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目的为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部门的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

三、组织架构1. 成立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后勤保障科等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 设立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办公室,负责全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监督。

四、监测项目和频次1. 监测项目: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物品等的监测。

2. 监测频次:(1)空气监测:洁净手术室及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科室每月监测一次,其他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2)物体表面监测:每季度对重点部门如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手术室等进行监测,其他科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医务人员手监测:每月对重点部门如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手术室等进行监测,其他科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使用中消毒液监测:每月对所有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监测。

(5)消毒后物品监测:每月对所有消毒后的物品进行监测。

五、监测方法和标准1. 监测方法:(1)空气监测:采用沉降法进行监测。

(2)物体表面监测:采用棉拭子涂抹法进行监测。

(3)医务人员手监测:采用棉拭子涂抹法进行监测。

(4)使用中消毒液监测:采用生物指示物法进行监测。

(5)消毒后物品监测:采用棉拭子涂抹法进行监测。

2. 监测标准:(1)空气监测:细菌总数≤500cfu/m³,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2)物体表面监测:细菌总数≤5cfu/m²,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3)医务人员手监测:细菌总数≤1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4)使用中消毒液监测:细菌总数≤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5)消毒后物品监测:细菌总数≤5cfu/m²,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济进行染菌量和浓度检测(一)染菌量检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VloOCfU/ml,不得检验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济每月检测一次,不得检测出任何微生物。

(二)浓度检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检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现用现配,每次配置后都应测试浓度,对戊二醛的应每周不少于两次,内镜室要每日检测。

二、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检测(一)消毒物品每季度检测一次,不得检验出致病性微生物。

(二)灭菌物品每月检测一次,不得检验出任何微生物。

(≡)灭菌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细菌总数W20cfu∕件,并未检测出致病菌为合格。

(四)灭菌后内镜,未检验出任何微生物为合格。

三、紫外线消毒,进行日常监测、辐照强度检测(一)日常监测:各科室应做好每支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监督人签名的登记,(二)辐照强度检测:检测灯管照射强度,新灯管的照射强度290uw∕cm2,使用中灯管照射强度270uw∕cm20四、血液净化系统必须每月对透析液,透析用水进行细菌总数的检测,每季度进行内毒素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滤口等,并及时进行检测,当检测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需进行复查。

标准值为:透析液要求细菌菌数VlOoCfU/ml,内毒素V0.5EU∕ml,并不得检查出致病微生物,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一次,透析用水要求细菌培养每月一次,细菌菌数VlOoCfU/ml,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内毒素<0.25EU∕ml,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一次。

五、环境卫生学检测(一)各科室按照医院要求每月对本科室重点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的手进行消毒灭菌检测。

(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每季度对重点科室及病房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并做好检测统计分析。

医院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认真遵守各项监测技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

二、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三、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四、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安全评价报告及有效期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

五、每季度对超声波清洗器进行能量的检测。

六、每半年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压力表进行检测校验,每年对安全阀、高压灭菌器、干燥柜及煮沸槽进行检测校验。

七、应对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进行日常监测和定期抽查,并记录监测结果。

八、对使用的消毒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每季一次,化学监测每次配制时监测。

九、对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结果符合要求。

十、定期对手、物表、空气进行环境卫生学的检测。

十一、每月对无菌包抽样检测。

十二、每月用电导率笔对纯水进行检测。

十三、认真观察记录清洗、消毒、干燥的过程,质量符合要求。

十四、压力蒸汽灭菌器检测1.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锅号、批次、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灭菌日期、灭菌操作者签名等项。

2.化学监测:灭菌包外有化学指示物;包内应放置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能看到包内化学指示物的不需要有包外指示物。

3.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每锅进行,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必须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

物理、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才能使用。

预真空(脉动)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及方法、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消毒供应中心2017年7月6日修订。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使用中消毒剂生物监测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须<100cfu/ml,无致病微生物,有记录;灭菌剂生物监测每月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有记录;戊二醛每周不少于一次化学监测,有登记;含氯消毒剂(如施康)每日化学监测。

