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分类复习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考点一览表、知识归纳和分类表、文言文知识详细总结与复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考点一览表、知识归纳和分类表、文言文知识详细总结与复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考点一览表、知识归纳和分类表、文言文知识详细总结与复习【初中语文】期末考、中考,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汇总)一、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以下是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意象,并例举出相关诗句。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提供的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欢迎。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1《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1、本文的体裁是“说”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说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从第1段看是:伯乐不常有;从第2 段看是: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第2段看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第3段看是:其真不知马也。

4、第1段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命运)的语句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棚之间;直接说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

5、第1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愤世嫉俗之意。

6、第2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

7、说明以下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认的语气,增强了否认的力量。

8、第3段痛斥食马者愚妄、浅薄(列出了“不知马”表现)的语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10、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 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主题分类梳理1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主题分类梳理1
唐雎: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秦王:道貌岸然、假仁假义、骄横无理、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安陵君:从容不迫、知人善用。
九下三
人物传记
《周亚夫军细柳》
汉·司马迁
《史记》
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赞扬了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周亚夫;恪尽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
汉文帝;深明大义、知人善任。
八上六
《陈涉世家》
汉·司马迁
《史记》
叙述陈涉起义的全过程,表现了陈涉在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生动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洞察时局的能力以及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也反映了农民阶级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陈胜;胸怀大志、敢于反抗、富有远见、善于谋划、能够审时度势。
吴广:爱护士兵、机智果断、有勇有谋。
九下三
劝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本文讲述了邹忌借自己对生活小事的感受,讽劝齐威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邹忌:忠于国家、聪明机智善于反省、总结,头脑清醒、善于辞令。
齐威王:善于纳谏、赏罚分明、处事果敢、治国有方、贤明能干。
九下六
爱国报国
八上六
《富贵不能淫》
《孟子》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不能使其迷惑、动摇、屈服。
八上六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无论何时都应该以“义”为重。
八上三
《与朱元思书》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单篇分类训练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单篇分类训练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单篇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轶事(12年6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亮以微①不闻人语,于坐上与书曰:“服闻德行,饥渴历时,清浊异流,无缘咨.觎②。

猥以空虚,统领贵州,德薄任重,惨惨忧虑。

朝廷主公今年始十八,天姿仁敏,爱德下士。

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以隆季兴之功,着勋于竹帛③也。

”微自乞老病求归,亮又与书答曰:“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④刍狗⑤之有名也。

欲与群贤因其邪伪,以正道灭之。

怪君未有相诲,便欲求还于山野。

今因丕多务,且以闭境勤农,育养民物,并治甲兵,以待其挫,然后伐之,可使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

君但当以德辅时耳,不责君军事,何为汲汲⑥欲求去乎!”其敬微如此,拜为谏议大夫,以从其志。

(节选自《三国志答杜微书》,有删改)【注释】①微:杜微,字国辅,梓潼郡涪县人。

②觎(g。

:遇见、看见。

③竹帛:指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引申指书籍、史册。

④土龙:古代用来求雨的土制的龙。

⑤刍狗:古代供祭祀用的用草扎成的狗。

这里用土龙刍狗比喻曹丕的有名无实。

⑥汲汲:形容急切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亮以微不闻人语. ()(2)服闻掩行()(3)无缘咨觎()(4)不劳而天下定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 分)()A .欲斗君因天顺民吾与徐公孰美B .以隆季兴之功去以六月息者也C.以待其挫日喜洋洋者也D .然后伐之然后能自强也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其敬微如此,拜为谏议大夫,以从其志。

4.选文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形象?(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日: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日:“君子用人如器③,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 ④一世之人! ”德彝惭而退。

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一、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回顾
-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人民所使用的书面语言。

- 古代文言文在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 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进
行研究和理解。

二、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 古代文言文注重修辞和韵律,借助工整的句子结构和韵律感
染读者。

- 古代文言文使用较多的典故和成语,需要理解和掌握相应的
文化背景。

- 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相对复杂,需要进行逐步
研究和练。

三、古代文言文的研究方法
- 多读经典古文,培养对古代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

- 研究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词义,熟练掌握古代文言文的
常用词汇。

- 分析古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掌握常用的句子结
构和语法模式。

- 练写作古代文言文,提高对古代文言文的运用能力。

四、古代文言文的应用领域
- 古代文言文在文学作品中有重要地位,如古诗词、古小说等。

- 古代文言文在历史文献和经典著作中有广泛运用,如史书、
经典等。

- 古代文言文在文化传承和思想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以上是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的概述,希望
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之读书学习类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之读书学习类

