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合集下载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计分析法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计分析法

分光光度计分析法的原理
分光光度计分析法的原理基于朗伯-比尔定律,即当一束单 色光通过溶液时,光线被吸收的程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 的厚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溶液后的透射强度,可以计 算出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分光光度计可以自动调整波 长,并使用光电检测器测量透射光线强度,从而得到吸光 度值。
比色法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可 在普通实验室进行。分光光度计 分析法需要使用精密仪器,对实
验室环境有一定要求。
实验时间
比色法操作简便,实验时间较短 。分光光度计分析法需要较长时
间进行波长调整和测量。
准确度的比较
准确度
分光光度计分析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待测物质的浓度 。比色法准确度相对较低,但适用于 一般实验室和现场检测。
挑战与机遇
挑战
尽管比色法和分光光度计分析法具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如样品预处理、干扰物质的影响以及仪器设 备的普及程度等。
机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比色法和分光光度计分析法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政府支 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也将为其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05
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展望
智能化
01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比色法和分光光度计分
析法将更加智能化,实现自动化、快速和准确的检测。
高灵敏度
02
提高检测灵敏度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检测低浓
度的物质。
多组分同时检测
03
发展多组分同时检测技术,能够同时测定多种目标物质,提高
分析效率。
应用领域展望
干扰因素
重复性
分光光度计分析法的重复性较好,结 果稳定。比色法重复性相对较差,受 操作影响较大。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基本知识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基本知识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学问**节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学问一、光的特性光是由光量子构成的,具有二重性,即不连续的微粒和连续的波动性。

波长和频率是光的波动性和特征,可用下式表示:λ=C/V式中λ为波长,具有相同的振动相位的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V为频率,即每秒钟振动次数。

C为光速等于299770千米/秒。

光属于电磁波。

自然界中存在各种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列成表1—1所示的波谱图。

分光光度法所使用的光谱范围在200nm—10μ(1μ=1,000nm)之间。

其中200nm-400nm为紫外光区,400nm -760nm为可见光区,760nm-10,000nm为红外光区。

二、光的互补色假如两种色光(单色光或复色光)以适当地比例混合而能产生白色感觉时,则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为补色”。

非发光物体的颜色(如颜料),重要取决于它对外来光线的汲取和反射,所以该物的颜色与照射光有关。

一般把物体在白昼光照射下所呈现的颜色称为该物体的颜色。

假如将白昼光照射在黄蓝两种颜色混合后的表面时.因黄颜料能反射白光中的红、橙、黄和绿四种色光,而蓝色光能汲取其中的红、橙和黄三种色光,结果使混合颜料显示绿色。

这种颜色的混合与色光的加色混合不同,三、光的选择性汲取物质对光的汲取是物质和光能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由于光的波粒二象性只有当入射光的能量同吸光物质的基态和激发态能量差相等时才会被汲取,而物质的基态和激发态是由物质的原子结成和原子间相互作用决议的,不同的物质的能态不同,对光的选择性汲取也就不一样。

所以物质对光具有选择汲取性。

要讨论光的选择性汲取,首先必需搞清楚其产生的机理。

原子是由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以不同速度在质子四周不同轨道上旋转,每个轨道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好像卫星围绕地球转的情况是相像的。

同时,每个轨道又有方向不同的亚轨道,而同一轨道的不同亚轨上的能量也是不相同的。

当电子的运动轨道更改都会伴有汲取和释放能量。

所以不同的能量变化有不同的汲取光谱。

第20章-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第20章-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第20章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20-1】将下列百分透光度值换算为吸光度:(1)1% (2)10% (3)50% (4)75% (5)99%解:A=2-lg T%(1)A=2-lg 1 = 2.000(2)A=2-lg 10 = 1.000(3)A=2-lg 50 = 0.301(4)A=2-lg 75 = 0.125(5)A=2-lg 99 = 0.0044【20-2】将下列吸光度值换算为百分透光度:(1)0.01 (2)0.10 (3)0.50 (4)1.00解:lgT%=2-A(1)lgT1%=2-0.01 = 1.99 T1%=97.7 %(2)lgT2%=2-0.10 = 1.90 T2%=79.4 %(3)lgT3%=2-0.50 = 1.50 T3%=31.6 %(4)lgT4% =2-1.00 =1.00 T4%=10.0 %【20-3】有一有色溶液,用1.0 cm 吸收池在527 nm 处测得其透光度T = 60%,如果浓度加倍,则(1)T值为多少?(2)A 值为多少?(3)用5.0 cm 吸收池时,要获得T = 60%,则溶液的浓度为原来浓度的多少倍?解:A=-lg T =εbc -lg 0.60 = 0.222浓度增倍时:(1)lg T =-0.444 T= 36 %(2)A=-lg T = 0.444(3)1.0cm时:c1 = 0.222 5.0cm时:c2 = 0.222c2/c1= 1.0 /5.0 = 0.2倍【20-4】有两种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当液层厚度相同时,在527nm处透光度T分别为(1)65.0%,(2)41.8%。

