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论文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浅谈教育均衡化

合集下载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考论文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考论文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的一项教育发展战略,当前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很不均衡,诸如“普九”不巩固、师资队伍建设不均衡、教学条件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

为了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实行模式化经营,加强师资队伍的流动。

关键词: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县域内,以均衡发展理念为指导,结合区域实际,实事求是地对义务教育发展的规划、思路进行调整,从而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相对均衡,确保适龄青少年受教育的相对平等。

一、县域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1.“普九”完成但并不巩固各地的“普九”形式上虽然通过了验收和评估,但“普九”的巩固率低。

一是巩固率与年级成反比,年级越高,巩固率越低。

有很多地方家长把学校当成了“保姆”,年纪小的放在学校;可以打工的,再上学就是意味着减少劳动力,就让其放弃学业,外出打工。

这种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比较多见。

二是校际之间教学水平差距大。

城区与农村学校之间的师资水平不齐,农村学校的教师学历层次低,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能把握最新的教育动态,造成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学水平差距很大。

2.师资改进但不均衡一是教师的工资不均衡。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大量的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福利待遇比较好的地区,导致山区、农村教师缺乏问题的出现。

二是教师的学科不均衡。

城乡学校的英语、艺术及信息技术课教师偏少,农村学校尤其紧缺。

经济欠发达地区,招聘专业技术较强的教师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县域内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三是教师的有序流动不均衡。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教师的有序流动很难实现。

县域教师的流动基本是单一方向的,那就是由农村流向乡镇、县城,边远地区任教的教师强烈要求调入县城或县城附近,而县城的教师却没有一个到边远山区任教。

3.条件改善但不完备一是校舍分布不均。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生源数量在减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也使学生逐渐向中心学校集中,导致中心学校校舍不能满足需要,而农村、边远的学校校舍却被闲置。

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探讨论文(合集)

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探讨论文(合集)

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探讨论文(合集)一、城乡幼儿教育现状分析1.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城乡幼儿教育资源分配存在明显差距。

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如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而农村地区则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的现象导致了城乡幼儿教育水平的差距。

2.城乡教育观念差异城市家长普遍重视幼儿教育,愿意为子女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而农村家长则相对保守,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

这种观念差异加剧了城乡幼儿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3.城乡教师队伍素质差异城市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具备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而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培训。

这也导致了城乡幼儿教育质量的差距。

二、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1.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2.提高国家整体素质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人口素质,从而提高国家整体素质。

3.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三、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策略1.改善农村幼儿教育基础设施2.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素质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同时,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促进城乡教师交流。

3.调整城乡教育政策制定有利于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如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经费等。

4.强化家长教育观念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改变传统观念,让更多家长关注幼儿教育。

5.创新教育模式结合城乡特点,探索适合农村幼儿的教育模式,如开展亲子活动、户外教学等,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

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实例分析以某地区为例,近年来,该地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幼儿园硬件设施;2.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活动,提升农村教师素质;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农村幼儿教育;4.加强家长教育,提高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

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探讨摘要:从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方面着手,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为例,阐述制约教育发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一是规范学校建制,统一办学标准;二是整合人力资源,优化教师队伍;三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四是创新管理模式,降低管理成本;五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民族地区;海南州;教育均衡发展;解决方案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235-02一、民族地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不断努力开拓创新,使得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但是由于自然、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群众的收入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不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却很巨大。

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达38 587元,西部地区仅为18 090元,差距高达2万余元。

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2:1,但到后来被逐步拉大,变为2009年的3.33:1。

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 242.6元,2009年达到12 022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经济发展,教育为先。

只有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把发展教育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进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着重做好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工作,让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因此,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非常迫切的。

农牧区学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农牧区学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农牧区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之我见摘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政策措施应努力向农牧区倾斜。

关键词:农牧区;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290-01教育均衡、优质、高校发展是全党全国各人民的殷切就期盼、也是社会转型、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的第一要务,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发展就是硬道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党和政府经常重视教育的发展。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见证了共和县农村牧区教育发展的沧桑巨变。

