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比较与测量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教学设计
1.体验纸蛙跳远。
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3.培养学生对探究过程与方法的反思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引导学生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四、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
完成P8页比较的表格:
给恐龙模型排队:
从高到矮:1 2 3 4
从长到短:1 2 3 4
从胖到瘦:2 43 1
作业设计:
比较你身边的物体大小,并说说比较的结果。
学生即时表达所见所闻。
学生观察
比较
学生自由讨论
完成表格
教学2课起点和终点
学生表演
比赛
体验
练习并比较
自由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
课时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知道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引导学生明白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学习活动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学习活动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学习活动活动一:(第一课)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材料准备】:长短、高矮、胖瘦、轻重不一样的四个塑料恐龙模型,要让学生用不同标准与方法比较后产生不同的比较结果。

如果找不到模型,可以用沿轮廓剪下的恐龙卡片代替,但应都选用侧视方向的恐龙图片,不能选用侧视、俯视等其它视角的图片,以利于高度、长短的比较。

【活动时间】:8分【活动过程】:1.想一想:怎样比较大小?2.说一说:我认为可以怎样比大小。

3.比一比:按小组内讨论出的各种方法分别比一比。

4.记一记:在表格中按顺序记录比较结果。

5.讨论: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活动记录表】活动二:(第二课)纸蛙跳远比赛【材料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脱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如果不想学生在地面或室外进行比赛,以减少组织教学上的困难,教师可试玩纸蛙,通过控制纸蛙的大小、材质等方法,把纸蛙的弹跳距离控制在课桌尺寸大小以内,在课桌上进行比赛,这样也可减小纸带的尺寸,以利于粘贴在活动手册上。

缺点是需在桌面上做标记,要在活动结束后清除标记对桌面的污损。

【活动时间】:【活动过程】:1.试玩纸蛙,学会用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确定自己的纸蛙的跳跃距离。

如果在课桌上进行,需提醒学生用橡皮擦掉铅笔做的标记。

2.明确并理解比赛规则:(1)画一条起跳线,每只纸蛙都要将蛙头对齐起跳线;(2)纸蛙落地后,要在纸蛙尾部画线,作为终点;(3)用纸带标记起点与终点,记录下距离;(4)让纸蛙重复跳三次,用纸带记录三次的跳跃距离。

3.分组进行纸蛙跳远比赛。

【活动记录表】:活动三:(第三课)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材料准备】:每生一纸带(长于课桌高度)、剪刀一把、笔一支、胶棒或胶水。

【活动时间】:【活动过程】:1.预测桌子的高度:目测桌子的高度,并与自己的一拃进行比较,估一估桌子的高度有几拃。

2.体验、优化测量方法:组织学生用手测桌脚到桌面的高度有几拃,体验测量的不便。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新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新课件

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判断哪些是植物并种植了自己的 植物,还对植物进行了观察,知道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已经对观 察植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观察过程中,往往被各种各样的叶所吸 引。他们虽然对叶的结构、外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学生们缺少细 致地观察,准确的描述。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感官观察并用简单的 语言对叶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描述。
3.小游戏——猜一猜 学生活动:学生说叶子的特点,同学们猜名字。 教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看看,比一比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预设生1:不是,因为两片叶的颜色、大小不同,所以它们不是同一种。 预设生2:是同一种,虽然颜色、大小不同,但是形状一样。
教师出示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并讲解颜色浅、比较小的是 “小时候”的叶, 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我们通常把这样的 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
探索板块∶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叶。 活动二,观察、比较同一棵植物的叶。 活动三,画一片叶。
研讨板块∶围绕"叶有哪些特点? 它会怎样变化?"展开讨论交流、总 结归纳。让学生描述自己在观察时所看到的细节,发现叶是在不断 生长变化的,逐步建立"叶是有生命的"这一概念。 拓展板块∶以学生熟悉的"做叶画"为主要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其进一步认识叶的形状。
一、说教材
《观察叶》是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 三篇课文。本课重点观察的是叶的外部特征,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植 物的叶,建立起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又存在着形状、大小、颜色 等差导的认识。同时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体会到植物的叶是多种 多样的。
本课教材分四部分: 聚焦板块∶教科书中是学生在户外观察叶的照片,把学生的关注点从植株 个体转向植物器官,并以"叶有什么特点呢?"为主线,延伸到以下三个板 块展开观察、讨论。

