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心血管手术麻醉常规
第八节心血管手术麻醉常规心血管手术各阶段麻醉医师的工作常规【术前准备】详细查阅病历,掌握要点,仔细检查,判断病情,如有影响手术麻醉的问题,与病房医师共同研究,制定出安全措施。
解释病情,安慰鼓励病人,交待手术前注意事项。
做Allen’s试验,开麻醉前药医嘱,写麻醉计划单并准备药物及用品。
【麻醉诱导】1.紫绀及心功能差者入手术室后面罩吸纯氧。
2.连接无创血压计、心电图,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
3.根据病情选用药物,诱导期要求麻醉平稳并足够深以减少应激反应,避免血压、心率波动过大;诱导插管后保护眼睛,安放鼻咽、直肠温度电极。
需要体表降温手术麻醉诱导后尽快进行头部及大血管部位冰袋降温。
【动、静脉穿刺及麻醉维持】动脉穿刺测压(桡、股、足背动脉),中心静脉穿刺测压(颈内、锁骨下静脉)。
一般病情维持三条静脉通路(一条中心静脉、两条末梢套管针),重症者维持四条静脉通路(两条中心静脉,两条末梢套管针)。
升主动脉瘤患者勿在上胸部及低位颈静脉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可做中、高位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
重症者可置放漂浮导管;术后可能应用球囊反搏者(IABP)再穿刺一条股动脉,以备必要时放置球囊导管时用。
由中心静脉抽血查ACT 生理值、血气等,了解通气、HCT及血电解质等情况。
冠心病患者如血压高,可用硝酸甘油泵行控制性降压。
如放自体血则按“输自体血常规”进行。
体外循环转机前输液量以中心静脉压为准,参考平均动脉压、HCT、体温及尿量等,婴幼儿注意勿输液过量。
【体外循环运转前】记录各种监测指标,包括:尿量、血压、心率、血气等,查对肝素用量并测ACT,ACT值必须>300秒才能进行心内插管,ACT>480秒才能进行体外循环转机(CPB) 。
准备好停跳液,与外科医师及灌注医师联系确定手术步骤及所需温度。
及时加深麻醉,切皮、劈胸骨及CPB开始前,需加深麻醉;CPB中大量予充液使血液稀释并影响组织液成份,CPB管道对静脉麻醉药物的吸附,氧合器使吸入麻药从氧合器中溢出等都可使麻醉变浅,可能引起机体一糸列不良的应激反应。
高龄患者心血管手术的快通道麻醉处理
() 1 患者意识 清楚 , 听从命 令 睁眼 、 能 点头 、 抬手 等 ; 咳嗽 、 吞咽
反 射 基 本 正 常 :2 血 流 动 力 学 平 稳 , 有 难 以 控 制 的 心 律 失 () 没
的 目的 。我院 自 2 0 0 4年 以来 采用 快 通道 麻醉 方法 ,完成 了
常 , 温> 65 ;3 没 有活 动性 出血 , 腔引 流量 < 0 /, 体 3 . () ℃ 胸 1 0ml h () 4 自主呼吸恢 复 , 吸气 负压> 0c 2 血气 分析 :H 73 , 2 m H 0; p > .0
例 ( C 5例 ,AB 4例 ) 占 8 .% 。 C G 复 合 瓣 膜 OP AB 3 C G2 。 08 AB 置 换或 修 补 、 壁 瘤切 除 等 6例 , 82 室 占 . %。单 纯 瓣膜 手 术 5
本 组病 例 芬太 尼 平 均用 量 (32 1 )i /g 异 丙 酚 用量 1 .± . z k , 6 g (5 _ 5 m 。平均 麻醉 时 间(3 _ 6 mi 其 中体外 循环 手术 50 2 ) g + 2 2 2 ) n, +
13气 管拔 管指 征 . 术毕根据 以下临床表现 和血气分析结 果 , 定 是否拔管翻 决 :
高龄 患者各 重要 器 官功 能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下 降 , 且术 而 前 多合并 有 高血 压 、 糖尿病 、 性 阻 塞性肺 疾病 (OP ) , 慢 C D 等 对 手 术 的应激能 力下 降 , 别是 行心 血 管等 大手 术 , 险大 , 特 风 费 用 高 。 近 年 来 随 着 “ 通 道 心 脏 麻 醉 ” f t rc igcric 快 ( s akn ada a t
【 中图分类 号】 6 42 R 5 .
