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洋流的教学设计说明
洋流教学设计实践(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洋流作为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海洋生物的生存、分布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洋流,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本教学设计以“洋流”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探索,让学生掌握洋流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海洋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和特点;(2)掌握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3)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洋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2)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关注海洋环境保护的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和特点;(2)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3)洋流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2)洋流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2. 提问:海洋中存在哪些现象?海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授1. 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和特点(1)展示洋流定义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洋流的含义;(2)介绍洋流的分类,如暖流、寒流、上升流、下降流等;(3)展示洋流的分布图,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4)讲解洋流的特点,如流动速度、流动方向、流动范围等。
2. 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1)展示洋流运动规律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2)讲解洋流运动规律,如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海洋地形等;(3)分析影响洋流运动规律的因素,如纬度、海洋地形、气候等。
洋流(教学设计)
4.2洋流【课程标准】1.7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结合真实复杂的情境,能够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认知:在特定区域环境中,能够解释某一大陆东、西岸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
人地协调观:面对真实的洋流情境,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
地理实践力:能够独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太平洋的洋流分布情况。
【重难点】重点: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主题探究】阿塔卡玛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被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脉夹峙,被称为世界“旱极”,当地气温较低,最高气温仅24℃。
沙漠靠海岸附近时常会笼罩着一层浓厚的云雾,当地人称为“卡门却加雾”。
观看视频,分析卡门却加雾的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沿岸寒冷洋流,冷水使得上方的暖湿气流冷却形成雾。
【基础知识】一、洋流1、概念: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称为洋流。
2、分类:按其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
【习题】判断洋流的性质下图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关于图中洋流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洋流为自北向南流的寒流B.②洋流为自南向北流的寒流C.③洋流为自南向北流的寒流D.④洋流为自北向南流的暖流【参考答案】C。
关键:找赤道。
二、洋流的形成【思考】影响洋流形成的动力有哪些?【参考答案】风里吹拂、密度差异、势能差异等。
1、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称为风海流。
(风带、季风等)2、密度流:由于各个海区的水温、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称为密度流。
洋流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及其分布规律;(2)掌握全球洋流的分布图,能够识别不同洋流的特点;(3)理解洋流对气候、海洋生态系统和航运等方面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进行探究的能力;(3)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2)培养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增强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洋流的定义和分类;2. 全球洋流的分布图及特点;3. 洋流对气候、海洋生态系统和航运的影响;4. 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海洋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引入洋流的概念。
2. 讲解洋流的定义和分类教师讲解洋流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洋流的分类,如暖流、寒流、赤道流、副热带流等。
3. 分析全球洋流的分布图教师展示全球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识别不同洋流的特点,如北半球和南半球洋流的流向、流速等。
4. 探究洋流的影响分组讨论洋流对气候、海洋生态系统和航运的影响,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5. 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例,如厄尔尼诺现象、日本暖流等,让学生分析洋流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洋流在海洋环境变化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洋流的特点和分布。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洋流的影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洋流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课堂笔记、作业完成情况等。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篇1:地理《洋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两个要点:(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这是“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
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将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标准”要求学习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材料,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正文部分着重讲述了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并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世界洋流的分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通过“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的活动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对具体的洋流名称不作强记性要求,对洋流的基础知识也作了较多的简化处理。
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是以活动的形式,通过对北大西洋海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线选择及海洋污染的影响,从而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均为艺术类学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差,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还较缺乏,因而洋流知识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地图的使用,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力2 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4.2洋流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二节洋流第一课时一、课标解读课标内容要求:Ⅰ-1.7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内容解读: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是大气最主要的水源和热源。
学生在必修“地理1”中,对洋流的概念及洋流对环境的影响有了基本了解。
本条课程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要落实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即要通过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在分析世界洋流分布图时,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对于洋流的成因可以结合风带分布模式拓展了解。
“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
新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时,可以运用观察发现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地理学科分析问题的方法去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及成因。
