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辨析题(复习)
思修辨析题(复习)
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道德的涵义:主要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律的涵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为内容,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3道德与法律的联系:1)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2)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应,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3)道德与法律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
法律为道德提供了保障,道德建设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标。
4道德与法律的区别1)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2)调节领域不同:道德所涉及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包括人们的行为、思想等,而法律只调整人们有关法律明文规定的行为;3)调节方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力量,靠人们自觉遵守。
道德和法律是味,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表现形式、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有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1依法治国的涵义: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律为重要依据和手段处理国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特点: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及其关系,强调他律,以强制性为基础。
2以德治国的涵义:即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以社会主义道德为主要依据和手段治理国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奠定重要的道德基础。
强调道德内省与实践磨练的统一,强调个人修养和集体修养的统一,强调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约束人们行为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不断发展完善的统一。
思修多选、辨析 题及答案
一、多选题:1、下列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有( A C D )A 家养犬随处便溺B 借债不还C 强行乞讨D 发黄色短信干扰他人E 偷税漏税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
适用此原则的是(AE )A 公民在守法上B 公民在立法上 D 公民的法律义务E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 F 违宪制裁3、某人由于犯罪被判一年有期徒刑,对被害人赔偿2500元,又被单位开除公职。
该人所承受的法律制裁主要有( ABC )A 行政制裁B 民事制裁C 刑事制裁D 经济制裁E 违宪制裁4、马某是大四学生,当她得知同班女生陈某已被国外某名校接收后,抢先从信箱里窃取了陈某的大学邀请信,并用E——mail以陈某的名义与那校方联系,拒绝了陈的留学邀请,同时推荐了她自己。
本案中马某侵犯了陈某的全力包括( A B C D )A 自由权B 隐私权C 受教育权D 姓名权E 身份权5、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途径有( C D E )A 申诉B 控告C 仲裁D 诉讼E 调解6、下列哪些行政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 A B C E )A 税务机关对某企业偷税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行为B 公安消防部门检查某学校消防设施的行为C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某企业营业执照的行为D 某县人民政府发布减免多项行政收费的通知的行为E 某市人民政府决定给今年的市级模范颁发奖章的行为7、下列机构中具有法人资格的有( A D E )A 某市第一人民医院B 某大学法律系C 某个体工商户D 某市消费者协会E 某贸易股份有限公司8、下面哪些论断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所推崇的“仁爱”原则的体现(A B E )A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B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C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D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E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关于集体主义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 C E )A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辨证统一的B 在任何情况下,个人利益都要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C 集体利益促进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D 只有共产党员、先进分子才可以践行集体主义原则E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10、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所包含和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 B D )A 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B 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D 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E 是与非、真与假二、辨析题(每题5分)(1)、网络是虚拟的,无所谓道德。
思修辨析题和论述题
思修辨析题和论述题辨析题(五选二,20分)1、“爱国与爱自己是相互矛盾的”这说法是正确的吗?为什么?答:错误。
爱国与爱自己是相互统一的。
所谓“先有国才有家”,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都要先得之于祖国。
同时,每个人的发展都能推动国家的进步,促进社会的繁荣,因而爱国与爱自己是相互统一的。
2、“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说法是正确的吗?为什么?答:正确。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
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
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未来的现实。
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变成空想。
3、“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的人生观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这说法是正确的吗?为什么?答:错误。
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如果收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的侵蚀,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那么,其世界观也往往会随之变化。
(或改为:我们要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终生尊奉和践行。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正确。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
)5、“人生价值包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这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正确。
思修主观题大全(材料分析题+辨析题+简答题)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我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怎样的职业道德,为什么要遵循那种职业 道德? 参考答案:以上材料说明我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首先诚实守信不 仅是从业者步入职业生活的通行证,体现着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具体行业立 足的基础。在职业活动中缺失了诚信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失去社会的支持,失去成长和发 展的机会。结合材料来说,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就要讲究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否则的话 最终损害的是我们大学生们的利益,使的我们大学生求职越来越困难。
思修复习大纲题库-第四章
思修复习大纲题库-第四章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B)。
P102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共产主义 D.社会公德2.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B)P104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共产主义3.下列哪个层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B)P103A.先人后己,先集体后个人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D.为人民服务4.现阶段我国的主要道德类型和对全体公民的共同要求是(B )P105A.人民群众道德 B.社会主义道德C.共产主义道德D.资本主义5.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 C)P90A.政治措施B.历史传统C.上层建筑 D.习惯势力6.道德的核心问题是(A )的问题。
