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脑干
人体解剖学 脑干汇总
脑 干 的 外 形 ( 侧 面 观 )
脑神经核在脑干内的分布规律
见下图
下一页
脑神经含有七种纤维成分
躯体运动柱
一般内脏运动柱
特殊内脏运动柱 一般内脏感觉柱 特殊内脏感觉柱 一般躯体感觉柱 特殊躯体感觉柱
注:所谓“一般”是指脊髓和 脑干 共有的核团柱,它们之间 相互延续;“特殊”则是 指仅 见于脑干,与特殊感觉器 和鳃弓衍化物有关的核 说明:一般内脏和特殊内脏感 柱。 觉柱实际是同一核团柱, 即孤束核,其上端接受味 觉纤维,余部接受一般内 脏感觉纤维。故脑干仅有 六种脑神经核团柱。
脑 brain
脑位于颅腔内,成人平均重量 约1400g,一般可分为五个部分: 1、端脑 前脑 2、间脑 3、中脑 脑桥和小脑 4、后脑 菱脑 5、延髓 通常把中脑、脑桥、延髓称为脑干
脑 干 brain stem
一、脑干组成及位置:
(一)组成:中脑、脑桥、延髓 (二)位置:位于颅后窝的斜坡处, 延髓和脑桥的背面与小脑相连,它们 之间的室腔为第四脑室,向下与延髓 和脊髓中央管相续,向上与中脑水管 相通。
脑干的位置
见下图
脑 干 的 外 形 ( 腹 面 观 )
脑 干 的 外 形 ( 背 面 观 )
见下图
脑干背面脑神经除I和II对外,III~XII
对脑神经均出入脑干。故脑神经核就成为 脑干诸多神经核团中的重要部分。脑神经 核可粗劣分为二大类:接受脑神经传入纤 维的核团成为脑神经感觉核,发出传出性 纤维经脑神经支配效应器的称脑神经运动 核。
外展神经核(VI)
舌下神核(XII)
特殊内脏运动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V)
面神经核(VII) 疑核(IX、X、XI) 副神经核(XI)
最新局部解剖学 脑干-PPT文档
脑干背侧面观
延髓水平切面(平内侧丘系交叉)
下橄榄核 inferior olivary nucleus
位置:位于延髓橄榄深面 功能:可能与小脑对运动的控制,并参与小
脑对运动的学习记忆和对反射的修饰。
脑干腹侧面观
延髓水平切面(经橄榄中部)
红核 Red nucleus
脑干背侧面
延髓水平切面(经锥体交叉)
延髓水平切面(经内侧丘系交叉)
延髓水平切面(经橄榄中部)
延髓水平切面(经橄榄上部)
脑桥水平切面(经面神经丘)
脑桥水平切面(经脑桥中上部)
中脑水平切面(经下丘)
中脑水平切面(经上丘)
躯体运动核 2、对侧舌下神经核、
面神经核(下半部)
名称 起始
终止
脑
内侧丘系 薄束核
丘脑
干
楔束核
的
脊髓丘系 脊髓
丘脑
主
丘脑束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丘脑
要
三叉神经脊束核
纤
外侧丘系 蜗神经核 后丘脑
维
皮质脊髓束 大脑 皮质核束 皮质
束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脑干躯体运动核
脑干四个丘系简表
丘系名称 起始核 脊髓丘系 对侧后角固有
与大脑的纤维联系,构成网状上行激动系统, 使大脑皮质保持适度的意识和清醒。
与脊髓的纤维联系,发挥调节躯体运动的作用。
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重要的生命中枢(如呼 吸、心跳、血压调节及呕吐中枢等),参与内 脏活动的调节。
参与睡眠的发生,抑制痛觉传递。如中缝核群 中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发出纤维上行抑制大 脑皮质,产生睡眠作用;下行至脊髓后角和胸 段侧角,参与痛觉和心血管运动的调节。
脑干网状结构
正中柱(中缝核群)
中间线形核 Nu linearis intermedius 上丘平面,是一个分 散不成对的中线核团,下起自线形 尾侧核的吻端向上延至红核的尾侧 端,核的吻侧位于被盖的腹侧部,红 核的腹侧。
正中柱(中缝核群)
嘴侧线形核Nu linears rostralis 上丘平面,位于中脑中线的两侧, 动眼神经根的内侧,向头端稍延伸 超过中脑和间脑的交界处。该核团 以中等大小细胞为主,内杂有大型 和小型的细胞。
传入纤维 脊髓
脑神经感觉 核
小脑顶核 下丘脑外侧 区与苍白球 新皮质区
内侧区的纤维联系
联系
