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辣史:辣椒在中国的四百年

合集下载

美食地理之辣椒的故事

美食地理之辣椒的故事
有人认为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最终被曾国藩的湘军剿灭, 是因为广西人不如湖南人更能吃辣。
有专家发现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江西、湖南、桂北、贵 州、云南、四川、陕西、甘肃……竟然与辣椒在中国传播的 路线高度重合。
还有人开玩笑说:红军长征到陕西就不走了,是因为再走 就吃不到辣椒了?
后来,辣椒被革命领袖引进到中南海,成为红色王朝的一 种象征。

美食地理
麻 辣




中国味道



汤 包







辣椒的故事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辣椒 大国,消费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位。据 研究,近年来中国人嗜辣程度日益走高, 辣在舌尖上的舞蹈愈发热烈奔放。然而400 多年前的中国还不知辣椒为何物;300多年 前,川菜正规菜谱中也不见辣椒的身影。 辣椒与中国,到底共同书写过怎样一段传 奇故事呢?
在漫长的岁月里,辣椒 就像一个时间猎人,在亚 洲东部的崇山峻岭中蛰伏 潜行,等待合适的时机开 创属于自己的辉煌。
辣椒,最初在中国被列入 奇花异卉。明史书有载:“番 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 味辣色红,甚可观。”
虽然花是小清新,但味道却令 人望而却步。
在辣椒登上餐桌之前,中国人 吃香喝辣主要依赖生姜、吴茱 萸、大蒜、花椒和紫苏等传统 调味料。
各种地方势力也不可小觑,他们在大江南北开辟了众多的辣味根据地, 使这种草根口味如星火燎原一样散布在华夏大地。
浙江,衢州人在浙菜的基地上建立了一个桥头堡,用鲜香辣的“三头 一掌”(兔头、鸭头、鱼头和鸭掌)攻城掠地,横扫沿海地区之外的浙江 大部分地域。
河南,不仅辣椒种植面积领先全国,还不声不响地用面粉和辣椒仿造

辣椒在中国的传播

辣椒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农史》2005-2
辣椒(Capsicum.frutescens L.)原产于美洲,别名番椒、海椒、秦椒、地胡椒和辣茄等。哥伦布航行美洲时把它带回欧洲。1493年,辣椒传人西班牙。[1]明代后期(16世纪末)辣椒开始传人我国。辣椒的引进和传播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福建辣椒记载时间与安徽、江西差不多,有趣的是,福建辣椒的别名最多,用途也有代胡椒之说。乾隆二十八年(1763)《长乐县志》:“番椒。”嘉庆《浦城县志》:“椒,邑有番椒、天椒、佛手椒、龙眼椒数种。”嘉庆《连江县志》:“番茄,俗呼辣椒,…味辛可代胡椒。”嘉庆《南平县志》亦有记载;道光《沙县志》:“蔬属:辣椒,俗名麻椒,又一种曰朝天笔。”道光《永安县续志》:“蔬:辣椒,俗名胡椒鼻。”道光《福建通志》、《永定县志》,道光、咸丰《邵武县志》,道光、光绪《光泽县志》,同治、民国《长乐县志》中均有记载。
二、主要省区的辣椒种植演变情况
明清时期,辣椒在各地称呼差别很大。北方和东北、西北地区叫番椒、秦椒;浙江、安徽叫辣茄;湖南、贵州、四川叫海椒、辣子;广东、广西叫辣椒,湖北叫赛胡椒;还有些地方叫辣角、辣火、辣虎。下面结合其他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明清时期主要省区的辣椒种植演变情况及相关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4)辣椒从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內地可能性不大。一是方志资料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陕西雍正末年才有少量辣椒记录,比东部迟半个世纪多;新疆到清末还未见记载,甘肃的记载是在乾隆年间,都迟于陕西本身,更迟于其东部的浙江、河北,由记载较迟的陕西向记载较早的浙江、河北传播,不合常理。二是“经‘丝绸之路’,在甘肃、陕西等地栽培,故有‘秦椒’之称”是望文生义,不符合历史事实。明王象晋《群芳谱》:“椒,……,一名秦椒,以产秦地故名,今北方秦椒另有一种。……附录:番椒,亦名秦椒,……。”作者是山东济南人,这个记述明白无误地表明,明代(1621)华北地区已有番椒种植;最早将“番椒”称为“秦椒”的地点也是在华北而不是其他地方。陕西自身辣椒记载最早的名称也叫番椒(雍正《陕西通志》:“番椒,俗呼番椒为秦椒,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子白味极辣。[按]《广群芳谱》云:‘秦椒以产自秦地故名,今北方秦椒另有一种。’盖即番椒也。”);三是中唐

无辣不欢:中国人的吃辣史

无辣不欢:中国人的吃辣史

美食史话|History of Food76|WorldCuisine辣椒何时传到中国辣椒原本不是中国产的,是明朝末年由海外传来的。

大航海时代,辣椒从原产地墨西哥、亚马孙等地区向世界传播,各地区的人们也开始种植辣椒(周达生,1989)。

关于这一点现在已没有异议了。

事实上,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出版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还没有关于辣椒的记载。

因此,辣椒在中餐中的使用,不过300多年的历史。

以至于以辛辣作为卖点的川菜,过去也是不用辣椒的。

当然,在辣椒从国外传来无辣不欢:中国人的吃辣史之前,四川人和湖南人就喜欢吃辛辣的食物。

芥子很早就是调味料,元代的贾铭在《饮食须知》中从养生的观点介绍过芥子的效用。

辣椒进入中国后,中国人食用芥子的习惯并没有改变。

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有着这样的记载:“制辣汁之芥子,陈者绝佳,所谓愈老愈辣是也。

