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慧政务大数据云平台顶层设计方案电子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和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数据挖掘与分析
数据挖掘
利用机器学习、关联规则挖掘 等技术,发现数据间的关联关
系和规律。
高级分析
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如聚类分 析、异常检测、趋势预测等,为 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模型优化
不断优化模型,提高预测准确性和 稳定性。
数据可视化与智能展示
可视化图表
采用图表、图形等可视化元素,将数据呈现为直观易懂的形式,如热力图、柱状图、折线图等。
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定义
定义
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是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算法 等手段,对政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 呈现,以辅助政府决策和管理的智能化系统。
目的
提高政务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数据驱动的决策支 持和公共服务创新。
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应用场景
1 2 3
社会治理
组成
平台包括数据源、数据采集与清洗、数据存储与备份、数据处理与挖掘、数据可 视化与智能分析等多个组件。
主要功能模块
数据采集与清 洗
通过多种途径采集政务 数据,并清洗、整理、 规范数据格式,保证数 据质量。
数据存储与备 份
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 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和 备份,保障数据安全可 靠。
数据分析与挖 掘
VS
某市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城市 交通流量、拥堵情况、事故信息等 多维度数据进行全面感知和深度挖 掘,实现城市交通拥堵的实时监测 、预测和协同治理,有效提高城市 交通运行效率和居民出行体验。
某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应用案例
精准、个性化的扶贫大数据应用
某市通过整合政府各部门扶贫业务数据,利 用大数据技术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帮 扶和跟踪,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扶贫策略 ,有效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助
电子政务云平台顶层设计方案
电子政务云平台顶层设计方案目录第一章总体设计 (7)1.1.设计目标 (7)1.2.设计理念 (9)1.3.设计原则 (9)1.4.设计方向 (10)1.5.实现途径 (11)1.5.1.技术路径 (11)1.5.2.市场化运维管理 (11)1.5.3.规范化标准化绩效考核机制 (12)1.5.4.自主建设与服务外包相结合 (12)1.6.服务使用机构设计 (12)第二章需求设计 (34)2.1.已有资源分析及基础设施需求设计 (35)2.1.1.机房资源 (35)2.1.2.计算资源 (37)2.1.3.电子政务传输网络资源 (38)2.1.4.存储资源 (41)2.2.应用支撑资源需求设计 (42)2.3.信息资源需求设计 (43)2.4.业务应用部署需求设计 (45)2.5.安全可靠需求设计 (46)2.6.运维需求设计 (49)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 (51)3.1.总体架构 (51)3.2.服务资源架构 (54)3.3.服务管理架构 (55)3.4.服务实施架构 (56)3.5.服务保障架构 (57)3.6.服务安全架构 (58)3.7.系统架构实施设计 (59)第四章基础设施服务设计 (60)4.1.设计思路 (60)4.2.机房资源服务设计 (61)4.2.1.设计思路 (61)4.2.2.机房资源服务设计 (62)4.2.3.机房资源服务实施设计 (64)4.3.计算资源服务设计 (67)4.3.1.设计思路 (67)4.3.2.主机管理服务设计 (68)4.3.3.虚拟机管理服务设计 (69)4.3.4.运行虚拟机服务设计 (70)4.3.5.动态资源调度服务设计 (70)4.3.6.计算资源服务实施设计 (71)4.4.存储服务设计 (72)4.4.1.设计思路 (72)4.4.2.存储资源管理服务设计 (72)4.4.3.存储资源维护服务设计 (74)4.4.4.存储数据管理服务设计 (74)4.4.5.存储服务实施设计 (75)4.5.网络资源服务设计 (76)4.5.1.设计思路 (76)4.5.2.网络资源管理服务设计 (77)4.5.3.网络资源分配服务设计 (77)4.5.4.网络分区隔离服务设计 (78)4.5.5.网络资源服务实施设计 (78)4.6.灾备服务设计 (79)4.6.1.设计思路 (79)4.6.2.灾备服务设计 (80)4.6.3.灾备服务实施设计 (83)第五章支撑软件服务设计 (83)5.1.设计思路 (84)5.2.构件服务管理设计 (85)5.2.1.构件仓库 (85)5.2.2.开发工具 (85)5.2.3.运行环境 (86)5.3.软件服务化封装设计 (86)5.4.应用API接口服务设计 (87)5.5.电子政务预置服务构件设计 (88)5.6.支撑软件服务实施设计 (89)第六章应用功能服务设计 (91)6.1.设计思想 (91)6.2.应用管理功能服务设计 (92)6.3.应用服务业务设计 (92)6.3.1.基础应用功能服务设计 (93)6.3.2.通用应用功能服务设计 (95)6.4.不同业务互通接口服务设计 (108)6.5.移动应用功能服务设计 (108)6.5.1.移动服务框架 (109)6.5.2.移动互联网应用管理功能 (109)6.5.3.网络接入、安全、移动应用支持 (114)6.6.应用功能服务实施设计 (115)第七章信息资源技术服务设计 (116)7.1.设计思路 (116)7.2.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服务设计 (118)7.3.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服务设计 (122)7.4.信息资源质量管理服务设计 (123)7.4.1.数据质量指标管理服务设计 (124)7.4.2.数据质量规则管理服务设计 (124)7.4.3.数据质量检测管理服务设计 (125)7.4.4.数据质量评估服务设计 (125)7.5.信息资源管理服务设计 (126)7.5.1.数据采集技术设计 (126)7.5.2.数据存储技术设计 (128)7.5.3.数据集成技术设计 (129)7.5.4.数据处理技术设计 (131)7.5.5.数据服务技术设计 (133)7.5.6.数据管理目录技术设计 (135)7.5.7.数据交换共享技术设计 (136)7.6.信息资源技术服务实施设计 (137)第八章大数据服务设计 (139)8.1.发展现状 (139)8.2.大数据支撑设计 (140)第九章信息安全服务设计 (144)9.1.设计思路 (144)9.2.信息安全体系设计 (146)9.3.基础环境安全服务设计 (148)9.3.1.网络资源安全设计 (148)9.3.2.主机资源通用安全设计 (156)9.3.3.虚拟主机资源安全设计 (161)9.3.4.终端接入安全设计 (164)9.3.5.物理环境安全设计 (167)9.4.业务和数据支撑安全服务设计 (169)9.4.2.业务部署支撑安全设计 (174)9.5.安全隔离设计 (179)9.5.1.基础环境隔离设计 (179)9.5.2.虚拟主机隔离设计 (180)9.5.3.业务与数据隔离设计 (181)9.6.信息安全等级安全保障设计 (182)9.6.1.网络和主机资源等级安全保障 (182)9.6.2.业务和数据资源等级安全保障 (182)9.7.安全服务设计 (183)9.7.1.