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合集下载

鱼类胃肠道的激素调节和新陈代谢

鱼类胃肠道的激素调节和新陈代谢

在对海水适应过程中,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循环系统中浓度升高,提高了中等盐度海水中鱼的消化功能和增长速率,能部分地说明了海水鱼摄食量的增加。
大多数调节GIT渗透压的激素都来源于GIT以外的器官,尤其是垂体。脑垂体中直接调节鱼类水盐平衡的激素有催产素、催乳素和加压素,但是这些激素离体后与哺乳动物的不是完全一样的。另外,雌二醇、睾酮,抗利尿激素和其他相关肽类,血管收缩素II,硬骨鱼紧张肽也可以进行渗透压调节。糖皮质激素也参与了渗透压调节作用,可能是补偿醛固酮和其他盐皮质激素的缺乏。
然而,激素和其他调节分子可以改变组织的数量,从而影响GIT的功能。
例如,对鲈鱼杂交种加入生长激素,可以增加每单位小肠的营养吸收量从而提高GIT的吸收能力。相反地,在产卵迁移过程中,七鳃鳗体内较高浓度的雌激素和睾酮导致GIT的萎缩,吸收能力下降。这就强调了在不同激素水平下整合鱼类的生理反应的必要性。
影响GIT的信号分子 影响GIT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等。大部分是15-6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类,并且大多数与哺乳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 尽管在进化过程中,信号分子是保守的,但是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在胰高血糖素肽类家族、CCK肽类、和胃泌素以及相关的受体存在系统进化的差别。
一些调节肽类影响鱼类的摄食行为,例如CCK抑制了摄食作用。 一些大分子蛋白通过器官间(第三种)信号网络影响GIT。2001年,就在鱼的肠道里发现了甲状腺素,碘化甲酰酸氨,以及催乳素的受体。 经研究,GIT的特点显示对一些类固醇类分子具有敏感和应答性,包括雌激素、睾酮、糖皮质激素和前列腺素。
防卫功能 在消化过程中,暴露了大面积的细胞表面,这样就有有机体侵入、毒素被吸收的危险。有报道称,GIT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免疫器官,尽管鱼类GIT有先天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但是鱼类由于在系统发育中的位置,与哺乳动物相比存在差异。 GIT的免疫功能是由局部、GIT之内的、各器官间三种信号网络和中央神经系统共同调节的。例如,在高强度和极端环境下,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应激相关的激素的增加能够调节免疫功能。 鱼类GIT的防卫功能的激素调节不是很清楚,但是和哺乳动物存在许多相似处,都有白细胞介素和细胞因子起作用。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24 激素调节知识拓展提升(二)激素的来源及分类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24   激素调节知识拓展提升(二)激素的来源及分类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24 激素调节知识拓展提升(二)激素的来源及分类1.胺类激素胺类激素多为氨基酸的衍生物,水溶性强,在血液中主要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分泌前通常储存在胞内分泌颗粒中,只在机体需要时才释放。

且在靶细胞膜受体的介导下发挥作用,半衰期通常只有2~3分钟。

①肾上腺素:属于儿茶酚胺的肾上腺素等由酪氨酸经酶修饰而成。

②褪黑素: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

③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球蛋白分子裂解而来的含碘酪氨酸缩合物。

同属胺类激素的甲状腺激素却很特殊,它以甲状腺胶质的形式大量储存在细胞外的甲状腺滤泡腔中。

非常特别的是,甲状腺激素脂溶性强,在血液中99%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其半衰期是激素中最长的,可达7天左右,但游离甲状腺素(T4)的半衰期仅数分钟。

2.肽和蛋白质类激素(1)性质:从最小的三肽分子到由近2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及蛋白质。

这类激素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属于亲水激素,在血液中主要以游离的形式存在。

多肽激素的半衰期一般为4~40分钟,蛋白质类激素则为15~170分钟。

(2)种类:下丘脑、垂体、甲状旁腺、胰岛、胃肠道等部位分泌的激素大多属于此类。

①蛋白质激素:主要有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及腺垂体激素等。

②肽类激素:包括下丘脑调肽、神经垂体激素、降钙素、胃肠激素和瘦素等。

(3)生成:遵循蛋白质合成的一般规律,经过转录和翻译先合成激素前体分子,再经酶切加工而生成激素,如胰岛β细胞合成的前胰岛素原经裂解去除信号肽后成为胰岛素原,再经激素转换酶等催化为胰岛素并形成多聚体。

