 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都具有相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 (X ) 3. 商流是产生物流的物质基础。 (X ) 4. 物流活动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距离。 (V ) 5. 我国是从美国引进“物流”一词的。 (X ) 6. Logistics 取代PD,成为物流科学的代名词,这是物流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V ) 二、 单项选择题 1. 物流概念最早出现在(B )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欧洲 2. 英语中现代物流概念是指(C ) A. Physical Distributio n B.PD D.ln tegrated Supply Chain 三、多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1. 简述物流的功能 物流的功能一般包括:仓储功能、运输功能、包装功能、装卸搬运功能、流通加工功 能、配送功 能、物流信息服务功能等内容。 2. 简述物流管理的内涵和发展阶段 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运输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即 后勤管 理。后勤管理在物流管理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物流管理就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应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 进行系统 C.Logistics 物流的功能包括 (ABCDE ) A.仓储功能 B. 运输功能 C. 包装功能 D.装卸搬运功能 E. 流通加工功能

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 物流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后勤管理阶段:最初起源于军事战时物资的供应管理,在此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此时企业还没有一个独立的物流管理业务部门,只是被当做制造活动的一部分,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库存管理,没有职业物流人员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 2)物流管理阶段: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在此阶段物流管理的范围扩展到除运输外的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计划、存货管理,配送与客户服务,以系统化管理企业的运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出现了集成物流的概念,即把企业的输入与输 出物流管理以及部分市场和制造功能集成在一起。 3)供应链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经济进程加快,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化,要求企业与各级供应商、分销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精确配合,集成跨企业供应链上的关键商业流程,才能保证整个流程的畅通。企业从重视内部经营转向外部联合,通过和其他的供应链成员进行物流的协调寻找商业机会。企业只有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才 可以达到同一供应链上企业间协同作用的最大化。 第二章:物流系统 一、判断题 1.外部环境对系统加以约束或影响,称为反馈。(X) 2.用系统观点来研究物流活动时现代物流管理的核心问题。(V)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现代物流基本特征的是(B ) A.系统跨度大 B. 稳定性强 C.具有可分性 D. 结构要素具有“反馈”现象 2.就商业企业物流系统而言,最重要的部分是(B ) A.储存中心 B. 配送中心 C.生产中心 D. 包装中心 三、多项选择题 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或相互作用的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下列各项属于系统基本要素的有(ABC ) A.输入 B.输出 C. 处理 D. 干扰 E. 反馈

工程热力学课后思考题答案__第四版_沈维道_童钧耕

工程热力学课后思考题答案__第四版_沈维道_童钧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不一定,稳定流动系统内质量也保持恒定。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内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绝热系的绝热是指热能单独通过系统边界进行传递(传热量),随物质进出的热能(准确地说是热力学能)不在其中。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 平衡状态一定是稳定状态,稳定状态则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4.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p=p b+p g (p> p b), p= p b -p v (p< p b)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压Array当地大气压p b改变,压力表读数就会改变。当地大气压p b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热力学第零定律 The zeroth law of thermodynamics enables us to measure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measure temperature of body A, we compare body C — a thermometer — with body A and 4题图 temperature scales (温度的标尺,简称温标) separately. When they are in thermal equilibrium, they have the same temperature. Then we can know the temperature of body A with temperature scale marked on thermometer. 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 不同测温物质的测温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因为测温结果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 7.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 有势差(温度差、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等)存在。 8.分别以图1-20所示的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杯子里的热水和正在运行的电视机为研究对象,说明这些是什么系统。 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是开口系统、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是闭口绝热系统、杯子里的热水是开 口系统(闭口系统——忽略蒸发时)、正在运行的电视机是闭口系统。 9.家用电热水器是利用电加热水的家用设备,通常其表面散热可忽略。取正在使用的家用电热水器为控制体(但不包括电加热器),这是什么系统把电加热器包括在研究对象内,这是什么系统什么情况下能构 9题图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4.1试以理想气体的定温过程为例,归纳气体的热力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及使用方法解决。 答:主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 (1) 根据过程特点(及状态方程)——确定过程方程 (2) 根据过程方程——确定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3) 由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定律——计算,,,,,t q w w u h s ??? (4) 分析能量转换关系(P —V 图及T —S 图)(根据需要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 例:1)过程方程式:T =常数(特征)PV =常数(方程) 2)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12p p =2 1 v v 3)计算各量:u ?=0、h ?=0、s ?=21p RIn p -=21 v RIn v 4)P ?V 图,T ?S 图上工质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及能量转换情况 4.2对于理想气体的任何一种过程,下列两组公式是否都适用 答:不是都适用。第一组公式适用于任何一种过程。第二组公式21()v q u c t t =?=-适于定容过程,21()p q h c t t =?=-适用于定压过程。 4.3在定容过程和定压过程中,气体的热量可根据过程中气体的比热容乘以温差来计算。定温过程气体的温度不变,在定温过程中是否需对气体加入热量?如果加入的话应如何计算? 答:定温过程对气体应加入的热量 4.4过程热量q 和过程功w 都是过程量,都和过程的途径有关。由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热量公式 2 111 v q p v In v =可知,故只要状态参数1p 、1v 和2v 确定了,q 的数值也确定了,是否q 与途径无关? 答:对于一个定温过程,过程途径就已经确定了。所以说理想气体可逆过程q 是与途径有关的。 4.5在闭口热力系的定容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施以搅拌功w δ,问这v Q mc dT δ=是否成立? 答:成立。这可以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由于是定容过2211 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为零。故v Q mc dT δ=,它与外界是否对系统做功无关。 4.6绝热过程的过程功w 和技术功t w 的计算式: w =12u u -,t w =12h h - 是否只限于理想气体?是否只限于可逆绝热过程?为什么?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4、教育起源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

