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住房社会保障性制度的现实性选择

合集下载

住房保障均等化的现实性探究——由成都城乡住房保障均等化引发的启示

住房保障均等化的现实性探究——由成都城乡住房保障均等化引发的启示

2政府的住房保障是否一定要满足个人对房产的 .
2土地公有决定了住房保障均等化是一种逻辑必 占有 .

保 障 性 住 房 是 否 只 有 成 为 私 人 产 权 房 产 , 能 有 方
目前 中 国 “ 地 公 有 ”的 制 度 安 排 , 定 了住 房 尤 效 满 足 低 收 入 群 体 的住 房 需 求 ? 这 个 问题 同样 需 要 廓 土 决
GoNGGoNG GUANLI
自目 自 辞峨 ∞《 |§ 豫 l a
障 的 内在 要 求 , 这 必 须 借 助 政 府 的 公 共 资 源 配 置 职 工 、“ 心 层 ”, 成 为 政 府 公 共 政 策 着 力 考 虑 的 保 障 而 夹 应
能 来 强 化 对 均 衡 目标 的 约 束 , 终 达 至 “ 有 所 居 ”的 范 围 。 最 住 最优 均 衡 。
截 至 20 0 6年 底 , 有 1 6个 地 级 以上 城 市 未 明 确 土 地 仍 6
出 让 净 收 益 用 于 廉 租 住 房 制 度 建 设 的 比例 ; 大 多 数 绝
三、 住房保 障均等化需要廓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几个 问题
1住 房保 障 均等 化 的政 府职 能定 位 及边 界范 围 .
人 人都 拥有 相应份 额 的土地—— 每一 位公 民都可 以凭
3政府是否只能通过 ‘ 障性住房建设 ’ . 保 这—条途
借 其 所 拥 有 的 土 地 份 额 , 得 相 应 的 基 本 的 居 住 条 件 。 径来筹集房源 获 正 因为此 , 府尤 其 是地 方政 府应 当切实 履行 其 为社 政 目前 , 多 国 家 都 采 用 了 多 元 化 的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许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意义摘要:住房是保障人们正常生活起居的重要构筑物,作为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现实需求,住房建设关系着全体国民安居乐业的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住房价格不断攀升,国民住房压力越来越大,加强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国民住房条件,对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重要意义社会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是相关政府针对国民住房问题进行宏观调控,实施和完善相关住房保障政策的惠民体系。

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当前住房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广大人民群众面临着极大的住房压力。

1.保障性住房概述市场经济环境下,相对于商品性住房来说,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保障和改善国民居住条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并对其建造标准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给予限定调控,提供给中低收入家庭和住房困难的特定人群使用,起到社会保障作用的住宅性建筑。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具特殊性的住宅类型,通常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定向安置房和政策性租赁房等构成。

廉租房是政府或机构拥有,通过核定低价租金租赁给中低收入家庭居住的非产权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对于缓解居民住房压力起着重要作用。

经济适用房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房,是由政府划拨提供土地,实施相关建设费用优惠政策,以政府价格出售给具有一定经济支付能力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并享有限定产权的住房,经济适用房在设计和建设标准上强调住房使用效果及市场价格适应于低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往往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特征。

定向安置房是政府针对城市道路或公共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征地拆迁住户进行妥善安置的住宅建筑。

公共租赁房是通过政府或政府委托机构按照市场租赁价格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租房补贴的租赁性住房。

2.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意义2.1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从国民生活水平的整体发展来看,住房问题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性困难家庭群体的实际性民生问题。