网络资源安全服务设计 (183)9.7.2.数据和平台资源安全服务的计 (183)9.8.信息安全服务实施设计 (186)9.8.1.安全服务能力实施过程设计 (186)9.8.2.服务安全保障实施设计 (192)9.9.服务安全运维设计 (194)9.9.1.基本要求 (195)9.9.2.安全运维保障及分工 (195)9.9.3.安全事件管理 (196)9.9.4.安全运维管理 (199)9.9.5.安全审计 (205)9.10.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安全管理 (205)9.10.1.安全责任边界和责任划分 (205)9.10.2.风险评估管理 (207)9.10.3.服务能力安全管理 (207)9.10.4.软硬件资源安全管理 (208)9.11.安全测试设计 (211)9.11.1.基础环境安全测试 (211)9.11.2.数据承载安全测试 (222)9.11.3.业务支撑安全测试 (224)第十章应用部署服务设计 (228)10.1.设计思路 (228)10.2.应用功能部署设计 (229)10.2.1.应用快速部署服务设计 (230)10.2.2.应用自主部署服务设计 (230)10.2.3.应用开发部署服务设计 (231)10.3.应用迁移服务设计 (232)10.3.1.整体迁移服务设计 (232)10.3.2.租用物理资源迁移服务设计 (233)10.3.3.租用虚拟资源迁移服务设计 (233)10.3.4.应用改造迁移服务设计 (234)10.4.应用部署服务实施设计 (235)10.4.1.新建业务应用系统部署 (235)10.4.2.已建业务应用系统迁移 (237)第十一章运行保障服务设计 (243)11.1.运行保障服务目标 (244)11.2.运行保障服务机构设计 (245)11.3.运行保障服务流程设计 (247)11.3.1.面向公众的运行服务 (247)11.3.2.面向公务员的运行服务 (252)11.3.3.面向服务使用机构的运行服务 (257)11.4.服务资源运行保障设计 (264)11.4.1.服务行政、管理机构设计 (264)11.4.2.资源监测设计 (270)11.4.3.资源分配设计 (271)11.4.4.资源优化设计 (273)11.4.5.运行安全设计 (274)11.4.6.备份恢复设计 (275)11.4.7.灾备管理设计 (276)11.4.8.应急管理设计 (276)11.4.9.资产管理设计 (278)11.4.10.运行服务支撑系统设计 (278)11.5.运行保障管理制度设计 (280)11.6.运行保障服务评价设计 (280)11.6.1.绩效考核服务设计 (281)11.6.2.服务质量评估设计 (281)11.7.运行保障服务实施设计 (283)第十二章服务实施设计 (285)12.1.设计思路 (285)12.2.服务实施设计 (286)12.2.1.组织保障体系 (286)12.2.2.制度体系 (287)12.2.3.管理机制 (288)12.2.4.技术保障 (290)12.3.服务资源集中管理设计 (290)12.4.服务实施模式设计 (292)附件一: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能力测试办法 (295)附件二: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管理办法 (309)第一章总体设计1.1.设计目标结合XX市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设计理念,XX市将创新电子政务发展模式,打破政务各部门自建自维,转变为市信息化服务中心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的发展模式,确保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的安全、集约和高效,提高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支撑部门业务应用发展,促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电子政务技术服务能力,实现应用与网络、技术、产业、安全协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电子政务重复建设、投资浪费、资源利用率低、信息无法共享等问题,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全市电子政务发展,提升电子政务技术服务能力。
智慧政务顶层设计方案
人,鞭策落后部门改进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关系
基础设施层: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 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包括云服务、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
应用支撑层:提供通用的应用支持和服务,如身份认证 、权限管理、工作流引擎、报表引擎等,为业务应用层 提供快速开发和部署的能力。
用户展现层: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入口和操作界面, 包括PC端、移动端等多种访问方式,实现政务服务的 随时随地访问。
03
智慧政务关键技术应 用
云计算技术应用
云计算基础设施
建设高效、安全、可靠的云计算 基础设施,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统 一的计算、存储、网络等云服务
,实现资源共享和弹性扩展。
云服务平台
打造支持多样化应用的云服务平 台,提供包括政务办公、公共服 务、数据中心等在内的各类云服 务,推动政府业务创新和流程优
智慧政务顶层设计 方案
汇报人: 2023-11-21
目录
• 智慧政务概述 • 智慧政务总体架构设计 • 智慧政务关键技术应用 • 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01
智慧政务概述
智慧政务的定义与背景
定义
智慧政务是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增 强政府公信力和治理能力的一种 新型政务模式。
数据资源层:负责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为 上层应用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服务。包括数据采集系 统、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分析系统等。
业务应用层:针对政务部门的业务需求,开发各类应用 系统,如办公自动化、政务服务、决策支持等。各业务 系统间通过应用支撑层提供的服务进行交互和集成。
各组成部分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和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交 互,共同构成智慧政务的完整体系。同时,安全保障体 系贯穿于整个架构,确保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智慧市政大数据综合信息管理云平台建设方案
05
项目效益评估
人力成本
项目成本估算
物资成本
时间成本
其他成本
NPV(净现值):通过将项目未来现金流折现到现在的价值来评估项目效益。
ROI(投资回报率):通过计算项目收益与投资的比例来评估项目效益。
Payback Period(回收期):通过计算项目投资回收时间来评估项目效益。
IRR(内部收益率):通过计算项目投资回报率来评估项目效益。
安全风险与解决方案
安全风险
系统稳定性风险
平台对市政工作影响重大,系统故障可能会影响市政服务的正常运行。
信息不对称风险
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存在政策与执行脱节、沟通不畅等问题。
数据泄露风险
由于平台涉及大量市政数据,可能会遭受黑客攻击、内部人员误操作或合作伙伴的数据泄露。
加强数据安全防护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智慧市政大数据综合信息管理云平台建设方案
xx年xx月xx日
CATALOGUE
目录
