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教育教案七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大全七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大全七篇九年级物理教案大全七篇九年级物理教案怎么写?初中物理是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
本课程一般从初二开始开设,授课时间为两年。
它一般是中考的必修科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九年级物理教案大全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九年级物理教案大全篇1本章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从广阔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大海再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都是本章研究对象。
学习本章知识以后,你会知道: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的三种常见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基本性质-------质量和密度,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等。
同时学会探究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会应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1)(一)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了解原子的结构;(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二) 学法点拨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
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微观物质的尺度很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
但是,分子也有结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
课前准备○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初三物理教案(优秀17篇)
初三物理教案(优秀17篇)初中物理教案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学习者的分析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3、教具与学具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教学流程图设计内容设计意图活动层面教材处理师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
认知层面想想议议学物理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物体所做的功所用时间A 1000J 5SB 1000J 10SC 4000J 1minD 6000J 1min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
4、想想议议: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
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
7、巩固提高: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7篇)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7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项羽与文弱书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本节主要讲述力的单位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教材首先通过文字和插图说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进行测量,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测量力的大小。
对于力的单位,课本中只讲了牛顿,因为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由于初中无法讲解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课本中只是给出了单位的名称、符号,并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简单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并通过几个插图说明弹簧秤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材重点讲解了学生实验,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组织学生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会正确读数。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弹簧秤、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拉力器教学设计示例(一)引入课题测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
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
为了直观,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
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由为什么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
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
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二)新课教学1、力的单位教师可直接向学生说明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
初三物理教案7篇
初三物理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计划、汇报材料、心得体会、发言稿、合同大全、申请书、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reflection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summari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 draf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三物理教案7篇编写详细的教案需要根据教学反馈和评估结果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制定完善的教案需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个性化的调整,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三物理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1《电压》【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3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4、指导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从而了解电压的概念,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1、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
2、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教学方法】类比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们知道导体中存在着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电荷定向移动的呢?运用抽水机提供水压,水压形成水流,类比学习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
对学生学习电压进行引导。
二、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和课前预习学生电压,教师要引导1、电压概念的形成: 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源的作用: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的装置(1)干电池:(2)发电机:(3)学生电源:干电池学生电源3、想想做做:电路中先后接入一节和两节干电池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4、总结结论(1)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2)单位换算关系1 kV=10 V 1V=103 mV(3)常见的电压值:干电池电压1.5V,我国家庭电路电压220V。
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7篇
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7篇为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大家需要事先制定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师为了掌握课堂节奏事前拟订的文字材料。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七篇中考物理复习教案七篇中考物理复习教案都有哪些?学物理最重要的是多思考。
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要等老师来解释,或者直接看答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物理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物理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与合作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正确的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三、教具准备:每组三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说明这节课的内容:(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2)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二)、进行新课这节课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分两部分进行。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 + 、 -接线柱。
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
在学生动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实验结束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
表2: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测量数据IaIbIc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组织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 + 、- 接线柱。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把实验记录填入实验报告的表格内。
九年级物理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0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0篇)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
以下这10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九年级物理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九年级物理教学教案篇一课题1.初步认识,正确说出的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2.欧姆定律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
其中:U——电压(V) I——电流(A) R——电阻(Ω)注意:欧姆定律反映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中I、U、R之间的关系。
导出式:;【典型例题】一辆汽车的车灯,灯丝电阻为30 Ω,接在12 V的电源两端,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答案】0.4A【解析】已知:,求I解:【针对训练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0.6 A。
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 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
【答案】12V【解析】已知:,求解:由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根据可得:,则:【针对训练2】加在某一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5 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5 A,则该电阻器的电阻应是多大?如果两端的电压增加到20 V,此时这个电阻器的电阻值是多大?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大?【答案】10 Ω;2A【解析】依题意画电路图如下:由得:当导体两端电压增大到20V时,如下图所示: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欧姆定律1.内容:2.公式:3.对欧姆定律的理解:I、U、R应指同一导体或同一部分电路;I、U、R的单位应统一,采用国际单位。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三、今日感悟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篇二18.2.1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2.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重点掌握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后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讲授新课知识点一:观察电能表,常常可以发现:电能表上的铝盘转动的快慢经常是不同的,家里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铝盘转动得越快,而且使用电热水器时比使用一只灯泡时转得快,这是怎么回事呢?如下图所示,节能灯上的“24 W” 是什么意思?演示:分别拿一只24 W 和一只500 W 的电吹风机,接在电路上,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二)新课学习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例:人走路a.哪里存在摩擦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例:滑雪比赛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b.怎样减小摩擦力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
