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答案:C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用水浇灭,会有触电的危险,错误,不符合题意。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正确,符合题意。
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能燃烧,因为可燃物燃烧还需要有氧气参加,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A.石油炼制B.太阳能发电C.燃煤脱硫D.酒精作燃料答案:B分析:低碳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A、石油炼制,石油是含碳的有机物,石油产品应用会产生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C、燃煤脱硫,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D、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C.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答案:A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说法错误;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正确;C、物质燃烧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物质燃烧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说法正确;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说法正确;A。
4、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A.AB.BC.CD.D答案:D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温度到达着火点A、水温5℃,未达到白磷40℃的着火点,故不能燃烧,A选项错误;B、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氮气不支持燃烧,故B选项错误;C、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C选项错误;D、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且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因此白磷会燃烧,D选项正确;故选D。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1.了解安全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关阀门B.用亚硝酸钠腌渍鱼肉和蔬菜C.霉变的大米、瓜子、花生等不能食用D.室内起火应压低身体逃离火场【答案】B【解析】A、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关阀门,正确,B、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腌渍鱼肉和蔬菜,错误,C、霉变的大米、瓜子、花生等会产生黄曲霉素,不能食用,正确,D、室内起火,大量的有毒气体飘向空中,所以应压低身体逃离火场,正确,故选B【考点】化学与生活2.“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移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C【解析】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选:C.【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2分)如图为某学生设计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
请回答:(1)通过此探究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2)实验结束后,用灯帽可将酒精灯熄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隔绝空气(或氧气)【解析】(1)因为乒乓球片比滤纸片更易燃烧,通过铜片上的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用灯帽可将酒精灯熄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考点】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4.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答案】C【解析】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而灭火,A正确;扑灭森林火灾的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可以防止火势的蔓延,B正确;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不能用水浇灭,C错误;遇到火灾时,有害气体弥漫在上方,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D正确。
2020年中考人教版化学科学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专题练习
科学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1、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①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②打开K1和K2,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中;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冷水中;⑤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⑥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⑦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⑧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⑨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问题解答】(1)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
(2)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在实验步骤⑥中,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
(4)能看到白磷燃烧起来的实验步骤是。
【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为了探究这三个燃烧的条件,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实验探究一:下面是甲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2)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实验探究二:乙同学经过试验和思考提出了问题,发现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对环境有危害,同时设计了自己探究实验如图2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设计B、D的目的是。
(2)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
(3)A~D中,可不做的(多余的)实验是(填序号)。
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某班三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利用图1微型装置探究燃烧条件。
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大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燃烧与灭火“燃烧和灭火”是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的内容。
教材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前承接化学变化的物质变化、现象、表征、条件等维度的内容,后联系化学变化的能量、调控以及化学学科与社会发展等维度的内容。
本课题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形成“条件是认识化学变化的一种基本视角”,深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的化学观念。
同时渗透了以实验为主进行证据推理的科学探究实践、对比与变量控制的科学思维和对“化学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认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讲述】你所设计的实验是如何证明燃烧条件的?请用如下模型展示并分享你的实验方案、现象及结论【提问】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我们得出了燃烧条件模型,即“火三角”,请同学们思考:如何结合“火三角”,将燃烧的定义模型化?引导学生得出燃烧模型:【演示】火折子“吹气生火”任务3.驭火有方——揭秘火折子保存火种的方法【提问】盖上盖子,火折子为什么没熄灭?【演示实验】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定蜡烛燃烧前和熄灭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
【提问】这个实验让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修正“火三角”,绘制蜡烛燃烧时的氧气浓度数轴。
【提问】当氧气浓度介于C1C2之间时,燃烧情况如何?【展示】火折子的竹筒构造,揭秘火折子保存火种的方法。
【提问】如何使火折子燃烧旺盛起来?【提问】使用完后,如何真正熄灭火折子?灭火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形成燃烧、控火、灭火模型:【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1.“情境”“活动”与“任务”三位一体,聚焦素养并落实素养发展。
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情境”“活动”与“任务”三位一体教学设计,其“情境”、“活动”与“任务”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任务”与“活动”分别回答了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情境”则提供了学习背景,情境对于激发和推动学生化学学科认识活动和化学学科实践活动,促进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思考: 1、石头为什么不能燃烧? 2、放在热水中的白磷为什么不能燃烧?
3、平时默写的纸张为什么没有燃烧? 4、火柴头向上竖起不易燃烧,火柴头向下 易燃烧。为什么?
