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汉语语法知识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 对句子的主干判断正确的是: ( )
•A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 木也着眼在画意。 •主干:苏州园林着眼在画 意。
•B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 活感到非常痛苦。 •主干:母亲感到痛苦。
• C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 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 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 主干:习惯、态度在我心中。
• 2、位数词:十 • 千、万、亿 百
(六)量词
• ①物量词 只 张 • 间 把 吨 公斤 寸 • ②动量词 读三遍 看两眼 • 推了两下 揍了一顿 • ③时量词 秒 天 • 周 月 季度 年 世纪 • ④复合量词 架次 • 人次 千米小时
•量词常用在数词或指
示代词后面,组成量词
短语,在句中充当
•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 才的现象,()至今没 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呢? • 通过这次学习,()使 我提高了对环保的重要 性的认识。
• 在这讽刺般的笑声中,() 头一次感到自己竟这么傻。
• 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 ()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 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依据纪律处罚办法, ()决定给予该队员 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 有甲级队比赛资格, 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子或短语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决 定的。
主 语 谓 语
定 语 状 语
宾 语
补 语
例:
强烈的北风居然吹 跑了地上的小石子儿。 ( ) ===[ ]-〈〉( ) ~~~~~~~ 定 主 状 谓 补 定 宾 语 语 语 语 语 语 语
主语:被陈述对象,放在谓语前,回答
“谁”或“什么”的问题。
1、这些都是精美的艺术珍品。 2、粮食丰收了。
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朱标, 皇太孙朱允炆(建文帝),
燕王朱棣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
实词可以分为: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如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天、地、花、草、天空、海洋、方法、科学、法律、事业、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如穿、跳、走、纪念、朗诵、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想、懊悔、喜欢、担心、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是、就是、正是、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如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如一、二、千、万、亿、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三分之一、九成、三倍、十倍、翻一番、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
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如个、位、尺、只、台、条、批、帮、群、套、双、副、对、类、些、点、丈、尺、里、亩、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如画一笔、切一刀、工作一星期、研究一下午、踢一脚、送一车。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本身只表示抽象的数的概念,在计算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时,数词的后面必须加上量词。
数词跟量词连用就是数量词。
代词是一类具有指示、代替作用的词汇。
根据其指代对象的不同,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根底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展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教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开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读。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忧。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煽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语法知识概述(一)词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哎呀,说起汉语语法基础知识,那可真是个大课题啊!不过别担心,我这个话痨会尽力让你轻松愉快地学习的。
那就让我们开始吧!一、汉语语法基础知识1.1 汉字汉字是汉语的基础,就像英语中的字母一样。
汉字有很多种,比如常用的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
要想学好汉语,首先要掌握这些汉字的基本形态和意义。
现在我们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汉字,比如字典、拼音输入法等。
但是,最好的方法还是多读多写,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汉字。
1.2 词性词性是指词语所属的类别。
汉语中有很多种词性,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了解词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比如,“苹果”是一个名词,表示一种水果;“吃”是一个动词,表示一个动作。
要想说好汉语,就要学会正确运用各种词性。
1.3 句子结构句子是汉语的基本单位,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
一个完整的句子要具备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
汉语中还有很多句式结构,比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掌握这些句式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日常俚语与成语俗语2.1 俚语俚语是民间口头传承的一种语言形式,它通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比如,“打蛇打七寸”、“画蛇添足”等都是典型的俚语。
俚语虽然不太规范,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
2.2 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寓意深刻,形象生动。
比如,“破釜沉舟”、“狐假虎威”等都是经典的成语。
掌握成语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词汇量,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2.3 俗语俗语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们通常具有幽默、夸张的特点。
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步登天”等都是典型的俗语。
俗语虽然有些夸张,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情感和态度。
三、总结哎呀,说了这么多,我都快把舌头打结了!但是,我相信你已经对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要想说好汉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汉语语法知识(完整版)

4、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 5、他学习很刻苦。 6、我们要刻苦学习。
四、数词
确数:如1、2、、一、二、二分之一、 3.45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 玖、拾、
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许 多、三四十;
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 初十。
慧眼识珠,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数词。 1、他十四五岁。 2、我的书桌里有许多书。 数词的语法特点: 1、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 表示。 2、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三五成群(的 )鸭子在波光闪闪的( ) 水面上游( 得)好自在。
五、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
心情 ▍舒畅 人声 ▍鼎沸 春光 ▍明媚 好人 ▍一生平安 月儿弯弯 ▍照九州 户枢 ▍不蠹 鹬蚌 ▍相争
六、介宾短语
【从山中】来 【向沙漠】进军 【为人民】服务 【把大门】推开 【在教室】看书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 【关于课堂纪律问题】
汉语语法知识
实词:
名词
意义较实在, 能独立充当 句子成分; 加上一定的 语气语调, 一般可独立 成句。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语气词
虚词:
不能独立 充当句子 成分;除 了个别副 词,一般 不能独立 成句。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 的词。
时间名词:如芒种、上午、过去、将来、 午夜、夏季、戊戌、世纪等;
请你指出指代不明之处吧