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性内涵、关键议题与实践路径

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性内涵、关键议题与实践路径
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规律的新表述ꎮ 一直以来ꎬ社会保障制度的安全功能受到普遍重视与广泛讨
论ꎬ社会保障制度也因此被称为 “ 安全阀” “ 稳定器” “ 减震器” “ 安全网” [2] ꎬ但是对社会保障制度及其
运行安全问题的讨论有限ꎮ 此次党中央将“ 安全” 的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关系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ꎬ是
阐释社会保障制度的安全性问题ꎮ 三是ꎬ聚焦于运用国家的强制力ꎬ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ꎮ
对此ꎬ学者们达成的共识是ꎬ相较于先发展国家ꎬ中国社会保障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相当
有限ꎬ社会保障的再分配作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3] ꎮ 四是ꎬ聚焦于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互联网技术ꎬ
开展社会保障卡的技术特点与安全机制研究
度” 的内涵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叠加性ꎮ
( 一) 既有研究的“ 社会性” 阐释不足
事实上ꎬ关于“ 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的讨论伴随 20 世纪后期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危机的爆发而拉
开序幕ꎮ 既有讨论的着眼点主要有四:一是ꎬ聚焦于社会保障基金可持续累积与动态收支平衡ꎬ从养老
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的运行特点 [7] 、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运行的影响 [8] ꎬ城
代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ꎬ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ꎬ国际经济形势较为严峻ꎬ尚未走出
2008 年经济危机阴霾的世界经济在这场疫情中雪上加霜ꎬ持续低迷ꎬ由此滋生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剧
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化ꎬ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ꎮ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种变迁的综合作用下ꎬ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迁ꎬ社会保障制度的安全问题
受社会保障制度的属性特征( 即社会保障制度的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与管理技术性等层面的多元交
叉属性) 影响ꎬ仅立足于“ 经济性” “ 政治性” 和“ 技术性” 的“ 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研究显然是不充分

构建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路径选择

构建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路径选择

试论构建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路径选择摘要:城市社区已成为社会运作的基本单元。

社区保障是构建广覆盖、多元化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政府、市场以及任何其他组织都难以替代的作用。

探求城市弱势群体基本生存利益的解决之道,在于完善城市社区保障的法律制度。

关键词:社区;社区保障;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贫困问题逐渐凸显并呈扩大化的趋势。

与此同时,单位不再承担全能的保障责任,在国家性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城市贫困人口作为弱势群体其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将对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因此,建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城市社区保障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一、社区保障的涵义与功能“社区”一词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首先提出的。

他认为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共同体,是自然形成的。

这样的团体逐渐向由异质人口组成的、由分工和契约联系起来的、缺乏感情和关系疏远的社会过渡。

本文所指的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作为一个地域共同体,已不是原始首属关系的地域社群,[1]而是一个依托地域性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而形成的社会基本运作单元。

社区保障是指社区承担或实施的社会保障工作。

它以社区居民作为社会保障的对象,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权利和需求。

[2]社区保障作为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在我国多元化、社会化保障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以下特殊的功能和作用:(一)社区保障可以弥补国家保障的不足社会保障是一种建立在立法基础上的社会政策与社会制度,在发挥解决社会问题功能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

社区保障在对象上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全体公民,而是相互间没有血缘关系的社区居民,通过专业化、社会化的社区保障工作实务,弥补国家保障社会化程度低、运行机制僵化、覆盖面狭窄的弊端,特别是在有效弥补“单位保障制”解体后真空方面,发挥着政府、市场以及任何其他组织都难以替代的作用。

解决保障性住房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解决保障性住房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解决保障性住房的意义、问题与对策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提出,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稳定房地产投资,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当前,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民生,也有利于增加投资、扩大居民消费,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意义重大。

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意义首先,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的安排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投向使用效率最高、发展最为需要的地方。

从这个意义上说,下大气力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顺时应势之举。

其次,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

权威测算显示,今年新增的75亿元廉租房建设投资及其所带动的地方和社会投资,可以拉动钢材消费量65万吨,水泥消费量50万吨。

同时,此次国家还安排了17亿元中央投资用于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这可以拉动铸铁消费量两万吨,钢材消费量10万吨,水泥消费量30万吨。

再次,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还为今后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都是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和条件的有效举措,都将有利于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扩大消费。

[1]二、商品房供应体系与社会保障性住房供应协调发展现状分析城市住房问题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伴生的问题,产业和人口在城市的高度集中导致城市房屋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使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房价居高不下。

保障性住房的社会评价

保障性住房的社会评价

量控 制 、 保 障性 住房 的社 会 化 建设 以及 后 期 的分 配 、管理 、监
督 和 退 出机 制 等 全 过 程 ,需 要 对 每 个 阶 段 作 详 细 的 社 会 评
价 。例 如 ,厦 门市 2 0 0 8年 保 障性 住 房 的就是 集 停 车 、公 交场
站 、 配 套 服 务 用 房 及 住 房 于 一体 的 综 合 性 高层 建筑 。一 定 程 度 上 考 虑 到 低 收 入 家 庭 的 交 通 费用 及 生 活成 本 。
以及 当地 政府