这类激素要在胞内经高尔基复合体的处理,如对肽链的糖基化修饰等,并包装储存在囊泡中。

(4)释放:当机体需要时,储存在囊泡中的激素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对这类激素分泌调节的作用环节主要是在其分泌机制,而不在合成过程中。

(5)作用:由于这类激素的分子量大,且具亲水性,主要通过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而引起细胞生物效应,而自身通常并不进入细胞。

内分泌腺知识

内分泌腺知识
综上所述,垂体是人体内最主要的内分泌器官,结构复杂,分泌的激素种类多,作用广泛,并且能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图36甲状腺的组织结构 甲状腺关于甲状腺的位置和功能,已经在课文中讲过了。这里主要介绍甲状腺的内部结构,以及它所分泌的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主要由许多腺泡组成。腺泡壁是一层上皮细胞,腺泡中央为腺泡腔,内含胶质,腺泡之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性腺性腺在男性为睾丸,女性为卵巢。它们除产生生殖细胞外,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睾丸在性成熟时开始分泌雄性激素。雄性激素有促进精子生成,促进男性生殖器官发育并维持其正常活动,激发和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等作用。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和孕激素。雌性激素能促进女性生殖器官、乳腺导管发育,激发并维持女性第二性征。孕激素能促进子宫内膜增厚和乳腺腺泡的发育。
胃肠道黏膜中的内分泌细胞胃肠道黏膜中的内分泌细胞能分泌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和抑胃肽等多种胃肠激素和肽类物质。近几十年来,胃肠激素的研究有很大进展,胃肠器官在人们心目中已不仅是消化器官,而且还是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近年来,在脑组织中发现有多种胃肠激素,而原先存在于脑组织中的肽,也在胃肠道内存在。这种双重分布的肽,被称为脑—肠肽。
胸腺胸腺位于胸骨的后方,紧贴气管和大血管的前面,由两叶组成。图37不同年龄期的胸腺示意图 腺体大小随年龄而改变,幼年时期,腺体逐渐增大(图37),在青春期以前生长到最大限度,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胸腺主要由淋巴细胞和上皮网状细胞构成。它是一个淋巴器官,但上皮网状细胞能分泌胸腺素,所以有人将胸腺归属于内分泌器官。胸腺素有刺激淋巴组织生长的作用,并促使其生长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在幼年时胸腺促使这种免疫功能的发育,在成年时帮助维持这种免疫功能。进一步阐明胸腺与免疫功能的关系,这对于器官移植等研究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激素类药的种类、使用及说明

激素类药的种类、使用及说明

激素类药的种类、使用及说明地塞米松【药理作用】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及控制皮肤过敏的作用比泼尼松更显著,而对水钠潴留和促进排钾的作用较轻微,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较强。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血浆半衰期约190分钟,组织半衰期约为3天。

肌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或醋酸地塞米松,分别于1或8小时达血浆峰浓度。

【适应证】临床上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天0.75~9mg,分2~4次服用。

维持剂量,每天0.5~0.75mg。

肌内注射(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次8~16mg,间隔2~3周1次。

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次2~20mg,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在应用生理剂量替代治疗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应用药理剂量时,而且与疗程、剂量、用药种类、用法及给药途径等有密切关系。

常见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类:①长程使用可引起以下副作用:医源性库欣综合征面容和体态、体重增加、下肢水肿、紫纹、易出血倾向、创口愈合不良、痤疮、月经紊乱、肱骨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及骨折(包括脊椎压缩性骨折、长骨病理性骨折)、肌无力、肌萎缩、低血钾综合征、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胰腺炎、消化性溃疡或穿孔,儿童生长受到抑制、青光眼、白内障、良性颅内压升高综合征、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加重。

②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欣快感、激动、谵妄、不安、定向力障碍,也可表现为抑制。

精神症状易发生于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及以往有过精神不正常者。

③并发感染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以真菌、结核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各种疱疹病毒为主。

④糖皮质激素停药综合征:有时患者在停药后出现头晕、昏厥倾向、腹痛或背痛、低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肌肉或关节疼痛、头痛、乏力、软弱,经仔细检查如能排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原来疾病的复发,则可考虑为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综合征。