从而落实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湘教版教材第二节《洋流》共三个框题内容:“洋流的形成”、“全球洋流模式”和“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课时主要学习前面两个框题内容。
教材开篇以“鸭子舰队”材料安排探究活动,引出洋流的概念,及对气候的影响。
第一个框题“洋流的形成”由两段正文、一幅“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和一个活动组成。
正文和活动都重在引导学生分析洋流的形成原因。
第二个框题“全球洋流模式”由四段正文、一幅“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和一个活动组成。
教材容量大,课时紧。
本课时的重点是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一般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
因此,教学时可以突破教材限制,先利用教材地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引导学生发现某一局部海域分布规律。
然后利用教材活动“模拟演示风海流”,印证其分布规律,并由此归纳洋流模式。
最后利用全球表层洋流分布图,将洋流现实分布情况与洋流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区别各大洋洋流分布的异同点。
高中地理_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分析】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根据课标中的行为动词可知,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还要会运用地图,所以还有一定读图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动手画简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图,并能联系所学知识对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
洋流分布规律形成,课本只出示了风带图,没有文字描述与解释,非常抽象难懂,涉及风带以及地转偏向力等前知,利用试验更加直观的呈现盛行风与洋流的关系,更容易绘制洋流模式图和分布图。
“人地关系”是始终贯穿地理学的一条主线,只有充分、科学的了解自然地理,才能合理规划和利用地理环境,所以在了解地理环境的同时渗透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人生观。
学情研究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空间定位能力、想象能力较差,因此课题上尽可能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地理试验、图片来增强直观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学会分析资料,提取信息,从而形成结论。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本节课结合地图采用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为主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蒙台梭利教育名言: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结合地理学习内容,挖掘生活中的地理元素。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对重难点知识洋流分布规律,学生使用试验方式呈现,直观易懂。
在这节课中,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与广大学生分享自己的试验设计初衷、成果与感悟,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大的启示。
对于学习洋流的内容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情境。
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方面比较多,通过案例“雷耶斯的奇幻之旅”,对其漂流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幻之境的地理原因的探究。
最后,将实例涉及的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
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
在得到基本理论之后,分析了郑和下西洋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回的原因。
洋流的教学设计
洋流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洋流的概念,包括洋流的定义、分类和成因。
学生能够识别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包括各大洋的洋流系统。
学生能够运用洋流的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如渔场的形成、海洋污染的扩散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洋流的成因。
运用洋流知识分析实际地理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洋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成因,使学生对洋流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地图、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洋流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段海洋中船只航行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海水的流动。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海水为什么会流动?从而引出洋流的概念。
2、讲授新课洋流的概念讲解洋流的定义:洋流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强调洋流的两个特点:常年稳定、大规模。
洋流的分类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
解释暖流和寒流的定义:暖流是指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洋流;寒流是指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洋流。
举例说明:如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般是暖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一般是寒流。
洋流的成因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例如,西风漂流、北赤道暖流等。
密度流:由于各个海区的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
世界洋流分布的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教学设计:世界洋流分布引言:洋流是海洋中水的大规模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影响。
了解世界各地洋流的分布情况对于地理学习至关重要。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和互动方式,深入了解世界洋流分布的相关概念和原因,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 掌握全球洋流的分布特点和主要洋流系统;2. 理解洋流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互动活动巩固概念知识。
二、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洋流概念(15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洋流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通过图片或演示图表展示洋流的存在和分布模式;3. 引导学生思考洋流与气候、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4.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洋流分布的进一步探究。
步骤二:洋流分布的主要系统(30分钟)1. 将世界地图放大到教室的白板上,标明主要洋流系统的名称和分布区域;2. 借助PPT或海洋地图展示每个洋流系统的特点和运动方向;3. 引导学生讨论洋流系统对当地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4. 引导学生观察海洋表面的地理标志,如海洋冷流、海洋暖流等,并解释其与洋流系统的关联。
步骤三:洋流分布原因的分析(40分钟)1. 带领学生探索洋流分布原因,回顾地球自转和气候变化的基本知识;2. 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讨论指导问题并让他们展开探究;3. 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他们对洋流分布原因的理解;4.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理解,帮助他们形成对洋流分布原因的系统性认识。
步骤四:互动活动:洋流观测模拟实验(35分钟)1. 将教室桌子上放置装满水的盆或水槽,形成一个小型水池;2. 分组让学生观察和模拟洋流的运动:通过小物件模拟洋流,观察水流的方向和变化;3. 带领学生思考模拟实验与真实洋流之间的联系,并做出相关解释;4. 通过观察模拟实验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洋流分布和运动的理解。
步骤五:总结和应用(2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做相关思考;2. 提示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中,例如,洋流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等;3. 分组让学生在纸上进行小型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总结;4. 指导学生整理并撰写小结,包括对洋流分布的理解、洋流对环境的影响等。
高中选必1第四章第二节洋流教学设计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提问、作业、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5.设想五:课后拓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任务,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同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相关书籍、网络资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b.如何利用洋流知识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c.洋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是什么?