脊髓网状束; 二级感觉纤维侧支(主要先止于外侧区,经 中继再转到内侧区)。多终止于巨细胞网状核的尾侧份、 延髓中央核的吻侧部,其次是脑桥尾侧网状核与脑桥嘴 侧网状核。小部份纤维直接上行投射至丘脑板内核 二级感觉纤维的侧支,如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前 庭神经核及蜗神经核等发出的侧支。视听觉的信息经顶 盖网状束至网状结构。人的嗅神经的一级感觉纤维经前 脑内侧束进入中脑网状结构。 至对侧延髓的网状结构内侧区
被盖部 基底部
脑N核
大脑脚底
非脑N核
基底部
上行丘系
下行传导束 锥体
网状结构 前索
脑干的分部和内部结构
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 传导束 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的定义
在脑干中央(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第四脑室底灰质和延 髓中央灰质的腹外侧,被盖的广大区域内),除了边界明 显的核群(如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和传导束(如内侧 丘系、内侧纵束等)以外,布满了各种大小不等的细胞团, 它们与其本身的树突、轴突以及来自各不同部位的细胞轴 突或侧支混杂在一起,称为脑干网状结构 reticular formation
人体解剖学脑干-PPT
等处发出的纤维,后经小脑下脚终止于小脑皮质。在小 脑对运动的控制特别是对运动的学习和记忆起重要作用。
下页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内部结构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3)脑桥核: 居脑桥基底部的纤维束之间,由若干群细胞构成, 为大脑皮质与小脑皮质之间的中继站。 (4)红核:
脑干功能 居上丘平面的被盖部,呈圆柱状。主要接受来自小 脑及大脑皮质的传入纤维,并发出红核脊髓束。与 躯体运动(屈肌的运动)有关。
系统解剖: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脑干、
脑干外形
内容提要
脑干内部结构 一、脑干(brain stem):
脑干功能 (一)外形:
(二)内部结构:
(三)功能:
脑的分部
脑 端脑
的 区
间脑
分 小脑
中脑
脑干 脑桥
延髓
一、脑干的位置和外形
位于颅后窝,脊髓 和间脑之间,小脑腹侧。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内部结构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内部结构
蜗神经核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内部结构
下图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内部结构
下图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与脑相连的脑神经部位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端脑—Ⅰ 间脑—Ⅱ 中脑 —Ⅲ、Ⅳ 脑桥—Ⅴ、Ⅵ、Ⅶ、Ⅷ 延髓—Ⅸ、Ⅹ、Ⅺ、Ⅻ
脑干内部结构
面N核接受皮质核束的传入: 面神经核分上下两半
面神经膝
上半接受双侧皮质核
束纤维传入的神经元, 发出纤维支配同侧眼裂
以上的表情肌
下半接受对侧皮质核 束纤维传入的神经元, 发出纤维支配同侧眼裂 以下的表情肌 面N运动根在脑干内 的走行情况示意图
一般内脏运动核-副交感核
核团名称 动眼N 副核 核团 位臵 传出Nf支配
回
1、脊髓节段
2、脊髓灰质分布
顾
3、主要的上、下行纤维束
脑干内部结构
中央管
脑神经核
灰
白
质
质
非脑神经核
上行纤维束
下行纤维束
网状结构
脑干的分部
延髓 前 后 锥体 被盖部 脑桥 基底部 中脑 大脑脚底 以黑质前后缘为界 被盖部 以中央灰质后缘为界 顶盖
以斜方体为界
被盖部
脑干内部结构的特点