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如果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实验探究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要使蜡烛熄灭,还可以有哪些方法?
活动与探究: 根据灭火的原理和上 述实验,利用浓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 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
干灭火器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 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 除了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外,还可以用来 扑灭油、气、电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所以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 矿的矿井内,都要标有严禁烟火的字 样和图标
认一认
[实验7-3] 现象: 面粉充满罐后,剧烈燃烧并发生 爆炸。 原因: 可燃性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 燃烧,能发生爆炸。
1
2
3
4
5
6
7
8
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 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因此常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 CO2灭火器 精密仪器等的失火
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 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引 起的失火。 水基型灭火器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引起爆炸的原因:急剧的燃烧发生 在有限的空间内。 易燃易爆物: 与氧 石油气等 ) 气混 合 ! 可燃性液体(油、酒精等) !! 可燃性固体 ( 火药、鞭炮等 ) 、粉尘 (煤粉、面粉等) 可燃性气体(氢气、天然气、煤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燃烧与灭火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与灭火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燃烧与灭火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探究实验-总结归纳-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主动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实例,分析实例中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有答案,含解析)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知识点的认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如图所示:;一共有三个:(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自燃与爆炸”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燃烧的概念、现象和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燃烧的概念,一定要明确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因此,在书写有关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时,不能把反应条件写出燃烧,而应该是点燃.2.对于燃烧的条件,要特别注意三个条件应该是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并且,有些物质(如细铁丝等)燃烧时要求的氧气浓度比较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是达不到的;因此,这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还有,就是物质的着火点是经常考查到,一定切记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一、选择题(共18小题)1.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弄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主要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A、氧气B、可燃物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3.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闪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4.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5.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6.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D、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8.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1所示.图2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9.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B、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10.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实验,有关该几个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1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B、实验2可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实验3中左边试管中铁钉生锈而右边试管中铁钉不生锈,可证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接触D、实验4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12.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A、B、C、D、13.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14.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选项 A B C D实验实验现象热水中未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实验结论燃烧需要氧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A、AB、BC、CD、D15.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16.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17.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探究目的不能实现的是()A、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B、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C、乙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是否有关D、乙中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是否有关18.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 B改进后实验燃烧条件CO还原氧化剂目的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防止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 D改进后实验测定氧气含量检验气密性目的不用酒精灯点燃,使测定结果更精确现象更明显A、AB、BC、CD、D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气火来.(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20.5月30日,玉林市消防战士杨科璋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当火势较大,应跑离着火区,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3)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4)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21.2013年12月11日深圳光明批发市场发生重大火灾.原因是电焊工违规操作,电火花引燃了市场内的纺织品、塑料制品酿成火灾.(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来年地,市场内的纺织品、塑料制品属于.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灭火的原理是.(3)如果你遇到类似的火情,应一边自救,一边拨打火警电话.正确的自救方法是,火警电话是(均填序号).A、用湿手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120C、站原地等待消防队员营救D、119.22.(1)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某学习小组按照图所示装置去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通过多次实验,他们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始终未能探究全面,你认为他们不能探究到的燃烧条件是.“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23.李琳与本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愉快的野炊,她写的日记题目是“野炊中的化学问题”.请你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她的问题.(1)“灶”上悬挂铁锅,废纸引燃枯枝,我们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与充分接触.看看石桌上的美味佳肴:白馒头、花生米、鲫鱼汤、腌黄瓜,其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3)我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老师说过蚊虫分泌的蚊酸呈酸性而有毒,我们随身带了下列物品,应该涂抹的是(填序号).A.食醋B.食盐水C.肥皂水D.矿泉水.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 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25.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两支相同的木条,将其中一支的一端浸入酒精中约10秒,将另一支的一端浸入水中约10秒,然后将两支木条的浸入端分别靠近酒精灯火焰片刻.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燃烧与的关系.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g固体碘,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 酒精,振荡,观察现象.据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3)用图A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4)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B所示.曲线上a点所表示的意义是.26.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考点训练】燃烧与燃烧的条件-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弄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主要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选项正确.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A、氧气B、可燃物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解答:解: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常用的灭火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熄灭酒精灯时,盖上灯帽能使酒精和氧气隔绝,从而使酒精熄灭.