求它们的吸光度A各为多少?若已知溶液(1)的浓度为6.51×10-4mol·L-1,求出溶液(2)的浓度为多少?解:(1)A=εbc =-lgT=-lg 0.650 = 0.187(2)A=-lg 0.418 = 0.379(3)当c 1= 6.51×10-4 mol • L -1时, b = 0.187∕6.51×10-4 = 287 mol -1 • L c 2= 0.379∕287 = 1.32×10-3 mol • L -1【20-5】在pH=3时,于655 nm 处测得偶氮胂Ⅲ与镧的紫蓝色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4.50×104。

第二十章__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第二十章__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第二十章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20.1 概述 20.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20.3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20.4 显色反应与显色条件的选择 20.5 分光光度法仪器测量误差及其消除 20.6 分光光度法的某些应用
20.1 概 述
20.1.1 光度分析法的特点
20.1.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由于被测物质在溶液中发生缔合、离解或溶剂化、 互变异构、配合物的逐级形成等化学因素,造成对 比耳定律的偏离。
Cr2O72- + H2O 橙色 2CrO42- + 2H+ 黄色

应控制条件,使溶液中仅存在Cr2O72-或CrO42- ,这样, c与A 之间才成直线
20.3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T = 53%,求 k。 解:已知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07.2
0.08 6 1 c 7.7 10 mol L 207 .2 50
A lg T lg 53% 0.28
A 0.28 4 1 1 k 1 . 8 10 L mol cm 6 bc 2 7.7 10
4. 检测系统 作用:将光强度转化为电流进行测量。光电转换器对 测定波长范围内的光有快速灵敏的响应,产生的电流 应与光电转换器上的光强度成正比。 常用的光电转换器有硒光电池、光电管。 5.读数指示器 作用:把光电流或放大的信号以适当的方式显示或记 录下来。
20.3.3 常用的几种分光光度计
20.2.2 吸光度的加和性
在含有多组分的体系中,若各组分对同一 波长的光都有吸光作用,且各组分的吸光物 质彼此不发生作用,则测得的吸光度等于各
组分的吸光度之和。
A = A1+A2+…+A3