中央管向后开放形成菱形窝 延髓下部和中脑的中央管仍保持闭 合状态(在延髓上部和脑桥,中央管 向背面敞开形成菱形窝) 各种性质的神经核团由脊髓内的腹 背排列变成内外排列 脊髓中位于灰质周围的白质移到脑 干的腹侧 由于上、下行纤维束在脑干内交叉 及神经根纤维的穿行,使灰质被切 割成许多独立的灰质核团(神经核) 灰白质之间出现大量的网状结构
长的下行纤维束
锥体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等
出入小脑的纤维
脊髓小脑前、后束,小脑中脚、小脑上脚等
内侧丘系 起点 薄束核、楔束核
止点 丘脑腹后外侧核 走行 内侧丘系交叉
延髓 中线两侧 脑桥 中脑 基底部与被盖部之间 红核背外侧
位 置
功能
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脑干知识点总结归纳
脑干知识点总结归纳
脑干的结构
脑干是指位于脑部底部的一个重要结构,连接着大脑和脊髓,包括延髓、桥脑和中脑三部分。
延髓位于脑干的最底端,负责调节心脏活动、呼吸等生命维持功能;桥脑位于延髓上方,连接大脑和小脑,调节睡眠、觉醒等高级神经功能;中脑位于脑干的最上端,包括了
大脑脚、脑桥,负责调节姿势平衡、视听等功能。
脑干还通过背外侧纹状体-脑干和中脑
网状结构控制意识的清醒与睡眠状态及疼痛反应。
脑干的功能
脑干作为连接大脑和脊髓的桥梁,承担着多种关键的生理功能,包括了呼吸、心跳、血压、睡眠、觉醒、姿势平衡和视听等。
首先,延髓负责控制呼吸和心跳功能,维持机体的生命
活动;桥脑负责调节觉醒与睡眠,以及姿势平衡和视听等功能;中脑负责了解人的运动功能,并且控制眼球运动,而且是意识延,觉波新出现的重要结点。
脑干的疾病
由于脑干的重要作用,一旦发生损伤或疾病,将会对机体的生命活动产生严重影响。
脑干
损伤时,会导致呼吸、心跳等生命维持功能的紊乱,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此外,脑干疾
病还会引起睡眠障碍、意识障碍、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
比如一些常见的脑干病包括脑桥
出血、中脑病变、延髓疾病等。
结语
总的来说脑干是人体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连接着大脑和脊髓,负责着多种关键的生
理功能。
对脑干的了解对于理解人体生理功能及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脑干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为相关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
脑及脑干彩色图谱
减少时震颤麻痹
37
2.脑干内的纤维束
(1)上行纤维束 (2)1下)内行侧纤丘维系束
2)脊髓丘系 3)三叉丘系 4)外侧丘系 5)脊髓小脑束
38
1)内侧丘系 F起于对侧薄束核楔束核
绕中央管至腹侧 经内侧丘系交叉后上行
传导对侧躯干肢体本体觉精触觉冲动
39
传导对侧躯干肢 体本体觉精触觉
一侧内侧丘系损伤 对侧躯干肢体
三叉神经脊束核 Ⅴ 延髓 头部痛温觉
前庭神经核 Ⅷ
脑桥延髓 位置觉
前庭区 运动觉
蜗神经核
Ⅷ
脑桥听结节 听31觉
32
躯体运动核 第一列 第二列
副交感核
内脏感 觉核
躯体感觉核
中 上 动眼N 核III
动眼N 副核III
三叉 N中
脑
下
滑车N 核IV
脑上
三叉N 运动核V
桥 下 展N核VI 面N核VII 上涎核VII
位
(1)位置
于
(2) 脑室壁
脑
(3)交通
桥 延
髓
脑小 桥脑
与 小 脑
之
第四脑室
延髓
间 15
顶 前部为上髓帆 和小脑上脚 顶 顶
(2) 脑室壁
尖后 朝部
第
小为
四
脑下
脑
小脑 髓
室
帆
底
脑桥
和
即
脉
菱 形
延髓
络 组
窝
织 16
脑室顶前部为上髓帆 和小脑上脚
脑
第 四 脑 室
室 第顶 四后 脑部 室为
脉下 络髓
从脊髓到丘脑
途经脑干 42
一侧内侧丘系和 脊髓丘系都损伤
人体解剖学:14脑干小脑
薄束核 薄束
内侧丘系
楔束核 楔束
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大脑,脊髓 小脑
gracile n. cuneate n.