教科版科学一上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科学一上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首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增强对长度概念的理解,提升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量感;其次,引导学生运用比较与测量的方法,培养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再次,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交流与分享,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培养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科学的热情,从而增强科学探究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需求。
2.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话题不感兴趣或缺乏相关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设计更具吸引力的讨论话题,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3. 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测量工具使用的练习机会,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指导,帮助他们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案例研究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测量实例,让学生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项目导向学习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测量项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测量员,进行实地测量,增加他们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实验,如测量课桌、铅笔等物品的长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
- 学生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可记录下感兴趣的内容和疑问,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和讨论。
-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如解答学生在拓展学习中遇到的疑问,推荐更多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测量知识。

小学一年级科学实验测量与比较

小学一年级科学实验测量与比较

小学一年级科学实验测量与比较科学实验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有趣且有益的学习方式。

通过实验,学生们能够观察和测量事物,进行比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科学实验,涉及测量和比较的内容。

一、长度的测量和比较首先,我们来进行长度的测量和比较实验。

我们需要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东西,比如铅笔、橡皮擦、书本等,以及一个尺子。

让学生们按照尺子的刻度将这些物品进行测量,并记录下它们的长度。

然后,让学生们将这些物品按照长度的大小进行排序,从最长到最短。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能够学习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加深对长度大小的概念的理解。

二、重量的测量和比较接下来,我们进行重量的测量和比较实验。

同样,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比如苹果、书籍、水杯等,以及一个称重器。

让学生们使用称重器将这些物品进行测量,并记录下它们的重量。

然后,让学生们将这些物品按照重量的大小进行排序,从最重到最轻。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学习如何使用称重器进行测量,并加深对重量大小的概念的理解。

三、容积的测量和比较除了长度和重量,容积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我们可以进行容积的测量和比较实验。

首先,准备一些不同容积的容器,比如玻璃杯、水杯、碗等,以及一些水。

让学生们将不同容器装满水,并观察它们的容积。

他们可以通过比较容器的高度或者将水倒入一个统一的容器中进行比较。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学习如何测量容积,并了解不同容器的容积大小。

四、温度的测量和比较最后,我们进行温度的测量和比较实验。

准备不同的物体,比如冷水、热水、室温水等,以及一个温度计。

让学生们将温度计放入不同的物体中,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并记录下它们的温度。

然后,让学生们将这些物体按照温度的高低进行排序,从最高到最低。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学习如何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并了解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总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可以学习并掌握测量和比较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附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附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一.选择题1.纸蛙跳得最远的是()。

A.小红B.小明C.小丽2.下面是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请排序()。

A. ①②③④B. ②④①③C. ③①②④D. ④②③①3.下列合适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的是()。

A. B. C.4.讲桌只有一个,我们这么多小组要怎样快速准确的完成测量呢?()A.一个小组一个小组轮流测量B.截取多条与讲桌高度同样长的纸带,每个小组测量纸带即可C.选一个小组为代表进行测量,其他同学等着就行D.老师测量,学生观察5.比较距离时,不需要标出()。

A.起点B.终点C.中点二.填空题1.在比较纸蛙跳远的距离时,需要标出()、()再()进行比较。

2.—拃通常指()指尖和()指尖之间最长的距离。

3.用尺子测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刻度线与物体的一端对齐。

4.()是世界通用的同一标准的测量工具。

5.我们通过()来观察世界。

6.使用纸带和尺子测量,()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判断题1.测量纸带能够弯曲。