居 民 支 持 项 目 存 在 与 发 展 的程 度 。 主

并 为 保 障性 住 房 方 案 的 选 择 以 及 投 资 决 策 提 供 科
要 指标见 表 1 所 示
例如
对 在 土 地 供应 偏 紧 的 当 下


将部
分 土 地 用 来 扩 大 保 障性 住 房 的 供 给
势 必 加剧 房地 产 开 发商
保 障性 住 房 问题 关 系 到 国 计

有待考 究
2 2


市场产 生 了 复杂而 深刻 的影 响
民生


保 障性 住 房 项 目互 适 性 分 析

关 系 到 整 个 社 会 的 和 谐 发 展 。 仅 对 其 进 行 经 济评 价


境评价是 远 不 够 的
还 应该 从 社会学


人 类 学 角度

系统 研
保 障性 住 房 项 目 与 所 在 地 区 互 适 性 分 析
项 目所 在地 的社 会环 境

旨在 分 析 预 测 支 持项 目 的存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摘要:解决住房问题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前景和社会稳定,是促进社会平稳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健前行的基础,也是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经济的不均衡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同人群经济收入的差距也在快速加大,尤其在商品房价格增速远高于平均居民收入的情况下,居住权的不均衡更加显现。

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抑制房价上涨,保民生住房需求。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住房问题;建筑行业1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现状问题1.1项目布局不合理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当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使得政府在衡量土地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用途过程中,会以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为参考标准,主要目的是满足有关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而相对忽视项目布局的合理性,采用统一的建设面积和房内空间布局,使得已有保障性住房的房型建设不能满足有特殊需要的家庭居住需求,就会导致部分保障性住房被长期闲置。

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虽然逐年上涨,但是其在空间布局上大多选址偏僻,距离城市中心位置较远,使得群众的交通成本费用增加,不能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就业实际,会极大限制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收入;保障性住房的社区规模过大,虽然满足了统筹规划管理的目的,但是容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治安问题严重,加剧社会贫富两极化,出现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也就不能有效缓解中低收入群体的不满情绪,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1.2配套不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应与保障房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建设和交付,但实际是部分地区的财政存在应配套而未配套和少配套的情况,甚至是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配套资金挪作其他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如审计署2012年(第33号)对66个市县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审计公示显示,22个单位将超过29亿元工程资金用于非保障性住房建设。

保障性住房安全工程的管理不规范就会使得实际保障房交付结束之后,依旧存在四周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必要的交通、医疗、教育、生活等服务设施,不仅会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还会增加居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降低群众对保障性住房的期待感,抑制保障对象的选择意愿,从而影响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论住房社会保障性制度的现实性选择

论住房社会保障性制度的现实性选择
运 行 巾 , 与 预 期 相 差 太 大 , 有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问题 。 是 没 准 是 租 户 按 家 庭 收 入 的 2 支 付 房 租 , 余 部 分 由政 府 给 5 其
房 主补齐 。
l 住 房 保 障 制 度 的 历 史 借 鉴
从2 0世 纪初 开 始 , 对 由 于 工 业 革 命 和 城 市 化 , 及 面 以
体 的 非 市 场 化 保 障 方 式 。应 该 说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有 效 地 促 进 地 方 政 府 住 房 局 的 确 认 之 后 . 方 政 府 住 房 局 直 接 以 住 房 地
了住 房 制 度 的 改 革 和 住 房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的 完 善 , 在 实 际 证 或 住 房 券 的方 式 向房 主 支 付 一 部 分 租 金 。政 府 补 贴 的 标 但
权 利 , 文 明社 会 起 码 的 目标 , 系 到 和 谐 社 会 的 构 建 。 我 是 关 担 保 和 获 得 稳 定 的租 金 收入 。 以 租 户 为 基 础 的 补 贴 是 补 贴 跟 “ ” 租 户 ) , 为 发 人 ( 走 分
国 住 房 保 障 体 制 建 设 起 步 于 19 8年 , 括 了 以 下 几 方 面 : 9 包
摘 要 : 国现 行 住 房 社 会 保 障制 度 的 缺 陷 已严 重 影 响 着普 通 老 百 姓 的 生 存 与 发展 , 响 着 整 个 社 会 保 障制 度 的 实现 我 影
及 特 殊 行 业 生 产 与 生 活 , 和 谐 社 会 的 构 建 已 经 造 成 威 胁 。 因此 , 鉴 经 验 , 改 革 中巩 固 房 改 成 果 , 极 探 索适 应 市 场 经 对 借 在 积 济 发 展 的 新 的 住 房 保 障体 系 , 进 和 谐 社 会 的健 康发 展 是 十 分 必要 的 。 促 关键 词 : 会保 障 ; 房保 障 ; 社 住 对策