脑干的非脑N核
名 称 传入纤维自 传出纤维至
薄束核 薄束
内侧丘系
楔束核 楔束
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大脑,脊髓 小脑
上橄榄核 蜗N核 外侧丘系
脑干的非脑N核
名 称 传入纤维自 传出纤维至
薄束核 薄束
locus ceruleus
面N丘
facial colliculus
听结节
舌下N三角 迷走N三角 最后区
脑干与第四脑室
脑干与第四脑室
脑干外形
中脑 脑桥 延髓
腹面 大脑脚 脚间窝 基底沟 小脑中脚 延髓脑桥沟 锥体 锥体交叉 橄榄
背 面 脑神经根
上丘
III
下丘
IV
小脑上脚 V 、 VI 、
菱形窝上半 VII 、VIII
菱形窝下半 IX
小脑下脚
X
薄束结节 XI
楔束结节 XII
脑干内部结构的分区
室管: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中央管
灰质 :脑N核 非脑N核
白质:四系两束 网状结构
脑干内部 结构分部
• 顶部 • 室腔部 • 被盖部 • 基底部
脑干的脑N核
• 位于被盖中 • 六条核柱 • 由内向外排列 • 核柱不连续
提问 Answer questions
外侧丘系
lateral l.
终止 丘脑
脑干的纤维束
lemniscus or tract
名称 起始 终止
内侧丘系 薄束核 丘脑
medial l.
脊髓丘系
楔束核 脊髓 丘脑
脑干8人体解剖学
☐锥体束 ☐红核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脑干下行纤维束:
锥体系
锥体外系
锥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锥体束
顶枕颞桥束
额桥束
锥体束
薄束核
楔束核 中央灰质 三叉神经脊束核 副神经核
锥体 锥体交叉 脊髓小脑前束 前庭橄榄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小脑后束 三叉神经脊束 薄束 楔束
前角
橄榄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顶盖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外侧丘系
视辐射 外侧膝状体
脊髓顶盖束
(被盖背侧交叉) (被盖腹侧交叉)
前庭脊髓束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内侧纵束
展神经核
前庭神经核
前庭脊髓束
副神经核
本节重点:
脑干内下性纤维束走行及交叉特点。
人体解剖学:Brain stem脑干
Cerebral peduncle
Optic n. Oculomotor n. Trochlear n. Pons Trigeminal n. Vestibulocochear n. Abducent n. Olive Pyramid Spinal root of accessory n. Medulla oblongata
Temporal lobe颞叶 Optic n.视神经
Oculomotor n.动眼神经 Trochlear n.滑车神经 Motor & sensory roots of trigeminal n. 三叉神经运动和感觉根
Abducent n.展神经
Hypoglossal n.舌下神经
Cerebellum小脑
Inferior colliculus
Midbrain Trochlear nerve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
Pons
Medullary stria Hypoglossal trigone
Vagal trigone Obex
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Cuneate tubercle Medulla Gracile tubercle oblongata
Medullary stria髓纹 Vestibular area前庭区 Vagal trigone迷走三角
Gracile tubercle薄束结节
Pineal gland松果体 Trochlear n.滑车神经 Locus ceruleus蓝斑
4th ventricle第四脑室
Facial colliculus面丘 Hypoglossal trigone舌下三角
脑干9人体解剖学
脑干网状结构
在脑干中央区纤维纵横交错内有大量的神经元胞体共同组成脑干网状结构。
1.主要核团
☐中缝核团
☐内侧(中央)核群“效应区”☐外侧核群“感受区”
2、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联系及功能☐影响大脑皮质兴奋性:
通过上行网状激动系统(非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影响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的兴奋性,维持睡眠—觉醒状态。
☐调节脊髓牵张反射和肌张力:
通过网状脊髓束,易化或抑制γ和α神经元,调节脊髓牵张反射和肌张力,实现对躯体运动的控制。
网状上行投射系统
网状脊髓束:
2.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联系及功能
☐调节内脏活动:
通过网状结构内各种内脏活动中枢,调节内脏活动(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咳嗽、……..)。
☐抑制痛觉传入:
中缝核群的5-HT能神经元产生5-HT,可抑制痛觉的传入,具有镇痛作用。
中缝核纤维投射:
本节重点:
脑干内网状结构的核团及功能。
人体解剖学资料—脑干小脑
视觉皮质下 听觉皮质下
反射中枢
反射中枢
⑵下丘的下方,有很细的滑 车神经(IV)出脑,绕大脑 脚由背侧走向腹侧。
?
