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
高一化学《分散系及其分类》
高一化学《分散系及其分类》高一化学?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说课稿源高一化学?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散系及其分类?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局部内容。
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授课,在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的第一课中呈现了常见分类方法和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本节内容是学习了化学实验的方法和物质的分类内容的根底上对二者联合应用知识的学习。
同时本节的内容生活性很强,学习了本节内容可以拉近化学与生活实际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并用化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过渡】接下来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
二、说学情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溶液和浊液的性质,学会了二者的鉴别方法,但并没用涉及到胶体的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的方法和物质的分类,假设能将前面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应用到本节课中,那么对于掌握新的知识也轻松很多,同时学生学会了这种学习的方法,为以后的知识的牵引应有提供了学习的方式。
【过渡】结合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认识胶体的性质和应用,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用实验、观察、交流等多种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比拟、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归纳总结出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勤于在生活中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确实立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重点】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难点】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过渡】根基新课标倡导的学生观及教师观,为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我将本节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做了如下设计:五、说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主要采取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进行教学已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今天我给大家讲解一下“分散系及其分类”。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分散系”的定义。
分散系是指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一个物质以极微小的粒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用来分散物质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基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散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很多种,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
(一) 均质分散系。
在均质分散系中,分散相的粒径很小,通常小于1毫米,超过1毫米的分散相不容易均匀分布在分散介质中,形成不平衡状态。
均质分散系的典型案例是溶液。
(二) 悬浮液。
在悬浮液中,分散相的粒径大于1毫米,分散相的含量大于体系的临界胶体量,常常形成不同于溶液的乳状,总体呈现斑点状的分布。
(三) 凝胶体。
当分散相的粒径较大,且浓度超过临界胶体浓度时,会形成凝胶体。
凝胶体属于高浓度分散体系,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一) 水包油分散系。
在水包油分散系中,分散介质是水,分散相是不溶于水的油类物质。
这种分散系常常用于制备乳液、乳霜等。
(二) 油包水分散系。
在油包水分散系中,分散介质是油,分散相是水溶性的物质。
这种分散系常常用于制备乳霜、唇膏、柔顺剂等。
(三) 气固分散系。
在气固分散系中,分散介质是气体,分散相是固体颗粒。
这种分散系常常用于制备口香糖、药物等。
(四) 气液分散系。
在气液分散系中,分散介质是气体,分散相是液滴。
这种分散系常常用于制备喷雾剂等。
第三种分类方式是按照分散系中的分子作用力。
根据分散系中的分子作用力,分散系可以分为以下五类:好了,今天我介绍了分散系的三种分类方式,大家学会了吗?希望这节课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
列位领导、教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的内容是《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一,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的地位和作用《分散系及其分类》是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在此之前,们已经在中学学习了溶液、浊液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中学化学中具有不容轻忽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化学实验的方式、物质的量和物质的分类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离子反映、氧化还原反映这部份内容,因此学好那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离子反映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本内容包括的一些分散质粒子知识,是以后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份。
二、目标依照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目标:(1)、认知目标:a. 明白分散系的含义,能依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对混合物进行分类b. 明白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点和辨别方式(2)、进程与方式:通过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自由讨论,形成探讨、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胶体的应用学习,重视化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体验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三、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信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与应用;重点的依据:只有把握了胶体的性质与在生活中的应用,才能明白得和把握胶体的本质特点教学难点: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的明白得;难点的依据:胶体这一新知识的概念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教法分析咱们都明白化学是一门培育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进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因此然”。
咱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那么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式的思维进程。
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论:课程的设计应该依照学科知识的大体结构进行,把各学科的大体概念和大体原理教授给学生。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基本概念;3.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分散系;4. 能够应用分散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分散系的分类和基本概念;3. 分散系的区分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分散系的分类和基本概念的理解;2. 分散系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2. 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分散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现象;2. 提问学生对分散系的了解和认识。
