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诉衷情》《南乡子》讲学稿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5单元第一课时学习《十五从军征》《诉衷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5单元第一课时学习《十五从军征》《诉衷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导学目标】1.了解古典诗词的不同体裁,积累有关古典诗词的文学常识。

2.学习古典诗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品味诗词的意境。

3.诵读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涵的哲理。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十五从军征》《诉衷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今天我们学的这五首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接受文学熏陶,提高文化品味。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冢.累累(zhǒng)雉.(zhì)羹.饭(gēng)贻.阿谁(yí)戍.梁州(shù) 鬓.先秋(bìn) 兜鍪..(dōu móu)2.作者名片。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

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 5 000多首。

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件) 24.诗词五首3——诉衷情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件) 24.诗词五首3——诉衷情
3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是赶走金侵略者,收复 中原,自己也在这壮丽的事业中建功立业,流芳后 世;现实是当朝统治者自甘偏安一隅,而自己废弃 荒村.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 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 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 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 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无奈请缨无路, 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作这首词 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 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 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 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 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悲 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 凉 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
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
沉 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 痛 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
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体会“未”“先”“空”蕴含的情感

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 失望 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
• 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 壮沉郁的《诉衷情》。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 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 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 。“当年”二字说明什么?
沉 痛
阶级的不满和愤慨。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诉衷情》教案1【教学理念】语文课学习意在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于《诉衷情》一词的学习,重点在于感受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本课教学设计重点是朗读,让学生通过读、研读等多种方法,结合对陆游及写作背景的简介,体会这首词的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朗读及播放影音文件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幻灯片出示,走近陆游。

猜猜他是谁?(陆游)谁来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词人,曾写下了大量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而且他的词多以豪迈悲壮的感情基调为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诉衷情》,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做一次心灵的对话。

(出示这首词)谁想把这首词读给大家听?(师板书:诉衷情)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结合课前预习扫除生字新词障碍。

3.汇报:谁能当老师,教大家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认字、组词、解释、造句)4.学会了生字新词,谁能流利地为大家朗读这首词?5.生齐读课文。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通过刚才同学们对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陆游一直坚持抗金的主张,但屡次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迫晚年退居山阴。

这首《诉衷情》就写于他隐居山阴时期。

1.听老师朗读这首词,感受词人写这首词时的心情。

(配乐)(生说:悲伤、郁闷、无奈等)2.这种浓郁的悲愤之情,又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朗读、体会)3.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一边读课文一边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4.师指出:“觅”:寻找“戍”:(军队)防守“暗”:光线不足,黑暗。

陆游 诉衷情 ppt(语文版)八年级下册PPT课件

陆游 诉衷情 ppt(语文版)八年级下册PPT课件
诉衷情
2020年10月2日
1
陆游: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的 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 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 中,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中不断受 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主抗 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 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 《诉衷情》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正 2是020年作10月2者日 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2
《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
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匈奴血”等等
2020年10月2日
6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2020年10月2日
4
时代的风雨,艰难的现实,爱国的 情怀,读着这样的词句,很自然地 能让我们联想到了词人的哪些的诗 词呢?或者从你已学过的古诗词中, 你能说出和这首词的感情色彩类似 的词句或诗句吗?
2020年10月2日
5
陆游:《示儿》“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 州同”;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7
戍 shù 貂裘 diāo qiú 鬓 bīn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教案:诉衷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诉衷情》。

该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天时节,独自思念着远行的恋人,表达了她对恋人深切的思念和期待。

教学时,我们将解读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诉衷情》。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诉衷情》,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篇《诉衷情》3. 相关背景资料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春天的景色为引入,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春天的景象。

2. 初读:让学生自读《诉衷情》,理解诗歌的大意。

3. 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4. 品味: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用词等。

5. 应用: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的景象。

6.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诉衷情》。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诉衷情》的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诉衷情》板书设计:春天景色思念恋人诗人情感七、作业设计1. 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诉衷情》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诉衷情》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

但在分析诗歌表达技巧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爱情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这两个方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关键。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1. 意象的运用: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诉衷情》中,诗人运用了春天的景色作为背景,以女子思念远行恋人的情感为核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让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春天的景色来表达女子的思念之情。

