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肿瘤(第6~11节)
合集下载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肿瘤(第6~11节)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部位汗管瘤
眼睑、前额部位汗管瘤
外阴部位汗管瘤
躯干部部位汗管瘤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病理特征
汗管瘤组织病理 真皮内可见较多小导管,近表皮处可
见囊样导管腔
汗管瘤组织病理 特征性表现:一端呈导管状,另一端为
实体条索,形如逗号或蝌蚪状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三)治疗
一般不需处理,必要时可采用电灼法或冷冻法逐个处理,单个皮损也 可手术切除。
Bowen病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三、组织病理
病理变化: ➢ 表皮细胞排列不规则,伴角化过度、角化
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真皮乳头 被压缩成细带状,表皮各层可见少数角化 性细胞和非典型性细胞,表皮基底膜带完 整,若破坏则提示为浸润癌。 ➢ 真皮上部炎症细胞浸润。
Bowen病组织病理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病理特征
皮肤纤维瘤组织病理 病变位于真皮中下部,由大量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组成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三)治疗
一般不需处理,必要时手术切除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 皮肤纤维瘤本质为纤维母细胞反应性增生,并非肿瘤。 ➢ 最常见于小腿伸侧,皮损为类圆形坚实结节,与皮下组织粘连。 ➢ 病理表现有纤维型和细胞型两种。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中老年人境界清楚的孤立皮损,主要位于日光暴露部位,病程缓慢,
病理活检可确诊。 (二)鉴别诊断 1.基底细胞癌 2.斑块状银屑病 3.体癣 4.神经性皮炎等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手术治疗 (三)放射治疗
五、治疗
(二)光动力治疗 (四)其他治疗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性病的预防和康复
的药物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3.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 ➢ 防胜于治 ➢ 改善工作环境 ➢ 避免皮肤及黏膜直接暴露于可能致病的物质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4.瘙痒性皮肤病的预防 ➢ 瘙痒可以是多种皮肤病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之一 ➢ 瘙痒也可以独立发生 ➢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瘙痒均应避免搔抓,特别是刺激、烫洗皮肤 ➢ 寻找导致瘙痒的病因最为重要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7.性病的预防 ➢ 固定性伴 ➢ 减少性伴 ➢ 100%使用安全套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康复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的康复
1.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 ➢ 可通过改变环境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 培养合理使用保湿、润肤或皮肤屏障修复剂的习惯
➢ 皮肤性病具有发病率高、易复发的特点,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预防 发生和复发是非常重要的,开展好预防工作可以减少皮肤性病的发生。
➢ 针对不同的病因,需要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使皮肤康复,其中非常重要的 一部分是皮肤屏障的修复。
➢ 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治疗应成为临床在治疗一些皮肤疾病实践中必不可 少的一部分。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5.物理性皮肤病的预防 ➢ 避免导致疾病发生的物理因素 ➢ 避免日晒 ➢ 避免高温 ➢ 注意保暖 ➢ 减少摩擦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6.皮肤肿瘤的预防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避免过度日晒 ➢ 避免接触可能致癌的放射线、化学物质等 ➢ 对皮肤的癌前或可疑病变应早期治疗
