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甲酸钠合成方法
甲酸钠的生产工艺

甲酸钠生产工艺1 反应原理制法: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在160~200℃和2MPa压力下反应生成甲酸钠,然后经硫酸酸解、蒸馏即得成品甲酸。
2 工艺流程简述(一)甲酸钠工艺流程说明本工程使用焦炭为原料,经造气除尘、水洗、脱碳、再除尘等工艺,取得工艺所需的一氧化碳气体,再经加热加压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甲酸钠溶液,后经蒸发、分离、干燥生成固体产品甲酸钠。
各岗位的说明如下:1、造气将焦炭用电动葫芦提升至造气炉上部,从造气炉炉口加焦炭至炉内,焦炭在炉内与风机引(送)进的空气不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等混合气体。
主要反应方程式为:C+O2--------CO2+Q CO2+C-------2CO-Q 2C+O2--------2CO+Q 2、净化从造气炉来的混合气体进入旋风除尘器出去混合气体夹带的大部分固体小颗粒,后进入洗气塔,洗气塔以水为洗涤液,进一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再进入碱洗塔以氢氧化钠溶液为循环吸收液,脱除混合气体中的部分二氧化碳气体,再经旋液分离器分离出来气体夹带的水分进入静电除尘器,通过静电除去剩余的固体小颗粒,再次净化混合气体。
净化工序主要反应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CO2+NaOH------------NaHCO3 3、压缩净化后的混合气体进入压缩机进行两段压缩,提压至2.0~2.2Mpa,经油水分离器进入混合器,与从预热器来的碱液混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碱液与大部分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基本除去了二氧化碳,取得工艺所需的一氧化碳气体。
压缩工序主要反应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CO2+NaOH------------NaHCO3 4、合成从上一工序来的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加热至140~150度进入合成反应器,在合成反应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甲酸钠溶液,甲酸钠溶液和氮气及微量一氧化碳气体等混合物经卸压后经入旋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甲酸钠溶液用泵打入储罐待用,混合气体排入大气。
合成甲酸钠作业操作规程

合成甲酸钠作业操作规程1. 介绍甲酸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COONa。
它是甲酸和钠的盐,在工业和实验室中被广泛使用,是制备许多化学品的重要原料。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合成甲酸钠的操作规程。
2. 实验材料•甲酸:99%纯度•碳酸钠:99%纯度•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热板和玻璃棒•温度计•烧杯、烧瓶、滤纸和漏斗3.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试剂和设备1.取出所需试剂,甲酸和碳酸钠。
2.取出实验所需的设备,包括烧杯、烧瓶、漏斗和滤纸等。
步骤二:进行反应1.将烧瓶放在热板上,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大约为烧瓶容积的1/3。
2.用玻璃棒搅拌,加入碳酸钠,用温度计监测反应液温度,当温度升至80℃左右时停止加热。
3.慢慢加入甲酸,加完后继续搅拌,并将热板开到100℃进行加热。
步骤三:沉淀结晶分离1.将反应液加热到100℃,并继续搅拌,直到反应液中无未反应的碳酸钠。
2.将反应液进行过滤分离,将沉淀沉淀分离出来。
过滤过程中需用滤纸和漏斗过滤。