麻醉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麻醉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心血管手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外科手术,对于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治疗和救治作用。
在进行心血管手术时,麻醉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并降低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麻醉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一、麻醉前准备在心血管手术前,麻醉师会与心脏外科医生进行密切合作,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需求。
麻醉师需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血管功能、呼吸系统情况等,以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情况以及特殊需求,以便在手术过程中给予及时且准确的麻醉药物。
二、全身麻醉针对心血管手术,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可以让患者处于无意识和无痛觉的状态,并能提供一定的肌肉松弛效果,便于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常见的全身麻醉药物包括异丙酚、咪达唑仑、阿芬太尼等,通过静脉输注给予患者。
三、监测与辅助麻醉技术在心血管手术过程中,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确保患者的安全。
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心电图监护、血压监测、呼吸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这些监测手段能够及时反映患者的生理状况,一旦出现异常,麻醉师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手术安全。
除了常规的麻醉监测,还可能会利用一些辅助麻醉技术来辅助手术。
例如,通过超声心动图辅助麻醉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心脏功能监测,帮助麻醉师更好地调整药物剂量和手术方案。
四、局部麻醉除了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在心血管手术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局部麻醉可以减轻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同时降低全身麻醉药物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心血管手术中,常见的局部麻醉技术包括脊麻和硬膜外麻醉。
这些技术可以使患者处于意识清醒状态,同时提供有效的疼痛控制。
五、麻醉中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心血管手术中的麻醉过程并非完全没有风险。
一些并发症如低血压、过度出血、心律失常等有可能发生。
因此,麻醉师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例如,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和输液速度来维持血压稳定,通过增加止血剂的使用来控制出血等。
快通道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1资 料 与 方 法 1 . 般 资 料 1一 选择 我 科 2 0 0 8年 3月~ 0 9年 l 20 0月 2 0例 心 功 能 Ⅱ~
・
麻醉与镇痛 ・
2 1 4月第 7卷第 l 期 0 0年 1
快 通 道 心血 管 手术 的麻醉
徐 长 荣 . 灿 红 姜
( 华大 学第二 附属 医 院麻醉 科 , 北 吉林 吉林 1 2 2 ) 3 0 1
【 摘要 1 目的 : 结我 科 2 0 总 0 8年 3月~ 0 9年 l 20 0月 2 0例心 血管 手术 快通 道 麻醉 的 可行性 。方法 : 择 2 选 0例 心 功 能 Ⅱ~Ⅲ级 的患 者 以咪 达唑伦 、 小剂 量芬 太 尼 、 丙泊 酚 、 可松 诱 导 , 中行 丙泊 酚靶 控 输注 ( C ) 爱 术 T I持续 泵 入 、 氟醚 或 异