以此拌物,无物不佳。

”(制作辣汁的芥子,越陈越好,都说越老的芥子越辣。

以这样的调味品烹调出来的菜肴都是很美味的。

)说明到了清代,芥子仍旧是文、图/摘编自《餐桌上的中国史》(作者张竞)无论是烧烤摊还是下饭馆,你总是能听到一句灵魂拷问,“能吃辣吗?”在祖传吃辣的四川人面前,一份“微辣”的火锅底料无疑等于认怂。

吃辣要互相攀比,辣也已经成了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解药,那辣椒是从何时传入中国的?人们又是怎样爱上吃辣的?明治大学张竞教授的《餐桌上的中国史》给了我们答案。

调味料。

正因为原本有这样的嗜好,所以辣椒能够很快地被中国人所接受。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辣椒是何时被用于烹饪并推广开来的。

调查发现,辣椒不是一进入中国就在烹饪中使用的。

很刺激的辣菜出现并进入饮食文化中心,是此后很久才发生的事情。

18世纪辣椒在饮食中仍毫无踪迹先来看看清初的饮食典籍吧。

明朝末年出生的朱彝尊的《食宪鸿秘》中出现了“辣汤丝”,是用猪肉、蘑菇、竹笋切细制作的汤。

但一查制作方法,并没有用到辣椒,只是在汤的表面撒了点芥子而已。

中国食辣史

中国食辣史

中国食辣史
中国的辣味食物历史悠久,辣味食物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早在古代,辣椒就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

辣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左右,当时它是一种辣味较弱的植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在饮食中加入辣椒来提升食物的味道,并在菜肴中使用辣椒酱来增加辣味。

中国的辣味食物在不同的地区有所差异,比如四川省和重庆市以辣味著称,而上海和北京则比较偏向甜味。

不过,无论在哪个地方,辣味食物都是中国人喜爱的一种风味。

辣味食物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有益健康,并被认为能够帮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以及提高免疫力。

中国的辣味食物有很多种类,其中包括辣炒肉丝、水煮鱼、川菜等。

辣味食物也是中国的代表性美食,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

中国食辣史

中国食辣史

精彩摘录
辣椒原产美洲,大约在十六世纪下半叶进入中国,即隆庆-万历年间。辣椒进入中国后长期作为观赏植物栽培, 直到康熙年间才开始逐渐进入中国饮食。
良性自虐机制(benign masochism)可以用于解释人为什么热衷于吃辣椒,辣椒使人产生痛觉,从而欺骗大 脑释放内啡肽,但又不会使人处于实际的危险当中。这种机制与人热衷于乘坐过山车,或是跳楼机,或是长跑 (缺氧),或是看恐怖电影的机制是相同的。都是欺骗大脑释放内啡肽而产生愉悦感的行为,又并不处于真正的 危险当中,因此称为良性自虐。
中国食辣史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国
阶级
线索
饮食
食物
辣椒
地域
中国
辣椒
分析 中国
口味
食辣史
饮食
名称
江湖
扩散
流行
移民
内容摘要
本书考查了中国食用辣椒四百年来的历史。主要依据三条理论线索来探讨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诸多问题:第 一条是辣椒传播的历史路径和食用辣椒的原因,这条线索的分析主要在文化唯物论的语境下;第二条线索是辣椒 在中国文化中的隐喻,这条线索的分析主要在结构主义的语境下;第三条线索是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阶级地位变 迁,这条线索的分析主要是在饮食的政治经济学解释语境下的。
第七节边疆 的辣椒
作者介绍
这是《中国食辣史》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椒的扩散
第一节超越食 1
物的辣椒
第二节辣椒的 2
“个性”
3 第三节中医对
辣椒的认知

《中国食辣史》观后感

《中国食辣史》观后感

《中国食辣史》观后感
《中国食辣史》是一部非常有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

通过对中国食辣文化的探索和解读,让我深入了解到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辣椒文化背后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首先,影片中提到了辣椒的起源和传播。

辣椒最早出现在南美洲,后来通过亚洲和欧洲的贸易活动传入中国。

辣椒在中国的种植和使用历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四川等地的川菜和湖南等地的湘菜中,辣椒被广泛使用。

这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辣椒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次,影片中展示了中国各地的辣椒文化和独特的辣椒风味。

从四川的火锅到湖南的辣椒炒肉,再到云南的酸辣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辣味特色。

这些特色不仅体现了各地的地域风貌和民族文化,也展示了中国人喜食辣的热情和勇敢。

影片中把每个地方的特色菜品都呈现得栩栩如生,让我非常想品尝一番。

影片还通过对川菜厨师的采访,展示了辣椒对于川菜制作的重要性。

看着厨师们熟练地使用辣椒调味和提升菜品口感,我感受到了他们对这门手艺的热爱和专注。

这也让我对川菜的制作过程和独特风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影片中还提到了辣椒的一些药用价值和健康功效。

辣椒中的辣椒素被科学家们发现具有很多好处,比如促进消化、增加食欲、提高新陈代谢等。

这让我更加意识到辣椒的食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味,也能对人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我对《中国食辣史》这部纪录片非常满意。

它让我对中国的辣椒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激发了我对中国菜肴和食材的兴趣。

我相信这部纪录片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领略到辣椒的魅力,也希望它能够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辣椒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一开始吃辣竟是用来代替食盐

辣椒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一开始吃辣竟是用来代替食盐

辣椒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一开始吃辣竟是用来代替食盐 如今川菜湘菜在全国的各个大小城市都随处可见,川菜湘菜所到之处,都是吃辣椒习惯的传播,所以在今天看来,吃辣椒早已不是云贵川人民的专长了,辣椒就是仿佛有一种魔力,刚开始的时候都像吃三味真火一样受不了,等到适应了吃辣,就会让你回味无穷。