【禁忌证】对本品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有过敏史患者禁用,特殊情况下权衡利弊使用,注意病情恶化的可能:高血压、血栓症、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精神病、电解质代谢异常、心肌梗死、内脏手术、青光眼等患者一般不宜使用。

第七章 激素及其作用机制

第七章 激素及其作用机制
1)组成: 胞外信息分子、G蛋白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 PLC) 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 DAG)
三磷酸肌醇( inositol 1, 4, 5 triphosphate,IP3 )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
2)DAG、IP3的生物合成
※cAMP - PKA pathway
组成:
胞外信息分子、受体、G蛋白、cAMP、 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 蛋白激酶 A (protein kinase A,PKA)
1)cAMP 的合成与分解
NH2 N
O OH
O OH
O N O N
N
HO P O P O P O CH2



②两种构象:
活化型: 非活化型: α -GTP α β γ -GDP

GPCRs
L
G-proteins
G

Effector
Signal
H
腺苷酸环化酶(AC)
R R
β β
α
γ
A A C C
GDP
cAMP
γ
GTP
ATP
③ G蛋白种类及功能
G蛋白的类型 Gs Gi Gp Go* GT * *
PKC 对基因的早期活化和晚期活化
IP3、Ca2+—钙调蛋白激酶途径
α1肾上腺素受体 内皮素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与Gpα结合 PLCβ
质膜上的磷脂酰肌醇二磷酸(PIP2)
IP3
肌浆网上的IP3操纵的钙通道开放 释放钙离子
DAG
作为第二信使调 节细胞多种功能
与钙调蛋白结合 发挥生物学效应

激素知识点总结高中

激素知识点总结高中

激素知识点总结高中一、激素的种类1.内分泌激素内分泌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在体内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并影响远离分泌腺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内分泌腺包括松果体、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和卵巢等,这些腺体分泌的激素控制着人体内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生理过程。

2.外分泌激素外分泌激素是由胃肠道、肠道、肝脏、肾脏等分泌的激素,它们在体内对消化、吸收、代谢等功能起作用,同时也影响着胃肠蠕动、水盐平衡、血压调节等生理过程。

3.神经激素神经激素是由神经元分泌的化学物质,它们通过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神经冲动,控制着人体的神经传导、情绪、行为等活动。

4.免疫激素免疫激素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激素,包括干扰素、干扰素、趋化因子等,它们对机体的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5.气体激素气体激素包括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它们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包括调节血管张力、神经传导、炎症反应等。

二、激素的作用与功能1.调节代谢内分泌激素可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促进食物消化吸收、调节能量代谢、维持体温等功能。

其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两种重要的调节血糖的激素,它们协同作用,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2.控制生长发育生长激素是一种由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它对身体的线索生长和细胞增殖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春期激素的分泌和调节也决定了身体的发育和性成熟。

性激素则调节了生殖细胞的生长发育、性器官的功能,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

3.调节水盐平衡肾上腺皮质激素是一组能够维持水盐平衡、调节血容量和血压的激素,如皮质醇和醛固酮等。

这些激素通过调节肾脏的滤过、重吸收和排泄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4.调节免疫反应内分泌激素中的一些激素如干扰素和干扰素等,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调节炎症反应、抗菌作用和抗肿瘤免疫功能。

5.影响情绪和行为大脑中的神经激素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能够影响情绪和行为,调节着人体的欲望、快乐、激动等情绪的变化。

激素定义、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副作用

激素定义、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副作用

激素定义、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副作用广义定义:激素类药物就是以人体或动物激素(包括与激素结构、作用原理相同的有机物)为有效成分的药物。

狭义定义:通常,在医生口中的“激素类药物”一般情况下在没有特别指定时,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简称。

其他类激素类药物,则常用其分类名称,如“雄性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1 分类激素类药物可以分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激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

该类药物常见使用方式:静脉使用、口服、外用及其他。

常见剂型:注射粉针、水针、胶囊、片剂、霜剂、膏剂、气雾剂。

依不同方法分类若按药物类别来划分,共可分为以下五类:1、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2、性激素类:包括雌激素类.孕激素类.雄激素类.同化激素类.促性腺激素类3、甲状腺激素类:包括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类.4、胰岛素类: 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中效胰岛素类.短效胰岛素类.5、五垂体前叶激素类:包括生长激素类.生长抑素类.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及类似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类.其中,第一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是指肾上腺皮质部分泌多种激素的总称。