1、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 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 哭诉起自己的遭遇来。 2、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 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他平时 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3、不几天,刘备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 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45227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 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 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1)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判断:是、就是、正是(7)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 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一、词类二、短语三、句子成分划分句子成分练习1.我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2.藤野先生总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3.干事在黑板上写广告。
4.这位客人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5.托尔斯泰透出一股才气。
6.一个陌生人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7.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8.科学技术是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9.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场面。
10.在场的老年人格外兴奋、活跃。
11.白色的丝线拧成细细的绳子。
12.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习惯。
13.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鸟叫。
14.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掉了系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7.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18.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19.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21.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22.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23.后来,鲁班又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木匠工具。
24.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25.当时,还有人把字写在丝织的帛上。
26.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27.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终于发明了造纸术。
28.窗外,细雨烟似的飘散着。
29.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0.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1.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地忙碌。
四、单句五、复句。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 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 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 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 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 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 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 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 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 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 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 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范本模板】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 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 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 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6) 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1)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6)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1) 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 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如:画一笔、切一刀、工作一星期、学习一下午、踢一脚、送一车说明:在现代汉语中,数词本身只表示抽象的数的概念,在计算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时,数词的后面必须加上量词。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1.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名称的词汇,可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
普通名词又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可数名词具有单复数的形式,可数名词单数形式的结尾通常是“-子”、“-头”等。
不可数名词表示的是抽象概念或者情况,没有单复数之分,如“爱、时间”。
专有名词即特指某一具体的人、事、物、地点等名称,如“北京、李明、中国”。
2. 代词代词是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词汇,可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关系代词。
人称代词是用来代替人的名字,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物主代词是代替人或物品所有权的词汇,分为单数和复数形式。
疑问代词用来提问,分为对人和对物两种情况。
指示代词用来指示特定的人或物,包括“这、那、这种、那种、这个、那个”。
不定代词表示不确定的人或事物,包括“全部、几个、所有、其他”。
关系代词表示从句和主句之间的关系,包括“谁、哪个、那个”。
3. 动词动词是用来描述人或物的动作或状态的词汇,可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实义动词是表示具体动作或情况的词汇,可以是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系动词是用来表示主语的性质、状态或位置等情况的动词,例如“是、成为、变为”。
动词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其中时态有过去、现在、将来等形式,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等形式。
4. 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形容名词或代词的词汇,可以表示人或物品的特征特性如大小、颜色、形状等。
形容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用来表示不同的程度或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的大小、高低、快慢等差异。
5. 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句子的词汇,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各种修饰。
副词通常在句中作状语,用来描述动作的方式和程度等。
6. 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之间或句与句之间的词汇,分为并列连词和关系连词。
并列连词可以连接并列的词或句子,包括“和、或、但、而、于是”。
关系连词用来引导定语从句,包括“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愉快、高兴、悲伤、伤心
01
02
03
形容词:
词类例子大全
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分数:三分之一、九成
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
: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
数词:(1) 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
词类例子大全
B
D
A
C
体:个、位、尺、只、台、条
如:(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例:a.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 b.鲁迅先生甘心情愿做人民大众的牛。
4、定语
状语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修饰、限制作用,多由副词、形容词、介宾短语充当,此外,还有表时间的名词和一些其他短语。有些状语和中心词之间要用结构助词“地”
1
如:麦苗[痛快] 地喝着雨水。 例:a. 鲸每天都要睡觉。 b.这个小草棚[顿时]变得又拥挤,又热闹
02
宾语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多由名词、代词充当。除此之外,充当宾语的还有其他词和各类短语。 例如:孩子们都喜欢张老师。
你想什么?