上丘 下丘 滑车神经
16
12对脑神经中有10对 脑神经和脑干相连。
其中最后4对脑神 经和延髓相连;
中间4对脑神经和 脑桥相连;
动眼神经
第3、4对脑神经 和中脑相连。
除第4对脑神经在中 脑背侧和脑干相连外 其它脑神经都是在前 面或侧面和脑相连。
前庭蜗神经 舌下神经
视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17
18
(三)脑干的内部结构: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但脑干的灰质不是连续的纵柱,而是分散成大小不等的团块
或短柱,称为神经核。
非 薄束核
中脑:动眼神经核:大部分眼球外肌。
1. 中脑腹面:
?
脚间窝
⑴大脑脚 cerebral peduncle底 :
锥体束等通过。
⑵脚间窝 interpeduncular fossa
⑶动眼神经(III)根:脚间 窝出脑
大 脑 脚
中脑水管
15
2. 中脑背面: ⑴两对圆形隆起称四叠体
上方的一对 为上丘
superior colliculus
下方的一 对为下丘
端脑 前脑泡
间脑
中脑泡 中脑
菱脑泡
脑桥 后脑
小脑 末脑 延髓
2
根据脑的发生、发育及功能分为6个部分。
端脑
脑 的
间脑
区 分
小脑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3
脑神经cranial nerves共12对,其排列顺 序是以它们出入脑的部位前后次序而定: 即I嗅神经,II视神经,III动眼神经,IV 滑车神经,V三叉神经,VI展神经,VII 面神经,VIII前庭蜗神经,IX舌咽神经, X迷走神经,XI副神经,XII舌下神经。 脑神经的名称,国际上按排列次序惯用 罗马字码表示。
系统解剖脑干实验报告
系统解剖脑干实验报告引言脑干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结构之一,位于脑的底部,与脑血管相连,负责调节人体的许多重要功能。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脑干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次系统解剖脑干的实验。
材料与方法材料- 一具离体人脑(从合法途径获取)- 解剖刀具- 显微镜- 实验室配套设备方法1. 将离体人脑放置在解剖台上,并进行外观观察,记录脑的整体结构及外形特征。
2. 使用解剖刀具进行小脑蚓部分解剖,将小脑蚓暴露。
3. 切开小脑蚓,观察并记录小脑的细微结构。
4. 将小脑蚓两侧的小脑半球分离,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5. 切开脑干,剥离出脑干的各个部分,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记录各个部分的结构和特征。
6. 利用显微镜对脑干的细微结构进行观察和记录。
7. 结合理论知识和观察结果,深入讨论脑干的功能和相应神经途径。
结果与讨论脑的整体结构与外形特征观察离体人脑具有灰白质交替排列的特征。
整体上呈现椭圆形,前部突出(前脑区域),后部圆润(小脑区域)。
脑表面有许多起伏,称为脑回,这些脑回对增加脑的表面积起到重要角色。
小脑的结构观察小脑呈叶片状结构,位于脑干底部。
小脑蚓是小脑的中部,为纵向结构。
小脑蚓切开后,可以观察到细密的细胞层次排列和结构,这些细胞负责控制人体的运动协调。
脑干的结构观察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通道,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
延髓位于脑干的最下方,是脑干的最宽处,也是重要的生命支持区域。
脑桥位于延髓的上部,具有重要的中枢功能。
中脑则位于脑桥的上方,是脑干最上部的部分。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可以看到脑干内部有许多神经纤维。
同时,延髓含有很多生命支持中心,如心率和呼吸调节中心。
脑桥在神经纤维交汇的区域,负责控制眼底肌肉和面部肌肉的运动。
中脑则具有视觉和听觉反射的重要功能。
脑干是人体调节许多生理功能的中枢,通过神经纤维和核团的连接和协调来实现。
结论通过系统解剖脑干的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脑干的结构和功能。
脑干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控制和调节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心率、眼睛和面部肌肉的运动等。
