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与案例分析
学习动机理论与案例分析目录一、学习动机理论概述 (2)1. 学习动机定义与重要性 (3)2. 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 (4)3. 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历史 (6)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7)1. 需要驱动理论 (8)2. 兴趣驱动理论 (8)3. 目标导向理论 (9)4. 自我效能理论 (10)三、案例分析 (11)1. 案例一 (12)(1)背景介绍 (14)(2)案例分析 (15)(3)启示与总结 (16)2. 案例二 (17)(1)背景介绍 (19)(2)案例分析 (20)(3)启示与总结 (21)3. 案例三 (22)(1)背景介绍 (24)(2)案例分析 (25)(3)启示与总结 (27)4. 案例四 (29)(1)背景介绍 (30)(2)案例分析 (31)一、学习动机理论概述学习动机是影响个体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它涉及到个体对学习目标的认知、兴趣、情感以及内在和外在的奖励等因素。
学习动机理论旨在解释和预测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以便教师和教育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文档将对学习动机理论进行概述,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不同学习动机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 Theory)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如奖励或惩罚)与特定行为之间的联系所决定的。
当一个行为被连续强化时,个体对该行为的动机会增强;相反,当一个行为被连续削弱时,个体对该行为的动机会减弱。
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设置合理的奖惩制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由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所产生的。
当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时,他们可能会受到激励,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括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合作,以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动机源于满足其基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引言学习一直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发展和成长的核心过程。
而学习动机则是驱使人们主动学习的内在力量。
学习动机理论研究了人们对学习有兴趣和参与的原因,以及这些原因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和成就。
本文将介绍几种重要的学习动机理论,包括自我决定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期望-价值理论,并探讨这些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迈克尔·迪齐与理查德·莱恩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探讨了人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认为学习动机是源于个体的自我决定。
自我决定理论将学习动机分为三种类型: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内在性动机。
外在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外界的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参与学习活动。
内在动机则是指人们出于内心的兴趣和乐趣而主动参与学习。
而内在性动机则是基于个体对学习活动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决定,追求内在的成就感和自我满足。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例如,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提供学术选择权,并给予学生表达意见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决定的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是由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探讨了人们对学习成就的追求和努力。
成就动机理论将学习动机分为任务动机和比较动机。
任务动机是指个体对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内在兴趣和动机。
而比较动机则是个体与他人的比较和竞争,追求比他人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反馈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此外,赞扬和认可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也是建立积极成就导向的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
期望-价值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埃克森德里克·笛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探讨了人们对学习结果的期望和对学习活动价值的感知,作为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期望-价值理论将学习动机分为成就动机、兴趣动机和代价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于学习结果成功的预期和期望。
兴趣动机则是指个体对于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和享受。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一、学习动机概述1. 动机与学习动机2. 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3.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4. 学习动机的分类二、学习动机理论1. 强化论2. 需要层次说3. 自我效能感理论4. 成就动机论三、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1. 内部条件2. 外部条件四、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1. 学习动机的培养2. 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理论》简介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动机理论》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对学习动机的方方面面有比较透彻的了解,是难于组织有效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的。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从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入手,接着论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动机的测量技术,最后介绍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第一章、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与学习动机人们总是在试图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心理学家们一般用动机(motive)这一术语对此进行描述。
学习动机理论终极版
四象限动机模型
• 高驱低避型 强烈的好奇心,对学习有极高的自我 卷入水平,通过不断的刻苦努力发展自我, 表现的得自信机智,又称做“成功定向 者”。他们学习是因为学习是他们快乐的 手段,是他们生命的存在方式。 如陈浸润 对于数学学习就是如此。
学习动机理论(二)
四
价值理 论
五
控制点理论
六
归因理论
制作者:王惠
四、成就动机理论与期望—价值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二)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早期研究者:默里(Murray)、麦克里兰 (McClland)、 阿特金森(Atkinson) 默里对成就需要的定义:克服障碍,施展才 能,力求尽快浸好的解决某一难题
(一) 操 作 方 法
学习动机五讲
我 组
内容:
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 学习动机的作用 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
学习动机: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 为的动力倾向。 什么是动机? 动机:行为背后的直接原因。 动机:有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 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驱动学习,学习又能产生动机。 奥斯贝尔说: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 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 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 注意力的集中,学习意志的提高影响知识建构的 过程。
学习动机的作用
• • • • 引发作用 定向作用 维持作用 调节作用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
归因理论对教师的启发
按照维纳的观点,凡是小学生将成败因素归因为内在的、可 控的因素是积极归因;反之则是消极归因。如果小学生将学业成 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运气不好、学习难度太大,久而久之就 会形成习得性无助,缺乏尝试成功的勇气,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 不利。另外,教师反馈是影响小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 缺乏自信、依赖性较强的学生,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 给予积极鼓励的反馈比其他方法更为有效。
桑代克
以桑代克、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强 化理论来解释学习动机的形成或激发。他们认为,取决 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 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 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稳固。由此他们认为强 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斯金纳
强化理论对教学活动的启发
强化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如果学生 的学习活动得到老师赞赏、父母奖励、同学倾佩等就会产生较强的学 习动机;反之,学生没有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受到家长责骂、同学 嘲讽挖苦等,其学习动机就会降低,甚至还会产生逃避性的学习动机。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正确运用强化原理,提高学生的学 习动机。
归因 (attribution)
对自己或他人 的行为原因给予解 释的心理过程。
三个维度
韦纳的归因理论模式
内部归因和 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 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制归因和 不可控归因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 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
六个因素
六个因素
能力:根 应据 付自 此己 项评工估作,有个无人足
谢谢观看!
二、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低级
归属和爱的需要
学习动机理论
什么是强化物? 分数 表扬 活动 特权
2.认知取向的动机理论 认知取向的动机理论 认知取向的动机理论关注的是学习者渴望有序、 理解世界、预期未来。 当学习者发现他们的经验与他们当前的认识不 一致时,这种动机被本能地激活。人的行为不 仅受求知需求驱动,而且以人对外在诱因的认 识为中介。
期望——价值理论 M = Expectancy (possibility) * Value P:0~1 V: -1~1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 两个独立的连续体,可以同时存在,但也可能 会发生排斥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 驱力 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 认知内驱力 解决问题的需要。 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满足这种动机 的奖励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 来自于好奇倾向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 自我提高内驱力 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不指向学习任务,而是指向个 体的地位和自尊
第五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及其理论
一、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涵义 . 动机就是激发、引导、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 一种力量。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 学习动机 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机可解释引 发、定向与维持学习行为的原因。
2.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习动机的分类 (1)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因学习活动的外部后果而引起 外部动机 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 之外。 内部动机是指因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 内部动机 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而不在 活动之外。
二、情绪状态 人类不仅是只知道学习的认知动物,亦是受到 情绪作用的情感动物,因此,各种情绪因素也 同样影响到学生的动机:有焦虑、唤醒水平、 兴趣和好奇心等。
对四种学习动机理论的评析
对四种学习动机理论的评析学习动机理论是心理学分支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关乎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发挥作用,对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果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动机理论可以大致分为四种:社会学习理论、情绪性学习理论、行为动机理论和认知动机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的基本观点是,人是一个被社会环境影响的有机整体,他的行为是受外界刺激和社会环境影响而发展的。
荣格认为,行为是对社会环境的反映,人性深处存在着一种认知与行为相结合的学习,也就是所谓的“学习态度”,这就是“社会学习”的概念。
情绪性学习理论(Affective Learning Theory)的基本观点是以情感为基础的学习,这种学习与认知无关,而是以感情或态度为基础的学习。
情绪性学习主要是对学习情境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会影响学习的动机,促进学习的持久性和激励性。
情绪性学习主要是以积极的情感来激励学习,可以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行为动机理论(Behavioral Motivation Theory)的基本观点是按照建立了特定奖励与处罚机制的要求,通过对学习者进行激励和制约来调节学习行为,通过反复操练、报酬或惩罚等方式,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一理论认为,通过反复的正面和负面的奖励刺激,可以调节和控制学习者的行为,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它基于对人的行为本质的分析,以得到回报的可能性来引导和影响学习者的行为。
认知动机理论(Cognitive Motivation Theory)更加重视学习者主观意义上的情感、态度和需求,它强调学习者主观意识认识活动中所包括的学习动机,重点在于探讨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心理行为,以及学习者在同一阶段中对学习的态度和需求。
它特别重视学习者的心理行为的本质,倾向于从学习者的内心出发,研究学习者内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学习动机理论
