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九课《对外开放》,是人教版部编历史教材。
本课主要内容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对外开放的推进。
课程内容包括: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的进程、对外开放的实施以及对外开放的成果。
本课通过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使学生了解我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的重大变革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近现代的历史,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深远意义,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对外开放的实施和成果,掌握我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的重大变革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对外开放的实施和成果。
2.难点: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案例,进行分析解读,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搜集与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相关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
初中历史_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展示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提问①“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一.讲授新课(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学1.中国的对外开放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跨出了第一步?这种方式是谁提出的?2.什么是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3.我国首先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集中在哪两个省份?分别是哪里?4.为什么选择这四个地方作为经济特区?5.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6.对外开放领域扩大的过程?7.对外开放的格局?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和意义?(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对外开放第一步——经济特区的建立出示地图:经济特区建立师:请学生在图上指出,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四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学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窗口”是深圳。
师:结合地理知识说一说为什么国家为什么会选择这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毗邻港澳、重要侨乡,交通便利。
师:经济特区“特”在哪里?生:特”: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教师强调是经济特区而不是政治特区。
展示图片对比深圳特区设立前后的变化,了解深圳速度。
师: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史实材料: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教材内容包括:改革开放的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等内容。
本课是学生学习我国现代史的重要章节,对于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过程和意义等方面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掌握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对外开放的意义。
2.难点: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过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联系,对外开放的具体实践和成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总结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改革开放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成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历史_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9课对外开放设计说明教学目标1.掌握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影响,重点是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行成。
2.了解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及格局的形成。
3.把握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知识。
4.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树立起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内容教材第42-45页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难点:对外开放格局的理解。
教学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
从1979年起到现在,我们在对外开放方面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播放《春天的故事》,导入本课课题。
[板书]课题:对外开放引导学生看投影,了解本科的学习目标。
投影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步骤与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让学生从整体进行把握。
[投影显示][教师讲解]中国现代经济开始发展并逐渐繁荣于东部的沿海地区。
因为这一地区对外港口众多、农产品资源雄厚,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商品化程度较高,一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基地早在本世纪初叶即已成型,基础设施、交通建设、市场服务和金融服务等条件优于内陆省份。
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地区的城市在对外开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979年1月,交通部驻港机构招商局率先根据中央的精神,于同香港一水之隔的广东深圳市蛇口公社,划出一块土地创办工业区。
同年3月,广东省向中央提出了积极发挥广东的优越条件,扩大对外经济合作活动,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加快经济发展的建议。
同年7月,中央批准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灵活措施,还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两市试办经济特区。
1980年5月,中央在总结深圳、珠海两市试办经济特区的基础上,又建立汕头、厦门两个经济特区。
[教师提问]我国在那些地方设立经济特区,有几个。
初中历史_部编2017版三单元《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知道经济特区创设的作用和影响。
⑵了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⑶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了解80年代初经济特区的创设,90年代初的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对外开放,从方法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聪明举措;从现实需要看,是促进中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从长远意义来看,是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重点:对外开放的的进程及特点。
难点:如何深入浅出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是把双韧剑。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主席带领下。
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什么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前景怎样,我们先听一首好听的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会议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中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并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
【新课探究】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一)导入:视频《春天的故事》,同学们视频中的老人是谁,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为什么说“崛起了座座金山”,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对外开放的起步:经济特区的建立1.目的: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资金,形成对外开放的局面。
2.时间和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
3.特区企业形式: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
4.作用: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⑵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起到了重大作用;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⑷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初中历史_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学习这一课的学生包括我自己,都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享受者。
但是,普遍对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状况了解的太少,因此对于开放的必要性和开放的伟大意义难以有深刻、全面的认识。
丙炔讲课的班级,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学习新的知识需要较长的理解过程,历史基础相对较差。
学生自身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能力还很缺乏,如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弱,对问题分析、归纳仅局限于一面。
在教法上,我采用以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讲练结合的方法。
通过以新带旧,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总结、归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易于掌握知识。
在学法上,选用自学和讨论相结合的探究合作交流方式,以一系列问题促进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一般性结论,教师则从旁适时点拨,帮助学生逐步攀升,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一句话,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
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对内改革的基础上,围绕着对外开放展开。
首先第一个模块是对外开放的第一步: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的建立。
那么经济特区的“特”表现在什么地方?经济特区又是在哪些区域?什么时间开始的?以问题的形式,督促学生探究答案。
观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特区对外开放前后的对比图片,让学生自己在观察中去体验和感悟:建立经济特区带来的变化。
紧接着出示问题: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对比变化和已有知识,尝试概括出意义。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随着课堂知识点的不断延伸,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地理相关知识针对所出示的问题明确对外开放城市,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察思考逐步理解、体悟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探索出知识点,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在学习对外开放的同时,联系到之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部分内容,又为接下来即将学习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铺垫。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带来的历史变迁。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有初步的了解。