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
(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课后小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精选10篇)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篇一一、电荷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5、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
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
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二、电流和电路1、电路的组成: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4)导线:连接电路2、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三、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只有一条通路,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断开;开关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响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并联电路的分支点。
从电源两级到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间的个条电路叫支路。
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1)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流出。
3)估测、试触,选择合适量程五、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1)进户线:火线、零线。
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与断。
4)保险丝:当电路中又过大电流,保险丝熔化,自动切断电路。
(其保护作用)2、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案例(优秀7篇)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案例(优秀7篇)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再熟悉不过。
对于初中的物理课程,为了学生能够更加理解明白,教师可以进行相关主题班会。
这里的7篇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案例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一、安全电压第二、用测电笔辨别火线第三、安全用电常识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安全用电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也是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需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具有实际意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的内容不同于前面规律性知识的学习,注重的是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好的体现了sts精神。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安全电压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学习使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过程(一)事例引课(2')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视频,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兴趣是的老师,具体事例引课比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案精品[15篇]
初中物理教案精品[15篇]初中物理教案精品[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教案1知识目标1、知道产生的条件;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静;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掌握判定方向的方法;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产生的条件以及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通过静与滑动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或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称为滑动;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作用力3、两个物体间的滑动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5、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6、静存在值——静。
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和静两部分。
重点是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
2、难点是在理解滑动计算公式时,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受到的时,学生往往直接将重力大小认为是压力大小,而没有分析具体情况。
教法建议三、讲解有关概念的教法建议介绍滑动和静时,从基本的事实出发,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使学生接受的存在。
由于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所以在讲解时不要求“一步到位”,关于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学生讨论来理解。
1、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的例子;2、让学生思考讨论,如:(1)、一定都是阻力;(2)、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3)、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主要强调:是接触力,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在运动中也可以充当动力,如传送带的例子。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优秀8篇)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优秀8篇)篇一: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篇一《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
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
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
初中物理教案(15篇)
初中物理教案(15篇)初中物理教案2教学要求:1知道浮力的概念.2理解物体浮沉条件.3掌握浮力的实质、方向.4能正确运用浮力的实质、物体浮沉条件求浮力.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2)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教学模式:实验、设问、讲解、练习教学时间:1课时.实物及实验器材:(1)投影仪一台,透明胶片数张.要求把板书、练习题课前写在胶片上,以减小课堂上书写时间.(2)演示弹簧秤一把.(3)500毫升烧杯三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酒精.(4)乒乓球2个,其中一个装细砂,用作悬浮演示.(5)边长为5cm的立方体红砖一块.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为什么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生:船、木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师:沉在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向上托的力?生:部分回答有,部分回答没有.教师演示课本图8—27实验,回答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本节课所讲的浮力.二、讲授新课1.什么叫浮力?(板书)(1)先演示石块放在清水中,让学生知道石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2)然后把石块放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里,说明石块也受到盐水向上托的力.(3)最后把石块放在酒精里,让学生进一步知道,石块放在酒精中时,同样也受到酒精向上托的力.师:从上述的实验,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浮力?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师:物体在空气里有没有受到向上托的力?氢气球脱手后为何会上升?生:物体在空气里同样受到向上托的力,所以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板书)2、用实验引动学生第一、用弹簧秤和细线系着体积相同的规则的铁块,不规则的石块,干木块等,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减小;在水中游泳时感觉水有向上的托力等感性认识出发,逐个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浸在水中物体要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从而纠正“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上浮的,所以受到浮力的'作用;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下沉的,因此不受浮力作用”的错误观点.第二、通过演示规则铁块和不规则的石块随着浸入水中体积的增大,弹簧秤的增数减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深度增加时弹簧秤示数不变──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任何深度的浮力都相等”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成正比”的错误认识.第三、通过观察铁块和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示数减小相同这一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相同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相同”这一本质联系,摒弃那种“浸没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质量、密度、形状等有关”的错误认识.第四、通过观察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弹簧秤的示数为零的现象,使学生了解: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第五、在以上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P144“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上表面在液体下面h1米处,如图正方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是多大?方向怎样?”再加上“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多少?”的计算分析,初步认识浮力等于“液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只有物质在液体中上浮时才有浮力的错误认识.第六、通过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和上述计算所得到的浮力:F浮=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pg(h1+L)L2-pgh1L2=pgL3=pgV=pg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V排=V).从实验和推导两方面进一步认识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本质联系,摒弃了那种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模糊认识.由于气体具有同液体相同的性质,而气体的密度很小,气体对于体积不大的物体作用的浮力,通常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但热气球能载几吨重的物体上天,说明气体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能产生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把上述由个别现象所得出的知识加以综合并进行抽象和概括就能得到“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在物理教学中,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时,必须有意识地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这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初中物理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7篇电流通过任何电器或导体,电器和导体都会发热,这种现象叫电流热效应。
(老师板书:电流热效应)师:这种现象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生:电能转化为内能。
(老师板书:电能转化为内能)师:它们产生的热量有什么不同?生:(学生讨论后)它们产生的热量有多有少。
(在学生心里自然产生了“产生热量有多少?”这个问题。
)【点评】依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建立问题期盼,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科学探究焦耳定律:师:既然电流通过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不同,同学们会想到什么问题?(学生谈论纷纷,举手发言,老师引导)生: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师:你们觉得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去猜想)(学生谈论纷纷,举手发言,老师引导)生:可能与电压、电流、电阻、时间或其它等等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师:同学们讨论很热情!猜想对不对呢?(引导学生进入试验研究)生:我们用试验来验证!(通过平常的教学,学生都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问题都要由试验事实来评判)【点评】各种研究问题和教学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布满兴趣和动力去解决自己发觉的问题。
师:好!下面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试验方案(学生设计试验)(学生小组讨论,讨论时间可以长一点)【点评】老师开始不要给任何提示,以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放开思维去思考,培养学生开放型思维能力。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设计的试验方案?(学生七嘴八舌,但真能设计完整方案的不多,此时需要老师的引导)师:你们说说做这个试验首先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试验设计)生:热量的多少如何用试验展示出来?生:如何用试验来验证热量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关系。
