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和结构特点。
2、把握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3、体会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和解放全中国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新闻的要素和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
(2)品味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2、难点(1)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和革命豪情。
(2)学习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渡江战役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出课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知识讲解1、新闻的概念和特点(1)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2)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
2、新闻的要素新闻一般包括五个要素,即“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3、新闻的结构(1)标题:高度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2)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主体:新闻的主要部分,详细叙述新闻的事实。
(4)背景:对新闻事件产生的背景、环境等进行补充说明。
(5)结语:新闻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对新闻进行总结或展望。
(三)文本分析1、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二十一日。
地点:长江前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胜利南渡长江。
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分析新闻的结构(1)标题: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2)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简洁地交代了渡江的人数和时间。
(3)主体:具体描述了渡江战斗的过程和成果,包括“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内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理解消息的特点.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3、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
评价任务:1、识记新闻知识,理解消息特点。
2、诵读全文,体会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感受文中流露的自豪感。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入新闻知识。
二、了解新闻相关知识:(一)消息的概念1.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2.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消息,即是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消息的特点1、时效性:在最快的时间内报道所发生的最新的事情。
(释题)2、真实性:即用事实说话。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冷静客观的风格传递信息。
3、传播性。
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
(三)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即“五个W加一个H”: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四)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五)新闻结构: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将内容作由主到次的组织,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在前。
《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说课稿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本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选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变化着的社会。
本则新闻消息。
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人民必胜,敌人必败的坚定信念。
为牢牢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多形式、全方位走进文本,通过大量读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语文,在读中感悟语文,在读中享受语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两点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通过朗读文章,让学生体会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我将以目标一为教学的重难点。
(说学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着较强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但是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到新闻消息,在没有系统了解新闻消息知识的情况下,让他们理清新闻的特点、掌握新闻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
(说教法学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法、以读代讲法、以读促思法、想象感悟法等教学方法,同时我也会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说教学过程)好的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一一体现,接下来说一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播放新闻视频导入,并让学生谈谈感受。
以此引出今天的新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分享所知道的关于新闻消息的知识,学生之间交流,教师小结。
学生可以知道新闻由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它的六要素指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具有真实性时效性的特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胜况,表现了我军将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
【教学目标】语言运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
思维能力:理清消息的结构,培养阅读新闻和写作新闻的能力。
审美创造: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文化自信: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次,培养阅读新闻和写作新闻的能力;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教学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师:新闻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
情境创设:八年级新闻学习营招生啦!我们将通过以下几关的挑战,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扇了解新闻世界的大门,从新闻中感受那份澎湃的胜利激情!活动一:文体知识抢答1、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信息。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基本特征:准确性、真实性(客观)、时效性、简洁性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3、新闻结构: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导语: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消息的主要部分,承接导语、揭示主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
结语: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活动二:学做播报员如果你是播报员,要向全国人民播报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会怎么播报?师:播报这则消息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下作者,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
3.深化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南渡长江的历史意义,传承革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激发创作灵感。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精神品质。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效果不错。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经历。但在这一环节,我意识到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了解文章背景,明确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南渡长江的历史意义。