步骤四:结晶洗涤1.将过滤后的沉淀放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用玻璃棒搅拌。
2.再次进行过滤分离,重复同样的步骤洗涤结晶。
步骤五:结晶干燥1.将过滤后的结晶放在玻璃器皿或其他干燥器皿中。
2.将结晶放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干燥,直至干燥。
4.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中需保持安全,佩戴实验手套、防护眼镜等必要的防护用品。
2.需要小心操作,反应中不要让甲酸和钠碳酸反应过多。
3.在进行反应过程中,需温度控制良好,过热可能会导致反应失控。
4.合成后的甲酸钠应储存在干燥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避免受潮。
5.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甲酸钠的合成工艺和注意事项,并实际操作了甲酸钠的合成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操作中需要谨慎,以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甲酸制备方式及工作浓度

甲酸制备方式实验室制法在无水丙三醇中加热草酸,后蒸汽蒸馏取得。
或在盐酸作用下水解异乙腈取得:工业制法一、甲酸钠法: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在160-200℃和2MPa压力下反映生成甲酸钠,然后经硫酸酸解、蒸馏即得成品。
二、甲醇羰基合成法(又称甲酸甲酯法):甲醇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甲醇钠存在下反映,生成甲酸甲酯,然后再经水解生成甲酸和甲醇。
甲醇可循环送入甲酸甲酯反映器,甲酸再经精馏即可取得不同规格的产品。
3、甲酰胺法:一氧化碳和氨在甲醇溶液中反映生成甲酰胺,再在硫酸存在下水解得甲酸,同时副产硫酸铵。
原料消耗定额:甲醇31 kg/t、一氧化碳702 kg/t、氨314 kg/t、硫酸1010 kg/t。
另外,丁烷枵轻油氧化法主要用来生产乙酸,甲酸作为副产品回收,处于研究阶段的方式有一氧化碳和水直接合成法。
精制方式:无水甲酸可在减压下直接分馏制得,分馏时用冰水冷却凝结。
对含水甲酸,可用硼酐或无水硫酸铜做干燥剂。
五氧化二磷和氯化钙能与甲酸作用,不宜用作干燥剂。
对试剂级88%的甲酸,可用邻苯二甲酸酐回流6小时后蒸馏的方式除去其中的水分。
进一步纯化可利用分步结晶法。
甲酸与乙酸混在一路时,可加入脂肪烃进行共沸蒸馏分离。
4、将适量的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在160~200 ℃下反映生成甲酸钠,经中和、蒸馏、冷凝而得。
或在三乙胺水溶液中,以钯络合物为催化剂,二氧化碳与氢气于140~160℃反映制得。
五、以甲酸钠与浓硫酸作用制得工业级甲酸,然后可用活性炭吸附后减压蒸馏以制得纯品,也可加入B2O3CuSO4进行减压蒸馏精制。
六、二氧化碳法:在钯络合物催化下,在三乙胺水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氢气于140~160 ℃反映而得。
7、主要采用合成酸化法和高压催化法。
合成酸化法:用焦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合成甲酸钠,再用硫酸酸化,经蒸馏而得。
高压催化法:将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催化剂存在下,于高温高压下反映而得。
八、将甲酸与五氧化二磷混合,进行减压蒸馏,反复5一10次,方可取得无水甲酸,但得量低,费时长,会造成一些分解。
甲酸钠的制成方法

伟博化工甲酸钠的生产制作方式甲酸钠常见的使用领域是皮革、印刷等行业,那么甲酸钠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很多人应该都没有见过,甲酸钠在室温下一般为白色或者浅黄色,嗅上去有另一种物质甲酸的气味,甲酸钠作为一种化学品,且不受到管制,那么甲酸钠这个产品到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比较常用的制作甲酸钠方式有以下4种:1.一氧化碳合成法制作方式:先用一氧化碳(常见产品:煤气)和氢氧化钠(别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溶液在160~200℃之间的高温以及2MPa压力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酸钠,然后经硫酸酸解或者蒸馏的方式就获得成品甲酸。