辣椒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大概在公元前7000年时,就已生长在大陆上。

考古学家估计,公元前5000年,玛雅人开始吃辣椒。

很久很久以后,哥伦布去美洲途中,发现了辣椒,把它带回了西班牙,之后辣椒才开始在传遍世界各地。

中国人吃辣椒的历史实际上并不?很长,明朝末年辣椒才传入中国,至今也就300多年。

辣椒传入中国有两条路径,一是声名远扬的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新疆、甘肃、陕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在南方的云南、广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后逐渐向全国扩展。

刚到中国的辣椒并不是用来食用的,而是载植于花盆用于观赏,这可能得益于辣椒白色的花朵和红红的果实吧。

辣子鸡 虽然四川、重庆、贵州、湖南等地都以吃辣著称,但最早大量食用辣椒是从贵州开始的。

贵州气候潮湿,少数民族用吃辣椒来驱除湿气。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时的贵州交通非常落后,外面进入贵州的商品成本高价格贵,而像食盐又是生活必需品。

看过贵州彝族题材历史剧《奢香夫人》的朋友应该都记得,里面就讲到当时水西的人,每年要拿差不多一半的粮食才能换取够一年的盐巴。

这种现象虽然在奢香夫人打通了贵州通往云南、四川、湖南和广西的驿道以后有所改善,但当时的食盐还是很昂贵。

所以当时的人们就开始大量食用辣椒,以此来代替食盐。

康熙六十一年《思州府志》中有记载:“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 以辣椒代替食盐,有什么科学依据吗?这目前还是一个有待论证的问题,但前几年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卫生部门发起“低盐”行动,活动组织者开展了一系列烹饪课程,传授如何改变菜肴调料的添加量而不改变其味道的烹饪方法。

中国辣椒百年史

中国辣椒百年史

开个脑洞,如果我们现在穿越到汉唐时期,向长安的店家点一碗面,还要加一勺油辣子,估计店家会用看白痴的眼神瞪着你,然后反问:辣子是个什么球东西?说来奇怪,虽然现在辣椒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流行元素,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但辣椒与中国人的亲密接触史,不过才区区数百年而已,而且只百年的光景居然就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的每个角落。

为解疑惑,笔者这就带你小小地了解一下辣椒传入中国的历史,以及它席卷全国的最终原因。

从美洲到中国,早期的颜值担当大航海时代全靠风浪,冒险家们一浪接一浪。

当哥伦布的船队浪到美洲时,他并未注意到这种又红又尖的小果实。

但哥伦布的船医却对辣椒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于是,他将辣椒带回了欧洲,这是辣椒的第一次跨海远行。

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是当时的重要航海港口,连邻国西班牙的船只,也经常来到这里购买补给,然后驶向下一个港口。

在里斯本,辣椒作为一种贸易物品,自然被传播到了葡萄牙人的手中。

他们带着这种货物出海贸易,并一路将其带到了南亚。

从此,辣椒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又前进了一步。

此时的中国,正处在大明王朝时期。

在这个时候,徐阶刚刚斗倒严嵩不久,海瑞在大明官场上崭露头角,嘉靖皇帝即将走向生命的终点,并为自己的儿子隆庆皇帝,丢下了一个财政亏空的烂摊子。

为了给大明王朝好好续一续命,隆庆皇帝决定开关贸易,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港口,立刻变成了活跃的贸易集散地。

隆庆开关之后,辣椒很快便流入了中国内地。

率先接触辣椒的地方,便是宁波、广州等活跃的贸易港口。

但令人遗憾的是,初入中国的辣椒,并未第一时间进入厨房,而是变成了观赏植物,做起了“颜值担当”。

根据明代高濂《遵生八笺》的记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而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辣椒更是登上了《广群芳谱》这本书。

单单看书名,我们就可以猜测出主流文化对辣椒“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态度了。

如果在一大排的芍药、牡丹和月季中,种上那么几株辣椒,想想也是挺来感的。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舌尖上的调味史之辣椒篇

舌尖上的调味史之辣椒篇

舌尖上的调味史之辣椒篇辣椒/ 舌尖上的调味史上回说到食盐的历史,从官府专营到走入民间,食盐逐渐脱去了政治色彩而变为家常之味,不同于“土生土长”的食盐,今天我们来看一种源自海外却迅速征服国人味蕾的调味料——辣椒。

《华阳国志·蜀志》称:“蜀人尚滋味,好辛香”,有人便认为现代四川人喜吃辣椒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蜀人“好辛香”的风俗,这可是天大的误会,古人所谓“辛”味并非辣椒之味,而是指姜、葱一类的刺激性气味,中国传统的辛味蔬菜并没有辣椒,辣椒并非中国的本土物种,明代末年方从海外传入。

在辣椒出现之前,民间烹饪多用花椒、姜、茱萸、扶留藤、桂、胡椒、芥辣等调制辛辣之味,其中尤以花椒、姜、茱萸使用最多,被称为中国民间三大辛辣调料。

花椒花椒起源于中国,先秦时期就对此有所记载,《楚辞》中有:“椒,香物,所以降神。

”《诗经·唐风》中亦有一篇《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椒聊且,远条且。

”用以赞美多子多女之福,椒聊之实,指花椒繁密饱满的果实,象征多子多孙、人丁兴旺。

《诗经·周颂》中亦云:“有椒其馨,胡考之宁。

”意为酒香伴着椒香,祈祷家中长辈幸福安康。

《三辅黄图·未央宫》中记载:“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取其温而芬芳也。

”所谓椒房殿,是以花椒粉粉刷宫殿墙壁,使殿内温暖而芬芳,还可起到防蛀之效,西汉之后,椒房殿称为皇后居所,取其温暖、多子之义,寓意美好,如此,你便知甄嬛的椒房之宠有多么可贵了。