根据Tf 和Ts在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可将个 体分为两类 (1)力求成功者 Ts>Tf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 所成就的任务,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使他们 的动机水平最高,面对不可能成功和稳操胜券 的任务是他们的动机水平下降 (2)避免失败者 Tf>Ts 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会回 避成功概率为50% 的任务。
掌握目标者 任务选择 评价标准 情感反应 更多学习机会、具有挑战性 具有坚持性 是否取得进步来,个人化的、自 主的标准 简单、付出少 无聊、失望 艰苦努力 即使失败 满意
表现目标者 能证明自己能力、避免显得无能的、 保证成功非常容易或很难成功的 根据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价学习结果 简单、付出少 满足、自豪、解脱 只关注结果,将成败归为能力或运 气,努力是低能的标志 错误=无能 机械的 应付目前学习任务的策略
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麦克里兰研究表明,成就需要高的人,喜欢对问 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 在职业的选择上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 较小、独立决策少的职业;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 从事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用于做出决 策。
(一) 归因的含义
归因就是指人们对他人或对自己的所作 所为(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推论其 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根据人的外部特征、 行为特征对他的内心状态所做的解释和推 论。
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 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 归因。
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 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及外界环境。
最终的归因受多种变量影响 1、他人操作的有关信息 2、先前的观念或因果图示 3、自我知觉
成就目的理论是以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 论为基础,在德韦克能力理论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 德韦克对能力持有两种不同的观念; 观念不同 成就目标不同 能力增长观 确立掌握目标 能力实体观 确立表现目标
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在某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如斯金纳)看来,无需将动机同学习区分开来。
这些心理学家认为,引起动机同习得行为并无两样,都可用强化来解释。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求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
马斯洛对这七种需要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分:位于需要层次图底部的四种需要被归为缺失需要,它是个体生存所必须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如果所有的缺失需要都得到了一定的满足,那么个体将继续追求上面的三种高层次需要,这些需要被归为成长需要,它能够让个体生活得更有质量。
一般而言,在学校中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尊重。
教师期望是与学生归属和爱、尊重的需要密切相关的。
罗森塔尔等人根据自己的一项教育实验提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渗透着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尊重。
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1)成就动机和期望-价值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是由麦克米兰和阿特金森发展出来的。
成就动机是指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做好某一事情、获得最大成功的愿望或意向。
它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追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成就动机理论的特征是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理论。
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
其公式为:Ts=Ms×Ps×Is根据Is和Ps的关系以及这个公式,中等难度(即在个体看来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对学生最具有挑战性。
(2)归因理论维纳系统探讨了学生对学业成败的归因方式。
他提出,学生往往将学校学业成败归于四个主要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而且,学生对成功和失败的大多数解释都有三个特征: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
归因的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
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具体表现于以下方面:①对成功和失败的情感反应。
理解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
理解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在教育心理学的领域中,学习动机理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方向。
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们开启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之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简单来说,就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它可以来源于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渴望,对成功的追求,也可以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老师的鼓励、家长的期望、社会的认可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强化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行为的后果会影响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行为得到了积极的强化,比如奖励、赞扬,那么这个行为就更有可能再次发生;反之,如果得到了消极的强化,比如批评、惩罚,那么这个行为发生的频率就会降低。
在学习中,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奖励学生的良好表现,如成绩进步、认真完成作业等,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然而,过度依赖外部强化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学生可能只是为了获得奖励而学习,而不是真正对学习本身感兴趣。
接下来是需要层次理论。
这一理论是由马斯洛提出的,他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在学习中,如果学生感到在学校里缺乏归属感和爱,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那么他们的学习动机可能会受到影响。
相反,如果学校和家庭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支持的环境,满足他们的这些需要,那么学生就更有可能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学习。
成就动机理论也是学习动机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倾向。
阿特金森将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的人会选择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有可能成功的任务,因为他们渴望获得成功带来的成就感;而避免失败的人则更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这样他们可以避免因失败而带来的负面情绪。
对于教育者来说,了解学生的成就动机类型,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培养积极的成就动机。
主题3 学习动机理论
第一组儿童用于绘画的时间是第二、三组 儿童所用时间的一半!
