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近现代经济发展状况

合集下载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例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

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世界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

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 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 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在 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 步得到拓展。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 上,都铎王朝积极拓展海外贸易,资本主义工业发 展起来,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随着制呢业的发展,羊毛需求量骤增。贵族地 主竞相圈地养羊。农村中出现了资本主义农牧场, 形成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工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商 业的繁荣,海外贸易也迅速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 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 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非洲、美洲的产品以及欧洲 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以西欧为中心的世 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欧洲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 展。 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 纷纷出现,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 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人欧洲,造成物价上 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 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 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 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 瓜分完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 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 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殖民地和半殖 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 终建立起来。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利用大西洋中心的位臵, 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英国抢劫西班牙从美洲 运送金银的船只,两国矛盾激化。1588年,“无 敌舰队”讨伐英国,遭到惨败。西班牙失去了海上 霸主地位 17世纪初,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 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 沿岸建立了殖民据点。英国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 握政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 为殖民争夺奠定了基础。 17世纪中期,英国与荷兰爆发了三次战争,荷 兰战败。接着,英国又同法国展开争夺。18世纪中 期,英国打败法国。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西方近现代崛起的意义

西方近现代崛起的意义

2000年的时候我去欧洲,游历了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等国。

中欧之间环境和社会的巨大差异让人感慨良多。

特别德国,现代化程度非常高,生活条件比当时的中国要好很多。

但也有和预想中的欧洲不完全一样的地方。

例如意大利南部城市依然落后,那个因马纳多纳效力而闻名于世的那不勒斯,和当时的中国城市并没有太大区别。

法国巴黎的环境卫生也远不如德国慕尼黑。

而在阿姆斯特丹、在罗马和巴黎,我和同伴们均遭遇了盗贼,损失惨重。

但总的来说,欧洲的经历是令人愉悦的,欧洲的发展程度领先中国很多毋庸置疑。

从那时起,我就在想,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变成这样呢?2000年的时候,民主、自由、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等名词早就为国人所熟知。

我也和很多人一样,将社会发展的差异归结于此。

回国以后,我开始去尝试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并和中国的情况进行对比。

而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却发现原来以为显而易见的道理,现在变得不那么无懈可击了。

欧洲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崛起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而其意义也远不止我们通常认识到的这些。

另一方面,落后与挨打的历史以及对西方生活的盲目崇拜使我们变得自卑而又偏激。

我们从过去的俯视西方彻底转变为仰视西方。

在文化、心理、习惯、思维、学术上向西方全面靠拢,并开始抛弃自己的文化母体。

西方文明固然有它成功的一面,却也有它与生俱来的不足。

而中华文明有其僵化落后的一面,也有它恒久的魅力。

我们的祖先告诉过我们要用一种中道理性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从俯视西方到仰视西方。

今天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平视西方”。

只有平视,才能理性;只有平视,才能交融;只有平视,才能创见。

为此,我写了一部《“中国模式”纵横谈》的长篇连载。

而其中着墨最多的一章就叫“平视西方”。

平视西方,不等于藐视西方。

不盲目崇拜西方,不意味着漠视西方在历史上成功的事实。

对于中国来说,只有真正把握住西方文明在近现代崛起的历史文化内涵,认清中西方文明的差异和各自优点,才能真正拥有“平视西方”的自信。

近现代欧洲的发展

近现代欧洲的发展

近现代欧洲的发展
利用革命和改革,较早确立了先进社会制度,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欧洲的殖民掠夺使其积累了大量资本,并获得原料和市场;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使欧洲一度领先于世界。

◆二战后欧洲复兴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提供了大量资金;大量采用高新技术;欧洲工业基础好,劳动者素质;加强各国合作,建立欧洲联盟,走政治经济一体化道路
◆二战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和欧盟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原因:战后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美苏两极格局威胁欧洲国家安全
影响:经济上,促进经济区域集团化,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上,有利于抑制美国建立单极世界,推动多极化发展
◆欧洲发展为世界中心到衰落再到欧洲的复新,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施“科教新国”战略,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国民素质;实施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