二、压力蒸汽灭菌监测:(一)物理监测,每锅进行,且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灭菌,有记录。

(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剂,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灭菌后必须达到规定色泽,才能使用。

(三)生物监测,每周进行,必须合格,有记录。

三、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有登记。

四、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天进行生物监测,有登记。

五、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六、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做好日常监测: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每周一次75%酒精擦拭,有登记。

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有记录并上报院感科。

当强度低于70μw/cm2 时应及时更换灯管。

七、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等)及其他消毒物品,应每季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有登记。

八、浸泡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膀胱镜、胆道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有登记。

九、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ICU、介入治疗室、层流室等)每月进行消毒后医疗器材、物体表面、消毒液及医务人员手的监测,有报告单备查。

十、医院污水排放要求达到国家标准,接触池出口总余氯每日监测不得少于2 次(采用间歇式消毒处理的,每次排放前监测)。

粪大肠菌群数每月监测不得少于1 次。

肠道致病菌中沙门氏菌的监测,每季度不少于1 次;志贺氏菌的监测,每年不少于2 次。

1。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作为重要的诊疗场所,其消毒灭菌效果越来越受到关注。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是保障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该制度的实施。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方式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保障医院环境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主要有以下方式:1.测定消毒剂和杀菌剂浓度。

医院消毒剂和杀菌剂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浓度使用,否则会影响其消毒效果。

因此,监测医院消毒剂和杀菌剂浓度是必要的。

2.细菌培养和鉴定。

医院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只有通过细菌培养和鉴定才能准确评估消毒灭菌效果。

3.生物指标监测。

生物指标监测主要是通过检测某些生物的存活情况来评估消毒灭菌效果。

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评价指标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评价指标是评估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关键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测定消毒剂浓度。

消毒剂浓度是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其浓度合格率是评价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2.消毒区域表面细菌数。

消毒区域表面细菌数能够反映医院环境卫生状况,其合格率也是评价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3.物品接触回收箱中细菌数。

物品接触回收箱是医院环境中重要的储存物品的场所,因此,物品接触回收箱中细菌数对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实施方案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详细的消毒灭菌监测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监测方式、监测频率、监测内容等具体细节,确保监测工作全面、准确。

2.建立健全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监测数据应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并及时生成监测报告,为后续分析和判断提供依据。

3.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监测结果应综合分析,找出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4.加强监测质量的管理。

包括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制定监测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监测数据反馈机制等。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使用中消毒剂应根据其性能进行化学监测,并做好记录,含氯消毒剂浓度监测每日1次。

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测定每季度1次,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

二、使用中压力蒸汽灭菌器每一灭菌周期应进行1次(每锅)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有包装的应进行包内外化学指示物监测,并做好记录。

三、使用紫外线灯管应记录使用时间、累积照射时间、使用人。

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辐射强度监测,新灯管使用前符合相关要求,辐射强度不低于90μ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辐射强度不低于70μw/cm2,消毒效果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紫外线消毒后空气培养达标。

四、空气消毒机应按使用说明书使用和维护。

五、检验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室等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等卫生学监测;普通病区每年监测一次。

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六、各科室对监测报告妥善保存,对不合格项目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及重点部门如手术部、内科监护室、外科监护室、急诊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及 NICU、消毒供应中心、胃肠镜室、口腔科、急诊科、检验科等部门每季度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抽查监测一次。

对普通科室每年抽查监测一次。

2.各科对本科室重点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依据《医院消毒、灭菌环境监测质控标准》要求进行微生物学自测。

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国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相关部门的环境卫生学有关时应随时进行监测;增加采样点,查找、分析原因。

4.若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可能与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有关时,应增加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频率及内容。

5.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使用中的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使用中消毒剂有效浓度应符合使用要求,连续使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

若怀疑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与消毒剂有关时,及时进行微生物监测。

6.临床科室新增设空气净化设施使用时,应及时进行相关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应达标。