椒房殿模拟景花椒栽培的历史十分悠久,梁陶弘景《名医别录》中称“蜀郡北部人家种之,皮肉厚,腹里白,气味浓。

江阳、晋康及建平间亦有而细赤,辛而不香,力势不如巴郡者。

”说明晋代川北已有人工种植花椒。

《齐民要术》中也详细记载了花椒的栽培及育种技术。

北宋《本草图经》中记载蜀椒“陕、洛人间多作园圃种之”。

宋明时期,花椒栽培已遍布全国各地,郑和下西洋后,花椒便随之传到海外,广泛种植。

辣文化起源

辣文化起源

辣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说到辣,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辣椒。

然而如今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辣椒却并非原产于中国,它的家乡远在中南美洲热带地区。

在辣椒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已有“酸甜苦辛咸”的说法,其中“辛”便是辣的意思,也就是说“辛”才是中国最初的辣。

我们不妨以辣椒传入中国与否作为界限,来论述中国辣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辣椒传入以前】在中国古代,辛辣的调料十分多,重要的有花椒、姜、茱萸、扶留藤、桂、胡椒、芥辣、辣椒等,在辣椒传入中国前,花椒、茱萸、姜使用最多,是中国民间三大辛辣调料。

1、花椒花椒在中国古代的辛辣调料中地位重要,历史上又称川椒、汉椒、巴椒、秦椒、蜀椒等,在中国种植和使用都曾十分普遍。

清代以前,花椒在中国长江流域上中下游、黄河流域中下游都有大量种植,在中国的东中西部都有大量种植分布。

历史上四川地区是花椒最重要的产地,食用也最为普遍。

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平均有四分之一的食品中都要加花椒,与今天中国菜谱中花椒入谱比例相比,这个比例十分大了。

从北魏开始到明代,使用花椒的比例是在逐渐增大,最高的唐代达五分之二,明代也达三分之一。

2、茱萸在中国千年历史里,茱萸也曾扮演十分重要的辛香角色,是六味中“辣”的主要来源。

但茱萸多为野生,采摘不易,而且处理工序较为复杂。

3、姜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

在茱萸和花椒使用量逐渐下降的时候,姜依然在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辛香了两千多年,经久不衰【辣椒传入以后】辣椒是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的,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自从进入菜谱以后,便掀起一股辣的风潮,病持续到现在。

因为明朝才传入,所以辣椒进入中国菜谱的时间并不太长。

进入中国后,辣椒才有了蕃椒、地胡椒、斑椒、狗椒、黔椒、辣枚、海椒、辣子、茄椒、辣角、辣、秦椒等名称。

辣椒传入中国约400年,但这种洋辛香料很快红遍全中国,将传统的花椒、姜、茱萸的地位抢占,花椒的食用被挤缩在花椒的故乡四川盆地内,茱萸则几乎完全退出中国饮食辛香用料的舞台,姜的地位也从饮食中大量退出,但还有所剩余。

辣椒名称考释

辣椒名称考释

辣椒
洋 辣 子、番 椒 、洋 姜 、斑椒
辣茄 、茄辣 、辣果 、辣
秦椒 、青椒 、辣火 、 洋 辣 子、天 椒、天 海疯 藤、金
椒 、海 椒、海 角 、番 火 、辣 虎 、火 茄 、椒 茄 、 辣虎 、辣角 、洋辣子 、 辣 椒、佛 手 椒 、龙 眼 橄 榄、瓣 椒、 辣子 、辣 角 子 、辣 胡 椒 、 食茱萸 、地椒 、狗椒 、 椒、梦天 椒、灯 笼椒 、 广 椒、塔理 玛 洋辣 子、薄 椒 、红辣 菜 、 秦荻藜 、辣米菜 、薄 、 牛角椒、鸡心椒 、望天 穆 尔鲁楚 大椒 、角椒 、辣胡椒 、天 狗椒 茄 、青椒 、麻 椒 、地 椒 、 椒、指天椒 、南 瓜椒 、 扣子椒、七星椒、七姊
明神宗万历十九年 ( 1 5 9 1年 ) 问世 的 《 遵生 八 笺 》 ,在 其 “ 燕 闲清 赏 笺 ・四 时 花
纪”节 中记 述 : “ 番 椒 ,丛 生 花 白 ,子 俨 秃 笔头 ,味辣 色红 ,甚 可 观 ,子 种 ” , [ 2 1 此 为 现
洋 辣子并不 通指 辣椒 ,这种 西 洋来 的辣 椒 属
消失。
[ 关键 词]辣 椒 ;名 称 ;考释
辣 椒原 产 于美 洲 ,哥 伦布 航行 美洲 时将 迅速 普及 到 全 国 。
它 带 回 欧 洲 。辣 椒 于 1 9 4 3年 传 人 西 班 牙 , 1 5 4 8年传 到英 国 ,1 6世 纪 中 叶 已经 传 遍 中
欧 各 国 。1 5 4 2年 西 班 牙 人 、葡 萄 牙 人 将 辣
辣椒 传 人 中国 四百多年 ,四百年 问食 物
品种 迅 速 增 加 、人 口数 量 急 速 增 长 , 中 国
饮食 结 构 发 生 翻 天 覆 地 的 变 化 ,辣 椒 在 其 中扮 演 着 不 可 或 缺 的角 色 。本 文 拟 从 辣 椒

舌尖上的热舞:辣椒征服中国400年

舌尖上的热舞:辣椒征服中国400年

舌尖上的热舞:辣椒征服中国400年作者:杨弦章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4年第12期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辣椒之国,消费量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

不过,痴恋辣椒的饕餮客们或许并不了解,这位热辣的明星,其实直到明末清初才与中国“初见”。

在此之前,中国人竟不知辣椒为何物,我们祖先的舌尖上,从未有过它的热舞。

被遗忘的花椒和茱萸时代辣椒的中国史虽只有区区400年,可距今9000年前,美洲土著已开始食用野生辣椒了,五六千年前,印第安人开始驯化栽培这种神奇的植物。

1492年,哥伦布的远航不仅发现了新大陆,也收获了辣椒。

随着航路的打通,辣椒从美洲走向了欧洲、非洲、印度,并姗姗来迟,于16世纪晚期才终于抵达中国。

中国史籍对辣椒的最早记载,乃是明末高镰的《遵生八笺》,着墨点在“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清康熙年的《花镜》也是辣椒在中国早期身世的记录者之一,有趣的是,这乃是一本园艺学著作,重点也在于“初绿后朱红,悬挂可观”。