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15——16世纪: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政治:资产阶级产生,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解体。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主义复兴。

文化:近代天文学、物理学产生。

17——18世纪:经济: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资本主义进入手工工场阶段。

政治:英、美、法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确立。

思想:启蒙运动高涨,高举理性主义的大旗。

文化:经典力学出现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后期:经济:工业革命开展,生产力提高,人类进入————时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世界工厂。

政治: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时代到来,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普遍确立,工人运动高涨。

思想:自由放任思想、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化:自然科学发展快,电磁感应现象、达尔文进化论提出。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1929年):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大提高,产生了垄断组织,列强加强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一个黄金时代)政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一战,欧洲受到沉重打击。

思想:自由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现代物理学重大理论突破: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

1929年——1945年:经济: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资本主义国家,罗斯福新政,开辟一条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政治:二战爆发思想: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思想文化:现代主义文学出现1945年——1970年:经济: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福利国家建立、第三产业兴起,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

政治: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冷战,国际关系紧张;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着两极格局。

主流思想:凯恩斯主义盛行文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展,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概括1500-1840年欧洲发展的阶段特征

概括1500-1840年欧洲发展的阶段特征

概括1500-1840年欧洲发展的阶段特征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史。

古代希腊罗马史(公元前8世纪~前6 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其文化对近现代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政治上: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其基本的民主原则被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渊源。

2、法律上: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被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思想上:希腊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古代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十一、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重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00~1800年)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1、政治上:在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上: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思想上:近代科技出现,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十二、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800~1918年)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政治上: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都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

2、经济上: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3、文化艺术领域: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成就。

欧盟

欧盟

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目的)有哪些?
①随着经济发展,欧洲人民日益从惨痛的历史教 训中认识到:联合有利于欧洲的发展。 ②二战后,美、苏在欧洲的势力扩大,欧洲国家地 位下降,由此,欧洲政治家日益认识到只有联合才 能抗衡美苏的影响,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③随着经济发展,在市场、资源、技术等领域,日 益要求加强合作。
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会旗
会徽
欧盟简介 欧盟当代经济 欧盟当代政治
一、欧盟简介
== 欧洲 Europe == 欧洲曾 创造了灿烂 的古代文明。 近现代是资 本主义经济、 文化中心。
欧洲文明图片
1、二战后期,二战后欧洲丧失世界政 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美、英、苏三 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协 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 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 两极格局的框架。 2、西欧各国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 3、战后苏联实力、影响日益增大,美 苏争霸,进入“冷战”时期。
欧元诞生的意义 欧元启动将有效地消除区域内贸易和 资本流通的汇率风险,降低区域内的交 易费用,使商品、资本、人员、服务往 来更有效益,有利于欧元区国家和欧盟 的经济发展。 欧元的问世,淡化欧洲地区的疆域和 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有 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 治一体化。
三、当代欧盟政治
欧洲议会 (European Parliament) 欧洲议会大厦 ,是欧洲联盟的执行监督、 咨询机构,在某些领域有立法职能,有部分预算决定权,并可以三 分之二多数弹劾欧盟委员会,迫其集体辞职。议会大厦设在法国斯 特拉斯堡,议会秘书处设在卢森堡;自1979年起,欧洲议会议员由 成员国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
欧盟的个什么样的欧盟:邦联 还是联邦? 2.各成员国内部的民族主义情绪一定程 度上掣肘了欧盟的发展 3.推动一体化的基本动力主要在于:一体 化磁场效应的有效放大与扩散、民族国 家对于超国家调控依赖程度的加深以及 国家主权让渡收益的不断增加。

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含答案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创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杠杆,创新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灵魂。

资产阶级思想的出现是思想创新,社会体制变革是政治创新,生产关系变革是经济创新,发明创造涌现是科技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思想创新)材料一:14﹣16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材料二:它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思想上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制度、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并且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1)材料一中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材料二中“它”指的是哪一思想运动?(政治创新)材料三: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的分割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的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力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材料四: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和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他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敌人;英国新兴贵族并未因革命是丧失权利,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个伟大的历史事件”是哪三个事件。