2.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如:滩、岸、硝、烟等。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并背诵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努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我也将继续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历史背景:教师需提供相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精神品质:通过讨论、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文详解及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文详解及教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篇历史教科书上的重要课文。
以下是对该课文的详解及教案。
课文详解:这篇课文讲述了南渡长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课文主要内容如下:1. 时代背景:南渡长江发生在南宋时期,此时金朝已经建立,南方的宋朝势力受到金朝的逼迫。
2. 声名远扬:作者开篇介绍了宋高宗时期,忠臣岳飞所建立的军队,战绩斐然,声名远扬。
3. 三十万大军:金军攻打宋朝,宋高宗下令出动三十万大军,准备南渡长江,与金军进行决战。
4. 空前艰险:课文描述了南渡长江的艰险,包括长江的险要之处、水势湍急、船只稀少等。
5. 岳飞的智谋:为了顺利南渡长江,岳飞采取了多种智谋。
比如,修建木排、设立烽燧、计划地点和时间等。
6. 胜利结果:经过艰苦的战斗,宋军最终胜利南渡长江,并且与金军展开了决战。
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南宋时期南渡长江这一历史事件;2. 了解岳飞在南渡长江中所做出的贡献;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 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事件;3. 探讨岳飞在南渡长江中所采取的智谋和战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以问题导入,如“你知道南渡长江这一历史事件吗?为什么南渡长江具有重要的意义?”2. 学习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了解岳飞在南渡长江中所采取的智谋和战略;-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南渡长江的胜利结果及意义。
3. 辅助材料(补充教学内容):- 展示岳飞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对岳飞的形象有更直观的了解;- 展示南渡长江现场的图片或地图,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场情况。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 给学生一定时间自主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历史人物在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讨论不同历史人物的贡献。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民心所向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民心所向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有一些时刻被永远铭记。
那是 1949 年 4 月 21 日,我三十万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胜利南渡长江。
这一壮举,不仅改变了战争的局势,更深深触动了广大民众的心弦,因为这是民心所向,是正义的胜利进军。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长期的战乱让大地满目疮痍,百姓们渴望着和平,盼望着能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而国民党的腐败统治,让人民的希望一次次落空。
经济的崩溃,社会的动荡,使得民不聊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人民解放军的每一次胜利,都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给人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这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行动。
在渡江之前,解放军做了充分的准备。
从战略部署到战术安排,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
战士们怀着坚定的信念,抱着必胜的决心,等待着冲锋的号角。
当战斗的枪声响起,江面上千帆竞发,波涛汹涌。
英勇的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向前。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不惜一切代价。
这种无畏的精神,让敌人胆寒,让人民敬仰。
在这场战斗中,人民群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们是解放军最坚强的后盾。
在前线,有百姓自愿为战士们当向导,指引着前进的道路;在后方,有群众积极为军队筹集物资,保障后勤供应。
正是因为有了人民的支持,三十万大军才能在长江上势如破竹,取得胜利。
民心向背,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国民党军队虽然拥有精良的装备,但他们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他们的腐败、贪婪和对人民的压迫,让人民对他们深恶痛绝。
而人民解放军始终与人民心连心,为人民的利益而战。
因此,当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这场胜利,对于全国的解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打破了国民党妄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挡解放军前进的幻想,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让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随着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解放的区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民迎来了新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精美版课件
要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 向”“进击”等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人民
写作顺序
解放军 “锐不可当、势不可挡”辨析同:两词都有来势迅猛、不可抵挡的意思。
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导思2:采用了怎样
的顺序来展现主题
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消 息
英 勇 无 畏
作 战 地 图
中国军人啊,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作业2:完成《典中点》上的习题 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叙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也起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势如破竹”强调节节胜利,不可阻挡,适用范围广,除泛指气势迅猛,可用于军事、比赛外,还可用于工作。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朗读。 1.本文运用了“倒金字塔式”结构写作。 这一段是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突出表现我军英勇顽强,迅速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情况。 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势如破竹”强调节节胜利,不可阻挡,适用范围广,除泛指气势迅猛,可用于军事、比赛外,还可用于工作。 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再现了战斗的情例景。:(1)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2)洪水汹涌而至,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朗读。
势不可挡。 (中考占3-4)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有时是前几句),它的主要作用是用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渡江大胜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渡江大胜《渡江大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这一场伟大的渡江战役,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而其中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胜利。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刻,长江天堑,波涛汹涌。
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凭借长江之险,负隅顽抗,阻止人民解放军的前进脚步。
然而,正义之师是不可阻挡的,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早已厉兵秣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渡江作战前,我军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精心的准备。