第九章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康复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3.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 ➢ 防胜于治 ➢ 改善工作环境 ➢ 避免皮肤及黏膜直接暴露于可能致病的物质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4.瘙痒性皮肤病的预防 ➢ 瘙痒可以是多种皮肤病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之一 ➢ 瘙痒也可以独立发生 ➢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瘙痒均应避免搔抓,特别是刺激、烫洗皮肤 ➢ 寻找导致瘙痒的病因最为重要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7.性病的预防 ➢ 固定性伴 ➢ 减少性伴 ➢ 100%使用安全套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康复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的康复
1.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 ➢ 可通过改变环境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 培养合理使用保湿、润肤或皮肤屏障修复剂的习惯
➢ 皮肤性病具有发病率高、易复发的特点,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预防 发生和复发是非常重要的,开展好预防工作可以减少皮肤性病的发生。
➢ 针对不同的病因,需要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使皮肤康复,其中非常重要的 一部分是皮肤屏障的修复。
➢ 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治疗应成为临床在治疗一些皮肤疾病实践中必不可 少的一部分。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5.物理性皮肤病的预防 ➢ 避免导致疾病发生的物理因素 ➢ 避免日晒 ➢ 避免高温 ➢ 注意保暖 ➢ 减少摩擦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6.皮肤肿瘤的预防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避免过度日晒 ➢ 避免接触可能致癌的放射线、化学物质等 ➢ 对皮肤的癌前或可疑病变应早期治疗
第九章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康复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性病学导论
20世纪中叶后
19世纪
20世纪中前叶
21世纪
对梅毒螺旋体、天花病毒等病原体 感染的研究是内科学中一个最为重 要的分支
对皮肤病和性病的临床与病理特 征进行描述、总结、分类及发现 新的疾病和治疗方法的探索
遗传学和免疫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医学美容学的发展方兴未艾,正 在成为皮肤病学的一部分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真菌病研究
廖万清院士团队发现九种新的致病真菌及其临床类型,其中胶囊青霉引 起的疾病由廖氏命名。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病治疗学研究
我国自主研发了国家1类新药白细胞介素8单抗乳膏用于治疗银屑病,国家1 类新药“海姆泊芬”用于治疗鲜红斑痣等; 张福仁团队发现“氨苯砜综合征”的风险基因,使这一致死性药物不良反 应有了预防措施。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免疫学研究
陈洪铎院士团队在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的起源、分化、免疫功能及临床的调 控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朱学骏团队发现副肿瘤天疱疮发生机理; 郑捷团队发现银屑病关键性致病性细胞因子的来源是真皮层的γ δ τ细胞, 入选2011年度《中国科学年鉴》。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的病因
皮肤性病对患者的5D影响模式
皮肤病与性病对患者带来的影响可用“5D”模式描述,其中心理影响 越来越受到关注。
第五节
关于皮肤性病学的学习路径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皮肤性病学直观性强
因为需要通过感性认识(皮损的视觉形态)获取疾病信息,所以更强调 实践性。许多皮肤病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被认识、诊断,临床诊断能力的形成 也必须建立在所经历病例的基础上。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物理性皮肤病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各型痱子特点
分类 别名
病理基础
皮损特点白痱 红痱晶形粟粒疹 汗液的溢出发生在角 质层内或角质层下
红色粟粒疹
汗液在棘层汗管处溢 出
针尖大小的浅表性 小水疱,周围无红 晕
密集排列的针尖大 小丘疹、丘疱疹, 周围绕以红晕
脓痱
脓疱性粟粒 疹
多由红痱发展而来
密集的丘疹顶端有 针尖大小浅在脓疱