肾上腺是位于肾脏上面的一个内分泌腺体,左、右各一,重约5g,左肾上腺近似半月形,右肾上腺呈三角形。

肾上腺可划分为皮质部分与髓质部分。

其中,皮质部分分泌三大类激素: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及少量性激素。

所以,男性也会分泌雌性激素,女性也会分泌雄性激素。

分泌紊乱时,会导致第二性征紊乱。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若按种类划分:(1)盐皮质激素:由皮质的球状带合成分泌,以醛固酮和去氧皮质酮为代表,对水盐代谢有一定的影响,故称盐皮质激素。

较少用于药物。

(2)糖皮质激素类:由皮质的束状带合成和分泌,主要影响糖和蛋白质等代谢,且能对抗炎症反应,而对水盐代谢影响较小,临床应用较广。

主要药物以氢化可的松为代表,一般所说的“皮质激素”即指这一类。

生理学笔记——第十二章内分泌与生殖

生理学笔记——第十二章内分泌与生殖

⼀、激素的概念 1.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效能⽣物活性物质。

激素对机体⽣理功能起重要调节作⽤,但激素既不增加能量,也不增添成分,仅起"信使"作⽤。

2.激素的作⽤⽅式:(1)远距分泌:经⾎液循环,运送⾄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2)旁分泌:通过细胞间液直接扩散⾄邻近细胞发挥作⽤;(3)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经垂体门脉⾄腺垂体发挥作⽤。

(4)⾃分泌: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返回作⽤于该内分泌细胞⽽发挥反馈作⽤的⽅式。

⼆、激素的分类和作⽤原理 1.含氮类激素:包括蛋⽩质、肽类、胺类。

此类激素相当于“第⼀信使”,与细胞膜受体结合,激活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引起的细胞内第⼆信使物质如cAMP、Ca2+、cGMP等浓度的变化,从⽽发挥⽣理作⽤。

2.类固醇激素:包括肾上腺⽪质激素和性激素。

胆固醇的衍⽣物——1,25-⼆羟基维⽣素D3也被作为激素看待。

此类激素可以通过细胞膜,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然后进⼊细胞核内,激素与核内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核受体复合物,进⽽启动或抑制DNA的转录过程,从⽽诱导或减少新蛋⽩质的⽣成,发挥特有的⽣理作⽤。

三、激素的⽣理作⽤ 1.通过调节蛋⽩质、糖、脂肪及⽔盐代谢,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2.促进细胞的分裂、分化,调节⽣长、发育、衰⽼等过程。

3.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活动,与学习、⾏为、记忆等相关。

4.促进⽣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调节⽣殖过程。

5.激素作⽤的⼀般特性:(1)信息传递作⽤;(2)相对特异性;(3)⾼效能⽣物放⼤作⽤;(4)激素间存在协同作⽤或拮抗作⽤。

四、下丘脑的内分泌机能 1.内分泌细胞: 神经内分泌⼤细胞:起⾃视上核、室旁核,纤维投射到神经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各种释放激素或释放抑制激素,经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的各种靶细胞。

2.下丘脑激素的化学本质:都为肽类激素。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消化道平滑肌特性:兴奋性、 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①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比骨骼肌低; ②消化道平滑肌在体外适宜环境内,仍能保持良好的 节律性运动; ③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收缩,以维持 消化道的形状和位置,并使消化道管腔保持一定的基 础压力,产生平滑肌的收缩活动; ④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较大的伸展性,从而使消化道能 够容纳几倍于自己原初体积的食物; ⑤消化道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而对牵张、温度和 化学刺激特别敏感。
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 (1) 肠-胃反射:酸、脂肪、渗透压、机械扩张→ 相应感受器传出 冲动→抑制胃的运动,收缩幽门(对酸最敏感); (2) 十二指肠产生的激素 :酸、脂肪 十二指肠肠抑胃素(促胰液 素,抑胃肽等) 抑制胃的运动。
三、小肠的运动