P94A.人 B.物 C.自然 D.法律7.为人民服务包含着的高层次的社会主义道德是( C) P103A.奉公守法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先人后己8.集体主义中的集体的本质意义表现为以( C)为核心的利益集团。
P05A.中产阶级B.农民阶级C.无产阶级 D.多数群众9.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价值取向是( A)P105A.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B.长远利益高于暂时利益C.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D.社会利益高于集体利益10.道德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是调整( B)P96A.政治关系B.利益关系C.思想关系D.社会关系11.社会主义社会确立的价值目标是( C) P100A.国家本位B.个人本位C.社会本位 D.民族本位12.集体是公共的自我,是由全体个人结合而成的(D )P105A.实体人格B.虚拟人格C.个体人格 D.公共人格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冲突集中表现为( A)P105A.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B.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C.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D.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14.社会道德规范是人们为了社会稳定和发展所必须遵守的( C)P107A.社会共同原则 B.法律准则C.行为规范D.必须的礼仪1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C )P105 A.反对一切形式的个人利益B.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特殊利益C.在现实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D.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个人做出牺牲二、多选题1.为人民服务道德观的要求表现在(ACD)P100A.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立身处世 B.放弃个人利益C.以人民的利益为言行的宗旨 D.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2.下面关于“集体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P105A.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B.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C.顾全大局,必要时牺牲自己的利益和生命D.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辨证统一的关系3.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在于道德具有(BCD ) P92A.他律性 B.渗透性 C.强制性 D.自律性4.共产主义道德是对少数先进分子的要求,除同一般公民的要求外,还特别要求(ABD )P115-116A.大公无私 B.毫不利己、专门利人C.热爱祖国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因为 ( ABCD)P105A.集体主义是多数人容易接受的原则B.集体主义是人类社会本质的必然选择C.集体主义是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的D.集体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6.个人主义是( BCD) P105A.封建主义制度的产物B.私有制经济基础的产物C.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核心和基本原则D.资产阶级生活的基本态度7.西方思想家所认为的个人主义的主要内容有(ABCD )P105A.作为一种财产制度,强调维护个人财产的私有制B.作为价值观,强调个人本身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 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C.作为价值观,强调社会本身是目的,个人是达到社会目的的途径D.作为一种政治思想。
思修考试复习题
2014思修试题一、简答题(共15分,每小题5分)1、列宁认为,即使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也存在着“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应如何理解“公共生活准则”的内涵?它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1、即是指公共秩序,它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1分)良好的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1分)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1分)三是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1分)四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分)2、马克思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
”大学生应如何理解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马克思所说的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指的是历史使命。
(1分)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1分)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不同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应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分)3、陈毅元帅曾经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
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行动主义者。
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与行动的综合者”。
联系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处理理想与实践的关系。
3、理想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1分)当代大学生要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1分)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必须躬行,必须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1分)当代大学生要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既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又要坚定理想信念,更要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2分)二、辨析题(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或是否合理,并给予说明、解释,共40分,每小题8分)4、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
思修辨析题
思修辨析题(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辨析题1、有人说,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大学生只要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就能成才。
请判断此观点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2、信念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就是说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请判断此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3、有人说,岳飞的“精忠报国”是为了一个腐朽堕落的政府去卖命,不属于爱国主义。
请问:此观点正确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4、当今社会有人将个人财富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标准,甚至出现“笑贫不笑娼”的现象。
请问:个人拥有金钱的多少能不能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为什么 1、(1)此观点不正确。
(2)知识的作用有正负之分,关键要看掌握知识为谁所用。
知识既可以成为完善自身、服务社会的手段,又可以成为谋取私利、欺世盗名、甚至违法犯罪的工具。
(3)“德”统帅“才”,起主导作用。
大学生应当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自身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人格的培养。
这样,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造福社会与人民。
2、(1)此观点不正确。
(2)信念由于有理智上的反复认识和深刻认同,加上情感和意志的强烈支持,因此远比一般认识更加稳定。
(3)信念作为一种反映现实的精神现象,信念也要与时俱进,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就能从现实中获得更多的支持。
(4)大学生掌握信念稳定性的特点,对于树立科学信念具有指导意义。
3、(1)此观点不正确。
(2)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
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甚至有对立的方面。
(3)爱国主义的这些特点,要求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去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爱国主义,将其放到历史发展的链条中,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去进行评价,尊重历史,不苛求古人,既充分肯定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又看到这些人物、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历史局限性。
