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章《声现象》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学生:唐福升得分:83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填写在每题的题号前.30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大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按照音色来判断的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

下列法子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C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D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必然能够听到声音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9.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C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10.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 A )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11.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B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鼓面停止了振动C.鼓的振动变快了D.以上说法都不对1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C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20分13.用大小分歧的力敲音叉,发声的音调分歧。

九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

第一章声现象(B卷)(时间 45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1.(2006莱芜)很多人喜欢听宋祖英唱的民歌,只要听到广播播放她的歌声就能知道这是宋祖英唱的,他们是根据声音的_ ____来分辨的。

2.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3.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大;而“男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高。

4.(2006宜昌)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你按下列要求各举一实例: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有;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的有_________________。

5.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中减弱;第三种是在处减弱噪声。

6.摩托车的排气管末端装有一个粗肚细颈的器,它能减弱发动机产生的。

7.如图所示是两个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

从图形可知图响度大,图音调高。

第7题8.(2005芜湖)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____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协和”超音速飞机诞生于1969年,是目前世界上飞得最快的客机,于1976年投入商业运营,自此开始了它在18000m高空征服“音速”的生涯.2003年10月23日“协和”客机被迫放弃使用.协和飞机停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有一直未能妥善解决的噪音、环保问题.超音速客机每秒飞行的距离在_______米以上(假设空气温度为15℃).协和飞机停飞的原因之一是它在起飞的时候,因为需要有比一般的喷气式客机快30%的速度进行滑行,在机场附近产生的_________污染相当严重,再加上超音速飞行时产生的冲击波在几公里以外仍然很响亮,大部分的国家都禁止协和客机从自己的领空飞过.10.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填写在每题的题号前.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9.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10.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11.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鼓面停止了振动C.鼓的振动变快了D.以上说法都不对1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3.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发声的不同。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初三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初三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初三一、选择题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下哪种情况下声音无法传播?A. 在空气中B. 在水中C. 在真空中D. 在固体中答案:C2. 声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下哪种介质中声速最快?A. 空气B. 水B. 钢铁D. 玻璃答案:B3.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声音的反射?A. 回声B. 隔音C. 回声定位D. 隔音墙答案:B4.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多少?A. 20Hz~20000HzB. 1Hz~100HzC. 100Hz~1000HzD. 20000Hz~100000Hz答案:A5. 以下哪个选项是声音的三个特性?A. 音调、响度、音色B. 音调、音量、音色C. 频率、响度、音色D. 频率、音量、音调答案:A二、填空题6.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需要________来传播。

答案:振动;介质7.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__m/s。

答案:3408.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声音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次声波;超声波9.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________。

答案:音色10. 隔音材料可以吸收声音,减少声音的________。

答案:传播三、简答题11. 请简述什么是超声波和次声波,并说明它们在医学和军事领域的应用。

答案: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在医学领域,超声波常用于超声波检查,可以无创地检查人体内部结构;在军事领域,次声波可以用于探测潜艇等隐蔽目标。

12. 解释为什么在雷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答案: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当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时,光会先到达观察者,而声音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传播到观察者处。

四、实验题13.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答案: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置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然后逐渐抽真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章《声现象》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章《声现象》测试题