(一)小肠的运动形式及其作用

1、紧张性收缩:是其它运动形式的基础

蠕动 :消化道平滑肌顺序收缩所引起的 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食管-胃扩约肌:4~6cm高压区, 5~10mmHg , 生理性扩约肌,机械感受 器兴奋→迷走神经→中枢→迷走神经 →VIP →舒张。食物入胃后→胃泌素→ 收缩 。放止食物逆流。
蠕动
是消化道的基本运动 形式,是由神经介导 的,可使消化道内容 物向下推进的反射活 动。 其由两部分组成: 食物团块后面→收缩 食物团块前面→舒张
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其幅值为-60~ -50mV,波动较大。 其形成原因主要为K+外流和Na+-K+泵的 生电作用,还有Na+内流、CI-外流。
2、慢波电位(SW,基本电节律,BER)

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可在静息电位的基础

医学生理学期末重点笔记--第十一章-内分泌

医学生理学期末重点笔记--第十一章-内分泌

第十一章内分泌【目的】掌握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主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关系。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的内分泌功能及其调节。

熟悉信号转导机制及其新进展,了解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的有关进展。

【重点】1.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单位,下丘脑调节肽。

2.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调节。

3.甲状腺的功能、作用机理及调节。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及调节。

第一节概述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两个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它们紧密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机体的各种功能调节,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一、激素的概念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hormone〕,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它不经导管直接释放入内环境,因此称为内分泌。

二、激素的作用方式1.远距分泌多数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称为远距分泌〔telecrine〕。

2.旁分泌某些激素可不经血液运输,仅通过组织液扩散至邻近细胞发挥作用,称为旁分泌〔paracrine〕。

3.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沿神经细胞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至所连接的组织或经垂体门脉流向腺垂体发挥作用,称为神经分泌〔neurocrine〕。

4.自分泌由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称为自分泌〔autocrine〕。

三、激素的分类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含氮类激素:〔1〕蛋白质激素,如生长素、催乳素、胰岛素等;〔2〕肽类激素,如下丘脑调节肽等;〔3〕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

2.类固醇激素:〔1〕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等;〔2〕性激素,如雌二醇、睾酮等。

3.固醇类激素:包括维生素D3、25-羟维生素D3、1,25-二羟维生素D3。

4.脂肪酸衍生物:前列腺素。

激素合理应用的几个问题

激素合理应用的几个问题

激素合理应用的几个问题汇报人:日期:•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的生理作用•激素的合理应用•激素的滥用问题•激素的安全使用建议目录01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的种类与功能类固醇激素如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具有调节水盐代谢、免疫、生殖等功能。

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具有调节代谢、心血管、呼吸等功能。

肽类激素包括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具有调节代谢、生长、发育等作用。

激素的分泌受到体内自身调节机制的影响,如胰岛素的分泌受到血糖浓度的调节。

自主调节反馈调节神经调节激素的分泌受到下游激素的反馈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激素的分泌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如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交感神经的刺激。

03激素的分泌调节0201直接作用激素直接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如胰岛素与胰岛β细胞结合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间接作用激素通过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组织间接发挥作用,如雄激素作用于前列腺促进前列腺细胞的增殖分化。

激素与靶细胞的相互作用02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长激素是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激素,可刺激骨细胞活动,加速骨骼生长,促进肌肉组织蛋白合成。

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可调节机体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特别是促进肝外组织合成蛋白质,进而维持体内代谢平衡。

调节代谢生长激素还可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对生殖系统的正常运作起到重要作用。

促进器官发育性激素可维持男女性征的发育和成熟,包括生殖器官、第二性征等。

维持性征性激素可调节生殖细胞的成熟和排卵,对生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促进生殖功能性激素还可影响情绪和行为,如男性睾酮水平与攻击性行为有关。

调节情绪和行为性激素的生理作用调节代谢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维持机体代谢平衡。

促进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对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调节心脏功能甲状腺激素对心脏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可调节心率和心肌收缩力。

人体激素的分泌及调节特点有哪些

人体激素的分泌及调节特点有哪些

人体激素的分泌及调节特点有哪些激素是影响身体机能活动的重要物质,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就是激素分泌和调节的工厂。

人体激素的分泌有一定的规律,既受机体内部的调节,又受外界环境信息的影响。

激素分泌量的多少,对机体的功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受人体生物钟的调节。

人体在适应大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改变自己,而改变身体内在就需要激素来调节,由于机体对地球物理环境周期性变化以及对社会生活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使激素的分泌产生了明显的时间节律,血中激素浓度也就呈现了以日、月、或年为周期的波动。