红色,边界清楚,峰值在12~24小时,后红斑渐淡和消退, 脱屑,并留有色素沉着。 ➢ 皮损较重时可出现水肿﹑水疱,可破裂结痂。局部可自觉 灼痛。皮损泛发时可有不适、寒战和发热等全身症状。
日晒伤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诊断依据 1.强烈日光暴晒史 2.典型临床表现 (二)鉴别诊断 接触性皮炎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五节
鸡眼与胼胝
皮肤性病学(第9版)
鸡眼(clavus)和胼胝(callus)均系长期压迫和摩擦诱发的角质层增厚。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两者均与长期机械刺激(如压迫和摩擦)引起的角质层过度增生有关。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鸡眼】
1.好发人群及部位
➢ 本病好发于成人,女性多见。
第二节
夏季皮炎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夏季皮炎
夏季皮炎(dermatitis aestivale)是由于夏季高温引起的一种季节性、 炎症性皮肤病。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由夏季的持续高温、闷热引起,同时与湿度关系较大,尤其在高温、 高湿情况下易发。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1.好发人群 好发于成年人,女性多见。 2.好发部位 常对称累及四肢屈侧和躯干部,尤以双侧胫前多见。 3.皮损特点 初起为大片红斑﹑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可见丘疱 疹;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皮肤肥厚及色素沉着。
《皮肤肿瘤》PPT课件
19:46
一、临床表现
•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暴露部位,特 别是颜面部。皮损多单发,典型损害为具 有珍珠样边缘的圆形或椭圆形隆起性斑块 或结节,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以后逐渐 扩大,出现糜烂、溃疡、结痂等,并侵蚀 邻近骨组织。临床常分为以下几型:
19:46
• (一)结节溃疡型
• 最常见,开始为有蜡样光泽的坚硬小结节, 质硬,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以后缓慢增 大,中央出现溃疡和结痂,绕以珍珠状向 内卷曲的隆起边缘,也称侵蚀性溃疡。
19:46
• (二)皮内痣
• 好发于头颈部,多见于成人,是最常见的 色素痣。痣细胞位于真皮内,皮损形状不 一,呈半球形隆起,有蒂或乳头瘤状,颜 色褐色至深黑色不等,亦有无色素者,表 面常有毛发,一般不发生恶变。
19:46
• (三)混合痣
•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痣细胞同时存在于 表皮和真皮,外观似交界痣,但大多略高 出皮面,少数呈乳头状,颜色较深,呈黄 褐或褐色,表面可有毛发。
一、病因
19:46
• 色素痣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发育畸形 所致。有关痣细胞的来源,目前存在二种 学说。一是认为它们来自上皮细胞,系基 底细胞的一种功能性变形,另一种学说则 认为痣细胞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
19:46
二、临床表现
• (一)交界痣
• 以掌跖及外阴部最多见。常见于2岁以后, 亦可出生即有。痣细胞位于表皮下与真皮 交界处,皮损为约0.1~1.0cm大小的浅褐色 到暗褐色斑,表面平滑或稍隆起于皮肤, 其上无毛发生长,少数可恶变。
三、诊断
19:46
• 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诊断不难。
四、治疗
19:46
• 1.手术疗法 适用于各期基底细胞上皮瘤。 手术切除应包括肿瘤边缘1~2cm的正常组 织,若有邻近骨组织侵蚀者,亦应予彻底 切除。癌肿切除后,一般可作局部皮肤拉 拢缝合,如创面过大过深则可采用皮瓣移 植术,即时或作晚期修复和再造。切下组 织需做病理检查。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病理变化: 真皮乳头处真皮上部局灶性无定形淀粉样蛋白团块沉积。 电镜: 发现淀粉样蛋白细丝。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诊断依据 1.典型临床表现 2.组织病理 (二)鉴别诊断 1.慢性单纯性苔藓 2.肥厚性扁平苔藓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四、预防和治疗
尚无特效疗法 瘙痒:口服抗组胺药、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重点难点
掌握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诊断和治疗
熟悉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鉴别诊断
了解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病因、发病机制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是指淀粉样蛋白 沉积于正常皮肤而不累及其他器官的一种慢性疾病。
缺乏或缺陷有关。
皮肤性病学(第9版)
1.皮肤损害 ➢ 腔口、骨突部位。 ➢ 红斑基础上水疱、