引言智慧市政大数据综合信息管理云平台架构设计安全风险与解决方案平台建设方案实施计划项目效益评估
01
引言
VS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监测、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了提高市政管理的效率和品质,需要构建一个智慧市政大数据综合信息管理云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分析和应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项目效益评估结果与分析
THANKS
感谢观看
推进信息共享与公开
解决方案
04
平台建设方案实施计划
项目组织与协调
建立项目组
组建由市政部门领导、技术专家和实施人员组成的项目组,明确各成员职责和分工。
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整合政务资源:将各部门数 据进行整合,提高数据利用
效率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部 门间数据共享,提高政务效
率
建设流程与步骤
确定建设目标和 建设内容
进行需求分析和 市场调研
制定平台建设方 案和计划
开展平台设计和 开发工作
进行平台测试和 调试
正式上线运行和 维护升级
感谢观看
汇报人:小无名
PART 02
平台运营方案
运营目标与策略
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 实现政务数据共享和开放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运营内容与方式
制定运营计划和策略 建立运营团队 确定运营指标和考核标准 监控运营数据和分析结果 优化运营策略并持续改进
运营流程与监控
制定运营计划 监控平台数据 分析用户需求 优化运营策略
PART 03
平台技术方案
技术架构与选型
架构设计:采用微服务架构,基于云计算平台构建 技术选型:选择开源技术,自主开发与优化 技术特点:高可用性、高扩展性、高灵活性 技术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数据处理与存储 数据采集:从各个部门、系统、互联网等渠道获取数据 数据处理:清洗、整合、转换数据格式等操作 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如Hadoop、Spark等 数据备份:定期备份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和 运汇报人营:小无整名 体解决方案
目录
01
平台建设方案
02
平台运营方案
03
平台技术方案
PART 01
平台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与原则 建设目标:构建高效、智能、协同的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 建设原则:符合政策法规、保障数据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智慧政务大数据云平台规划方案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规划智慧政务大数据云平台,解 决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数 据共享不足等问题,提高政府服务效 率和管理水平。
意义
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向智慧政务转型 升级,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 水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 力保障。
02
智慧政务大数据云平台概 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智慧政务大数据云平台是一种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政务服务平台,旨在 整合政务资源、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智慧政务大数据云平台能够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
技术效益评估
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智慧政务大数据云平台采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能够 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保障数据安全
智慧政务大数据云平台具备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能够保障政 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仍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共享不足等问题。
大数据技术的兴起
大数据技术为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海量 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智慧政务的发展趋势
智慧政务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升级版,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 现政务服务的智能化、高效化和便捷化。
企业需要利用智慧政务大数据云平台进行市场趋势分析和预测, 以制定更加精准的市场策略。
供应链优化
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 营效率。
创新业务拓展
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空间。
社会公众需求分析
信息透明与公开
社会公众期望智慧政务大数据云平台能够提 供更加透明、公开的政务信息,保障公民的 知情权。
电子政务大数据云平台顶层设计方案
建设基础
经济基础
新区平均每年建设投资约120—150亿元,合理的政策 在推进新区建设发展同时,也为城市新区的再次提升奠 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城建基础
五年来,城市新区的快速崛起,成为“十一五”期间城市市
中心城市建设的最大亮点。已系统性地编制了交通、教育、
给排水、供电等20多项专项规划,实现了规划的全覆盖。
城市市城市区概况
位置规模
城区规划面积城市x平方公里, 全区规划人口城市万人,地处城 市市南部,是落实市政府“重点 向南”战略的重要组成。
功能定位
行政、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 新型居住区,是区域协调和合作 发展的中心环节,城市未来城市
形象的集中体现区域。
产业概况
现代金融、智慧产业、总部经济、 现代商贸四大主导产业 ;文化旅 游、健康服务、社区服务、房地 产四大配套产业。
13
2.4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新区政府门户网已经开通; 城市城市完成了智慧小区; 依托三甲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治疗;
城市 建设
保障 体系
民生 服务
智慧 城市
基础 设施
产业 经济
政务 管理
设计依据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城市市十二五规划 •城市市城乡发展规划 •城市新区十二五规划 •各专项十二五规划 •调研分析报告
7
1.2 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原则
• 现状调研阶段:从三方面收集 城市新区各类信息、需求及发 展趋势等,包括:针对政府、 市民、企业的需求调研,国内 外先进经验的分析研究,城市 领导思路及住建部指导文件。
服务基础