也亲眼目睹了布局调整给我校广大师生和家长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同时,也亲生体验了资源的整合为学校的发展打下的物质基础,他具有战略意义,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铺平了道路。

笔者认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政策措施应努力向农牧区倾斜。

首先,要重视农牧区教育的统筹兼顾,促进教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区一些农村牧区义务教育还存在着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少等诸多问题。

针对此种情况,应把农牧区的薄弱学校撤并或与城镇学校合校,在市区建立一些寄宿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合理利用教育投入的资金,为农牧区的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缩短农牧区与城镇间教育的距离。

其次,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

积极组织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加大校本教研力度,使学校师资水平有所提高。

做好这些工作,需要政府和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针对地理位置偏远、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或县,应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培养一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以此带动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现在,我区特别是一些农牧区学校还存在生源不均衡的现象。

例如,有的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差、地理位置较偏远,生源较少。

有一定条件的家长都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进好学校,于是各学校之间生源差距越来越大,导致一些学校班容量过大,而条件较差的学校每班才有30人左右的学生,差距之大让人吃惊,这样怎么能提高教学质量呢?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改变现状,让孩子就近入学,不去择校,这样才能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苏北农村中学教育均衡化发展现状对策论文

苏北农村中学教育均衡化发展现状对策论文

浅议苏北农村中学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江苏推行现代化教育进程,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资和整合,尤其是农村中学。

针对农村中学目前生源难招,声誉难保,生存举步维艰的情况,如何增强农村中学的竞争力,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苏北农村中学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现状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实质在于城乡义务教育对公共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即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的实质是资源的困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经费分配精英化。

我国公共教育经费虽有逐步增加,但是分配倾向于精英式教育。

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表明,2001年,全国高校在校生719万人,中学生7836万人(其中中学6431万人,高中1405万人),分别占受教育人口的2.8%和30%,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例则分别为24.5%、35.9%。

投入中学的有限资金又大多流向重点院校、示范校及高中学校,农村中学无力顾及,这是导致农村中学招生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重点学校、示范性学校的品牌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投资的加大,加上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人们更加注重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于是造成了品牌性学校就能门庭若市,而农村中学则门可罗雀。

虽然对名校实行了招生名额限制,但是名校办民校的模式,不仅抢夺了农村的生源,更重要的是使得农村中学优质的人力教育资源纷纷转移进城。

继重点学校政策之后,评比各级示范性学校的政策相继出台,虽然能促使当地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这又是精英教育的另一种表现,它同样是制造和加剧对农村中学从投入、师资到生源进行盘剥的政策。

久而久之,农村中学在其侵吞下,遭到了重创,滑向薄弱已势不可挡。

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三)生源流动无序化。

《义务教育法》规定中学学生实行“就近人学、划片招生”的政策,但教育行政部门允许各种名校(他们大多挂有民办学校牌子)招收相当数量的择校生,这些学校按学生学业成绩收取择校费,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声誉,对农村中学的生源进行了层层筛选,囊括了农村优质的中学生源,使得农村生源质量急速下降,教学效果无法兑现对学校的声誉造成重创,长此以往,农村中学的生存将岌岌可危。

教育均衡发展稿件

教育均衡发展稿件

教育均衡发展稿件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全面促进各个方面的发展,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目标和实施策略。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均衡发展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全面发展1.:教育均衡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艺术素养等方面的发展。

个性发展2.: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优势,教育均衡发展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社会需求3.:社会对于各种人才的需求多样化,教育均衡发展可以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减少教育的不平等4.:教育资源不平等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教育均衡发展可以帮助减少教育的不平等现象,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二、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多元化的学科发展1.:不仅注重学术科目的发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艺术素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发展。

个性化教育2.: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优势,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平等机会教育3.: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打破教育资源不平等带来的壁垒。

