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圆柱体第四组(从粗而低到细而高的变化)(五)
幼儿园小班数学《插座圆柱体组》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小班数学《插座圆柱体组》教案模板范文.docx一、设计思路插座圆柱体是蒙氏感官教具比较经典的一种,它分为四组,A:直径一定,高度渐减。
B:高度一定,直径减渐。
C:直径与高度同时减渐。
C':直径减渐,高度渐增。
这四组教具将小班上学期的一些大小、高矮、粗细等概念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直观的教具中,在自由的操作活动中获得。
这是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的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1、直接目的:培养幼儿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
2、间接目的:a作为写字前的准备(抓握圆柱的圆柄可以当作握笔的准备练习);b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对应、顺序)c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二)活动准备:1、教具:木制圆柱体B组:高度一定,直径渐减。
2、错误订正:在教具上,每个圆柱只能嵌进相合的园穴。
(三)活动过程:基本提示:1-P:用圆柱体B以圆柱找穴练习。
P为Pairing(配对)的代表符号。
1、准备地毯,介绍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工作的是插座圆柱体"。
教师示范从教具架上把圆柱体取下。
用双手托握教具两端,(大拇指在后,小拇指弯曲托住底端,其余三指略微弯曲把住前面和侧面)搬运。
幼:用眼睛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评析:在蒙氏教学中,教师很少用语言告诉孩子该如何操作,而是用慢而精确的动作示范来让孩子了解操作步骤,这一点是符合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趋势的。
同时需要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观察。
)2、将圆柱取出,放在木枕下方。
师:"这是插座圆柱体"。
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师:"插座圆柱体在哪里?"幼:"插座圆柱体在地毯上。
"师:"这是什么?"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3、教师握住圆柄,圆柱体底部朝上一手触摸圆柱体的直径和洞穴直径,尽兴配对工作。
(评析:在蒙氏教学中,三段体的教学方式是经典而有效的。
插座圆柱体第四组(从粗而低到细而高的变化)(五)

活动名称插座圆柱体第四组(从粗而低到细而高的变化)(五)材料构成:木制带柄圆柱体10个,自×1cm至1×,每个直径递减,高度递减,为直径递减高度递增:带有与带柄圆柱体对应的10个圆孔的木制底座1个。
排序变化的提示卡,装在托盘里。
教育目的:1直接目的:记忆游戏:谁不见了,学习圆柱体的排序变化。
2 间接目的:写前的预备:培养逻辑思考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操作方法:1 请孩子从教具柜上用双手(左右手四指托住木座两端,大拇指按住木座上面)取插座圆柱体第四组,按圆形左大右小排列,端至胸前,平端到工作区的桌子上或工作地毯上。
2 请孩子复习第二次操作,把圆柱体按从又粗又低到又细又高排序。
3 请孩子闭眼,从圆柱体序列中随机抽走一个并将排序列接上,请孩子找出谁不见了,把圆柱体给他,让他放到认为准确的位置上。
如发现不协调,可将此圆柱体与左右比较后,找到准确地位置。
可反复进行。
4 在此基础上,视孩子情况,逐渐增加抽走圆柱体数量,间隔也逐渐接近,以增加难度。
5 将圆柱体排序,进行序列变化:可横排,竖排,头尾相接排序,间隔排序等,圆柱可立可躺。
展示时做出错误控制,邀请孩子一起做。
完成后于孩子一起欣赏。
出示提示卡,鼓励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圆柱的排序。
6 将圆柱体散放,让孩子将圆柱体送回圆孔并检查。