2、认知取向的动机理论
期待理论(expectancy * value theories ):个体的动 机依赖个体对成功的可能性(主观可能性)的估计和 他认为的成功地价值大小。
【模型】M=Ps*Is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
能结合你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 些因素会影响到你的学习动机吗?
教师应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使其认识到,只要付 出努力,同样可以获得好成绩,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 的积极性;
教师应鼓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发现他们 的特长,加以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影响学习动机的个体因素
3、学习者信念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学生的能力观; 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自我价值导向(self-oriented);
焦虑和学生成就具有某种程度的负相关。焦虑可 能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也可能是失败造成的结果。
焦虑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影响学业成绩:一是 注意力集中情况;二是学习;三是考试。
自我体验
你有过类似以下的情况么?
第一种情况:深夜,这已经是第三次了,你尝试学习课上要 求阅读的材料,但是你太困了,你根本无法集中你的注意力, 你的上、下眼皮不断打架。你决定立刻上床睡觉,第二天早起 再工作(一个你知道几乎没有可能实现的计划)。 第二种情况:你第二天要参加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比如研 究生入学考试,你忐忑不安,因为你实在没有足够的信心通过 考试。你知道你需要一个良好的睡眠,第二天才能精神抖擞, 但是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数了几千只羊,却依然无法入睡。
学习动机理论
个体在某一行为上的成就动机等于他 趋向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 向的强度,即: Ta=(Ms×Ps×Is)-(Maf×Pf×If)
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他的成败归因方式之 间存在相互影响。趋向成功者有很强的自信 心和内归因,成功更增强了使他们更相信自 己的能力,一旦失败,他们会认为是自己采 取了不合适的策略,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 而不会将失败视为是缺少能力,他们会更加 努力地去完成任务。避免失败的学生正相反, 他们的自信心不强,倾向于外归因。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 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 班杜拉等人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对行 为活动具有五方面作用。 第一,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 第二,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 第三,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第四,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 表现。 第五,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二、需要层次说
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当生理需要满足 之后,则出现安全需要。 当生理和安全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就出 现归属与相爱的需要。爱包括给予他人的爱 和接受他人的爱,渴望在一定的社会集体中 建立深情的人际关系等等。再向上发展 自尊的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和为他人 所敬重,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 能有所成就和建树,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 高度评价。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第一,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 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 能感。 第二,替代经验。 第三,言语暗示。 第四,情绪唤醒。
五、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 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 望或倾向。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 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 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美国加利福尼 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 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 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 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根 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 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 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 控的。这一关系可用下表表示。
奥苏泊尔学习动机理论
奥苏泊尔学习动机理论
奥苏泊尔(Viktor Frankl)学习动机理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该理论
强调人的主体性,在学习经历中依赖于自我实现的动机,该模型的几个核心概念是自决、具体目标等。
这种学习理论对支持自主学习和真正的永续学习有重要的“启发”。
奥苏泊尔学习动机理论被称为“人本主义”理论,它强调让学习者发展为主体。
它观察人和他们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实现自我为目标。
人们不是从非实体意志中找到动力,而是以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为学习动机。
奥苏泊尔认为,我们在学习时需要建立具体的目标,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并培养学习的习惯。
奥苏泊尔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坚持认为学习者是自己学习的主人:他们具有足
够能力在学习中产生自决,以及自主学习和重新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内在价值。
学习者可以自主地实现自我,接触和把握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学习内容,能够努力达到自己要求的目标。
学习者的努力越大,所得的成就越大。
奥苏泊尔学习动机理论也有助于开发学习者的健康、技能和永续学习的态度。
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平衡的生活,并发展他们的心理能力,以有效地应对挑战。
它可以激励学习者积极思考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认知和技能,以及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和路径,以期获得更大的自主性。
奥苏泊尔学习动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学习者以及学习任务之间如何建立有
效的关系,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它为学习者赋予责任,让他们有空间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技能、灵活性、和面对困难的能力,从而有更好的学习成果。
奥苏泊尔学习动机理论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激励和学习中实现自我和自豪感,从而使学习者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实现全面的成长。
学习动机的五大理论
学习动机的五大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学习动机理论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必考知识点,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经常以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的形式出现。
1.强化理论强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其主要观点是: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比如: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好好学习,会奖励学生小红花、小卡片等。
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会奖励允许学生多看一会电视、多玩一会游戏,或者买一个玩具等等。