这些信息表明,今天红遍中国的辣椒,直到康熙年间的主要身份,仍是一种观赏植物。

在中国历史上,粉墨登场的辣味诸侯,有花椒、茱萸、扶留藤、芥辣、姜、直尊(襄荷)、萝(紫苏)等,其中尤以花椒为辣中霸主,权倾天下。

毫不夸张地说,在辣椒夺得天下之前,曾有过一个漫长的、实实在在的花椒时代。

中国是花椒的发源地,《山海经》、《农政全书》中提到中国各地都曾大量种植花椒。

历史地理学者曾对历代菜谱做过研究统计,得出的结论是,古代花椒入菜比例远远要高于今天,唐代菜谱中使用花椒的比例竟高达近四成。

可从清代开始,花椒地位迅速降低,势力范围也逐渐被压缩到西南一隅。

如此式微的辣味功臣还有很多,有唐诗“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中的茱萸,有曾被南方人作为美味的扶留藤等,它们的溃败更为剧烈,几乎已完全退出了中国的辛辣舞台。

质朴、坚韧的辣椒品质明末时期,辣椒抵达中国后,最先进入的是浙江杭州及周边,然后传到湖南、贵州、河北、辽宁;雍正年间扩展到陕西、山东;乾隆年间又传至安徽、福建、两广、四川、江西、湖北等地,其他省份和地区则相对更晚。

中国辣味江湖

中国辣味江湖

中国辣味江湖黔辣:中国顶级辣据贵州老家的长辈说,婴儿呱呱落地后,族中老者取来一支鲜辣椒,用辣椒头蘸一点白酒,放在鼻子下面让婴儿嗅一嗅,嘴里舔一舔,如同一场洗礼。

这是不少贵州土著都经历过的——刚睁眼看到这个世界就接触了辣椒,先尝了辣椒和酒之后才吃上奶。

黔人食辣的纯与醇民间俗语有云:“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贵州人怕不辣。

”其实贵州人是全中国最能吃辣的,甚至在痛饮白酒的时候也不忘丢进嘴里几个辣椒。

黔人食辣,讲究的就是一个“纯”字,没有五花八门的作料,没有拐弯抹角的讲究,直奔主题而去。

贵州地处西南腹地,多崇山峻岭,以前交通闭 大约400年前,起源于美洲的辣椒传入中国,很快红遍各地,花椒、姜等中国土生土长的辛香料地位渐渐衰落,茱萸竟险些被逼退出中国饮食辛香用料的舞台。

而令全球食客为之倾倒的川菜,其实只是中国辣味江湖里的冰山一角。

但凡称得起“江湖”的地界,总是藏龙卧虎、高手迭出,各地餐桌上颜色各异的辣椒,以及弥漫其中的浓郁生活味道,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多彩的中国。

塞,属于“欠发达”地区,但民风淳朴,黔人性情豪爽正气。

除汉族外,贵州还聚居着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等48个民族,各民族相处也十分融洽。

深入贵州腹地,别的不用多带,装上一包糖果,到时抓几把分给村寨里的乡亲,就能让你在陌生的地界如鱼得水、畅通无阻。

黔辣之纯粹,正如黔人之淳朴。

山野香料成就美味佳肴辣椒是一年生作物,秋后开始慢慢枯萎,贵州农人们将由青变紫、由紫转红的辣椒洗净晾干,用绣花针竖着划开一个口,再将混合米(籼米与糯米的比例为4:6)慢炒至香脆,用石磨磨成粗粉,拌上盐,加入青花椒之类的山野香料,填入辣椒腹中,然后逐个装坛。

之后的一步最为关键——在坛口塞上稻草或核桃叶,两人抬起坛子,迅速将其反扣在配套的、加满水的坛钵中。

剩下的工作就全部交给大自然了——待其自然发酵,其中的粗粉会从坛钵中慢慢吸水,使辣椒变得滋润、醇香,还带一点回酸。

一个月后,将坛中的辣椒取出,蒸米饭时放在饭上一同蒸熟;在炒锅中加少许猪油,将粘有少许粗粉的辣椒蒜苗或蒜末一同炒香,就成了乡村里的高级佳肴,酸辣、香糯,味道不比大城市酒店里的菜品逊色。

红红火火四百年,辣椒如何征服中国人的味蕾?

红红火火四百年,辣椒如何征服中国人的味蕾?

红红火火四百年,辣椒如何征服中国人的味蕾?毋庸置疑,辣椒在现代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辣椒的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一半左右,其种植面积占世界辣椒种植面积的35%,占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的10%,仅次于全国大白菜的种植面积。

辣椒的经济总产值超过700亿元,产值和效益位居蔬菜作物之首。

辣椒这一种“舶来品”,仅仅用了400多年便征服了中国的餐桌。

传入中国,辣椒最初不姓“辣”食有五味“苦辣酸甜咸”,人生百态“酸甜苦辣”,中国人与“辣”味的情缘可谓至深。

在辣椒传入中国前的两千多年里,传统的辛辣调味料主要是花椒、姜、茱萸,还有扶留藤、胡椒、芥辣等。

其中花椒更长期是中国“辣界”的“老大”,不但在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种植,而且在中国古代食谱中花椒入菜的比例远高于现在。

可是从清代开始,花椒便被辣椒迅速打败,势力范围也逐渐被压缩到四川一隅,使川菜形成麻辣兼备的格局。

花椒是中国古代使用最普遍的辛辣品辣椒何以只用了两百多年便能够在中国“一统江湖”?相比其他辛辣作物,如茱萸、花椒和扶留藤,辣椒的口感更丰富可口,制作和保存却格外简便。