所以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故选:A.点评: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要注意区分.3.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闪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A、根据物质充分燃烧时需要足够的氧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等因素来分析燃烧是否充分;B、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C、根据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分析回答.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解答:解:A、将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在燃烧,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而不是为了延迟煤燃烧的时间,故A错误;B、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B错误;C、由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正确;D、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不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及灭火的现象,明确常见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充分燃烧,并注意在生活中做到燃烧充分及合理利用能源.4.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有些物质和氧气反应却没发光放热,如铁生锈等;B、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C、氧气可以促进燃烧;D、物质着火点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解答:解:A、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燃烧,像物质的缓慢氧化:食物腐烂、铁生锈等就没出现燃烧,故A不正确;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不正确;C、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把木柴架空,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氧气而燃烧得更旺,故C正确;D、物质着火点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故D 不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着火点的定义,化学变化时能量的变化及促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方法,题型简单,基础性强,适合学生巩固训练.5.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够帮助燃烧,不是隔绝空气,解释不合理.B、风助火威的化学意思是增加空气的流动性,流动的空气能够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解释合理.C、釜底抽薪的化学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也说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解释合理.D、钻木取火的化学意思是摩擦可以生热,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就燃烧起来,解释合理.故选:A.点评: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灭火的方法中,只要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6.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的方法.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B、氧气的密度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C、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故选:A.点评:“火上浇油”的含义很丰富,本题要求用化学知识解释,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解释了.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D、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A、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B、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要求必须含有沉淀,或者是气体,或者是水解答;C、据核能又称原子能,是原子核发生裂变释放的能量解答;D、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但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解答.解答:解:A、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故A正确;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故B正确;C.绝大部分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但有些原子没有中子,如故C错误;D、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故D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8.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1所示.图2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各个实验条件分析: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解答:解:要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必须保证其他变量相同,如可燃物相同,都与氧气接触.A、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A正确;B、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B错误;C、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C错误;D、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D错误.故选A.点评:化学的学习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中总结归纳可燃性的一些物质,以便保存,使用和运输等.9.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B、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判断;B、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C、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D、根据泡沫对档案资料造成污染判断.。
安全术语相关概念
1.燃烧(火三角)三要素是什么?火三角,即燃烧的三要素,同时具备氧气、可燃物、点火源(亦称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
2.粉尘爆炸的要素是什么?粉尘爆炸有三个要素:(1)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即粉尘云;(2)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3)有火源或者强烈振动与摩擦。
3.爆炸的威力由什么决定?爆炸是物质非常迅速的化学或物理变化过程,在变化过程里迅速地放出巨大的热量并生成大量的气体,此时的气体由于瞬间尚存在于有限的空间内,故有极大的压强,对爆炸点周围的物体产生了强烈的压力,当高压气体迅速膨胀时形成爆炸。
爆炸性能主要有感度、威力、猛度、殉爆、安定性等。
爆炸的威力取决于浓度、温度、压强、流量。
4.闪点的定义?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使用某种点火源造成液体汽化而着火的最低温度。
闪燃是液体表面产生足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气体时,遇火源产生短暂的火光,发生一闪即燃的现象。
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5.燃点的定义?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
6.最小点火能的定义?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够引起粉尘云(或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燃烧(或爆炸)的最小火花能量。
亦称为最小火花引燃能或者临界点火能。
7.爆炸的定义?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
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生产或者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
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同时破坏性极强。
8.爆轰的定义?爆轰又称爆震。
它是一个伴有大量能量释放的化学反应传输过程。
反应区前沿为一以超声速运动的激波,称为爆轰波。
爆轰波扫过后,介质成为高温高压的爆轰产物。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燃烧的条件》专题复习
《燃烧的条件》专题复习本实验旨在引导同学们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初步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设计实验方案。
一、探究燃烧的条件此实验包含着不安全因素,若在家做必须有家长在场。
1.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发现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
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有可燃物。
(2)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发现两者都能燃烧。
再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见图1),很快发现乒乓球碎片燃烧,滤纸碎片炭化。
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点燃两支完全一样的短蜡烛,然后将烧杯罩在其中一支蜡烛上(见图2),很快发现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火焰熄灭了,而另一支蜡烛仍然正常燃烧。
此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综上可得,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可燃物燃烧的改进实验(1)借助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装置见图3)。
将少许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管的两个支管内,管口立即紧套一个小气球;在盛有80℃热水的烧杯里,快速放入少许白磷,然后将Y形管的两个支管伸入热水中。
很快可以看到,支管里的白磷燃烧,冒出浓厚的白烟,小气球膨胀,而红磷、热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
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两个条件: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借助木炭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装置见图4)。
首先,向处于常温状态的木炭通入氧气,木炭没有燃烧,这说明可燃物虽与氧气接触,但由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350℃)却不能燃烧。
然后停止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木炭,木炭仍然不能燃烧,这说明可燃物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由于缺少氧气也不能燃烧。
接下来,熄灭酒精灯(此时木炭仍然很热),通入氧气,木炭立即剧烈燃烧起来,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燃烧和灭火
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 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有可燃物就能 发生燃烧吗?
