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全解、知识点、导学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的第9课,本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分别是《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望天门山》。
这三首古诗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掌握一些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三首古诗进行解读和分析。
《静夜思》是一首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名篇。
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通过对静夜、明月、故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与之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画面感和意境。
这样的表达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上高楼,俯瞰远方的壮丽景色,并借此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山河自然景观的描述,抒发了诗人雄心壮志的情感。
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领略到作者的豪情壮志,并通过尝试改写或模仿,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诗中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以天门山为背景,通过对山水的描绘,以及对江船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乱世虚幻和个人命运沉浮的感慨。
这首诗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培养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同时也可以引发对社会现象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增加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同时,通过对古诗中词句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修辞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歌的美感,并通过分组讨论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总之,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三首》是一组优秀的古代诗歌作品,通过学习这些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暮江吟》。
此诗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是一首描写秋天黄昏江景的七言绝句。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欣赏秋天的美丽景色,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并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想象,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难点1. 诗句的理解:由于古诗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一些诗句的具体含义。
2. 诗歌情感的把握:学生需要通过诗歌的文字,理解诗人的情感,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和展示相关的图片。
- 画纸和彩笔:用于学生进行绘画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美丽景色,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暮江吟》,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和情感的传达。
3. 诗句解析:教师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4. 情感体验:通过讨论和想象,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
5. 绘画活动: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诗歌中景色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板书设计-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重点词语:残阳、江水、归舟等。
- 诗句解析: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
- 情感体验: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诗歌不是⽆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产⽣共鸣,从⽽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9课《古诗三⾸》课⽂原⽂ 暮江吟 [唐]⽩居易 ⼀道残阳铺⽔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初三夜, 露似真珠⽉似⼸。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低各不同。
不识庐⼭真⾯⽬, 只缘⾝在此⼭中。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 雪却输梅⼀段⾹。
【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9课《古诗三⾸》教案 教学⽬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境。
2.引导学⽣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的优缺点。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谈话导⼊,介绍诗⼈。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诗《草》,记得吗? (师⽣齐背《草》) 这⾸诗的诗⼈是谁?(⽩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居易的另⼀⾸脍炙⼈⼝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2) 在学习在这⾸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诗⼈。
(课件出⽰3)(出⽰课件——⽩居易照⽚、⽣平简介) ⼆、初读诗⽂,整体感知 1.⾃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教学内容《暮江吟》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古诗的意境、韵律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读,学生将能够领略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暮江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和练习,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教学难点1. 诗句中一些生僻字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 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正确把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暮江吟》的背景资料和朗读示范。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人白居易的背景和《暮江吟》的创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性。
3. 解读:逐句解读诗句,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 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暮江吟》的美学价值和人文意义。
板书设计- 课题:《暮江吟》- 诗人:白居易- 重点字词: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 诗句解读: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 意境与情感: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的融合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背诵《暮江吟》,家长签字确认。
2. 拓展作业:查找白居易的其他诗作,比较其风格和主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朗读示范、逐句解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暮江吟》的内容和意境。
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
但在理解一些诗句的深层含义上,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总体而言,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暮江吟》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九课,包括《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古诗。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这三首古诗,通过朗读、理解、背诵,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欣赏古诗的方法。