他家都喜欢他的聪明。
王丹特别爱学习。
3、宾语
定语用在名词前面,修饰、限制名词,多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此外,充当定语的还有一些短语。有些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要有“的”
动态助词:“着、了、过”等
语气助词:“的、了、吗、呢、啊、呀”等
3
2
1
4
5
词类例子大全
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声音的词。叹词常独立成句,可以用在句前,也可以用在句中或句末。
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哎
词类例子大全
拟声词:摹拟声音的词。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45227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 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2)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 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人称代词:我、你、他、它、她们、大家、咱们 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 指示代词:如这、那、那里、那边。 代词的语法特点: 1、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能用复数。 2、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 们”专指女性。 3、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语病。
语文语法知识
实词:
名词
意义较实在, 能独立充当 句子成分; 加上一定的 语气语调, 一般可独立 成句。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语气词
虚词:
不能独立 充当句子 成分;除 了个别副 词,一般 不能独立 成句。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 的词。
时间名词:如芒种、上午、过去、将来、 午夜、夏季、戊戌、世纪等;
方位名词:如东南、华北、上、前方、 内部、中间、桥边等。
名词的语法功能:
1、经常做主语和宾语。
2、方位词经常放在其他名词后,组成 表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慧眼识珠,请找出句子中的名词。
1、牛吃草。 2、今天星期一。 3、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4、出门向东,不过半里,走过一道石桥, 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5、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
你能诊断出下面句子的语病吗?
1、这两年,不少空调的价格前几年比,几乎下 降了一倍。 2、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三千万元以上。
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物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辆、角、元;
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座。
数词和量词的语法功能: 1、经常一起使用,共同修饰名词,作定语。 2、放在动词后,作补语。 例如: 1、你到办公室来一下。 2、他的头发有一寸长。
慧眼识珠,请找出句子中的动词
❖ 1、漫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 2、门口站着两个士兵。 ❖ 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 4、这本书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 1、漫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 2、门口站着两个士兵。 ❖ 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 4、这本书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三、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 征的词。
慧眼识珠,请找出句子中的名词。
1、牛吃草。 2、今天星期一。 3、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4、出门向东,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 先生的家了。 5、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表动作、行为、发展变化:跑、思考、吆喝、 学习、提高、转变、减少 表心理:喜欢、恨、气愤、觉得、同意、厌恶; 表存现: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表使令:使、让、令、禁止、勒令; 表能愿:必须、会、愿意、可以、能够、应该、 表趋向:来、去、上、下、起来; 表判断:是
1、生命如水。 2、青天,是一片芭蕉叶;月亮,是一滴 露珠。
3、我从中读到了百姓生活的艰辛。 4、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 5、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 的生机。
七、副词,一般用在动、形前。
有程度:很、极、非常、格外、太、过、 更加;
有时间:已、刚、才、将、恰好、立刻、 马上、一向
有些已经表程度的形容词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悬 殊、罕见、溺爱、雪白、绿油油、甜甜等)
慧眼识珠,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形 容词
❖ 1、中国人民志气高。 ❖ 2、树叶黄了。 ❖ 3、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 4、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 ❖ 5、他学习很刻苦。 ❖ 6、我们要刻苦学习。
❖ 1、中国人民志气高。 ❖ 2、树叶黄了。 ❖ 3、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
牛刀小试:看谁找的副词最准确。 1、今天早上,我差点就迟到了。(2个) 2、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3个) 3、我已经再三请求他别这样做。(3个) 4、我再也不撒谎了。(3个)
共11个副词,你猜对了多少?
八、介词,用在名、代或名短语前
,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介词口诀: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 组成介宾短语后, 修饰动形要记牢。
动词的语法功能
❖ 1、动词可以做谓语,多数能带宾语。 ❖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很、非
常等)副词,只有表心理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前能够加 (如:非常希望、很愿意等) ❖ 3、动词多数后可带“着”“了”“过”等时态。 ❖ (分清时态,辨清“目前”和“日前”) ❖ 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如想想、打扫打扫)
表形状:如高大、弯曲、干瘪、纤细、 雄壮;
表性质:如甜、好、伟大、漂亮、圆 滑、机智、单调;
表状态:如快、浓、满、多、迅速、
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1、形容词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 2、形容词可以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 3、形容词前面有助词“得”时可以作补语。 4、表性质的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辞。“很聪明”。
请你指出指代不明之处吧
1、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 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诉起自 己的遭遇来。 2、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 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他平时在这方面做 了不少努力。 3、不几天,刘备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 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有范围:都、全、总、只、仅、一概、一 同;
有情态:仿佛、渐渐、、特地、互相、猛 然、果然
副词的语法功能: 1、副词主要修饰动或形,作状语。 2、副词放在形容词后,作补语。 3、副词不能修饰名、代词。
牛刀小试:看谁找的副词最准确。 1、今天早上,我差点就迟到了。 2、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3、我已经再三请求他别这样做。 4、我再也不撒谎了。
珠。
❖ 4、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 ❖ 5、他学习很刻苦。 ❖ 6、我们要刻苦学习。
四、数词
确数:如1、2、、一、二、二分之一、 3.45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 拾、
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许多、 三四十;
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 十。
慧眼识珠,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数词。 1、他十四五岁。 2、我的书桌里有许多书。 数词的语法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 表示。 2、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