战士们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熟练掌握了渡江作战的技能和战术。
同时,后方的人民群众也给予了全力的支持,为前线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
这种军民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成为了胜利的坚实基础。
渡江的那一天,江面上风高浪急,但战士们的斗志却更加高昂。
随着一声令下,一艘艘战船如离弦之箭,向着对岸疾驰而去。
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战士们毫不畏惧,奋勇向前。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在渡江过程中,我军遭遇了敌人的顽强抵抗。
敌人的炮火不断袭来,江面上水柱冲天。
但是,我军战士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一次次地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有的战船被击中,但战士们迅速抢修,继续前进;有的战士受伤,但依然坚守岗位,为了胜利不惜牺牲一切。
经过激烈的战斗,我军终于成功登上了对岸。
战士们迅速展开攻势,向敌人的阵地发起冲锋。
敌人被我军的气势所震慑,纷纷溃败。
我军乘胜追击,迅速扩大战果。
这场渡江战役的胜利,意义重大。
它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江防线,为解放全中国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信心,让人们看到了新中国的曙光。
在这场胜利的背后,是无数战士的鲜血和汗水。
他们用生命和忠诚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他们的名字或许没有被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但他们的功绩将永远被铭记在人民的心中。
如今,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激情与豪迈。
它让我们明白,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团结和勇敢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 泽东的战歌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泽东的战歌1949 年 4 月 21 日,毛泽东亲自撰写的一则新闻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犹如一声嘹亮的号角,响彻中华大地,为全国人民带来了胜利的曙光。
当时,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时刻。
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凭借长江天险,负隅顽抗,阻止人民解放军的前进。
然而,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毅然发起了渡江战役。
三十万大军,这是一支气势磅礴的力量。
他们肩负着人民的期望,怀揣着解放全中国的坚定信念,在长江边集结待命。
那一艘艘战船,在江面上整装待发,仿佛一群即将出击的猛兽,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在渡江的前夕,战士们进行了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
他们检查装备,制定战术,相互鼓励。
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一种坚定,一种对胜利的渴望。
终于,渡江的时刻到来了。
随着一声令下,战船如离弦之箭,向着对岸疾驰而去。
江面上波涛汹涌,炮弹在身边爆炸,水花四溅,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挡人民解放军前进的步伐。
战士们勇往直前,奋勇杀敌。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突破长江防线,解放全中国!在激烈的战斗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事迹。
有的战士身负重伤,仍然坚持战斗;有的战船被敌人击中,战士们毫不犹豫地跳入江中,继续向着对岸游去。
他们的英勇行为,让敌人闻风丧胆。
经过激烈的战斗,人民解放军成功地突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江防线。
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也让国民党反动派陷入了更加绝望的境地。
毛泽东的这则新闻稿,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了人民解放军的胜利。
它不仅让全国人民了解到了战争的最新进展,更让人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这一胜利,标志着解放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它为后续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全国人民更加坚信,新中国的诞生已经指日可待。
在这场伟大的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而毛泽东的这篇新闻稿,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原文及教案【原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22H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文详解及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文详解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脉络。
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模仿课文写作。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红色文化。
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课文结构的把握与概括。
课文主题的提炼与感悟。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历史背景与事件。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如历史背景、人物形象等。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分析课文主题。
4.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5.课文写作教师给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写作。
学生完成写作,教师批改并给出建议。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四、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之处。
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看法,提出建议。
1.课文内容详解第一段: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意义,为后文铺垫。
第二段:描述我军南渡长江的艰难历程,表现我军的英勇顽强。
第三段:讲述我军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民众欢庆的场面。
第四段:展望未来,表达对国家和平、繁荣的信心。
2.课文结构分析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介绍长江的历史地位,再描述我军南渡长江的过程,展望未来。
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便于学生理解。
3.课文主题提炼课文主题为歌颂我军英勇顽强,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课文难点讲解历史背景:讲解长江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以及我军南渡长江的意义。
人物形象:分析课文中的英雄形象,如我军战士的英勇顽强、民众的欢庆等。
5.写作指导指导学生如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如模仿课文写一段关于英雄事迹的描述。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引言南渡长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军事事件之一。
而我所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在这次战役中取得了巨大胜利。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次战役的背景、策略、战术以及胜利的原因。
背景在南渡长江之前,我所领导的大军一直面临着北方敌人的威胁。
加之长江的险阻,南渡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然而,为了稳定国家疆土,并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决定挑战长江的阻碍。
策略为了成功南渡长江,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策略。
首先,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情报收集和军事力量评估,以了解敌人的兵力和防守策略。
其次,我们加强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确保士兵们具备优秀的战斗能力。
最后,我们积极探索了多种南渡方案,寻找最佳的作战路径。
战术在具体行动中,我们采用了一系列巧妙的战术来克服长江的难关。
首先,我们在战前进行了大规模的干扰行动,引起敌人的注意并分散了他们的精力。
接着,我们采用了疑兵、夜袭等策略来扰乱敌人的军队,并在夜晚选择了一段长江宽阔且流速较慢的河段进行渡江。
最后,我们利用了水军的优势,采取了火攻策略,迅速攻破敌人的防线,并夺取了南岸的制高点。
胜利原因我所领导的三十万大军能够胜利南渡长江,除了上述的策略和战术外,还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我们的军队具备着强大的士气和不畏艰难的勇气,他们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其次,我们充分利用了地形和环境的优势,如选择较宽阔的河段进行渡江,使用水军等。