但针对本课内容,学生可能对改革开放的深层次意义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案例和史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掌握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
2.难点: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进行系统讲解。
2.案例分析法:教师运用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4.影像资料法:教师播放相关纪录片等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课件。
4.影像资料:相关纪录片等影像资料。
5.史料:用于论证和说明改革开放历史背景和过程的史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是一篇介绍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课文。
本课主要围绕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展开,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可能仍停留在表面,对于改革开放的具体过程和成果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内涵,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2.难点: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音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改革开放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教学用具: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需要进行改革开放?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我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认识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对外开放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对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深远意义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系实际,提高他们对对外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2.教学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资料等,生动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为例,引发学生对对外开放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4.课堂讲授: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具体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讲述了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事业的正确选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改革开放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深入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下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3.史料:收集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史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我国现代史的一个重要的了解,也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全面的把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重要性以及深远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的具体过程和深远意义,学生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以及它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2.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它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它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讲授与解读: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深入解读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改革开放的过程和意义。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历史_第九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知道经济特区创设的作用和影响,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2)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⑶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难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族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历万种灾难而总能重生,就是因为我们有进取创新、勤劳拼搏的精神。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代史上状元实业家张謇听说这几天召开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今天来到了我们课堂,想了解当代中国发生的变化。
同学们,我们就向张先生介绍祖国变化,主题是“对外开放显奇迹,伟大决策定乾坤”。
分三个板块:经济特区显威力、层层深入覆全国、加入世贸影响大。
各小组研究一下,你们自己决定自己的任务,各领一个版块,向张謇先生介绍祖国的对外开放。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开放的过程主要是指对外开放从尝试到扩大到初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布置学习任务一、经济特区显威力1、中国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结合史料分析。
材料: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一一邓小平2、新时期我国的对外开放以什么方式迈出了第一步?这种方式是谁提出来的?这种方式开放了哪几个地方?(“可以划出一地方来,叫特区。
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的史实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利用历史地图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地图的能力,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因素对认识历史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树立学生开放的意识,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和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材分析】《对外开放》是八年级下册第9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行的两大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
重点介绍了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及其特点。
教材上一节课介绍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基本情况与成果。
而本节课介绍的对外开放的过程与影响,他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举措。
可以这么说,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也无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因此本节课的地位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本课共有三部分内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部分内容呈递进关系:时间关系上的递进、开放领域的递进、开放成效的递进。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系统学习,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提高,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改革开放的史实对学生来说相对久远,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却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
因此,在安排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尽提供适量资料,设置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现实,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理解对外开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的政策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掌握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认识对外开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难点:对外开放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氛围。
2.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对外开放的政策内涵。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如深圳的变迁、高铁的发展等,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何要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带来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介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我国历史发展,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历史意义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文化大革命等历史知识。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改革开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掌握相关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课堂上分组讨论,分析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
4.情感教育:结合历史事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2.教学素材:收集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等,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
3.板书设计:提前准备好本课的重点内容,以便课堂上的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需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发展有何意义?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和教学素材,呈现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外开放的初步尝试、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加入世界贸易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本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一些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但对于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