可 燃 物
动脑筋
燃烧除了需要可燃物,还需 要哪些条件才会发生?
你能否从我们熟悉的现象和 实验中找到证据?
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250~ 330
木炭
320~ 370
• 4、将沙土覆盖在蜡烛上,蜡烛立
即熄灭。 (隔绝氧气)
• 5、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
碳气体,蜡烛熄灭。(隔绝氧气)
• 6、剪去蜡烛的烛芯,或在蜡烛的
下面截取其中的一大段,蜡烛很快 熄灭。 (清除可燃物)
成语中的化学
缺少了燃烧条件之一——可燃 釜底抽薪 物,因此不再燃烧。
杯水车薪 水太少,不足以降温到柴草的着 火点以下,因此火不能熄灭
本课总结:
1、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 可 燃物;② 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可 燃物的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 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性,学会逃生自救、 学会如何报警
4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外拓展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 (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 (D)大量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其着火
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与 空气隔绝的作用
8.在宇宙飞船上划灭火柴,火柴会 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B ) A.氧气不足 B.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宇宙飞船上的温度低 D.达不到着火点
常见易燃、易爆物 天燃气、煤气、氢气、液化石油气、粉尘等。
燃烧和灭火
适用于仪表、电子仪器 设备及文物、图书、档案等 贵重物品的初起火灾扑救。
“1211”灭火器:
内装二氟一氯一溴甲烷 (CF2ClBr)气体,易液化, 从灭火器中喷出即气化,与 火焰相遇马上阻止燃烧。
1211灭火器
本类灭火器是充装液态二 氧化碳,利用气化的二氧化碳 气体能够降低燃烧区温度,隔 绝空气并降低空气中氧含量来
一、燃烧
1.燃烧 —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p126)
存在可燃物
2.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与助燃物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使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这种物质的着火点。 一些物质的着火点: 白磷 — 40℃ 红磷 — 260℃左右 硫黄 — 260℃ 镁 — 400℃
3.加剧燃烧的措施:
它主要适用于 酸碱灭火器: 扑救木材、纺织品、 棉麻、纸张、粮草 等一般固体物质初 2NaHCO3+H2SO4→Na2SO4+2CO 2↑+2H2O 起火灾,不适于扑 救油类、电气、轻 金属和可燃气体的 火灾。
常用的水、沙、 湿棉被、灭火器等 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家中一旦起火,不要惊慌失 措,如果火势不大,应迅速利用 空中备有的简易灭火器材,采取 有效措施控制和扑救火灾。
指示标志
紧急出口 EXIT
消防梯 FIRE LADDER
发声警报器 FIRE ALARM
火警电话 FIRE TELEPHONE
灭火设备 FIREFIGHTING
灭火器 FIRE
消防水带 FIRE HOSE
地下消火栓 FLUSH FIRE
地上消火栓 POST FIRE
水泵接合器
禁止烟火 NO BURNING
警告标志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DANGER OF FIRE- HIGHLY FLAMMABLE MATERALS
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
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 电源?
• 正确
• 因为有的灭火剂是导电的,而有的 灭火剂虽然不导电,但绝缘性能不 是很好,如果电气起火,未切断电 源就使用灭火剂扑救,很可能会发 生触电伤亡事故。
• 家用电器或线路着 火,可用泡沫灭火 器扑救?
