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为什么说管理内容的本质就是维持与创新?P540

1.维持是保证系统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也是系统种大部分管理人员,特别是中

层和基层的管理人员要花大部分精力从事的工作。系统结构会在运转过程中产生摩

擦,而逐渐从有序走向无序。管理的维持职能就是严格按照规则来监视和修正系统

的运行,尽量避免摩擦,保持系统有序性。

2.任何社会系统都是一个有众多要素构成的,与外部不断发生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

动态、开放的非平衡系统。而系统的外部环境、内部要素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不

即使根据内外变化的要求进行调整,就会被环境所淘汰,调整的职能就是管理的创

新职能。

3.系统的社会存在是以社会的接受为前提的,而社会之所以允许某个系统存在,是因

为该系统提供了社会需要的某种贡献;系统要向社会提供这种贡献,则必须首先以

一定的方式从社会中去的某些资源并加以组合。系统不断改变或调整取得和组合资

源的方式、方向和结果,向社会提供新的贡献,这正是创新的主要内涵和作用。二、创新类型的基本含义(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环境创新)P544

1.目标创新: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的经营目标,也需要适时的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

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加以调整,每一次调整都是一种创新。

2.技术创新: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就必须顺应甚至引导社会技

术进步的方向,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3.制度创新: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各成员间地正式关系地调整和变革,制度是

组织运行方式的原则规定。

4.组织结构和结构的创新:由于机构设置和结构的形成要受到企业活动的内容、特点、

规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同一企业,在

不同的时期,随着经营活动的变化,也要求组织的机构和结构不断调整。

5.环境创新:是指通过企业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

经营的方向变化。主要内容是市场创新。

三、创新过程的特点及创新的过程(四个阶段)P548

特点:创新过程的特点——是“杂乱无章”的过程

过程: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坚持不懈

四、如何对创新活动进行管理?P552

1.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

2.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

3.制定有弹性的计划

4.正确地对待失败

5.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

一、两种控制的类型P481

1.按照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

(1)程序控制:Z值是时间的函数。适用于控制按既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如上课铃声、程控机床、计划编制过程、质检过程的控制。

Z=f(t) 程序控制法奏效的条件是能较好地预测到对过程的控制措施带来的

结果。

(2)跟踪控制:Z值是跟踪对象(静态、动态)的函数。

如导弹打飞机、猫追老鼠、生产量与销售量、流转税额与销售额、利润与

收入和成本、奖金、工资的分配与绩效

Z=f(W) W—先行量

(3)自适应控制:Z值是过去已达状态Kt的函数。

如摸石头过河(战略决策过程)、动植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Z=f(Kt)

(4)最佳控制:Z值是某一目标函数的最优值(最大或最小值)。Z=Max(Min)(X、Y、Z)

如狗追兔子直接向交点追、确定性决策中的线性规划法解决的问题等

条件:对未来能准确估计。

2.控制的时机、对象、目标划分的类型:预先控制、现场控制、成果控制

(1)预先控制(前馈控制)是指在组织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包括:对投入要素的预先控制。上坡前加速,暖气提前升温,动员、岗前

培训、选拔,制定规章等。

优点:防患于未然;针对某项计划活动依赖的条件,不针对个人,易被员

工接受

条件:掌握及时的信息;了解前馈控制的因素与结果的关系

(2)现场控制(又称过程控制)指当活动正在进行的过程中所实施的控制。

如对投入要素及结果的现场控制。

如生产现场控制。

优点:及时指导,保证目标的实现

缺点:受到管理者时间、精力和业务水平的制约;应用范围狭窄(易计量

的工作);易形成对立情绪

(3)成果控制(又称事后控制、反馈控制)是在一个过程结束之后进行总结、评价、奖惩等活动(亡羊补牢)。

如财务分析、成本分析、审计、监察、不合格产品的发现与追究当事人的

责任、绩效考核。

作用:预防将来发生偏差;对目前过程有监督作用。

优点:无条件限制,适用面广,尤其是周期性重复活动;可以消除对后续

活动的影响;总结经验教训;奖惩依据

缺点:有延迟现象,已造成一定损失。

二、思考如何利用上述第二个分类去分析如何控制一项活动(如教学活动、生产、销售等)

三、管理工作中有效控制的要求是什么P486

1.适时控制:控制越早,损失越小,难度越大。

2.适度控制(范围、程度、频度)

A.控制的范围——防止控制过多或不足。

B.控制的程度——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C.控制的频率适度

3.客观控制:控制过程中要注意“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

A.控制标准要符合实际情况。

B.信息反馈要真实。如报喜不报忧

C.控制过程中采用的检查、测量的技术与手段必须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经营在时空

上的变化程度与分布状况

D.必须定期地检查过去规定的标准和计量规范,以使之符合现时的要求调整、纠

正措施要切实可行。

4.弹性控制:控制方法要具有灵活性,如比例控制,弹性预算。适用于不能准确预测

业务量的情形。

弹性预算、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增强控制系统的灵活性

四、控制的过程P491

1.建立标准:明确控制依据

确定控制对象:根据控制的目的确定。

选择控制的重点

制定标准的方法

2.衡量绩效:将标准与实际比较,发现偏差

通过衡量,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3.纠正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找出偏差的主要原因

确定纠正偏差的实施对象

选择适当的纠偏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