2.新戊二醇副产法新戊二醇副产法生产甲酸钠的方式有两种,制作方式不同,优点也是各有千秋。
第一种是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生产新戊二醇,采用的工艺叫做歧化工艺。
制作优势在于:含新戊二醇高,且价格低,颜色黑。
第二种制作方式是通过歧化改进生产工艺而制作的,是我国独有的生产甲酸钠的方式,又称为新戊二醇甲醇工艺。
优点:颜色白,纯度高,不易结块,适用领域广,出口量大。
3.季戊四醇副产法季戊四醇副产法和新戊二醇副产法制作方式一样也有两种生产方式,首先是比较常用的一种也是比较传统的一种生产工艺。
优点有价格低,颜色淡黄色。
其次是在传统方式上升级的一种制作方式。
优点:颜色较白,纯度高,出口量大。
4.三羟甲基丙烷正丁醛与甲醛水溶液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发生醇醛缩合反应生成 2.2-二羟甲基丁醛,2.2-二羟甲基丁醛再与过量的甲醛在强碱条件下发生交叉康尼扎罗反应生成三羟甲基丙烷,甲醛被氧化生成甲酸,甲酸与氢氧化钠中和生成甲酸钠。
甲酸钠的生产制作方式有很多,甲酸钠是对人体无毒的一种化学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潮,甲酸钠并不收到管制,在日常存储过程中就算是结块了,也是能使用的。
甲酸钠技术

甲酸钠技术
1、甲酸钠工艺简介
1)一氧化碳通过净化、压缩后与烧碱溶液混合。
2)烧碱与水、离心母液配置成一定浓度的烧碱溶液,通过离心泵提压后与煤气混合。
3)气液混合物进入管式反应器,在1.3-2.0Mpa压力、150-190℃温度下反应生成得到甲酸钠稀溶液。
4)甲酸钠稀溶液进入稀料储槽,通过泵打入甲酸钠浓缩器,采用双效浓缩,得到含有结晶的浓甲酸钠悬浮液。
5)悬浮液通过离心机离心分离,母液回用,固体进入干燥机。
6)干燥后得到成品甲酸钠。
7)CO气体来源:a、焦炭或煤炭造气,b、合成氨解析气,c、电石尾气,d、黄磷尾气,e、其他含CO的气体。
2、甲酸钠技术特点
3、质量保证与消耗指标甲酸钠产品质量表
甲酸钠消耗指标表
4、主要业绩
5、三废治理
1)废水
本装置无废水排放。
2)废气
本装置废气来自合成尾气,主要成分为氮气和其他少量不凝性气体,冷却后排放或直接排放。
3)固废
本装置无固废产生。
【返回】。
甲酸钠生产工艺及优化

酸钠 、 利用合成氨原料气 中 C O生产 甲酸钠 、 煤气化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合成 甲酸钠。并对煤气化 一氧化碳和氢 氧化 钠合成 甲酸
钠 的包装工序进行优化 。 关键词 : 甲酸钠 ;合成工艺 ;工艺优化 中图分类号 : T Q 2 2 5 . 1 2 l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0 2 1 X( 2 0 1 5 ) 1 6—0 1 6 0— 0 2
2 利用 焦炭制 气来 合成 甲酸 钠
用焦碳( 或 白煤 ) 生 产的 一氧化碳 与氢 氧化钠 在高温 高
压下反应 , 生成液体 甲酸钠 , 经浓缩 、 干燥后 , 包装为成品 。 空气 自煤气发生炉 底部 鼓人 , 助焦 碳在 炉 内燃烧 造气 , 生成的气体在水 洗塔 中经过两次逆流洗 涤后 , 污水 由塔底 排 人循环水池中 , 气体 自塔顶 由水 环真 空泵送 人碱 洗塔 中 , 与
器中 , 加热后的风将 粉体 甲酸钠 送人 脉 冲式干燥 管 中 , 经一
级旋 风分离器后 , 包装 、 贮存 , 二级 分离器 中的少量 甲酸钠采
图 2 利 用 焦 炭 制 气 来 合 成 甲酸 钠 工 艺流 程 简 图
3 利用 合成 氨原 料气 中 C O生产 甲酸 钠
以合成氨原料气 中一氧化碳生 产甲酸钠 的新工艺 , 将净 化原料气 中的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 反应生成 甲酸钠 , 以达到
