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合集下载

《燃烧的条件》 学历案

《燃烧的条件》 学历案

《燃烧的条件》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概念,能准确说出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能够解释燃烧条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培养安全意识和对火灾预防的重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和分析。

2、难点(1)对燃烧条件的综合理解和应用。

(2)理解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可改变。

三、学习过程(一)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燃烧的现象,比如蜡烛燃烧、木柴燃烧、煤炭燃烧等等。

那么,燃烧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要使物质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二)知识讲解1、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能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例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等都是常见的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的参与。

氧气是一种助燃剂,能够支持燃烧。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每种可燃物燃烧都有一个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

达到着火点,可燃物才能燃烧。

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例如白磷的着火点约为40℃,红磷的着火点约为 240℃。

(三)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可燃物实验用品:木条、玻璃棒、酒精灯、火柴实验步骤:1、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2、分别将木条和玻璃棒靠近酒精灯火焰,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玻璃棒不是可燃物,所以不能燃烧。

实验二:探究氧气(或空气)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

2、用玻璃杯将蜡烛罩住,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熄灭。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玻璃杯罩住蜡烛后,蜡烛消耗完玻璃杯内的氧气,无法继续燃烧。

实验三:探究着火点实验用品:小木块、小煤块、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实验步骤:1、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解析版)--九年级化学期末考点(鲁教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解析版)--九年级化学期末考点(鲁教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考点精讲】考点一、燃烧与灭火(1)定义: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燃烧。

(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燃烧分类: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

例如:(1)乙炔:(2)碳: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C+O 2CO 2 ;氧气不充足2C+O 22CO ;(CO 中毒: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氧能力)2、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燃烧条件,就可灭火)。

方法:①隔绝氧气(如沙土覆盖); ②移走可燃物(如关闭煤气阀门); 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3、爆炸(1)分类:①物理爆炸:如气球吹爆、爆胎、锅炉爆炸等;②化学爆炸:燃放鞭炮、甲烷爆炸等。

(2)化学爆炸的条件: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②遇明火燃烧;③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膨胀。

典例1 【2020云南】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乙炔 充分燃烧不充分燃烧 条件 氧气充足 氧气不充足现象 蓝色火焰、放热 黄色火焰、放热、浓烈黑烟 生成物 二氧化碳和水 一氧化碳(或炭黑)、水 方程式2C 2H 2+5O 22H 2O+4CO 2 2C 2H 2+3O 22H 2O+4CO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答案】C【解析】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用水浇灭,会有触电的危险,错误,不符合题意。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正确,符合题意。

9.探究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报告

9.探究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报告

探究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日期
【问题和建议】
1、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2、如果把实验室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连接中考】
1.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3、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4.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5、2012年5月18日开始,伦敦奥运圣火只在英国境内传递。

采集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达到着火点
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C.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可以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料的燃烧不受燃烧的条件影响
D.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可燃物。

考点22燃烧和灭火-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22燃烧和灭火-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22 燃烧和灭火命题趋势中考考查内容:主要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主要考查形式:实验探究题,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

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与灭火的原理、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综合出题,但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灭火的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中考中将会出现利用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安全常识、自救方法来设计灭火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既考查了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考查重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重点考向考向一、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热发光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跟氧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3、燃烧条件的探究A:燃烧条件的探究中考说明要求完成的“基础的学生实验”装置原理4P +5O 2=====点燃2P 2O 5现象①甲装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②甲装置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③甲装置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乙装置的白磷燃烧分析①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②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③没有与空气接触;④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铜片和水的作用 铜片:载体,传热; 水:隔绝空气,提供热量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三者缺一不可 结论分析①甲中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现象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②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现象对比得出燃烧需要跟氧气接触; ③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即使是在水中)也能燃烧,说明满足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跟氧气接触的条件,白磷就能燃烧B: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1)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是一组对比实验,白磷的着火点低能燃烧,红磷的着火点高而不能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是另一组对比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着火点

着火点

着火点
着火点之一
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必须要达到该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这个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着火点。

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

着火点之二
着火点又称燃点。

指可燃性液体表面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发生火焰,且能维持继续燃烧不少于5 s的温度。

它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闪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初次发生闪蓝色火光时的温度。