物流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2讲

物流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2讲 一、名词解释 1包装 包装(GB):所谓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照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2装卸 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 3搬运 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以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4运输 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5运输合理化 物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运输过程中,从全局利益出发,力求运输距离短、运输能力省、运输费用低、中间转运少、到达速度快、运输质量高,并充分有效地发挥各种运输工具的作用和运输能力,是运输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 6储存保护、管理、储藏物品。 7保管对物品进行保存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 8储存合理化 储存合理化是用最经济的办法实现储存的功能。合理储存的实质就是,在保证储存功能实现前提下的尽量少的投入,也是一个投入产出的关系问题。 9流通加工 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附、标签贴附、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10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不仅做到避免各种不合理,使流通加工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做到综合考虑加工与配送、合理运输、合理商流等的有机结合。11物流信息 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伪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二、简答题 1.包装可起到什么作用? 1)保护商品。这是包装的首要功能,是确定包装方式和包装形态时必须抓住的主要矛盾。2)单元化。包装有将商品以某种单位集中的功能,这就叫单元化。 3)便利性。商品的包装还有方便流通及方便消费的作用。 4)促销性。与商流有关的包装功能是促进销售。 2.装卸搬运的特点: 1)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 2)装卸搬运是支持、保障性活动。 3)装卸搬运是衔接性的活动。 4)装卸搬运是增加物流成本的活动。 3运输的地位如何? 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解析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不一定,稳定流动系统内质量也保持恒定。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内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对不对,为什么?不对,绝热系的绝热是指热能单独通过系统边界进行传递(传热量),随物质进出的热能(准确地说是热力学能)不在其中。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一定是稳定状态,稳定状态则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4.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p =p b +p g (p > p b ), p = p b -p v (p < p b )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 压? 当地大气压p b 改变,压力表读数 就会改变。当地大气压 p b 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 不同测温物质的测温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因为测温结果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 7.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 有势差(温度差、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等)存在。 8.分别以图1-20所示的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杯子里的热水和正在运行的电视机为研究对象,说明这些是什么系统。 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是开口系统、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是闭口绝热系统、杯子里的热水是开口系统(闭口系统——忽略蒸发时)、正在运行的电视机是闭口系统。 4题图

9.家用电热水器是利用电加热水的家用设备,通常其表面散热可忽略。取正在使用的家用电热水器为控制 体(但不包括电加热器),这是什么系统?把电加热器包括在研究对象内,这是什么系统?什么情况下能构成孤立系统? 不包括电加热器为开口(不绝热)系统(a 图)。包括电加热器则为开口绝热系统(b 图)。 将能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冷水源、热水汇、热源、电源等)全部包括在内,构成孤立系统。或者说,孤立系统把所有发生相互作用的部分均包括在内。 10.分析汽车动力系统(图1-21)与外界的质能交换情况。吸入空气,排出烟气,输出动力(机械能)以克服阻力,发动机水箱还要大量散热。不考虑燃烧时,燃料燃烧是热源,燃气工质吸热;系统包括燃烧时,油料发生减少。 11.经历一个不可逆过程后,系统能否恢复原来状态?包括系统和外界的整个系统能否恢复原来状态? 经历一个不可逆过程后,系统可以恢复原来状态,它将导致外界发生变化。包括系统和外界的整个大系统不能恢复原来 状态。 12.图1-22中容器为刚性绝热容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装气体,一部分 抽成真空,中间是隔板, (1)突然抽去隔板,气体(系统)是否作功? p 1 9题图