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课件

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课件

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法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高特异性、高灵敏度
在医学检验中,有些物质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只有特定的方法才能准确测定。比色法和分 光光度法能够通过特定的反应和测定条件, 实现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检测,为医学研 究提供有力支持。
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法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
比色分析法的原理
• 当待测物质与特定显色剂发生反应时,会生成有色产物,其颜色深浅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通过比较有色产物与标准 溶液的颜色深浅,可以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比色分析法的应用
• 在化学实验、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广泛应用 比色分析法,用于测定金属离子、有机物、无机物 等物质的含量。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 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在环境监测中,有些物质难以用其他方法进行测定,而比 色法能够通过特定的显色反应,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地进 行检测。例如,某些有机污染物与特定显色剂反应后,颜 色变化明显,可实现痕量检测。
比色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样品处理简单、仪器成本低
比色法通常需要的样品处理较为简单, 有时甚至可以直接测定未处理的水样。 此外,该方法所需的仪器成本较低, 便于普及和应用。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试剂质量保证
确保所使用的试剂质量和有效 性,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试
剂。
实验条件控制
严格控制实验的反应温度、时 间、酸碱度等条件,以确保实 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吸光度测定准确性
在测定吸光度值时,应确保比 色皿清洁、无划痕,以避免干
扰测定结果。
安全注意事项
了解所用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 性质,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有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总的来说,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在选择使用哪种方 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
-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汇报人:xxxx 汇报时间:20XX年X月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的优点和缺点
分光光度法的优点包括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它能够提供精确的定量数据,适用 于各种不同物质的测量。此外,分光光度法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测限,能够 检测到微量的物质 然而,分光光度法也有一些缺点。首先,它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通常只有实验室级别的 分析才使用分光光度计。其次,分光光度法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能和经验,因为不同物质的 测量可能需要不同的条件和参数设置。此外,对于某些特定物质的测量,可能需要使用特 定的试剂和标准品,这可能会增加实验成本和时间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 法及其仪器
2
-
目录
CONTENTS
1 比色法 2 分光光度法Biblioteka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是两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用 于测量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x
这两种方法都基于朗伯-比尔定律,该定律描述了溶液 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PART 1
比色法
比色法
比色法是一种通过比较有色物质 溶液的颜色深度来确定其浓度的
技术
它主要基于颜色的差异,使用肉 眼或比色计来比较样品溶液和标 准溶液的颜色
比色法
比色法仪器
比色法通常使用比色计作为仪器。比色计是一种简单的 光学仪器,它通过比较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的颜色来测 量浓度。比色计通常由一个光源、一个滤光片和一个接 收器组成。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滤光片,然后照射到样品 溶液和标准溶液上。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光,并将其 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比较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的反射率 ,可以确定样品的浓度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利用溶液颜色的深浅变化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称比色分析法。随着测试仪器的发展,从早期的目视比色 到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不仅可适用于可见光区,还可扩展到紫外和红外光区。物质对光的吸收是比 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基础,光的吸收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则是定量测定的依据。分光光度法是借助 分光光度计来测量一系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然后根据被测试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 上求得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分光光度法与目视比色法在原理上并不完全一样。分光光度法是比较有 色溶液对某一波长光的吸收情况,目视比色法则是比较透过光的强度。例如,测定溶液中 KMnO4 的含 量时,分光光度法测量的是 KMnO4 溶液对黄绿色光的吸收情况,目视比色法则是比较 KMnO4 溶液透 过红紫色光的强度。在分光光度法中,因入射光是纯度较高的单色光,故使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情况大 为减少,标准曲线直线部分的范围更大,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较高。因可任意选取某种波长的单色光,故 利用吸光度的加和性,可同时测定溶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由于入射光的波长范围扩大了,许多 无色物质,只要它们在紫外或红外光区域内有吸收峰,都可以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 a 灵敏度高 常用来测试物质含量在 1%~10-3%的微量组分,甚至可测定 10-4%~10-5%的痕量组 分。 b 准确度高 比色法的相对误差是 5%~10%,分光光,完全可以满足微量组分测定的准确要求。但对常量组分,其准确度比重量法和滴定法要低。 c 操作简便、快速 由于新的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显色剂和掩蔽剂的出现,常可不经分离而直接进行 比色或分光光度法测定。 d 应用广泛 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都可直接或间接的用比色或分光光度法测定。
分光光度法 在分光光度计中,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时,便可得到与众不同波长相对应 的吸收强度。如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收强度(A)为纵坐标,就可绘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利 用该曲线进行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也称为吸收光谱法。用紫外光源测定无色 物质的方法,称为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可见光光源测定有色物质的方法,称为可见光光度法。它们与比 色法一样,都以 Beer-Lambert 定律为基础。 上述的紫外光区与可见光区是常用的。但分光光度法的应 用光区包括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比色法 以可见光作光源,比较溶液颜色深浅度以测定所含有色物质浓度的方法。 以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为基础,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 法。比色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开始于 19 世纪 30~40 年代。比色分析对显色反应的基本要求是: 反应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反应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的组成恒定且较稳定,它和显色剂的颜色差 别较大。选择适当的显色反应和控制好适宜的反应条件,是比色分析的关键。 常用的比色法有两种: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两种方法都是以朗伯-比尔定律(A=εbc)为基础。常用 的目视比色法是标准系列法,即用不同量的待测物标准溶液在完全相同的一组比色管中,先按分析步骤 显色,配成颜色逐渐递变的标准色阶。试样溶液也在完全相同条件下显色,和标准色阶作比较,目视找 出色泽最相近的那一份标准,由其中所含标准溶液的量,计算确定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 光电比色法是在光电比色计上测量一系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将吸光度对浓度作图,绘制工作曲线,然 后根据待测组分溶液的吸光度在工作曲线上查得其浓度或含量。与目视比色法相比,光电比色法消除了 主观误差,提高了测量准确度,而且可以通过选择滤光片来消除干扰,从而提高了选择性。但光电比色 计采用钨灯光源和滤光片,只适用于可见光谱区和只能 得到一定波长范围的复合光 , 而不是单色光 束,还有其他一些局限,使它无论在测量的准确度、灵敏度和应用范围上都不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0 世纪 30~60 年代,是比色法发展的旺盛时期,此后就逐渐为分光光度法所代替。

第二十章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第二十章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3、朗伯-比尔定律
4、透光度(透射比) 5、吸光系数(吸收系数) 6、摩尔吸收系数


书P398: 例题20-1
二、吸光度的加和性 测得溶液的吸光度等于各组分的吸光度之 和。 A总 = ∑ Ai =κ1 b c1 + κ2 b c2 + …… κn b cn
三、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1、比尔定律的局限性 2、非单色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4、颜色的产生: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
择性吸收作用而产生了不同颜色。
5、光吸收曲线 6、吸收峰:光吸收程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
7、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不同物质的溶液,
其最大吸收波长不同。
20.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一、朗伯-比尔定 1、朗伯定律 朗伯(Lambert) 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 度和吸收层厚度的关系。 A∝b 2、比尔定律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 和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 A∝ c
一、光度分析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 2、准确度能满足微量组分测定的要求 3、操作简便快速,仪器设备简单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单色光:同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 2、复合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光称为复
合光。如可见光。 3、互补色光:两种适当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 强度比例混合可成为一种白光,这种两种单 色光称为互补色光。
A
λ1 A
λ2
λ
λ1
λ2
λ
Aλ1= kaλ1bCa +kbλ1bCb Aλ2= kaλ2bCa +kbλ2bCb
三、光度滴定 四、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 五、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1、饱和法 2、连续变化法