7.紫外线灯管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检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

紫外线照射强度检测应每半年进行一次,使用中灯管强度:≥30W 直管型≥70uw/cm2;30W 高强度≥180uw/cm2。

8.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9.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的物品抽样检查,若医院感染暴发与相应物品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10.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消毒供应中心负责监测。

10.1物理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进行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是为了确保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卫生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以下是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的详细内容: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通过对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效果是否达标,以及掌握医院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2. 原则: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应遵循科学性、规范化、持续性和改进性原则,确保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卫生安全。

二、监测项目和标准1.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及环境外表、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1)空气监测:对洁净手术室、洁净技术房间、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等关键区域进行日常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

(2)物体及环境外表监测:对医院各类物体表面、地面、墙壁等环境外表进行定期监测。

(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手卫生状况符合要求。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医院各类消毒剂、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设备进行监测。

(1)消毒剂监测:定期对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2)无菌物品监测:对医院各类无菌物品进行监测,确保其无菌状态。

(3)消毒设备监测:对高压蒸汽灭菌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等消毒设备进行监测,确保其工作正常。

三、监测方法和程序1. 监测方法:采用国家规定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标准,包括采样、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等环节。

2. 监测程序:(1)制定监测计划:根据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特点,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

(2)监测实施:按照监测计划,进行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

(3)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撰写监测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结果处理和持续改进1. 结果处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

2. 持续改进:督促相关科室和人员按照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持续改进。

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规范医疗机构的灭菌工作,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2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处理的全过程监测管理。

1.3 医疗机构应根据本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健全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管理机构和相关人员2.1 医疗机构应设立灭菌效果监测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

2.2 灭菌效果监测管理部门应配备专业人员,并确保其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

2.3 监测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最新的灭菌技术和监测方法。

2.4 医疗机构领导应重视灭菌效果监测工作,确保相关人员履行责任,做好监测工作。

三、灭菌效果监测流程3.1 灭菌前检查:在进行灭菌前,应对医疗器械的清洁程度进行检查,确保灭菌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灭菌时间和温度监测:在灭菌过程中,应严格监测灭菌时间和温度,确保灭菌作业的有效性。

3.3 灭菌剂浓度监测:对灭菌剂浓度进行监测,确保其在有效范围内,保证灭菌效果。

3.4 灭菌后效果检测:对灭菌后的医疗器械进行效果检测,确保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3.5 灭菌记录和报告:对灭菌效果监测的结果进行记录,形成报告,并妥善保存备查。

四、灭菌效果监测方法4.1 生物指标监测:采用生物指标监测方法,通过检测生物指标的灭菌效果,对灭菌工作进行评估。

4.2 化学指标监测:采用化学指标监测方法,对灭菌剂浓度等进行监测,确保其在有效范围内。

4.3 物理指标监测:采用物理指标监测方法,对灭菌时间和温度进行监测,确保灭菌作业的有效性。

4.4 复核监测:对灭菌效果进行定期复核监测,确保其稳定性和持久性。

五、灭菌效果监测结果处理5.1 若灭菌效果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应及时对医疗器械进行包装、贮存和备案。

5.2 若灭菌效果监测结果未达标,应对灭菌工作进行整改,必要时对医疗器械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5.3 对未达标的灭菌效果监测结果,应进行记录、分析和处理,并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开展诊疗活动的科室、部门及工作人员。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后勤保障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环境卫生学监测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和反馈。

四、监测内容与频次1. 监测内容:(1)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包括洁净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烧伤病房等特殊场所的空气监测。

(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包括床栏、床头柜、洗手池、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