最后,我们在战役中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及时调整战术,并迅速行动。
结论我所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在南渡长江的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通过精心策划的战略和战术,我们成功克服了长江的阻碍,实现了胜利。
这次战役不仅巩固了我们的国土疆域,也提升了士兵们的战斗信心和士气。
这是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胜利,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意:此篇文档仅为人工智能生成的示例文本,并非真实事件的描述。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文详解及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文详解(包含课文解析、问题探究、教案设计、教学反思)(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品句: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概括消息报道的主要内容——渡江战役的情况,言简意赅。
层意:导语——总述解放军二十一日的渡江情况。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对比:作者将敌方“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与实际作战时的不堪一击进行对比,客观地表现出国民党军的虚弱和解放军的英勇。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风平浪静”“万船齐发”“直取对岸”四字短语连用,言简意赅,气势如虹,既写出了长江的天气情况,又暗示了我军的稳操胜算。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精练地交代了人民解放军一片大好的战斗形势。
层意:主体——我军英勇,敌军溃败,人民解放军迅速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坚决”“执行”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目标,表明人民解放军将一如既往,以英勇的气概取得更大的胜利。
层意:结束语——人民解放军继续着英雄式的战斗。
)【课堂探究】1.这则消息的导语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何作用?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作用: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注意。
2.仔细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人民解放军“英雄式的战斗”的?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人民解放军“英雄式的战斗”。
作者先用“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从侧面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接着又用“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从正面表现我军的锐不可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说课稿
说课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教材分析本说课稿为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阅读篇目,通过讲述《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个历史故事,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了解和认知能力。
教材选用了一篇篇幅适中、内容丰富的文章,以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生动地描述了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历史事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过程;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归纳总结、分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兴趣与热爱;2.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3.引导学生对历史故事中英雄人物的崇拜和向往。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大意,掌握关键词汇;2.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与意义;2.提升学生对历史故事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1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军队南渡长江的图画,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谈论军队南渡长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见解。
2. 阅读与理解(30分钟)学生个别阅读文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理解文章的大意并标记关键词汇。
随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文章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和点评,并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脉络。
3. 分析与讨论(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讨论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4. 总结与展示(20分钟)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第1篇】这是一则动态新闻,它报道了三十万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壮举。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开头一句(导语),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人已渡过长江这一基本事实;第二部分是从“渡江战斗……”至“进击中”,这是主体部分,具体地生动地报道了大军渡江的情况,写了战斗打响的时间、大军渡江的地点、敌方狼狈溃退情况、解放军渡江的壮景、战斗的进程、结果和目前的趋向;第三部分即末一句,写战斗的趋势,亦说明了胜利渡江的力量的源泉,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全文只有六句话,一百七十余字,却概括了这场震惊全球的渡江战斗,写清了渡江的有关基本情况,告诉了人们极关心的事情。
内容充实,层次井然;气势磅礴,鲜明生动,感情充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第2篇】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常识填写。
(2分)⑴消息的主要结构有三:、和。
⑵消息的主要特点。
2、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胜利南渡”点明了。
(2分)3、这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个要素:(5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结果:4、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2分)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⑵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5、请揣摩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⑵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6、请写出该消息的导语。
(2分)7、本文作者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的许多经典语言哲理深刻,广为流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
必记字词 字音字形
歼灭( jiān ) 芜湖( wú ) 签订( qiān ) 督战( dū )
溃退( kuì ) 泄气( xiè ) 荻港( dí )
( sài )要塞 塞 ( sāi )瓶塞
( sè )阻塞
( hén )横渡 横
( hènɡ)蛮横
( yān)殷红 殷
(yīn )殷切
必记字词 词义理解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 第一段文字,它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 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 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 想。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 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背景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 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小结 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导语——新闻的第一句话。 特点——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作用——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简明 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总领全文。
3.第一则消息的“五要素”具体指什么?