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和比较

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和比较

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和比较2015年12月5日龙浪李珂璇王宇鑫李嘉浩程卫东王佳佳临床医学院指导教师:徐尧一、摘要本讨论报告通过分析和比较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两种比色法的主要优缺点,即目视比色法操作简便但精度较低,分光光度法精确度较高但对溶液的性质要求较高;并且结合实例说明两种比色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浓度限制,即两种比色方法分别在光的波长、物质的组分、以及对朗伯-比尔定律的符合情况上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并给出了适用的吸光度范围(0.2-0.8)和浓度范围。

由此针对不同情况给出了不同的选择方案。

这对实际的研究和生产生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二、前言在确定有色溶液待测组分含量时,常常可以通过比较和测量溶液的颜色来进行,这种方法叫做比色法。

早在19世纪30-40年代,比色法就开始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被应用到研究和生产中。

常用的比色法有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两种,其中前者主要通过眼睛观察得出结论,后者借助光电比色计进行。

由于这两种比色方法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分析和比较两种方法对于方法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三、内容(一)两种比色方法优缺点比较1.目视比色法1)优点(1)比色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相比分光光度法,目视比色法不需要动用分光光度计,只需要几个比色管便可以完成测定,因此显得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使用成本低。

同时节省了电能,有利于能源的节约和保护。

在分析大批试样时,其优势就显得更加明显,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测定消耗时间。

在本实验中,我们仅需配置5个标准溶液,便可直接在比色管架上进行比较,与分光光度法中所需的多次清洗比色皿的操作要求相比比较简易。

(2)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不严格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情况目视比色法是通过比较通过光的强度来测定组分含量,可以在白光下进行[2],因此对于有些不严格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显色反应也是适用的。

例如在用碘量比色法测定油脂中过氧化值时,碘和淀粉反应的特征蓝色只有在含碘量在2~10μg[6]时才较为严格地符合Lambert-Beer定律,因此只要反应产生的碘稍稍过量或不足,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就会产生较大误差,只能使用目视光度法。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例如, 白光通过CuSO4溶液时, 溶液 颜色为蓝色。
吸收曲线: 为了精确表明溶液对不 同波长光的吸收情况, 可将不同波长 的单色光依次通过某一固定浓度的有 色溶液, 测量该溶液对各单色光的吸 收程度, 即吸光度, 以波长为横坐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 即为 吸收曲线, 或称吸收光谱。
光栅:色散元件, 利用光的衍射和干 涉原理制成。当白光通过密刻平行条 痕的光栅后, 将不同波长的光色散成 连续光谱。具有波长范围宽、色散均 匀、分辨本领高等优点。
c. 吸收池(比色皿) 用于盛装被测试液和参比溶液。 按制作材料不同分为石英吸收 池和玻璃吸收池。
d. 检测器 作用: 是将光强度信号转换为可 测电信号, 常见检测器有光电池和 光电管。 光电池: 国产581-G型光电比色 计及72型分光光度计。
与目视比色法相比, 光度法的特点: ① 灵敏度高;10-5 ~ 10-6mol/L ② 准确度较高; ③ 仪器设备较简单, 操作简便、 快速; ④ 应用广泛。
(2) 光的性质和物质的颜色 光的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 具 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性可用 波长来描述, 其单位常用纳米(nm) 表示, 波长越短, 能量越高。
具有同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由不 同波长光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
互补色光: 若将两种颜色的光按适当的 强度比混合可成白光, 那么这两种光称为 互补色光。
物质的颜色: 物质对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 当一束白光通过溶液时, 若溶液对各 种色光都不吸收, 则白光全部通过, 溶液呈无色透明; 若各种色光几乎全 被吸收, 则溶液呈黑色; 若溶液只吸收 某种色光, 则溶液呈透过光的颜色, 也 就是说, 溶液呈吸收光的互补色光的 颜色。
(2) 吸光系数 当b以cm, c以g/L为单位, K为吸光 系数, 用符号a表示, 单位为L/g · cm A=abc 当b以cm, c以mol/L为单位时, K为 摩尔吸光系数, 用符号ε表示, 单位 为L/ mol · cm A=εbc a a与ε的关系: M