社会保障整合市区资源初步建成,城镇养老、医 疗、失业三大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 疗保险参保率基本实现全覆盖。
互联网+智慧政务顶层设计与规划设计方案
互联网+智慧政务顶层设计与规划设计方案1目录第1章总则 (13)1.1、指导思想 (13)1.2、总体目标 (13)1.2.1、政务服务标准化 (14)1.2.2、政务服务精准化 (14)1.2.3、政务服务便捷化 (14)1.2.4、政务服务平台化 (14)1.2.5、政务服务协同化 (15)第2章重点任务 (15)2.1、业务支撑体系建设 (15)2.2、基础平台体系建设 (16)2.3、关键保障技术体系建设 (16)2.4、评价考核体系建设 (17)第3章“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内容 (17)3.1、按事项性质分类 (19)3.2、按服务对象分类 (19)3.3、按实施主体分类 (19)3.4、按服务主题分类 (19)3.5、按服务层级分类 (20)3.6、按服务形式分类 (20)3.7、按行政管辖分类 (20)2第4章“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 (20)4.1、总体构架 (20)4.1.1、总体层级体系 (20)4.1.1.1、国家级平台 (22)4.1.1.2、省级平台 (23)4.1.1.3、地市级平台 (23)4.2、平台系统组成 (24)4.3、建设方式 (26)4.3.1、分建方式 (26)4.3.2、统分方式 (27)4.3.3、统建方式 (28)4.4、业务流程 (29)4.5、平台技术架构 (30)4.5.1、基础设施层 (31)4.5.2、数据资源层 (32)4.5.3、应用支撑层 (32)4.5.4、业务应用层 (32)4.5.5、用户及服务层 (32)4.6、用户注册和认证体系 (33)4.6.1、分建方式 (33)4.6.2、统分方式 (34)4.6.3、统建方式 (35)第5章政务服务信息的汇聚、发布与展示 (36)35.1、需求侧(面向社会) (37)5.1.1、用户访问——“我” (37)5.1.2、信息资讯——“我要看” (37)5.1.3、信息检索——“我要查” (37)5.1.4、服务引导——“我要办” (38)5.1.5、咨询问答——“我要问” (38)5.1.6、监督评价——“我要评” (38)5.1.7、个性化推送——“我的” (39)5.2、供给侧(面向政府内部) (39)5.2.1、事项清单标准化 (39)5.2.1.1、梳理原则 (40)5.2.1.2、统一政务服务事项 (41)5.2.1.3、组织推进 (41)5.2.2、办事方案规范化 (41)5.2.2.1、办事方案要素 (42)5.2.2.2、办事方案组织和展示发布 (43)5.2.3、审查工作细则化 (43)5.2.3.1、审查工作细则要素 (43)5.2.3.2、审查工作细则编制要求 (44)5.2.4、业务办理协同化 (46)5.2.5、事项管理动态化 (47)5.2.5.1、清单动态管理 (47)5.2.5.2、办理流程动态管理 (47)5.2.5.3、办事方案动态管理(对外) (48)45.2.5.4、审查工作细则动态管理(对内) (48)5.2.5.5、协同业务动态管理 (48)第6章政务服务事项的一体化办理 (49)6.1、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外部服务) (49)6.1.1、建设管理要点 (49)6.1.1.1、集约建设 (50)6.1.1.2、同源管理 (50)6.1.1.3、多渠道服务 (50)6.1.2、主要功能 (51)6.1.2.1、用户注册 (51)6.1.2.2、用户管理 (55)6.1.2.3、事项信息的发布 (57)6.1.2.4、事项办理的触发 (58)6.1.2.5、用户互动 (63)6.1.2.6、办理过程和结果的查询 (64)6.1.2.7、服务评价 (65)6.1.3、用户(自然人和法人)信息管理 (65)6.1.3.1、用户基本信息 (66)6.1.3.2、证照信息 (66)6.1.3.3、第三方报告 (67)6.1.3.4、用户自制信息 (68)6.2、政务服务管理和业务办理(内部办理) (68)6.2.1、基础业务功能 (69)56.2.1.2、政务服务运行管理 (70)6.2.1.3、电子监察管理 (76)6.2.1.4、电子证照管理 (81)6.2.1.5、网上支付管理 (83)6.2.1.6、物流配套管理 (84)6.2.2、功能拓展与流程优化 (85)6.2.2.1、并联审批 (85)6.2.2.2、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86)6.2.2.3、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87)6.2.2.4、政务服务热线 (88)6.2.2.5、公共资源交易 (89)第7章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 (89)7.1、统一数据交换 (89)7.1.1、目录与交换体系 (89)7.1.1.1、目录体系 (89)7.1.1.2、交换体系 (90)7.1.1.3、相互关系 (90)7.1.1.4、层次结构 (90)7.1.1.5、交换方式 (92)7.1.2、平台架构及功能 (93)7.1.2.1、平台架构 (93)7.1.2.2、主要功能 (95)67.1.3.1、备份机制 (97)7.1.3.2、运行保障 (97)7.2、各地区现有政务服务相关业务办理系统对接 (97)7.2.1、分类、分层级对接 (97)7.2.2、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 (98)7.2.3、数据交换内容 (100)7.3、省级平台与国务院部门相关系统数据对接 (100)7.3.1、对接要求 (100)7.3.2、对接方式 (100)7.3.2.1、系统数据实时交换 (101)7.3.2.2、批量导入导出 (101)7.4、基础资源库共享共用 (102)7.4.1、共享共用模式 (102)7.4.2、访问方式和访问流程 (103)7.4.2.1、数据访问方式 (103)7.4.2.2、数据访问流程 (105)7.4.3、基础资源目录管理 (105)7.4.3.1、元数据管理 (106)7.4.3.2、目录管理 (106)7.4.3.3、资源管理 (107)7.5、建立数据共享利用长效机制 (108)第8章关键保障技术 (109)78.1、平台支撑技术 (109)8.1.1、统一用户与认证 (109)8.1.1.1、用户注册 (109)8.1.1.2、身份认证 (110)8.1.2、电子证照 (111)8.1.2.1、证照库部署方式 (111)8.1.2.2、电子证照文件格式和内容 (112)8.1.2.3、证照采集、存储 (112)8.1.2.4、电子证照的应用 (115)8.1.2.5、电子证照的共享互认 (115)8.1.3、电子文书 (116)8.1.3.1、形成方式 (116)8.1.3.2、文件格式 (116)8.1.3.3、数据保存与归档 (117)8.1.3.4、应用规则 (117)8.1.4、电子印章 (117)8.2、平台保障技术 (118)8.2.1、安全保障 (118)8.2.2、运行管理 (121)8.3、深化新技术应用 (121)8.3.1、运用大数据,实现政务信息资源有效利用 (121)8.3.1.1、精细化管理与清洗比对 (121)8.3.1.2、智能化分析与深度挖掘 (122)8.3.1.3、推动数据引进和数据开放 (122)88.3.2、充分利用政务云,实现集约建设、共享利用 (123)8.3.2.1、政务云建设 (123)8.3.2.2、政务云使用 (123)8.3.2.3、政务云管理及灾备 (123)第9章网上政务服务的监督考核 (124)9.1、监督考核原则 (124)9.1.1、客观公正原则 (124)9.1.2、用户导向原则 (124)9.1.3、分类考核原则 (125)9.1.3.1、内外结合原则 (125)9.2、内部监督 (125)9.3、第三方评估 (126)9.3.1、评估方法 (126)9.3.2、指标体系 (127)9.3.3、评价方式 (128)9.4、评估实施 (129)9.4.1、实施主体和考核范围 (130)9.4.2、结果反馈与运用 (130)9.4.2.1、政府内部通报 (130)9.4.2.2、社会公开 (130)9.5、附录一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要素 (131)9.6、附录二政务服务公共信息资源目录信息规范 (138)9.7、法人信息 (139)99.7.1、法人基本信息 (139)9.7.2、企业登记信息 (140)9.7.3、法定代表人信息 (141)9.7.4、法人变更信息 (141)9.7.5、法人注销信息 (142)9.8、证照信息 (143)9.8.1、证照目录信息 (143)9.8.2、证照基本信息 (143)9.8.3、证照详细信息 (145)9.9、投资项目信息 (145)9.9.1、项目基本信息 (145)9.9.2、审批事项办理结果信息 (149)9.9.3、项目建设信息 (152)9.9.4、项目异常名录信息 (153)9.10、政务服务事项信息 (154)9.11、政务服务运行信息(办件信息) (158)9.12、附录三数据交换内容与标准 (158)9.12.1、申请信息标准定义 (159)9.12.2、申请材料信息定义 (161)9.12.3、受理信息标准定义 (162)9.12.4、办理环节信息标准定义 (163)9.12.5、特别程序信息标准定义 (164)9.12.6、办结信息标准定义 (166)9.13、附录四自然人和法人实名注册协议 (167)109.13.1、自然人实名注册协议 (167)9.13.2、法人实名注册协议 (169)9.14、附录五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评估参考指标体系 (171)9.15、“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总体层级架构和信息流架构示意图 (196)本方案在梳理总结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现状和共性问题基础上,吸收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贵州、甘肃、宁夏及深圳、青岛、南京等地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大厅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实践的成果经验,着眼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力求突出操作性、迭代性、前瞻性,坚持供给侧创新和需求侧牵引两端发力、群众“点餐”和政府“端菜”有机结合、线上服务和线下办事紧密融合,推动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互联网智慧政务大数据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互联网+智慧政务大数据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整体概述 (4)1.1.项目名称 (4)1.2.建设单位 (4)1.3.编写依据 (4)1.3.1相关政策 (4)1.3.2技术标准 (4)1.4.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1.4.1建设目标 (6)1.4.2建设内容和规模 (6)1.4.3建设期 (7)1.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1.6.效益及风险 (8)1.6.1社会效益 (8)1.6.2经济效益 (8)1.6.3项目风险 (8)第二章现状与需求分析 (10)2.1.本次工程依托的信息化环境现状 (10)2.1.1XXX区域概况 (10)2.1.2主要业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2.1.3数据及信息资源现状 (12)2.2.业务需求分析 (14)2.2.1业务角色需求 (14)2.2.2社会管理需求 (14)2.3.建设需求分析 (15)2.3.1标准规范建设 (15)2.3.2数据库与交换共享平台 (16)2.3.3基础支撑平台 (16)2.3.4应用系统 (16)2.3.5终端系统 (17)2.3.6网络系统 (17)2.3.7信息安全系统 (17)2.3.8运行维护系统 (17)2.3.9数据中心 (18)2.4.信息量指标 (18)2.5.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18)第三章总体设计方案 (19)3.1.总体设计原则 (19)3.2.总体目标 (20)3.3.建设内容 (21)3.4.系统总体架构 (21)3.5.技术路线及技术演进 (23)3.5.1技术路线 (23)3.5.2技术演进 (27)第四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27)4.1.建设规模与内容 (27)4.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28)4.2.1标准体系建设架构 (28)4.2.2标准建设内容 (29)4.3.数据库与交换共享平台设计方案 (29)4.3.1数据库、交换平台与应用系统关系 (29)4.3.2数据资源规划设计 (30)4.3.3数据库设计 (34)4.3.4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设计 (46)4.3.5建设内容清单 (59)4.4.基础支撑平台设计方案 (59)4.4.1服务器虚拟化软件 (60)4.4.2操作系统 (61)4.4.3数据库软件 (61)4.4.4WEB中间件软件 (62)4.4.5GIS引擎软件 (63)4.4.6ESB服务总线 (68)4.4.7支撑平台建设内容 (68)4.5.应用系统设计方案 (69)4.5.1应用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69)4.5.2社会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70)第五章软硬件建行概括 (81)5.1.总体建设内容 (81)5.2.软件开发内容 (81)5.2.1应用开发软件 (81)5.2.2第三方软件 (83)5.3.硬件建设内容 (83)5.3.1网络系统 (83)5.3.2信息安全设备 (84)5.3.3数据中心 (86)第一章项目整体概述1.1.编写依据1.1.1相关政策(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发办【2002】17号文);(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发办【2003】27号文);(3)中办发[2004] 34号(《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4)《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通知(国信【2006】2号);(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6)《电子政务保密管理指南》(国保发【2007】22号);(7)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四部门关于印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公通字【2007】43号);(8)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发[2011]11号);1.1.2技术标准(1)《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一部分总则》;(2)《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部分工程管理》;(3)《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三部分网络建设》;(4)《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四部分信息共享》;(5)《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五部分支撑技术》;(6)《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六部分信息安全》;(7)《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GB/T 19486-2004;(8)《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GB/T 