思修分析题总结(最终版)
思修分析题总结(最终版)第一篇:思修分析题总结(最终版)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①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②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炼和升华。
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还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之中。
③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
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通过为实现社会共同理想而奋斗来实现个人理想,才是大学生正确的选择。
预测:1.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
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格桑德吉入选201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被誉为“悬崖边上的护梦人”。
结合格桑德吉的事迹,谈谈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1、近几年我国边境岛屿争端不断,国防形势紧张,结合当前形势,谈谈当代青年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我国宪法为我国公民设定了哪些与国家利益相关的义务?(1)当代青年应该从自身出发,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第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第二,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第三,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
(2)我国宪法为我国公民设定的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基本义务有: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③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1、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1)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我们终生尊奉和践行。
思修复习(附答案)
基本概念:1、信念信念就是人类特有得一种精神现象,就是认知、情感与意志得有机统一体,就是人们在一定得认识基础上确立得对某种思想或事务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得心理态度与精神状态。
信念得特征:稳定性、执着性、多样性、亲与性。
2、理想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就是人类社会实践得产物。
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得、有可能实现得、对未来社会与自身发展得向往与追求,就是人们得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得集中体现。
理想得特征:时代性、阶级性、现实性、超前性、实践性3、法律法律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得,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得统治阶级意志得规范体系。
4、政体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就是指掌握国家权力得阶级实现国家权力得政权体制,就是形成与表现国家意志得方式,或者说就是表现国家权力得政治体制。
5.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就是国家得阶级本质,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得地位与作用。
6、道德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得范畴,就是一种特殊得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与人们得内心信念来维系,就是对人们得行为进行善恶评价得心理意识、原则规范与行为活动得总与。
(道德得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得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就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得,就是社会经济关系得反映)7、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什么就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得根本观点。
8、法律制定法律制定就就是有立法权得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与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得活动,就是法律运行得起始性与关键性环节。
9、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就是指一国通过宪法与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得各种基本经济关系得规则、原则与政策得总与。
10.政治权利与自由政治权利与自由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得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得权利与自由,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得基本保障。
11.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形成得,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得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得总与。
思修判断题题干
思修判断题题干(共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判断题题干第一章1.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2.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实践。
3.在阶级社会中,理想必然带有阶级性。
4.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5.理想在没有实现以前就是空想和幻想。
6.理想的本质是客观必然性的运动趋势与人的主观自觉能动性的有机统一。
7.理想的形式是主观的,但理想的内容是客观的。
8.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9.信念就是一种观念。
10.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1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与“实然”的矛盾。
1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1.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2.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3.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4.增强国防观念是当代大学生在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5.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6.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
7.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思想行为是根本冲突的。
8.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9.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0.爱国主义包含情感、思想、意志和行为四个基本方面。
11.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
12.一个人尽己所能,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就可以无愧于爱国者的称号。
13.脚踏实地,做忠诚的爱国者,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本追求。
14.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
15.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16.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政治、文化一体化,所以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辨析题专项复习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辨析题专项复习七年级下册辨析题专项复习1、青春期就是“烦恼期”,这段时间就要在烦恼中度过了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青春期是人生成长中的黄金时期。
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给我们带来一些烦恼。
所以要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通过各种方式调控心理矛盾,顺利地度过这一段美好时光。
2、可以采取任意方式调控青春期的内心矛盾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青春期的内心矛盾需要调控,但是要以遵守道德和法律为前提。
3、调控青春期的心理矛盾主要靠自己,不必借助外部力量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青春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些心理盾是自己的内心体验、感受,是自己的事情。