3 讨 论
传统 的 心血 管 手术 麻 醉 主要 依 赖 大剂 量 阿 片类 药 物 的 使用 。 大剂量 芬太 尼麻 醉术 后苏 醒慢 、 但 拔管 晚 , 长 了心脏 延
外科 手术后 患者 I U监 护时 间 , C 增加 患者及 其 家属 的经 济 负
担, 这与 当代麻 醉 的发展 趋势 不相 吻合 。快 通 道心 脏麻 醉 即 在心脏 手术 后早 期 拔 出气管 导 管( 6h , 短 患者 在 I U和 < )缩 C 病房 的滞 留时问 。 改善 患 者 的预后 和 降低 医疗 费用 。机械 通
发室性 期前 收缩 ; 严 重呼 吸功 能障碍 。 ⑤ 麻 醉诱 导 以适 量 咪达 唑伦 使患 者人 睡 . 达唑 伦还有 镇 咪 静 、 眠 和遗忘 作用 , 避免 术 中知 晓的发 生 。 胸前停 吸入 催 可 关
心血管外科麻醉
术后镇痛
1
镇痛药物
使用镇痛药物,如吗啡或非类固醇类消炎药,缓解患者的疼痛。
2
注意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个性化计划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术后镇痛计划。
心血管外科手术常见麻醉模式
体外循环麻醉
在体外循环下,通过静脉和动 脉通路给予全身麻醉。
心脏冷停麻醉
与外科团队和心脏专家密切合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麻醉药物类型和使用
局部麻醉
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 卡因,使手术区域无痛。
全身麻醉
静脉麻醉药物和气管插管用 于控制患者的意识和呼吸。
强化麻醉
麻醉师通过监测患者反应和 调整药物剂量来确保麻醉效 果。
手术中麻醉监测
血氧饱和度
通过脉搏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者的 血氧水平,确保足够氧气供应。
心血管外科麻醉
了解心血管外科麻醉的关键要点,从手术前准备到围手术期管理。探索麻醉 药物类型、风险和并发症,以及术后镇痛的重要性。
手术前准备
1
患者评估
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态、麻醉史和既往病史,以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2
血液检查
进行全面的血液检查,包括血型、凝血功能和电解质水平,以确保手术安全。
3
团队协作
在心脏冷停期间,使用局部冷 冻和全身麻醉来维持麻醉深度。
高危术麻醉
针对高危患者,选择最适合的 麻醉模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
围手术期管理
重症监护
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密切监 测生命体征并提供专业护理。
康复护理
制定个性化的术后恢复计划,包 括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
随访和复查
心血管手术的麻醉住院医师安贞
呼吸参数设置:潮气量450ml,频率16bpm, 气流量2.0L. min-1,FiO2 80%。经右颈内静 脉放置双腔和三腔中心静脉导管各一根。麻 醉维持:持续输注丙泊酚,芬太尼总量52μ g. kg-1 , 间 断 静 注 哌 库 溴 胺 , 间 断 吸 入 0.6~1.0MAC异氟烷。
麻醉诱导后,头部放置冰帽。CPB过程中,持 续监测上肢和下肢BP,用5cmH2O的气道压静 态膨肺,开放主动脉后除颤一次复跳。CPB时 间36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54min,深低温 停循环时间37min。
例二
患者男性,29岁,体重70kg。20天前因车祸 致伤,在外院行开胸探查,术后数日出现呼 吸困难、心动过速,不能平卧,转入我院治 疗。
查心功能相当于NYHA Ⅳ级。CT发现左胸腔大 量积液。胸部平片:左肺压缩90%;左上纵隔 增宽,纵隔右移;MRI和超声见主动脉弓峡部 管状影像局限性突出,外壁为低信号血栓包 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左下叶支气管开口 处外压性狭窄。
小结:
创伤性主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形成, 麻醉过程中极易破裂,灾难性结果。全 程控制血压,做好抢救和快速补充血容 量的准备。
心功能异常是外压性,非心肌本身异常 所致,术后适当应用正性肌力药。 深低温停循环注意脑保护 手术时间长,注意血液保护 复张性肺水肿,预见性方案,积极处理
谢 谢!