二、讲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2. 解释分散系的特征:不稳定性、非均质性、光学性质变化等;3. 通过示例说明分散系的常见特点。
三、讲解分散系的分类(15分钟)1. 分散系的分类:溶液、胶体、浊液、悬浊液、乳浊液;2. 分别介绍每种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常见例子;3.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每种分散系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
四、分散系的区分和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分散系;2. 举例说明分散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3. 讨论分散系的利用和处理方法。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分散系现象,描述其特点和分类,并解释其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并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分散系。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分散系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分散系的理解和认识。
六、分散系的光学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散系的光学性质;2. 掌握光的散射和吸收现象;3. 能够应用光学性质分析分散系。
教学重点:1. 分散系的光学性质;2. 光的散射和吸收现象;3. 应用光学性质分析分散系。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分散系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2. 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3. 分散系的稳定性与稳定性判断4. 常见分散系的制备方法5. 分散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2. 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的关系3. 分散系的稳定性判断及影响因素4. 分散系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散系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分散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显微镜、样品、实验器材等。
2. 教学课件:分散系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教学案例:分散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4. 小组讨论题目:分散系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创新设想。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现象,如牛奶、天空等,引导学生思考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
2. 讲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介绍分散系的基本概念,讲解不同类型的分散系及特点。
3. 实验演示:观察不同分散系的样品,用显微镜观察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
4. 讲解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的关系: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之间的联系。
5. 讲解分散系的稳定性判断及影响因素:介绍分散系的稳定性判断方法,分析影响分散系稳定性的因素。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现象,判断其稳定性。
2. 设计实验方案,制备某种分散系,并观察其稳定性。
八、课堂讨论1. 探讨分散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化妆品、食品、药品等。
2. 分析分散系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分散系的分类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散系的概念,分散系的分类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散系的分类依据,各类分散系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类分散系的图片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和依据。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各类分散系的实例物品或图片。
3. 教学卡片或黑板,用于展示和总结分散系的分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分散系实例,如牛奶、雾、沙尘暴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现象的特点,从而引出分散系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分散系的概念,解释分散系是由分散剂和分散质组成的混合体系。
3. 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类型。
4. 溶液:介绍溶液的概念,展示溶液的实例,如盐水、糖水等,让学生理解溶液的特点。
5. 胶体:介绍胶体的概念,展示胶体的实例,如牛奶、豆浆等,让学生理解胶体的特点。
6. 浊液:介绍浊液的概念,展示浊液的实例,如泥浆、沙尘暴等,让学生理解浊液的特点。
7. 总结与练习:通过对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比较,总结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9.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分散系的分类图,加深对分散系分类的理解。
10.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深入理解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特征。
2. 学会使用分散系分类图,对实例进行分类。
3. 掌握分散系分类的依据和原则。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分散系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分散系及其分类9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2021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班级组别姓名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会制备FeOH3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本案重点分散系分类。
本案难点制备FeOH3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学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学习。
教学内容【导——温故知新】阅读教材24页【思——自主学习】1.现有下列物质:①氯化钠、②硫酸铜溶液、③干冰、④碘酒、⑤生石灰、⑥纯碱、⑦液态氧、⑧氢氧化铁、⑨H2SO4、⑩甲烷。
其中: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有机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2.在初中化学中学习过溶液,它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被溶解的物质叫。
在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水是,该溶液的特点是、、。
3.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2上述实验中A、B得到的体系,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主要区别是A均一、稳定存在,B中有沉淀析出。
【议——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硫酸铜溶液和泥水都属于混合物,各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在形式上有何相同点?答案硫酸铜晶体中的微小离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硫酸铜溶液;泥土小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泥水,为悬浊液;二者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而形成的混合物。
由此引伸出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
2.分散系存在比较广泛,大家熟知的溶液都是分散系。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有:烟、雾、碘酒、食盐水、有色玻璃等。
1分析指出它们各自的分散质、分散剂;比较分散质、分散剂的存在状态填写下表。