调控这些心理矛盾主要靠自己,但有时还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如向父母、老师、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
4、批判就是否定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2)批判不等于一味否定,否定是对事物本身进行对立性的描述,批判则指的是一种质疑的精神。
(3)批判精神不是简单的否定意识,而是更具有智慧的质疑和建议5、对异性的欣赏和向往就是爱情答、这种观点是对爱情的误读。
(1)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的向往面愉悦,也容易把这种欣赏和向往理解为爱情。
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2)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
爱情既意味着欣赏与尊重,更需要责任和能力。
6、男女生之间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男女生之间能够建立真正的友谊。
(1)男女生之间能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这是很多青少年感到困惑却又很关心的问题。
很多成年人包括教师,对这类问题的看法和做法也常有不妥之处。
(2)男女授受不亲”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规范,是男尊女卑和封建贞操观的产物,是男女不平等的体现。
大一上学期思修考试复习题总结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复习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A劳动B实践C自我意识D社会关系2、人类最初的道德以()的形式表现出来。
A社会规范B风俗习惯C社会舆论D内心信念3、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A集体主义B共产主义C社会公德D为人民服务4、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A共产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为人民服务5、()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
A基本道德B职业道德C社会公德D家庭美德6、()是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A爱护公物B遵纪守法C助人为乐D文明礼貌7、个人的言行合乎社会的要求和礼节的规定,尊老爱幼,孝亲敬长,说话和气,以礼待人,服饰朴素大方,举止端庄优雅。
这是良好道德品质中()的体现。
A正直无私B谦虚谨慎C文明礼貌D敬业好学8、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A爱岗敬业B办事公道C诚实守信D奉献社会9、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正确态度是()A全盘肯定B全盘否定C辩证扬弃D任其自由10、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要求的是()A遵纪守法B诚实守信C邻里团结D文明礼貌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道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道德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B道德规定人们行为“必须怎样做”“不准怎样做”C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D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2、道德的本质是由()决定的。
A阶级关系B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C人们对道德的认识与把握D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的利益3、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有()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活动内容的开放性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4、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
以下行为中,遵守了社会公德的有()A语言文明,不恶语伤人B 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杂物C自觉增强法律意识,用法纪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D爱护道路旁的交通设备、电话亭、邮筒等,不损坏、不滥用5、以下表现属于爱岗敬业的有()A在本职工作中勤奋努力,不偷懒、不怠工B把自己从事的工作视为生命存在的表现方式,尽心尽力地去工作C虽不愿从事现有工作,但在未调离之前仍坚守岗位履行职业责任D为了求得未来自己理想的职业,利用现有职业劳动时间全力为新职业做准备6、大学生应当树立的正确择业观和创业观包括()A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B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C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D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7、下列选项中,属于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的有()A学思并重B省察克治C慎独自律D坐而论道E知行合一F积善成德8、为人民服务是()A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B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D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要求9、关于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B通过网络可以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能够更加有效和广泛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从网上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C网络交往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能以网络代替现实交往D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社会公德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10、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恋爱中的道德规范的有()A拒绝平淡,要么不爱,要么就爱得轰轰烈烈、不顾一切B爱他(她)就要自愿地为他(她)承担责任C在公共场所向恋人求婚,对方不答应就跪地不起D只谈恋爱不求婚,因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道德的本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思修复习题参考答案(1)
绪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D4.D5.A6.A7.D8.B9.C 10.C 11.B 12.A 13.C 14.A15.B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C3.ABCD4.ABCD5.ABC三、辨析题1. 答案要点: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虽然学习是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但是在大学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也会受到种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其中既有政治上的大是大非,也有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小节。
这就要求同学们努力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智的选择。
2. 答案要点: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
大学生要成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人才和各行业的骨干,不仅要认真学习.思考.掌握已有的知识,还要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式,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未来的创造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答案要点: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大学生既要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成才目标,也要着力增强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这既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正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历史机遇,要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勇于走在时代的前列。
四、简答题1. 答案要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 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 答案要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4. 答案要点: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合作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
思修法治部分辨析题
以下是一些思修法治部分的辨析题,供参考: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对立的,应该选择其中一个而忽视另一个。
法治社会中,法律应该被视为最高的规范,没有任何其他因素可以超越其上。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权利的保障是重要的,但有时候为了社会的利益,个人权利应该被限制或剥夺。
司法独立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有时候司法机关在处理某些案件时应该受到政治机关的干预。