每组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份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个地理现象与洋流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整理洋流的成因、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知识结构图,以加深对洋流知识体系的理解。
2.选择一个具体的地理现象,如某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分布等,分析洋流对其产生的影响,并撰写一篇分析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流相关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利用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
3.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的研究,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帮助他们建立起洋流知识体系。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高中地理《洋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洋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的绘图能力,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绘制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
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通过图表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让学生对洋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自学,通过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并练绘制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分布模式,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但是,在教学设计流程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同时,作业布置要求也可以更具体和明确,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1.在第一步,我们使用实线画出中低纬海区的寒流;在第二步,我们使用虚线画出中低纬海区的暖流;最后,我们总结出中低纬海区的洋流性质分布规律,即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2.在第一步,我们使用实线画出中高纬海区的寒流;在第二步,我们使用虚线画出中高纬海区的暖流;最后,我们总结出中高纬海区的洋流性质分布规律,即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我们可以在小组合作探讨中展示世界洋流的性质分布规律,并且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图来验证洋流的性质分布规律,同时也可以识记洋流的名称。
3.在探究三中,我们可以读取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并在世界区域简图内绘制漂流瓶漂流过程中所借助的洋流,并标注洋流名称。
我们可以在小组展示中进行验证,并且画出路径,给出漂流瓶流动过程演示。
通过这个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在洋流的作用下,漂流瓶是有可能从澳大利亚漂洋过海到达美国的。
在本节课中,我们研究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性质分布规律。
中低纬海区的洋流性质分布规律是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中高纬海区的洋流性质分布规律是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展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规律。
同时,我们也研究了漂流瓶在洋流作用下的漂流过程,这个探究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洋流的作用。
4.2洋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作业一、课堂练习:
图中M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一支洋流。
据此完成1~2题。
1.洋流M
A.自东北流向西南 B.近年来有增强的趋势
C.具有上升补偿流性质 D.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2.与M洋流形成有关的风带是
A.东北信风B.盛行西风 C.东南信风 D.极地东风下图示意某时间世界部分海域表层海流方向和速度,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此时图示海域海流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地转偏向力B.陆地分布C.盛行风D.海水密度差异
8.图示时间
A.北印度洋洋流流向大致呈逆时针方向 B.东非高原草食动物正向南移动
C.澳大利亚北部西北季风强盛 D.图中海域西部边缘区域盐度较低
图中乙岛屿曾有着“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岛上有上百个渔产品加工企业,其产品销往欧、美、日等世界各地。
以乙岛屿为中心的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多雾区域之一,雾频率高达60%左右。
1.分析乙岛屿附近海域海雾较多的原因
二、完成优化设计:A类学生全部完成;B类学生完成选择题并尝试完成1-2道材料题;C类学生完成选择题
板书设计反思。
世界洋流教学设计.doc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白然地理环境屮的物质运动和能最交换笫二节水的运动——世界洋流(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教科书中介绍了不同纬度、不同海区的洋流系统,并具体阐述了以副热带海区为屮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的形成,这部分内容可联系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把大气环流和海洋坏流结合起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二、学情分析1、初中地理对这部分内容涉及很少,学生知识结构中没冇世界表层洋流系统,但是,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
2、学生学习木部分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障碍: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无从下手, 洋流的成因分析很难找到突破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利用风带模式图,绘制洋流模式图,并归纳出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归纳能力。
3、运用地图,并和世界洋流模式图进行对比,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牛的对比能力、归纳能力及口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洋流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观点,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五、教学方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法六、学习方法实验法、小纽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对比法、归纳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石汕泄霍事件导入。
多媒体呈现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简单叙述此事件,提出问题:为什么专家担心墨西哥湾的油污会扩散到欧洲的海岸?从而引出“海水运动”。
(二)探索新知1、海水运动的表现形式多媒体依次呈现海浪及潮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常识,回答是哪种海水运动形式,教师做简单解释。
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洋流的形成和性质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究精神,理解洋流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 洋流的概念与性质分类
2. 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3. 洋流的分布:结合盛行风、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等因素,概括世界洋流模式图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故事导入(如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洋流对航行的影响)
2. 讲解洋流概念:定义、特点、作用
3. 讲解洋流性质分类:寒流、暖流的概念与判断方法
4. 讲解洋流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的定义与形成过程
5. 讲解洋流分布:结合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低纬信风、中纬西风和极地东风吹拂下的海域的洋流运动方向