矫治术包括畸形根治术,部分矫治 术和减症术
心脏瓣膜病变
1、根据发病部位分为不同瓣膜的病 变,单瓣膜和复合瓣膜病变
2、根据病理改变分为狭窄和关闭不 全,单纯和复合
3、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病变
病理生理共性为跨膜血流异常使心 腔的压力或容量负荷增加,心脏的 有效CO下降。
手术包括病变瓣膜的成形和替换。
心血管麻醉相关问题思考
麻醉药物选择
A
心血管麻醉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 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和手术类型
麻醉龄、性别、体重等因素进行个
体化调整
麻醉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药物的
C
副作用和相互作用,以减少不良
反应的发生
麻醉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手术的
D
紧急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选择,
以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麻醉操作技巧
提高手术效果
01
心血管麻醉有助于 减轻患者痛苦,提
高患者舒适度
02
03
心血管麻醉有助于 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患者康复速度
04
心血管麻醉有助于 降低手术风险,提
高手术成功率
心血管麻醉有助于 缩短手术时间,提
高手术效率
减轻患者痛苦
01
心血管麻醉可 以减轻手术过
程中的疼痛
02
心血管麻醉有 助于缓解患者
间
便携式麻醉设 备:方便医生 在紧急情况下 进行麻醉操作
远程麻醉设备: 实现远程麻醉 指导和实时监
控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02 药物特性:提高麻醉效果, 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舒适 度
03 研发方法:采用现代药物研 发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药物 设计等
04 临床应用:在临床实践中验 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麻醉服务
麻醉设备创新
智能化麻醉设 备:实现麻醉 剂量的精确控 制和实时监测
无创麻醉设备: 减少患者创伤 和术后恢复时
紧张情绪
03
心血管麻醉有 助于提高手术
成功率
04
心血管麻醉有 助于缩短术后
恢复时间
心血管麻醉的挑战
心血管疾病复杂性
心血管疾病种类繁多,包括冠心病、 01 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主动脉夹层手术麻醉注意事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主动脉夹层手术麻醉注意事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手术是治疗这一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麻醉作为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旨在探讨主动脉夹层手术麻醉的注意事项,帮助麻醉医生更好地把握手术过程,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在下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主动脉夹层手术麻醉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介绍主动脉夹层手术麻醉的基本情况和意义。
2. 正文:详细介绍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概述、麻醉的重要性以及基本原则。
3. 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手术麻醉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介绍了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内容安排,让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容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主动脉夹层手术麻醉的注意事项,帮助麻醉医生和医疗工作者更好地了解主动脉夹层手术的特点和麻醉处理方式,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
通过详细介绍主动脉夹层手术麻醉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以及注意事项,使读者对主动脉夹层手术麻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主动脉夹层手术概述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重的血管疾病,指的是动脉内层和中层之间发生的夹层。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主动脉的正常血液流动,可能导致主动脉瘤破裂或动脉夹层扩展,造成生命威胁。
主动脉夹层手术是一种紧急的治疗方法,通常需要在手术室内进行。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重新建立主动脉的正常解剖结构,修复夹层部分,确保血液能够正常流动。
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医生通常会进行主动脉置换术或主动脉内膜修复术等操作。
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手术团队的专业水平、手术操作的精准度以及麻醉团队的协作配合。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教学
.
14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非直视心脏手术的麻醉
2动脉导管结扎术麻醉
• 动脉导管的解剖
病理生理
左→右分流,左室负荷↑左室肥厚
左→右分流,体循环血↓左室代偿做 功
•
------左心衰
肺血流↑
------肺动脉高压
• 麻醉处理
• 关键是控制降压
• 降压时机 导管过带或结扎
• 降压药物 硝普钠 1~2ug.kg.min
---心脏瓣膜病手术的麻醉
1二尖瓣狭窄
1.2麻醉处理 1.2.1术前充分镇静:吗啡5~10mg东莨菪碱0.3mg 1.2.2力避免心动过速:镇静和减慢心率(艾洛10~20mg) 1.2.3降低肺动脉高压(吸氧纠正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1.2.4保持适当的前负荷 1.2.5体外循环后给予正性肌力药和扩血管药如:
1麻醉前评估
1.4特殊检查 1.4.3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结构、测量射血分数
和瓣膜狭窄程度 1.4.4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可诊断复杂的心脏畸形和显示阻塞的冠状血管 1.4.5心血管病人的危险因素:心功能差、心脏扩
大、严重紫绀、肺动脉高压、心室流出道阻塞、 复杂畸形以及瓣膜狭窄程度等
.