公民参与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有时候公民参与可能会对法治造成负面影响。
这些辨析题主要考察了对法律与道德、法律与政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理解。
在回答这些问题时,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并注重逻辑推理和说理,使答案更加具有说服力。
思修 历次考试理解辨析题汇总
历次考试理解辨析题汇总1、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就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
2、人生的价值与知识的占有量成正比。
3、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与生命。
但是信仰的确立,并不在于对某种抽象观念的追求,而在于对人类自身本质力量的认识和生存发展方向的把握。
而这决定了信仰的科学性、理想性及其力量。
4、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而讲责任就意味着不自由。
但是只有责任才能说明选择者是自由的。
正因为人的行为是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对他的自由选择的行为负责。
5、德者,可以服君子,不足以治小人;法者,可以服君子,又可以治小人。
是故国以德治,必乱,至削;国以法治,必治,至强。
6、传统道德之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但不能简单地将传统道德划分为两部分,说这一部分就是精华,而另一部分就是糟粕。
事实上,中华传统道德中的许多条目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
7、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违法,就可以称之为道德意义上的善人。
8、道德是人格的资本,通过人格资本的积累,人可以获得金钱所不能得到的东西。
9、道德是一种必要的恶,其目的在于约束人、规范人。
10、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合乎伦理的事情,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我们才能说他是有德的。
11、一个人沉湎于物质享受而成为庸俗的人,或享受物质生活而仍是高尚的人,其主要区别点在于他是否关心别人的物质生活,承认别人的物质享受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其次,也在于他是否懂得精神享受,追求友爱、艺术的欣赏、知识的学习、健康的。
12、道德常常能够填补智慧的错误,而智慧却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13、道德要求人们不自私,而法律只要求人们不损人,不自私和不损人是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4、个人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它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
15、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它规定道德的底线。
16、集体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整体利益、崇尚群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思修辨析题
练习题三第一章、问答题。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意义。
P30--31(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2、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
P56--57第一、认识世界。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作用。
——认知功能。
第二、改造世界。
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作用。
——创造功能。
第三,意识使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四,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意识作用的性质是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积极有益作用;错误的意识对物质具有消极有害作用。
3、简述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P58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必然联系;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第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就是要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4、简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P43第一、矛盾规律是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动力的源泉。
第二,矛盾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的中心线索和关键,其它规律是矛盾规律的补充。
第三、矛盾规律提供的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5、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P47(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事物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辩证否定观的意义:辩证否定观要求人们,认识事物要采取科学分析态度和方法,即既不能肯定一切,不能否定一切,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
2022年大学思修考试辨析简答案例分析题大全
大学思修考试案例分析题案例一:社员李文把麦子铺在公路上,运用过往旳车辆压掉麦粒,始终劳动到深夜12时。
其10岁旳儿子躲在公路麦草下睡觉,父母未发现。
当时恰有一辆货车从麦杆上驶过,正好压在孩子身上导致孩子当场死亡。
司机与否应负刑事责任?答案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旳行为也许发生危害社会旳成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这种成果旳,是过错犯罪。
”可见过错犯罪是以应当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会发生危害社会旳后果为前提条件旳。
在这个前提条件下,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导致了危害社会成果旳发生才构成过错犯罪。
(10分)而上例中旳司机,深夜开车行驶在开放旳公路上,是正常且合法旳行为,小孩躲在公路麦杆下现睡觉是非正常旳现象,纯属偶尔,因而司机无法预见自己旳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旳成果。
因此,尽管司机导致了压死小孩旳危害后果,但从主观方面来讲,不存在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旳过错。
(5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6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导致了损害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错,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旳因素引起旳,不觉得是犯罪。
”因此这位司机压死小孩旳行为不构成过错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5分)案例二:甲,某幼儿院教师。
一日,甲带全班同窗到郊外游玩。
乙(3岁)是甲所带班旳学生,不慎落入粪池。
甲用木棍插入粪池试探深浅,发现其不到1米深,但甲嫌脏,未下去救人,只是向路人呼喊求救。
后来了一种青年小伙子丙,也嫌脏,未跳入粪池,只是和甲一起呼救。
最后来了一种老农,跳入粪池救起乙,但因窒息时间过长,乙死亡。
问题:甲和丙旳行为与否构成犯罪?为什么?(20分)答:甲旳行为是不作为犯罪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在可以履行自己应尽义务旳状况下不履行该义务,即“当为而不为”。
(4分),构成刑法中旳不作为,在客观上必须具有如下条件:①行为人负有实行某种积极行为旳特定义务,这是构成犯罪不作为旳前提。
思修辨析题和材料题
思修辨析题和材料题第一篇:思修辨析题和材料题辨析题1、有人认为,互联网是个虚拟空间,没有人会把它当成现实,因此没有必要讲诚信。
答:错;(2分)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流、经济等各方面都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成为公共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场所;(2分)互联网的确是一个虚拟空间,但它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使用它的则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1分)在网络生活中不讲诚信等也会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危害;(1分)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也需要提倡诚信等网络道德。
(1分)2、道德的本质就是一种文明程度的反映,因此,它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答:错(2分);道德本质上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2分)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1分)其次,社会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着道德的主要原则和规范;(1分)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须引起道德的变化。
(1分)3、竞争与合作从本质上讲是对立的。
答:错(2分)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1分)从本质上看,二者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1分)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1分)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1分)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在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1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