它比燃点低。

例如酒精的着火点是696 K(423 ℃)闪点是286 K(13 ℃)。

闪点也是可
燃性液体的重要指标之一。

着火点之三
着火点是使物质能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组织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颗粒越细,表面积越大,着火点越低;导热系数越小,着火点越低。

对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来说,火焰接触它们的情况和外界压强的大小也都有关系。

面粉爆炸实验

面粉爆炸实验

<<面粉爆炸实验>>说课稿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验证粉尘爆炸的条件:干燥的粉尘遇明火会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的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和热,从而发生爆炸。

2、认识化学上的爆炸,简单的了解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二、实验原理: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粉尘和面粉充分接触迅速爆燃,引发爆炸。

三、实验仪器、药品:1、仪器:废弃的塑料油桶、废弃的塑料眼药瓶、打气筒、蒸发皿、镊子、脱脂棉、火柴。

2、药品:无水酒精、面粉。

四、实验步骤:1、将塑料眼药瓶处理如图:2、加入面粉。

3、将废弃的塑料油桶处理如图:4、将盛有面粉的小塑料瓶放入油桶并连接打气筒。

5、将蘸有酒精的脱脂棉球点燃后放在蒸发皿内再放入油桶。

6、向下压打气筒。

五、实验现象:剧烈爆炸。

实验过程:见视频。

六、实验分析:粉尘被打气筒鼓入的空气扬起时与空气充分接触,接触面积极大,点燃,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发生爆炸。

七、实验结论:1、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产生大量气体和热进而发生爆炸。

八、实验反思:面粉是如何爆炸的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何为爆炸:物质在变化过程里迅速地放出巨大的热量并生成大量的气体,此时的气体由于瞬间尚存在于有限的空间内,故有极大的压强,对爆炸点周围的物体产生了强烈的压力,当高压气体迅速膨胀时形成爆炸。

化学性爆炸是指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

干燥的粉尘遇明火会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会发生爆炸。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这样就具备了爆炸所需的条件,面粉是可以燃烧的,鼓入空气使面粉扬起,与空气充分接触,遇到燃着的酒精棉球使面粉达到着火点,很多的面粉小颗粒在有限的空间内同时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这样装置就发生了爆炸。

九、生活中的防火安全问题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面粉厂的厂房内出现明火或者有人吸烟是不是非常危险呢?同样在纺织厂内飞散着棉尘,煤矿的矿井内会有煤粉或瓦斯,这些都是可燃物,应该提醒大家注意防火防爆。

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

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

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一、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二、燃烧的条件(烧不坏的手帕、水火相容)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达到着火点)三、探究燃烧条件装置的改进优点:(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危害人体健康)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1、燃烧2、金属和酸的反应例如Zn+H2S04=ZnS04+H2t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4、稀释浓硫酸、NaOH固体加水溶解吸热反应(分解反应)高温一般条件为加热或高温CO2+C=2C0NHNθ3溶于水4趣味练习,巩固新知一、灭火大比拼二、《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的“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用燃烧的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战船逃脱,这些战船没有被烧的原因(3)孔明借来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军,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势更旺。

四、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验纯)燃烧(剧烈氧化)、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五、能源三大化石燃料: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液)、天然气(清洁能源)一、煤的综合利用措施煤的气化:煤在高温下与水蒸汽的反应,产物为水煤气C+H2O=CO+H2煤的干储: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使组成煤的物质发生分解固体:焦炭一一冶金工业重要原料液体:煤焦油---- 化工原料气体:煤气一一燃料氢气(也)甲烷(CH1)一氧化碳(CO)其他气体煤的液化:是将固体煤炭通过化学加工过程,使其转化为液体燃料、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先进洁净煤技术。

燃烧的条件笔记

燃烧的条件笔记

燃烧的条件笔记一、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

(一)可燃物。

1. 概念。

- 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 例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等都是可燃物。

2. 举例说明。

- 木材中含有纤维素等有机物质,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达到一定温度就可以燃烧。

纸张主要由植物纤维制成,也是常见的可燃物。

汽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挥发性强,极易燃烧,是机动车常用的燃料。

酒精(乙醇)具有可燃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燃料。

(二)氧气(或空气)1. 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 氧气是燃烧过程中常见的氧化剂。

