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高骈《山亭夏日》唐诗的意思

高骈《山亭夏日》唐诗的意思高骈《山亭夏日》唐诗的意思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高骈《山亭夏日》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山亭夏日诗人:高骈朝代:唐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⑵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植物名。
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
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
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全诗意思: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古诗《山亭夏日》(作者高骈)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山亭夏日高骈[唐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水晶帘一作水精帘)标签写景、夏天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蔷薇:植物名。
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
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
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十分变态。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短的感觉。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
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蔷薇,十分漂亮,诗人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谢灵运描写夏天的诗词《山亭夏日》鉴赏

【导语】这⾸诗是唐末将领⾼骈的作品。
诗⼈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谢灵运描写夏天的诗词《⼭亭夏⽇》,欢迎鉴赏! 《⼭亭夏⽇》 唐•⾼骈 绿树阴浓夏⽇长,楼台倒影⼊池塘。
⽔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院⾹。
【译注】 微风拂过,⽔晶⼀样的帘⼦轻轻晃动。
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充溢着它那沁⼈⼼脾的⾹味。
①⽔晶帘:形容质地精细⽽⾊泽晶莹的帘,⼀般以细珠串成,⼜叫珠帘。
李⽩《⽟阶怨》:“却下⽔晶帘,玲珑望秋⽉。
” 【赏析】 “⽔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院⾹”这两句从细微之处描写夏⽇风光。
其中“⽔晶帘动微风起”⼀句观察细致⼊微,刻画精巧灵动。
关于“⽔晶帘”有两种解释。
其⼀,烈⽇照耀下的池⽔,晶莹透澈;微风吹来,⽔光潋滟,碧波粼粼。
整个⽔⾯犹如⼀挂⽔晶做成的帘⼦,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常美妙。
其⼆,夏⽇的微风是不会让⼈⼀下⼦感觉出来的,诗⼈先看见池⽔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所以说“⽔晶帘动微风起”。
⽆论哪种说法都是将微风吹拂下的⽔⾯⽐作“⽔晶帘”,其实⽔晶帘也可以是实际存在的帘⼦。
夏⽇本是烈⽇炎炎使⼈容易焦躁的季节,⽽⽔晶帘正像⼀串串冰珠,给⼈以清凉的感受,微风⼀动⼀阵阵凉⽓袭来,不知是凉风所致,还是“冰珠”给⼈的错觉。
最后⼀句“满架蔷薇⼀院⾹”,从视觉和嗅觉两⽅⾯写夏⽇美景。
蔷薇花开,浓荫蔽⽇,幽⾹满院,为这个夏⽇增添了不少景致。
表达了诗⼈悠闲恬淡的情致及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扩展阅读:谢灵运的⽂学成就 谢灵运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
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把⾃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成为独⽴的审美对象。
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理中解放了出来,⽽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并影响了⼀代诗风。
在⼭⽔诗产⽣与发展的过程中,杨⽅、李颙、庾阐、殷仲⽂和谢混等⼈,都曾有过⼀定的贡献。
山亭夏日注释赏析

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1.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2.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如水晶般明亮的帘子。
3.蔷薇:花名,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
作者简介:高骈(pián)(821年-887年),字千里。
幽州(今北京西南)人。
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唐代著名将领和诗人。
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是晚唐名将南平郡王高崇文的孙子。
他从小研习兵书,又喜好文学,经常和读书人交往,谈论治道之理,两军中的人交相称赞。
他在朱叔明手下任司马的时候,见有两只雕在天上并飞,高骈说:“我如能富贵,就应当射中。
”结果一箭射去,贯穿两雕,众人大惊,称他为“落雕侍御”。
后来在平定党项叛乱,反击吐蕃犯边,收复交州(今越南河内一带)等过程中战功累累,历任右神策军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都护等。
后任多地节度使,曾重创黄巢起义军,朝廷对他深为倚重。
晚年用人不当,惑与神仙之术,几近痴癫,致使上下离心,最终被部下黄巢降将毕师铎囚杀。
高骈虽是武将,但也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
《全唐诗》录诗一卷,存诗50首。
解说: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诗歌。
首句紧扣题目,点明季节和景物特点。
虽然夏日正长,烈日炎炎,但绿树荫浓,令人顿觉凉爽。
第二句写楼台的倒影映入池塘,一个“入”字把楼台倒映水中的画面赋予了一种动感。
第三句写微风轻拂,水波荡漾,诗人用“水晶帘动”来做比喻,极为生动和逼真。
第四句紧承上句,写满架的蔷薇盛开,花团锦簇,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
这首诗一句一景,画面由高到低,由远到近,自然流畅,环环相扣;不仅有视觉描写,还有触觉和嗅觉描写。
全诗画面优美,音韵和谐,传神的描绘了夏日山亭景色的幽静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南宋谢枋得在《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唐诗选》中曾评价说:“此诗形容山亭夏日之光景,极其妙丽,如图画然。
山亭夏日诗歌鉴赏