()2.测量需要知道起点、终点和长度。

()3.为了保证公平,举行跳远比赛时,必须保证从同一条起跳线起跳。

()4.一拃是指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5.把小立方体粘起来,测量更方便。

()6.用身体部位来测量非常方便,但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四.连线题1.连线题。

6个差一点2根 3块半五.简答题1.下面是纸带和尺子,你能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吗?2.在测量时怎样保证单位长度一样呢?请同学们课后进行思考,并填写活动手册。

3.用拃和小方块测量桌面的长,哪个更准确?并说明理由。

选择的理由:()4.说一说,尺子与纸带相比有哪些好处?六.综合题1.同学们在用橡皮和手测量桌子的长度。

1.桌子有()块橡皮长2.桌子有()拃长。

3.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A.测量方法错误B.测量单位不统一C.记录错误4.用橡皮和用手测量相比,测得更准确的是()。

A.橡皮B.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C4.A5.C二.填空题1.起点;终点;在纸带上标出纸蛙跳了多远2.大拇指;中指3.零4.尺子5.眼睛6.尺子三.判断题1.√2.×3.√4.×5.√6.√四.连线题1.如下:五.简答题1.纸带和尺子的材质不同;刻度的间距不同。

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与测量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与测量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教科版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材简析】《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单元最后一课。

本课将引发学生对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材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聚焦“我们的测量纸带和尺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学生通过交流纸带和尺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纸带和尺子的结构特点;第二部分探究“观察和比较,并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

学生通过运用尺子对物体进行测量,感受尺子的发展由来,并在实践中学着正确使用尺子;第三部分研讨“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对不同物体进行测量时,感受工具选择及精确性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其他测量工具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通过前六课的学习,学生对用测量物体及测量物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已经比较熟悉了,学生对尺子这一测量工具也并不陌生。

但是学生在用不同工具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时,让学生能对测量后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体验到测量工具不同,长度单位是相同的,感受测量长度单位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尺子是一种测量工具。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相同和不同。

2.用尺子来测量物体,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1. 感知不同的需求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

2. 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异同。

难点:理解尺子的演变发展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把塑料尺、纸条(前一节课制作)、一块橡皮、记录单、记号笔等。

小组:纸条、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5分钟)1.在你生活中,有见过或使用过尺子吗?2.学生充分发言(引导学生对尺子:名称、结构特点及使用过程进行描述,如果教师能准备一下实物的各种尺子就更好了)二、探索(预设10分钟)1.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把尺子,你会正确使用尺子和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吗?那我们来试一试吧。

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与测量1在观察中比较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与测量1在观察中比较教案教科版

1.在观察中比较【教材简析】《在观察中比较》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单元起始课。

本课以生活中儿童常玩的玩具导入课程,让学生们在观察恐龙模型中比较它们的大小。

通过不同的方法,“比高低”、“比长短”,并通过简单的表格、画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图中的恐龙谁大谁小”,让学生开始认识到日常观察活动中处处有比较,比较就是区分相同和不同,不同角度的比较有可能会带来比较结果(比如大小)的不同。

探索部分,“比较恐龙模型玩具大小的不同方法”,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比较结果,不同的高度,不同的长度等。

意识到比较中需要考虑公平、方便、准确等因素。

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通过研讨,鼓励孩子们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并借助记录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一般能对图片中的恐龙做出大小的判断,他们已经能在头脑中对不同距离不同大小的恐龙作出简单的分辨。

但是,孩子在描述恐龙大小时,并不是都来源于对图片的观察,很大一部分是借助以有的经验,他们的表述往往比较单一,如“霸王龙是最大的”,“迅猛龙是小的”。

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句式,如“谁比谁大”,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比较描述。

另外,对于学生而言,大小是一个综合的感觉,不同的孩子会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比较,有的是从胖和瘦,有的是从长和短,有的是从高和矮……。