语文版八下南乡子教案6篇

语文版八下南乡子教案6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何处望神州②?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③多少事?悠悠④。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⑤,坐断⑥东南战未休⑦。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⑧。

生子当如孙仲谋⑨。

[1]1、注释①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②神州:指中国,此处指中原被金人占领的沦陷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长远悠久。

⑤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

鍪,音móu。

万兜鍪:千军万马。

⑥坐断:占据、割据。

⑦休:停止。

⑧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威武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孙权的字。

2、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

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词作鉴赏稼轩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

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初二语文《诉衷情》《西江月》《虞美人》上海教育版知识精讲

初二语文《诉衷情》《西江月》《虞美人》上海教育版知识精讲

初二语文《诉衷情》《西江月》《虞美人》某某教育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诉衷情》《西江月》《虞美人》【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通过朗读、品读来充分理解词的内容。

2、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情怀。

3、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难点:词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词的基本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为了说明方便,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陆游: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某某某某)人。

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

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

《诉衷情》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三)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某某!1、纠正字词的读音戍shù貂裘diāoqiú鬓bīn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2、理解诗意思考:(1)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说说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2)这些场景中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上片两句,从今天追忆当年,无限感愤。

“匹马戍梁州”,即指南X从军生活。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诗词五首诉衷情》PPT课件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诗词五首诉衷情》PPT课件

本词在用语上强烈,开合动宕,正好体现 作者情绪的激越。词里用典巧妙,融合得使你 不觉其为典,如“万里封侯”,“尘暗貂裘”, “心在天山”,“沧州”,这些你不知是用典, 也能理解词意;知道是用典,领会就分外亲切。 这是本词在语言上值得玩味的地方。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 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 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 《钗头凤》
陆游(1125-1210),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字务观, 号放翁,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 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在诗作的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自言“六十 年间万首诗”。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 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 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 他不仅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 崇高的地位。
修辞手法
对比 今昔对比 理想与现实对比
用典
“万里觅封侯”,暗用班超事,写出当年意气风发想
立功封侯。
尘黯尘黯旧
貂裘用苏秦“黑貂之裘敝”之事,暗指自己也象苏秦
当年一样,功业一无所成,而落魄潦倒。 “心
“心在虽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这里天山指战
场,重点仍在呼应上片的“梁州”。天山在西北,出
兵西北,北定中原,是词人至死不忘的心愿念念不忘。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八年级语文教案《诉衷情》

八年级语文教案《诉衷情》

《诉衷情》陆游【学习目标】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2.通过对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品内容。

3.理解作者在词句中蕴涵的丰富情感,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以及在悲愤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课文提示】1.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之一,豪迈而悲壮是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气吞残虏”,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整首词选取了作者生活经历中的特定场景,饱含着晚年的陆游在坚持抗金未果之后的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使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具有一定的震撼力。

2.这首词用字简炼,内容充实,情感真挚。

理解词句本身反映的景和情,通过对词句的品味,细细品味词中运用的典故以及许多关键字词,咀嚼陆游对语言文字的锤炼,感受字词的表现力。

【正音正字】为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戊戍戌戎戊(wù,戊戌变法)戍(shù,戍边)戌(xū,戊戌变法)戎(投笔从戎)【朗读课文】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课文分析】这首词,是作者年近七十、隐居山阴农村时写的。

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时代风雨,英雄本色,艰难现实,共同酿成了这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的压抑感,又形成了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

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

“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

“觅封侯”不能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在这里作者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典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诗人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题目,理解“诉衷情”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知诗意。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事迹。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讨论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其艺术特色。

四、课堂小结2.归纳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课后作业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表达。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

三、课后作业2.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鉴赏练习。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写作技巧。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三、课后作业2.尝试运用诗歌的写作技巧,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五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写作技巧。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审美价值。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审美价值。

三、课后作业2.收集其他古典诗词,进行比较阅读,感受不同诗歌的审美魅力。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诉衷情》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