中在一定压力与 温度下 充分反应 , 反应 后的气体夹带着成 品 甲酸钠经旋液分 离器后 , 气 体排 空 , 液体靠 重力 自流入 甲酸
钠贮罐 ; 来 自甲酸钠贮罐 的液 体按 规定 量送入蒸 发效体 中蒸发 ,
来 自碱封的烧碱逆流充 分接 触 , 经过 三级洗 涤 , 充 分吸收 气 体 中的二氧化碳 、 硫化氢 、 氧硫 化碳等杂质 , 生 成的碳酸钠 返
甲酸钠生产工艺

甲酸钠生产工艺
甲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和化学合成等领域。
下面介绍甲酸钠的生产工艺。
甲酸钠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将优质甲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原料准备好,确保原料的质量和纯度。
2. 中和反应:将甲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加入中和反应釜中,进行中和反应。
反应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使反应物充分混合。
3. 结晶提取:将中和反应后的混合溶液进行结晶提取。
提取过程中,可以采用真空挤压法或蒸发法。
真空挤压法先在提取设备中建立负压,然后将溶液注入设备中,通过挤压滤饼,分离出固体和液体。
蒸发法则将溶液进行加热蒸发,使溶剂蒸发掉,留下固体。
4. 干燥粉碎:将提取出的固体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残余的水分。
然后将干燥的固体粉碎成所需的颗粒大小。
5. 质量检验:对甲酸钠进行质量检验,检测其纯度、含水量等指标,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6. 包装存储:将符合质量要求的甲酸钠进行包装和标识,然后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中,避免受潮和变质。
值得注意的是,甲酸钠生产工艺中需要注意安全生产,例如在氢氧化钠固体配备和搅拌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冲击和泄漏。
另外,采用环保工艺,控制废气和废水的排放。
以上是甲酸钠的生产工艺简介,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和质量要求,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合成甲酸钠作业操作规程

合成甲酸钠操作规程一、发布任务甲酸钠是以铜洗再生气(简称再生气)为原料气(经水洗去掉氨,后经分离罐进入压缩机,(其压力严格控制在100~200毫米水柱,严禁负压操作),气体经二段压缩至20kg/cm2后,送入高压水洗塔洗去CO2(《0.3%》然后进气水分离器,再进混合器与NaOH(200~210g/L)混合。
混合物体被输送到全预热器进行加热(管内混合物、外套管道通入2—6kg/cm2蒸汽加热),在此期间温度可达110~160℃,同时进行反应,然后气液并流进入合成反应器,生成380~420g/L稀甲酸钠。
反应性公式:CO+NaOH=HCOONa稀甲酸钠在蒸发器中浓缩,然后放入结晶槽进行结晶,结晶后的料放入离心机,甩干后,经干燥机干燥而得成品甲酸钠。
其中(200~210g/L)的稀碱是用30~32%它由离子膜碱和软水制成。
二、合成甲酸钠岗位工艺指标:1、原料液碱:30~32%离子膜液碱配料碱:200~210g/L2、合成稀钠:碱含量:<4g/L碳酸钠:<10g/L合成甲酸钠:390~410g/L3、包装成品:50±0.5kg1级和2级合格甲酸钠含量≥%959087潮湿≤%0.50.51.0氧化钠≤%0.51.0氯化钠≤%0.51.0碳酸钠≤%1.01.24、压缩机:入口压力:>~200mm水柱出口压力:<25kg机油压力:0.2~0.3MPa 曲轴箱油位1/2~2/35、水洗塔:水洗塔液位维护2~3灯水洗塔出口压力20±1kg清洗后CO2<0.3g/L。
合成甲酸钠作业操作规程

合成甲酸钠作业操作规程1. 背景介绍合成甲酸钠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学试剂,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医药中间体、农药及染料的生产中。