该课希望孩子能从一个维度,给恐龙模型玩具进行比较和排序。

另外大部分孩子在比较过程中,会意识到要对齐,要比得正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观察物体的相同处和不同点就是在进行比较;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多种角度(长短、高矮、宽窄等)观察和比较物体;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同伴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常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含答案(满分必刷)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含答案(满分必刷)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面这几种可以测量课桌高度的工具中,最准确、最方便的工具是()。

A. B. C.2.要测出水桶一圈的长度,选择()来测量更方便。

A.小棒B.测量纸带C.小立方体3.小曼用做好的纸带测量铅笔的长度,结果是()个格的长度。

A.6B.7C.84.为了比赛公平,在纸青蛙跳远比赛时,我们需要给他们一个()起点。

A.相同B.不同5.下图铅笔图形长度从长到短的排序是()。

A.(1)(2)(3)B.(2)(3)(1)C.(1)(3)(2)D.(2)(1)(3)6.要想测量水杯一圈的长度,用()来测量最合适。

A. B. C.7.下面三根绳子中,最长的是()。

A. B.C.二.填空题(共7题,共36分)1.观察物体时常用()、()()()()器官。

用眼睛可以(),用耳朵可以()音乐,用鼻子()饭菜。

2.想要直观地比较测量结果的长短,需要用()(填“相同”或“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

3.除了手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等物体来帮助测量。

(任写三个)4.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下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cm。

5.确定()点和()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6.测量桌子高度时,我们可以借助()来测量。

7.用尺子测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刻度线与物体的一端对齐。

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每个人的“拃”的长短都是相同的。

()2.只用小立方体,就能测出小桶的边缘长度。

()3.测量时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

()4.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得到的结果不能比较。

()5.大人和小孩的“一拃”长度是不一样的。

()6.软尺可以测量身高。

()7.一拃是大拇指和无名指间最长的距离。

()四.简答题(共1题,共4分)1.小红和小明进行了两场纸蛙比赛,哪一场比赛是公平的?谁的纸蛙跳得远。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一.选择题1.讲桌只有一个,我们这么多小组要怎样快速准确的完成测量呢?()A.一个小组一个小组轮流测量B.截取多条与讲桌高度同样长的纸带,每个小组测量纸带即可C.选一个小组为代表进行测量,其他同学等着就行D.老师测量,学生观察2.测量作业本的宽度,最合适的物体是()。

A. B. C.3.如果我们要测量教室的长,最适合的工具是()。

A.卷尺B.体重秤C.温度计4.为了比赛公平,在纸青蛙跳远比赛时,我们需要给他们一个()起点。

A.相同B.不同5.在用纸带帮助测量时,要注意()。

A.用的手指不用相同B.每拃的指尖不用相连C.一拃一拃要相连二.填空题1.比较几只恐龙的大小可以从()、()、()等方面比较。

2.测量需要让作为标准单位的物体()相连,需要选定()点和()点。

3.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下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cm。