7 收回:请孩子双手将圆柱体至胸前,物归原位。
把提示卡放到托盘里,物归原位。
(和孩子一起做)变化与延伸:适用年龄:岁左右。
已有这组排序的操作经验的孩子。
错误控制:1 视觉和触觉的比较。
2 操作过程中的检查。
兴趣点:注意事项:1 每次展示都请孩子复习上一课内容,如孩子没有熟练掌握,就暂不进行新的教学内容。
2 要把孩子好的作品制作成提示卡。
提示卡要根据孩子情况,按从易到难,循环渐进地投放。
每次投放3-5张。
过段时间要进行更换。
3孩子的独立练习,必须把示范的材料物归原位后,经自由选择后开始。
01插座圆柱体组

活动名称:插座圆柱体组教具构成:带座体的圆柱体4组,每组各有10个带圆柄的木制圆柱体和座体组成。
各组的圆柱体高度和直径都符合相应的等差变化;A组:直径不变,高度的0.5cm等差递减。
B组:高度不变、直径的0.5cm的等差递减。
C组:直径和高度同时等差递减。
D组:直径和高度同时等差递减。
适用年龄:2,5——4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培养视觉对粗细、高低、大小的辨别能力。
间接目的:1.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2.培养注意力及敏锐的观察力。
3.为书写前的握笔做准备。
4.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操作方法:1.准备✧与幼儿一同取工作毯,将毯铺好。
✧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将工作毯铺好,介绍教具名称。
✧向幼儿介绍示范拿取插座圆柱体的方法:双手持住座体两端,慢慢走到毯前,轻轻放下。
✧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配对练习——以圆柱找圆穴(以B组为例):取插座圆柱体B组置于毯上,示范抽圆柱体的方法;用惯用(常用)手的拇指、中指、食指、合起来轻轻握住圆柄,慢慢抽出、垂直抽出、再垂直放下、将圆柱随意散放。
进行的圆柱找圆穴的配对练习:随意拿起一个圆柱,倒转过来底面朝上,和座体上的圆穴对比,找相合的圆穴,用左手食指中指抚摸圆柱、圆穴,找相同嵌入。
引导幼儿尝试。
取粗细对比强烈的两个柱体,用三段式教学法进行普通名称练习。
✧序列练习——按粗细顺序排列。
3操作完毕将教具放回教具柜原处:活动延伸:1 指示棒的延伸(配对练习)2.组合练习(配对练习)A+B A+C A+D B+C B+D C+D/A+B+C A+B+D……3.戴眼罩的练习(配对练习)4.归位练习(序列练习)错误订正:1.用视觉订正,一个插座圆柱体,只放入一个相应的圆穴中。
2.用触觉订正,用手触摸圆柱体底面侧面和圆穴内侧面吻合。
兴趣点:粗细、高矮、不同的圆柱体、以及它们相匹配的圆穴。
注意事项:1.圆柱从圆穴中取放时的手指姿势。
2.感官基本操作法时触摸圆柱体方法。
插座圆柱体反向组名称练习1.教师跪姿,把插座圆柱体放在工作毯上。
蒙氏感官插座圆柱体的教案

蒙氏感官插座圆柱体的教案教案背景蒙氏感官教育是以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的名字命名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
蒙氏感官教育强调儿童在感官上的发展和感知世界的能力。
感官器官是儿童获取和处理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感官教具在蒙氏感官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圆柱体是蒙氏感官教具的一种,通过触觉和视觉的刺激,帮助儿童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形状。
本教案旨在引导儿童通过使用蒙氏感官插座圆柱体,提高他们的触觉和视觉能力,培养他们的形状认知能力和空间感。
教案目标1.帮助儿童认识和区分不同大小的圆柱体。
2.提高儿童的触觉和视觉能力。
3.培养儿童的形状认知能力和空间感。
教案内容准备工作•准备五个不同尺寸的圆柱体,颜色相同,材质相同。
•准备一张大纸板作为工作空间。
步骤一:引导儿童观察和描述圆柱体1.展示一个圆柱体给儿童观察,要求儿童描述圆柱体的形状和特征。
2.让儿童触摸圆柱体的表面,询问儿童对于圆柱体的触感有什么感受。
步骤二:介绍不同尺寸的圆柱体1.将五个不同尺寸的圆柱体依次放在纸板上,从小到大排列。