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的悖论与破解

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的悖论与破解

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的悖论与破解李永安 张旭文内容提要: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对彰显社会主义公平价值、弥补房改后的房价非理性上涨之弊意义重大。

但是,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存在着有效性不足问题,至少在保障性住房制度实施过程中陷入四重悖论。

一是“可负担性”成本控制与保障房制度可持续要求的悖论;二是保障房产权“完整性”流转要求与产权“约束性”工具的悖论;三是保障户身份的信用不足与保障户较高住房金融需求的悖论;四是保障户获得住房保障资格与导致更高生活工作成本的悖论。

为此,要通过机制创新破解四重悖论,增强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有效性。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 有效供给 成本控制 产权约束 悖论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30(2020)06-0127-07作者简介:李永安,经济学博士,宜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江西宜春 336000);张旭文,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江西南昌 330013)。

自房改后,我国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已超出了一般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为此,政府大力倡导保障性住房建设,以破解房价上涨导致的部分困难群众住房压力问题。

保障性住房是限定标准、限定价格,以使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可承受”的住房,其核心的社会功能在于使“居者有其屋”,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正因为如此,保障性住房制度在世界各国均被认可,它比之于私人财产权属性的商品房,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属性。

而公共性属性意味着在各类保障性住房申领和使用过程中,易于发生“公地悲剧”式的过度使用和一定的投机争利行为。

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大中城市,获得了保障性住房资格,就意味着意外获取了较大的福利,因而,保障性住房由于资格的争夺而出现许多乱象,影响了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效率,违背了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初衷。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保障房供给“有效性”不充分所谓有效供给,是指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相平衡、消费的需求与消费能力相平衡的供给。

①保障性住房作为一种产品,同样存在着一般产品供求平衡的诉求规律;但保障性住房又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由政府作为供给的责任主体,有着社会福利性质。

我国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研究——一个研究综述

我国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研究——一个研究综述

我国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研究——一个研究综述吴宾;李娟【摘要】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中低收入者提供的具有福利性质的住房.“十二五”末期,我国保障房已进入到集中供给阶段,公平、透明的分配机制是优化配置保障房资源的重要环节.保障房的分配问题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并呈现出三大特点:从研究对象来看,既有对具体类型的保障房的分配机制进行的研究,又有对我国整个住房保障体系的分配机制进行的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集中在准入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方面展开的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完善保障房分配机制的解决对策还面临着现实的挑战.未来的研究仍有较大的空间,宏观层面应归并整合现有保障性住房的类型,微观层面加强分配方式、公示环节的研究,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产权方式.【期刊名称】《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8)002【总页数】6页(P81-86)【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准入机制;退出机制【作者】吴宾;李娟【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4;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3.3住房需求是社会成员基本的生存需求,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状况,实现“住有所居”是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随着“十二五”规划中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落实,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将会大大扩大,保障房建设的重点也由增加供给转向分配环节。

如何将有限的保障房公平、高效地分配到匹配对象手中,是对政府的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检验整个住房保障政策实效效果的重要标尺,进而影响着未来的政策走向。

近年来学术界对保障性住房分配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涌现出大量的学术成果。

从2005年到2015年,CNKI中以“保障房分配机制”为主题的论文数量分别为8篇,9篇,9篇,8篇,11篇,10篇,26篇,32篇,34篇,18篇,28篇,总体明显呈上升趋势。

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现实意义和前景分析

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现实意义和前景分析

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现实意义和前景分析■文林峰当前,解决好广大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保障性住房,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住房保障模式,加大力度改善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状况,促进房地产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公共租赁住房正是伴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住房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而兴起的一种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保障性住房。

一、公共租赁住房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投资者(政府或企业等)持有房源,并将这些房屋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租给特定人群。

其租金水平高于廉租住房,低于商品房。

公共租赁住房属于保障性住房,但又不同于福利制度下的低房租公房,也不同于企业的职工宿舍,从共性来看,属于廉租住房的一种形式,只是保障范围更广泛。

公共租赁住房与其他以销售为主的保障性住房最大的区别在于产权归属性不同。

公共租赁住房的产权归政府或相关机构、企业所有,不归居民个人所有。

其目的是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价格,向低收入家庭出租住房,以改善这部分群体的住房困难状况。