4.常用的尺子种类有()、()、()等。

5.用尺子测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刻度线与物体的一端对齐。

6.观察物体时常用()、()()()()器官。

用眼睛可以(),用耳朵可以()音乐,用鼻子()饭菜。

三.判断题1.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得到的结果不能比较。

()2.在跳远比赛中,只有用尺量才能比较出远近。

()3.测量需要知道起点、终点和长度。

()4.在做比较时要按照一个标准进行比较。

()5.每次测量只测一次就可以。

()6.纸蛙跳多次太麻烦,跳一次的距离就能代表比赛的结果。

()四.连线题1.连线题。

五.简答题1.在测量时怎样保证单位长度一样呢?请同学们课后进行思考,并填写活动手册。

2.小红和小明进行了两场纸蛙比赛,哪一场比赛是公平的?谁的纸蛙跳得远。

(1)(2)3.小明和爸爸用拃来测量相同长度的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4.说一说,尺子与纸带相比有哪些好处?六.综合题1.读图题。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比较与测量《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比较与测量《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科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纸带和尺子的使用方法及其优缺点。从课堂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这两种测量工具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使用纸带和尺子进行测量时,对测量起点的选择和读数准确性方面存在困难。这说明在讲解和示范过程中,我需要更加注重细节,强调测量方法的关键步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这一点进行改进,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测量技巧。
-比较优缺点时的分析能力:学生可能难以从实际操作中抽象出优缺点,需要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工具:难点在于学生需要综合考虑物体的形状、测量的精确度等因素,做出合理的决策。
举例:在操作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在记录结果时,强调使用标准单位,并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纸带和尺子的优缺点。在选择测量工具时,提供不同场景和物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判断和选择。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表现出了对测量工具选择和应用场景的困惑。这表明我在引导讨论时,需要更明确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和交流。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
此外,学生在分享讨论成果时,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鼓励他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会通过设置更多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纸带和尺子的基本概念。纸带是一种可以弯曲的测量工具,适用于测量曲线或不规则物体;尺子则带有刻度,适用于直线测量。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帮助我们准确地进行测量。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比较与测量7.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比较与测量7.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尺子进行读数时,结果是不一样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测量工具的认识。

【解答】尺子是世界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

2.【答题】软尺一般用来测家具的高度。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关于测量工具的知识点。

【解答】一般用卷尺来测量家具的高度。

3.【答题】测量纸带和尺子上面都有等距离的刻度。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测量工具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测量纸带和尺子上面都有等距离的刻度。

4.【答题】卷尺可以用来测量三围。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测量工具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我们通常用软尺来测量三围。

5.【答题】测量纸带是世界通用的测量工具。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测量工具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尺子是世界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

6.【答题】把尺子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测量工具的使用。

【解答】把尺子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

7.【答题】尺子刻度越大,测量越准确。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测量工具的知识点。

【解答】尺子刻度越小,测量的越准确。

8.【答题】想测量树干的粗细,选择()测量最准确。

A.B.C.【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测量工具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A选项是直尺,B选项是软尺,C选项是卷尺。

测量树干的粗细,一般用软尺测量比较准确。

9.【答题】尺子和测量纸带对比,有哪些相同点?()A.是世界上通用的B.有等距离的刻度C.不可以弯曲D.以上都不是【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测量工具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尺子是世界上通用的测量工具;尺子和测量纸带都有等距离的刻度;测量纸带可以弯曲。

10.【答题】用尺子测量比用纸带测量更准确。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的测量。

尺子又称量尺、刻度尺,是用来画线段(尤其是直的)、量度长度的工具。

纸带是用原木纸浆经过表面处理再加工制造而成的牛皮纸,再经过分切所得,测量的准确性不如尺子。

2022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单元22起点和终点

2022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单元22起点和终点

2.起点和终点【教材简析】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对公平有了初步概念,知道了只有标准一样,通过相互对比才能确立结果。

从比较中也渗透了起点与终点的意识,这对于学生进行比较是有帮助的,也是对标准的统一这个规则概念的初步建立。

本节课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意识到为了公平比较和准确测量,必须给每一次的比较和测量设置起点和终点。

通过问题引入,调动一年级学生体育课跳远比赛中比谁跳得远的原有体验,迁移到本节课需要探索的问题:比比谁的纸青蛙跳得远。

因为是比赛,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创设不同形式的青蛙跳远比赛活动,从而让学生学会确定起点和终点,并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对于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还可以用纸带的长度来确定青蛙跳远的距离,这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纸带的长度与青蛙跳跃的距离有关系的。

【学情分析】现在的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中就已经开展过各项活动,而且在活动已经有了规则意识和确立比赛公平性的方法。