而且,辣椒对各种水土适应能力强,对土壤、日照的要求不高,因此在很多地方都适合生长。

再者,相比需要多年培育才能结果的茱萸和花椒,草本的辣椒当年播种即可收获,在房前屋后非常小的地块上也能蓬勃生长,因而充分利用了中国珍贵的土地资源和精耕细作的农作传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成为辣椒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驱动力。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各种美洲的作物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

明朝末年,辣椒经海路从菲律宾一带传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高镰的《遵生八笺》中“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是古代关于中国栽植辣椒的最早记载。

辣椒抵达中国后,最先进入的是浙江杭州及周边,然后传到湖南、贵州、河北、辽宁;雍正年间扩展到陕西、山东;乾隆年间,则到了安徽、福建、两广、四川、江西、湖北等地,其他省份和地区则相对更晚。

辣椒在中国的征途

辣椒在中国的征途

An Overview of Hot Flavorin China 文+安南图+ Marianne A d a m左小朵陆仁“民以食为天”,漫长的中华文明史对应着几乎同等长度的饮食历史。

西汉 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中原地区带回了 9种农作物的种子。

15~16世纪 的大航海时代,哥伦布误打误撞来到美洲,将辣椒—这种已在美洲大地上生长了八千年的植物,带往世界各地。

自16世纪末辣椒来到中国算起,它在中国的征途已然进行了四百余年。

在近五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辣椒 从沿海走向内陆,从南方走向北方,更能适应一地自然环境的辣椒品种被 培育出来,更能获得当地人喜爱的形 态和风味也越来越多。

以至于从前嗜甜的川菜被如今的大众定性为“辣菜”;以至于湘黔两地,_个“无湘不成军,无辣不成席”,一个又是历史上首先吃辣的地区。

因此,在介绍具有典型特征的“辣城”之前,有必要厘清何以同一时间传入中国的物种那么多,偏偏辣椒能够在中国食材云集的饮食江湖里占得一席之地。

花椒、姜和茱萸与当下的饮食习惯不完全相同,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各地区的饮食便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据{〈黄帝内经•素大城头条Feature本页图由上往下依次为花椒、姜、茱萸,历史上被称为“三香”。

此三者是古时中国民间重要的辛辣调料,其中西南地区食用花椒的风气最为普遍。

问》记载,东部沿海地区的人爱吃海鲜、口味偏咸,西部地区偏好油腻的食物,北方的游牧民族喜好各种形态的乳制品,南方人爱吃酸的和腐化了的食物,中原地区因为物产丰富,不必那么辛苦就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杂食。

至于以巴蜀为代表的西南地区的口味,可以参考东晋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的描述:"尚滋味……好辛香。

"“辛"之一字,点出了辣椒与中国本土香料植物的共性:使人感到刺激。

在辣椒出现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中华大地上早已开始使用辛辣的调料,四川更是这些调料的重要产地。

營如有“中国民间三大辛辣调料"之称的花椒、姜和茱萸,还有胡椒、芥末、紫苏、扶留藤等多种植物,经过烹调,都能产生“辛香”的滋味,令人胃口大开。

中国人的300年食辣史:中国人能吃辣吗?根据辣度发现原来不能

中国人的300年食辣史:中国人能吃辣吗?根据辣度发现原来不能

中国人的300年食辣史:中国人能吃辣吗?根据辣度发现原来不能说到吃辣,我们常说“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怕不辣、湖南人辣不怕。

”而随着川菜、湘菜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吃辣俨然成了一种全民风尚。

甚至在外国人眼中,辣味是中华饮食中最重要的味道。

但其实辣椒进入中国仅仅只有400年的时间,成为中国人的食物更只有区区300年。

那么辣椒是怎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征服了中国人的味蕾?为什么最先吃辣的是贵州人?为什么南方人更喜欢吃辣椒酱,而北方人更喜欢吃辣椒粉?还有中国人的吃辣能力在全世界算不算强呢?今天李夫子就来跟大家聊一聊中国人与辣椒的400年历史渊源!辣椒传入中国,成了观赏花卉先说第一个100年,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辣椒开始传入中国,进入东南沿海成为一种观赏植物。

和玉米、土豆、番薯、蕃茄等食物一样,辣椒的原产地是美洲的热带地区,它和番茄一样都属于茄科植物。

据科学家们研究,辣椒是从番茄中逐渐分化出来,最早是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开始使用的。

1492年西班牙人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同时也发现了辣椒,把它带回了欧洲。

后来辣椒被葡萄牙人带到了印度、印尼和马来西亚一带。

16世纪末,辣椒通过南洋华侨进入到了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广东等地。

刚传入中国时的辣椒品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杭州名菜“杭椒牛柳”里的杭椒。

不过它刚传到中国时,名字不叫杭椒而叫“番椒”。

为什么叫番椒呢?因为在明清之际,中国人对外来植物的名称前都加个“番”字,所以一些带番字的名字一直保留至今,比如番茄、番石榴等等。

而“椒”这个字,在辣椒传入中国之前,一般是指花椒和胡椒。

花椒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植物,胡椒是在唐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具有辛辣的刺激性味道。

辣椒进入中国东南沿海之后,因为也有相似的辛辣味道,就被叫做番椒了。

“番椒”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末年,杭州人高濂所写的《遵生八笺》一书中,这本书出版于1591年,其中写道“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关于辣订阅文章