生:用什么样的电路去试验。
生:师:大家想想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没有可以体现热量多少的办法?生:(学生讨论并发言)有热胀冷缩比较热量法,测温度比较热量法等等。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8篇)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8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篇一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录结果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三、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四、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区别: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3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v=s t3.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4.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v=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第1页(共35页) s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中学物理教案优秀6篇
中学物理教案优秀6篇初中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掌握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3)在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四、实验器材:玩具小车、玩具小球、鸡蛋、沙土、小桌、弹簧、斜面、小钢球、塑料球等。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实验演示:玩具小车推着小球前进,举高的砝码砸碎盒子里的鸡蛋,压缩的弹簧恢复原状时推动小球前进,以及白板上展示的风推帆船前进,举高的重锤砸桩,拉弯的弓射箭等图片引出能量的定义。
(二)新课讲解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2、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老师引导]:对比、分析课前的演示实验,以及白板上风吹帆船前进、举高的重锤砸桩、拉弯的弓射箭三幅图片,把能量细分,得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
[学生总结]: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势能:把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又叫做势能。
[学生练习]:学以致用,相应习题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各种形式的能的理解。
3、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提出问题]:有的物体动能大,有的物体动能小,你能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活动]:学生前后四个人一组讨论、分析猜想得出,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现在我们利用桌上的斜面、小球、小方块来探究动能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
九年级物理教案(优秀7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优秀7篇)九年级物理教案篇1【设计理念】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 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
3.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4. 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
会判断物体浮沉。
5. 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教学器材】弹簧测力计、墨水瓶、烧杯、水、乒乓球(3个)、溶液。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 什么是力?2. 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3. 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
墨水瓶受几个力?(两个)4. 两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5.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二、导入新课(一)演示实验1. 用手托住空墨水瓶。
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2. 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学生实验: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
)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演示实验: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学生实验: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板书一、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方向)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教育教案七篇初三物理教育教案七篇初三物理教育教案怎么写?要想学好物理,应当做到不仅把物理学好,其它课程如数学、化学、语文、历史等都要学好,也就是说学什么,就得学好什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三物理教育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初三物理教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l 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l 过程与方法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二、新课教学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
【环节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
此时,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演示实验: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引出新课)【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三个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2.交流总结;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
(路程大的就快)(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总结规律,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环节三】创设情境,建构速度概念教师提出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1.创设情境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__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教师启发: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我们可不可以把他们其中一个量设置成一样呢学生思考讨论:可以计算两位冠军每1s内运动的路程,每一个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就快。
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情况下进行比较。
2.速度我们平时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称作速度,用符号v表示。
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所以。
物理量都有单位,那么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什么呢学生数学中学过路程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所以会很容易想到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教师补充在交通运输中我们还常用到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1m/s=3.6km/h。
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强调常用的几个。
【环节四】速度应用(多媒体展示)例题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物理计算,规范计算步骤:①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
②如果相同的物理量单位不同,要统一单位。
③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时,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强调公式变形,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3: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学生自主解答。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速度概念;例题展示规范学生解决物理题的步骤并学会速度公式的变式,同时注意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模块二:匀速直线运动【环节一】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多媒体展示两个网球运动时频闪照片,提出问题:①哪个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②哪个小球运动的速度(即运动快慢)基本保持不变③哪个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提示可以用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第一个网球任何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也就是运动快慢不变,并且一直沿着直线运动,并且运动方向不变,我们成这样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设计意图:用频闪摄影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物体的运动情况,加深学生记忆;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思考,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环节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快慢不变即速度不变)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改变即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运动基本上都是变速运动。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时快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率研究,也可以用来计算,这样算出来的就是用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平均速度。
此时s是某段的总路程,t是某段的总时间,v表示的就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例题: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 km,求火车的平均速度.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总结提升,构建本节知识网络。
一、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1 m/s=3.6 km/h二、在变速运动中,v= 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初三物理教育教案精选篇2一、教材的特点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
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与老教材的课程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在生活中,初二学生对摩擦有感性认识,只是还没有从物理学角度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为了贴近学生,一上课我就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实验,并提出问题:“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待学生回答后,我们本节就要来学习科学探究:摩擦力。
2.进行新课(1)介绍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由于教材中不仅研究了滑动摩擦,也提到了滚动摩擦,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摩擦的分类: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同时告诉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只重点研究滑动摩擦。
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释这个概念时,主要强调滑动摩擦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而对于“相对运动”没作过多的解释。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a.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
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
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
今天,我们只对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并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b.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我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c.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至于有同学问到为什么在匀速状态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将在第六章讨论这个问题,并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
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在每个大组我抽取了两个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