何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始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 何地:在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 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 江南岸。
第三层
结语:交代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 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 司令的命令。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阅读课文,说说第一则消息的标题 的特点和作用。
简明、醒目、概括性强。点明何人(我三 十万军)、何事(南渡长江)、事件的结 局(胜利)。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知识清单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知识清单一、文学常识1. 作者毛泽东,他可是咱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还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呢。
2. 这篇文章是一则消息。
消息是一种新闻体裁,就像咱们平常看新闻报道一样,它会快速地把发生的事情告诉大家。
二、背景知识当时呀,解放战争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国民党统治摇摇欲坠,咱人民解放军那可是势如破竹。
这篇消息报道的就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个大快人心的事件。
这就好比一场比赛,咱解放军就是那个即将冲过终点线的选手,国民党就快招架不住啦。
三、消息的结构1. 标题-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就直接把最主要的内容给说出来了。
就像你看到一个人,一眼就看到他头上戴着个大帽子写着“我很厉害,我胜利渡江了”,特别醒目,让读者一下子就知道这消息是关于啥的。
2. 导语- 文章开头“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这就是导语部分啦。
它简单扼要地概括了最核心的事实,就像给你一个小点心先尝尝,让你对这个事情有个大概的了解。
比如说你去看一场魔术表演,魔术师一上来先给你露一小手,让你知道他很厉害,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呢。
3. 主体- 主体部分就详细地描述了渡江的情况。
像“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这里详细地说了渡江战斗啥时候开始的,在哪里进行的,还把国民党那兵败如山倒的样子描写得特别生动,就像你看电影,看到坏蛋被打得屁滚尿流一样过瘾。
同时也说了咱解放军这边的情况,风平浪静的时候万船齐放,很快就突破敌人的防线占领南岸了,这就像咱们玩游戏闯关,解放军那是一路顺利通关呀。
人教版八年级上《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反思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反思《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篇简短的新闻,内容是关于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伟大胜利。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理解正副标题的作用及含义,了解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伟大胜利的经过和结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1.结合课文内容,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内涵。
2.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和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4.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同时,我通过课堂讨论和交流,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在反思中,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可以改进:1.对于新闻的特点和结构的讲解可以更加详细一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闻的特点和要素。
2.在讲解正副标题的作用及含义时,可以更加注重实例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标题的作用和意义。
3.在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资料时,可以更加注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素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和场景。
4.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时,可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篇简短的新闻,内容是关于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伟大胜利。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新闻的特点和结构,理解了正副标题的作用及含义,了解了历史背景和场景,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同时,也让我反思了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前预习:1.课前每个学生收集1篇自己感兴趣的时事新闻。
2.学习“表达·交流”中“敏锐·信实”的有关知识,了解新闻的特点。
3.从互联网搜索和浏览关于渡江战役的资料,理解战役的意义。
相关课程标准: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学习目标:1. 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
2.了解解放军渡江战役的知识。
3.能够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写简单的消息。
4.培养学生经常阅读新闻的习惯。
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短消息,认识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学生阅读消息,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3. 能够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写简单的消息。
教学重点和难点: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是教学重点。
2.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阅读新闻是教学难点。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背景,明作者播放《渡江战役》片段,感受红军英勇精神教师导言: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
百万雄师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在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第二天,这个消息迅速地传遍在全国各地。