创新能力培养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三、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策略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策略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增加资源投入 1.: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设施和教材的质量、增加教育经费等。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2.: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不仅注重考试成绩,还要考虑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和发展。

差异化教育3.: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不同的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学校合作4.:加强学校间的合作,共享教育资源和经验,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

家校合作 5.:加强家长和学校的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语文命题作文《城乡教育差距与教育资源均衡分配》议论文作文范文高中初中作文范文参考作文

语文命题作文《城乡教育差距与教育资源均衡分配》议论文作文范文高中初中作文范文参考作文

城乡教育差距与教育资源均衡分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教育差距问题逐渐凸显。

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很多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本文将探讨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原因以及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一、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原因(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居民收入也相对较高,可以更容易地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家庭负担重,很多家庭无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2)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难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前往农村任教。

这导致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也难以满足孩子的教育需求。

(3)教学设施和资源不足:在农村地区,优质的教学设施和资源相对匮乏,比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导致很多孩子无法接触到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二、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必须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该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更多教师和教育机构到农村地区任教,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整体水平。

(2)加大投入力度:政府需要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占比,加强农村地区教育设施和资源的建设。

(3)开展教育扶贫:政府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力度,通过资金、教材、师资等方面对贫困地区进行支持和帮助,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4)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政府可以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并加强城乡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城乡教育差距问题是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只有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才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保障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政府、社会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均衡教育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均衡教育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均衡教育【摘要】幼儿均衡教育意义在于幼儿绝不只是接受优质教育的问题,它还应该包括受教育的程度问题。

也就是说,均衡教育应当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

从质上讲,就是要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来为幼儿接受优质教育提供保障。

个体强势智能的发展,是幼儿个性的卓越发展。

【关键词】均衡教育;教育公平;自我角色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幼儿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力的幼儿,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基础。

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不尽相同,特别是在倡导均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背景下,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幼儿教育实践提出了挑战。

所以,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对幼儿智力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开心和快乐中感受人性的美,从而让他们更加健康地发展。

一、幼儿均衡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幼儿享受教育公平在幼儿教育中,“均衡教育用来强调对幼儿薄弱环节的关注,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

”从实践上看,首先幼儿均衡教育主要表现在适龄幼儿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其次是教育过程的平等,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的平等。

再者是教育结果公平,即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每个幼儿在接受教育后都应达到基本标准。

幼儿均衡教育意义在于幼儿绝不只是接受优质教育的问题,它还应该包括受教育的程度问题。

也就是说,均衡教育应当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

从质上讲,就是要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来为幼儿接受优质教育提供保障。

个体强势智能的发展,是幼儿个性的卓越发展。

这样幼儿发展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每个幼儿的强势智能都得到了最好的发挥,每个幼儿都感觉到学有所获,都从学校收获了幸福快乐教育的均衡化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

从量上看,就是尽可能让更多的幼儿,尤其是流入人口子女得到全面发展,对这些幼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为他们创设适宜的成长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幼儿教育的均衡化、公平化。

二、幼儿均衡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素养的全面提高1.师德的培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石,其均衡发展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关乎千万家庭的未来和希望。

在当今社会,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旨在让每一个孩子,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这不仅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然而,在现实中,义务教育的发展仍存在诸多不均衡的现象。

区域之间的不均衡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些发达地区在教育资源的投入上远远超过欠发达地区。

这些地区的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而在一些贫困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这种区域之间的差距,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也制约了区域整体的发展。

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同样不容忽视。

城市学校通常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拥有更好的教学条件和教育资源。

相比之下,农村学校在师资、设备、课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许多农村孩子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水平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和未来选择。

校际之间的不均衡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重点学校凭借其优势地位,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而普通学校则在资源分配中处于劣势。

这种差距导致了“择校热”的出现,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进入优质学校,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加重了家庭的负担,也破坏了教育的生态平衡。

造成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达地区能够为教育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改善教育条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在教育投入上相对不足。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会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差,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例如,对重点学校的过度扶持,可能会加剧校际之间的差距。