2.询问儿童对于不同尺寸的圆柱体有什么感觉,引导儿童辨认和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
步骤三:引导儿童进行触觉刺激1.让儿童闭上眼睛,用手触摸一个圆柱体,并记住它的触感。
2.重新排列五个圆柱体的位置,让儿童通过触摸来辨认并找到与之前记住触感相同的圆柱体。
步骤四:引导儿童进行视觉刺激1.展示给儿童五个圆柱体,让儿童通过视觉辨认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询问儿童对于不同尺寸的圆柱体在视觉上的差异,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
步骤五:进行形状匹配游戏1.将五个圆柱体混合放置在纸板上,让儿童通过触摸和观察,将相同尺寸的圆柱体归类到一起。
2.引导儿童描述归类的原则,例如,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等。
3.逐步增加难度,让儿童根据大小和形状两个维度进行归类。
教案总结通过蒙氏感官插座圆柱体的教学活动,儿童可以通过触摸和视觉的刺激,提高他们的触觉和视觉能力,培养他们的形状认知能力和空间感。
蒙台梭利的五大教具

蒙台梭利的五大教具第一篇:蒙台梭利的五大教具蒙台梭利的五大教具作者:中国教育网来源:中国教育网发布时间:2006-06-05 10:06:28点击量:12774蒙台梭利为儿童之家写的手册上说明:蒙氏教具计有动作教育、感官教育、语言与知识、自由、书写、阅读、做算术及品德教育等八项。
后人为方便陈述,又依其目的将它们归纳为以下五项(以学前儿童所用到的教具为主):日常生活教具“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苏格兰的男人穿裙子”,从这两项陈述中,我们即可引申出日常生活教具的特制:1、依各个文化的不同,内容也就不完全相同。
2、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大都可纳入这一项目中。
基于以上的特制,蒙氏并未替这项训练列出教具的目录,而希望导师能协调“智能启发”与“文化常规”的双重要求,自己研制教具,整备环境。
依照AMS(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美国蒙台梭利学会)的分类,日常生活这项练习分为四大类:1动作教育,例如大肌肉运动、小肌肉运动(抓、倒、挤、夹、舀…)2照顾自己,例如穿鞋子、衣服等。
3照顾环境,例如养小动物、拔草、教花等。
4生活礼仪,例如打招呼等。
日常生活教育在生命成长上的目的是在于训练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动两者之间的协调。
因为对幼儿来说,动作的平衡会促进智能上的发展,而且手眼协调也会为他们将来的写字、画图能力,作了“预备”的工作。
比如说想要写字,就需要使手部的小肌肉发育起来,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中,就有许多小肌肉的练习;经过了反复练习,时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可以发达到有握笔描画的力量,和越来越准确“有模有样”的程度。
此外,日常生活训练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培养出孩子的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习性,并奠定良好人格发展的基础。
而这些练习也可以培养社交能力,比如说:活动室里的蒙氏教具只有一套,所以当小明在玩倒水的工作,小华也想玩时,她就必须“等待”。
而礼貌、问候等日常生活常规也包括在这项练习中,提供了孩子相互交流,彼此配合的机会,使他们从中了解社会行为。
蒙氏教案新部编本-插座圆柱体

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一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蒙氏:插座圆柱体组活动目标:1、直接目的:培养幼儿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
2、间接目的:a作为写字前的准备(抓握圆柱的圆柄可以当作握笔的准备练习);b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对应、顺序)c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1、教具:木制圆柱体B组:高度一定,直径渐减。