通过第一单元对植物的观察,也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观察方法和能力,同时在第一节课的学习中也掌握了物体比较的方法,及根据物体的某一方面的特征进行比较等技能。

但是这些方法和能力是支离破碎的,不成系统的。

因此,本节课中教师应该通过有结构的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梳理出正确比较测量距离的步骤,习得正确测量的方法。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认识到起点和终点的确定是测量距离的基本要素,知道利用纸带测量可以精准地比较出青蛙跳远的距离。

科学思维: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可以通过标识确定。

在两两比较、组间比较中分析青蛙跳远的远近。

探究实践:通过标记起点和终点,掌握在纸带上画出跳远距离的方法,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态度责任:感受工具的作用,知道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运用。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工具可以帮忙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位置的变化,知道青蛙跳得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带答案【培优B卷】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带答案【培优B卷】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 共12分)1.科学家一般选择()来观察大肠杆菌。

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2.下列关于细胞的描述, 错误的是()。

A.人体只有一种类型的细胞B.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C.每个细胞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也有一定的质量3.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A.用两手握住镜臂B.用左手提着镜臂C.一手握住镜臂, 一手托住镜座4.()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A.血液B.细胞C.器官D.骨骼5.()的触角是棒状的。

A.蝴蝶B.天牛C.蚕蛾6.馒头和面包疏松多孔, 是因为里面加入了()。

A.酵母菌B.大肠杆菌C.乳酸菌二.填空题(共6题, 共26分)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

2.蝴蝶的触角是()状的, 蚕蛾的触角是()状的, 蝗虫的触角是()状的, 天牛的触角是()状的。

3.苍蝇的()是由许多小眼组成。

4.通过显微镜观察可知蝴蝶的彩色翅膀上布满();通过放大镜观察可知苍蝇的眼睛是()。

5.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有()、()、()、()。

6.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 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

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倍。

三.判断题(共6题, 共12分)1.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 我们应想尽办法消灭它们。

()2.取一些池塘或鱼缸里的水, 可以采集到微生物。

()3.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 要先用低倍镜观察, 再用高倍镜观察。

()4.在显微镜下辨认水中的微生物时, 主要看它们是否吃食物。

()5.微生物, 肉眼是看不见的。

()6.微生物都可以食用。

()四.连线题(共1题, 共6分)1.人类探索微生物及细胞技术所取得的成果有很多, 将科学家与他们的成就连线。

向世界提出在手术中使用消毒法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疫苗路易斯巴斯德使用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简施旺麦丹第一个发现细胞爱德华琴纳发现血液红细胞约瑟夫辛斯特首次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罗伯特胡克五.简答题(共5题, 共20分)1.说明微生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2.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得更大呢?3.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有哪些?请举出三个。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培优】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培优】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 共12分)1.小明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后, 兴奋地让小红观察;小红却发现视野很暗, 根本看不清。

小组同学对视野变暗的原因进行了猜测, 最不合理的是()。

A.有同学挡住了光线B.显微镜位置发生了移动C.洋葱表皮细胞游来游去, 游出了视野D.反光镜角度发生了改变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 通常用()给洋葱表皮染上颜色。

A.碘酒B.酒精C.清水D.盐水3.当显微镜视野中的物体图像一片漆黑时, 我们可以调节()。

A.调节旋钮B.物镜C.目镜D.反光镜4.下面是实验室里几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标注情况, 放大能力最大的是()。

A.5×, 15×B.5×, 20×C.10×, 40×5.鱼缸里的水发绿, 主要是因为水中的()过多生长引起的。

A.船型硅藻B.草履虫C.绿藻6.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 需要用到的工具和材料有很多, 下面选项是其中之二的是()。

A.洋葱、苹果B.酒精灯、烧杯C.镊子、洋葱二.填空题(共6题, 共34分)1.在水中生活着的微小的生物, 也都是由()构成的, 都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2.微生物包括: 细菌、()、()。