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古诗三首》《暮江吟》的基本知识,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的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古诗挂图、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揭示课题,板书《古诗三首》《暮江吟》。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古诗三首》《暮江吟》,初步感知诗意。
2. 学生分享自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朗读指导1. 教师示范朗读《古诗三首》《暮江吟》,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3.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朗读,集体评价。
四、诗意解析1. 教师引导学生解析《古诗三首》《暮江吟》的诗意。
2. 学生分享解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板书设计:《古诗三首》《暮江吟》1. 《望庐山瀑布》2. 《夜泊牛渚怀古》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三首》《暮江吟》。
2. 摘抄《古诗三首》《暮江吟》中的优美词句,并加以赏析。
3. 搜集其他古诗,与同学分享,互相学习。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背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古诗三首》《暮江吟》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古诗欣赏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古诗的诗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一、课题
暮江吟
二、概述
暮江吟是一首古代古典诗歌,诗人记录了自己在暮江吟歌的深刻体验和思想感受,语言优美抒情,充满诗情画意,表达出对清幽乡野的一份深情怀恋之情。
三、课文
暮江吟
唐·郭璞
暮江吟清秋夜,水深波翻月明岸。
凄凉芳草何处觅?归来少年复何省。
四、分析
(一)意象分析
1.暮江吟:暮江,晚上江的景象;吟,唱歌;故此描写晚上江边唱歌的情景;
2.清秋夜:清,晴;秋,秋季,清秋,晴朗的秋夜;
3.水深波翻:水深,江水深深;波翻,浪涛激荡;
4.月明岸:月明,月亮明亮照耀;岸,江岸,江边;
(二)主题分析
诗人在暮江边,听着萧瑟清秋的夜晚,看着水深波翻,月明岸边,唱歌抒情,怀念起过去曾来此山水之间的当年少年时光,无限怀恋,又有凄凉感染全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往事的怀恋之情。
五、学习重点
1、增强审美感受,学会欣赏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2、学会体会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3、学会欣赏诗歌中的文学美感,体会优美的文学情怀。
六、学习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诗、五⾔诗和七⾔诗等。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原⽂ 暮江吟 [唐]⽩居易 ⼀道残阳铺⽔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初三夜, 露似真珠⽉似⼸。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低各不同。
不识庐⼭真⾯⽬, 只缘⾝在此⼭中。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 雪却输梅⼀段⾹。
知识点 ⼀、我会写组词 暮mù(暮⾊、暮年、暮⽓) 吟yín(吟唱、吟诵、呻吟) 题tí(题字、题诗、问题) 侧cè(侧影、侧门、侧重) 峰fēng(峰峦、⼭峰、顶峰) 庐lú(庐⼭、庐舍、草庐) 缘yuán(缘由、缘故、姻缘) 降xiá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 阁gé(阁下、阁⼦、阁楼) 费fèi(费事、费解、费时) 须xū(必须、须知、须要) 逊xùn(逊⾊、逊位、谦逊) 输shū(输⾎、输⼊、运输) ⼆、我会认组词 瑟sè(瑟瑟、瑟缩、瑟瑟发抖) 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 三、多⾳字 似sì(好似)shì(似的) 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 四、古诗⼤意 《暮江吟》:⼀道余辉铺在江⾯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江⽔⼀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半呈现出红⾊。
更让⼈怜爱的是九⽉凉露下降的初⽉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真的珠⼦⼀样,⼀弯新⽉仿佛是⼀张精巧的⼸。
《题西林壁》:从正⾯看庐⼭是连绵起伏的⼭岭,从侧⾯看就成了耸⽴的⼭峰,从远处、近处、⾼处、低处看庐⼭,庐⼭呈现各种不同的样⼦。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真正的⾯⽬,是因为我⾃⾝处在庐⼭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占尽了春⾊,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难写评判⽂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股幽⾹。
9《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暮江吟》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课文,包括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杜牧的《泊秦淮》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三首古诗均为经典名篇,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文化内涵,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古诗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音韵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1. 词语理解:一些古汉语词汇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较为生僻,如“暮”、“吟”等,需要详细解释。
2. 意境把握: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描绘的景象,尤其是《暮江吟》中的江景和《泊秦淮》中的夜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资料和意境插图。
- 课文材料:学生课本、相关补充阅读材料。
- 教学卡片:写有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卡片,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授:逐句解读诗句,分析词语用法,讲解古诗的韵律特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4. 朗读体会:学生个别朗读或集体朗读,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三首诗的共通之处和独特风格,强调文化价值。
板书设计- 课题:《古诗三首·暮江吟》- 诗人:白居易、杜牧、王之涣- 重点词语:暮、吟、泊、楼- 诗句分析:各诗句的意义和表达技巧作业设计- 必做题:背诵三首古诗,写出对每首诗的理解。
- 选做题: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和实物教具的结合,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三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了对古典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古诗创作的参与,如尝试自己创作简单的古诗,以深化学习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暮mù(暮色、暮年、暮气)吟yín(吟唱、吟诵、呻吟)题tí(题字、题诗、问题)侧cè(侧影、侧门、侧重)峰fēng(峰峦、山峰、顶峰)庐lú(庐山、庐舍、草庐)缘yuán(缘由、缘故、姻缘)降xiá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阁gé(阁下、阁子、阁楼)费fèi(费事、费解、费时)须xū(必须、须知、须要)逊xùn(逊色、逊位、谦逊)输shū(输血、输入、运输)二、我会认组词瑟sè(瑟瑟、瑟缩、瑟瑟发抖)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三、多音字似sì(好似)shì(似的)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四、古诗大意《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五、问题归纳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站在江边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他们对于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方面,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体会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感受诗歌的美。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诗的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中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江边日落的图片引入,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暮江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启发,加深对诗歌的认识。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和意境。