2.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其主要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
而人具有5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所以马斯洛认为人因为有了内在的学习需要会产生相应的学习动机。
比如:人因为有了生理需要,所以会学习吃、喝等行为。
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其主要观点: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
所以趋向成功的人更加倾向选择复杂度为50%的任务,当其面临失败的时候,其学习动机水平会提高;避免失败的人更加倾向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其面临失败的时候,其学习动机水平会降低。
4.成败归因理论成败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维纳,其主要观点是: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
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决定了学习的进行和学习
的效果。
强化说代表人物-斯金纳
这个理论无法解释人的许多行为的原因是出于理智上 的考虑这个事实。
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动机理论
1、归因说
❖
认知观的动机论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维
纳的归因论。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成功与失
败的原因的理解和所做的因果判断。
❖
因此归因论是从研究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
❖ 一、行行为为主主义学义习的心理学学家习主动要研机究理条件论反射, 包括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 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视频
操作条件反射实验视频
在条件反射理论中暗含了两种动机理论:驱力说和 强化说。
一1、、驱行力为说 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
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
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
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
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 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 驱力说代表人物-巴甫洛夫
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动物的训练,但是很难解释人类的 学习。
一2、、强行化说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
该理论认为强化是行为
的决定因素。行为之所以发生,
是因为强化作用,形成操作性
条件反射的关键就在于强化。
三、人本主义与心理测量学的学
2、马斯洛的习需要动层机次论理论
❖
该理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按其满足
的先后,可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需要层次。满
足这七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
源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恒定不变的能 情绪、健康 任务难度 运气 力观
三、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
1、成就动机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学习动机理论是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系列概念和模型,它提供了分析学生学习动机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综述一些较经典的学习动机理论及其在小学儿童中的应用。
1.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它认为人类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即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关系需求。
当学生感到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的学习动机会更加积极。
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一些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关注学生的成就感和与他人的互动。
2.目标导向理论:目标导向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通过他们对学术目标的期望和目标价值的认识来决定的。
这个理论将学习动机分为两种类型:任务导向型和自主导向型。
任务导向型的学生更关注表现目标和外部奖励,而自主导向型的学生更注重内部目标和自我调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术期望和目标认知,并提供适当的反馈和奖励。
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学生的成就动机受到他们对能力和成功的信念影响。
学生尽管有不同的学术能力,但他们的努力与动力对最终的学习成果有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成就动机,并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激励,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
4.情感与人格理论:情感与人格理论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和个性特质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一些情绪因素,如兴趣和愉快感,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其他情绪因素,如焦虑和压力,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动机。
个性特质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内外控和完美主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并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的能力。
学习动机是小学儿童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关注学生的自主性、能力感、人际关系需求和目标导向,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发展。
学习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在教育上的一个最主要的 意义就是:给学生的任务既不应太难,也 不应太易。
四、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
韦纳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发现一般人通常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 以下六种原因:(1) 能力,个人评估自己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2)努力 程度,个人反省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已经尽力;(3)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 判断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4)运气,个人自认此次工作成败是否与运气 有关;(5)身体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情绪状况是否影响工作; (6)其他,个人自认为这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种原因外,还有没有其 他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观点:行为是由生理上的需要而 推动。如果我们在个体行为表现时 给予需要上的满足,他就会得到强 化以保留该行为。
应用实例:程序教学、计算机 辅助教学、分数刺激,......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属于行为主义的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班级教学 的情境下,其他学生的优异表现,或教师的教学风范,都可能 引起学生的观察学习。因为学生在心理上会观察和模仿学 习榜样(其他学生或教师)的行为,要求自己上进,希望 自己也能有像榜样一样的优良表现,从而增强自己的自尊。 学校教育要求教师在行为上以身作则,对学生的优良行为 公开表扬,目的就在于引起学生的模仿学习,以提高学生 的学习动机。
4. 当然,有些学生即使家庭环境优越,父母关心爱护,也不好好学习。对此, 按马斯洛的说法,学生本身具有两股潜力,其一使他进取向上,另一使他 退缩逃避;究竟如何发展,教师无法强制学生选择,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来影响学生的选择。同时,还须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成就动机理论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 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 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 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探讨