中考物理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章《声现象》测试题一、填空题1.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小溪流水哗哗的响水在_________,拉胡琴时琴弦在_________ .这些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而产生的.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_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就听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_________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 传来的,实际上_________和_________也能传声,_________不能传声.4.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_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 m/s.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二者大小相比较v1_________v2.6.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7.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同样_________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___.8.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甲运动员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运动员的裁判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两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而实际上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跑得_________ .9.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声源振动的_________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高,声源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低.10.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了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也就不同.1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_________,它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决定.12.管乐器的音调变化由_________决定,_________产生低音,_________产生高音.13.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唢呐和笙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不同.14.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 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 s的时间里振动了____________ 次.15.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________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_________ .16.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到_________.17.将肥皂膜放在正在放音的音箱前边,可看到肥皂膜在_________,说明声音是一种波动,并且_________能量.有一种超声波牙刷,能发射一种超声波,这种超声波可以穿过牙齿周围的液体引起强烈的振动,从而将牙齿上的污垢清除下来而不会损坏牙齿,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_________.18.经实验,为了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dB.19.助听器的基本原理是:将外界的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后再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然后传递给听觉神经,使人感知声音.使用助听器可以使_________的人恢复听力.20.声纳探伤就是人们向待查工件发射一种超声波,经工件反射后接收,经分析反射回来超声波的时间,就可以判断出工件的伤痕在什么位置,这是利用了声在不同介质中_________的原理.21.次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地震时伴有_________产生,地震观测站就是利用_________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二、选择题22.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B.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D.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有的物体振动时不能发声23.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A.空气、水、铜B.铜、空气、水C.水、铜、空气D.铜、水、空气24.下列选项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A.酒精B.空气C.岩石D.月球上空25.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A.1次敲击声B.2 次敲击声C.3 次敲击声D.4 次敲击声26.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A.20 HZ~1100 HZ B.85 HZ~20000 HZC.85 HZ~1100 HZ D.20 HZ~20000 HZ27.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声音的大小28.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A.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D.月球上没有空气29.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B.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C.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D.以上说法都不对30.我们能分辨出隔壁房间里说话的人是谁,这是因为A.每个人声音的响度不同B.每个人的远近不同C.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D.每个人声音的频率不同31.关于打击乐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击力量越大,声音响度越大B.鼓面越大声音越响亮C.鼓面绷得越紧,音调越高D.鼓的大小不同,音色不同32.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33.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果A.至少要安装一个扬声器B.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C.至少要安装三个扬声器D.至少要安装四个扬声器34.下列几种减弱噪声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改造噪声大的机器B.在产生噪声的厂房周围种树C.将产生噪声的厂房门窗打开D.戴上防噪声耳塞3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声源振动越强烈,它发出的声音越大C.因为每个人的音调不同,所以我们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D.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有时侯也是噪声三、计算题3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测出一段较长废铁轨的长度,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带长度尺,小亮同学戴了一块电子表,他们让小亮将耳朵贴在铁轨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力敲击铁轨的另一端,小亮听到一声敲击声后,经过0.5 s又听到一声敲击声.(当时的气温为15 ℃)请你帮他们计算出铁轨的长是多少?37.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38.某同学旅游时,划船行在两山之间,他大喊了一声,经过1 s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 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39.“5.7”空难发生后,“黑匣子”的打捞工作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尽快将它打捞出水,专家们在失事海域进行探测,测量船在海面向海底发射波速为1450 m/s的超声波,并测得超声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海面经历的时间为0.2 s,则“黑匣子”所在的海域的深度约为多少?答案1.振动,振动,振动,振动2.振动,振动3.介质,空气,液体,固体,真空4.温度,3405.小于6.17 m7.能感知,听觉神经,骨传导8.慢9.频率,快慢,高低,音调,音调10.音色,音色11.响度,声源的振幅,到声源的距离12.空气柱的长短,长空气柱,短空气柱13.音色14.130815.噪声,学习,工作,噪声16.20 Hz,20000 Hz17.振动,能传递,更强烈18.7019.传导障碍20.传播速度不同21.次声波,次声波22.B 23.D 24.D 25.B 26.C 27.C 28.D 29.A 30.C 31.B 32.D 33.B 34.C 35.D36.182 m37.1700 m38.850 m39.145 m。

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3

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3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填写在每题的题号前.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9.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10.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11.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1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1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2019届人教版中考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达标检测(含答案)

2019届人教版中考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达标检测(含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达标检测一、基础达标1、如图1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那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

2、如图2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3、“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4、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____产生的;鼓面的______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5、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6、噪声是由发声体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或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能转化为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

7、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8、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二、能力提升9、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

高是指。

10、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 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1——11、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初三物理《声现象》单元专项测试题参考答案

初三物理《声现象》单元专项测试题参考答案

初三物理《声现象》单元专项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振动空气响度音调
2.响度音调
3.声源传播过程人耳
4.次
5.真空吊起电铃的电线能传声(或不行能抽成完全真空)
6.⑴声波(或交响乐音,或音响、音箱);⑵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离声源越近声能越大。

二、选择题
7.B 8.C 9.A 10、A 11.C 12.D 13.B 14.D 15.B 16.B 17.B 18.C
三、试验与探究
19.固体能够传声固体的传声性能可能要比空气好。

20.D C
21.⑴略⑵339 ⑶在空气温度低时进行试验
三、创新与应用
22.(1)B
(2)心脏跳动时发声,因为在心脏不停地振动。

因为心跳声的响度较弱,且耳朵离心脏较远,所以正常人不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若戴上听诊器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3)噪声;因为那些声音影响了他的生活。