21061-2007;(9)《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GB/T 21064-2007;(10)《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GB/T 21063.1-2007;(11)《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GB/T 21063.2-2007;(12)《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3部分核心元数据》GB/T 21063.3-2007;(1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GB/T 1063.4-2007;(14)《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5部分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GB/T 21063.5-2007;(15)《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6部分技术管理要求》GB/T 21063.6-2007;(16)《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GB/T 21062.1-2007;(17)《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GB/T 21062.2-2007;(18)《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3部分数据接口规范》GB/T 21062.3-2007;(19)《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GB/T 21062.4-2007;(2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21)《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GB/T 19487-2004;(22)《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0-2006);(23)《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2-2006);(24)RFC2547bisBGP/MPLS虚拟专用网(VPNs);(25)RFC2917核心MPLS IP VPN体系结构。
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和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处理方法
通过数据抽取、数据转换、数据合并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以满足后续分析和应用的需求。
数据安全
采用数据加密、数据备份和容灾等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存储与处理方案
挖掘算法
采用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决策树分析等挖掘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案
智慧政务是政府适应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趋势而进行的体制改革和创新,是实现政府服务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政务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数据量巨大,数据种类繁多,数据处理和分析难度大。
数据存在隐私和安全问题,需要加强数据保护和安全管理。
xx年xx月xx日
《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和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CATALOGUE
目录
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概述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应用场景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实践案例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概述
01
1
背景介绍
2
3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
技术应用
通过该应用的建设,某省实现了对社会治理数据的全面分析和挖掘,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加强了对社会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实施效果
某省社会治理大数据分析应用案例
背景介绍
技术应用
实施效果
某市公共服务大数据可视化应用案例
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5
数据泄露风险
智慧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涉及大量政务数据,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是首要挑战。需要采取严格的数据加密和权限控制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智慧政务大数据云平台解决方案
管理员
前置机
适配器
财政
前置机
适配器
税务
前置机
适配器
工商
• 实现政府各职能部门之 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 实现各职能部门与政务 平台数据共享与交换
• 内外网数据交换
16
智慧政务大数据云平台解决方案——服务集成平台
政府
政务应用
公务员
民众 企业
事物办理流程
在线咨询 社保 医保
满意度 调查
公积金 企业注册
服务反馈 税务申报
互动交流(政民互动、公众
参与)
公共服务的网络平台
政府改革与创新的助推剂
宣传及体现特色的服务窗口
23
智慧政务大数据云平台典型应用——行政服务大厅
智能化行政服务大厅是方便 市民与企业办事流程,实现 市民、企业一站式服务。 智能化接入渠道 智能化行政服务平台 智能行政服务管理平台
24
智能化提取政务业务数据,并且
指导业务决策和政策推行
6
智慧政务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所带来的核心价值
建成后
强化了员工之间的沟通 、协作、交流,通过二 元化工作流程的设定, 清晰了解表单审批流程 ,提高审批效率,通过 邮件及即时通讯等系统 的使用,减少纸张等资 源浪费,降低办公成本 。
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数 据共享交换平台,统一 建立相应信息化系统, 租赁给各部门使用,可 减少建设费用投入及日 常维护。
智慧政务大数据 云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政务大数据云平台发展概述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
智慧政务大数据云平台的建设是实现电子政务升级发展的突破口,是政府从“管
理型”走向“服务型、智慧型”的必然产物,也是引导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干线。