初二语文《诉衷情》教案设计

初二语文《诉衷情》教案设计

初二语文《诉衷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诉衷情》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2.理解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并能运用诗歌语言进行感性表达;3.能够使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诉衷情》中的表达手法和情感表达;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韵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述《诉衷情》的背景、主题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全面了解该诗歌的背景和内涵;2.分析法:通过分析《诉衷情》中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领会情感表达和文学鉴赏;3.朗诵法:通过朗诵《诉衷情》,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情感;4.创作法:通过引导学生写作《诉衷情》的新诗,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诉衷情》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

2. 学习诗歌(30分钟)1.学生阅读《诉衷情》全文,反复品味其中的情感和表达;2.教师讲解《诉衷情》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3.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歌曲欣赏和感受。

3. 朗诵(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感受韵律和情感,引导学生在正确的节奏下,透彻表达《诉衷情》;2.学生进行朗诵和欣赏,班内同学进行表演,进行互动,轮流进行诵读。

4. 创作(35分钟)1.以《诉衷情》为蓝本,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新诗的创作,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词汇和韵律进行写作;2.学生进行创作,每位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教师进行互动和点评,为后续的写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5. 总结(10分钟)教师梳理本节学习的重点难点和所学要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学习笔记:学生列出《诉衷情》的主要知识点和情感表达;2.课堂练习: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听读理解和诗词填空等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3.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进行对《诉衷情》的自我感悟,并进行诗词题写或创作作业;4.学生表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笔记、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及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语文版八下《诉衷情》教案6篇

语文版八下《诉衷情》教案6篇

词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深切悲愤。 国,“心有余而力不足” ,包含 词的意境。 了作者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
的悲愤之情。
3、整体理解全词的情感:理想 中渴望着报国立功, 但现实中却
冷落闲置,被迫退隐中身心分离 的矛盾, 万般无奈, 这三个短句 正是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 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于词句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景和情, 在课堂中着重于启发和点拨, 通过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品
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反复地诵读、细细地品味词中运用的典故以及许多关键字词,
咀嚼
陆游对语言文字的锤炼, 感受字词的表现力。 在琅琅的书声中、 在不同的感悟体验中激发学
生思维的火花,感受词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品味词悲壮沉郁的意境。
已年老体衰, 悲愤不已。 (或可 想像。 以细化为三个场景, 但对三个场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 景的分析中涉及到相关的字词, 读词不仅要了解词的
要注意) :①回忆当年在梁州参 内容,更要能品味词 加对敌战斗的场景; ②睡梦中再 的佳句,在思维上多
现旧日战斗,醒来看到的战袍却 加引导和训练。这一 早被尘土所封的场景; ③晚年无 环节的设计宜鼓励学 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 )( 2)生在反复诵读中主动
二十一、诉衷情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说明:
词人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之一, 豪迈而悲壮是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
“气吞残虏” ,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
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 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整首词选取了作者生活经历

《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1《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诉衷情》这篇古文的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

2. 掌握古文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运用感性理解和理性分析的方法,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同时,领会对生命和爱情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和领会课文中的诗人思想感情,并反映在写作中的特色和价值。

2. 提高学生古文的阅读能力,建立连读篇章的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爱情的了解和感受,引出《诉衷情》这篇古文。

2. 阅读理解环节(1)整体阅读:“《诉衷情》之纪事书法,至善至美,衷情之所在”,通过研读标题和导语,确定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内容形式。

(2)细节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比如其中的暗示和象征,可以与生活中的古代婚礼作比较,探究其中的花头的含义等等。

(3)学生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情感体悟等方式,推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 领会思想感情环节(1)感性体验:让学生把全文的意境与现实联系起来,意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满怀感伤的情感。

(2)理性分析:学生需要认真分析,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及对爱情的视角。

同时,也要把文章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色加以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分析环节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写作课题,以作文的形式进行“仿写”和写作,使学生体验课文共鸣,展现学生自己的文学才能。

四、教学方法1. 阅读法:通过阅读来考察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探究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问题,探索答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 仿写法:通过模仿经典文学创作,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采用逆向思维法,通过对教材经典语句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作文、小组讨论、总结性的思考和反思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教学过程的总结。

湖南省桑植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诉衷情教案语文版

湖南省桑植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诉衷情教案语文版

诉衷情课题:17.2诉衷情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3、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2、难点:理解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手段诵读法联想想象法情感熏陶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二、初步读词感悟情感1、这首词作的大意是什么?①同学自由地诵读这首词,先把词轻声地读一遍,再大声读一遍,同桌之间互相点评、纠正字词读音。