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关键因素。

优秀的教师往往更倾向于选择条件优越的地区和学校,导致师资力量在区域和校际之间分布不均衡。

我国基础教育“教育公平”[论文]

我国基础教育“教育公平”[论文]

浅议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教育公平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目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阶层差距等方面。

我们需要从教育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重视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加强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重视教育政策执行的信息反馈和信息追踪,构建教育政策评估的教育公平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主要从基础教育中分析教育公平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公平教育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教育公平问题贯穿到教育的整个过程,也是社会公平的根本,而基础教育是否公平关系到整个教育体系能否良性运转,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导致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教育存在很大差异,严重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公平性。

因此,国家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缩小基础教育不公平的差距,从而提高社会的公平性,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根本上保障人权。

一、基础教育不公平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1. 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

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的基础教育出现很大差距。

城市的教育投资与政策倾斜往往大大优于农村,从而形成了城市教育的水平越来越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则发展缓慢的情况,很多农村学校缺乏基本的教学器材,而且师资力量不够。

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直接导致农村学生的辍学率要明显高于城镇,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低于城市学生的现状。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山区,孩子入学率和辍学率普遍高于城市,连最基本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也成为了一种奢望。

2. 区域教育之间的不公平。

我国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而经济是影响基础教育公平的根本因素,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

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实现全面而公平的教育机会,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公平的教育待遇。

在一个社会进步的国家,教育均衡发展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本文将从如何追求教育均衡、教育均衡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以及教育均衡发展的挑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求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确保每个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

此外,教育均衡发展还要求教育机会的平等。

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

只有实现了这种平等,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全面而积极的。

首先,教育均衡发展可以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教育是培养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如果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那么社会的整体素质将无法提高。

而通过教育均衡发展,能够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提升整个社会的素质。

其次,教育均衡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教育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素质、塑造个性和提升能力的过程。

通过教育均衡发展,能够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获得发展的机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

只有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展,社会才能够保持稳定并不断进步。

然而,教育均衡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

在某些地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孩子们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条件。

其次是家庭背景的不平等。

贫困家庭往往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教育机会。

此外,教育体制的不公平也是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之一。

有些地区和学校享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而其他地区和学校却面临着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和困难,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充分配置。

其次,要加强贫困家庭的资助政策,帮助他们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论文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论文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时常徜徉在培训网络里,我习惯了专家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而每一次我都会感受到幸福而又充实。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时常反思“如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虽然深知自己的很多想法都很不成熟,但也希望能够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均衡发展是手段,教育公平是目标以教育公平为目标,以均衡发展为手段,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融为一体,是一个互相推动的过程。

如果没有均衡发展作基础,那么在办学条件、教师资源落后的地区,就很难保证每个学生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实现受教育者成就机会均等更是不可能。

如果不是以教育公平作为最终目标,忽视每个人都有实现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未来的权利,那样的均衡只能是低水平的均衡,必将阻碍教育的发展。

均衡发展实质上是手段,教育公平才是真正的目标。

换言之,即使每个学生都享有同样的教育权利与机会,那也只是形式上的公平,真正的教育公平是以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的不平衡性为本,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使其天赋、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二、实施个性化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品质,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而且要形成与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化。

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但是,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建立在养成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品质的基础之上的,“全面发展”不等于“样样都要好”。

对学生不要“求全责备”,应该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的学生这方面行那方面不行,有的学生那方面行这方面不行,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行。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对学生不要“抑长补短”,应该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落后一点,而在另外方面特别好一些,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长处。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结构、内容、形式多样化的课程和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培养和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及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发现、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机会得到不同方式的对待,支持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发挥个人所长,充分实现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未来的权利。

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浅议:教育均衡发展【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育起点公平是基础,过程公平是保障,结果公平是目标,三者互为联系,统一于教育活动,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切实从起点、过程、结果三个阶段进行思考,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教育均衡公平和谐《论语》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孔圣人的这种思想对后人的影响非常深远,社会的稳定需要公平,如果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走向分化。