(4)美法两国“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文件宣扬的共同的思想”是什么?这“三个伟大的历史事件的爆发”表明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5)试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影响。

(科技创新)材料五: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大国崛起》解说词(6)材料五中所说的“崭新的生产方式”是什么?材料六:(7)图1的改进者是谁?图1与图2存在着怎样的关系?(8)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

近现代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

近现代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

18近现代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 广东 邹明贵一、近现代以来各个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发展脉络近现代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再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最后到世界金融中心呈现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并逐渐呈现多极化的发展态势等几个发展阶段。

二、近现代以来各个世界金融中心的兴衰及影响(一)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 14世纪中叶——17世纪中期)兴起的标志:14世纪中叶,佛罗伦萨、威尼斯等意大利独立城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

1338年佛罗伦萨有80家银行。

兴起的原因:①佛罗伦萨、威尼斯建立了独立国家城邦,为此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埋下了伏笔;②佛罗伦萨、威尼斯地处欧、亚、非三大洲贸易交汇的要冲。

衰落的原因: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到大西洋沿岸;②16世纪末尼德兰、英格兰等北欧国家对地中海和东方贸易的渗透等。

兴起的影响: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经济基础。

(二)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 (1635年——18世纪后期)兴起的标志:在17世纪,阿姆斯特丹金融业已经非常发达。

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取消金属币兑换业务而发行纸币的银行,也是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兴起的原因:①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独立;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商传统;③技术创新:荷兰商人抓住机遇发展造船业,并迅速加入海外贸易竞争中,成为“海上马车夫”;④抓住欧洲商业革命的机遇;⑤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⑥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⑦金融制度创新:新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发行股票等。

衰落的原因:①由于受到“郁金香泡沫”的影响,荷兰经济从此走向衰落,阿姆斯特丹也丧失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②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基础薄弱;③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④英国是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其打败荷兰证明改革落后生产关系;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加大政府投资;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借助美国援助恢复经济;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日本工业生产和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有利条件等。

浅析近代东西方衰落与兴起的原因

浅析近代东西方衰落与兴起的原因

浅析近代东西方不同发展历程的原因班级:历史1001 姓名:冉标学号:100201122摘要:从十六世纪起到十九世纪末,西方经过一系列的重大变革,逐渐走上了崛起的道路,而这时的东方——穆斯林世界和东亚世界正沉醉于天朝大国的迷梦之中,正逐步走向衰落。

这一发展趋势的最终结局是东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从属于西方。

引起这一人类历史巨大变迁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它是地理条件、宗教因素、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东西方世界地理条件思想文化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类历史大约在1500年前后开始了全球史的进程,这主要得益于西方的地理大发现,从那时起,东西方世界之间的交往联系日益密切起来。

通过这些或主动或被动交往,西方各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东方却显得较为稳定,东西方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尤其是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更是呈现出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

这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的那样,“世界与西方之间的冲突至今已持续了四五百年。

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了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

”①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近代世界的世界格局产生如此巨变呢?本文试图从地理条件、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等方面来探讨这一巨变的原因。

不足之处希望老师指正。

一、地理条件差异对东西方世界发展的影响①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5月新1版,第10页。

西方大国的崛起有自身的因素,欧洲的发展以伊比利亚的强盛为开端,而后延伸到波罗的海、北海沿岸。

欧洲是一片半岛大陆,是大陆的尽头、海洋的开始,而且海岸线蜿蜒曲折拥有众多良港,这使得欧洲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都很发达。

欧洲文明是以古希腊为源泉的海洋文明。

地中海是亚、非、欧的贸易场所,各个不同的国家民族在这一片海洋中相互往来。

海洋文明培育了人们敢于冒险、积极进取的思想,还富于向外求生之本能。

专题七 世界近现代经济

专题七    世界近现代经济

专题六世界近现代经济一、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概况1、一战后到20世纪3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美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2、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3、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时间:1933年,罗斯福任美国总统,一上任实行新政。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作用:新政取得显著成效。