文言文专题阅读系列之读书学习类一.【初中篇目与梳理】二.【阅读方法】第一步:通晓大意。

通读两篇文言文,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

明确文中的“人、事、物、理”。

课外阅读一般与课内阅读在主题和人物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

第二步:切片观察。

根据题目要求,将文中有关的片段分别切割出来,形成一个个小切片,对切片进行观察。

第三步:求同存异。

对比分析这些切片,比较它们在主题、人物、题材、手法、意义等方面的异同,进而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模式+例文山东中考以“课标+课外”的对比形式考查。

共45小题,一般是10分左右。

主要考点有:实词解释、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选(择题形式考查)、句子翻译、划分朗读节奏、语段文意理解、课内外对比探究。

另外,所选课标语段多为节选形式,长度在200~300字之间;课外语段长度在100~200字之间。

例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

缜少孤贫,事母孝谨。

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①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

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②布衣,徒行于路。

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

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

【注】①刘瓛(huán):南朝齐人。

②芒屩(juē):草鞋。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所欲有甚于生者B. 不敢出一言以复而复问妻妾C. 恒芒屩布衣人恒过D. 事母孝谨事无大小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归纳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归纳

1.七上《论语十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初中古代诗词及文言文知识复习整理

初中古代诗词及文言文知识复习整理

初中古代诗词及文言文知识复习整理一、古代诗词背诵(20首):1、诗经《关雎》(关关雎鸠)(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及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1)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本诗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3、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涵的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后,惆怅时又不免满怀憧憬与希望的情怀。

(2)既有实景之美,又有虚景之壮阔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1)《使至塞上》一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或写出了雄奇、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的句子)5、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1)李白的〈〈行路难〉〉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2)可反映李白诗浪漫主义特点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句子,或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也是最能表现诗人李白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

也是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却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3)此诗的主旨句是:行路难。

初中语文文言文分类

初中语文文言文分类

初中语文文言文分类
初中语文文言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史书体:这类文言文常见于史书和纪传体的写作中,以纪录历
史事件为主要目的,具有记叙、叙事的特点。

2.辞赋体:这类文言文通常通过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来表现其
文学造诣,以赋、颂、咏、怀等为主要形式。

3.骈文体:这类文言文通常以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为主
要特点,表现对事物的感受和思考。

4.论说体:这类文言文主要集中在儒家经典《论语》中,以对话
形式表现出儒家思想。

以上分类仅供参考,不同的分类方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文言文主题分类整理(山水篇+人物篇+道理篇+说明篇)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文言文主题分类整理(山水篇+人物篇+道理篇+说明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主题分类整理一、山水篇包括:《桃花源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观潮》1、作者因贬谪而用山水体现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被贬黄州,因无人与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寻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

《小石潭记》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总结】以上两篇游记因作者被贬而表现内心的凄苦悲凉。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借作此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好友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朋友。

《醉翁亭记》作者虽被贬谪,但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总结】以上两篇,作者虽被贬,但却无被贬的悲凉,而是心中想着国家想着天下百姓。

2、通过描写景色来感受自然。

《三峡》通过对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色的描绘,激发出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答谢中书书》通过对秀美的山川景色的描绘,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与朱元思书》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含蓄地传达出爱慕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总结】以上三篇通过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满井游记》作者抓住了早春生机盎然的景色描写,表现出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湖心亭看雪》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西湖雪景,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来表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桃花源记》在文中作者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观潮》本文是一篇写景记事的佳作,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就写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以上三篇借对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初中文言文分类整理

初中文言文分类整理

初中文言文分类整理
初中文言文是指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文言文,在初中阶段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分类整理这一话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文言文的分类方法
文言文可以按照文体、题材、时代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其中按照文体分类可以分为散文、诗歌、小说、戏曲等多个类型。

## 文言文的代表作品
文言文代表作品丰富多样,可以选择《论语》、《庄子》、《史记》、《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著作进行介绍,也可以选择其他不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 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化价值,如注重修辞、语言简练、寓意深刻等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初中文言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如注重阅读、注重理解、注重背诵等,同时也可以结合历史、哲学、文化等多个学科进行综合学习。

综上所述,初中文言文分类整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12类词性总结备考期中!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12类词性总结备考期中!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12类词性总结备考期中!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别。

古代汉语的词类,跟现代汉语的词类大致相同:总共可以分成十一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下边分别叙述。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例如: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例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狼》)谍报敌骑至。

(《冯婉贞》)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

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词。

例如: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

(《冯婉贞》)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

例如: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7.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

例如:太后之色少解。

(《触旮说赵太后》)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8.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