国家、地区、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过大,便会造成更大的社会分化,国家也将分崩离析。

一、“公平”的概述两百多年前达尔文窥探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自然。

对此我们是否就束手无策呢?我们无法改变规律,但我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范围,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教育的政策,党的十七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更加着力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教育发展不均衡影响和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建设,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富强。

“公平”一词在辞典解释为: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它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的利益,要求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虽然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但至今仍未实现,作为理想社会的化身,社会公平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二、保证教育的起点公平起点公平是指每个人不论其性别、民族、家庭背景、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的不同,而平等地享有学习的机会。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丘提出“有教无类”,主张对一切人进行教育,不因财富的多寡,身份的贵贱,智力水平的高低拒绝对一部分人进行教育。

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文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在我国己经发展到重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公平的今天,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重视解决。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大问题,城乡教育差距的不断拉大成了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和谐音符。

本文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和细致的调查研究,重点剖析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1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平衡发展,是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全面发展和均等发展的一种义务教育质量观。

义务教育均衡主要指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包括办学条件的均衡,即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和仪器设备值等的均衡;师资力量的均衡,主要包括教师数量的均衡和教师素质的相对均衡;教育经费投入的均衡,政府应针对我国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及对教育经费投入的需求较高的现状,运用各级政府的力量,从教育经费投入上确保均衡,确保每个适龄儿童都应获得相同水平的义务教育服务。

2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既有来自经济、制度等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人们心理的价值取向主观因素的影响。

2.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制度性障碍。

2.1.1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在经济发展策略上采取的是以农补工,以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城市对农村的全面领导,国家的重要资源也相继集中在城市,城市逐渐成为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河南省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论文

河南省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论文

河南省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各地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均衡等。

切实分析和评价河南省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对进一步研究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均衡分析一、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

以1978年到2008年为例,高校数量由24所增加到84所,增长了2.5倍,高校招生数量由1.4万人增加到44.5万人,增长了30.8倍,高校在校生数量由2.7万人增加到125万人,增长了45.3倍,高校教师数量由0.5万人增加到6.5万人,增加了12倍。

由图1可以看出,1999年是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转折点。

自1978年至1998年,河南省高等教育处于缓慢发展阶段,高校数量、招生人数及在校生变化不是很明显。

自1999年开始,河南省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1999年至2008年,是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高校数量、招生人数及在校生都增加了很多。

1999年至2008年,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高中升学率,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为河南省国民素质的提高及人力资源的扩充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河南省各地市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由于河南省各地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同,以及地理、空间和历史的原因,河南省各地市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一些差距。

目前河南省本科院校有49所,其中在校生接近90万,教师数量53557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18148人;专科院校有69所,其中在校生接近60万,教师数量31289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8914人。

假设我们以高校数量来衡量教育资源情况,以在校生数量来衡量教育影响程度,以高校教师数量来衡量对教育的投入情况,以高校教师中副高职数量来衡量教育的质量情况,那么对于河南省的本科教育资源发展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郑州市、新乡市、商丘市、洛阳市、开封市几个地市各项排名都排在前列,其本科教育资源相对其他地市都比较丰富。

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全面促进教育公平[论文]

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全面促进教育公平[论文]

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全面促进教育公平摘要: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新余基础教育的现状、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认识、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应对措施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全面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和谐社会既是物质生态、制度结构的和谐,更是人的和谐,而和谐人群的形成依赖于和谐教育。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现代教育公平理论指出,教育公平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弱势补偿。

2006年9月,我国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次将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写入国家法律。

只有实现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使农村教育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

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社会实际问题。

由于百姓对于高质量教育的旺盛需求与长期供给不足而产生矛盾,并随着教育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些矛盾正在逐步演化为全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是公民依法享有基本人权的问题。