(完整版)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四章

e i r e 第四章 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4.1试以理想气体的定温过程为例,归纳气体的热力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及使用 方法解决。 答:主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 (1)根据过程特点(及状态方程)——确定过程方程(2)根据过程方程——确定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3)由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定律——计算,,,,,t q w w u h s ???(4)分析能量转换关系(P—V 图及T—S 图)(根据需要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 例:1)过程方程式: =常数 (特征) =常数 (方程) T PV 2)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12p p 2 1 v v 3)计算各量:=0 、 =0 、==u ?h ?s ?21p RIn p -21 v RIn v 2211 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 2 1 t v w w RTIn v ==2 1 t v q w w RTIn v ===4) P ?V 图,T ? S 图上工质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及能量转换情况

A t h 4.2 对于理想气体的任何一种过程,下列两组公式是否都适用? 21212121(),();(),()v p v p u c t t h c t t q u c t t q h c t t ?=-?=-=?=-=?=-答:不是都适用。第一组公式适用于任何一种过程。第二组公式 适于定容过程, 适用于定压过程。 21()v q u c t t =?=-21()p q h c t t =?=-4.3在定容过程和定压过程中,气体的热量可根据过程中气体的比热容乘以温差来计算。定温过程气体的温度不变,在定温过程中是否需对气体加入热量?如果加入的话应如何计算? 答:定温过程对气体应加入的热量 2211 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21 t v w w RTIn v ==21 t v q w w RTIn v ===4.4 过程热量 和过程功都是过程量,都和过程的途径有关。由理想气体 q w 可逆定温过程热量公式可知,故只要状态参数、和确定了, 2 111 v q p v In v =1p 1v 2v 的数值也确定了,是否 与途径无关? q q 答:对于一个定温过程,过程途径就已经确定了。所以说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q

教育学高频考点 2017

第一章 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人是孟子,见于《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教育者在教育活动总居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是主体地位,教育媒介是沟通或桥梁的作用。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是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最早的学校教育诞生于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教育有了鲜明的阶级性。 西周的教育特征是学在官府,教育内容是“六艺”,“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宋代特殊的教育形式是书院。 古代埃及教育的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古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勇士。 中世纪的西欧教育内容是“七艺”。“七艺”是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提出者保罗朗格朗。 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诱导原则的人是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第三步是产婆术,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原则,是西方最早提出该原则的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泛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 康德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学者。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旧三中心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教育无目的论是杜威提的,新三中心是: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凯洛夫的《教育学》。 第二章 决定教育性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科学技术。 决定教育领导权、受教育权的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因素是生产力。 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精神文化。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第三章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出发点、归宿、依据、评判标准。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学说。 我国的第一个教育方针颁布于1957年。 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全面发展的教育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 素质教育的内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制度化教育形成的标志是近代学校教育系统的建立,我国是“废科举、兴学校”。

物流学概论_第九单元课后思考答案

第九章课后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企业物流:企业物流是指企业部的物品实体流动。它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企业物流又可区分以下不同典型的具体物流活动:企业供应物流、企业生产物流、企业销售物流、企业回收物流、企业废弃物物流等。 制造企业物流:制造企业物流是包括采购供应物流、生产物流、产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的企业物流 二律背反:二律背反是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哲学基本概念。它指双方各自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物体,误把宇宙理念当作认识对象,用说明现象的东西去说明它,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而实践则可以使主观见之于客观,论证相对性与绝对性统一的真理。 订货点采购:订货点就是仓库必须发出订货的警戒点。到了订货点,就必须发出订货,否则就会出现缺货。因此,订货点也就是订货的启动控制点,是仓库发出订货的信息。由于订货是与库存控制密切相关,所以订货点也是库存控制的一个决策变量。 定量订货法采购:定量订货法采购是预先确定一个订货点和一个订货批量,然后随时检查库存,当库存下降到订货点时,就发出订货,订货批量的大小每次都相同。