大多数燃烧反应都需要氧气参与。

- 在空气中,氧气约占21%,足够支持许多物质的燃烧。

2. 实验证明。

- 例如,将一根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内。

随着蜡烛的燃烧,玻璃罩内的氧气逐渐被消耗。

当氧气消耗到一定程度时,蜡烛就会熄灭。

这表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三)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1. 着火点的概念。

- 着火点是指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

2. 举例。

- 白磷的着火点很低,约为40℃。

在室温(一般高于20℃)下,如果将白磷暴露在空气中,它就会缓慢氧化并产生热量,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温度达到40℃时,白磷就会自燃。

而红磷的着火点约为240℃,相对较高。

- 纸张的着火点一般在130 - 255℃之间。

如果用打火机火焰(温度可达几百摄氏度)去点燃纸张,纸张会达到着火点而燃烧起来。

三、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1. 实验装置及步骤。

- 实验器材:铜片、白磷、红磷、热水、导管、气球等。

- 步骤:- 在铜片上放置一小块白磷和一小块红磷,将铜片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

可以观察到白磷燃烧起来,产生大量白烟,而红磷没有燃烧。

这是因为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40℃),但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40℃),同时白磷和红磷都与空气(氧气)接触。

- 然后将导管一端插入热水中的白磷上方,另一端连接一个气球,通过导管向热水中的白磷鼓入空气,可以看到白磷在水下燃烧起来。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的条件”实验创新衡山县岳云中学 邓 梦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三者缺一不可。

二、实验原形及不足之处:(原实验装置图)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P 2O 5),对教室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健康。

2、(2)中的白磷燃烧现象不明显,且较易浮出水面,在水面燃烧起来而引起火星和液滴的飞溅,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本实验不便于重复观察实验现象。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用塑料袋来收集产生的白烟,使实验自始至终都在封闭条件下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2、利用双连球向试管内鼓入空气(氧气),使操作起来更安全。

3、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意控制燃烧,有利于学生多次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四、实验器材:(1)(2)仪器:具支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双连球、塑料袋、药匙、镊子、试管架药品:红磷、白磷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原理:利用酒精灯给红磷和白磷加热,利用双连球向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氧气),随着温度的上升,白磷先燃烧起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上升至240℃或240℃以上,则红磷也能燃烧起来,说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

六、实验过程:1、加入0.2g红磷于具支试管底部,距其2cm初放一米粒大小的白磷,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口离试管底部0.5cm左右。

2、由双连球鼓入空气,发现无明显现象(说明可燃物虽与氧气接触,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3、先用酒精灯均匀预热,然后对准红磷与白磷的中间部位集中加热,(温度在40℃或之上)同时挤压双连球,使进入的空气先通过红磷,再到白磷。

此时可观察到红磷无明显变化,而白磷却剧烈燃烧;(说明可燃物在温度达到着火点,且有氧气存在时能够燃烧),若停止鼓气,则白磷停止燃烧(说明仅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氧气时,可燃物不能燃烧)。

《燃烧与灭火》 学习任务单

《燃烧与灭火》 学习任务单

《燃烧与灭火》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本质。

2、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点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学习难点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2、理解灭火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四、学习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如火灾事故,分析燃烧与灭火的相关知识。

3、小组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交流观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学习过程1、知识回顾回顾以前学过的与燃烧相关的知识,如物质的可燃性、氧气的助燃性等。

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蜡烛燃烧、木柴燃烧等。

2、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物质的燃烧情况。

实验一:分别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点燃木条,观察木条燃烧的剧烈程度。

实验二:将分别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棉花的燃烧情况。

实验三:将一块小木条和一块小煤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燃烧的先后顺序。

分析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燃烧需要的条件。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或空气)和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着火点介绍着火点的概念: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强调不同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如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红磷的着火点较高。

4、灭火的原理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灭火的案例,如森林火灾的扑灭、家庭火灾的处理等。

思考讨论:根据案例,讨论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得出结论: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5、灭火的方法介绍常见的灭火方法,如用水灭火、用灭火器灭火、用沙子灭火等。

分析每种灭火方法所对应的灭火原理。

2017总结-燃烧和灭火简答题(带答案)

2017总结-燃烧和灭火简答题(带答案)