3.放大镜也叫(), 特点是中间()、边缘(), 它具有()功能, 用它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 和()有关。

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4.放大镜镜片的()越大, 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断加满水的()形的玻璃器具放大倍数最大。

5.放大镜是()透镜, 镜片特点是(),()、()。

6.叶表皮的保卫细胞:(), 两个保卫细胞组成一个气孔。

三.判断题(共6题, 共12分)1.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2.青苔表面不能直接吸收水分和养料。

()3.台式光学显微镜结构相对复杂, 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结构相对简单。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加答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加答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小明和小丽比身高,哪种方法正确呢?()A. B.2.下面哪个箭头最长?()A.AB.BC.C3.在比较纸蛙跳远的活动中,纸蛙的起点要()。

A.相同B.不同C.都可以4.观察比较下图,合适的方法是()。

A.比较长短B.比较高低C.A和B5.在用纸带帮助测量时,要注意()。

A.用的手指不用相同B.每拃的指尖不用相连C.一拃一拃要相连6.选择小立方体做标准物的原因不包括()。

A.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B.比较小,可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度数问题,减小误差C.方便粘在一起D.只用一个小立方体,会降低测量的速度7.测量误差是指()。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B.测量时发生误差 C.测量工具损坏引起偏差 D.由测量方法错误引起偏差二.填空题(共7题,共38分)1.观察物体靠()、()、()等方法。

2.青蛙从(1)位置跳到(2)位置,请标出青蛙跳远的起点和终点。

(1)()(2)()3.常用的尺子种类有()、()、()等。

4.比较几只恐龙的大小可以从()、()、()等方面比较。

5.除了手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等来帮助测量。

6.用尺子测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刻度线与物体的一端对齐。

7.除了手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等物体来帮助测量。

(任写三个)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在纸青蛙跳远比赛时,可以按纸蛙、吹纸蛙、弹纸蛙。

()2.测量纸带不能测量不规则的物体。

()3.比较距离时,只标出起点就可以。

()4.预测能帮我们节省测量时间。

()5.生活中除了尺子,还有许多别的测量工具。

()6.一拃是指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7.让纸蛙重复跳三次,选出跳得最远的一次作为最后的成绩更公平。

()四.简答题(共1题,共5分)1.小明和爸爸用拃来测量相同长度的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五.综合题(共6题,共31分)1.下面这几种测量工具你认识吗?选择正确的名字填一填(填字母即可)。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及答案5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及答案5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面的测量工具中,如果测量大树树干的粗细,应选择()来测量。

A.曲别针B.纸带C.小棒D.小立方体2.下图所示的物体中,()最适合用来测量书本的长度。

A. B. C.3.在比赛纸蛙跳远时,起点要()。

A.相同B.不同C.各自选择4.讲桌只有一个,我们这么多小组要怎样快速准确的完成测量呢?()A.一个小组一个小组轮流测量B.截取多条与讲桌高度同样长的纸带,每个小组测量纸带即可C.选一个小组为代表进行测量,其他同学等着就行D.老师测量,学生观察5.用拃测量物体,不正确的说法是()。

A.用的手指要相同B.每拃的指尖不用相连 C.一拃一拃要相连6.观察比较下图,合适的方法是()。

A.比较长短B.比较高低C.A和B二.填空题(共5题,共40分)1.利用“十进制”进行测量时优点有:()、()。

2.除了手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等物体来帮助测量。

(任写三个)3.对比尺子和测量纸带,我发现它们都有()刻度;标记线的间距();标记线()出现;都有()标记。

(从“重复”“0”“相等”“数字”中选填)4.测量纸带的优点有:()、()、()。

5.观察物体时常用()、()()()()器官。

用眼睛可以(),用耳朵可以()音乐,用鼻子()饭菜。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软尺可以用来测量腰围。