2、错误订正:在教具上,每个圆柱只能嵌进相合的园穴。
活动过程:基本提示:1-P:用圆柱体B以圆柱找穴练习。
P为Pairing (配对)的代表符号1、准备地毯,介绍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工作的是插座圆柱体” 。
教师示范从教具架上把圆柱体取下。
用双手托握教具两端,(大拇指在后,小拇指弯曲托住底端,其余三指略微弯曲把住前面和侧面)搬运。
幼:用眼睛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2、将圆柱取出,放在木枕下方。
师■■“这是插座圆柱体”。
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师■■“插座圆柱体在哪里?”幼:“插座圆柱体在地毯上。
”师“这是什么?”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3、教师握住圆柄,圆柱体底部朝上一手触摸圆柱体的直径和洞穴直工作。
4、请小朋友试试看。
师:你想试试看吗? 幼:好的。
5、将教具、地毯归位。
插座圆柱体 一、视觉教育:辨别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的视觉能力 积的视觉概念: 1、名称:插座圆柱体组2、目的直接目的: (!)培养幼儿辨别高低-大小-粗细-长短的能力(2)发展幼儿视觉区别体积的判断能力(3)进行三次元的学习教育间接目的:(1)培养逻辑、对应、顺序的能力(2)培养幼儿视觉敏锐的观察力、及注意力、思考力(3)为书写前的握笔做准备(4)为学数学作准备3、准备: 圆柱体组( abed )每组各有 10 个圆柱体 a 组:属一次元变化粗细不变高度渐减由高到低 b 组:属二次元变化高度不变粗细渐减由粗到细C 组:属三次元变化粗细和高度同时递减,不规则变化,由大到小径,尽兴配对一)别体d 组:属三次元变化逆比例由粗而低到细而高4、年龄:2 岁半-4 岁5、活动提示:(1)教师带幼儿一起取出卷毯,将卷毯铺好. 师:“老师现在教小朋友如何取毯、放毯。
蒙氏教案-插座圆柱体

蒙氏:插座圆柱体组活动目标:1、直接目的:培养幼儿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
2、间接目的:a作为写字前的准备(抓握圆柱的圆柄可以当作握笔的准备练习);b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对应、顺序)c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1、教具:木制圆柱体B组:高度一定,直径渐减。
2、错误订正:在教具上,每个圆柱只能嵌进相合的园穴。
活动过程:基本提示:1-P:用圆柱体B以圆柱找穴练习。
P为Pair ing(配对)的代表符号。
1、准备地毯,介绍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工作的是插座圆柱体”。
教师示范从教具架上把圆柱体取下。
用双手托握教具两端,(大拇指在后,小拇指弯曲托住底端,其余三指略微弯曲把住前面和侧面)搬运。
幼:用眼睛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2、将圆柱取出,放在木枕下方。
师:“这是插座圆柱体”。
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师:“插座圆柱体在哪里?”幼:“插座圆柱体在地毯上。
”师:“这是什么?”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3、教师握住圆柄,圆柱体底部朝上一手触摸圆柱体的直径和洞穴直径,尽兴配对工作。
4、请小朋友试试看。
师:你想试试看吗?幼:好的。
5、将教具、地毯归位。
插座圆柱体一、视觉教育:辨别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的视觉能力(一)别体积的视觉概念:1、名称:插座圆柱体组2、目的直接目的:(!)培养幼儿辨别高低-大小-粗细-长短的能力(2)发展幼儿视觉区别体积的判断能力(3)进行三次元的学习教育间接目的:(1)培养逻辑、对应、顺序的能力(2)培养幼儿视觉敏锐的观察力、及注意力、思考力(3)为书写前的握笔做准备(4)为学数学作准备3、准备:圆柱体组(abcd)每组各有10个圆柱体a组:属一次元变化粗细不变高度渐减由高到低b组:属二次元变化高度不变粗细渐减由粗到细c组:属三次元变化粗细和高度同时递减,不规则变化,由大到小d组:属三次元变化逆比例由粗而低到细而高4、年龄:2岁半-4岁5、活动提示:(1)教师带幼儿一起取出卷毯,将卷毯铺好.师:“老师现在教小朋友如何取毯、放毯。