美国经济慢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1)美国经济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受到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干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

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

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2)西欧欧洲联盟: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措施:欧盟各国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作用(意义):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崛起的原因: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近现代史概述重要事件与发展趋势

近现代史概述重要事件与发展趋势

近现代史概述重要事件与发展趋势近现代史是人类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历史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世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出现了许多重要事件并演变出各种发展趋势。

本文将就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进行概述,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演进。

1. 欧洲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现代史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其开始于18世纪末的英国,并逐渐扩展到整个欧洲。

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化生产、大规模生产和城市化发展的浪潮,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它也成为了西方国家崛起的基石,为经济、科技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科技革命与现代化进程近现代史也见证了一系列的科技革命和现代化进程。

蒸汽机、电力、内燃机、化学工业、电信等重大科技革命的出现,为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便捷,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3.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近现代史是殖民主义盛行的时期,西方列强通过殖民地的建立和压迫,剥削了许多亚非拉等地的资源和劳动力。

然而,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国家的影响也激发了这些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英雄们领导着庞大的人民群众,进行了长期的反抗斗争,最终推翻了殖民统治,取得了独立。

4. 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变革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近现代史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旧有的国际秩序,导致了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最终促成了国际联盟的创立。

然而,不久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造成了更大规模的破坏和死亡,重新重塑了世界格局。

战后,联合国成立,国际秩序进一步演变。

5. 冷战与两极格局二战结束后,世界分裂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集团之间的冷战局面。

这一时期,两个超级大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与对抗。

冷战期间,两极格局影响到全球各地,导致了一系列的地区冲突和干涉,同时也推动了科技、航天、核武器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大规模发展。

近现代世界的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

近现代世界的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

近现代世界的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简介:近现代世界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这些事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近现代世界的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分析其原因和后果,并展望未来应对策略。

一、历史背景在分析近现代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的兴起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为现代经济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一新的经济系统也带来了金融不稳定和周期性经济衰退的问题。

二、1873年经济危机首次引起全球关注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始于1873年。

该事件由美国的一波金属贬值引发,随后在欧洲和其他地区扩散。

这次危机导致了银行倒闭、工厂关闭和大规模的失业现象,经济衰退也延续了数年。

三、1929年经济大萧条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是全球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这次危机源于美国股市崩盘,随后波及全球。

成千上万的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升,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崩溃。

大萧条对全球各个领域产生了长期影响,也促使了一些国家采取新的经济政策。

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被认为是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全球股市崩盘,多家金融机构破产。

这次危机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信贷紧缩、经济衰退和大规模失业现象。

不同国家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包括刺激经济、加强监管和改革金融体制。

五、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原因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原因复杂多样,常见的包括金融市场过热、泡沫破灭、信贷紧缩、消费不振和投资下滑等。

此外,政府政策的失误、金融体系的漏洞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相互依存也会导致危机的爆发和经济的下滑。

六、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后果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常常导致失业飙升、企业破产和经济停滞等严重后果。

社会不稳定可能加剧,政府财政状况恶化,金融体系受损,国际贸易受限等。

这些后果不仅对个体和企业造成负面影响,也对全球经济秩序和金融体系带来挑战。

七、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在应对经济危机和金融衰退时,各国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史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史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史[ 2008-1-23 10:02:00 | By: %D6%EC%D1%E0%C3%C3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史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6-19世纪初)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内开始确立。

具体表现:1、经济上:(1)14-15世纪,欧洲生产技术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形成直接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

货币地租的出现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中发展起来。

(2)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贸易中心转移,“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2、政治上:在荷、英、法、美等国,新的阶级力量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当权发展资本主义,这样,这些国家先后爆发革命或战争,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还未对封建自然经济形成优势,反映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上,就是革命过程的曲折与反复,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较少。