山亭夏日诗歌鉴赏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一、诗句解析1. “绿树阴浓夏日长”- 这句诗非常直白地描绘了夏天的景象。
“绿树阴浓”,就是说树木长得很茂盛,枝叶茂密,形成了很浓重的树荫。
夏天嘛,太阳很大,这些树荫就像是大自然给人们准备的天然遮阳伞。
“夏日长”,夏天白天的时间比较长,这是一种很明显的季节特征。
诗人通过这一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到了那个漫长又炎热的夏天场景里。
2. “楼台倒影入池塘”- 诗人的视角从绿树转移到了楼台和池塘。
楼台就是那种比较高大的建筑,它的影子倒映在池塘里。
这就像一幅画一样,平静的池塘就像一面大镜子,把楼台的模样完完整整地映照出来。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池塘的水很清澈,要是水很浑浊的话,可就映不出这么清晰的倒影啦。
3. “水晶帘动微风起”- 这里就更有趣了。
“水晶帘动”,就好像是水晶做的帘子在晃动一样。
但实际上哪有什么水晶帘呢?原来是微风起来了,吹动了池塘的水面。
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的,看起来就像是水晶帘在晃动。
诗人的这个比喻特别巧妙,把很普通的风吹水面的景象形容得特别美,特别有诗意。
4. “满架蔷薇一院香”- 最后这句诗把画面和气味都给补齐了。
满架的蔷薇花盛开着,整个院子里都弥漫着蔷薇花的香气。
你想啊,前面有绿树、楼台、池塘这些美丽的景色,现在又加上了蔷薇花的香气,这个山亭的夏日简直就是一个充满生机和美好的小世界。
二、整体赏析1. 画面感- 这首诗就像是一部小电影,从绿树开始,到楼台倒影,再到微风拂过水面,最后是满院蔷薇香。
每一句诗都是一个画面,而且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特别和谐。
从视觉上看,有绿树、楼台、池塘的倒影、晃动的水面,从嗅觉上还有蔷薇花的香味。
诗人就像一个很厉害的导演,带着我们在这个山亭的夏日里游览了一番。
2. 写作手法- 诗人运用了很多巧妙的写作手法。
像比喻,把水面的波光比作水晶帘,让这个景象更加生动形象。
还有动静结合,“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是静态的画面,而“微风起”“水晶帘动”就是动态的画面,一动一静,让整个诗的节奏都变得很有韵律。
绿树阴浓夏日长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出自唐代高骈的《山亭夏日》
解释:绿树葱郁树荫浓郁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赏析:“绿树阴浓夏日长”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里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不仅写出了明净与清新,也写出了动感。
原文
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水晶帘一作:水精帘)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晶帘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蔷薇:植物名。
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
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
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山亭夏日》赏析