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课件

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课件
比对。
分析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测量结果,进行 分析和处理,得出实验结
论。
05
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法的比较
实验原理的比较
比色分析
利用有色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分光光度法
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实验方法的比较
比色分析
通常使用比色皿进行实验,需要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分光光度法实验操作流程
校准仪器
在实验开始前,对仪器进 行校准,以确保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
进行实验测量
将处理后的样品放入比色 皿中,并在分光光度计下 进行测量,记录吸光度等
光学性质。
01
02
03
04
05
准备实验仪器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相应 的实验仪器,如分光光度
计、比色皿等。
制备标准溶液
根据实验需求,制备标准 溶液,以便在实验中进行
比色分析的特点
比色分析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 高、重现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各 种不同类型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定 量分析。
比色分析的应用范围
食品检测
用于测定食品中的添加剂、营养 成分、农药残留等物质的含量。
化工分析
用于测定各种化学物质如有机物 、无机物、配合中各种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 、氮磷营养盐等的含量。
确定实验参数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 的实验参数,如波长、浓 度等。
设计实验步骤
根据实验参数,设计具体 的实验步骤,包括样品的 选取、处理和测试等。
样品处理
样品选取
根据实验目的和参数,选取具有 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处理
对选取的样品进行处理,以满足 实验要求,如破碎、溶解等。

第二十章 食品真实性的鉴定

第二十章 食品真实性的鉴定
• 食品掺假
– 非法掺入外观、物理性状或形态相似的物质
• 食品掺杂
– 在粮油食品中非法掺入非同种类或同种类劣质物质
• 食品伪造
– 人为地用一种或几种物质进行加工仿造、冒充某种食 品在市场上销售的违法行为
2
肉及其制品掺假检测
• 掺假主要形式
– 掺杂其他价格便宜的肉种 – 往肉类中注入水等异物
• 肉类掺假主要检测技术
• 检测:
– 以氯丙醇、果糖酸(乙酰丙酸)的含量作为鉴定是否为 酿造酱油的依据
– 利用传统酿造酱油含有特异于一般配制酱油的风味物质 进行鉴定
– 动物水解蛋白液,尤其是“毛发水”,其氨基酸构成与 植物蛋白不同,可通过测定(半)胱氨酸含量确定是否 存在“毛发水”的存在
– 味精废液存在4-甲基咪唑,可通过检测其含量来推断是 否为“味精酱油”
• 指纹图谱分析法
– 色谱指纹图谱 – 光谱指纹图谱 – 电子鼻指纹图谱
9
食用油掺假检测
掺假形式
• 食用油中掺入未精炼的机榨毛油及变质油; • 将质量差、价格低的植物油掺兑到优质油品中; • 食用油中掺入非食用油脂; • 用煎炸餐饮残留油代替食用油脂; • 地沟油回收使用; • 将本应作为工业原料的动物油脂非法进入食品
– “摸”:感知新鲜度,致密?黏手?弹性?
• 禽肉的感官检验要点
– “看”:观察禽类的眼睛、口腔、皮肤和脂肪的状 况去判断其新鲜程度。
– “摸”:新鲜禽肉表面不粘手、肌肉结实而富有弹 性、指压后的凹陷能立即恢复。
4
基于蛋白质和脂肪酸的鉴别方法
• 电泳法:将可溶性蛋白依其分子量分为可
见条带,凝胶电泳利用蛋白的这种特性根 据肉类蛋白辨别不同动物物种。
• 色谱检测:基于肉类脂肪酸的成分、组氨

第章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第章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第20章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20-1】将下列百分透光度值换算为吸光度:(1)1% (2)10% (3)50% (4)75% (5)99%解:A=2-lg T%(1)A=2-lg 1 = 2.000(2)A=2-lg 10 = 1.000(3)A=2-lg 50 = 0.301(4)A=2-lg 75 = 0.125(5)A=2-lg 99 = 0.0044【20-2】将下列吸光度值换算为百分透光度:(1)0.01 (2)0.10 (3)0.50 (4)1.00解:lgT%=2-A(1)lgT1%=2-0.01 = 1.99 T1%=97.7 %(2)lgT2%=2-0.10 = 1.90 T2%=79.4 %(3)lgT3%=2-0.50 = 1.50 T3%=31.6 %(4)lgT4% =2-1.00 =1.00 T4%=10.0 %【20-3】有一有色溶液,用1.0 cm 吸收池在527 nm 处测得其透光度T = 60%,如果浓度加倍,则(1)T值为多少?(2)A 值为多少?(3)用5.0 cm 吸收池时,要获得T = 60%,则溶液的浓度为原来浓度的多少倍?解:A=-lg T =εbc -lg 0.60 = 0.222浓度增倍时:(1)lg T =-0.444 T= 36 %(2)A=-lg T = 0.444(3)1.0cm时:c1 = 0.222 5.0cm时:c2 = 0.222c2/c1= 1.0 /5.0 = 0.2倍【20-4】有两种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当液层厚度相同时,在527nm处透光度T分别为(1)65.0%,(2)41.8%。