关于辣订阅文章

关于辣订阅文章“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用在“辣”上同样合适。

有人总结:四川人不怕辣,湖北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

听到这个,江西人可能不同意,贵州人估计也不满意。

全国各地吃辣文化非常盛行,到处都是川菜、湘菜和火锅店。

其实不仅在中国,全世界的辣文化都是如火如荼。

和50年前相比,世界人口增长了2.2倍,但世界辣椒贸易总值却增长了25倍,足见辣椒的受欢迎程度。

1994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出了世界上最辣的辣椒——红色“沙维纳”。

但自从这个记录出来,世界各地就开始培植越来越辣的辣椒,世界纪录被数次打破。

最疯狂的时候是2010年到2011年,冠军在4个月之内被刷新了三次。

在用特立尼达蝎子布奇制作辣椒酱的时候,厨师甚至要穿上化学防护装备。

这还是第二名。

辣的这么狂野,然而,你知道我们吃辣的历史吗?其实,我们吃辣的历史非常非常短。

大概1.2万年前的南美,人类首尝辣椒,当地印第安人把它作为最重要的一种调味品;大约15世纪末,辣椒传到欧洲;而16世纪末,辣椒才传入中国,名曰“番椒”,是作为一种观赏花卉被引进和栽培的。

清乾隆年间(1736-1795),辣椒开始作为一种蔬菜被中国人食用。

最初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因为辣椒最初从海外传来,下江地区首当其冲。

所以,中国人吃辣椒的历史也就300多年。

下江人吃辣椒的时候,四川人还不知辣椒是什么东西呢!乾隆年间李化楠撰写的反映川菜的专著《醒园录》丝毫不见辣椒的影子。

清嘉庆(1796-1820)年间,四川才开始栽种辣椒。

所以,四川人吃辣椒的历史不过200年。

吃辣的历史虽然不长,但这却丝毫不影响辣椒受欢迎的程度。

那么,为什么全球人都开始吃辣了呢?我们为什么爱吃辣?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知道“辣味究竟是什么?”你绝对想不到的是——辣其实不是一种味道,它和其他所有味道都不同,它不依赖味觉和嗅觉,辣的本质是一种痛觉。

在《品尝的科学》中,作者写道:辣椒的辣其实是一种痛觉,却会给人带来快感;它的口感是热的,但不是因为温度。

辣椒也是外来户,传入中国400年就PK掉了古人用了千年的辣料

辣椒也是外来户,传入中国400年就PK掉了古人用了千年的辣料

辣椒也是外来户,传入中国400年就PK掉了古人用了千年的
辣料
如今中国人的餐桌,辣椒可谓是必不可少的一味香辛料,尤其是我的南方的湖南、四川等地,几乎达到了无辣不欢的地步,也因此形成了以辣为特色湘菜,川菜。

但辣椒其实是个外来户,在中国的种植史都不到500年。

辣椒的原产地在地球另一端的美洲,后来被哥伦布带到了欧洲,宋元之后,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辣椒顺着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的江浙一带。

但辣椒传到中国后,并不是做为香辛料食用的,而是观赏。

明人高濂的《遵生八笺》中最早提到辣椒:
“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
甚可观。

”《遵生八笺》刊行于万历十九年
(公元1591年),时为明朝后期,辣椒就是
此时传入中国的。

到了后来,辣椒向内陆传播,渐渐开始被食用,尤其是在一些盐比较少的地区,如贵州,认为辣椒能“消水气,解瘴毒”;还当“盐”吃。

清康熙《思州府志》称:“海椒,俗名辣
火,土苗用以代盐。


再后来,辣椒向湖南一带传播,四川较湖南晚一点,但辣椒一进入三湘、巴蜀之地,不仅引发了长久的餐饮革命,而且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如今风行全国的湘菜、川菜,都是因为辣椒的出现才成为名菜的。

辣椒进入中国人的食谱才不到500年,却迅速替代了中国用了几
千年的传统香辛料:花椒、生姜、茱萸。

而茱萸,甚至几乎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仅留在重阳节思亲的古诗当中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国古代的人吃辣椒吗

中国古代的人吃辣椒吗

中国古代的人吃辣椒吗1中国古人不吃辣椒;原因见2。

2辣椒在中国的历史辣椒是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的,但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是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1591年),有:“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的描述。

据此记载,通常认为,辣椒即是明朝末年传入中国。

清初,最先开始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

在盐缺乏的贵州,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土苗用以代盐”,辣椒起了代盐的作用,可见与生活之密切。

从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开始,贵州地区大量食用辣椒了。

乾隆年间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贵州东部的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辣子。

嘉庆(1796年—1820年)以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种植普遍起来,嘉庆时有记载说,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已经开始“种以为蔬”了。

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贵州北部已经是“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时盛行的包谷饭,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盐块加海椒,用作蘸水,有点像今天四川富顺豆花的海椒蘸水。

湖南一些地区在嘉庆年间食辣并不十分普遍,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之间,湖南食用辣椒已较普遍了。

据清代末年《清稗类钞》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说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经成性,连汤都要放辣椒了。

四川地区食用辣椒的记载稍晚。

雍正《四川通志》、嘉庆《四川通志》都没有种植和食用辣椒的记载,目前见于记载的最早可能是在嘉庆年间。

从四川嘉庆年间种植和食用辣椒的地区来看,主要在成都平原和川南、川西南和川、鄂、陕交界的大巴山区。

道光、咸丰、同治以后,四川食用辣椒开始普遍起来,以至辣椒在四川“山野遍种之”。

光绪以后,四川食用辣椒更为普遍,除在民间广泛食用外,经典菜谱中已经有了大量食辣椒的记载。

清代末年傅崇矩《成都通览》记载,当时成都各种菜肴达1328种之多,辣椒已经成为川菜中主要的作料之一,有热油海椒、海椒面等,特别是川菜中的回锅肉正式见于书面记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食辣史:辣椒在中国的四百年
作者:曹雨
来源:《新晨》2020年第09期
辣是一种痛觉,比赛吃辣实际上是较量忍耐疼痛的能力,而夸耀这种能力实际上是通过展示忍受疼痛的能力从而证明自己在身体对抗上占优势。