5.欣赏与感悟: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江边景色,感受诗歌的美,引导他们进行诗歌创作。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暮mù(暮色、暮年、暮气)吟yín(吟唱、吟诵、呻吟)题tí(题字、题诗、问题)侧cè(侧影、侧门、侧重)峰fēng(峰峦、山峰、顶峰)庐lú(庐山、庐舍、草庐)缘yuán(缘由、缘故、姻缘)降xiá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阁gé(阁下、阁子、阁楼)费fèi(费事、费解、费时)须xū(必须、须知、须要)逊xùn(逊色、逊位、谦逊)输shū(输血、输入、运输)二、我会认组词瑟sè(瑟瑟、瑟缩、瑟瑟发抖)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三、多音字似sì(好似)shì(似的)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四、古诗大意《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五、问题归纳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2.《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可怜”的意思是可爱。
当作者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的。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全解、知识点、导学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全解、知识点、导学
导读
作者远离了腐败的朝廷,在地方上目睹傍晚江水的美景,心情很高兴。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1本诗大约作于长庆二年(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作者自己要求到地方去任职。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作者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吟:古代一种诗歌体裁。
2残阳:将落山的太阳。
这里指傍晚的阳光。
3瑟瑟:碧绿色。
这里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那一部分江水。
4怜:爱。
5真珠:即珍珠。
6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古诗今读:
傍晚的太阳渐渐下沉落入江中,江面上没有照到阳光的一半是碧绿色的,照到阳光的一则是红彤彤的。
最可爱的是这九月初三的夜晚,闪亮露珠像珍珠,西边天空中的月牙儿像一把弯弯的弓。
朗读韵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背诵技法:时间推移法
前一联:“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出句描写夕阳照射下的江水,“铺”字形象地表现太阳光斜射着;对句进一步描写江水一半碧绿一半红。
后一联:“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句叙述随着时间推移,夜色又呈现另一种美;对句连续两个比喻,写出了月夜的静谧与安宁,由衷地表达了赞美之情。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词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附同步练习
第9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目录知识点 (1)一、我会写组词 (1)二、我会认组词 (2)三、多音字 (2)四、古诗大意 (2)五、问题归纳 (3)六、课文主题 (4)七、同步练习。
(5)课文主题《暮江吟》通过描写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时,江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从侧面表达了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美丽景色,同时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看事物必须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雪梅》通过把梅花和雪花进行对比,告诉了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暮mù(暮色、暮年、暮气)吟yín(吟唱、吟诵、呻吟)题tí(题字、题诗、问题)侧cè(侧影、侧门、侧重)峰fēng(峰峦、山峰、顶峰)庐lú(庐山、庐舍、草庐)缘yuán(缘由、缘故、姻缘)降xiá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阁gé(阁下、阁子、阁楼)费fèi(费事、费解、费时)须xū(必须、须知、须要)逊xùn(逊色、逊位、谦逊)输shū(输血、输入、运输)二、我会认组词瑟sè(瑟瑟、瑟缩、瑟瑟发抖)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三、多音字似sì(好似)shì(似的)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四、古诗大意《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部编版)古诗三首——暮江吟语文说课稿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
这是一篇优美的古诗,通过描绘江河的景色和人们的情感,展示了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感受与敏感。
主体:一、课文概述《古诗三首——暮江吟》是一首由宋代文学家文天祥所作的律诗,以其优美的抒情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手法而闻名。
通过对暮江景色的描绘,诗人通过对河流变幻不定,渔火闪烁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诗歌,理解并熟悉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了解并理解诗歌中的一些生词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通过品味诗歌中的优美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与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启发学生对自然美的体验和感悟。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比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绘有自然景色的音乐,如《江河水》或《月光下的凤尾竹》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2. 学习课文首先,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全诗,重点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感。
然后老师可以对诗意进行解读,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想象。
3. 分析诗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表达方式,如“江流宛转”、“渔舟唱晚”,并让学生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些词语表达什么感觉。
4. 进一步理解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背后的意境和情感,促进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悟。
例如:“你觉得暮江的景色是怎样的?这句诗对你有什么感触?”5. 联系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对自然景色的喜爱或描绘一个美丽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归纳1.主题中心:《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七言绝句。
通过描写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时江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七言绝句。
诗人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美丽景色,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说理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梅雪争春,突出了雪花洁白、梅花馨香。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长补短。
2.课文重点:《暮江吟》(1)诗意: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青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1)这首诗前两句写傍晚时江边的景色,后两句写夜晚时江边的景色。
(2)诗中写夕阳落照江水的诗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新月初升的诗句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
(3)本诗描写了四种景物:残阳、江水、露、月,作者形象地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4)本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句诗中将露珠比作珍珠,新月比作弯弓。
《题西林壁》(1)诗意: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
(2)一诗中,诗人从正、侧、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各不相同,庐山有自己不拘一格的美。