求它们的吸光度A各为多少?若已知溶液(1)的浓度为6.51×10-4mol·L-1,求出溶液(2)的浓度为多少?解:(1)A=εbc =-lgT=-lg 0.650 = 0.187(2)A=-lg 0.418 = 0.379(3)当c1= 6.51×10-4 mol • L-1时,b = 0.187∕6.51×10-4 = 287 mol -1 • Lc 2= 0.379∕287 = 1.32×10-3 mol • L -1【20-5】在pH=3时,于655 nm 处测得偶氮胂Ⅲ与镧的紫蓝色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4.50×104。

第四节 比色法及分光光度计

第四节 比色法及分光光度计
2、依据: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3、工作原理:白光经过聚光并通过棱镜或光栅后,得到一束 平行且波长范围很窄的单色光,此单色光通过比色皿内一 定厚度的溶液后照射在光电管上,则有光电流产生,该光 电流的大小与照射到光电管上的光强度成正比,于是检流 计的读数尺上就能读出相应的百分透光率或吸光度。
4.2 分光光度法
4.2 分光光度法
6、应用举例 例1:P162例8-2 例2:P162例8-3
例:取1.000g钢样溶解于HNO3,其中的 Mn用KIO3氧化成KMnO4并稀释至100mL, 用1.0cm吸收池在波长545nm测得此溶液的吸 光度为0.720。用1.64×10-4 mol/L KMnO4作 为标准,在同样条件下测得的吸光度为0.360, 计算钢样中Mn(55)的百分含量。
1
2
3 4
5
待测溶液
系列标准溶液
4.1 目视比色法
例1 :课本P158,磷的比色测定。 例2:NH4Cl中SO42-杂质的测定。 吸收SO42-标准溶液(0.2mg/mL)1.0mL、2.0mL、3.0mL、 4.0mL、5.0mL,分别加入到25mL比色管中,各加入(1+1)HCl 1mL,乙醇5mL,10%BaCl2 5mL,分别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即为标 准色阶。 称样品1.000g溶于少量水中,过滤水不溶物,滤液加入25mL比 色管中,并吹洗滤纸,加1mL(1+1)HCl 消除CO32-,加5mL乙醇, 5mL,10%BaCl2 5mL,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与色阶比较。假 设与第二个比色管浑浊度相同,则1g试样中含有0.4mg SO42-。 则 SO42-质量分数为:
第四节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4.1 目视比色法

分光光度法与比色法

分光光度法与比色法

1、几个概念:分光光度法在分光光度计中,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时,便可得到与众不同波长相对应的吸收强度。

如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收强度(A)为纵坐标,就可绘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

利用该曲线进行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也称为吸收光谱法。

用紫外光源测定无色物质的方法,称为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可见光光源测定有色物质的方法,称为可见光光度法。

它们与比色法一样,都以Beer-Lambert定律为基础。

上述的紫外光区与可见光区是常用的。

但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光区包括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比色法colorimetry以可见光作光源,比较溶液颜色深浅度以测定所含有色物质浓度的方法。

以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为基础,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比色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开始于19世纪30~40年代。

比色分析对显色反应的基本要求是:反应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反应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的组成恒定且较稳定,它和显色剂的颜色差别较大。

选择适当的显色反应和控制好适宜的反应条件,是比色分析的关键。

常用的比色法有两种: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两种方法都是以朗伯-比尔定律(A=εbc)为基础。

常用的目视比色法是标准系列法,即用不同量的待测物标准溶液在完全相同的一组比色管中,先按分析步骤显色,配成颜色逐渐递变的标准色阶。

试样溶液也在完全相同条件下显色,和标准色阶作比较,目视找出色泽最相近的那一份标准,由其中所含标准溶液的量,计算确定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

光电比色法是在光电比色计上测量一系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将吸光度对浓度作图,绘制工作曲线,然后根据待测组分溶液的吸光度在工作曲线上查得其浓度或含量。

与目视比色法相比,光电比色法消除了主观误差,提高了测量准确度,而且可以通过选择滤光片来消除干扰,从而提高了选择性。

但光电比色计采用钨灯光源和滤光片,只适用于可见光谱区和只能得到一定波长范围的复合光,而不是单色光束,还有其他一些局限,使它无论在测量的准确度、灵敏度和应用范围上都不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比色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异同

比色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异同

比色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异同比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这俩听上去好像很复杂的科学名词,其实它们都跟“测量颜色”有关系。