8
.
9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 心动过缓 654-2 、异丙肾上腺素
.
17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先天性心脏病内直视手术的麻醉
1病理生理 1.1分流 左向右:房缺、室缺 右向左:法洛四联症 1.2血液混合 肺静脉异位引流 1.3血液阻塞:主、肺动脉狭窄 1.4瓣膜反流:三尖瓣下移
.
18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先天性心脏病内直视手术的麻醉
.
快通道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快通道心血管手术的麻醉作者:徐长荣,姜灿红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11期[摘要] 目的:总结我科2008年3月~2009年10月20例心血管手术快通道麻醉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2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以咪达唑伦、小剂量芬太尼、丙泊酚、爱可松诱导,术中行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持续泵入、异氟醚或七氟醚吸入,早期拔管,术后镇痛。
结果:术后20例全部在6 h内拔管,术毕即拔管4例。
ICU滞留时间12~24 h,住院时间 6~8 d。
结论:心血管手术可以实施快通道麻醉,缩短患者在ICU和病房的滞留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和降低医疗费用。
[关键词] 快通道麻醉;心血管手术;早期拔管[中图分类号] R6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70-02传统的心血管手术麻醉主要依赖大剂量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但大剂量芬太尼麻醉术后苏醒慢、拔管晚,延长了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ICU监护时间,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这与当代麻醉的发展趋势不相吻合。
快通道心脏麻醉即在心脏手术后早期拔出气管导管(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8年3月~2009年10月2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其中,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手术12例,体外循环下换瓣手术8例;年龄35~60岁;男性14例,女性6例;5例合并高血压病,3例合并房颤,1例合并脑梗死。
1.2 麻醉前用药术前晚口服安定10 mg,术前30 min肌注吗啡0.1~0.2 mg/kg、东莨菪碱0.06 mg/kg,入室后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
1.3 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5~0.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1~2 μg/kg,丙泊酚0.5~1.5 mg/kg诱导插管。
1.4 麻醉维持丙泊酚1~5 μg/ml行靶控输注(TCI),吸入异氟醚或七氟醚维持,遇到切皮、劈胸骨、体外循环开始前、关胸及时加深麻醉,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使麻醉过程趋于平稳,芬太尼总量控制在5~20 μg/kg以内。
快通道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快通道心血管手术的麻醉目的:总结我科2008年3月~2009年10月20例心血管手术快通道麻醉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2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以咪达唑伦、小剂量芬太尼、丙泊酚、爱可松诱导,术中行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持续泵入、异氟醚或七氟醚吸入,早期拔管,术后镇痛。
结果:术后20例全部在6 h内拔管,术毕即拔管4例。
ICU滞留时间12~24 h,住院时间6~8 d。
结论:心血管手术可以实施快通道麻醉,缩短患者在ICU和病房的滞留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和降低医疗费用。
标签:快通道麻醉;心血管手术;早期拔管传统的心血管手术麻醉主要依赖大剂量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但大剂量芬太尼麻醉术后苏醒慢、拔管晚,延长了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ICU监护时间,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这与当代麻醉的发展趋势不相吻合。
快通道心脏麻醉即在心脏手术后早期拔出气管导管(36.5℃;③没有活动性出血,胸腔引流量20 cm H2O(1 cm H2O=0.098 kPa);血气分析:pH>7.30,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PaCO250 μg/kg)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4],但同时存在苏醒及拔管时间较长的现象[5]。