(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包括医务人员洗手、手消毒后的采样监测。

(4)使用中的消毒剂监测:包括消毒液的浓度、有效期等。

(5)无菌物品监测:包括各类无菌包、无菌容器等。

(6)紫外线灯管监测:包括紫外线灯管的辐射强度、使用寿命等。

2. 监测频次:(1)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

(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每季度一次。

(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每月一次。

(4)使用中的消毒剂监测:每月一次。

(5)无菌物品监测:每季度一次。

(6)紫外线灯管监测:每半年一次。

五、监测方法与判定标准1. 监测方法:(1)空气消毒效果监测:采用平板暴露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置在各个采样点,暴露一定时间后,进行细菌培养、计数。

(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涂抹法,将采样液涂抹在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计数。

(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采用涂抹法,将采样液涂抹在医务人员洗手、手消毒后的手指指尖,进行细菌培养、计数。

(4)使用中的消毒剂监测:采用滴定法、比色法等方法,测定消毒剂的浓度。

(5)无菌物品监测:采用无菌操作技术,从无菌物品中取样,进行细菌培养、计数。

(6)紫外线灯管监测:采用紫外线辐射强度计,测定紫外线灯管的辐射强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目的:规范全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规程,保障消毒灭菌效果。

2.范围:全院科室/部门。

3.定义:无。

4.权责4.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制定管理制度。

4.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护理部:负责监督制度落实。

4.3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制度的执行。

5.作业内容5.1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监测方法参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执行。

5.2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定期进行染菌量测定和有效成分含量监测。

5.2.1染菌量监测:监测方法参照《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操作规程》。

5.2.2有效成分含量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戊二醛用作物品消毒时,每周应不少于1次监测。

5.3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5.3.1压力蒸汽灭菌: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天进行。

5.3.2低温灭菌:必须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每天进行生物监测1次。

5.4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空载进行生物监测3次,均合格后才能使用。

灭菌器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监测,监测方法参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要求执行。

5.5环境消毒5.5.1紫外线消毒:科室工作人员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效果监测。

紫外线消毒应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应≤1000 小时)、使用人签名。

灯管符合GB19258—2012要求,新灯管的辐射强度不低于90μw/cm²;使用中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不低于70uw/cm²,科室工作人员应每半年监测照射强度。

5.5.2空气消毒机消毒:科室工作人员应进行日常监测、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连续使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每季度应进行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的监测。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应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2、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进行1次,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μW/cm2为合格。

3、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细菌菌落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

灭菌后的内镜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4、各种医疗器械应根据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监测。

(1)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应无菌。

(2)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直接或间接接触黏膜的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cfu/件(cfu/g或cfu/100cm),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3)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仅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0cfu/件(cfu/g或cfu/100cm),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5、定期对血液净化系统透析液、透析用水进行监测。

(1)每月监测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菌落总数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2)每季度进行内毒素监测。

在水处理装置的输出端的内毒素应不得超过1EU/ml;在血液透析装置入口的输送点上的细菌内毒素不得超过5EU/ml。

(3)每半年进行1次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监测,结果必须符合国家医药业标准《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的要求。

6、应对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生物学监测每周进行。

7、应对环氧乙烷灭菌器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生物监测应每灭菌批次进行。

8、当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追溯、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 简介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是为了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与卫生,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建立和完善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标准和流程,并通过监测手段评估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管理制度。

2. 目的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的目的是: - 确保医院内各区域、设备和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符合标准和规范; - 监测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消毒灭菌中存在的问题; - 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3. 适用范围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各个科室、病房、手术室、实验室等医疗场所,以及不同类型的设备、器械、用具等。

4. 职责与义务4.1 医院管理层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并贯彻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包括: - 确定监测指标和监测验收标准; - 分配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 - 组织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消毒灭菌意识和技能。

4.2 医务部门医务部门负责具体执行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包括:- 制定科室消毒灭菌方案,确保科室内的消毒灭菌工作达到标准; - 监测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确保器械的安全可靠;- 组织开展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消毒灭菌操作的规范性和技术水平。

4.3 感控科室感控科室负责监测医院的消毒灭菌效果,包括: - 制定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和方案,确保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采集消毒灭菌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 统计、分析和报告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流程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5.1 制定监测计划医院感控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的内容、频次和方法。