这种周期性波动与其它刺激引起的波动毫无关系,可能受中枢神经的"生物钟"控制。

人体的分泌系统将激素分泌入血液后,部分激素以游离形式随血液运转,还有一部分则会蛋白质相结合,是一种可逆性过程。

即游离型+结合蛋白结合型,但只有游离型才具有生物活性。

不同的激素结合不同的蛋白,结合比例也不同。

结合型激素在肝脏代谢与由肾脏排出的过程比游离型长,这样可以延长激素的作用时间。

因此,可以把结合型看作是激素在血中的临时储蓄库。

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也是内分泌腺功能活动态的一种指标,它保持着相对稳定。

如果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过高,往往表示分泌此激素的内分泌腺或组织功能亢进;过低,则表示功能低下或不足。

精品文档交流人体的激素分泌系统会根据情况来随时调整,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激素分泌的适量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机体在接受信息后,相应的内分泌腺是否能及时分泌或停止分泌。

这就要机体的调节,使激素的分泌能保证机体的需要,又不至过多而对机体有损害。

引起各种激素分泌的刺激可以多种多样,涉及的方面也很多,有相似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但是在调节的机制方面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当一个信息引起某一激素开始分泌时,往往调整或停止其分泌的信息也反馈回来。

即分泌激素的内分泌细胞随时收到靶细胞及血中该激素浓度的信息,或使其分泌减少(负反馈),或使其分泌再增加(正反馈),常常以负反馈效应为常见。

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

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

2.2通过激素的调节一、激素调节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3、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H+、等的调节4、内分泌腺:没有导管,通过体液运输分泌激素外分泌腺:有导管,通过导管运输,分泌消化酶(肠腺,胃腺,唾液腺,汗腺,泪腺)5、激素的化学本质:(1)固醇类激素:性激素。

可以口服(2)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不可以口服,肠道内有蛋白酶(3)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二、激素种类和作用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2、激素的功能1)抗利尿激素:减小排尿量,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2)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促进骨的生长和蛋白质合成3)胰岛素:降血糖。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4)胰高血糖素:升血糖。

促进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5)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6)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加速新陈代谢;参与机体的应急反应(以下了解)1)胸腺激素: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2)雌激素: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3)雄激素: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例如: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机体生长发育: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拮抗作用:例如:血糖调节: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4、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