3、思想上: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矛头指向封建社会,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出现了启蒙思想,在反动教权主义的同时,还批判专制主义,启蒙运动不仅解放了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整套政治设想。

二、蒸汽机时代(19世纪初-70年代)基本特征:在工业革命推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许多国家和亚洲的日本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自然经济。

确立了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

具体表现:1、经济上: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从手工工场阶段向大机器生产过渡,1840 年前后机器制造业的建立,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19世纪中期,法、美完成工业革命。

世界近现代史线索

世界近现代史线索

世界近现代史线索世界近现代史是人类历史上一段波澜壮阔、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期。

从16 世纪开始,一直到21 世纪的今天,世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段历史的线索纷繁复杂,但大致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梳理。

在政治方面,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是一条重要的线索。

16 世纪的西欧,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迅速发展。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政治变革的序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此后,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更是将资产阶级民主的理念广泛传播。

19 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同时也导致了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指导,巴黎公社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进入 20 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欧洲的旧秩序,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冷战期间,世界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但同时也促进了科技的飞速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经济方面的线索同样引人注目。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使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19 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力、内燃机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出现了垄断组织。

20 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多次起伏。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也促使各国加强经济干预和国际合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黄金时期”,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也逐渐崛起。

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滞胀。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末)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末)

文艺复兴没有反对天主教会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神学, 要求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但是他们并不反对天主教 会。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思想家都信仰天主教,甚至 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
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借助古希腊、古罗马 文化形式的原因
(1)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主义 思想和理性精神。
2.条件(可能性)三个条件 1)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
2)地理知识进步(地圆说流行) 3)西葡王室的支持
3、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时间
人物 出发支持
航线及方向
1487-1488 迪亚士 葡萄牙
1492
哥伦布 西班牙
西欧-好望角(向东) 西欧-美洲(向 西)
1497-1498 达伽马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印度(向东) 1519-1522 麦哲伦 西班牙 西欧-环球航行(向西)
古希腊罗马
崇尚个性,放纵人的欲望
基督教 禁欲主义
一夫一 妻制
永恒婚姻 神圣婚誓
文艺复兴 反禁欲主义
承认人的自然欲望
个人主义+法制化
2、两个阶段:前期(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和后期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3、三个领域:文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思想领域
4、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5、四个方面影响: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推动力文学、 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容易导致个人私欲膨胀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出现。
2.经济 1】封建义务。附庸对封建主有进贡、效忠、送礼等义务。 2】封建庄园。自给自足,城堡,教堂。 3】城市兴起。11-12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法 国的巴黎、马赛等,英国的伦敦等,德意志的科隆等。手工业发展,行会发达, 市民阶层形成,手工工场主、商人、银行家等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同封 建主斗争,许多城市获得自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近现代经济发展状况关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 19世纪末是欧洲后工业革命时期,这个时候大工厂林立,电报的发明更是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2. 一战后,欧洲的经济经历的低迷下降阶段,此时德国和意大利逐步形成轴心国,建立法西斯政权。

3二战后的布伦顿森林体系和马歇尔计划为强有力的支持了欧洲经济的复苏。

4. 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确立。

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商业资本主义。

19世纪末期,欧洲经济主要掌握在大财团手中,受到垄断经济的控制。

商业资本主义在贵族的控制下较平稳的发展,随着大银行的崛起,逐步向金融资本主义转变。

一战后的欧洲经济也遭受了较大的破坏,大衰退一直持续到了1920年代,还造成了经济的不稳定和全球性的经济低迷。

1945年以前,少数人希望利用他们的政治权利守护他们的特权地位,而多数人期望利用国家来剥夺少数人的权利和特权。

他们两者又都希望利用国家权利去寻求解决经济危机之道。

而德国二战前希特勒的上台便是利用德国经济衰退,利用政治手段强硬复苏经济博得的政治地位的升高。

不过这种二元论的斗争随着1945年经济和社会多元论的兴起后便逐渐势微了。

马歇尔计划是《欧洲复兴计划》的通称。

1947年6月5日,时任国务卿的马歇尔在哈弗大学发表演说中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