它的化学式为HCOONa,是甲酸的钠盐。
本文主要介绍合成甲酸钠的作业操作规程。
2. 实验材料•纯甲酸•氢氧化钠•蒸馏水3. 实验流程1.称取所需的甲酸和氢氧化钠,按化学计量比称取。
2.将氢氧化钠溶解在蒸馏水中,待溶液冷却至室温。
3.密闭反应瓶中加入所需的甲酸。
4.将溶解好的氢氧化钠缓缓加入器皿中的甲酸中,同时进行搅拌并保持反应器的密闭。
5.反应进行约30分钟左右,直至反应产物完全析出。
反应过程中可加热加快反应速率。
6.根据实际需要,用蒸馏水或醇洗涤反应产物。
将产物过滤、洗净,去除余液。
7.将所得产物晾干,得到合成甲酸钠。
4. 实验注意事项1.甲酸为强腐蚀性物质,接触皮肤可引起灼伤。
操作时应戴防护手套和口罩,避免甲酸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2.氢氧化钠的溶液易造成皮肤灼伤和眼睛受伤。
操作时应穿戴好防护服、口罩和防护眼镜。
3.反应过程中,反应瓶必须保持密闭,加热更需小心,以避免反应失控和火灾发生。
4.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洗设备和工作台面,清洗时应穿戴好防护装备,避免化学品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5.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前必须熟悉甲酸、氢氧化钠等化学品的性质以及可能的危险。
2.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专心、细心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
3.在实验操作时,一定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可随意更改实验流程、用量等。
4.在实验中如有意外事件发生,应立即停止实验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要及时上报实验组长或负责人。
6. 总结本文介绍了合成甲酸钠的操作规程,需要注意甲酸和氢氧化钠的性质及安全注意事项,要认真执行实验流程,以保证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甲酸钠生产工艺探讨

甲酸钠生产工艺探讨摘要:介绍了以一氧化碳和烧碱为原料制取甲酸钠的一种生产方法,对生产工艺过程作了重点探讨或说明。
甲酸钠,分子式HCOONa,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略有吸湿性,有轻微的甲酸气味,密度149/m。
.2gc,熔点23C,5 ̄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无毒,无腐蚀性,具有还原性,能与强CO2C=2o+C△H>0反应特点:前3个反应均为不可逆放热反应.最后一个反应为可逆吸热反应。
通过上述反应制备的气体混合物称为煤气.煤气的成分有CO、CO、O、N及部分硫化物.其中CO和CO为气化产物.o和N由空气带入,硫化物由焦炭带入。
气体混合物中CO为有用成分,N可进行回收作为化工生产中的惰性保护气,而其余气体为杂质气体.须在以后工序中予以清除。
氧化剂反应。
甲酸钠在通常情况下贮存安全,但因具有吸湿性而易潮解.贮存及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潮.吸潮结块时并不改变产品性质.粉碎后可正常使用。
甲酸钠主要用于生产甲酸、草酸和保险粉,还可用于制备还原剂和消毒剂等。
甲酸钠的一种重要工业生产方法,是采用烧碱和一氧化碳作以空气为汽化剂时,炭与氧的反应属于气一固相非催化反应。
随着反应的进行.炭的颗粒度逐渐减小,不断生成气体产物。
原料,通过加温加压进行反应制得,反应不需催化剂的参与。
生产工艺过程包括造气、脱碳、压缩、净化、合成、浓缩。
造气的主要工艺控制指标为:2h左右往造气炉中加入一造气次焦炭.每次焦炭加入量为30~40g;造气炉出口煤气温00k度为50~7O;煤气中Co≥25、Co20O℃7-%≤2.、O25%≤O.%;压力≤ 0.3MP。
508a造气的主要设备是造气炉,其内径通常有36.m、27m_4等几种。
造气炉是汽化剂与固体燃料进行气化反应的设备,其结构为钢板制成的直立圆筒。
直立圆筒上部衬耐火砖及保温砖,下部带换热夹套。