机械通气和ICU滞留延长是心脏手术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
有研究主张早拔管:早期拔管镇静止痛药用量较小,对高血压的发生率、血流动力学及患者应激性等均无影响,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6]。
早期拔管,尽早停用正压通气可使呼吸道黏膜功能较快恢复,减少术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减轻护理强度和降低费用[7]。
早期拔管必须保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若患者有下列情况的放弃快通道心脏麻醉:①射血分数(EF)36℃,是术毕气管拔管的必要条件。
大剂量芬太尼麻醉、气管拔管后患者疼痛减轻,而快通道麻醉性镇痛药用量少,患者拔管后常有疼痛反应,不利于患者恢复,术后及时有效的镇静和镇痛是快通道心脏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一、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或心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冠心病病人在进行手术时需要进行麻醉管理,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病人的舒适度。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病人麻醉管理的各个方面。
二、术前准备2.1 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和体征,包括冠心病的程度、病变部位和存在的并发症等。
2.2 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血管造影等,以评估病人的心脏功能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2.3 评估麻醉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2.4 与手术团队充分沟通,明确手术时间和操作方式,确保各方的合作和配合。
三、麻醉管理3.1 麻醉药物选择3.1.1 选择合适的全身麻醉药物,如丙泊酚、异丙酚等,以确保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1.2 考虑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如硬膜外麻醉、神经阻滞等,以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和对心脏的负荷。
3.2 麻醉监测3.2.1 监测病人的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2.2 注意监测病人的心肺功能指标,如呼吸频率、血氧含量等,确保病人的生理状态稳定。
3.3 麻醉复苏3.3.1 术中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3.3.2 术后对病人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如术后恶心、呕吐等。
3.4 特殊情况处理3.4.1 对于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心病病人,应积极处理冠脉病变,以减少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
3.4.2 对于老年冠心病病人,应注意减少麻醉药物剂量,避免心肌抑制和循环衰竭。
3.4.3 对于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应注意控制血糖水平,避免术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病人的病历资料、手术操作记录、麻醉监测数据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冠心病:一种心血管疾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或心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心血管麻醉学 发展历程
心血管麻醉学发展历程心血管麻醉学作为麻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历程体现了从单纯维持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到全面管理患者围术期生理功能及保护器官功能的转变。
以下是心血管麻醉学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里程碑和特点:早期阶段•20世纪初至中叶:随着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对心血管麻醉的需求逐渐显现。
最初的手术如心脏直视手术等需要特殊的麻醉技术来控制心率、血压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心血管麻醉形成与初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随着第一例成功的心内直视手术(1953年),心血管麻醉开始作为独立的学科领域受到重视。