5.2 采集样本根据监测计划,医务人员按照规定的步骤采集样本,包括对环境表面、空气、水质、器械等进行采样。

5.3 实验室检测采集的样本送往医院实验室进行检测,根据监测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4 结果统计与分析感控科室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消毒灭菌效果是否符合标准和要求。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流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流程

页脚内容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进行染菌量和浓度检测
1.染菌量监测
消毒剂每季度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 ,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灭菌剂每月检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浓度检测
应测试浓度,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2(二)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1
2.灭菌物品每月检测1
3.合格。

4.
1.监督人签名的登记。

检测灯管照射强度,≧70?W/cm 2。

2.(四)环境卫生学检测
1.各科室按照要求每季度对本科重点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的手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2.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每季度对重点科室及病房等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并做好检测统计分析。

3.判定标准:医院内感染检测监控目标
医院感染发病率(现患率)≤10%。

页脚内容
医院感染现患率实查率≧96%。

③医院感染漏报率≤20%。

④抗菌药物使用率≤60%。

⑤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0.5%。

⑥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⑦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数应≤10cfu/cm 2;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数应≤5cfu/cm 2
⑧Ⅰ、Ⅱ类环境科室物体表面细菌总数≤≤10cfu/cm 2。

⑨Ⅰ类环境科室空气细菌总数≤4.0/皿(30min 15min ),Ⅲ、Ⅳ类环境科室空气细菌总数≤4.0/皿(5min ⑩消毒后内镜细菌总数20cfu/?菌。

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1、高压锅消毒灭菌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并有记录。

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2、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监测:含氯消毒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3、紫外线强度及日常监测:凡使用紫外线灯的科室,(1)按标准按装,(2)坚持日常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3)每3-6个月对照射强度监测一次(强度高于90uW/c,6个月监测一次;70uW/c-90uW/c3个月监测一次;(4)对合格灯管发“紫外线灯强度监测评价卡,不合格灯管及时更换。

4、、环境卫生学监测: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治疗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卫生等微生物监测,保障医疗卫生环境安全。

5、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总结分析和反馈:院感科对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做到月汇总,季分析,年度总结评价。

十四、腹泻门诊管理制度1、腹泻门诊每年从5月1日开始至10月31日止。

2、腹泻门诊接诊范围:急性腹泻(病期在一周内)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慢性腹泻急性发作者、急慢性腹泻病的复诊者。