• 错误
• 扑救电气火灾时, 应用干粉、二氧化 碳灭火器。因为这 两种灭火器的灭火 药剂绝缘性能好, 不会发生触电伤人 的事故。而泡沫灭 火器中的灭火药剂 是导电的
第二课时
燃烧需要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
其自身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可燃物
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
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空气(氧气)充分 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或爆炸的是( C )
A.厂房和仓库注意通风 B.未与其他物质混存 C.遇明火、高温或撞击 D.搬运时轻拿轻放
C 3、爆炸属于( )
A.是物理变化 B.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4: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D)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 湿抹布扑灭
方法5 剪去蜡烛的烛芯
去除可燃物
方法6 在蜡烛上方倒扣一只烧杯 隔绝空气(氧气)
方法7 用二氧化碳气体灭火 隔绝空气(氧气)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灭火器原理之一: Na2CO3+2HCl = 2NaCl+H2O+CO2↑
常 干粉灭火器 用 灭 火 器
二氧化碳 灭火器
水基型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的条件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地面蜡烛燃烧
天宫一号中蜡烛燃烧
当我们需要利用燃烧时,燃烧是否随时都能发生, 燃烧是否需要什么条件呢?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请做出假设(猜想)
假设一:可燃物 假设二:氧气(空气) 假设三:温度
燃烧条件探究实验
根据给定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组内分析讨论 交流,归纳结论。
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
缺一不可
知识延伸
请猜想哪只蜡烛先熄灭,这个实验给你什么提示? 如果遇到火灾,你该如何逃离现场?
用湿毛巾 捂住口鼻 匍匐前进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创新设计 加深理解
着火点:红磷(240℃)白磷(40℃)
物质 具备的 条件
1 铜片上 可燃物 的白磷 温度 氧气
(90℃)
2 水中的 可燃物 白磷 温度
现象
3 铜片上 可燃物 的红磷 氧气
1.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 氧气(或空气)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Biblioteka 燃烧的条件一:可燃物
燃烧的条件二:
与氧气(空气)接触
燃烧的条件三:
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常状况下一些可燃物的着 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乙醇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558 700--750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 也就是着火点。
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 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2013年9月11日 双流九江街道大井社区 国美电器库房突发大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章课题一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2.强调燃烧和灭火的安全知识,提醒学生注意防火安全;
3.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概括燃烧和灭火的实际应用;
4.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和学习。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的内容,巩固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2.设计作业题目,包括理论题目和实际应用题目,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组织小组汇报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和成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
2.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师评,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提高他们的学习策略和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合作探究燃烧和灭火的条件和方法;
2.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1.讲解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燃烧的过程和特点;
3.讲解灭火的原理,包括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4.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应用,如厨房烹饪、火灾逃生等;
5.引导学生思考燃烧和灭火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和实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12化学与社会练习题
14.(黑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区有溶解油污的作用 B、冰投入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C、NH4NO3溶于水制成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 D、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是冰雪快速融化 15.(南京)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石由化 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19.(山东)“神州”五号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 业的里程碑。宇宙飞船中必须建立水的循环体系, 以保证宇航员的生活用水并减少飞船的携水量。水 的循环体系如下图:
氢氧燃料电 池(氢气和 氧气在特制 设备中通过 化学反应生 成水同时产 生电能) 水的净化装置 宇航员生活用水
生活污水和人体排泄 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 B、氢氧燃料电池视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C、氢氧燃料电池中的氢气和氧气和生成的水都是化合物 D、污水和排泄物不能向太空中排放,必须净化处理
20.(大连)某保健食品的外包装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如下:
主要原料:CaCO3 使用方法:每日一次,每次一片,嚼食
(1)该保健食品的主要功能是 . (2)服用后,该保健食品中的碳酸钙与胃液中的盐 酸发生反应,此反应方程式是 . (3)使用方法中嚼食的作用是 .