嗯,简单说就是看东西的颜色,然后通过这个颜色来判断里面有什么成分。

你可能会想,这俩是不是差不多?是的,差不多,但细节上还是有点不同的,了解清楚了,能让你在实验室里也能像个小专家一样,得心应手。

比色法嘛,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溶液的颜色来判断它的浓度。

比方说,你往水里加了某种化学物质,水的颜色可能会变得更加浓烈。

你通过比较颜色的深浅,来推算浓度。

你觉得有点意思吧?其实这就像你平时看着一杯饮料的颜色,越深可能说明加糖多,越浅可能说明糖少,做化学实验也是一样。

可是,比色法有个小问题就是它受光线、溶液颜色、试剂浓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哎,这就让它的准确性有点小小的波动。

紫外分光光度法呢,就像是比色法的“升级版”,有点像拿着超级显微镜来看问题。

它的原理是通过紫外线光源照射样品,然后测量样品吸收了多少光,最后得出结论。

简而言之,紫外线比可见光更“强”,它能穿透更多的东西。

所以,紫外分光光度法通常用来测量那些对紫外线有吸收的物质,比如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或者环境中的污染物。

这种方法不仅能量度颜色的深浅,还能更精确地定量物质的含量。

比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最大的不同就体现在它们对光的“利用”上。

比色法主要依赖的是可见光,而紫外分光光度法则是通过紫外光去探测物质的特性。

就像你用手电筒和紫外线手电筒照东西,两者照出来的效果完全不一样。

比色法的测量范围一般限制在了肉眼能看到的颜色范围内,所以它适合一些比较简单的、颜色鲜明的实验;紫外分光光度法就不一样了,紫外光波长比可见光短,能“看到”更深层的东西,能测量更多“看不见”的物质。

所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处理一些微量物质或者需要高精度测量的场合,表现得更有“压倒性优势”。

不过,说到优缺点,它们俩也各有千秋。

比色法简单易用,设备不复杂,花费也相对便宜。

你只需要准备一个比色皿,把样品放进去,然后在一定的波长下对比颜色,就可以得出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 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 收波长λmax
(2)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 线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 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可作为物 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返回
14
(3)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
20.1.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光的互补
两种颜色的光若按适当比例混合,可 以形成白光,这两种光称为互补色光。
返回
7
实验证明:溶液的颜色是由于溶液中的有色 物质吸收了某一波长的光所造成的。 如KMnO4吸收绿色光,因此KMnO4溶液呈现紫 色。
黄 绿 青
橙 红
白光
青蓝
互补色光