夹套的主要作用是避免气化层温度过高脱碳而使灰渣熔化粘在炉壁上,并回收部分热量以附产水蒸气。
造气所用的气化剂是空气,所用的固体燃料是冶金焦炭。
甲酸钠的生产工艺

甲酸钠的生产工艺
一氧化碳合成法
1 、反应原理
制法: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在160~200℃和2MPa压力下反应生成甲酸钠,然后经硫酸酸解、蒸馏即得成品甲酸。
2、工艺流程简述
甲酸钠工艺流程说明
本工程使用焦炭为原料,经造气除尘、水洗、脱碳、再除尘等工艺,取得工艺所需的一氧化碳气体,再经加热加压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甲酸钠溶液,后经蒸发、分离、干燥生成固体产品甲酸钠。
季戊四醇副产法
反应原理
制法:季戊四醇生产过程中利用氢氧化钠提供碱性反应条件,在反应的后续加入甲酸与氢氧化钠中和过程的同时副产甲酸钠,季戊四醇副产的甲酸钠,颜色为白色或者类白色,含量一般在90%到95%之间,一般使用于污水处理和皮革处理。
相比于合成的甲酸钠,有点在于杂质较少没有腐蚀性。
现在国内产季戊四醇副产的生产商较多,产品供应充足。
新戊二醇副产法
制法
新戊二醇生产中利用液碱产生反应,有甲醛和液碱产生反应
添加催化剂产出新戊二醇及其副产甲酸钠,该甲酸钠含量一般在90%左右颜色为类黑或者棕红,一般用于生产甲酸
三羟甲基丙烷
制法
正丁醛与甲醛水溶液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发生醇醛缩合反应生成2.2-二羟甲基丁醛,2.2­;-二羟甲基丁醛再与过量的甲醛在强碱条件下发生交叉康尼扎罗反应生成三羟甲基丙烷,甲醛被氧化生成甲酸,甲酸与氢氧化钠中和生成甲酸钠。
甲酸钠的生产工艺有哪些

甲酸钠的生产工艺有哪些
一氧化碳合成法
1 、反应原理
制法: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在160~200℃和2MPa压力下反应生成甲酸钠,然后经硫酸酸解、蒸馏即得成品甲酸。
2、工艺流程简述
甲酸钠工艺流程说明
本工程使用焦炭为原料,经造气除尘、水洗、脱碳、再除尘等工艺,取得工艺所需的一氧化碳气体,再经加热加压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甲酸钠溶液,后经蒸发、分离、干燥生成固体产品甲酸钠。
季戊四醇副产法
反应原理
制法:季戊四醇生产过程中利用氢氧化钠提供碱性反应条件,在反应的后续加入甲酸与氢氧化钠中和过程的同时副产甲酸钠,季戊四醇副产的甲酸钠,颜色为白色或者类白色,含量一般在90%到95%之间,一般使用于污水处理和皮革处理。
相比于合成的甲酸钠,有点在于杂质较少没有腐蚀性。
现在国内产季戊四醇副产的生产商较多,产品供应充足。
如:银河化工
新戊二醇副产法
制法
新戊二醇生产中利用液碱产生反应,有甲醛和液碱产生反应添加催化剂产出新戊二醇及其副产甲酸钠,该甲酸钠含量一般在90%
左右颜色为类黑或者棕红,一般用于生产甲酸
三羟甲基丙烷
制法
正丁醛与甲醛水溶液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发生醇醛缩合反应生成2.2-二羟甲基丁醛,2.2­-二羟甲基丁醛再与过量的甲醛在强碱条件下发生交叉康尼扎罗反应生成三羟甲基丙烷,甲醛被氧化生成甲酸,甲酸与氢氧化钠中和生成甲酸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反应过 程 , 反应 效 率可达 【 左 右 。 ) g
3 两种 工 艺 比较
旋 流板 式 逆流 台成 塔 与 并流合 成 管道 相 比 , 具 有如 下优点 : a O 在 Na H 液体 中 的分散得 到 改善 , 液 )C ( ] 气 两相的有效接触面积由原来的 1 增加 到 7 。 O
由 于气 体通 量 小 , 按我 公 司现 有 2万 ta甲酸 钠 生 /
间和 面积 , 只好 将 合成 管 道加 长 至 10m~20r, 5 0 l r
再加上 导管 总长近 4 01 。 0 1我公 司现有 的 2 ta合 1 万 /
产 线 , 求 泡 罩 塔 空 塔 速 度 0 5m,, 径 采 用 要 . s 塔
~ 6 .
共混 物的 断裂伸 长 率低 的弱 点 , 时也 使其拉 伸 强 同
度 和 撕 裂 强 度 降 低 。HF / S C E 共 混 物 的 冲 VC AB / P
3 晏 培 熙 。 留城. . 9 6 19 .