《山亭夏日》赏析《山亭夏天》赏析1“绿树荫浓夏天长,楼台影子入池塘。
水晶帘动和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一首高骈的山亭夏天,短短几句不长更不华丽的词采,却殷切的道出了夏天闲适的光景,随风婀娜摇动的翠绿树木,湛蓝见底的池塘上映着水边的楼台和天边的云影,风儿带起的波纹替闲静的景致增添了一些活力和气愤。
而忽起的和风遽然卷起院旁的掩帘,窥探着生满蔷薇的宅院,由气流带起的馨香更随风飘散于宅院和山野间。
这是多么令人欣羡的景致啊!都市人所寻求的不正是这一分难能可贵的闲适吗?在短而浅白的诗句中,娓娓道来了夏天闲静却又满富气愤的景色,令人彷如嗅到了随风而至的芳香花香。
《山亭夏天》赏析2【原文】山亭夏天——[唐] 高骈绿树阴浓夏天长,楼台影子入池塘。
水晶帘动和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长:可作“烈〞解。
水晶帘:如水晶般明动的帘子。
蔷薇:诨名。
一种赏识植物,茎长似蔓,须搭架使其成长,有芳一香味。
【翻译】然热的夏天,绿树枝叶旺盛,树-阴-非常稠密;水平如镜的池塘,倒映着山上的亭台楼阁。
微微的山风吹来,水晶帘悄然飘动;满架的蔷薇正在怒放,整个宅院都弥漫着迷人的芳一香。
【赏析】高骈〔pián〕,字千里,唐代闻名武将、诗人。
先世为渤海人,迁居幽州〔今北京〕。
这是一首描绘夏天景色的七言绝句,流露了诗人对天然景色的喜欢之情。
“绿树-阴-浓夏天长〞,此句是从感官下笔写夏天。
此句当理解为夏天的正午酷日然热,绿树枝叶旺盛,浓荫凉快舒适。
愈是“日长〞,愈能反衬出绿荫之“浓〞。
“浓荫〞之“浓〞字不只有树-阴-稠密之意,也有“深〞的意思,便是说树荫不只密,并且很深。
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描绘大观园夏天正午现象的语句“酷日当空,树-阴-匝地〞,即为此意。
“夏天长〞和“绿树-阴-浓〞是有其内在联系的,绝非简略的凑集,写“夏天长〞实践是为了更好地写“绿树-阴-浓〞。
“楼台影子入池塘〞,这儿诗人是从视觉写夏天,写看到的现象。
诗人看到安静的池塘倒映着远近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影子,心境天然怡然舒一爽,所以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
《山亭夏日》原文及阅读答案赏析-古诗-赏析

《山亭夏日》原文及阅读答案赏析-古诗-赏析(2)夏日午时,晴空骄阳,耀眼明亮,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化静为动,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映池中的真实情景。
(意对即可)(3)绿树浓阴、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2分)悠闲自在(2分)盛夏时节,绿树葱郁,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
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
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山亭夏日》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
此诗写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写出了山亭夏日的悠闲之感。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并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
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山亭夏日》古诗赏析

《山亭夏日》古诗赏析《山亭夏日》古诗赏析出自晚唐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
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唐诗《山亭夏日》鉴赏

唐诗《山亭夏日》鉴赏唐诗《山亭夏日》鉴赏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夏日》的作者高骈简介高骈(?~887).唐末大将。
字千里。
高骈之先世为渤海人,迁居幽州(今北京)。
祖崇文,为唐宪宗李纯时名将,世代为禁军将领。
《山亭夏日》赏析鉴赏《山亭夏日》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山亭夏日》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明密而且深。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
扬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曰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山亭夏日》第二句“楼台倒影人池塘”写诗人高骈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人”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山亭夏日》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艳,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刚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高骈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采的,此时看到亦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高骈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高骈精神为之一振。
《山亭夏日》的擐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山亭夏日》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山亭夏日》高骈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绿树葱郁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
日烈,树荫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荫稠密之意外,还有深浅之“深” 意在内,即树荫密而且深。
人们所谓“烈日当空,树荫匝地”,就是这个意思。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夏日长”的感觉。
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荫浓”含蓄的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它写的是一种情趣。
第二句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这一句可以分两层意思来说。
第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彻;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一一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的水波下则是随之微微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第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的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诗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观察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此时“水晶帘动微风起”。
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爵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的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原先慵懒的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如果没有微风起,芳香就不能送遍全院。
高骈《山亭夏日》阅读答案及赏析

高骈《山亭夏日》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山亭夏日的景色?(2)有人说,“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入”字用得极好,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3)这首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等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表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
【参考答案】:(1)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
(2)夏日午时,晴空骄阳,耀眼明亮,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化静为动,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映池中的真实情景。
(意对即可)(3)绿树浓阴、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2分)悠闲自在(2分)【问题】(1)“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入”字用得极好,你能说出好在哪里吗?(5分)(2)“水精帘动微风起”,明明是微风先吹起,作者为什么先说“水精帘动”?(6分)[参考答案](1)“入”是映入之意,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池塘中的楼台的影子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2)烈日照耀之下的池水晶莹剔透,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到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了微风。
参考译文盛夏时节,绿树葱郁,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
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
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赏析】:《山亭夏日》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
此诗写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写出了山亭夏日的悠闲之感。
《山亭夏日》古诗注释及赏析