人体解剖学:脑干外形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
下脚
听结节 髓纹
楔束结节 薄束结节
楔束 薄束
蓝斑 面神经丘
界沟
前庭区 内侧隆起
舌下神经 三角 迷走神经 三角
菱形窝的上外侧界为小脑
上脚,下外侧界自内侧向外
基底部向后外逐渐变窄, 移行为小脑中脚,两者的分 界处为三叉神经根。
脑桥 基底部
延髓、脑桥和小脑的交角处,三叉神经
临床上称为脑桥小脑三角。此 基底沟
处的肿瘤可压迫小脑
小脑中脚
以及附近的面神经、前庭蜗 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等,
脑桥 延髓沟
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延髓
脊髓
前庭 蜗 面神神经
展经神经
中脑腹面的上界为间脑 的视束。
界沟
前庭区 内侧隆起
舌下神经 三角 迷走神经 三角
内侧隆起在髓纹上方有一
圆形隆突,称面神经丘,内
含面神经膝和展神经核。
髓纹以下的内侧隆起可见 两个小三角区:内上方的称 舌下神经三角,内含舌下神 经核;外下方的称迷走神经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
下脚
三角,内含迷走神经背核。
听结节
界沟上端在新鲜标本上有
髓纹
脑干
Brain Stem
(一)脑干的外形 1. 腹面
锥体延的髓背下外端侧在的枕卵骨圆大形隆 起为孔橄,榄平,第内一含颈下神橄经榄根核处。
橄与榄脊和髓锥相体接之。间上的端沟与中脑有 舌下桥神以经脑根桥丝延。髓沟分界。
橄榄延的髓背前侧正,中可裂见两自侧上的而 下排纵列行的隆舌起咽为神锥经体、。迷锥走体神 经和内副的神皮经质根脊丝髓。束纤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rain Stem
主要内容
一、脑干的外形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一) 脑神经核* (二) 非脑神经核 (三) 上、下行纤维束* (四) 脑干网状结构 三、脑干的重要平面
脑的分部: 脑: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 脑干:中脑、脑桥和延髓。
端脑 间脑
脑干
中脑 脑桥 延髓
小脑
一、 脑干的外形
*位于脑桥中部; *支配咀嚼肌和鼓膜张肌等。 ② 面神经核
*位于脑桥下部; *绕过展神经核形成面神 经膝;
*支配表情肌和镫骨肌等。 ③ 疑核 *位于延髓网状结构中; *发出纤维加入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和副神经脑根; *支配软腭、咽、喉肌。
④ 副神经核 *位于上6 颈髓前角; *副神经脊髓根,经枕骨 大孔入 颅腔; *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脑干的内部结构特征
(2)脑干内的灰质不再像脊髓内的灰质那样相互连续成纵贯 脑干全长的灰质柱,而是聚合成彼此相互独立的各种神经核。 除脑神经核外,还有大量的中继核。
(3)在灰质与白质之间的区域出现的网状结构面积急剧扩大 ,结构更加复杂,其中包含了生命中枢中许多重要的神经核团 (网状核),如心跳、血压和呼吸中枢等。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 神经
脑桥 延髓沟
锥体 第一颈神经
锥体交叉
脊髓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舌咽 神经 迷走 神经
副神经
橄榄
舌下神经
小脑下脚
听结节 髓纹
楔束结节 薄束结节
楔束 薄束
蓝斑 面神经丘
界沟
前庭区 内侧隆起
舌下神经 三角
迷走神经 三角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 *上、下行纤维束; *网状结构;
脑桥核
5. 上橄榄核 *位于脑桥被盖部; *接受斜方体的纤维; *发出纤维加入同侧和对侧的外侧丘系; *为听觉传导路上的中继核。
上橄榄核
6. 下丘(听觉反射中枢) *位于下丘深面,称下丘核; *接受外侧丘系的纤维; *发出纤维一部分经下丘臂终于内侧膝状体,参与听觉 传导;另一部分纤维至上丘,参与由声音引起的反射 活动。
*位于界沟外侧; *头端接受特殊内脏感觉 (味觉)的纤维;
*尾端接受一般内脏感觉 的纤维。
孤束核
(5) 一般躯体感觉核
① 三叉神经中脑核
② 三叉神经脑桥核 传导头面部的触、压觉。
③ 三叉神经脊束核 传导头面部的痛、温觉。
三叉神经 中脑核 三叉神经 脑桥核
三叉神经 脊束核
(6) 特殊躯体感觉核 ①蜗神经核 *分为蜗腹侧核和蜗背