击强度随 CP E含 量 的增 加而 显著提高 。
( 山西省原平市化工有限青任 , 司, ^ 、 山西 原 平 040) 3 10
摘要 : 阐述了并流台成 甲酸钠 的缺 陷. 提出逆流方案及这一技术的优势 美犍词 : 流旨成 ; 流合成 ; 流板 并 逆 旋
引 言 目前我 国用 于草酸生产 的主 导工艺是 煤制气合
成 甲酸钠法 , 并流管道 合成 甲酸钠生 产工 艺, 在我国 已有 4 0余 年的历史 。多年来 , 经过 由外置导管 改为 内置导 管 、 少热损 以及 通过 合成 管 内设 置填 料增 减 加 反应 面积 等技术 改造 方 法 , 虽然 产 量和效 率有 所 提 高 , 其反 应不 完全 、 耗 能耗 高 、 物 质量不 易 但 物 产
流 吸收塔 替代 并流合 成管 道 。但 由于 甲酸钠 合成 过 程 的特殊 性 , 常用 塔 型很 难适 应 , 填料塔 , 如 由于存 在 液 体结 垢堵 塞 填料 以及 壁 流现 象 , 会降 低反 应 速 度 ; 板塔 在 停车 时 , 内液 体 会全部 落 人塔 底 , 筛 塔 用 于本 工 艺实际上 无法 操作 ; 泡罩塔 的性 能较 接近 , 但
控制 的弱点 一直未解 决 。造 成上述 问题 的根本 原因 是 没有改 变气液相并 流反应 这一 落后工艺 。
有 约 15 的 Na 和 l 的 CO不能参 加反应 , _ OH o
造成 物 、 能浪 费 。
1 并 流 管道 合 成 甲酸 钠 的缺 陷
合成 管中 C 和 Na H 的反应 速 度取 决 于 C O o O
维普资讯
・
2 ・ 4
披分配到各 叶片 . 成 薄液层 , 形 与旋转 向上 的气流形 成搅 动 , 喷成 细小液滴 , 液两相 的接触 时间和 面积 气 增大, 塔板不 漏 液 , 上无 液 流 “ 板 返混 ” 气液两 相 活 ,
动 程 度 高 , 作 弹 性 大 . 别 适 宜 于 气 液 相 加 压 逆 流 操 特
Ke y wor s:oc r ts nt ss; dv r e C r n s nt ss; orex plt d c ure ̄ y he i a e s Ur e t y he i v t a
( 接第 1 上 9页)
2 万 启 春 , 洛 里 . 性 对 性 能 的影 响. 料 布 ,9 1 3 : 王 改 塑 19 ()2
A s at I hsp p r t e d v lp n o h c osr c u e . c a i l r p r e t o ail a e t o S P n b t c :n t i a e —h e e me t ft e mi —tu t r ̄ me h nc o e t s mp t e g n s fAB / C a d r o r ap i c b
使 用 并 流合 成管 道 , 了尽 量增 加气 液 两相 的 为
接 触 面积 , 必须适 当降低 配碱浓 度 , 还 使得 合成 液浓 度 降低 , 蒸汽 消耗增 加 。
气体 向液相 中扩散并 溶解 于液相 的速 度和 已经溶解
于液 相 中的 c 和 Na 0 OH 的反应速 度 , 及所需 反 以 应温度 、 反应物 浓度 、 压力等
收 稿 日期 :O l0 —2 2 O 91
以得 到圆满解 决 。旋 流板 是我 国 自行研究成 功的一 种 喷射 型塔板 , 塔板形 状如 固定 的风车叶片 , 气流通
过Ⅱ "辛时产生 旋转 和离 心 运动 , 液体通过 中间盲板
作 者 简 介 水斌 ,9 6年 出生 .9 8年 毕 业干 北 京 哀 业 工程 大学 . 士 学 位 . 亢 男 l6 19 学 工程 师 . 为 山西 省 原 乎 市 化 工有 限 责任 蛰 司拄 术科 长 现
时降 低 。 从反 应物 浓 度方 面 看 , 应初 期 , O 和 N OH 反 C a
的 浓 度 都 处 于 最 高 点 , 应 速 度 很 快 , 现 役 公 司生 反 从
产线 采样看 , 在反 应温度 1 0℃~ 10℃、 5 7 合成 人 口 压力 2 0MP ~2 1MP . a . a的条件 下 , 3 第 4合成 第 、 管 间 的 Na OH 转 化率 已达 8 , 着 反应 物 浓 度 0 随 降 低 , 应速 度 减慢 , 最后 几 根 合成管 道 中 , 反 在 反应 已很 难再进行 , 管合成 反 应管道 长达 1 0m , 然 尽 7 仍
