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9课 对外开放 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九课《对外开放》,是人教版部编历史教材。

本课主要内容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对外开放的推进。

课程内容包括: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的进程、对外开放的实施以及对外开放的成果。

本课通过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使学生了解我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的重大变革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近现代的历史,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深远意义,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对外开放的实施和成果,掌握我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的重大变革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对外开放的实施和成果。

2.难点: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案例,进行分析解读,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搜集与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相关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案设计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2、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

3、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作用。

4、认识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难点】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史料教学法【课型】新授课【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让世界来到窗口。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使近代的中国饱受列强侵略。

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中国要发展,就要实行对外开放。

材料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领导人说:“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

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随后,中央授权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许多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

问题:1980年翁纯贤想要离开家乡,到中国大陆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去闯荡一番,她会选择哪里呢?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合作探究一1、经济特区特殊在哪儿?(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2、1980年来到深圳的翁纯贤要提高自己会选择去什么单位?(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外资企业深圳第一家外资企业香港开达实业有限公司深圳蛇口凯达玩具厂)3、为什么要设立特区? (经济特区通过对外经济合作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等问题,为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成为知识、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窗口,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环节二让世界深入中国幻灯片展示深圳的变化:深圳本来只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特区建立以后,“时间就是金钱。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教材内容包括:改革开放的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等内容。

本课是学生学习我国现代史的重要章节,对于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过程和意义等方面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掌握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对外开放的意义。

2.难点: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过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联系,对外开放的具体实践和成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总结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改革开放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成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教学难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游戏导入新课,通过手的握紧与放松的过程中水量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开放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打开国门对外开放。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历史入手,拉进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500年前的中国惧怕开放,100年前的中国屈辱开放,半个世纪前的新中国,西方封锁与世界划清界限。

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一篇。

第一篇:忆往昔浮云遮望眼1.中国是否要进行对外开放出示《邓小平文选》,探究问题,理解对外开放的背景。

(1)中国是否要进行对外开放??(2)当时的中国和外国的差距大不大?该怎么做?(3)如何进行开放?【设计意图】通过《邓小平文选》,以及基于内容的四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得出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

教师过渡:历史以铁的事实证明,开放与兴盛相伴,封闭与落后并存。

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是发展不起来的。

为了适应日益开放的世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外开放第一次写入我们党的决议,中国开始打开国门,历史进入进入新的篇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 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不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景引入一、导入新课方案一下列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来一探究竟。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方案二新华社北京2019年4月1日电: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师:播放图片,解说有关历史,创设情境。

生:欣赏图片,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师点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是正确的。

”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尝试,而经济特区的成功,证明这一尝试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的对外开放事业要不要继续进行下去?要不要扩大对外开放?二、对外开放的扩大【问题1】结合教材第43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和教材第44页第一个自然段,简述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致经过。

【问题2】现如今,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问题3】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为什么?【过渡】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光有请进来是不够的,还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导学案【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对外开放政策和主要举措。

3. 分析中国对外开放的意义和影响。

导学重点:1. 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对外开放政策和主要举措。

导学难点:1. 分析中国对外开放的意义和影响。

导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1. 向学生们展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变化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坏处?2. 学生回答后,教师带领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思考:这种变化是怎样实现的?对外开放是如何发生的?3. 引出“对外开放”一词,并告知学生今天的学习内容。

Step 2:知识梳理1. 学生根据课本第9课的标题“对外开放”,以小组形式进行互相商议和讨论,试图凭借自己的理解概括课文内容。

2. 随后,每个小组汇报出自己的概括,并教师指导下整理出一个全班共同的概括。

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学生们的概括,作为整个探究过程的导引。

Step 3:重点内容解析1.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文第一部分:“变与不变”,并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怀疑和改革之间的辩论、改革的必要性、中国早期对外开放的失败。

2.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文第二部分:“沉重的包袱”,并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的基础、决策者的决心。

Step 4:能力训练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讨论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举措。

探讨并总结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

2. 教师带领学生整理并讨论所总结出的内容。

并将学生总结的内容与课本进行对比,发现和纠正不完整或错误的地方。

Step 5:知识拓展1. 教师向学生讲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每次重要决策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可以用他们所了解的内容,为课本第三部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编写一个标题和提纲。

概括出其中的核心。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带来的历史变迁。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有初步的了解。

但针对本课内容,学生可能对改革开放的深层次意义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案例和史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掌握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

2.难点: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进行系统讲解。

2.案例分析法:教师运用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4.影像资料法:教师播放相关纪录片等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课件。

4.影像资料:相关纪录片等影像资料。

5.史料:用于论证和说明改革开放历史背景和过程的史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是一篇介绍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课文。