大疱,尼氏征阴性, 继发感染时出现脓 疱、糜烂、干燥、 结痂、鳞屑,愈后 无瘢痕及萎缩。
二、临床表现
肠病性肢端皮炎 A:臀部;B:踝部
皮肤性病学(第9版)
2.腹泻
二、临床表现
➢ 发生率90%。
➢ 表现为水样便或泡沫样便,恶臭,每天3~8次,还可出现畏食、腹胀、呕吐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脂蛋白代谢障碍、含量增高或结构异常时,可导致其在组织中沉积,如沉积
于皮肤或肌腱中则被称为黄瘤病。
原发性黄瘤病 家族性:常有不同程度的血脂代谢障碍及系统表现。
2.分类
非家族性:散发,一般无血脂代谢障碍及系统表现。
继发性黄瘤病:其他疾病引起血脂代谢障碍和血脂增高所致的黄瘤 病,如糖尿病、骨髓瘤和淋巴瘤等。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真菌性皮肤病
锈色小孢子菌感染引起;黑点癣主要由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感染引起;脓癣
主要由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如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等感染引起。
(二)传播途径
与癣病患者或患畜、无症状带菌者直接接触而传染。理发工具、帽子、枕巾
等是传播的媒介。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一)黄癣 (二)白癣 (三)黑点癣 (四)脓癣
碟状黄痂,覆盖整个 头皮,发无光泽,易 折断,有特殊鼠臭味
萎缩性疤痕、脱发
发内菌丝及孢子 暗绿色荧光
白癣
黑点癣
多侵犯儿童
儿童及成人均可发 病
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 紫色毛癣菌 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 断发毛癣菌
灰白色圆形或椭圆形鳞屑 少见,病发出头皮
性斑片,“母子斑”。距 即折断,其残留端
头皮2~4mm处折断,外 留在毛囊,呈黑色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五、治疗
4.搽药 可用2%碘酊、1%联苯苄唑溶液或霜、1%特比萘芬霜等外用抗真菌药 涂于患处,每天2次,连用8周。 5.消毒 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帽子、枕巾、梳子等生活用品及理发工具要煮沸 消毒。
脓癣治疗同上,切忌切开引流,避免造成更大的永久性瘢痕。急性炎症 期可短期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继发细菌感染可加用抗生素。
1.好发人群 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 2.典型皮损及症状 (1)皮损初为鳞屑性灰白色斑片,逐渐扩大成片。 (2)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残根在毛囊口呈黑点状。 (3)本型属于发内型感染。 3.预后 预后留有局灶性脱发及点状萎缩性瘢痕。
黑点癣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四)脓癣
1.典型皮损及症状
(1)初为成群的炎性毛囊性丘疹,逐渐融合成隆
第二节
体癣和股癣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第九版病理学教学教案肿瘤PPT课件
病理学(第9版)
(二)肿瘤的生长特点
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生长时间可达数年、数十年。 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特别是分化差的恶性肿瘤。 影响肿瘤生长速度的因素:肿瘤细胞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生长分数
(growth fraction)、肿瘤细胞生成和死亡的比例等。
病理学(第9版)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分化好,异型性小 无或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缓慢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少见 不转移 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恶性肿瘤 不同程度分化障碍或未分化,异型性大 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较快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常见,如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 可转移 易复发 较大,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的组织;坏死、出 血,合并感染;恶病质
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病理学(第9版)
Krukenberg瘤
第五节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病理学(第9版)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恶性肿瘤的“级”或“分级”(grade)是描述其恶性程度的指标。 肿瘤的“分期”(stage)是指恶性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肿瘤体积越大,