托班蒙氏感官:有柄插座圆柱体粗细组嵌入教案

托班蒙氏感官:有柄插座圆柱体粗细组嵌入教案教育目标:1、直接目的:学习认识相同性:进行圆柱与圆孔的粗细的直接对应。
2、间接目的:培养逻辑思考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有柄插座圆柱体粗细组活动过程:1.引导孩子到摆放插座圆柱体的教具柜前,介绍插座圆柱体的名称以及取放的方法,并进行示范:用双手(左右手四指托住木座两端,大拇指按住木座上面)取出插座圆柱体第一组,按圆形左大右小排列,端至胸前,平端到工作区的桌子上或工作地毯上。
2.坐在孩子的右侧,将插座圆柱体竖摆(圆形上大下小),用双手食指和中指从上到下抚摸,感知插座圆柱体的面是平的。
(也请孩子感知。
)3.将插座圆柱体按圆形左大右小横摆。
右手用三指抓住第一个圆柱体(最粗)的手柄,轻轻地将圆柱从孔穴中抽出,脸上充满好奇、惊喜的表情。
把圆柱体轻轻地拿到孩子面前,“你看看圆柱体长什么样?”请孩子观察。
再用右手的三指抓住第十个圆柱体(最细)的手柄,轻轻地将圆柱从孔穴中抽出,脸上充满好奇、惊喜的表情。
把圆柱体轻轻地拿到孩子面前,“你看看它长什么样?”请孩子观察圆柱体三维空间的变化。
把最细的圆柱体放在最粗的圆柱体的旁边。
让孩子看清楚两者的差异。
把圆柱体放在底座前(面对孩子)与圆孔对应的位置上。
4.“你愿意试试和老师一样把它们取出来吗?”邀请孩子自选圆柱体,一一取出,放在底座前(面对孩子)与圆孔对应的位置上。
引导孩子观察到这些圆柱体是粗细不一的。
用手指轻轻划过圆柱上平面,感知这些圆柱是等高的。
(也请孩子感知。
)再观察圆孔,也是大小不一的。
5.选出最粗的圆柱体,用右手的三指抓住手柄,将圆柱底朝上放到对应的圆孔上方,请孩子进行观察,感知这个圆柱的底面与圆孔是一样大的。
把圆柱体轻轻地放回圆孔内,用双手食指、中指环摸检查。
邀请孩子按同样方法把圆柱体逐个送回家。
6.10个圆柱全部归位后,将插座圆柱体按圆形上大下小竖放,用双手双指从上到下抚摸检查。
根据孩子情况,可以结束这次活动,也可以取来插座圆柱体第二组,用同样的方法,继续进行操作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名称插座圆柱体第四组(从粗而低到细而高的变化)(五)
材料构成:木制带柄圆柱体10个,自5.5×1cm至1×5.5cm,每个直径递减0.5cm,高度递减0.5cm,为直径递减高度递增:带有与带柄圆柱体对应的10个圆孔的木制底座1个。
排序变化的提示卡,装在托盘里。
教育目的:1直接目的:记忆游戏:谁不见了,学习圆柱体的排序变化。
2 间接目的:写前的预备:培养逻辑思考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操作方法:1 请孩子从教具柜上用双手(左右手四指托住木座两端,大拇指按住木座上面)取插座圆柱体第四组,按圆形左大右小排列,端至胸前,平端到工作区的桌子上或工作地毯上。
2 请孩子复习第二次操作,把圆柱体按从又粗又低到又细又高排序。
3 请孩子闭眼,从圆柱体序列中随机抽走一个并将排序列接上,请孩子找出谁不见了,把圆柱体给他,让他放到认为准确的位置上。
如发现不协调,可将此圆柱体与左右比较后,找到准确地位置。
可反复进行。
4 在此基础上,视孩子情况,逐渐增加抽走圆柱体数量,间隔也逐渐接近,以增加难度。
5 将圆柱体排序,进行序列变化:可横排,竖排,头尾相接排序,间隔排序等,圆柱可立可躺。
展示时做出错误控制,邀请孩子一起做。
完成后于孩子一起欣赏。
出示提示卡,鼓励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圆柱的排序。
6 将圆柱体散放,让孩子将圆柱体送回圆孔并检查。
7 收回:请孩子双手将圆柱体至胸前,物归原位。
把提示卡放到托盘里,物归原位。
(和孩子一起做)
变化与延伸:
适用年龄:3.5岁左右。
已有这组排序的操作经验的孩子。
错误控制:1 视觉和触觉的比较。
2 操作过程中的检查。
兴趣点:
注意事项:1 每次展示都请孩子复习上一课内容,如孩子没有熟练掌握,就暂不进行新的教学内容。
2 要把孩子好的作品制作成提示卡。
提示卡要根据孩子情况,按从易到难,循环渐进地投放。
每次投放3-5张。
过段时间要进行更换。
3孩子的独立练习,必须把示范的材料物归原位后,经自由选择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