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烟微小尘埃固空气气雾微小水滴液空气气碘酒反思纠错/个人特色。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何雪丹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何雪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散系及其分类》。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如下说明:一 .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本节课是以学生初中学习的纯净物、混合物、溶液和浊液等知识为基础,提倡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出发,在介绍了纯净物的混合物的基础上引入胶体的概念。
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习,既巩固了初中所学的内容,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具有重要的功能,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世界上的物质有很多,能对大量繁杂的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方便的工作方法,同时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讲解胶体的性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分散系,并根据所学分类将其进行分类。
(2)认识胶体及其本质特征,并结合生活实际举出常见的胶体。
(3)引导学生根据丁达尔效应鉴别区分胶体与溶液。
(4)引导学生根据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对它们进行分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溶液和浊液,探索研究Fe(OH)3胶体的制法。
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研究的训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2)通过联系所学的物质分类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分散系分类的依据,使学生很好的认识理解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加强了学生的思考与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1)通过让学生观察溶液、浊液的一般存在状态,引出如何制Fe(OH)3胶体的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2)通过胶体与溶液区别的现象,引出生活中胶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勤于在生活中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乐趣。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2.1.3分散系及其分类(基础课)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分散系,并根据所学分类将其进行分类。
(2)认识胶体及其本质特征,并结合生活实际举出常见的胶体。
(3)引导学生根据丁达尔效应鉴别区分胶体与溶液二、学习内容: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的概念和性质问题导学: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2独立完成;3、4小组合作;用时10分钟)1、概念:。
2、被分散的物质称为,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例如:糖水的分散质为,分散剂为;硫酸钠溶液的分散质为,分散剂为。
3、按,分散系共有种组合方式。
4、请将下列分散系按上面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分散系物质举例(请选择正确的连线)分散质分散剂气+ 气硫酸铜溶液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液+ 气有色玻璃固+ 气烟气+ 液雾液+ 液泡沫塑料固+ 液空气气+ 固汽水液+ 固牛奶固+ 固珍珠5、实验探究:将氯化铁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冷水、沸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的三种混合物有什么相同点?将氯化铁溶液滴加到冷水中沸水中氢氧化钠溶液中现象相同点6、实验探究:分别过滤氢氧化铁胶体和氢氧化铁悬浊液。
过滤后的现象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悬浊液结论与解释7、实验探究:将装有淀粉与氯化钠溶液的半透膜置于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约2-3分钟,取烧杯中的溶液1-2毫升于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硝酸银和碘水;从半透膜中取少量液体滴加碘水。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与解释从烧杯中取1-2毫升液体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碘水从半透膜中取少量液体,并滴加少量碘水8、思考: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探究,分析这几种分散系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9、分散系的分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粒子直径稳定性实例溶液分散系胶体浊液二、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丁达尔效应:当光线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有作用,所以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或从侧面)可以看到。
用途:鉴别和。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推荐文档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化本一班的黄俏。
今天我要说课的12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我是来自。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内容是《分散系及其分类》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1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教学1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内容。
内容包括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的概念,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本节内容前面是化学实验的方法、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分类内容,后面是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的内容,而本内容包含的一些分散质粒子知识,是以后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内容上,本知识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 知道分散系的含义,能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混合物进行分类b. 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理解丁达尔效应的本质 C.(2)、过程与方法:通过丁达尔效应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课堂小结,一改由教师复述,变成由学生的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展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丁达尔效应图片的展示,让学生重视化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3、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才能理解和掌握胶体的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胶体的性质与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胶体这一新知识的概念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难点的依据:二、学情分析知道溶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
5、 板书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 1. 分散系的概念 分散系 2. 分散的分类 3.胶体 (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3)胶体的应用
6、布置作业。
2. 集体讨论法: 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 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 讲解讲演法: 运用口头语言结合实验向学生传授知识,对 所讲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解释和论证, 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启发、引导学生做出理论概 括。
4. 观察法:
通过化学实验视频及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图片 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思维加 工,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教材分析
《分散系及其分类》是人教版高一 必修1第 二章第 一 节内容。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物质的分类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其中利用到分类 方法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对上有承接;有关分散质粒子 知识,为学好以后的离子反应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 础,对下有铺垫作用。是以后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 分。
2、 讲授新课
通过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实物观察以及实验视频展示、科 学探究实验来展开教学 1、通过阅读课本相关知识以及实物观察让学生自主完成溶 液、胶体、浊液的外观特征及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 质特征知识的学习。 2、通过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掌握氢 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要点。 3、通过胶体丁达尔效பைடு நூலகம்及对三种分散系分别进行过过滤的 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胶体的性质以及鉴别胶体和溶液的 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列举胶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自主阅读 课本资料卡中“胶体的应用”相关内容,获取信息。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逐渐适应的高 中的学习生活,并且对新的知识有一定的求知欲, 对化学课程教学方式也已经基本适应。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了溶液、浊液的内容,这为过 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所 介绍的胶体产生的丁达尔效应在生活中比较常见, 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基本概念;3.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分散系;4. 能够应用分散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1.1 分散系的定义1.2 分散系的特点第二章:分散系的分类2.1 溶液2.2 胶体2.3 浊液2.4 气体分散系第三章:溶液的性质和制备3.1 溶液的性质3.2 溶液的制备方法第四章:胶体的性质和制备4.1 胶体的性质4.2 胶体的制备方法第五章:浊液的性质和制备5.1 浊液的性质5.2 浊液的制备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散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通过示例和实验,展示不同类型的分散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散系的分类;3. 分别讲解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4. 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分散系的性质和制备方法;5. 通过习题和案例分析,巩固学生对分散系的掌握,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表现;2. 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3. 习题和案例分析的完成情况。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和教案;2. 实验设备和材料;3. 参考书籍和学术资料。
第六章:气体分散系的性质和制备6.1 气体分散系的性质6.2 气体分散系的制备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气体分散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和讨论气体分散系的性质和特点;2. 通过实验和示例,展示气体分散系的制备方法,让学生掌握气体分散系的制备技巧;3. 分析气体分散系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气体分散系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2. 学生完成实验和制备任务的情况;3. 学生完成习题和案例分析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和教案;2. 实验设备和材料;3. 参考书籍和学术资料。
第七章:分散系的应用7.1 溶液的应用7.2 胶体的应用7.3 浊液的应用7.4 气体分散系的应用教学步骤:1. 通过实例和案例,介绍溶液、胶体和浊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2. 分析不同分散系的优缺点,让学生了解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分散系在环境保护、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高中化学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安乡一中的刘国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散系及其分类》,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表1本知识点相关知识体系分析本知识点之前的相关内容三种分散系的划分初中物理光的散射本知识点的核心内容三种分散系的区分丁达尔效应本知识点之后的内容元素化合物结论“结构决定性质”本章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
在内容上,本知识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在学生掌握了三种分散系的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学习区别这三种分散系的方法;在学生掌握了胶体这一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学习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在本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得出的“胶体的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丁达尔效应”的结论启发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当中应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重要化学学习方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本节课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本节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说学情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
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
在此基础上,虽然丁达尔效应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但是其形成原理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
介于以上两种因素考虑,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力求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三、说目标(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丁达尔效应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课堂小结,一改由教师复述,变成由学生的自我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分散系的常见分类方法。
3.学会运用分类方法进行实例分析。
二、教学内容:1.分散系的概念和特点。
2.分散系的分类方法。
3.分散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分散系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知识讲解(3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分散系的分类方法:1)按组分之间的粒径差异分类:大分散系、小分散系、多分散系、均匀分散系。
2)按溶剂与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分类:溶胶、胶体、悬浮液。
3)按分散相形态分类:分散液滴、分散颗粒、分散片层等。
4)按组分与组分之间的分散态形状分类:异相分散系、同相分散系。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分类方法的应用场景。
3.练习与讨论(4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的分类方法,分析以下场景是否属于分散系:1)其中一种涂料中的颜料颗粒。
2)矿石中的矿物粒子。
3)酸碱中和反应后产生的盐溶液。
4)酸洗废水中的金属离子。
5)其中一种食品中的乳化剂。