4 刘树清. 孝林 , 启振. sP 谢 蔡 AB / VC台 金 的研 究. 工程 塑 料 应 用 ,9 72 ( )6 0 19 ,5 3 : ~1 . 5 申屠 宝 AB S的 共 混 改 性 . 国 塑料 . 7 1 1 :l 中 I9 , “ ) 3 ~ 9
参 考 文 献
1 杨 玉 芹. 塑料 台 金 概 迷 高 分 于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9 4 i 19 一i
2 逆 流 合成
对 于合 成管道进 行技 术改造 的必然趋 势是用 逆
并 流 合成 管 中难 于设 置气 体分 散装 置 , 只能 采 用 在导 管端顶 钻孔 或塔 内设 置 一定 高度 的填料 . 利 用气 液两 相 的比重 差异 , 以鼓泡 形式 实 现气 液 两相
接触 , 因此 C 和 Na O OH 液体 的有效 接触 时 间和 面 积非 常小 。为 了提高气 液两相反 应物 的有教接触 时
参 考 文 献
1 萧 成 基 , 鸿 寿 编. 学 工 程 手 册 气 液 传 质 设 备 . 京 于 化 北
化 学工 业 出版 社 , 9 4 2 6 0 . 1 8 . 0  ̄2 7
b )采 用 逆 流 反 应 , 除 了 反 应 过 程 中 C 和 消 O
Na OH 的浓度同时 降低 的弊病 , 可见 , 反应 速度 提高 2 , OH 单耗 由原来 的 6 0k / 降到 5 0k / , 倍 Na 2 g t 9 g t C 参与反应 的量 由 9 增 大 到 9 。 O 0 7 C )气 体 压强 大大 降低 , 因而 可提 高 C 的 扩散 O
AB HP l y r il e iwe y a ay ig tec m p tbl yl t e S a d P rHP S/ VC a l s aeman yrve db n lz h o aiit ewe a AB n C O VC. o n i o
Ke r s AB P HP y wo d : S; C{ VC ̄ t y al o
( h n i a p n h mi as Co Li . S a x a p n 3 1 o S a x Yu n i g C e c l , d 一 h n iYu n i g 0 4 0 )
Ab ta t Th sp p r e p u d d t e l t t n o o u r n y t e i of o i m o ma e p t f ra v r e c e ts n h ssa d sr c : i a e x o n e h i a i f ̄ e r e ts n h ss d u f r t — u o d e s u n y t e i n mi o s r r d u s d t e a v n e o h s t c n lg . ic s e h d a c ft i e h o o y s
( 】 】 ~ l 8 6 l 4 1,
3 4
T eD v l p n fAB / C a d A S HP C Al y h e eo me t S P n B / V l s o o
T nY n j a i gi e
( h e c l g n e i g D p r me t No t ia I s iue o e h o o y・ l u n 0 0 5 ) T e Ch mia En i e rn e a t n . rh Ch n n t t f T c n lg Tay a 3 0 1 t
2 冯 伯 华 主 编 . 学 工 程 手 册 . 京 : 学 工 业 出 版 社 化 北 化
1 9 06 21 . 98 .2 ~ 1
Adv r eCu r ntS nt e i fSo u Fo m a e e s r e y h sso di m r t
Kan g Yong i Ge hu a bn ng S yu n
和反应 速 度 , 由于 全塔 压 降一 般 在 2 9 P . 4k a以 内 ,
可使 初始 反应条 件 20MP . a降到 17MP . a左 右 , 节
省 了 动 力
d )由于气 液两 相采用 逆 流接触 , 而且 有效 接触 面 积大 大增 加 , 进碱 浓 度 可 由原来 的 1 0g L提 高 / 8 到 2 0g I, 1 / 因而可 降低蒸 汽消耗 。 e )设 备简化 、 资少 。逆 流合成 的 设备 投资 是 投 并 流台 成设 备投 资的 3 , O 且易 采用 自动化或计 算 机控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