答:对。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论断,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将大大加快,从而必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更多的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道德的涵义:主要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的总和。
2法律的涵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为容,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行为规体系。
3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1)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
2)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应,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3)道德与法律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
法律为道德提供了保障,道德建设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标。
4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它具有明确的容,通常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规的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2)调节领域不同:道德所涉及的围是极其广泛的,包括人们的行为、思想等,而法律只调整人们有关法律明文规定的行为;
3)调节方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
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力量,靠人们自觉遵守。
5总述
道德和法律是味,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
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表现形式、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有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1依法治国的涵义: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律为重要依据和手段处理国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特点: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社会成员的行为及其关系,强调他律,以强制性为基础。
2以德治国的涵义:即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以社会主义道德为主要依据和手段治理国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奠定重要的道德基础。
强调道德省与实践磨练的统一,强调个人修养和集体修养的统一,强调社会主义道德规约束人们行为与社会主义道德规不断发展完善的统一。
特点:以说服力与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规社会成员的行为及其关系,强调自律,以自觉性为基础。
1)治国方略上的差异:法治主要侧重于先治“法”,德治侧重于先治“人”。
治人是治法的依托,治人有助于更好的治法,要实现法治的理想目标,还必须把依赖点放在治人上;2)法治是他律之治,德治是自律之治。
法律只约束人们的外在行为,而道德不仅仅约束外在行为也约束人们的思想意识。
1)法治与德治密切联系,互相支持,互为关系,彼此缺一不
可;
2)法治与德治有着共同的精神——秩序;
3)法治与德治都是实现国家稳定和久安的需要和保障;
三、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1理想的涵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的涵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区别
1)理想的稳定性低于信念;
2)信念比理想传播的围要广,也可以说,理想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而信念具有同一性。
1)理想是信念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2)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与信念缺一不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
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3)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4)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证四、民法与刑法的关系
1民法的涵义: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的总和
2刑法的涵义: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依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的总称。
3联系
1)民法和刑法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民法和刑法都是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顺
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3)民法和刑法都是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制定;
4)民法和刑法都符合法律的假定、处理、制裁的原则。
1)二者的基本原则不同:民法讲究主体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自愿原则以及禁止权力滥用原则,刑法讲究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以及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2)二者实质不同:民法注重调整并解决问题,通过仲裁的方式,而刑法注重犯罪与刑罚,追究犯罪,用强制力实施制裁;
3)目的不同:民法目的在于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刑法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
4)主体不同:民法主体是公民法人或者可以说是当事人,刑法主体是三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5)程序不同:民法是申请、受理、审理、执行,刑法是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
5总结
民法和刑法都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社会经济文化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二者在原则、实质、目的、主体、程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
五、民事行为能力与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
1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2刑事行为能力是指刑事主体独立实施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1)围不同
民法: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18周岁)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16周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
的精神病患者)。
●无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下、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
神病患者)
刑法:
●完全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
●相对无刑事行为能力(14~16周岁)
●限制刑事行为能力(14~18周岁)
●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14周岁以下)
2)目的不同
民事行为能力用于处理民事法律关系,刑事行为能力用于处理刑事法律关系
3)条件不同
民事行为能力:有相对适应的行为能力、不违背公共利益、意思表示真实
刑事行为能力: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
4)9个特殊行为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爆炸、强奸、贩毒、纵火、投放危险品
4联系
1)民事行为能力与刑事行为能力都是法律赋予的承担民事
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权利;
2)民事行为能力与刑事行为能力的目的都在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家庭和谐。
六、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关系
1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追究犯罪,确定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
3联系
1)二者都是我国程序法律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2)二者都规定了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4区别
1)二者程序不同:民事诉讼申请、受理、审理、执行;刑事诉讼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
2)二者管辖围不同:民事诉讼分为级别管辖、专属管辖、
裁定管辖三大类,刑事诉讼分为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两大类。
3)主体不同民事诉讼主体是公民法人(当事人),刑事诉讼主体是三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