当低收入家庭收入发展变化时,有严格的退出机制。

从各地的实践看,目前的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对象以城镇户籍人口中的中低收入家庭为主,包括新就业职工,特别是新毕业的大学生以及一些特殊群体等。

其未来发展目标将涵盖城市的各类夹心层家庭和外来流动人口。

公共租赁住房具有五大基本特征:一是体现出政府的干预性,公共租赁住房是在政府的公共政策下,由政府直接负责提供或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机构、企业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其二是需求对象的限制性,因其是保障性住房,其保障对象具有严格的准入标准;三是非营利性,不论是政府直接负责建设还是企业承担开发建设,都不以营利为目的;四是租赁价格的优惠性,公共租赁住房的出租价格低于一般的市场价;五是退出的灵活性,当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和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政府可随时停止发放补贴,退出程序简便易操作。

我国保障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市场对策郁鸿元

我国保障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市场对策郁鸿元

我国保障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市场对策郁鸿元作者:郁鸿元来源:《上海城市管理》 2011年第6期文 \ 郁鸿元 \ Yu Hongyuan \ 上海市发改委价格监测监督处副处长,高级经济师导读:2011年,全国各地开始大建保障性住房,但是土地需求与潜在的土地供给存在着严峻矛盾,此外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涉及到资金、土地、建材、建设能力和制度建设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而资金不足是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传统的地方政府负责保障性住房土地整理的模式下,政府很难承担每年6000-7000亿元的资金压力,因此需要寻求开发商和金融机构的帮助,而“政府+开发商”的模式将成为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和限价房的最主要建设方式。

近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

温家宝总理曾在上海考察正在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时指出,“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放在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财政、金融和土地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让城市广大中低收入者安居乐业。

同时,要抑制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和公共租赁房,是政府为中低收入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

但从住房结构来看,商品房上升幅度更大。

例如,经济适用住房虽然绝对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这导致了经济适用住房在住房总供给中的比重从2000年开始逐步下降,虽然在2008年略有提高,但整体来说仅占住房销售面积的6%左右。

如何使保障房建设真正成为我国当下的科学住房政策理念,是我们目前需要突出关注的攸关民生的重大问题。

一、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住房保障制度作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设进程中一项重要的住房保障政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第一阶段(1994年8月-1998年7月)——“两个供应体系”阶段《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立足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其保障性质、土地供应方式、税费扶持政策等基本一致。

我国公民住房权保障论文

我国公民住房权保障论文

浅谈我国公民住房权的保障摘要:安居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

享有适当住房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它关系到人们能否有尊严地生活,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住房政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公民住房保障制度突飞猛进,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民住房保障制度。

但我国目前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公民住房权尚未得到充分的保护。

国家应认真对待住房权这一基本人权,更新思路,改进制度安排,有效整合资源,真正实现公民“住有所居”。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了我国公民住房权的概念、性质,明确了保障我国公民住房权的现实意义,提出了保障我国公民住房权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公民住房权;现实意义;保障措施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03-02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出:居住权的法律与政策保障研究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这是我国解决住宅问题的重要方针政策。

保障公民的住房权利,特别是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从而实现“居者有其屋”,关系到公民基本人权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一、公民住房权的概念与性质公民住房权是近几十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基本人权概念,它经历了政府无责、政府承担道义责任、政府承担法律责任的演绎过程。

一般认为,住房权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住房权是指具有平等地位的公民及其组成的家庭,以获得可以承受起的、适宜人类居住的由国家和政府保障其实现的,具有满足正常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并不受歧视的住房权利。

具体说来,它包含以下子权利:(一)住房所有权,即房屋所有者对该房屋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二)房屋居住权,指住房使用者虽不具有产权,但具有满足正常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并不受歧视的住房权利;(三)住房保障权,指政府有义务构建基本的住房保障体系,使一国公民免于受到诸如住房紧缺等难题的困扰;(四)住房宜居权,指住房环境与居民的文化生活习惯相适应。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政策》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06)(Word最新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政策》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06)(Word最新版)

国家开放高校电大本科《社会政策》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06)通过整理的国家开放高校电大本科《社会政策》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06)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国家开放高校电大本科《社会政策》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06)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社会政策评估可以实行不同的方法。

从收集资料的角度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字资料对社会政策进行评估的方法属于( )。

A.定性探讨法B.个案评估法C.定量探讨法D.制度分析法2.为一项社会政策的实施设立具体的行动支配,这是( )。

A.社会政策规划B.社会政策行动的程序化C.对社会政策条文的说明D.社会政策的附加规定3.在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1958年至1966年属于我国社会政策的( )。