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就是切实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公平权利,就是保证基础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二、新余基础教育的现状我市的基础教育目前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率先实施普及了十五年教育工程;农村学校网点布局不断调整,采用兼并和撤销等方法,由2001年时的490余所减少到现在的300余所,进一步优化了基础教育;危房改造取得成功,全市近年来共投入数亿元,进行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实施了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虽然近年来,新余致力于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视薄弱学校建设,全面推进城乡教育管理体制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建设、城乡学校规划建设、城乡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使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一样好。

但各乡镇中小学生源相比2002年的中学生均规模800人以上、小学生均规模500人以上还是少很多。

三、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认识1.均衡发展不是平均主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是说要把不同地点、不同区域的学校,或者说不是要求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弄成平均发展,只是说要更加重视解决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教育督导应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教育督导应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督导培训论文2016.3教育督导应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中王波摘要:全国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

长期以来,教育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和优秀师资单向上位流动,拉大了城乡学校发展的差距。

要想缩小这种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需花大力气:调整学校布局,整合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师资调配公平;普及农村学前教育;鼓励采取结对子的形式,联谊帮扶,扶持薄弱学校;控制重点学校人数,保证城乡学校生源(基础与人数)的均衡。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督导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近几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

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弱势学校的办学水平,优化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

加大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办学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能满足广大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公正,也有利于普九成果的巩固提高,加快推进教育强国的创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人就如何缩小城乡学校办学差距,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谈谈个人粗浅看法。

一、加大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办学差距。

农村学校教育现状相对滞后,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规模小、起点低,资金缺口大、与城镇学校相比较,办学条件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首要任务是保证和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从硬件上缩小城乡中小学校的办学差距。

对薄弱学校在经费、项目建设上要予以倾斜,要把教育资金优先投入到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上。

切实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防止城乡、学校间办学条件差距扩大,使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真正的合格学校。

要加快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特别要区分城镇和乡村学校的不同情况,明确重点、分层推进,使所有中小学校在教室和其它功能室的配套设备等方面尽快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有些学校虽进行了合格学校的验收,但很多设备只是摆设,不能使用或不能完全的使用),为全市中小学校均衡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资条件。

关于教育均衡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教育均衡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教育均衡的论文范文2篇关于教育均衡的论文范文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财政政策探究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概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就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对义务教育需求的接受程度,现代社会人人平等,人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当然对于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是平等的。

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对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的过程和条件都是均等的,具体表现在教学教材内容均等、教育学费均等、师资水平均等、教学的质量均等,从而能让大多数义务教育对象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的对象义务教育均衡财政政策的落实点是个人,必须搞清楚学生在义务教育资源的使用和分配上合理不合理,解决两个相互问题: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主要服务于哪些群体?哪些对象对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均衡有促进作用?让各教育机构和各教育对象都把义务教育资源能平等的分配,从而在义务教育上达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均等关系。

(二)义务教育均衡的内容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教育过程中资源是否足备,包括人、物各方面的充足,其次要验证义务教育结束后的成果,观察学生的学习成绩、自身能力等各方面是否提高,最后要能产生义务教育均衡的长远效应,维持好各人的整体生活质量。

在投入步骤中一定要保证投入的充足,但是投入不能盲目投入,投入可以是一般的货币,但要经过实际的测量,具体可以记录学生及老师的人数、教学规模的大小等。

(三)义务教育均衡的全面需求现阶段我们已经不能仅仅满足单一公众的义务教育需求,而是要随着公众的数量及要求的提高,制定各自适合的财政政策,保证不同公众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机会、义务教育过程及条件、义务教育质量等各方面的均等,保障义务教育全方位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

二、分析公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需求特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个人的受教育机会是均等的,其次要求是满足义务教育过程和条件的均等,最高要求就是教育质量的均衡,这一系列的要求逐层提高,体现出了义务教育的本质,在不断提高要求的过程中让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教育均衡化的认识
摘要: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均衡教育不仅包括教育入学机会的平等,也包括教育过程的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还包括享受教育发展的成果平等。