燃烧和灭火简答题1。

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的现象。

2。

灭火的原理:①移走可燃物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木炭燃烧:C+O2(氧气充足)点燃CO2 ;2C+O2(氧气不足)点燃2CO;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煤制成蜂窝煤、粉成煤粉;柴油机把柴油喷成雾状燃烧等。

4..爆炸:①可燃物(浓度达到爆炸极限)②在有限的空间内, 与氧气充分接触,遇明火③急剧燃烧a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b氧气的浓度(大)c温度(高)④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类型一燃烧]1.如图所示:取少量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易挥发)里,将一张滤纸浸入该溶液中后取出,放在避风处晾干。

过一会儿,滤纸燃烧。

用燃烧条件解释滤纸燃烧的原因。

解:(1)白磷与氧气接触,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就开始燃烧。

故答案为:白磷与氧气接触,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燃烧。

(2)因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则在通风的情况下减少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会防止堆积的柴草自燃,所以定期翻倒可以为防止柴草发生自燃。

故答案为:定期翻倒。

2.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

秸秆、柴草、煤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自燃的现象。

(1)解释某柴草堆发生自燃的原因。

(2)对如何存放可燃物以防止其发生自燃提出两条建议。

解:(1)因柴草堆长期放置,会发生缓慢氧化释放出能量,能量不断累积,使温度升高,达到草堆燃烧需要的着火点,则柴草堆发生自燃,答:草堆内部由于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累积起来,温度升高达到草堆的着火点,从而引起自燃;(2)因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则在通风的情况下减少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或在低温下保存都可防止自燃的发生,故答案为: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低温存放。

九年级化学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探究实验方案结论

九年级化学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探究实验方案结论

验证物质燃烧的条件
•定义: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1. 实验方案
分别将一小块白磷和一小块红磷放在薄铜片上,另取一小块白磷放入热水中,如下图:①薄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没有变化
②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2. 实验结论: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
①可燃物
②氧气(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 1.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性质,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 2.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方法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①可燃物②氧气(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中考试题往往以实验设计题的形式来考查燃烧规律。

燃烧条件的探究设计常常运用控制变量—对比法。

(1)分析对比实验设计
实验1:探究可燃物才能燃烧
实验2:探究可燃物接触氧气才能燃烧
实验3:探究达到着火点可燃物才能燃烧
(2)综合控制变量
①把白磷和红磷都漏置在空气中(对比),用0℃的热水控制温度(这个温度高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证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可燃物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②烧杯底部放一块白磷,用水控制不让白磷与空气接触,温度仍然是80℃,与铜片上的白磷对比,证明可燃物即使温度达到着火点,如果不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的条件
第三章 第三节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地面蜡烛燃烧
天宫一号中蜡烛燃烧
当我们需要利用燃烧时,燃烧是否随时都能发生, 燃烧是否需要什么条件呢?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请做出假设(猜想)
假设一:可燃物 假设二:氧气(空气) 假设三:温度
燃烧条件探究实验
根据给定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组内分析讨论 交流,归纳结论。
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
缺一不可
知识延伸
请猜想哪只蜡烛先熄灭,这个实验给你什么提示? 如果遇到火灾,你该如何逃离现场?
用湿毛巾 捂住口鼻 匍匐前进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创新设计 加深理解
着火点:红磷(240℃)白磷(40℃)
物质 具备的 条件
1 铜片上 可燃物 的白磷 温度 氧气
(90℃)
2 水中的 可燃物 白磷 温度
现象
3 铜片上 可燃物 的红磷 氧气
1.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 氧气(或空气)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Biblioteka 燃烧的条件一:可燃物
燃烧的条件二:
与氧气(空气)接触
燃烧的条件三:
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常状况下一些可燃物的着 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乙醇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558 700--750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 也就是着火点。
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 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2013年9月11日 双流九江街道大井社区 国美电器库房突发大火

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着火点

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着火点

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着火点
在二氧化碳中的着火点是指在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环境中,发生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对于不同的物质,其在二氧化碳中的着火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重点探讨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着火点,并探讨其原因和意义。

镁是一种轻金属,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高的燃烧热,因此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很容易燃烧。

但是,在含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镁的燃烧却并不容易发生,因为二氧化碳是一种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然而,当镁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时,会产生镁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大量的热量。