《山亭夏日》古诗注释及赏析《山亭夏日》古诗注释及赏析《山亭夏日》古诗注释及赏析1山亭夏日高骈 [唐]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1、题原作“夏”,据《全唐诗》改。
2、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蔷薇:花名。
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山亭夏日》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山亭夏日唐代:高骈原文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水晶帘一作水精帘)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十分变态。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短的感觉。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里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
诗人看到平静的池塘倒映着远近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于是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
“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仅写出了明净与清新,也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台楼阁的胸怀,把池塘写大了。
“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
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满架蔷薇一院香”中诗人又从嗅觉角度来写夏日。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
那蔷薇不是诗人看到的,诗人也未必知道庭院里还有蔷薇满架,而是那醉人的芳一香提醒了诗人。
在这盛夏骄陽下的山亭的幽静清新的景致之中,又加上“满架蔷薇”,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芳一香,使作品洋溢出夏日特有的灵动与生机。
古诗《山亭夏日》赏析

古诗《山亭夏日》赏析山亭夏日[唐代]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水晶帘”一作“水精帘”)注释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蔷薇:植物名。
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
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
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里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
诗人看到平静的池塘倒映着远近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于是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
“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仅写出了明净与清新,也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台楼阁的胸怀,把池塘写大了。
“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
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山亭夏日》赏析

《山亭夏日》赏析《山亭夏日》赏析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山亭夏日的景色?(2)有人说,“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入”字用得极好,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3)这首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等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表现了诗人的状态。
参考答案(1)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
(2)夏日午时,晴空骄阳,耀眼明亮,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化静为动,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映池中的真实情景。
(意对即可)(3)绿树浓阴、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2分)悠闲自在(2分)译文盛夏时节,绿树葱郁,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
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
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赏析:《山亭夏日》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
此诗写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和之情。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写出了山亭夏日的悠闲之感。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并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山亭夏日》高骈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绿树葱郁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
日烈,树荫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荫稠密之意外,还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荫密而且深。
人们所谓“烈日当空,树荫匝地”,就是这个意思。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夏日长”的感觉。
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荫浓”含蓄的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它写的是一种情趣。
第二句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这一句可以分两层意思来说。
第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彻;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的水波下则是随之微微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第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的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诗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观察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爵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的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原先慵懒的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如果没有微风起,芳香就不能送遍全院。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山亭夏日》高骈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绿树葱郁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
日烈,树荫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荫稠密之意外,还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荫密而且深。
人们所谓“烈日当空,树荫匝地”,就是这个意思。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夏日长”的感觉。
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荫浓”含蓄的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它写的是一种情趣。
第二句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这一句可以分两层意思来说。
第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彻;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的水波下则是随之微微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第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的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诗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观察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爵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的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原先慵懒的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一院香”,又和上句“微风起”暗合。
如果没有微风起,芳香就不能送遍全院。
唐诗《山亭夏日》鉴赏

唐诗《山亭夏日》鉴赏古典诗文07-21 1255唐诗《山亭夏日》鉴赏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夏日》的高骈简介高骈(?~887).唐末大将。
字千里。
高骈之先世为渤海人,迁居幽州(今北京)。
祖崇文,为唐宪宗李纯时名将,世代为禁军将领。
《山亭夏日》赏析鉴赏《山亭夏日》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山亭夏日》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明密而且深。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
扬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曰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山亭夏日》第二句“楼台倒影人池塘”写诗人高骈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人”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山亭夏日》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艳,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刚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高骈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采的,此时看到亦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高骈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高骈精神为之一振。
《山亭夏日》的擐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山亭夏日》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山亭夏日》高骈
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绿树葱郁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
日烈,树荫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荫稠密之意外,还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荫密而且深。
人们所谓“烈日当空,树荫匝地”,就是这个意思。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夏日长”的感觉。
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荫浓”含蓄的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它写的是一种情趣。
第二句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这一句可以分两层意思来说。
第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彻;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
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的水波下则是随之微微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第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的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诗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观察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爵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的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原先慵懒的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如果没有微风起,芳香就不能送遍全院。
诗写夏日风光,用纯乎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荫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
全诗以写景见长,笔法多变。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的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录:《山亭夏日》高骈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蔷薇:植物名。
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
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
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名家点评
谢枋得《注解选唐诗》:此诗形容山亭夏日之光景,极其妙丽,如图画然。
想山亭人物,无一点尘埃也。
“水精帘”乃微风吹池水,其波纹如水精帘也。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盛唐格调。
作者简介
高骈(821—887),唐末大将。
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孙。
幽州(今北京西南)人。
时代为禁军将领。
唐昭宗时历淮南节度副大使,封渤海郡王,唐僖宗时任淮南节度使、江淮盐铁转运使、诸道行营都统等职,镇压黄巢起义军。
后拥兵扬州,割据一方。
终为部将毕师铎所杀。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