21.(辽宁)“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料”。请你下列 生活垃圾按要求天在横线上。①鱼骨②果皮③碎玻璃 ④废电池⑤废旧金属制品⑥废报纸 ( 1 ) 回 收 后 可 进 行 填 埋 处 理 的 是 。 ( 2 ) 回 收 后 可 再 利 用 的 是
爆炸:发生条件及防范措施 条件:1、有可燃物2、温度达到着火点3、和空气(或氧气)接触 燃烧 可燃物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或氧化剂以及温度达到着火点。
3. 培养学生运用燃烧和灭火原理进行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 教学难点:燃烧和灭火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燃烧和灭火过程。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如火柴、蜡烛、水等。
2. 准备案例资料,如火灾事故案例、灭火器材使用方法等。
3. 制作课件,展示燃烧和灭火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灾事故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思考。
2. 讲解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了解燃烧需要满足可燃物、氧气或氧化剂以及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
4.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和灭火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燃烧和灭火过程。
5. 案例分析:分析火灾事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燃烧和灭火原理进行问题解决。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燃烧和灭火原理预防火灾和应对火灾。
六、教学拓展:1. 探讨不同物质的燃烧特性,如木材、纸张、煤炭等。
2. 介绍灭火器材的种类和作用,如灭火器、灭火毯等。
3. 分析常见火灾事故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器材的使用演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 安排学生参观消防博物馆或消防队,了解火灾预防和灭火知识。
3.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消防安全宣传海报。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和收获。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考虑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7 燃料及其应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课题(教科书版本)授课学校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及授课人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性质: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的知识X畴。
地位:本节课是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复习和提升,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内容。
作用:本课内容起到了承前的重要作用,既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化反应知识学习的延续和具体应用,也为环境的保护和燃料的充分利用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
学情分析有利因素:从理论上看,对于燃烧和灭火,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生活经验来看,燃烧这一最常见的现象学生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从实验技能来看,通过前面几节实验活动的学习使他们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
不利因素: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需要进行引导和规X。
个别学生可能还对燃烧有一定的恐惧,在实验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学目标在探究燃烧条件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初步形成利用对比思想形成实验探究,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重点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
难点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仪器药品烧杯、三脚架、酒精灯、坩埚钳、薄铜片、镊子、玻璃棒、纸杯。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小煤块、小石子、小木条、棉手帕、学生自带的各种材质的布(如棉布、化纤、蚕丝等)。
演示文稿PPT演示文稿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气氛热烈,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确收获很大。
2、本节课的理论性并不强,重在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能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会一些过程与方法。
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组织与实施者。
燃烧的条件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1)物质燃烧具有可燃性
(3)①有人建议在装置X处作下图Ⅰ所示的改动,以便可随时切断 气流。这样的做法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有人建议在实验开始后,在Y管末端处增添一个燃着的酒精灯 (下图Ⅱ),大家讨论后觉得很有必要,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 (不需要文字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B在“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这一步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完全燃烧的危害(浪费燃料、排放一氧 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 4、燃烧引起爆炸的原因:在有限的空间发生 急速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 5、化石燃料是由古代动植物埋在地层下,经 过漫长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而逐渐形成 的 三大化石燃料的比较
所含 元素
主要 次要
煤 C H、N、S、O、Si 等
4、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客车现正在北京的部分公交路线试运 行。和普通客车不同的是,氢燃料客车运行过程中不排放任何有 害气体,称为“雾排放”汽车。其原因是 A.氢气比空气轻 B.氢气有广泛的来源 C.氢燃烧时放热多 D.氢燃烧后只生成水 5、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 燃烧的旺,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低 B.空气中氧气不足 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 D.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6、在一次失火后的现场处理中,消防人员发现某种易燃物质保 存了下来。分析原因,得知该物质中添加了一种阻燃剂。当火情 出现时,这种阻燃剂发生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生成的产物覆盖 在易燃物质表面。这些都起到了阻止该物质燃烧的作用。 (1)从燃烧条件分析,这种易燃物质没有燃烧的原因。 (2)推测这种阻燃剂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产物应具有的化学性 质(写出一点即可):
2022年中考化学科粤版一轮复习知识点12燃烧与灭火的作业设计
科粤版九年级总复习知识点12:燃烧与灭火(复习课作业设计)【知识梳理】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三者缺一不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三者只要满足一个)(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注意是降低温度,不是降低着火点,物体的着火点是固定的)。
【设计原则】1.层次性:要想大面积提高质量写作业,设计布置的分层势在必行,要使全体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共同向前发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2.量变性:知识的学习需一定量反复才能牢固掌握,技能的熟练也需一定量的训练才能逐渐形成,符合不同层次需要的且合理作业量是非常必要的。