2.教学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变化。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对外开放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与对外开放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提前布置学生查阅与对外开放相关的资料,做好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和现在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让学生对对外开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一、课堂导入师:首先,请大家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播放视频)四十年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像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大地,中国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歌曲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是谁?“圈”指的是什么?(生答)经济特区是如何建立的?对外开放又是怎样发展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二、学习目标1:识记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基本史实;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及作用,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重点、难点)3: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三、自主探究(任务一:结合教材42-44页,完成以下探究过程。
)1、对外开放(1)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扩大: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___个沿海城市。
1985年起中国又把___、___ 、___和___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___经济特区建立。
1990年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1992年,相继开放了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边境城市和口岸。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__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___ 开辟了新途径,为____ 开拓了新空间。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对外开放》导学任务单,任务一,《对外开放》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四、合作探究任务二1.识读《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示意图,说出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2.观察教材44页《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探讨经济特区选在东南沿海的原因;3.观看视频,归纳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及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结合教材,梳理对外开放的过程,概括对外开放的特点;师:通过本课的自学检测部分,我相信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现在通过课堂探究活动,我们进一步学习本课内容PPT 出示问题:1.识读《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示意图,说出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学生回答。
教师在PPT 上进行展示。
合作探究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浦东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1.识读《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示意图,说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PPT 出示问题:2.观察教材44页《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探讨经济特区选在东南沿海的原因;学生小组探讨后进行回答,教师讲解补充。
历史基础:位于东南沿海,较早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交通位置:交通尤其是水运极为便利。
邻近港澳,市场广大,人口众多,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
PPT 出示问题:3.观看视频,归纳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及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师播放播放课件素材—教学视频:经济特区的建立。
生1:目的: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作用:生2: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特区的成功,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大潮。
知识补充经济特区“特”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经济特区“特”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像香港、澳门是“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它仍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只是在经济活动中给予优惠政策。
PPT出示问题:4.结合教材,梳理对外开放的过程,概括对外开放的特点;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PPT图示进行讲解。
合作探究沿海开放城市沿海14个城市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等内地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边境城市和口岸点线面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结合教材,梳理对外开放的过程,概括对外开放的特点。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知识拓展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对外开放有哪些本质的不同?并思考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启示。
学生小组探讨后,填写在探究问题单上,回答后,教师讲解。
学生根据填写表格,回顾所学知识,思考对外开放对今天的启示。
教师讲解总结。
1.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3.说明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适时调整政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设计意图:从与近代史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对比中,得出对当今的启示。
过渡:近代中国被迫开放,使中华民族走向灾难;现代中国对外开放,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有利于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中国对外开放不仅“引进来”,还积极的“走出去”?我们是如何“走出去”的呢?出示任务:任务三【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及教材45页相关史事,从中概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师介绍世贸组织及标识。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中文简称是世贸组织。
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年10 月30 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48年1月1日开始临时适用),是全球性的,也是联合国相关组织,“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并存1年。
1995 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
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世界贸易组织标识由六道向上弯曲的弧线组成,上三道和下三道分别为红、蓝、绿三种颜色。
六道弧线组成的球形表示世贸组织是不同成员组成的国际机构。
标识久看有动感,象征世贸组织充满活力。
生: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师:加人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各种权利和机遇,还有各种义务和挑战,特别是我国的某些弱势项目。
或竞争力低或产品老化或技术不具优势,或特色不鲜明等,加人世贸组织后,对我国部分企业、产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一句话: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助于中国商品进人国际市场,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
五、知识结构(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结构六、巩固练习,查漏补缺一、单项选择题1.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A.汕头B.深圳C.珠海D.厦门2.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1990年批准设立的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A.深圳经济特区B.厦门经济特区C.珠海经济特区D.上海浦东开发区3.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A.引进外国资金B.引进外国技术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D.发展民族经济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1、材料一中的“座座城”主要是指哪几个?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写出其中2个即可)2、材料二中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二位领导人分别是谁?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毛泽东;邓小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或开国大典)3、党的哪次会议使中国开始“富起来”?这次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 、请你为祖国写下真诚的祝福。
祝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或早日实现中国梦等。
七、课堂小结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走进了新时代。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我们要迎难而上,最终实现我国的强国之梦!万水千山最美中国路!八、结束语学生欣赏视频歌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大多出生于21世纪初,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对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状况只是有所耳闻。
他们对对外开放有所了解且有切身体会,但是对于中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以及对外开放的不同设置还不很清楚。
但他们对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国会面临哪些问题,对外开放对中国日后发展的影响非常关心。
而且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学习及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的了解有助于其对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的理解。
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及相关知识在政治教材中。
这些都为他们学好本节课打下良好基础。
效果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1、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
2、认识邓小平对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对基础知识基本掌握,能够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并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也培养了学生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行的两大战略。
“引进来”和“走出去”。
重点介绍了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及其特点。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方针之后,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过渡到制度性开放,进人到深化阶段。
它对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评测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A.汕头B.深圳C.珠海D.厦门2.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1990年批准设立的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A.深圳经济特区B.厦门经济特区C.珠海经济特区D.上海浦东开发区3.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A.引进外国资金B.引进外国技术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D.发展民族经济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