关键词:教育;均衡化;现状;对策
均衡发展是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办学条件基本满足,但并不是办学水平的“划一化”。

百姓对教育的需求,目前已经升格为“上好学”,希望得到更有选择性、更具特色的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光靠政府投入并不能完全解决需求多元化的问题,因此,均衡和优质,应当是下一阶段教育需要更加关注的课题。

一、中国教育的现状
(一)现实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教育的均衡化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

教育的均衡化之所以被作为一个难点提出来,是因为中国现实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在中国的一些贫困、偏远地区,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当困难。

四川省教育厅汪凤雄当场公布了一个数字,他们那里的生均经费大概只有200来元,而在江浙等部分沿海地区及上海的生均经费约是四川的数倍。

即使是在中国的同一座城市,校与校之间的差距往往有着天壤之别。

我所在的乡村小学,学校的多媒体设施齐全,为学生的美术,音乐,甚至劳动课都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体育场上,体育器材少,学生的许多肢体方面得不到锻炼。

我们只有通过间接的做毽子,跳绳,转呼啦圈,做些热身运动,练太极,以及高抬腿等给予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机会。

(二)择校热愈演愈热
正是因为现实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择校热愈演愈热,为了能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现代版“孟母三迁”的故事时常上演;随着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各大中城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依然存在。

择校之所以成为长期困扰义务教育的一个难题,既有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原因,也有家长对子女教育期望值不断提高,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日益旺盛的因素。

而义务教育均衡化程度越低,择校率就会越高。

二、教育的均衡化应有的认识和对策
(一)加大教育投入
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加大对于基础教育、中西部地区教育、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以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核心目标之一。

一方面中央财政统一投入,解决由地方经济水平差异,造成教育投入不均衡的问题;二方面要加强对于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国家组织并提供相关的经费;三是加强教育信息化投入,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共享。

要注重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现有的知识学习体系之外,应当特别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每周体育课时至少保持在6小时以上;注重中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每门课程应该让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上台讲演的机会;加强创新教育,以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强化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均衡化发展。

教育促进社会和谐,主要是通过它所培养的人才来实现的。

我们不能只把升学率和硬件设施作为衡量办学效能的重要尺度,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许多的学校盲目的追求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的提高,占用其他课程甚至开设了其他课程也只落于形式,导致许多在艺术,美术甚至体育上有特长的学
生长期处于对语文数学成绩提不起来的困扰中,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更甚者,误了他们的一生。

我们应引领学生走向全面发展、科学发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均衡化发展。

一是教师是学校的第一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靠全体教师去实现,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学校教育均衡化根本。

二是加大培养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的力度,特别要利用教科研力量来培养骨干教师。

形成骨干、名优教师群体。

以骨干教师促进教科研做法,既全面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又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骨干教师为当地教育发展起辐射和支撑功能。

三是精心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努力以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凝聚人、培育人、塑造人,努力为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名成家创造宽松的政策空间和成长环境。

(四)规范办学行为,防范和杜绝校园教育失衡。

示范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和谐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

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不论其家庭背景如何,在校园内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⑴加强管理,禁止家教。

家教盛行,造成校内教育不均衡,冲击正常的教育秩序,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无疑成了一句空话,与教育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是背道而驰的。

必须加强师德教育,完善管理机制,狠刹家教之风,杜绝家教行为。

(2)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学生。

教育虽被人们视作改变人生命运的根本条件,但贫困仍然是使许多人上不起学的主要原因。

作为先“富”起来的学校群体,应切实关心弱势群体的子女教育问题,利用优势资源,形成“助、奖、补、减、帮”的多元化帮困助学机制,让贫困生能入校学习,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示范者。

总之,在教育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教育均衡化必须与时具进。

在均衡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促进速度慢、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不高的学校加快发展。

同时,要坚持教育均衡化的内涵发展方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提高办学水平,高质量、抓特色、扬优势,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