侧核; *接受蜗神经的纤维 (听觉)。
②前庭神经核 *位于前庭区; *接受前庭神经的纤维 (平衡觉)。
前庭 神经核
蜗神经核
(二) 非脑神经核
1. 薄束核和楔束核 *位于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内; *发出内弓状纤维在中线左右交叉(内侧丘系交叉); *交叉后上行,形成内侧丘系; *传导躯干和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内侧丘系
锥体束
3. 下橄榄核 * 位于延髓橄榄的深面; *接受脊髓、大脑皮质和红核等的传入纤维; *发出橄榄小脑纤维交叉后终止于小脑; *为锥体外系的重要中继核。
下橄榄核
4. 脑桥核 *由大量散在于纵横纤维之间的神经元组成; *接受同侧皮质脑桥束的纤维; *发出脑桥小脑束交叉,经小脑中脚进入小脑。
下丘核
7. 上丘(视觉反射中枢) *接受视网膜、视皮质、上丘的纤维; *发出的纤维交叉后下行构成顶盖脊髓束,终止于 与眼球活动有关的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 神经元。
三叉神经 运动核
面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
(3) 一般内脏运动核 ① 动眼神经副核
(E – W 核) *位于动眼神经核背内侧; *加入动眼神经至睫状神经 节换元;
*支配眼的瞳孔括约肌和 睫状肌。
② 上泌涎核
*位于脑桥下部; *加入面神经至副交感神经 节交换元;
*支配泪腺、下颌下腺和 舌下腺的分泌。
动眼神经 副核
脊髓灰质内由前角至后角依次为 躯体运动核、内脏运动核和感觉 性核团的腹、背排列关系,在脑 干的室底灰质内则变成了由中线 向两侧的内、外侧排列关系。脊 髓内围绕在灰质周围的白质结构 至脑干中部则被推挤到脑干的腹 外侧部。这样,脊髓内灰质和白 质的内、外关系在脑干的大部分 区域则变成了背、腹排列关系。
(1) 一般躯体运动核 ① 动眼神经核
*位于中脑上丘水平; *支配眼外肌(除外直肌、 上斜肌)
② 滑车神经核 *位于中脑下丘水平; *支配上斜肌。
③ 展神经核
*位于面丘深面; *支配眼外直肌。 ④ 舌下神经核
*位于舌下神经三角; *支配舌内、外肌。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2) 特殊内脏运动核 ①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③ 下泌涎核
*位于延髓上部; *加入舌咽神经至副交感
神经节换元;
*支配腮腺的分泌。 ④ 迷走神经背核
*位于迷走三角; *加入迷走神经至器官旁、
器官内节换元;
*支配颈、胸、腹脏器的 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动眼神经 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4) 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
薄束核 楔束核 楔束副核
三叉神经 脊束核
内弓状纤维
薄束 楔束
三叉神 经脊束
内侧丘系
XII
锥体束
2. 楔副核(楔外侧核) *位于延髓楔束核的背外侧; *传导躯干上部和上肢本体感觉; *发出楔小脑束经小脑下脚终止于同侧小脑皮质。
薄束核 楔束核 楔束副核 三叉神经 脊束核 内弓状纤维
XII
薄束 楔束 三叉神 经脊束
小脑下脚
三叉神经 脊束和核红核脊髓束脊髓小脑 后束X
脊髓丘系
疑核
XII 锥体束
前庭神经核 迷走神经 背核
舌下神经核
网状结构
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脑干的内部结构特征
(1)延髓下部的结构类似脊髓,中央管依然保留,但逐渐 移向背侧。至延髓上部及脑桥,中央管由背侧向两侧展开 成菱形窝,和小脑共同围成第四脑室。因而原先围绕在中 央管周围的灰质也相应向两侧展开,分布于菱形窝表面而 变成第四脑室的室底灰质;同时脊髓的灰质和白质位置发 生变化;
脑神经核
7种纤维成分
一般躯体运动核:支配舌肌和眼外肌(肌节衍化) 一般内脏运动核:支配头、颈、胸、腹部的平
滑肌、心肌和腺体 一般躯体感觉核:接受头面部皮肤和眼、鼻、
口腔粘膜的感觉纤维 一般内脏感觉核:接受内脏和心血管的感觉纤维 特殊内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表情肌、软腭
和咽喉肌(鳃弓衍化) 特殊内脏感觉核:接受味觉纤维 特殊躯体感觉核:接受听觉和平衡觉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