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越广,患者的预后越差。 国际上广泛采用TNM分期(TNM classification)。
胞群体出现异质性。
病理学(第9版)
肿瘤生长的生物学
病理学(第9版)
二、肿 瘤 扩 散
(一)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 (二)转移(metastasis)
1. 淋巴道转移(lymphatic metastasis) 2. 血道转移(hematogenous metastasis) 3. 种植性转移(seeding,transcoelomic metastasis)
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课件
类、钙剂等。
外用药物疗法
(external medication)
一、外用药物的性能 1、清洁剂: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0.02%呋
喃西林溶液、植物油、液体石蜡等。 2、保护剂:炉甘石、滑石粉、植物油等。
3、止痒剂:5%苯唑卡因、1%苯酚等。
4、抗菌剂: 3%硼酸溶液、 0.1%雷佛奴尔等。
5、抗真菌剂:唑类如1%益康唑、2%咪康唑; 多烯类;丙烯胺类等。
14、脱色剂:3%氢醌等。 15、甾体抗炎剂:即糖皮质激素,0.1%地塞米
松等。
二、外用药物的剂型
剂型 主要基质及其组成
作用
适应症
溶液
(solution)
水+水溶性药物
吸潮、散热、 消炎及清洁等
粉剂 氧化锌10-20% (powder)滑石粉70%
淀粉10-20%
干燥、保护及 +药物 散热
急性皮炎伴大量 渗液或脓液分泌 物,湿敷2-3次/日
(3)、丘脓疱疹(papulopustule)丘疹顶 部有较小脓疱。
传 染 性 软 疣
扁平疣
寻常疣
斑块(plaque):
直径大于1cm 的扁平、隆起性 的浅表性损害。 多为丘疹扩大或 融合而成。
3、风团(wheal)
为局限性扁 平、隆起性损害, 大小不一,边缘 不规则,伴剧痒, 发作急,消褪快, 消后不留痕迹。
二、吸收作用
(一)、主要的3条吸收途径 (1)、透过角质层 (2)、角质层细胞间隙和毛囊 (3)、皮脂腺或汗管
(二)、影响皮肤吸收的主要因素
(1)、皮肤的结构和部位 (2)、皮肤角质层的水合程度 (3)、物质的理化性质
三、感觉作用
(一)、单一感觉:如痛、温、触、压、 冷觉等。
外用药物疗法
(external medication)
一、外用药物的性能 1、清洁剂: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0.02%呋
喃西林溶液、植物油、液体石蜡等。 2、保护剂:炉甘石、滑石粉、植物油等。
3、止痒剂:5%苯唑卡因、1%苯酚等。
4、抗菌剂: 3%硼酸溶液、 0.1%雷佛奴尔等。
5、抗真菌剂:唑类如1%益康唑、2%咪康唑; 多烯类;丙烯胺类等。
14、脱色剂:3%氢醌等。 15、甾体抗炎剂:即糖皮质激素,0.1%地塞米
松等。
二、外用药物的剂型
剂型 主要基质及其组成
作用
适应症
溶液
(solution)
水+水溶性药物
吸潮、散热、 消炎及清洁等
粉剂 氧化锌10-20% (powder)滑石粉70%
淀粉10-20%
干燥、保护及 +药物 散热
急性皮炎伴大量 渗液或脓液分泌 物,湿敷2-3次/日
(3)、丘脓疱疹(papulopustule)丘疹顶 部有较小脓疱。
传 染 性 软 疣
扁平疣
寻常疣
斑块(plaque):
直径大于1cm 的扁平、隆起性 的浅表性损害。 多为丘疹扩大或 融合而成。
3、风团(wheal)
为局限性扁 平、隆起性损害, 大小不一,边缘 不规则,伴剧痒, 发作急,消褪快, 消后不留痕迹。
二、吸收作用
(一)、主要的3条吸收途径 (1)、透过角质层 (2)、角质层细胞间隙和毛囊 (3)、皮脂腺或汗管
(二)、影响皮肤吸收的主要因素
(1)、皮肤的结构和部位 (2)、皮肤角质层的水合程度 (3)、物质的理化性质
三、感觉作用
(一)、单一感觉:如痛、温、触、压、 冷觉等。
皮肤肿瘤讲课PPT课件
皮肤肿瘤的光动力治疗
原理:利用光 敏剂和特定波 长的光,选择 性破坏肿瘤细
胞
优势:对正常 组织损伤小,
可重复治疗
适用范围:适 用于多种皮肤 肿瘤,尤其是
早期皮肤癌
治疗效果:治 愈率高,复发
率低
皮肤肿瘤的放疗和化疗
放疗: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方法,适用于多种皮肤肿瘤的治疗
化疗: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常用于皮肤肿瘤的辅助治疗或姑息治疗
汇报人:
皮肤肿瘤的症状
皮肤肿瘤的早期症状:皮肤出现 异常肿块、斑点或痣,可能伴有 疼痛、瘙痒或出血。
皮肤肿瘤的晚期症状:肿瘤转移 至其他组织或器官,出现相应的 症状,如呼吸困难、骨痛等。
皮肤肿瘤的中期症状:随着肿瘤 的增大,可能出现皮肤溃疡、坏 死或感染,同时可能伴随淋巴结 肿大。
特殊类型的皮肤肿瘤症状:如黑 色素瘤可能表现为黑色斑块或痣 的形态、颜色或大小的改变。
01
皮肤肿瘤的治疗
皮肤肿瘤的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肿 瘤,降低复发风险
手术适应症:适用 于良性或恶性皮肤 肿瘤的治疗
手术方式:根据肿 瘤类型和位置选择 合适的手术方式, 如切除术、刮除术 等
术后护理:保持创 口清洁干燥,定期 换药,避免感染