6. 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探讨洋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洋流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画出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思维导图,并收集关于洋流的新闻或案例,撰写一篇小短文,探讨洋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通过故事导入、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洋流的定义和分类2. 洋流的分布规律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生物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生物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图和实际案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洋流定义、分类、分布规律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在地图分析、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准备教学课件,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3. 准备课后作业,以便巩固所学内容。
八、课时安排:1. 教学时长: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课堂活动安排:第一课时主要讲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第二课时主要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九、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第二步:讲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3. 第三步: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等。
世界的洋流教案
世界的洋流教案第一篇:世界的洋流教案洋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学会运用课本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
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合作精神、交流能力、质疑与交流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①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②学会运用课本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三、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据《彭城晚报》报道,一位游客在英国海滩上捡到一只漂流瓶,内有一封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此信被送到一位74岁的名叫斯塔娜的老太太手里。
这位老太太读着此信,声泪俱下。
原来,此信是她56年前的情人——英军上尉乔治,在军舰开到非洲佛得角的时候写来的,当时怕再也见不到朝思暮想的恋人,于是给斯塔娜写了一封信装入瓶内投入大海。
不久,乔治殉职海底。
谁想此瓶竟漂流了56年。
那么这封信是如何漂流到英国去的呢?学生分析回答:表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归纳并过渡:这封信是如何利用洋流到达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来揭开本次事件的神秘面纱。
板书:洋流自学:学生阅读课本第61页和63页“全球洋流分布”图,思考1.怎样的海水运动才能成为洋流? 2.洋流按性质分有哪些类型?3、从纬度角度考虑,寒流和暖流的流向一般应是什么方向?学生阅读、回答:教师总结: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洋流的分类(按性质):暖流: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高(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寒流: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低(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板书:一、洋流的概念二、洋流的分类(按性质):暖流和寒流多媒体:放映全球洋流图教师讲解:这是一副全球洋流图,如在太平洋我们可以看到中低纬度北半球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利亚寒流组成;南半球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组成。
世界洋流的教学设计
世界洋流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世界洋流教学目标:1.理解洋流的概念及其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2.了解世界主要洋流及其特征。
3.理解洋流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教学内容:1.洋流的定义和分类2.北大西洋洋流3.太平洋洋流4.印度洋洋流5.南大洋洋流6.洋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7.洋流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教学方法:1.讲授:教师通过PPT和讲解介绍洋流的概念和分类,并详细介绍世界主要洋流的特征和路径。
2.实地观察:学生在相关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海边或者洋流交汇处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洋流的存在和运动。
3.组织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探讨洋流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准备展示给全班。
4.观看视频: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洋流的实际运动情况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5.实验: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洋流的形成和运动规律,并讨论洋流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洋流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洋流的概念和重要性。
知识讲授:2.教师通过PPT和讲解介绍洋流的定义和分类,包括表层洋流和深层洋流的区别以及全球洋流的分布特点。
学生实地观察:3.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到海边或洋流交汇处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洋流的流向和速度,并对洋流的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
小组讨论:4.学生按小组分工,探讨洋流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如何影响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并准备展示给全班。
视频观看:5.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洋流的实际运动情况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记录观察结果和思考问题。
模拟实验:6.学生进行模拟实验,使用容器和水流来模拟洋流的形成和运动规律,并观察洋流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结讨论:7.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洋流的运动规律、全球分布特点以及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
作业布置:8.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编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对洋流及其影响的理解,并附上自己的实地观察和实验结果。
评价方法: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洋流知识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流的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1.下面四幅图中,属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的环流的是()
A B C D
2.有关右图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暖流
B. 南半球寒流
C.北半球暖流
D. 南半球寒流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3~5题。
3.若AB线是30°纬度,则这个海域位于 (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4.若AB线是60°纬度,则这个海域位于 (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印度洋
D.南太平洋
5.若AB线是60°纬度,则这个海域中的乙是:①风海流②暖流③寒流④补偿流以下选项组合正确的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题目涉及了洋流的南北半球分布规律、寒暖流性质的知识要点,通过做题结果的反馈,反映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能力,从而体现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八、板书设计
洋流
一、概念及分类性质:寒流、暖流
二、规律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
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
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冬季:逆时针
夏季:顺时针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寒、暖流的影响
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渔场的形成(四大渔场)
对航海业的影响——省时、省燃料
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1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