A.建立阶段B.发展阶段C.遭遇破坏阶段D.复原阶段4.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就业政策B.公共住房政策C.军事政策D.公共医疗卫生政策5.保险会因为( )缘由,导致逆向选择问题。

A. 个人公益心B.保险公司的马虎C.信息不对称D.政府管制6.建国后的社会救助方针始终强调( )为主,政府救济为协助。

A.依靠集体、群众互助、生产自救B.个人和家庭自救C.社区救助D.民政救助7.社会保险型医疗模式是主要通过立法形式强制规定雇主和雇员依据确定此例缴纳保险费,形成保险基金用于雇员及其家属看病就医,患者在就医时须要自付确定的医疗费用。

( )实行这一医疗政策模式。

A.美国B.英国C.德国D.新加坡8.( )是教化政策的核心问题,教化政策应当将其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

A. 教化公允B.教化机会和利益C.教化资源D.政府对教化领域的干预9.依据我国加强保障性住房监管的政策规定,下列关于廉租住房说法正确的是( )。

A.廉租房可以出售、出租B.廉租房可以擅自变更住房用途C.廉租住房只能自住D.廉租房可以闲置、出借10.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中国社会福利服务已经基本形成了( )的福利体系。

我国统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时机选择和模式设计

我国统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时机选择和模式设计

收购集中起来再转卖给需求者 。 供给者也可
委 托 拍卖 行将 许 可 证公 开 竞 价 拍 卖 。在 许 可
证 交 易 市 场 上 , 府 可 通 过 许 可 证 的 买 卖进 政
借鉴 美国 S O 排污权交易 政策 体系的经验 , 主要依靠 3个数据信息系统来加 以保障。一
是 排 污 跟 踪 系 统 ( T ,mi i s Takn E S E s o rc ig sn
机选 择
德 国是 世 界 上 最 早 建 立 正 式 的 社 会 保
障制 度 的 国 家 , 18 从 8 3年 针 对工 人 的 《 病 疾 保 主 义 者 。 供需 双 方可 直 接 接 洽 , 过 谈 判 通
现 象 。此 外 , 界 各 国 建 立 农 村 社 会保 障 制 世
度 的政 策 动 因也 不 完 全 相 同 , 有 目标 。 值 各
治 条 件后 的 必然 产 物 。 在 现 阶段 , 乡社 会 保 障制 度 的 有 机衔 接 和 目标 模 式应 该 是 从 “ 元 到 三 雏” 目标 模 式 。 城 二 的
关键 词 : 市 ; 村 ; 会 保 障 制 度 ; 城 农 社 目标 模 式
中 图分 类 号 : 6 21 D3.
[] 蓉, 2王 张璐 、 陈赛 . 新 环境 法 学 , 建 绿 色千 年 创 共
— —
中国 法 学 会环 境 资 源 法研 究 会 2 0 0 0年 年 ‘
会 综 述 []法 学评 论 。o 1()4 — 1 J. 2 o , :8 5 . 3 [ ] 周 , 若 梅. 3李 孙 中国 环 境 问 题 [ . 州 : 南 人 M] 郑 河
延 展 到 农 村 的时 差 较 短 , 养 老 保 障制 度 则 而 内 , 达 到 总 量 控 制 和 维 护 排 污 权 交 易 秩 序 以

我国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我国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我国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制度缺少长远规划;法律约束尚不完善;建设资金缺乏保障;廉租房补贴制度无差异;区位条件差,加重了居民的生活成本;配套服务设施及物业服务缺失;进入和退出机制尚不完善;租金补贴不能有效改善困难群体的住房状况;廉租房只覆盖了城市户籍人口。

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将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相结合,以货币补贴为主;商品房建设中适量配建廉租房,合理布局廉租房;合理利用现有住房,充分发挥“过滤”模型的作用。

【关键词】廉租房;廉租房制度;社会保障;财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是政府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城镇住房困难的最低收入居民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满足其基本住房需求的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和接受社会捐赠的住房保障资金,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由财政拨付住房保障管理部门,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审核廉租住房对象后,发放租金补贴给廉租住房对象用于支付租赁住房的租金。

从补贴形式上看主要有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

其本质是社会劳动产品的再分配,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保障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从消费者效用论看,它表现为社会总效益水平的提高。

一、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廉租房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发展权等最基本的人权是确有必要的。