当时欧洲经济经受了战争的洗礼,百废待兴,粮食和燃料等物质极度匮乏,而其需要的进口量远远超过它的支付能力,如果没有大量额外援助,就会面临性质十分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

他呼吁欧洲国家采取主动,共同制定一项经济复兴计划,美国则用其生产过剩的物资援助欧洲国家。

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计划,它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也缓和了美国国内即将发生的经济危机。

下表是马歇尔计划中对欧洲各国的援助数额。

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的复苏,生产力大大提高,这时经济协作范围更加广阔,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出现了许多大型的跨国公司,这就使西欧六国经济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需要一个超出一国范围的国际机构进行协调。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便在此背景形成。

欧洲经济共同体又称“欧洲共同市场”。

与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共同组成欧洲共同体。

是西欧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政府出面组成的一个经济和政治集团,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不过他极大的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1992年,欧元硬币欧盟首脑会议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999年1月1日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和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

1999年1月1日,欧盟当时15个成员国中的11个成员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和芬兰,达到了《欧洲联盟条约》在1992年确立的欧洲经济一体化并向欧元过渡的四项统一标准,因此,欧元成为这11国的单一货币。

1998年6月,欧洲中央银行于法兰克福正式成立。

1999年1月,欧元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并允许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进行欧元交易。

欧元纸币和硬币于2002年1月才正式流通;2002年7月,本国货币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的合法货币。

2007年1月1日,斯洛文尼亚加入欧元区。

塞浦路斯于2008年1月1日零时与马耳他一起加入了欧元区,从而使欧元区成员国从之前的13个增至当时的15个。

由于英国、瑞典和丹麦决定暂不加入欧元。

目前,使用欧元的国家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于2009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称为欧元区。

目前欧元区共有16个成员国和超过3亿2千万的人口。

虽然欧洲货币的统一极大的加强了区域内的经济联系,但是从长期看,欧元区经济南北两极分化加深,更是让区域一体化进程受阻。

欧元区成立以来,在努力缩小各国发展差距方面一直不尽如人意。

从短期看,进入21世纪后,由于受美国经济衰退等影响,2002年欧盟经济估计只增1%不到。

但从一个较长时期看,欧洲维持上世纪90年代平均2%左右的增长速度,问题并不大。

今后十年,欧洲经济增长速度超过美国的可能性不大,但美欧经济增长速度差距将缩小。

迄今为止,欧盟在统一市场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进展。

欧盟基本上建成了统一的内部市场。

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和2002年2月欧元进入流通领域,使一体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欧盟统一市场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欧盟统一市场至今并未全面形成。

1958年欧共体成立后,在一个很长时期中,它的主要精力放在关税同盟的建设和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上。

到20世纪80年代中,欧共体在这两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它仍然是12个独立存在的、分割的市场。

1985年6月,欧共体通过了《完成内部市场》的白皮书,制定了1992年底完成统一内部市场的计划。

同年12月,欧洲理事会又拟定《统一欧洲文件》,把1992年完成建设统一市场目标,以修改和补充罗马条约的形式写进了罗马条约,使统一市场的建设获得了法律上和组织上的保证。

欧共体还制定286项立法,通过立法形式来消除阻碍货物、人员、劳务、资本在12国间自由流通的各种非关税壁垒。

在这种情况下,欧共体宣布1993年1月1日建成统一的内部市场,基本上拆除了阻碍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自由流通的非关税壁垒。

随着欧共体发展成欧盟,特别是统一货币欧元的问世和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标志着欧盟在建设统一的内部市场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

现在看来,欧洲建立统一市场的过程远比原先设想的复杂。

统一市场不是某年某月某一天建成的,它也不是哪一天宣布建成就建成了。

这是一个动态的整合过程。

欧洲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展现出来的。

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之初,人们预料,欧元很快将挑战美元,从而结束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但之后,欧元对美元汇率一直走低。