这一时期麻醉医师开始研究如何安全地进行单肺通气、如何在体外循环下管理患者以及如何实施深度低温麻醉以降低代谢需求。
进一步发展与关键技术突破•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心脏手术技术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心血管麻醉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这包括:o血液保护策略的完善,减少了手术期间的血液丢失和输血需求。
o麻醉药物的选择和给药方法优化,实现精确调控循环和呼吸系统。
o循环监测技术的进步,如 Swan-Ganz 导管的应用,使得实时评估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成为可能。
现代心血管麻醉学•20世纪90年代至今:o心肌保护措施的进一步改进,例如通过使用冷停搏液或局部温控灌注减少心肌损伤。
o对于危重心脏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更加精细,包括术前评估、术中监护和术后恢复方案的制定。
o药物靶控输注(TCI)系统的应用,提高了麻醉药物效果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o多模式镇痛技术的推广,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
o持续关注围手术期的认知功能保护、肾功能保护和免疫功能调节。
心血管麻醉学如今已经涵盖了所有涉及心脏和大血管的手术,不仅在手术室,还包括介入性导管室和重症监护病房,麻醉医生在这些环境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确保患者在高风险手术下的生命安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对患者身体各系统的影响。
第18章 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第18章心血管手术的麻醉一、选择题A型题1.缩窄性心包炎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A.血压过低B.心腔被过度充盈C.心脏充盈不满意D.心动过速E.中心静脉压过高2.缩窄性心包炎较合适的诱导用药是A.地西泮B.硫喷妥钠C.氯胺酮D.异丙酚E.氟烷3.缩窄性心包炎麻醉的难点在于以下何者A.循环功能脆弱,储备功能差B.呼吸功能损害C.低蛋白血症及全身情况差D.易发生心衰肺水肿E.易发生心脏激惹4.下述何种麻醉诱导药物更符合缩窄性心包炎的病理生理改变A.硫喷妥钠B.地西泮C.异丙酚D.氯胺酮E.咪达唑仑5.下述麻醉维持方法更适合缩窄性心包炎的是A.恩氟烷吸入B.异氟烷+氧化亚氮吸入C.大剂量芬太尼麻醉D.异丙酚+异氟烷麻醉E.吸入麻醉+小剂量芬太尼6.以下何者是缩窄性心包炎时肺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A.肺循环癖血B.腹水C.胸水D.小气道改变E.肺与纵隔胸膜粘连7.严重紫紺性心脏病患儿出现蹲踞是由于A.氧饱和度过低B.心脏前负荷过重C.呼吸困难D.脑血管痉挛E.心脏后负荷过重8.哪条不是体外循环预充液的常见成分A.乳酸盐林格平衡液B.5 %葡萄糖C.50%葡萄糖D.0.45%氯化钠溶液E.血浆代用品或血液9.紫紺性心脏病术中出现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A.心衰加重B.通气不足C.支气管痉挛D.外周血管阻力过高E.右室流出道痉挛或外周血管阻力降低10.目前认为心肌保护效果更好.也方便手术的心肌保护方法是A.低温晶体液B.低温氧合血C.常温氧合血D.不阻断主动脉E.心肌预缺血+低温晶体液11.下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哪项是正确的A.增加心率可减少反流而增加心输出量B.减慢心率可减少反流,增加SVC.最常发生心肌缺血和心绞痛D.LVEDV明显增加EF明显下降E.麻醉中应降低体循环阻力,减少反流12.下述冠心病病人的病情估计哪项最重要A.年龄B.病程C.是否合并高血压D.肺功能E.射血分数13.冠心病病人术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心肌氧耗,改善心肌氧供B.控制心衰,改善肺功能C.增加心肌收缩性,改善左室功能D.加强营养,改善全身状况E.控制各类严重心律失常14.冠脉搭桥术麻醉最忌发生下述何者A.急性左心衰B.心肌缺血C.脑血管意外D.严重心律紊乱E.心肌梗死15.下述麻醉诱导哪种最适合于冠脉搭桥病人A.地西泮0. 5 mg/ kg.芬太尼2 μg/kg.琥珀胆碱2mg/kgB.硫喷妥钠6~8 mg/ kg.芬太尼2 μg/kg.琥珀胆碱2mg/kgC.咪达唑仑0.3mg/kg.氯胺酮2mg/kg.琥珀胆碱2mg/kgD.异丙酚1. 5mg/kg.芬太尼2 μg/kg,.维库溴铵0.lmg/kgE.咪达唑仑0.15~0. 25mg/kg.芬太尼5~10 μg/kg.哌库溴铵0.15mg/kg16.缩窄性心包炎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A.阵发性夜间呼吸窘迫B.肺水肿C.颅内压升高D.血尿常规明显异常E.疲乏.呼吸困难17.有关缩窄性心包炎病人的麻醉,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术中病人应采取头低位B.氯胺酮增快心率,增加心肌耗氧量,应慎用C.此类病人术中失血较多,应注意输血D.极危重病人应在清醒表面麻醉下插管较安全E.应尽快剪开心包扩大显露面积18.非紫绀性先心病小儿最理想的诱导入睡方法是:A.静注芬太尼和本可松B.先给氯胺酮肌注,行基础麻醉C.先吸低浓度恩氟烷D.先静注芬太尼,再吸入异氟烷E.氧化亚氮或七氟烷吸入麻醉19.能生存的最小二尖瓣口面积是A.2.6 cm2B.1.1~1.5 cm2C.1.0 cm2D.0.3~0.4 cm2E.0.1~0.2 cm220.手术后易发生“石头心”的疾病是A.二尖瓣狭窄B.二尖瓣关闭不全C.主动脉瓣狭窄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21.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可用来反映心肌耗氧情况。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三、主动脉瓣狭窄