定期订货法采购:预先确定一个订货周期和一个最高库存水准,然后以规定的订货周期为周期,周期性地检查库存,发出订货,订货批量的大小每次都不一定相同,订货量的大小等于当时的实际库存量与规定的最高库存水准的差额。 JIT采购:即准时化采购模式。需求方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供应商下达订货指令,要求供应商在指定的时间、将指定的品种、按指定的数量送到指定的地点。 VMI采购:即供应商掌握库存采购模式。用户只需要把自己的需求信息向供应商连续及时传递,由供应商自己根据用户的需求信息,预测用户未来的需求量,并根据这个预测需求量制定自己的生产计划和送货计划,用户的库存量的大小由供应商自主决策的采购模式。 制造企业生产物流:指伴随企业部生产过程的物流活动,即按照工厂布局、产品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的要求,实现原材料、配件、半成品等物料,在工厂部供应库与车间、车间与车间、工序与工序、车间与成品库之间流传的物流活动。 项目型生产物流(固定式生产):物流凝固,即当生产系统需要的物料进入生产场地后,几乎处于停止状态,或者说在生产过程中物料流动性不强。 连续型生产物流:又叫流程式生产,物料均匀、连续地进行,并且生产出的产品和使用的设备、工艺流程都是固定与标准化的,工序之间几乎没有在制品存储。 离散型生产物流:又叫加工装配式生产,产品是由许多零部件构成,

工程热力学课后思考题标准答案第四版沈维道童钧耕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不一定,稳定流动系统内质量也保持恒定。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内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绝热系的绝热是指热能单独通过系统边界进行传递(传热量),随物质进出的热能(准确地说是热力学能)不在其中。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 平衡状态一定是稳定状态,稳定状态则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4.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p =p b+p g (p > p b), p = p b -p v (p < pb )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 压? 当地大气压p b 改变,压力表读数就会改变。当地大气压 p b 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热力学第零定律 Th e zerot h l aw of the rmodyn amics ena ble s u s to m ea sure temp erature . In ord er to m easure temperatur e of bo dy A, w e compare body C — a thermometer — with body A a nd tempe ratu re scal es (温度的标尺,简称温标) separately. W hen th ey are in th er mal e quili brium, t hey have the sa me tempera ture . Then we can know th e temp erat ure of b od y A wit h te mperat ur e scal e m ark ed on t hermometer. 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 不同测温物质的测温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因为测温结果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 7.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 有势差(温度差、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等)存在。 8.分别以图1-20所示的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杯子里的热水和正在运行的电视机为研究对象,说明这些是什么系统。 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是开口系统、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是闭口绝热系统、杯子里的热水是开口系统(闭口系统——忽略蒸发时)、正在运行的电视机是闭口系统。 p 2=p g 2+p 1 p b p g 2 p g 1 p 1=p g 1+p b 4题图

工程热力学第四章思考题答案

第四章思考题 4-1 容器被闸板分割为A、B两部分。A中气体参数为P A、T A,B为真空。现将隔板抽去,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终压将为P2,试问终了温 度T2是否可用下式计算?为什么? 1 2 2 () k k A A p T T p -= 答: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是不可逆绝热过程,因此终了温度T2不可用上式计算。 4-2 今有任意两过程a-b,b-c,b、c两点在同一定熵线上,如图所示。试问:Δuab、Δuac哪个大?再设b、c 两点在同一条定温线上,结果又如何? 答:由题可知,因b、c两点在同一定熵 线上T b>T c, ub>uc. Δuab>Δuac。若b、 c两点在同一条定温线上,T b=T c, ub=u c. Δuab=Δuac。 4-3将满足下列要求的多变过程表示在p-v图和T-s图上(工质为空气)。

(1)工质又升压、又升温、又放热;(2)工质又膨胀、又降温、又放热; (3)n=1.6的膨胀过程,判 断q,w,Δu的正负; 答:n=1.6的压缩过程在p-v 图和T-s图上表示为1→2 过程。在此过程中q>0, w<0,Δu>0 (4)n=1.3的压缩过程,判断q,w,Δu的正负。

答:n=1.3的压缩过程在p-v图和T-s图上表示为1→2过程。在此过程中q<0,w<0,Δu>0 4-4将p-v图表示的循环,如图所示,表示在T-s图上。图中:2-3,5-1,为定容过程;1-2,4-5为定熵过程;3-4为定压过程。 答:T-s图如图 所示

4-5 以空气为工质进行的某过程中,加热量的一半转变为功,试问过程的多变指数n 为多少?试在p-v 图和T-s 图上画出该过程的大概位置(比热容比可视为定值)。 答:多变过程中,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q u w =?+,由题可知12q u =?,由于v 21()1n -k q c T T n =--,所以() v 21v 21()()21n -k c T T c T T n -=--即: () 121n -k n =-,0.6n = 4-6如果采用了有效的冷却方法后,使气体在压气机汽缸中实现了定温压缩,这时是否还需要采用多级压缩?为什么?(6分) 答:还需要采用多级压缩,由余隙效率可知, 12111n v p c p λ??????=-- ????????? ,余隙使一部分气缸容积不能被有效利用,压力比越大越不利。因此,当需要获得较高压力时,必须采用多级压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