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教师进行解答和点评。
4.拓展应用(3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散系的应用实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分类方法,分析其类别并解释原因。
例如:1)汽车排放废气中的颗粒物。
2)医用药物中的纳米颗粒。
3)其中一种调味品中的悬浮液。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轮流向全班汇报分析结果。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散系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今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实例分析的方式,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分类方法,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对分散系的理解。
通过提供实际应用场景的案例,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在练习与讨论环节中,学生也增强了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今后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实例分析和应用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分散系及其分类 说课稿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今天我们将要讲解的是分散系及其分类的知识。
什么是分散系?分散系是一种物理学中的概念,指由小的颗粒或分子所组成的混合物。
这些颗粒或分子能够在溶剂中分散,但它们并不会形成化学反应。
分散系的分类在分散系中,颗粒之间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这使得分散系可以按照颗粒的大小、形状和所分散的相等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
1.气溶胶这是一种将固体颗粒分散在气体中的分散系统。
此时,固体颗粒通常非常小,其大小通常在0.001到10微米之间。
气溶胶可以被用于许多应用领域,如空气净化器、涂料、油漆和一个新的热保温材料。
2.液体分散系统这种分散系统是将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颗粒的大小通常为1到100微米,这种液体分散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油漆、涂料、小药丸以及食品和饮料制造业中。
3.胶体胶体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分散系统。
它由微小的颗粒和液体组成。
因为颗粒很小,所以它们具有很高的表面积,这使得它们非常活跃并具有特殊的物化性质。
这种系统可以被用于涂料、化妆品、医药和食品工业。
在这种分散系统中,颗粒被分散在固体中。
这种分散可以是一场物理过程,也可以是一种化学过程。
固体分散系统可以被用于电子、建筑材料和陶瓷制造等领域。
总结:分散系是一个相当广泛的领域,其中许多功能性物质都是在分散系中得以应用的。
对于不同类型的分散系统,需要了解其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与其应用领域相关的特定需求。
通过了解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分散系统,也可以更好地应用它们的优势。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我是来自12化本一班的黄俏。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分散系及其分类》。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教学内容。
内容包括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的概念,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本节内容前面是化学实验的方法、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分类内容,后面是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的内容,而本内容包含的一些分散质粒子知识,是以后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内容上,本知识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 知道分散系的含义,能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混合物进行分类b. 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C. 理解丁达尔效应的本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丁达尔效应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课堂小结,一改由教师复述,变成由学生的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展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丁达尔效应图片的展示,让学生重视化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3、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与应用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胶体的性质与在生活中的应用,才能理解和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难点的依据:胶体这一新知识的概念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参考教案1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学习目标:1.明白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学习胶体的相关性质;2.通过实验演示,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明白其本质区别,了解丁达尔效应;3.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点和性质的探讨,体验科学探讨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异与和谐。
学习重点:胶体的性质与制备,和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
学习难点: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引入]上节课咱们学习了分类方式,而且简单了解了分散系的相关知识,那么咱们最学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
溶液:分散质直径<1 纳米(即10-9m)胶体:1 纳米≤分散质直径≤100纳米浊液:分散质直径>100纳米[板书] 分散系及其分类二、推动新课教学环节一:胶体[板书]一、胶体1.胶体的分类[投影](1)依照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①粒子胶体②分子胶体[讲解]如:F e(O 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 e(O H)3等小分子聚集一路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如此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如此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板书]2.胶体的制备实验探讨:胶体的制备步骤:1、取烧杯盛25 mL蒸馏水(不用自来水,是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加热至沸腾;2、向滚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一样不用稀溶液,因稀溶液水解程度大,可能会浑浊,且滴加速度不能过快,更不能将FeCl 3溶液加到蒸馏水中以后再煮沸,不然会生成沉淀)3、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看所得红褐色液体是F e (O H )3 胶体。