23.(1)用超声波(声呐)。

这是因为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远。

(2)不能。

因为太空和月球外表是真空,各种声波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S=vt=1530m/s0.3s=459m
第3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章《声现象》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小溪流水哗哗的响水在_________,拉胡琴时琴弦在_________ .这些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而产生的.
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_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就听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_________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 传来的,实际上_________和_________也能传声,_________不能传声.
4.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_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 m/s.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二者大小相比较v1_________v2.6.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
7.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同样_________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___.8.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甲运动员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运动员的裁判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两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而实际上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跑得_________ .
9.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声源振动的_________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高,声源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低.
10.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了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也就不同.
1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_________,它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决定.
12.管乐器的音调变化由_________决定,_________产生低音,_________产生高音.
13.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唢呐和笙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不同.
14.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 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 s的时间里振动了____________ 次.15.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________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_________ .16.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到_________.
17.将肥皂膜放在正在放音的音箱前边,可看到肥皂膜在_________,说明声音是一种波动,并且_________能量.有一种超声波牙刷,能发射一种超声波,这种超声波可以穿过牙齿周围的液体引起强烈的振动,从而将牙齿上的污垢清除下来而不会损坏牙齿,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_________.
18.经实验,为了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dB.
19.助听器的基本原理是:将外界的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后再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然后传递给听觉神经,使人感知声音.使用助听器可以使_________的人恢复听力.20.声纳探伤就是人们向待查工件发射一种超声波,经工件反射后接收,经分析反射回来超声波的时间,就可以判断出工件的伤痕在什么位置,这是利用了声在不同介质中_________的原理.21.次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地震时伴有_________产生,地震观测站就是利用_________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
二、选择题
22.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
B.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
D.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有的物体振动时不能发声23.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空气、水、铜B.铜、空气、水
C.水、铜、空气D.铜、水、空气
24.下列选项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A.酒精B.空气C.岩石D.月球上空25.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A.1次敲击声B.2 次敲击声
C.3 次敲击声D.4 次敲击声
26.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
A.20 HZ~1100 HZ B.85 HZ~20000 HZ
C.85 HZ~1100 HZ D.20 HZ~20000 HZ
27.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D.声音的大小
28.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
A.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
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
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
D.月球上没有空气
29.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
B.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C.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0.我们能分辨出隔壁房间里说话的人是谁,这是因为
A.每个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B.每个人的远近不同
C.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D.每个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31.关于打击乐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击力量越大,声音响度越大
B.鼓面越大声音越响亮
C.鼓面绷得越紧,音调越高
D.鼓的大小不同,音色不同
32.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33.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果
A.至少要安装一个扬声器
B.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
C.至少要安装三个扬声器
D.至少要安装四个扬声器
34.下列几种减弱噪声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改造噪声大的机器
B.在产生噪声的厂房周围种树
C.将产生噪声的厂房门窗打开
D.戴上防噪声耳塞
3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声源振动越强烈,它发出的声音越大
C.因为每个人的音调不同,所以我们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
D.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有时侯也是噪声
三、计算题
3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测出一段较长废铁轨的长度,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带长度尺,小亮同学戴了一块电子表,他们让小亮将耳朵贴在铁轨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力敲击铁轨的另一端,小亮听到一声敲击声后,经过0.5 s又听到一声敲击声.(当时的气温为15 ℃)请你帮他们计算出铁轨的长是多少?
37.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
38.某同学旅游时,划船行在两山之间,他大喊了一声,经过1 s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 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
39.“5.7”空难发生后,“黑匣子”的打捞工作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尽快将它打捞出水,专家们在失事海域进行探测,测量船在海面向海底发射波速为1450 m/s的超声波,并测得超声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海面经历的时间为0.2 s,则“黑匣子”所在的海域的深度约为多少?
答案
1.振动,振动,振动,振动
2.振动,振动
3.介质,空气,液体,固体,真空
4.温度,340
5.小于6.17 m
7.能感知,听觉神经,骨传导
8.慢
9.频率,快慢,高低,音调,音调
10.音色,音色
11.响度,声源的振幅,到声源的距离
12.空气柱的长短,长空气柱,短空气柱
13.音色14.1308
15.噪声,学习,工作,噪声
16.20 Hz,20000 Hz
17.振动,能传递,更强烈
18.70
19.传导障碍
20.传播速度不同
21.次声波,次声波
22.B 23.D 24.D 25.B 26.C 27.C 28.D 29.A 30.C 31.B 32.D 33.B 34.C 35.D
36.182 m
37.1700 m
38.850 m
39.145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