(自由散读及互评)②请2个同学朗读,请2个同学点评,初步渗透朗读指导,并把容易读错的字词标注在书上。

戍(shù)貂裘(diāo qiú)鬓(bìn)③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点评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读音、节奏、感情、语速等。

④同学齐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在词中渗透的情感。

2、同学回答、归纳这首词作的大意内容。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1、指名朗读,学生认真聆听,然后思考:①词牌名为《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②哪些地方、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③“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话,请同学们再闭上眼睛想象这些画面,并说说这些画面的内容、词人的形象。

2、请同学们带着情感一起来朗读这首词,然后分成小组讨论词人悲苦的原因。

3、再读词作,品读词句,学生分组交流感悟、畅所欲言:①哪些词语表达了词人当年报国的雄心壮志?哪些词语突出了词人当年作战的英勇气概?②哪些地方运用了典故,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4、教师小结全词的内涵:词人理想中渴望着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被冷落闲置,被迫退隐中身心分离的矛盾,万般无奈,这首词正是表达了年迈苍老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统治者越是昏庸无能,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越是难抑,词人越是难抑悲愤,就越能体现词人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伟大形象。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诉衷情,词牌名,唐教坊曲,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是陆游的作品,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诉衷情》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目标: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

那么,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学能背一背所学过的陆游的诗作?从这些诗中你能体会出一种怎样的情感?是啊,他的诗充满了爱国情怀,让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2、简介陆游当然,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爱国词人。

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

板书课题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

读后两遍的时候要争取把它念通顺,同时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听清楚了吗?好,自由读《诉衷情》。

2、出示《诉衷情》3、好,谁来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中共有三个生字,听听他有没有读错。

4、好的,谁再来读一读《诉衷情》。

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她在读词句时,是怎么停顿的?5、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做读得有板有眼。

6、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有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老师也来读读这首词。

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首词。

7、师配乐读(大提琴曲《往事》)8、现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诉衷情》,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1、好,诉衷情啊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和书上的注释,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内心,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词句的旁边。

语文版语文八下《诉衷情》word教案

语文版语文八下《诉衷情》word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诉衷情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2.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3.有感情第朗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初步诵读,揭示词意。

1.出生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了解这首词的大意。

2.知名朗读这首词,订正字音,知道短句。

3.理解题目的字面意思。

4.对比学习生字“衷”体会“衷、衰、哀”字形上的区别。

5.结合课后的注解或结合查找的资料,试着说一说,陆游都倾诉了什么。

6.读了这首《诉衷情》后,谈一谈总的感受是什么。

二、品味词句,入境悟情1.对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梦字,感悟诗人的报国之梦。

(1)诗人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市场出现什么情景?(2)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朗读这首诗(4)这两篇诗作中,都有一个“梦”字,它仅仅是指诗人夜里做的梦吗?(5)联系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泪”,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

3、对比《示儿》,体会“空”字,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

三、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1.同学们,一个“梦”,让我们想到了诗人的“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泪”让我们想到了诗人“遗民泪尽胡尘里”,一个“空”让我们想起了“死去元知万事空。

”是这首“诉衷情”让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后半生,我们再来读读诗人这几首诗吧。

2.当你读了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这几篇诗作后,你心里是什么滋味?3.把你的这种感受送到诗里去。

4.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三个字:衷衰哀其实这三个字的意思都含在《诉衷情》这短短的44个字里面,衷情——衰败——哀伤,试着用一段话,说出这三个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诉衷情》《南乡子》讲学稿新人教版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15分钟)
学习目标与要求:朗读诗歌,解决生字词的读音,掌握诗歌节奏。

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

读、记:小组长带领小成员自由读诗歌,可齐读,可采取先默读,后选段读。

并通过做题,)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固北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35分钟)
学习目标与要求:反复朗读诗歌,分析诗人情感,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了解孙仲谋其人其事,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分析诗人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真正感慨。

建议展示方案:引经据典法
模块三:练习训练(10分钟)
学习目标与要求:巩固训练。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得侯的爵位
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
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