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易激动)分泌过少:甲状腺功能不足(精神萎缩)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婴幼儿缺碘:易患呆小症5、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分泌过多——巨人症分泌过少——侏儒症三、血糖调节外分泌部:分泌胰液1胰腺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内分泌部:胰岛胰岛B细胞:胰岛素2、肝糖原可以分解为血糖,肌糖原在肌肉细胞中转变成乳酸,不能分解成葡萄糖3、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4、作用机理:胰岛素: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5、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副交感N
ⅦⅨ
交感N NE
ACh
M受体
IP3释放
β 唾液腺
Ca2+释放
受 体
cAMP
.
睡眠 疲劳 失水 恐惧
分泌增加 肌样上皮收缩
血管扩张 代谢增加
33
二、咀嚼和吞咽 (一)咀嚼 粉碎、搅拌、混合 (二)吞咽 吞咽过程分三期:
第一期:口腔→咽部(随意动作) 第二期:咽→食管上端(反射动作) 第三期:食管→胃(食管蠕动) 蠕动:是空腔器官平滑肌前面舒张、后面收缩,向前 推进的波形运动。是消化道运动的基本形式。
十二指肠位于上腹部,紧贴腹后壁,长 约25cm左右,呈“C”形,包绕胰头。
空肠和回肠迂曲盘旋于腹腔中下部,借 肠系膜固定于腹后壁,二者间无明显界限。 空肠比回肠的管径大,管壁较厚,粘膜环状 皱襞和绒毛结构较多。
.
12
6.大肠
消化管的末段,长约1.5m,起自 右髂窝,止于肛门。
分部:盲肠,阑尾,升、横、降、乙 状结肠,直肠,肛管。
腹膜有分泌功能,因此腹膜腔内含 有少量浆液,名腹膜液,有滑润腹膜、 减轻摩擦的作用,有利于胃、肠等器官 的蠕动。此外,腹膜尚有吸收功能,使 腹膜腔内的浆液在不断更新。
.
20
第二节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述
消化(digestion)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分解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吸收(absorption) 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
1个牙根
牙的形态:分为牙冠、牙根、牙颈、牙
冠腔、牙腔、牙根管。
牙组织:分为牙质、釉质、牙骨质、牙
髓。
.牙周组织:分为牙周膜、牙槽骨、牙龈。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物质
• P物质是第一个在脑组织和胃肠道都找到的多肽,在胃肠 道P物质位于神经元中。通常情况下P物质是不释放入血液 的,除非是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类癌综合症和倾倒综合 症)。
• 主要作用是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和上皮细胞的分泌, 增强胃肠道的免疫反应。在循环系统中,可能通过第二介 质的作用而引起血管的显著舒张。
血管活性肠肽(VIP)
• VIP在人体内广泛存在,以神经系统和胃肠道浓度最高, 在胃肠道中主要存在于肠壁神经丛和平滑肌内。
• VIP作用于空肠,激活肠粘膜上cAMP,促进肠道收缩和水 及胰电岛解素质及的高大血量糖分素泌分。泌促,进促胰进分糖泌原及HC脂O3-肪及分水解,。也抑能制增组加织 胺和胃泌素刺激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促进肝胆汁分泌和 松弛胆囊,拮抗CCK的胆囊收缩作用。有扩张血管、降低 血压作用。基于上述作用,临床上血管活性肠肽瘤患者可 见典型的水泻、低血钾和胃酸缺乏的临床表现,亦称之为 胰性霍乱。
脑啡肽
• 包括两种胃肠道脑啡肽,甲啡肽和亮啡肽,广泛存在于中 枢神经和消化道,以胃窦和十二指肠的浓度最高。
• 它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吗啡受体和迷走神经的作用抑制胃 的收缩、延缓胃的排空、抑制胃肠的运动,具有催吐和止 泻的功能。还有抑制胆总管的节律性运动,增强Oddi氏括 约肌收缩。增强由组胺所引起的胃酸和胃酶的分泌,抑制 由胰泌素或酸化十二指肠引起的胰液分泌。
胃动素(MOT)
• MOT产生于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粘膜的内分泌细胞,有内 分泌和旁分泌两种作用方式。故十二指肠液有较高浓度的 MOT。
• MOT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增加平 滑肌细胞内cGMP水平,使细胞内Ca ++浓度增加,使平滑 肌收缩,MOT在消化间期呈周期性释放,引起胃、小肠、 结肠及食管下端括约肌收缩,促使胃排空、小肠分节蠕动 及结肠蠕动,多种消化道激素、糖、脂肪含量可影响MOT 释放。临床上已证明MOT水平改变可见于慢性胃炎、溃疡 性结肠炎、克隆病、糖尿病等疾病。提示这种变化与胃肠 功能紊乱关系密切。有研究证实红霉素及其部分衍生物为 MOT促效剂,红霉素和其部分衍生物与MOT合用有可能用于 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
肠高血糖素
• 由小肠L细胞分泌,调节肝糖原合成的作用远不如胰高血 糖素,主要抑制胃酸的分泌,也可能是小肠粘膜的营养因 子。肠道内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肠高糖素的最主要刺激 物。
神经降压素