[提问]胶体和溶液的外观特点相同(透明澄清),如NaCl 溶液和淀粉溶液,那么可用如何的物理方式加以辨别呢?[归纳]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讲述]当一束强光照射胶体时,在入射光垂直方向,能够看到一道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早在19世纪由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研究发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分散系及其分类》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散系及其分类》是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在中学学习了溶液、浊液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中学化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化学实验的方法、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分类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离子反应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内容包含的一些分散质粒子知识,是以后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a. 知道分散系的含义,能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混合物进行分类b. 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自由讨论,形成探究、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胶体的应用学习,重视化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体验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三、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与应用;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胶体的性质与在生活中的应用,才能理解和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教学难点: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难点的依据:胶体这一新知识的概念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教法分析我们都知道化学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论:课程的设计应该按照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进行,把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传授给学生。
根据这一学习理论创设情景预设、实验探究等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地学习、发现事物,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验研究的一般方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对某一化学问题亲自动手实验探索,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集体讨论法针对实验中得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讲解讲演法运用口头语言结合实验向学生传授知识,对所讲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解释和论证,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启发、引导学生做出理论概括。
4.演示—观察法通过演示化学实验或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或者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思维加工,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在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胶体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此在上课之前学生就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本节课的重点,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学法指导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复习巩固、深化了解,建立起知识体系的框架。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实验导课:请三位同学分别完成将食盐、泥沙、植物油溶于水中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有关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分析这三种混合物的共性和特性。
根据这三者的共性都是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混合体系,由此提出物质“分散系”的概念。
再请同学们观察食盐水和泥水的外观形态,请同学们说出两者的区别,然后我将食盐水和泥水混合,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性,交流讨论思考将泥沙从食盐水中除去的办法。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能想到过滤的方法将其分离,我则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可以用滤纸过滤除去泥沙?启发学生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的微观角度分析溶液和浊液的却别,并提出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7m、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则小于10-9m,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物又是什么呢?由此过渡到胶体的学习。
并通过多媒体显示三种分散系的粒子直径大小。
通过这样学生实验的方法来导入新课,既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激发了学习者进入本课内容学习的兴趣,也在复习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强化,形成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新课内容。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体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是化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在胶体的这部分学习中,我会先请同学们先说说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胶体的应用,再以2个情境的预设和2个探究性实验来展开教学。
情境一、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丁达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本质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胶体第一项性质的探究实验,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接着演示用激光笔照射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两只烧杯现象的不同之处,引出丁达尔效应的概念。
并进一步给出果冻、氯化钠溶液等不同混合物,请同学们用该法来区别溶液和胶体,这样安排不仅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也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最后让同学们回顾到情境预设中的问题,并解释刚才多媒体展示的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情景二、请同学们回忆豆浆在加了酱油前后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豆浆会结块?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胶体的第二项性质的探究实验。
两只分别加入了浑浊水的烧杯中,其中一只加入适量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同学们在比较两只烧杯的浑浊度时会发现加入胶体的烧杯中液体变得澄清了,在这里,我将引导学生从现象推本质的方法去分析溶液变澄清是由于水中悬浮固体颗粒沉降,究其原由则是因为氢氧化铁胶体的凝聚作用,由此得到了胶体的另一项特性——凝聚能力。
有了这样的知识基础再回顾到预设情境中豆浆结块的现象,学生能自行思考并分析原因。
这样不仅使探究实验与情境设计相呼应,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也同时达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
根据胶体的这一性质,再请同学们例举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学生能自然而然想到胶体可以用来净水,然后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资料卡中“胶体的应用”相关内容,获取信息。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胶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的概念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2.分散质与分散剂的组合方式3.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外观均一、透明、稳定多数均一、透明、介稳性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直径<1nm 1nm~100nm >100nm组成单个分子或离子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许多分子集合体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典型实例食盐水、碘酒食盐酒精溶液、淀粉溶液泥水6.胶体的应用:工业、农业、生活、科学等5、布置作业。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的教学过程以实验为基础,在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
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