例如: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卖油翁》)9.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冯婉贞》)10.助词,附着在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上,起辅助作用。

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文言文部分更是其中的一个关键。

在中考语文中,文言文的考查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对于考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答题能力,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重点篇目进行梳理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谈谈《论语》十二章。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在中考中,经常会考查其中的名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

对于这些名句,我们不仅要能够熟练背诵,还要理解其含义和所蕴含的道理。

同时,也要注意对孔子教育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接下来是《陋室铭》。

这篇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刘禹锡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文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以山水类比陋室,富有哲理。

复习时,要注意理解文中的托物言志手法,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对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的描写来展现自己的精神追求。

《爱莲说》也是中考的热门篇目。

作者周敦颐以莲花自喻,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生动地描绘了莲花的高洁形象。

在复习过程中,要对比莲花、菊花和牡丹所代表的不同品质,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

《三峡》是郦道元所著的一篇山水散文,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色。

文中对三峡四季景色的描写,各具特色。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等句子,生动地展现了三峡的雄伟险峻。

复习时,要注重对文中字词的理解,如“阙”“襄”“溯”等,同时要能够欣赏作者对景色的精彩描写,感受其语言之美。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月夜景色的美妙,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复杂的心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对月色的描写,简洁而生动。

复习时,要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010语文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

2010语文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

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20篇基本篇目,这些篇目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篇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这些文言文的中心,我将它们进行了分类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分析比较中加强记忆,灵活掌握。

一、《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生字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二)、重点词解释1、本心:天性,天良‛2、患:祸患,灾难3、辟:通‚避‛,躲避4、箪:竹筐5、蹴:用脚践踏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7、乡:通‚向‛,从前8、何加,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不遗失。

丧:遗失13、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三)、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部编版语文初中文言文整理分类

部编版语文初中文言文整理分类

部编版语文初中文言文整理分类
一、文言文概述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的特点是繁体字、较少使用标点符号,以及使用古代的语法结构。

二、部编版语文初中文言文教材
1. 初中一年级
- 《语文》第一册:诸葛亮《论语》篇
- 《语文》第二册:王勃《滕王阁序》篇
- 《语文》第三册:孔子《大学》篇
2. 初中二年级
- 《语文》第一册:李白《将进酒》篇
- 《语文》第二册:苏轼《赤壁赋》篇
- 《语文》第三册:辛弃疾《青玉案·东篱久已无家僮》篇
3. 初中三年级
- 《语文》第一册:唐太宗《帝范》篇
- 《语文》第二册:曹操《短歌行》篇
- 《语文》第三册:杜甫《登高》篇
三、文言文教材分类
根据主题和作者的不同,文言文教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历史文言文:文言文中涉及历史事件、人物的篇章,如《赤壁赋》、《帝范》。

2. 散文:以散文形式书写的文言文,如《滕王阁序》、《将进酒》。

3. 诗歌:以诗歌形式书写的文言文,如《青玉案·东篱久已无家僮》、《登高》。

4. 论述文言文:文言文中以论述为主要形式的篇章,如《论语》、《大学》。

四、研究文言文的重要性
研究文言文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提高文学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文言文,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初中文言文教材的整理分类及其学习的重要性。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分类复习初中三年我们共学文言文43篇,按主题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传》《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以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

《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

《爱莲说》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五柳先生传》安贫乐道的精神,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追求。

《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鱼我所欲也》表现了孟子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

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

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桃花源记》);有“说” (《爱莲说》);有“铭”(《陋室铭》);有“表”(《出师表》);有“传记” (《五柳先生传》)。

“记” “说” “铭”都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

但无论是在表现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

如:《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桃花源记》《惠子相梁》故事性强,想像丰富。

《鱼我所欲也》虽是议论文,但善于比喻,大量使用排偶句,富于文采和气势。

2、战争篇:《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上述几篇九年级的文章都是与战争有关的,《唐雎不辱使命》讲的是秦国与安陵国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公输》讲的是楚国将要对宋国发动的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为例进行议论,《曹刿论战》讲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

虽然都与战争有关,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唐雎不辱使命》侧重表现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公输》通过记叙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表现墨子机智勇敢的特点,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是以战争为例论证“人和”的重要性。

《曹刿论战》主要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文体上,《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曹刿论战》是记叙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议论文。

三篇记叙文主要是以记言为主,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主张。

但写作特色还是各不一样:《唐雎不辱使命》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除了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外,还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

《公输》则是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推理。

《曹刿论战》虽是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史实,但由于题目是“论战”,故而文章着重在“论”上下笔墨,对战争的经过叙述相当简单,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巧妙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