互联网智慧政务大数据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互联网+智慧政务大数据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整体概述 (4)1.1.项目名称 (4)1.2.建设单位 (4)1.3.编写依据 (4)1.3.1相关政策 (4)1.3.2技术标准 (4)1.4.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1.4.1建设目标 (6)1.4.2建设内容和规模 (6)1.4.3建设期 (7)1.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1.6.效益及风险 (8)1.6.1社会效益 (8)1.6.2经济效益 (8)1.6.3项目风险 (8)第二章现状与需求分析 (10)2.1.本次工程依托的信息化环境现状 (10)2.1.1XXX区域概况 (10)2.1.2主要业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2.1.3数据及信息资源现状 (12)2.2.业务需求分析 (14)2.2.1业务角色需求 (14)2.2.2社会管理需求 (14)2.3.建设需求分析 (15)2.3.1标准规范建设 (15)2.3.2数据库与交换共享平台 (16)2.3.3基础支撑平台 (16)2.3.4应用系统 (16)2.3.5终端系统 (17)2.3.6网络系统 (17)2.3.7信息安全系统 (17)2.3.8运行维护系统 (17)2.3.9数据中心 (18)2.4.信息量指标 (18)2.5.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18)第三章总体设计方案 (19)3.1.总体设计原则 (19)3.2.总体目标 (20)3.3.建设内容 (21)3.4.系统总体架构 (21)3.5.技术路线及技术演进 (23)3.5.1技术路线 (23)3.5.2技术演进 (27)第四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27)4.1.建设规模与内容 (27)4.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28)4.2.1标准体系建设架构 (28)4.2.2标准建设内容 (29)4.3.数据库与交换共享平台设计方案 (29)4.3.1数据库、交换平台与应用系统关系 (29)4.3.2数据资源规划设计 (30)4.3.3数据库设计 (34)4.3.4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设计 (46)4.3.5建设内容清单 (59)4.4.基础支撑平台设计方案 (59)4.4.1服务器虚拟化软件 (60)4.4.2操作系统 (61)4.4.3数据库软件 (61)4.4.4WEB中间件软件 (62)4.4.5GIS引擎软件 (63)4.4.6ESB服务总线 (68)4.4.7支撑平台建设内容 (68)4.5.应用系统设计方案 (69)4.5.1应用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69)4.5.2社会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70)第五章软硬件建行概括 (81)5.1.总体建设内容 (81)5.2.软件开发内容 (81)5.2.1应用开发软件 (81)5.2.2第三方软件 (83)5.3.硬件建设内容 (83)5.3.1网络系统 (83)5.3.2信息安全设备 (84)5.3.3数据中心 (86)第一章项目整体概述1.1.编写依据1.1.1相关政策(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发办【2002】17号文);(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发办【2003】27号文);(3)中办发[2004] 34号(《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4)《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通知(国信【2006】2号);(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6)《电子政务保密管理指南》(国保发【2007】22号);(7)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四部门关于印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公通字【2007】43号);(8)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发[2011]11号);1.1.2技术标准(1)《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一部分总则》;(2)《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部分工程管理》;(3)《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三部分网络建设》;(4)《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四部分信息共享》;(5)《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五部分支撑技术》;(6)《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六部分信息安全》;(7)《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GB/T 19486-2004;(8)《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GB/T 21061-2007;(9)《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GB/T 21064-2007;(10)《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GB/T 21063.1-2007;(11)《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GB/T 21063.2-2007;(12)《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3部分核心元数据》GB/T 21063.3-2007;(1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GB/T 1063.4-2007;(14)《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5部分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GB/T 21063.5-2007;(15)《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6部分技术管理要求》GB/T 21063.6-2007;(16)《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GB/T 21062.1-2007;(17)《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GB/T 21062.2-2007;(18)《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3部分数据接口规范》GB/T 21062.3-2007;(19)《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GB/T 21062.4-2007;(2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21)《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GB/T 19487-2004;(22)《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0-2006);(23)《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2-2006);(24)RFC2547bisBGP/MPLS虚拟专用网(VPNs);(25)RFC2917核心MPLS IP VPN体系结构。
电子政务大数据云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4 未来发展的定位