麻醉处理
血流动力学要求:维持窦性心律;保持血管内容量水平; 避免心动过速;避免心肌抑制;避免使用血管扩张药 心绞痛的处理:吸氧;小剂量β -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 阻滞剂。硝酸甘油不能解除心内膜下缺血的心绞痛 纠正快速心律失常:同上 及时处理低血压
四、主动脉关闭不全
麻醉处理
改善全身状况 全麻
避免心肌抑制 循环时间长,警惕药物过量 镇痛药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 麻醉药物
氯胺酮 麻醉性镇痛药 潘库溴胺 异氟醚
头高位 心包切除后回心血量增加急性心衰,提前正性肌力药 中心静脉压监测和控制输液量 减轻局部刺激,局部或静脉使用利多卡因 注意呼吸管理血气监测
麻醉处理
在结扎动脉导管时进行控制性降压防止动脉导管破裂大出血 导管结扎后体循环血量增多术后可能出现高血压仍需血管扩张 剂防止术后高血压
第三节
病理生理
1. 分流性病变
先天性心脏病人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
左向右:房间隔缺损 (ASD)、室间隔缺损 (VSD)、动脉导管未闭 (PDA) 右向左:法四(TOF)、肺动脉闭锁、艾森曼格综合症 2. 混合性病变: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右室双出口、大动脉错位、三尖瓣 闭锁、单心房、单心室、永存动脉干 3. 阻塞性病变:肺动脉瓣和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
第五节
手术方式
体外循环 常温不停跳
冠心病手术的麻醉
术前病情估计
1. 心绞痛 劳力性心绞痛:发作时间短,症状轻和与心肌耗氧量增加 有关 不稳定性心绞痛:包括劳力恶化性和卧位心绞痛,症状重 和发作时间长,ST段压低 变异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剧烈活动时并不发作, 休息和一般活动时发作,ST抬高
包头医学院临床麻醉学教案18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
第十八章 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第一节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讲授法 15分钟
一、麻醉前评估
二、麻醉前准备
第二节 非直视心脏手术的麻醉 讲授法 15分钟
一、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的麻醉
二、急性心脏压塞手术的麻醉
三、动脉导管结扎术的麻醉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心内之视手术的麻醉 讲授法 15分钟
难点:
1掌握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及麻醉处理
2 掌握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及麻醉处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启发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提纲):
第十八章 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第一节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一、麻醉பைடு நூலகம்评估
二、麻醉前准备
第二节 非直视心脏手术的麻醉
一、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的麻醉
二、急性心脏压塞手术的麻醉
第七节 大血管手术的麻醉 讲授法 25分钟
一、麻醉前评估
二、麻醉选择
三、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
四、麻醉处理
第八节 体外循环 讲授法 15分钟
一、体外循环的基本操作
二、体外循环的预充与血液稀释
三、体外循环的实施与管理
四、体外循环的监测
五、体外循环的常见并发症
小结:
本章主要讲授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及麻醉处理、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及麻醉处理、先心病的病理生理及麻醉处理等,一般讲授冠心病手术的麻醉处理、大血管手术麻醉处理及体外循环的基本装置及实施与管理。其中二尖瓣狭窄及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及麻醉处理是难点,需重点掌握。
教学目的:
1掌握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及麻醉处理
2 掌握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及麻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