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探讨学习是人类认知发展的重要过程之一,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
在心理学中,学习动机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其理论与实践对于教育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托尔曼的成就动机理论以及自我决定理论等。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
学习动机在该理论中处于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之中。
根据这一理论,个体在满足了更低层次的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包括知识的获取和个人成长。
因此,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于理解学习动机的内在动力提供了重要观点。
二、托尔曼的成就动机理论托尔曼的成就动机理论强调了个体对于成就的渴求和对于成功的追求。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动机主要源自于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和达成目标的愿望。
在学习过程中,个体通过努力和奋斗,以实现自身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因此,托尔曼的成就动机理论对于鼓励个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启示。
三、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了个体对于行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该理论认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感受到自主性、能力和归属感,才能维持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自我决定理论也提出了满足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因素,即自主性、能力和归属感。
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感受到自己的自主权、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与他人共同学习。
因此,自我决定理论对于提高学习动机、增强个体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为我们理解个体学习行为和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了个体不断追求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托尔曼的成就动机理论强调了个体对于成功和成就的渴望;自我决定理论则强调了个体对于学习过程中所需的自主性、能力和归属感的需求。
这些理论共同揭示了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机机制,对于教育实践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学习动机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
学习动机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学习动机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核心在于探讨个体进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和外在激励。
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及学生的学习持续性。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深入理解学习动机理论并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整体发展。
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类型包括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因为个人兴趣、好奇心和成就感而产生的动机;外在动机则是指个体因外部奖励、惩罚或社会认同等因素而产生的动机。
这两种动机各有特点,共同影响着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多种策略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方面,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探索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感。
例如,使用项目式学习(PBL)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制定与现实世界紧密关联的项目,学生被激励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内在动机因此得以增强。
另一方面,外在动机的运用也不可忽视。
为了对学生实施合理的外在激励机制,教育者可以在课程中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及时给予反馈和奖励,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例如,设定阶段性学习目标,完成任务后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小奖品,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保持积极态度。
然而,外在动机的使用需要适度,过度依赖于外部奖赏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降低。
在理论应用上,构建自主学习环境是一个重要方向。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一定的选择权和控制感。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主、胜任和归属感时,其内在动机会得到明显增强。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自主选择的机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深入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动机理论》一、学习动机概述1. 动机与学习动机2. 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3.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4. 学习动机的分类二、学习动机理论1. 强化论2. 需要层次说3. 自我效能感理论4. 成就动机论三、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1. 内部条件2. 外部条件四、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1. 学习动机的培养2. 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理论》简介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动机理论》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对学习动机的方方面面有比较透彻的了解,是难于组织有效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的。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从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入手,接着论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动机的测量技术,最后介绍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第一章、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与学习动机人们总是在试图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心理学家们一般用动机(motive)这一术语对此进行描述。
所谓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
它涉及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引发行为的起因是什么?②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③维持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在许多有关动机的文献中,心理学家们往往用动机作用(motivation)这一术语来描述个体发放出能量和冲动,指引行为朝向某一目的,并将这一行为维持一段时间的种种内部状态和过程。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
如学生们往往对感兴趣、符合自身需要、对自己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学科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能从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
有人认为,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
学习价值观反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有用的看法。