()2.测量不同的物体可以选用不同的尺子。

()3.我比小枫高。

()4.桌面的长度是4根铅笔的长度。

()5.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尺子进行读数时,结果是不一样的。

()6.每次测量只测一次就可以。

()四.连线题(共1题,共3分)1.连线题。

五.简答题(共1题,共5分)1.说一说,尺子与纸带相比有哪些好处?六.综合题(共5题,共28分)1.下面是小红用橡皮测量的铅笔和笔记本的长度,请你帮帮她吧。

2.同学们在用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正确的测量顺序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观察中比较备课人: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2、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多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劳动。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能从多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恐龙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1.情境导入。

2. 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后,教师提问:“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小结:我们需要进行比较,这样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

二、探究活动: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他们排序。

(2)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法,每人都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3)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学生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4)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三、研讨。

1.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我们该怎样描述比较结果?3.教师总结: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

板书设计: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

教学反思:2、起点和终点备课人: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2、科学探究目标:(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3、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4)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袋、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1.游戏导入。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

2. 问题聚焦。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根据回答,让学生从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二、探究:纸蛙跳远比赛。

(1)体验纸蛙跳远。

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3)纸蛙跳远比赛。

三、研讨。

1.师: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汇报师强调:对齐点,确定终点。

2.贴纸带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板书设计:对齐点,确定终点教学反思:3、用手来测量备课人: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2、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教学难点:测量可以量化比较。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纸带、剪刀、彩笔、胶棒。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1.情境导入: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做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2. 聚焦主题:教师示范,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柞”。

强调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二、探究:测量桌子的高度。

(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柞。

学生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

(2)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

师强调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之间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

(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

(4) 测量纸带的长度。

教师关注学生的操作,随时指导。

三、研讨。

1.讨论:(1)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2)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3)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2.学生汇报。

板书设计:拇指到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备课人: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同一起点、终点。

2、科学探究目标: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3、科学态度目标:(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教学难点: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1.复习导入:谁能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用手测量高度的过程和结果?2. 聚焦主题:今天,我们要使用常见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高度、桌子的长度和书的长度。

二、探究:测量。

(1)物体的选择。

小组讨论,选择两种物体,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上画“√”。

(2)测量桌子和书。

确定起点和终点;每一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

(3)汇报测量结果。

三、研讨。

1、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提示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2、讨论: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3、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板书设计: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反思:6、做一个测量纸带备课人: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2、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

(2)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3、科学态度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剪刀、透明胶带、塑料桶、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1.提问导入:我们如何测量这个小桶的边沿长度呢?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小结: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可以卷的测量纸带,这样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可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

二、探究:(1)介绍如何制作测量纸带。

(2)学生制作测量纸带。

(3)用测量纸带测量物体。

三、研讨。

1、观察数据。

2、提问:测量纸带与小立方体相比,有哪些好处?(可以测量圆的物体、更轻、方便携带、能快速读出测量数值、比用小立方体测量更准确。

)四、布置课外活动:用测量纸带测量你想测量的物体。

板书设计:作一个测量纸带教学反思: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备课人: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2)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2、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于同伴讨论和交流。

(2)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

(3)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4)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于同伴讨论和交流。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测量纸带、格尺、软尺、橡皮、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1.引入尺子: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或使用尺子的经历。

2.明确任务:观察和比较测量纸带与尺子,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二、探究:(1) 观察和比较测量纸带与尺子。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观察、比较结果,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交流。

(2)用尺子测量物体。

课件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学生示范测量并读出长度。

(3)学生分别使用尺子和测量纸带测量橡皮和桌面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教师巡视,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

三、研讨。

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板书设计: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反思:复习植物备课人: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种一棵植物,能简单说出的生长情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及做事情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亲自种植物,观察植物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

教学难点: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说一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小组活动、讨论。

(全班、小组交流汇报)二、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1、看书(从第一页看到22页)。

2、说一说看书的收获3、教师提出本单元重点。

4、学生说一说学习本单元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