这时人们又对欧元问世的作用及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提出各种各样的怀疑。

这些意见都有失偏颇。

欧元问世和进入流通领域对于国际经济和政治,特别是对国际货币体系,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它使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001年,用欧元结算的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15%左右,欧元占世界官方外汇储备的比重超过12%。

2001年第一季度,欧元对美元的比价虽然处于低位,但在国际债券市场发行额中,欧元债券约占47%,超过美元债券所占比重。

这是在欧元问世前,任何欧洲国家货币都无法做到的。

其历史意义如下,进一步完善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

欧元问世和进入流通领域巩固了统一市场的建设,增强和提高了欧洲市场的统一性质和程度。

它也有助于建立统一的欧洲金融市场;增强了居民对欧洲统一的认同感。

欧元进入流通领域就是进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欧洲公众普遍认为:“欧元让我们深感自己是个欧洲人。

”这种认同感对于进一步促进欧洲的一体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消除了欧元区各国之间的汇率风险,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稳定因素;进一步促进了欧元区国家物价的趋同,加强了欧盟内部的公平竞争。

欧元区国家的商品使用欧元统一标价后,消费者可对区内12国的商品价格直接进行比较,这既会促使生产要素在区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又有助于各国商品价格的逐步趋同,有利于在欧盟各国间进行公开和公平的竞争;促进了欧元区国家旅游业的发展,节省了大量的货币兑换费用。

欧盟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一点,就是增速不高,活力不足。

1.社会经济体制在强调公正和公平的同时,对效率注意不够欧盟各成员国中,德国一直被认为是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竞争制度视为核心和支柱。

社会市场经济的奠基人艾哈德强调,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内在的要求”。

责任心”。

2.宏观调控不力货币政策是欧盟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欧盟强调,货币政策“不应为短期经济目标服务”,而要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

这也是欧洲央行坚持的政策方向。

根据“马约”的规定,欧央行是一个独立于欧盟其他机构和各成员国政府的独立机构,其人事任免、运营操作具有很大的独立性,目标是维持成员国“物价的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

3.科技投入不足,内部的科研合作亟待加强欧盟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在相当程度上是二者在科技投入和科研合作方面的差距造成的。

欧盟委员会负责科研的委员菲·比斯坎指出,欧盟对科技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美国和日本。

欧盟各成员国对科研的平均投入只占GDP的1.8%,而美国和日本的科研投入已分别占GDP的2.8%和2.9%。

欧洲科技界流行一种说法,法国科学家从巴黎到德国慕尼黑的实验室去工作,比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去工作更为困难。

如何联合和集中整个欧盟的科研力量,进一步加强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是摆在欧盟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4.劳动市场僵化既影响雇主,又影响雇员的积极性欧盟各国普遍存在比较强大的工会组织。

雇主一旦聘用了一个工人,很难轻易解雇他。

员工的工资一般是由工会和雇主协会通过“自主谈判”决定的,政府不予干预。

因此,雇主在雇用人时非常慎重,这就影响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雇员一旦受雇,不太担心被解雇,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

5.德国为“统一”付出很大代价,削弱了欧盟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作用德国每年为东部地区的重建付出的开支占GDP的5%。

德国经济部的克劳斯教授认为,今后10-15年时间内,德国仍要为消化西部地区付出沉重代价。

目前德国东部地区的年轻人在大批地向西部地区流动,结果东部地区“人空为患”,西部地区就业形势却变得格外严峻。

在欧盟其他成员国中也存在形式不同的结构性失业现象。

这是欧盟失业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6.统一内部市场的建设既有利于出口,又有影响竞争力提高的另一面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为各成员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市场,从而有利于欧盟经济的增长,但长期地过分依赖地区内部市场,又限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欧洲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现在欧洲经济持续低迷,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我们希望欧盟能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出台合理的政策改善局面,也希望中国能积极面对,在中欧经济贸易中实现互利双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