以议论为主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善于运用排比,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具有说服力,而且手法多样,论证严密。

3、学习篇:《〈论语〉十则》《伤仲永》《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上述文章几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每篇文章的角度不一样。

《〈论语〉十则》以记言的形式直接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章,以方仲永的实例,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体现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送东阳马生序》,这是一篇序,作者通过夹叙夹议的写法,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语重心长地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孙权劝学》与《伤仲永》这两篇文章,学习时很值得进行比较阅读,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后者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两文的内容都有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此外两文的写法也不同: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后者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4、山水篇:《山市》《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以上作品都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自然景观,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记承天寺夜游》是“记”。

《答谢钟书书》《与朱元思书》是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秀丽的山水景物。

尽管文体有所不同,但都是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

其中《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均是清新的山水小品,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之作,艺术性较高而思想性不强。

它们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突出了山水的特点。

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

虽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情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岳》《醉》两篇作品则更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不仅思想性强,而且艺术性高。

且两位作者——范仲淹(文学家,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欧阳修(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散文创作风格独特),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上,均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如:(1)《岳》是于写景抒情中穿插议论,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性。

《醉》是于写景抒情中结合叙事,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2)《岳》主要表现作者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及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情调激昂。

而《醉》主要表现作者仕途失意、壮志难酬,只能强颜欢笑,与民同乐,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中的无限感慨,情调较为低沉。

(3 )都有古今传诵的名言佳句(《岳》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治国篇:《大道之行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治国篇的几篇文章,都表达了治国的思想。

《大道之行也》通过介绍大同社会的特点,来体现儒家的政治理想,理想的社会应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证了“人和”思想在治国中的重要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了忧患意识对治国的重要性。

《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说明了广开言路对治国的重要性。

《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善于运用类比的手法:《邹》以自身切身感受设喻,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相类似处进行类比,巧妙地讽喻齐王,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为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是从有代表性的具体人物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类比手法的使用,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6、人物传记篇:《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五柳先生传》以上作品都是人物传记,有史学家写的人物传记(如《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也有自传(《五柳先生传》)。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都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表现人物的性格。

《陈涉世家》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表现在他临危受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

诸葛亮洞悉时事,高瞻远瞩表现在他与刘备论天下形势时。

这几篇文章又都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

如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

《陈涉世家》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唐雎不辱使命》通过人物对话的描写有力地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

全文主要描写了人物的三处对白,传神而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

人物对话描写也巧妙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给自己写的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7、劝谕篇:《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输》《马说》这四篇文章都体现了对在位统治者的劝谏:《出师表》中诸葛亮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刘备的遗志,亲近贤人,远离小人,还陈述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北取中原的坚定意志。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广开言路的重要。

《公输》课文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

《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以及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作者借本文表现了对统治者强烈的不满。

间接反映了作者的呼吁。

它们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出师表》和《马说》都是以议论为主。

《出师表》言辞恳切,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马说》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公输》故事性强,都运用了比喻类比的手法,体现了古代的劝说艺术。

《出师表》中的诸葛亮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不约而同地向君主提出了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建议。

不同的是诸葛亮直接向君主提出自己的建议,而邹忌是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的。

8、民间艺术篇:《口技》《核舟记》两篇文言文皆选自清代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一书。

虽然两文的作者林嗣环和魏学洢并不生活在同一朝代,但我们稍加比较就会发现有两文许多相同之处。

首先这两篇文章都是说明文,都反映了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

都写得较有特色。

下面从结构、内容、语言三方面对《口技》和《核舟记》比较赏析。

结构上:一、首尾呼应。

《口技》开头的一“施与结尾处的”一“撤”呼应,显示出结构严密,无懈可击;首段中用“一桌”,“一椅”,“一扶尺而已”列举道具,暗示简单,衬托表演者的高超技术,侧面点“善”。

末段则再次用“一人”,“一桌”,“一椅”,“一扶尺而已”从侧面突出中心。

《核舟记》在结尾以“曾不盈寸”与开头处的“径寸之木”相呼应,用木之小突出技之高;在末段又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与首段中的“罔不因势象形”相呼应;开头与结尾一处赞人“奇巧”,一处叹舟“灵怪”,也形成呼应。

二、中间主体部分层次分明,条理井然。

《口技》按两个场景进行描写,但并不雷同。

第一个场景表演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按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小及大,又由大及小,微闻余响的次序来写;第二个场景表演一次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况,按由微弱而喧闹,由简单而纷繁,至百千齐作,应有尽有的次序介绍,两个情节既各自独立,又有情节发展上的内在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