在二氧化碳中,镁的着火点相对较高,一般需要达到1000摄氏度以上才能引发燃烧。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一种惰性气体,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需要克服较高的能量障碍。

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起到冷却作用,减缓镁的升温速度,进一步提高了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着火点。

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着火点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现象,更体现了镁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化学性质。

这种高温下的燃烧反应不仅能够产生能量,还可以产生镁氧化物等物质。

因此,研究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着火点,不仅有助于了解镁的燃烧特性,还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总的来说,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着火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物理现象。

通过深入研究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特性,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燃烧机理,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让读者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九年级化学14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燃料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含答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14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燃料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含答案)(含答案)

【同步教育信息】. 本周教学内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2)燃料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知识要点](一)燃烧和灭火1. 燃烧条件的探究思路可燃物、助燃物(O2)、可燃物的着火点,缺一不可。

2. 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2)条件 a. 可燃物 b. 氧气(或空气)c.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3.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二)燃料和热量1. 煤2. 石油3. 天然气:CH44.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5.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1)煤的燃烧(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3)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a. 燃料中有一些杂质:b. 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

c.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2.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和能源(1)清洁燃料(2)其他能源【典型例题】例1. 如图所示: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甲),在烧杯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乙)。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白磷(甲)____________________,白磷(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磷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导气管将氧气通入烧杯与白磷(甲)接触,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3)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4)白磷与红磷相比,更容易着火燃烧的是_____________,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少量白磷应保存在_____________中。

《燃烧与灭火》 学习任务单

《燃烧与灭火》 学习任务单

《燃烧与灭火》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其应用场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灭火知识。

4、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二、学习重点1、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学习难点1、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及分析。

2、理解灭火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四、学习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和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小组讨论法:针对实验结果和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观点。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火灾案例,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在其中的应用。

五、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回忆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蜡烛燃烧、木材燃烧、煤炭燃烧等。

2、思考这些燃烧现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1)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可燃物,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2)思考:没有可燃物能否发生燃烧?2、氧气(或空气)(1)观察蜡烛在空气中和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的情况,对比分析氧气对燃烧的影响。

(2)思考:只有可燃物,没有氧气(或空气)能否燃烧?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1)了解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例如白磷的着火点约为40℃,红磷的着火点约为 240℃。

(2)通过实验探究,比较白磷和红磷在相同条件下的燃烧情况,理解着火点对燃烧的影响。

(三)探究实验: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实验用品:大烧杯、小烧杯、热水、白磷、红磷、薄铜片、镊子。

实验步骤:1、在大烧杯中注入约 80℃的热水,在热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

2、在薄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镊子夹取的白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是化学反应 (对) 一定是化合反应 4.燃烧的产物只有一种 (错 )
思考: 1、石头为什么不能燃烧? 2、放在热水中的白磷为什么不能燃烧?
3、平时默写的纸张为什么没有燃烧? 4、火柴头向上竖起不易燃烧,火柴头向下 易燃烧。为什么?
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如果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实验探究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要使蜡烛熄灭,还可以有哪些方法?
活动与探究: 根据灭火的原理和上 述实验,利用浓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 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
干灭火器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 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 除了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外,还可以用来 扑灭油、气、电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所以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 矿的矿井内,都要标有严禁烟火的字 样和图标
认一认
[实验7-3] 现象: 面粉充满罐后,剧烈燃烧并发生 爆炸。 原因: 可燃性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 燃烧,能发生爆炸。
1
2
3
4
5
6
7
8
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 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因此常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 CO2灭火器 精密仪器等的失火
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 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引 起的失火。 水基型灭火器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引起爆炸的原因:急剧的燃烧发生 在有限的空间内。 易燃易爆物: 与氧 石油气等 ) 气混 合 ! 可燃性液体(油、酒精等) !! 可燃性固体 ( 火药、鞭炮等 ) 、粉尘 (煤粉、面粉等) 可燃性气体(氢气、天然气、煤气、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 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 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火,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 火,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
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 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它 是人类的朋友,有时是人类 的敌人。失去控制的火,就 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 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律,尽 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 造成的危害。
一、燃烧的条件
活动与探究一:
活动与探究二: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 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判断正误]
1.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错 )
2.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对)
3.燃烧时一定有火焰( 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