皮肤肿瘤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种类:局部药物、全身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 药物治疗的原理:通过药物的作用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药物治疗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不同类型和阶段的皮肤肿瘤治疗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01
皮肤肿瘤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老年斑病例 病例二:黑色素瘤病例 病例三:皮肤癌病例 病例四:皮肤囊肿病例
皮肤肿瘤演示课件
康复护理要点
创面护理
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换药和清洗; 注意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如有异
常及时就诊。
疼痛管理
皮肤肿瘤患者可能伴有不同程度 的疼痛,需按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同时可尝试非药物缓解疼痛的 方法,如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
。
营养支持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富含 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以促进创面愈合和身体康复。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
除临床表现外,病理检查中良性肿瘤细胞分化较 好,异型性小;恶性肿瘤细胞分化差,异型性大 ,可见核分裂象。
05
治疗及预后评估
手术切除治疗
01
02
03
04
适用于早期、局限性皮 肤肿瘤
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设 计手术切口
彻底切除肿瘤,并尽可 能保留正常皮肤组织
必要时进行淋巴结清扫
疼痛等症状。
转移性皮肤肿瘤
02
多有原发肿瘤病史,皮肤表现多样,可为丘疹、结节、斑块、
溃疡等,常无自觉症状。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03
良性肿瘤多生长缓慢,边界清楚,活动度好;恶性肿瘤多生长
迅速,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可伴有溃疡、坏死等。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对于骨源性皮肤肿瘤,如 骨肉瘤、骨软骨瘤等,X线 检查可显示骨质破坏和肿 瘤骨形成。
皮肤肿瘤
汇报人:XXX 2024-02-02
目录
• 皮肤肿瘤概述 • 良性肿瘤 • 恶性肿瘤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及预后评估 • 预防与康复护理
01
皮肤肿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皮肤肿瘤是发生在皮肤细胞增生 性疾病,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 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粟丘疹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病理特征
粟丘疹组织病理 真皮内多发囊肿,囊壁由多层扁平上皮构成,囊腔内容物为角蛋白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三)治疗
1.一般不需治疗。 2.必要时局部消毒后用针挑破,剔出黄白色小颗粒,或用电干燥疗法。
➢ 新生儿粟丘疹常见,可自然消退;余多发生于损伤、其他皮肤疾病或治疗后。 ➢ 临床表现为黄白色坚实丘疹,常见于颜面部。 ➢ 病理表现类似于表皮囊肿。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长期日光暴露 2.电离辐射、热辐射、紫外线、沥青及煤焦油产物等 3.遗传易感性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1.好发人群 经常日晒的中老年人,男性较女性多见。 2.好发部位 头、面、颈、躯干上部、四肢等日光暴露部位。 3.典型皮损 (1)皮损初发为淡褐色或灰白色的圆形、不规则形角化性丘 疹,直径0.5~1cm,境界清楚。 (2)呈单发或多发,表面覆盖干燥黏着性鳞屑,不易剥离, 周围有红晕。 (3)皮损发生部位多有明显的日光损伤。 4.预后
光化性角化病 组织病理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活检可确诊。 (二)鉴别诊断 1.脂溢性角化病 2.盘状红斑狼疮 3.Bowen病 4.扁平苔藓等
第十节
光化性角化病
重点难点
掌握 光化性角化病的临床表现
熟悉 光化性角化病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和治疗
了解 光化性角化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组织病理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光化性角化病
光化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又称日光性角化病、老年性角化病, 是长期日光暴露所引起的一种癌前期病变。
重点难点
掌握 常见良性、恶性皮肤肿瘤的临床特征
熟悉 常见良性、恶性皮肤肿瘤的病理特点及治疗
了解 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第六节