凡腹泻门诊接诊的病人一律按急诊处理。

3、腹泻病不管在腹泻门诊还是在急诊室都要有详细的登记,化验结果也要单独登记。

4、腹泻病员无论是在腹泻门诊还是在急症室都要进行“霍乱病SPA协同汇集凝集实验,如果症状典型,病人来自疫区,除做SPA快诊实验外,同时作细菌培养。

5、发现法定传染病的疑似病人或已确诊病人,必须迅速电话报告凉山州CDC。

6、在霍乱病流行期间,要设立霍乱病防治机动队,做到人员固定,药械齐全,实行24小时听班。

7、病人排泄物、呕吐物要经过消毒处理才可以倒掉扩展阅读:内镜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1、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1次。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管理24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管理24
三、血液净化系统 1、透析器入口液: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2、透析器出口液:细菌菌落总数应≤20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3、检查结果超标:必须复查。
四、紫外线强度〔消毒〕 1、日常监测: 包括消毒时间、累计照射时间 和使用人签名。有记录。 2、强度监测: ⑴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辐照强度应≥90μ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辐照强度应≥70μW/cm2。 ⑵30W高强度紫外线灯:新灯的辐照强度≥170 μW/cm2。 3、生物监测: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0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到达 99.90%。
七、各科室〔部门〕监测时间具体安排 ㈠重点科室〔部门〕: ⑴Ⅰ、Ⅱ类科室及相关科室 如:手术室、眼科〔手术室〕、医学美容科〔手术室〕、重症加强治疗室、普外科〔ICU〕、心内科〔CCU〕、神内科〔ICU〕、供给室〔无菌间〕、导管室、血透室、儿科〔新生儿室〕、产科〔分疗室、口腔科、感染疾病科等。 ⑵监测时间:每月一次。〔6*、12*〕
六、压力蒸汽灭菌采样及检查方法 1、化学监测法: ①化学指示胶带:将其粘贴于每一个待灭菌物品包外。 ②化学指示卡〔管〕:放入待灭菌的手术包〔高危包〕中央。
2、生物监测法 ① 指示菌株:为嗜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7953或 SSIK31 株〕生物指示剂。
② 检测方法: 将生物指示剂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 预真空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测试包〔由16全棉手术巾,每条41cm×66cm,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 3 层,短边折成 2 层然后叠放,作成23cm×23cm×15cm大小的测试包〕; 下排气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由 3 件平纹长袖手术衣、4 块小手术巾、2 块中手术巾、1 块大手术巾,30块 10cm×10cm 8 层纱布敷料包裹成 25cm×30cm×30cm大小〕;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幵展并做好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等相关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修订本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对重点部门手术部、产房、重症监护室、计划生育手术室、内镜室、儿童口腔保健科等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空气等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二、重点部门每季度对本科室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学监测,对监测结果不达标者应追踪监测,直至达标;三、当有医院感染暴发疑与相关部门的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增加采样点,査找、分析原因;四、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进行化学监测,对使用中的含氮消毒剂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每日进行浓度监测,对稳定的消毒剂.如戊二醛的浓度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五、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IO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 <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若怀疑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与消毒剂或灭菌剂有关时,随时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结果须符合要求;六、压力蒸气灭菌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 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新灭菌器或大修后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应用;如果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发现医院感染暴发与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有关时,应当增加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法和效果的监测频率与内容;七、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根据国家法规要求,开展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记录;内镜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八、对监测不合格结果应有追溯记录,查明原因再次监测符合要求,记录详实;九、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向临床科室及有关部门反馈,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相关文件:1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2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三)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三)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一、监测要求及方法1、设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2、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规范》的要求。

3、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

自制测试标准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4、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进行日常清洁和检查。

5、设备的检测与验证清洗消毒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

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干热灭菌器应每年用多点温度检测仪对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的温度进行物理监测;低温灭菌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

二、清洗质量的监测1、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2)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2、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1)日常监测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2)定期监测: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宜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

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清洗消毒器应停止使用。

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3)清洗消毒器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三、消毒质量的监测1、湿热消毒(1)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一、临床各科室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使用。

监测方法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二、环境卫生监测:1、每季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进行监测。

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及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2、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三、使用中的消毒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完整皮肤消毒剂菌落总数≤10CFU/mL(g),霉菌和酵母菌≤10CFU/mL(g),不得检出致病菌;破损皮肤的消毒剂应无菌。

使用中的消毒剂菌落总数≤50CFU/mL(g),霉菌和酵母菌≤10CFU/mL(g)。

不得检出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使用中破损皮肤消毒剂应符合出厂要求.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含氯消毒剂等应每日监测;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2%戊二醛或2%万金消毒液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四、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执行: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

其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其标准为:无菌生长。

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宫腔镜、胸腔镜、脑室镜等)及附件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

其标准为:无菌生长。

五、灭菌效果的监测1、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符合灭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1.专人负责,定期、定时监测消毒灭菌质量,随时抽查。

2.对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月一次,并详细记录,保留化验单。

3.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第一锅灭菌前进行B一D试验。

4.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方式也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才能采用。

5.每个灭菌包内外均有化学指示卡和指示胶带。

6.各种灭菌器每次灭菌过程均应进行监测,并有参数记录。

7.各种灭菌器凡检测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使用,查找原因,检测合格后重新启用。

8.灭菌后物品每月做一次抽样细菌培养,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9.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监测一次,并有记录。

10.定期对消毒剂、灭菌剂的浓度、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及时更换。

11.定期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及时更换灯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