3.新趣性:作业设计要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有一定趣味,学生便会乐此不疲,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作业目标】1.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吗,对比区分;2.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燃烧三要素和灭火原理的体现;3.结合气体的检验纯度和物质的防止爆炸等图标进行辩证性认识;【学情分析】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是中考知识点之一,常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性考察。
是化学知识在一个基础层次的巩固和应用,是学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平台。
【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以复习专题:设基础过关、能力提升和创新应用三个主要部分,合理保障每位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得到个人不同的收获,有效培养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
★基础过关★(1-5题,必须做)★能力提升★(6-8题,认真做)★创新应用★(9-10题,选择做)★【自主强化】★11-15题,自主根据作业量和掌握情况进行选做。
一、单选题1.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科学的基础上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幻想点燃木星与地球表面的气体,从而将地球推离木星。
现实中,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爆炸一定是由燃烧引起B.加油站、面粉厂都应敞开门窗通风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D.救火时,要迅速打开所有门窗2.学习化学后,小红同学学会了处理一些常见的紧急情况,下列处理不当的是A.如果不慎在皮肤表面沾到氢氧化钠固体,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B.油锅着火,应马上倒入水,降低油锅的温度C.人被蚁虫叮咬后,可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的溶液减轻痛痒D.胃酸过多,可以食用适量的小苏打3.防火胜于救灾,下列标识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A.B.C.D.4.2021年5月12日全国第十三个防震减灾日的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点火检查燃气泄漏B.高层着火电梯逃生C.加油站内拨打电话D.溶洞探险火把照明5.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A.为节约药品,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瓶B.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验纯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被碰倒,立即用湿抹布盖灭6.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小木条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D.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7.2020年3月30日,四川西昌突发森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大火不易扑灭是因为山势陡峭,树林茂密,难以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C.地表腐质层的可燃性气体在雷击作用下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引发森林火灾D.消防人员灭火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8.有关烧燃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空气B.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C.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9.今年3月28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 燃烧的条件
组数 第一组
实验操作
分别在酒精灯 上点燃木条和 玻璃棒燃两只蜡 烛,其中一支用 烧杯罩住
同时点燃小木 条和小煤块(用 镊子夹取)
一,被支安罩蜡静住烛地蜡在燃很烛空烧快气熄中灭。
燃烧需 要 氧气;
小木条先 燃烧,小煤 燃烧需
块加热较长时间才 要一定温度。
液态二氧化碳 喷出液态二氧化 碳,有降温和隔 绝空气的作用, 且不留下任何痕 迹
的
使
用
档案室 教学楼
油井
珍爱生命、远离伤害、防患于未“燃”!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一、燃烧
1、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2、条件:
同时
燃烧
满足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任减
灭火
其一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纸箱着火 煤气着火
用水浇灭 关闭阀门
电器着火
切断电源
隔绝空气(或氧气) 隔绝空气(或氧气)
降温并隔绝空气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隔离可燃物 隔离可燃物
自主 学习
干粉灭火器
液态二氧化碳 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
几
种
常 用 的 灭 火 器
水基型灭火器 喷射出大量二 氧化碳及泡沫, 使可燃物与空 气隔绝
干粉灭火器
压缩的二氧化 碳吹出干粉 (主要含有碳 酸氢钠)来灭 火。
燃烧 被点燃
可燃
第二组 第三组
分别点燃两只蜡 烛,其中一支用 烧杯罩住
同时点燃小木 条和小煤块(用 镊子夹取)
一,被支持罩蜡续住烛燃蜡很在烧烛快空熄气灭中。
燃烧需 要 氧气;
小木条先 燃烧,小煤 块加热较长时间才 发 。红
燃烧需 要一定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 固有的属性
着火点是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 需要的最低温度。
精彩课堂 欢迎参与
重庆市111
燃烧和灭火
古埃及人利用燃烧 冶炼铜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 的化学反应之一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 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燃烧
1、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 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实验探究 燃烧的条件
组数 第一组
实验操作
分别在酒精灯 上点燃木条和 玻璃棒
发 。红
(着火点)
探究 小结
2、燃烧的条件
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
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
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想一想
熄灭一只蜡 烛最简单的方法 是什么?
大显身手
请用不同的方法将烧杯中 的蜡烛熄灭,并说明理由.
用品:沙子、水、剪刀、磁砖、扇子
小结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同时具备)
灭火的原理
1.隔离可燃物
可燃物
灭火就是—— 破坏燃烧的条件
(其中之一)
触类 旁通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同时具备)
灭火的原理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可燃物
灭火就是—— 破坏燃烧的条件
(其中之一)
触类 旁通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同时具备)
灭火的原理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 火点以下。
可燃物
灭火就是—— 破坏燃烧的条件
(其中之一)
我能行
生活中灭火事例和方法
用灯帽盖灭
油锅着火 碰倒酒精灯着火
用锅盖盖 灭 湿抹布扑灭
二、灭火的原理
常见的一些消防标志: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禁止放易燃物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当心火灾-氧化物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禁止放鞭炮
禁止吸烟
[调查与研究]: 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 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 括万一发生火时采取的灭 火和自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