汗管瘤
重点难点
掌握 汗管瘤的临床特征
熟悉 汗管瘤的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临床特征
1.定义 是小汗腺末端导管分化的一种腺瘤。 2.好发年龄 青年女性。 3.好发部位 眼睑周围,其次为前额、面颊、颈部、胸腹部、女阴,严重者 可泛发。 4.皮疹特点 肤色、淡黄色或褐黄色半球形或扁平丘疹,1~3mm大小,一 般不融合。
第八节
皮角
重点难点
掌握 皮角的临床特征
熟悉 皮角的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临床特征
1.为形态学诊断 2.好发人群 中老年男性。 3.皮疹特点 常为单发,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其角质团块高度多大于直径的一半, 呈笔直、弯曲或扭曲状,呈淡黄、褐色或褐黑色,质硬。 4.多继发于脂溢性角化病、寻常疣、汗孔角化病、毛根鞘瘤或早期皮肤鳞癌等疾 病,在此基础上发生角化过度。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部位汗管瘤
眼睑、前额部位汗管瘤
外阴部位汗管瘤
躯干部部位汗管瘤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病理特征
汗管瘤组织病理 真皮内可见较多小导管,近表皮处可
见囊样导管腔
汗管瘤组织病理 特征性表现:一端呈导管状,另一端为
实体条索,形如逗号或蝌蚪状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三)治疗
一般不需处理,必要时可采用电灼法或冷冻法逐个处理,单个皮损也 可手术切除。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部位及形态的皮角
耳前皮角
足背皮角
前额皮角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病理特征
皮角组织病理 表皮呈山峰状隆起、显著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
基底部改变主要取决于原发皮肤病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三)治疗
可能恶变,建议手术切除。
➢ 皮角本身为形态学诊断,多继发于其他皮肤疾病。 ➢ 其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为高起圆锥或圆柱状增生性皮损。 ➢ 病理诊断与原发疾病关系密切,并有显著角化过度,间有角化不全。 ➢ 皮角有恶变可能,建议手术切除。
未经治疗,部分患者可发展为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但 通常不易转移。
光化性角化病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三、组织病理
1.病理分型 可分为肥厚型(角化过度型)、萎缩型、苔藓型、皮
肤原位癌样型、棘层松解型和色素型等6型。 2.病理变化 (1)表皮有广泛性角化过度伴境界明显的角化不全,基 底层非典型细胞常呈芽状增生,伸向真皮上部。 (2)真皮呈明显的弹力纤维变性,并有较多的淋巴细胞 浸润。 (3)异常表皮与邻近正常表皮相互交替存在,界限清楚。
第九节
皮肤纤维瘤
重点难点
掌握 皮肤纤维瘤的临床特征
熟悉 皮肤纤维瘤的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
皮肤性病学可能是微小皮肤损伤引发的成纤维细 胞反应性增生,而非肿瘤。 2.好发部位 四肢伸侧。 3.皮疹特点 生长缓慢,圆形或卵圆形坚实结 节;多为深褐色,与周围皮肤黏连。
皮肤纤维瘤
➢ 汗管瘤常见于眼睑周围,其次为前额、两颊、颈部、腹部、女阴部位,表现 为肤色或浅黄色、浅褐色扁平或半球形丘疹;
➢ 病理表现为真皮内多发小导管、小囊腔,囊壁由两层上皮细胞构成。
第七节
粟丘疹
重点难点
掌握 粟丘疹的临床特征
熟悉 粟丘疹的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临床特征
1.定义 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潴留性囊肿。 2.好发部位 颜面部,尤其是眼睑周围。 3.临床表现 黄白色、坚实性球状丘疹,表面光滑, 可挤压出坚实的角质样球状颗粒。
第二十八章
皮肤肿瘤
第一节 痣细胞痣 第二节 皮脂腺痣 第三节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 第四节 瘢痕疙瘩 第五节 脂溢性角化病
第六节 汗管瘤 第七节 粟丘疹 第八节 皮角 第九节 皮肤纤维瘤 第十节 光化性角化病
第十一节 Bowen病 第十二节 Paget病 第十三节 基底细胞癌 第十四节 鳞状细胞癌 第十五节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 第十六节 黑素瘤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病理特征
皮肤纤维瘤组织病理 病变位于真皮中下部,由大量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组成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三)治疗
一般不需处理,必要时手术切除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 皮肤纤维瘤本质为纤维母细胞反应性增生,并非肿瘤。 ➢ 最常见于小腿伸侧,皮损为类圆形坚实结节,与皮下组织粘连。 ➢ 病理表现有纤维型和细胞型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