辣椒是以辛辣成为调味料的,但是我们常说的辣味其实并非一种味觉,而是一种痛觉,这就是为什么人类身体没有味蕾的部位仍然能感觉到“辣”。

人的舌头能够感受到的味道只有酸甜苦咸四种,人在摄食含有辣椒素的食物时,辣椒素通过激活口腔和咽喉部位的痛觉受体(TRPV- 1),通过神经传递将信号送入中枢神经系统。

通过神经反射,心率上升、呼吸加速、分泌体液,同时,大脑释放内啡肽,使人产生愉悦感。

内啡肽是可与脑内吗啡受体发生特异的结合反应而产生类似吗啡作用的多种内生肽,有镇痛和产生快感的效果。

在人体受到伤痛刺激,或者遭遇危险(如缺氧)时,脑内就会释放内啡肽以对抗疼痛,并使人放松愉悦。

良性自虐机制可以用于解释人为什么热衷于吃辣椒,辣椒使人产生痛觉,从而欺骗大脑释放内啡肽,但又不会使人处于实际的危险当中。

这种机制与人热衷于乘坐过山车,或是跳楼机,或是长跑(缺氧),或是看恐怖电影的机制是相同的。

都是欺骗大脑释放内啡肽而产生愉悦感的行为,又并不处于真正的危险当中,因此称为良性自虐。

人类吃辣的行为与饮酒的行为有类似之处,都是通过对自我的伤害来获得同伴的信任的一种社交行为。

学界对饮酒行为带来信任的解释是由于人类从血缘社会过渡到地缘社会时,遇见陌生人的几率大大提高,因此相互之间的交往要付出更高的“信任成本”,酒在这个时期作为一种昂贵的产品,劝酒就变成了一种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来换取同伴的信任的行为。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酒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酒精度也大幅提升,相互之间劝酒就变成了一种身体上而不是利益上的“自伤”行为,共同喝酒这一行为也就隐喻着“我愿意和你一起接受伤害”,由此而产生同伴之间的信任。

吃辣的行为和信任关系产生的机制与喝酒类似,但是吃辣并不导致持续的伤害而只是产生临时的痛觉,共同吃辣的行为也就隐喻着“我愿意与你一同忍耐痛苦”,这种共情造成了信任的产生。

吃辣的行为还有一种炫耀忍耐痛苦能力的意义,在这层意义上,文身也有相似的作用。

习武之人在比试以前往往向对方展示文身,表达的是“我在忍受痛觉上要比你更胜一筹”。

俗话说,未学打架先学挨打,能够忍受痛苦显然要在比武的时候获得更大的优势。

吃辣也是一种忍受痛觉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可以经过锻炼来培养的能力。

一般来说,某人在长期吃辣以后,对辣造成的痛觉的忍耐能力会增强,也就是变得对痛觉较不敏感;反过来说,某人如果长期不吃辣,那么对辣的忍耐能力则会下降。

因此吃辣也有着向同伴们展示自己有着更强的忍痛能力,而在身体较量中意味更占优势。

虽然辛辣并不是味觉,但由于人们长期习惯于称呼辛辣的刺激感为“辣味”,本書中亦沿用这一习惯性表述,读者们在阅读本书时可以将“辣味”视为一个词组,表达的意思是“进食辛辣食物带来的感官刺激”。

英文中的Pungency一词用于形容辛辣食物的特质,与中文中“辣味”的意义相近,但没有味觉的意思。

这一表述通常只在学界使用,英语日常用语中形容辛辣食物特质常用Hot(热的)或Spicy(富有香料味的)。

常见的调味品中具有广义上的辣味的不仅仅有辣椒,还有姜、胡椒等调味品,本书讨论的对象是辣椒以及其作为调味料的辛辣特质,即来自辣椒的Pungency。

国际通用的辛辣测量指标,即史高维尔指数,是对辣度的量化表达。

这种测量方法是美国药剂师威伯·史高维尔于1912年发明的,具体方法是将一定重量的干制辣椒研成粉末,使其溶于酒精(辣椒素可溶于酒精),以固定浓度的糖水不断稀释辣椒的酒精溶液,直到五个经过特定训练的受试者中至少有三个完全尝不出辣味。

如果所用的糖水重量与干制辣椒重量相等,那么即为100史高维尔单位(ScovilleHeat Units,以下缩写为SHU),如果所用的糖水重量十倍于干制辣椒重量,那么即为1000SHU。

史高维尔指数属于主观测试法,有可能因为受试者的敏感度不同而不能得出精确的结果。

不过史高维尔指数虽然有主观因素干扰,但其指数也相当可靠,与此后的完全客观测量法所得出的结果相差极小,在饮食文化研究的语境下,这种细微的差距并不足以影响研究的有效性。

1980年开始,美国香料贸易协会采用了一种更为精确的测定辣椒素的方法,即高效液相色谱法。

这种方法能够完全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从而得出更精确的辣椒素含量,这种测量方法得出的指数叫美国香料贸易协会辛辣指标,此指标的1单位约等于16史高维尔单位,因此可以相互换算。

但是这一方法较为复杂,测试的成本也比较高,国际范围内并不普及,因此现在国际通用的测量方法仍是史高维尔指数。

内容简介
本书考查了中国食用辣椒四百年来的历史。

主要依据三条理论线索来探讨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诸多问题:第一条是辣椒传播的历史路径和食用辣椒的原因,这条线索的分析主要在文化唯物论的语境下;第二条线索是辣椒在中国文化中的隐喻,这条线索的分析主要在结构主义的语境下;第三条线索是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阶级地位变迁,这条线索的分析主要是在饮食的政治经济学解释语境下。

作者简介
曹雨(1984-)生于广东广州。

2015年取得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与暨南大学联合培养历史学博士学位,2017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后出站,曾在爱尔兰国立梅努斯大学访学。

现任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近年来的研究领域为华侨华人研究和饮食人类学,尤其关注食物传播与烹饪口味和移民之间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