• 由回肠的N细胞分泌,也是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 细胞内的一种有13个氨基酸的多肽。目前尚不清楚神经降 压素的生理作用,可能参与了胃粘膜的保护作用。药理学 上发现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胰腺分泌胰蛋白酶和碳酸氢 盐,促进结肠运动以及抑制胃和小肠的运动等。
促胰液素(SEC)
• SEC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肠道激素。必须以整体结构才有完 整的生物活性。由十二指肠粘膜中的S细胞分泌,以内分 泌方式发挥作用。
• SEC作用于胰岛管上皮细胞膜上特异受体,使细胞内cAMP 浓度升高,促进水和碳酸氢盐分泌,同CCK协同作用有较 强的促胰酶分泌作用。有实验证明SEC对大鼠和狗的急性 胰腺炎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SEC刺激胰液的大量分 泌,冲洗了胰内活化的胰酶的缘故。
胃肠激素种类
胃素(Gas)
主要由胃窦及小肠粘膜的G细胞分泌,另外人胰岛 的D细胞也分泌。 生理作用: 1、刺激胃酸分泌和胃壁细胞的生长。 2、营养作用:可能与多胺的合成有关 3、其它:增加胃粘膜的血流和刺激胃蛋白酶释放; 促进食管下段括约肌及胆囊括约肌收缩。
胆囊收缩素(CCK)
胆囊收缩素公认为是具有双重分布为特征的脑-肠肽之一, 在功能上兼有内分泌激素作用和神经递质作用。 可引起 胆囊收缩和排空。 生理作用: 1、激素作用:
后记
• 胃肠道激素是近几年的热门研究对象,激素的种类在不断 的发现中,作用机理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希望大家留心相 关的临床进展和报导。
胰高血糖素
• 由胰腺A细胞分泌。 • 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促进脂肪组织内甘
油三酯的分解;增强心肌收缩能力;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运 动;减慢小肠蠕动,增强小肠的吸收率,促进胃肠道粘膜 的生长发育。 • 在应激、运动和感染等状态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与交 感神经兴奋有关。
胰岛素
• 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机制大家都知道,不做进一步的说明。
• 生理作用:与CCK的作用截然相反,PP抑制胰酶分泌和胆 囊收缩。
蛙皮素(BOM)
• 由胃肠道中的P分泌细胞产生,是一种非迷走胆碱能神经 介质,胃粘膜和肌层含量最多。
• BOM直接作用于胃窦部粘膜上的G细胞使之释放Gas。BOM能 刺激平滑肌和血管收缩,减少肾脏血流量强度较血管紧张 素大50~ 100倍,从而促进血中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提高。 此外BOM还能刺激胰高糖素 、抑胃肽、胃动素、神经降压 素、肾索-血管紧张素的释放,抑制促甲状腺激索释放激 素的释放。BOM能促使十二指肠粘膜释放CCK而刺激胰酶和 胆囊收缩,故临床上用BOM作胰刺激剂来测定胰腺功能。
生长抑素(ss)
• 主要由胰、肾及小肠上段的D分泌细胞产生。在体内的分 布十分广泛。除下丘脑外,它还存在于脑的其他部分、胰 岛、胃肠道粘膜和外周神经中。
• 生理作用: 1、神经系统: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2、胃肠道:对胃肠有普遍性的抑制作用。
胰多肽(PP)
• 主要由分布在胰岛周围及整个外分泌胰腺和胰岛管上皮内 以及由胃肠粘膜上皮中的内分泌细胞产生。
肠道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西安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 王文渊
前言
• 以前认为胃肠道仅仅是消化器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后来发现胃肠道也具有免疫功能。自1902年由Bayliss 和 Starling发现促胰液素等胃肠激素以来,使医学工作者认 识到胃肠道还是内分泌器官。在胃肠道的粘膜内存在有数 十种内分泌细胞,它们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胃肠 激素的化学成分为多肽,可作为循环激素起作用,也可作 为旁分泌物在局部起作用或者分泌入肠腔发挥作用。由于 胃肠道粘膜面积大,所含内分泌细胞数量大,故胃肠道是 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到目前为止在胃肠道已发现有35 种具有激素功能的生物活性肽,其中有20种胃肠多肽也存 在于脑组织中。目前我国能测定的胃肠激素已达15种。具 有分泌肽类激素功能的细胞,不论在胃肠道或脑组织中, 都称之为APUD细胞。胃肠道内分泌细胞有A、B、D、H、G、 I、K、L、N、P、S、EC细胞。胃肠激素的传递表达机制有 两大类:一是环磷酸腺苷(cAMP)为第二信使,也称cAMP介 导,二是磷酸肌醇系统(PI ),包括Ca++途径和cGMP途径。 国内外关于胃肠激素的研究对阐明胃肠疾病和其它内分泌 代谢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对消化系统分泌机能的影响(促进胰酶分泌)。 (2)对消化系统运动机能的影响(促进胆囊收缩)。 (3)营养作用(对胰腺腺泡有营养作用)。 2、神经递质作用。
抑胃肽(GIP)
研究表明,葡萄糖引起GIP释放的部位是在十二指肠,而 脂肪引起GIP释放的部位在空肠。 生理作用: 1、对胃肠道的作用:抑制胃酸的释放。 2、刺激胰岛素释放。 3、刺激生长抑素释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