(3)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4)《题西林壁》一诗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作者在江边吟咏的情景。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暮江吟》,了解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感悟,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原因:古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学生需要通过反复品读、感悟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品读感悟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展示夕阳西下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诗的韵律,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3.讲解:对诗文进行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品读: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知识。
7.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朗读、背诵课文,进行诗词积累。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题目:《暮江吟》2.板书内容:–夕阳西下,美景如画–吟咏江边,抒发情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八. 说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背诵等方式进行评价。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知识全解
《古诗三首》知识全解字词点击重点生字mù sè yuán xiáng sāo xùn shū暮瑟缘降骚逊输词语解释暮江吟残阳: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展开,铺展。
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瑟瑟:碧绿的颜色。
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可怜:可爱。
似:好像。
真珠:这里指珍珠。
题西林壁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缘:因为雪梅降:服输。
骚人:诗人。
阁:同“搁”,放下。
费评章:费心思评判。
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须:虽,虽然。
逊:差,不如。
输:此处有“少”的意思。
一段香:一片香。
节奏划分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艺术特色暮江吟一道余晖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
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题西林壁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这一年,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下的江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较高的艺术造诣。
本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易于学生理解和背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诗歌的语言、格式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诗人情感、描绘画面等方面,仍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教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朗读、背诵《暮江吟》,了解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和理解。
2.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交流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运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暮江吟》,理解诗歌基本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4.教师引导: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对诗歌进行深入解读,点拨诗歌的精妙之处。
5.朗读背诵:学生齐读、个人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6.拓展延伸:欣赏其他描写江景的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一、生字组词暮mù:暮色朝暮暮春暮年晨钟暮鼓吟yín:吟诗吟诵吟咏呻吟吟风弄月题tí:题字题目题材问题文不对题侧cè:侧面侧重一侧侧身旁敲侧击峰fēng:山峰峰顶高峰洪峰峰回路转庐lú 庐山庐舍草庐缘yuán 缘由缘故姻缘降xiáng 降伏归降降龙伏虎阁gé 阁下阁子阁楼费fèi 费事费解费时须xū必须须知须要逊xùn 逊色逊位谦逊输shū输赢认输输血输送满盘皆输瑟sè 瑟瑟、瑟缩、瑟瑟发抖)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二、多音字横héng横冲直撞识shí识破降: xiáng投降hèng蛮横zhì博闻强识jiàng降临似sì(好似)shì(似的)三、形近字暮(朝暮)题(题目)侧 (侧目)墓(墓地)提(提出 ) 测(测试)峰(山峰)费(收费)输(输出)锋(锋利)沸(沸腾)偷(小偷)四、古诗理解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解:暮江吟:诗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词解: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残阳: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展开,铺展。
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瑟瑟:碧绿的颜色。
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似:好像。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句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暮江吟》知识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课文主题:《暮江吟》这首诗描绘了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热爱,对大好秋色的无限喜爱之情。
[注释]①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②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③可怜:可爱。
④真珠:珍珠。
鉴赏:1、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傍晚所见到的红日西沉的江景: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
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2、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夜幕降临时所见到的新月初升的夜景。
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把地上天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出秋夜和谐宁静的氛围。
《刺勒歌》: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顶的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蓝蓝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现出了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
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元日课堂笔记①主要内容:《元日》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天的欢快情景。
这首诗写得轻松活泼,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流露出了诗人在除旧迎新时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4、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赠刘景文》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全解、知识点、导学
导读
作者远离了腐败的朝廷,在地方上目睹傍晚江水的美景,心情很高兴。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1本诗大约作于长庆二年(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作者自己要求到地方去任职。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作者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吟:古代一种诗歌体裁。
2残阳:将落山的太阳。
这里指傍晚的阳光。
3瑟瑟:碧绿色。
这里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那一部分江水。
4怜:爱。
5真珠:即珍珠。
6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古诗今读:
傍晚的太阳渐渐下沉落入江中,江面上没有照到阳光的一半是碧绿色的,照到阳光的一则是红彤彤的。
最可爱的是这九月初三的夜晚,闪亮露珠像珍珠,西边天空中的月牙儿像一把弯弯的弓。
朗读韵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背诵技法:时间推移法
前一联:“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出句描写夕阳照射下的江水,“铺”字形象地表现太阳光斜射着;对句进一步描写江水一半碧绿一半红。
后一联:“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句叙述随着时间推移,夜色又呈现另一种美;对句连续两个比喻,写出了月夜的静谧与安宁,由衷地表达了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