但我国廉租房制度尚不完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1、廉租房制度缺少长远规划廉租房制度究竟应该解决多少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城市最低收入家庭的数量究竟占到城镇家庭总数的多少、这项制度的实施年限为多久、在实施期间政府的资金运作和社会住房建设数量与计划如何安排、以及最终需要达到怎样的成效等,在相关的国家和地方发展计划及政策规定中始终没有明确规定。

就这一点来说,目前廉租房制度更像是一个阶段性的发展政策,而非一项持续性的发展计划。

这也是导致政府在资金和房源投入上不足的原因之一。

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现状与改革方向

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现状与改革方向

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现状与改革方向作者:潘湘玲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1期摘要:当前,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改善职工住房条件,保障低收入者住房水平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来越受到社会的各种批评,本文希望通过现状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入手,抛砖引玉,逐步增强住房公积金制度吸引力,扩大制度的受益面。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资金管理;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141-02一、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历史沿革及取得的主要成效住房公积金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社会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形式。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重要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互助性、保障性。

单位和职工个人必须依法履行缴存住房住房公积金的义务。

1991年,上海市借鉴新加坡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率先建立了有中国特色住房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发布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全国全面推行。

1999年国务院《住房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于2002年修订,以下简称《条例》)颁发后,住房住房公积金制度进一步发展。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推进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建设和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住房公积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是住房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不宽,许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不愿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

大量的中小企业低收入人群所在单位没有为他们建立这项制度。

二是住房住房公积金制度缴存差距大。

按照天津2013年的缴存数据分析,缴存基数的上限为16350元,按照最高缴存比例单位、个人各15%计算,月缴存额为4905元,缴存基数的下限为1500元,按照平均缴存比例单位、个人各11%计算,月缴存额仅为330元,最高缴存额是最低缴存额的15倍。

科研课题论文:新时期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

科研课题论文:新时期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

行政管理论文新时期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摘要:近年来在房价日益高涨的背景下,保障房逐渐成为一个高频词汇。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解决住房问题上被人们寄予厚望。

本文就旨在以主要发达国家住房保障经验为参考,来分析我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汲取发达国家住房保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重点发展廉租房、弱化发展经济适用房、取消限价房、建立完善的住房租赁制度、解决住房“夹心层”问题、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和加快住房法制化建设等相应的解决和完善办法。

关键词:住房保障;社会保障;住房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

孟子曾说过:“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即有了财产人才会向善,而没有财产人就会作恶。

可以把它引申为安居方能立业,如今这句话依旧适用。

现今中国房价畸高,越来越多的民众无力购买商品住房。

如何有效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成为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

1. 针对最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制度。

廉租住房制度是我国现行住房保障体系当中最核心的组成内容,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在市场承租住房的家庭发放租金补贴;二是直接提供廉租住房即实物配租。

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在住房领域为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对符合城市居民职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租金补助或以低租金配租的普通住房。

廉租住房解决的是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据建设部测算,目前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 10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 1000 万户,占全国城镇家庭人数的 5.5%。

截至 2007 年底,通过廉租住房制度改善住房条件的低保家庭有 95 万户。

2008 年中央安排用于廉租房建设资金为 68 亿元,比去年增加 17 亿元,增幅达到 33%。

2. 针对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制度。

经济适用房制度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阶段用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有效措施。

经济适用房是指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其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比较适中,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其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筑标准上适合居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住房社会保障性制度的现实性选择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论住房社会保障性制度的现实性选择摘要:我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缺陷已严重影响着普通老百姓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实现及特殊行业生产与生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已经造成威胁。

因此,借鉴经验,在改革中巩固房改成果,积极探索适应发展的新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对策
住房保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人的基本权利,是文明社会起码的目标,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住房保障体制建设起步于1998年,包括了以下几方面:一是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方式,这是一项强制与鼓励相结合的制度;二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半市场化的保障制度。

政府通过减免土地出让或提供土地补贴、减免税费等方式建设经济适用房,让部分群体进入这一保障制度;三是困难群体的非市场化保障方式。

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但在实际运行中,是与预期相差太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住房保障制度的借鉴
从20世纪初开始,面对由于革命和城市化,以及世纪世界大战带来的住房短缺问题,西方各国采取了一些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尤其是二战以后到70年代中期,为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发达国家为处理因战争以及之后的市场竞争而带来的“边缘群体”的贫困问题,先后制定了各种福利政策,实施各种福利制度,并逐渐走向鼎盛,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福利国家”。