你知道这则消息由谁亲自撰写通过电波传遍全国的吗?(学生自由回答:毛泽东)师:哪位同学来介绍毛泽东同志的生平经历?学生介绍毛泽东同志的生平经历。
毛泽东(1893—1976),湖南韶山,字润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著有《毛泽东选集》。
(板书课题)二、我来说新闻师:古语说“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
”现代社会,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新闻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
那么,同学们对新闻的知识了解有多少呢?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新闻消息”的常识,(内容见本册第五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学习后,教师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竞答的方式回答下列问题,夺取“我来读新闻”环节中的播音员资格。
1、什么是新闻?2、新闻的种类有哪些?3、新闻的特点是什么?4、消息包括哪几个部分?基本表达方式是什么?消息的格式是怎样的?相关知识参考:1、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新闻的特点:1、传播性2、真实性3、时效性3、新闻的六要素:“5个W”,When (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 (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
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资料(有的消息还有结尾)等部分。
消息的基本表达方式是概述,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将内容作有主到次的组织,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即高潮在前。
三、我来读新闻1、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一则新闻片段,引导学生注意表情、体态;语速、语调。
师:请同学们模仿播音员播报本课新闻,看谁读得好?同学们自由尝试当播音员播报新闻。
教师提出播报要求:①语气一定要高昂,有气势;②语速要慢。
学生活动:推选“我来说新闻“中获胜小组中朗读优秀的同学进行展示教师评价,鼓励。
2、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拿出准备的新闻报纸,从报纸中寻找出一则短消息。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报纸,了解消息,小组选出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结构类似的一则消息,小组内展示。
活动目的:让学生深入了解消息,准确地把握消息的特点,阅读报纸,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感兴趣。
(教师进行巡视,与学生交流,发现疑问,及时解决。
)四、我来学新闻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一则消息,也就是狭义上的新闻。
这篇文章既叫新闻,又叫消息。
新闻包括多个内容,它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教师详细介绍新闻的结构:(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一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对消息事实进行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的一句话。
师:刚才同学对新闻的常识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了更好掌握新闻的常识,请用新闻结构的知识来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下面大家细读本文,用笔在文章中作出旁批。
看你掌握了没有?学生活动:细读文章,在文章中作批注。
小组同学口头交流·标题: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本文的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背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情。
学习与提升:师:在《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新闻的开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有这样一句话,你知道它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及时指导:这句话叫电头,放在消息的开头,交代消息发布的报社、时间、地点等,说明新闻的准确性、时效性的特点。
揣摩语言:请比较下面每组中的句子,看哪句好,说说理由。
(提示:第一组注意斜体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第二组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已渡过三十万人。
明确:Ⅰ组的②句好。
“突破”表明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
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明确: Ⅱ组的②句好。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句“二十一日”重复。
小结: 可见这则新闻的语言用词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另外还有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益得彰(如“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文气十足;“不想再打了”“都很泄气”——非常口语化),各有妙处。
五、我来写新闻师:请你根据下列材料,利用所学新闻消息的知识,为我校的广播室写一份短消息,注意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消息的材料:2014年12月3日星期三下午,我校举行了“读好书、写好字”展评活动。
赛后各级部评出了一二三等奖。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要求,按照消息的结构特点,写一则短消息。
教师现场指导:注意消息的准确性和结构。
小组代表读写作的消息。
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
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 Ⅰ Ⅱ【教学反思】新闻是和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关注时政是防止学生死读书、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锻炼了学生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的综合能力,并引导学生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案中我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恰当地指导,教学中设计了多处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追求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