返回
1、透光率T与吸光度A
Cr2O72- + H2O
*3.仪器引起的误差
2CrO42- + 2H+
返回
30
20. 3
分光光度计
返回
1、光源:应有足够的发射强度而且稳定, 如钨丝灯、氘灯等。 2、单色器:采用棱镜或光栅获得单色光。 3、吸收池:比色皿,厚度有0.5、1、 2、 3 cm等。 4、检测器:光电池或光电管。
31
的作用使吸光度增大,或
入射光不是垂直通过比色
皿产生正偏差。
标准工作曲线 图
返回
C
2.化学因素 (1)吸光质点的相互作用,浓度较大时,产生 负偏差, 朗伯-比尔定律只适合于稀溶液(C < 10-2 mol/L )。 (2)平衡效应,物质的离解、缔合、互变异构及
29
化学变化引起的偏离,如:
Fe(SCN)3 Fe3+ + 3SCN-
某些无机化合物萃取体系,例如CCl4萃取I2。
返回
41
20. 5
吸光度测量条件 的选择
返回
42
1.入射光的波长的选溶液的选择
Io A lg lg I I参比 I 试液
(1)纯溶剂作空白 试液、试剂、显色剂均无色 (2)试剂空白 试液无色、试剂或显色剂有色 (3)试液空白 试液有色、试剂和显色剂均无色
21
104< ε <5×104
5×104< ε <105 ε >105
反应灵敏度中
反应灵敏度高 反应灵敏度超高
(6)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 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返回
当 c = 1mol· -1,b = 1cm 时, L A =ε ε值是有色物质在一定波长下的特征常数, 用它来衡量显色反应的灵敏度。ε值越大, 表示该有色物质对此波长光的吸收能力愈强, 显色反应愈灵敏。 在吸收曲线上,与最大吸收波长相对应 的摩尔吸收系数ε,以ε最大 表示。
紫外吸光光度法:吸收光波长范围200400 nm
(近紫外区) ,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可见吸光光度法:吸收光波长范围400750 nm ,主要用于有色物质的定量分析。 本章主要讨论可见吸光光度法。
返回
5
20.1.1 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波 动性、粒子性。
c E h h
返回
34
2. 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1)灵敏度高,选择 较大(104~105)的显色反 应。避免共存组分干扰。 (2)选择性好,显色剂只与被测组分反应。
(3)有色物组成固定,如:
Fe3+ + 磺基水杨酸 → 三磺基水杨酸铁(黄色) (组成固定) Fe3+ + SCN - → FeSCN2+、 Fe(SCN)2 + …… (组成不固定)
关,与待测物浓度无关;
(4)同一吸光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 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εmax表示 。ε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 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返回
(5)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 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ε <104 反应灵敏度低
若读数的绝对误差为△T=1%,用不同的T 代入上式,可得相应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 △c/c,作图,p407图20-10.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 系统
返回
32
20.4
显色反应和显色 条件的选择
返回
33
1.显色反应和显色剂 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利用显色反应把待测 组分X 转变为有色化合物,然后再进行测定。 使试样中的被测组分与化学试剂作用生成 有色化合物的反应叫显色反应。 mX(待测物)+nR(显色剂)=XmRn( 有色化合物) 显色反应主要有配位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其中绝大多数是配位反应。
(Planck常数:h=6.626 × 10 -34 J · ) S
上式表明光的波长越短,或者说频率
越大,光的能量越高。
返回
具有同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
(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
6
不同波长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 日常生活中肉眼所见到的白光,如日光等 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光按适当 的强度比例混合而成的,是在400~750nm范围 的一种复合光。
返回
44
3. 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
透光率读数的准确度是仪器精度的主要指
标。测定结果的精度常用浓度的相对误差△c/c
表示。
返回
A lgT bc
0.434 d lg T 0.434d ln T dT bdc T
45
dc 0.434dT c T lg T c 0.434T c T lg T
返回
24
2+
N
3
N + Fe2+ N
3
Fe
N
返回
注意: 因为
25
Io 1 A lg lg bc T I
在吸光光度法中,b是一定的, A与c成 正比,但T不与 c成正比。
返回
26
4、吸光度的加合性
在多组分体系中如果各吸光物质之间无 相互作用这时体系总的吸光度等于各个吸光物 质的吸光度之和。 A总 = ∑ Ai =ε1bc1 + ε2bc2 + …… εnbcn
K为常数,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与吸 光物质的本性,入射光的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 关,与浓度c无关,数值随c选择的单位变化。
返回
3、吸光系数和摩尔吸光系数 (1)吸光系数a 当c用g/L表示,b用cm表示时,K用a表示, 称为吸光系数,单位为 L· -1· -1 ,则: g cm A=abc (2)摩尔吸光系数ε
1
第二十章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返回
2
20.1 概述 20.2 光吸收定律 20.3 分光光度计 20.4 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 20.5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20.6 吸光光度光法的应用
返回
3
20.1
概述
返回
4
在光谱分析中,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 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依据物质对不同 波长范围光的吸收,主要有: 红外吸收光谱法:吸收光波长范围2.51000 m ,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A 的
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 据。 (4)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 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 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返回
15
20.1.4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下限为10-5 ∼10-6 mol/L 。 适用于微量分析。 2、准确度较高,相对误差为2% ∼ 5%。 3、快速简便。 4、应用广泛。
返回
16
20.2
光吸收定律
返回
17
1.朗伯—比耳定律
• 朗伯(Lambert) 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
度和吸收层厚度的关系。A∝b •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
和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A∝ c
返回
18

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溶 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 的浓度c 和液层 厚度b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 A=Kbc
返回
35
(4)有色物稳定性高,其它离子干扰才小。 如三磺基水杨 酸铁的Kf =1042 , F- 、H3PO4 对它无干扰。
(5)显色过程易于控制,而且有色化合物与 显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应尽可能大。

MR | max

R max
| 60nm
返回
3. 显色反应条件 (1)显色剂用量 ,适当过量。 (2)溶液酸度,既要防止被测离子生成沉淀, 又需防止有色配合物离解。有效的方法是 加入缓冲溶液(考虑干扰)
返回
9
透过光强度I与入射光强度Io之比称为透光度 或透光率。用 T 表示:
I T Io
从上式可以看出:
溶液的透光度越大,说明对光的吸收越 小,浓度低;相反,透光度越小,溶液对光 的吸收越大,浓度高。
返回
10
吸光度A:
Io 1 A lg lg T lg T I
若光全部透过溶液,Io= I , A = 0 。
若全部被吸收, I = 0 , A = ∞。 吸光度A是用来衡量溶液中吸光物质对 单色光 λ 的吸收程度,A值越大,其吸收程 度越大;反之亦然。
返回
11
返回
2、吸收曲线 将不同波长的光依次透过某浓度一定的 溶液,测量不同波长下溶液对光的吸光度,用 A~λ 作图
12
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返回
吸收曲线的讨论
返回
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