电子政务大数据云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在办公、监管、服 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实现由“电子政务”向“电子政务”的转变。
睿利而行
5 建设目标及意义
一站式服务:
全面整合政府门户及下属单位子网站 的信息资源,从全局考虑,实现有序 互联、有效共享,政府各部门通过重 置流程及资源,以提供市民及公司便 捷、优质、低成本的服务
通过顶层规划和政务平台建设, 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
公民对电子政务的认知度、利用 率和满意度逐步提高
初步建成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平 台,实现政务智慧化
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
立法滞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
评估标准各异,评估结果有待改进
部门间信息共享水平较低,协同办 公能力有待提高 对公众需求信息了解不够,对公众 与企业的服务力度不够
发改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 务部门信息共享建设 管理的指导意见》发
改高技[2013]733号:
鼓励利用云计算、 物联网、移动互联 网、大数据管理等 新技术,推进信息 共享相关标准规范 的试点应用,探索 政务信息动态采集 汇聚、计算分析和 共享服务的新模式, 为全面促进政务信 息共享积累经验。
•……
财政部
电子政务大数据云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睿利而行
电子政务大数据云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1 引指说明
睿利而行
电子政务大数据云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01
政务大数据业务需求及背景描述
03
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02
电子政务典型应用
电子政务大数据云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市政大数据综合信息管理云平台建设方案
采用索引、分区、分片等技术手段,提高数据库查询效率;同时使用缓存技术(如Redis、Memcached),减轻数据库压力。
数据库优化
数据库选型及优化
云平台选择
可以选择公有云(如阿里云、腾讯云)或私有云(如VMware虚拟化平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平台部署方案
服务器配置
根据应用规模和负载情况,选择适当的服务器配置,包括CPU、内存、存储等。
安全审计
安全保障措施
运行维护方案
备份与恢复
定期备份数据,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恢复数据。
系统升级与更新
定期进行系统升级和更新,以保持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监控与报警
建立全面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平台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高可用性
通过负载均衡和容错机制,确保平台在单点故障时仍能保持高可用性。
发展前景
为了持续优化平台的功能和性能,后续工作将包括对平台进行升级和维护,同时开展定制化开发以满足市政业务部门的新需求。此外,还将加强与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进智慧市政的发展。
后续工作安排
发展前景与后续工作安排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基础设施层提供基本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
数据层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等部分。
应用层分为市政业务模块、大数据分析模块和展现模块三个部分。
展示层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示给用户。
总体架构
数据中心设计
数据中心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存储设计等。
数据库设计采用分布式数据库,能够存储海量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后端技术
使用Java、Python、C等编程语言,结合Spring、Django、Qt等框架,实现业务逻辑处理和数据处理。
电子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和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挖掘成为可能,为电子政务大数 据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需求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更高效、精准和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 。
解决方案的意义和价值
01 02
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
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和应用,可以实现对数据的精准分析,为政 府管理和服务提供更科学、更精细的决策支持,从而提高管理和服务 水平。
强化数据治理与管理
深化数据挖掘与应用
完善数据治理和规范管理,提升数据质量和 可靠性。
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挖掘政务数据价 值,提升政府决策科学性和前瞻性。
跨部门协同创新
隐私保护与伦理道德
推动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创新,实现信息 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强化隐私保护和伦理道德研究,确保政务大 数据应用的合法合规和公平公正。
大数据电子政务中的前景
政策支持与发展机遇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大数据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为大数 据发展提供了机遇。
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
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推动电子政务大数据应 用迈向更高层次。
社会参与与公共服务优化
通过大数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使政府更贴近民 生需求。
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2023
电子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 建设和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目 录
• 引言 •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 电子政务应用解决方案 • 大数据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案例 • 大数据在电子政务中的挑战与前景
01
引言
背景介绍
信息化建设的加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建设和 数据积累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