这些国家不仅有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福利制度,在住房方面也相继建立了各自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

美国的福利住房政策主要是通过补贴制度来实施,补贴分为以项目为基础的补贴和和以租户为基础的补贴两大类。

以项目为基础的补贴是联邦政府推行的住房补贴工程,对住房补贴和对私有住房的补贴同属于这个范畴。

公共住房补贴制度始于1937年,是最早的补贴形式。

它由联邦政府负责拨付建造公共住房的所有资金,地方政府(或州政府)设置的归中央的住房局负责监督公比住房的建造、分配和,产权归地方政府住房司,其维修和管理营运的资金也由联邦受府负担。

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政府帮助低收入者购买住房。

购房者须通过抵押贷款获得住房,并拥有住房的所有权,政府对抵押贷款提供部分补贴,如补贴一部分首期付款,或补贴全部抵押贷款的交易、戎对抵押贷款提供担保,或补贴一部分抵押贷款利息。

这项措施极大地刺激了收入较低但有稳定工作的家庭购房。

二是政府帮助低收入者租赁指定的私有住房。

政府选择一部分合格的私人住房提供给贫困者,被选中的住房的房主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抵押贷款担保和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

以租户为基础的补贴是补贴跟“人”(租户)走,分为发放住房证和住房券两种形式,但接受对象都是低收入家庭。

联邦政府按照住房一般租金水平确定补助金额,承租者自己寻找和选择想要承租的住房,经过讨价还价协商确定租金。

选定住房的质量及
承租者和房主之间的租约须经地方政府住房局的确认之后,地方政府住房局直接以住房证或住房券的方式向房主支付一部分租金。

政府补贴的标准是租户按家庭收入的25%支付房租,其余部分由政府给房主补齐。

西方国家的住房政策及其实施已经充分说明了居民住房保障在促进发展、维护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西方各国均把为每一个居民提供住房和改善人们的居住作为其基本的国策。

尽管西方国家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同它们的失业、养老、医疗等其他福利制度一样,经常成为人们长期争论的话题,但毋庸置疑,它总体上是成功的,反应了住房问题不仅涉及到人的生存权和居住权,也是保障社会安定和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

因此,无论什么社会制度的政府,都必须对公众的居住问题进行关注,不能将住房全部私有化和商品化,这是我国当前因素、经济因素、因素所决定的。

2充分认识住房制度上的误区
当前我国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房价上涨过快,已背离了商品的价值规律,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购买能力,影响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负担。

因此,理解当前房改政策时,不能认为住房市场化就是人人买房,否认住房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住房市场化并不是人人拥有产权房。

我国目前城镇住房自有率已达80%,但发达国家拥有产权房的也只
有50%-60%左右,如美国目前住房自有率才占%。

所以我国目前住房自有率应当说已经较高了,相形之下却对住房租赁市场是不够重视的,住房租赁市场对低收入阶层、对于特殊行业的生产与生活及物业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认为实行住房商品化,提倡购租商品房,决不否认住房社会保障的重要性,而是应当关注弱势群体,重点是解决其基本的住房需求,关注特殊行业的需要,在当前住房自有化率已有较大提高的情况下,更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快住房保障制度建设。

3健全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在实行住房市场化之后,部分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更显突出,特殊行业的生产与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物业管理难以有序开展,因此,政府和企业应更多地关注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困难,切实抓紧抓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在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上做文章,要建立科学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注重救助(济)性、援助性、互助性三个层面。

同时要改进住房供应方式,总体思路是实行市场化、半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相结合的住房供应体制,高收入户购买大面积房、高档房;中等收入户购买面积适中的中等档次的普通商品住房;中低收入户购买或租住小面积、中低档次住房,亦即半市场化住房;低收入户租不起市场价住房,供应政府补贴房租的廉租住房或房租优惠的公房,特殊行业实行租住公房管理。

由此形成市场化供应与非市场化供应相结合、以市场化供应为主、非市场化供应为辅的住房供应体制新格局。

其好处是
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又体现了和谐社会精神,保障低收入群体能满足基本的住房需求和特殊行业的生产要求。

住房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复杂、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城镇居民收入、住房水平、房价高低、状况、企业特性和人口变动等因素,确立住房保障的工作目标和年度实施计划,探索新的住房供给方式、工作程序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郭松海.房地产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2005.
[3]王晓瑜.住房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M].北京: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