学习兴趣亦被为求知欲,是特殊奇心这一内驱力在学习上的表现。
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从而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伴随着相应的情绪体验。
学习能力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即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主观推测,也有人称之为"自我效能感",其反面为"无力感"。
它影响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坚持性,激发和维持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和达到学习目标的耐力。
成就归因指的是对学习成功或失败原因的主观分析。
人们经常从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这样两个维度将成功或失败归结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类原因。
将学习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会引起学习期待与情感上的不同变化,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
二、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某种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推动着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这时,需要就成为人们活动的动机了。
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产生除了有机体的某种需要外,诱因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如食物的色泽、芳香等。
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
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有机体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当机体达到了某种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就会降低相应的动机,使机体处在相对不活跃的状态。
因此,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相反,没有行为的目标或诱因,也就不会有某种特定的需要。
在实际生活中,人的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
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
因此,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
实验表明,诱因引起的动机的力量依赖于个体达到目标的距离。
距离太大,动机对活动的激发作用就很小了。
人有理想、有抱负,他的动机不仅支配行为指向近期的目标,而且能指向远期的目标。
因此,空间上邻近的目标,不一定具有最大的激发作用。
动机的社会意义与动机的力量也有直接的关系。
成就理论告诉我们,除了目标的价值以外,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的估计或期待也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
正如奥苏贝尔所说的:"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
"动机可以增强行为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
因此,教师在强调动机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本身就是下一步学习的动机。
奥苏贝尔和斯金纳都一致认为,就学校而论,动机的问题不是"传递"动机之事,而是安排好学习与研究的条件,使之起强化作用的问题。
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尤古罗格卢和华尔伯格(Uguroglu,M.8LWalberg,H,转引自Gage,N.L.81Berliner,D.C.,1985)考察了大量的关于动机与成就关系的研究报告,分析了其中232项动机测量和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其中98%是正相关(估计平均相关系数是十0.34)。
该调查覆盖面为l-12年级的学生共637000人,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这一相关表明.,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成就也高;反之,高成就水平也能导致高的动机水平。
有的研究发现,成就动机强的被试较之成就动机弱的被试更能坚持学习,学习更有成效(邵瑞珍等,1987)。
也有不少的研究表明,有些学习既不靠动机给以力量,也不靠内驱力的满足来加强。
人类生活中的大量学习,也是可以在没有任何明确学习意向的情况下偶然发生的。
动机对于那些没有组织的、短期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作用,同它对于其他各类学习相比,:可能并非必需。
但是,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长期的有意义的学习,如掌握某一门学科的教材,需要个体不断的积极努力,把新观念材料组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它要个体具有集中注意、坚持不懈以及提高对挫折的忍受性这样一些意志与情感方面的品质。
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一般说来,并不是直接地卷入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也不是通过同化机制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和对学习的立即准备去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犹如"催化剂"产生间接地增强与促进的效果。
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律,唤起水平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曲线关系,唤起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能引起最佳的皮质工作状态,从而也不能得到最佳绩效(见图7.1,Hebb,1972)(Hergenham,B.R.,1982)。
由此,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
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一个最高点。
超过这一点,动机强度的提高会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
并且,在难度不同的任务中,动机的强度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教育实践和教育心理学实验都表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
个人的学习动机决定了以什么作为其强化物,如果我们要使行为在频率、持久性等方面有所加强,需要选择对个体产生积极意义的强化物,个体的需要、价值、抱负、兴趣等动机因素决定了什么是对他们有用的强化物。
动机对学生的目标行为有所加强。
另外,阿特金森(1980)指出:动机决定了在不同行为中的时间分配。
他在动机研究中得出的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是某种行为的动机强度与花在该行为上的时间具有线性的正相关。
因此,通过观察学生花费在某种活动上的时间可以知道其动机强度,通过记录学生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是推知其成就动机水平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起来的,不同的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动机是非常复杂而多样的,为了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所了解,首先要对其进行分类。
学习动机的分类方法很多,这里只举两种对教学买践有影响的分类。
(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这是从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来划分的。
内部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如有的学生喜爱数学,他便在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刻苦钻研。
相反,外部学习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取悦于老师等。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决定着学生们是否去持续掌握他们所学的知识。
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在教师评估之前能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所了解,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
而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
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或是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或是一旦失败,便一蹶不振。
(二)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这是奥苏贝尔的分类。
奥苏贝尔指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