本课主要围绕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展开,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可能仍停留在表面,对于改革开放的具体过程和成果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内涵,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2.难点: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音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改革开放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教学用具: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需要进行改革开放?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讲述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教材通过阐述我国在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摆脱封闭僵化的状态,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从而使得国家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等历史知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外开放的具体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生活变化有直观的感受,但未必能将其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变革联系起来,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情感态度,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将其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变革联系起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图片、音像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改革开放的氛围。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讲解法: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历史图片、音像资料,如改革开放时期的标语、场景等。

2.准备相关的历史文献、研究报告,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深入分析。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我国近现代史实,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史料,展现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近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外开放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感悟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机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取得的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增强学生对我国发展道路的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2.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改革开放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成效。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

2.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课件、黑板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呈现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讲述了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事业的正确选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改革开放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深入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下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3.史料:收集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史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的史实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利用历史地图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地图的能力,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因素对认识历史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树立学生开放的意识,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和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材分析】《对外开放》是八年级下册第9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行的两大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

重点介绍了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及其特点。

教材上一节课介绍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基本情况与成果。

而本节课介绍的对外开放的过程与影响,他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举措。

可以这么说,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也无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因此本节课的地位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本课共有三部分内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部分内容呈递进关系:时间关系上的递进、开放领域的递进、开放成效的递进。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系统学习,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提高,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改革开放的史实对学生来说相对久远,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却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

因此,在安排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尽提供适量资料,设置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2、对外开放领域的逐步扩大,加入世贸组织。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2、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3、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外开放,对内改革,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青年学生必须致力于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2、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的学习,但并不是全盘西化,是结合中国实际,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用;3、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的影响。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导入。

二、明确教学目标:三、学生自学:自己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并适当标记:1、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何时开始的?1980年共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2、经济特区的设立有什么作用?3、我国的对外开放领域是怎样逐步扩大的?形成了什么样的开放格局?4、中国何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后有什么作用?四、探究新课:1、根据教材第一目“经济特区的建立”,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最先开放的经济特区是哪里?(先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海南岛)(2)经济特区“特”在哪?(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对国外投资者在企业设备、原材料、元器件的进口和产品出口,公司所得税税率减免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3)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里?(深圳)(4)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是什么?(对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3.根据教材第二目“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对外开放领域是如何逐步扩大的?(①进一步开放沿海开放城市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社2016年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本课在中国现代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课时安排】本课共一课时三、【课标要求】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有很强的求知欲。

通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的能力,但认识能力还不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仍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培养学生开放的胸怀。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2、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学习目标】1.说出经济特区建立的概况和成效并探讨经济特区的建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2.列举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扩大的过程并分析出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描述中国加入WTO的情况并探讨中国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六、【教学法分析】1.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七、【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现实,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理解对外开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的政策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掌握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认识对外开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难点:对外开放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氛围。

2.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对外开放的政策内涵。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如深圳的变迁、高铁的发展等,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何要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带来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介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我国历史发展,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历史意义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文化大革命等历史知识。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改革开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掌握相关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课堂上分组讨论,分析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

4.情感教育:结合历史事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2.教学素材:收集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等,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

3.板书设计:提前准备好本课的重点内容,以便课堂上的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需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发展有何意义?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和教学素材,呈现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外开放的初步尝试、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加入世界贸易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本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一些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但对于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

2.教学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变化。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对外开放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与对外开放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提前布置学生查阅与对外开放相关的资料,做好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和现在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让学生对对外开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学案 第9课对外开放 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学案 第9课对外开放 学案

第9课对外开放【学习目标】1、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组织;2、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3、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

【重点难点】1.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2.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自主学习】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对外开放是___________的重大决策。

2.1980年,中央决定在 ________、________两省设立了________、珠海、汕头、________4个经济特区。

________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设立经济特区,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沿海城市: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________、天津、________、________、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______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____________也建立起来。

4.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①相继开放了、武汉等沿江城市;②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③昆明、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5.格局: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________年,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合作探究】1、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什么重大战略决策?其创建成功的原因还有哪些?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始于哪一年?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意义?2、我国哪一年加世贸组织?加入该组织对我国有何利弊?3、中国近代史上的开放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开放的不同?【当堂达标】1.“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 对外开放
班级 姓名
【课程标准】
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对外开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1.以深圳特区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 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

3.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课前: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42-45页,圈点勾画学习目标中提到的知识点。

回答下列问题。

1、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

2020年是我国设立经济特区(D )
A .32周年
B .35周年
C .38周年
D .40周年
2、20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发现,泰国至少领先中国30年;30年后,中国人再次发现,泰国已至少落后中国上海20年。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B )
A .中、泰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B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C .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 .科技革命的推动
3、邓小平说,特区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

以下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C )
A .厦门
B .汕头
C .深圳
D .珠海
4、1980年,经济特区的稳定,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

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
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

这一举措是(C )
A .增设经济特区
B .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C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D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课中:
【合作探究】
探究一:结合中国近代两次鸦片战争示意图和教科书所示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从地理位置上看对外开放的区域有何相同之处?
都首先开放东南沿海地区。

探究二:围绕对外开放,对比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点。

地区都是中国比较富裕的地区;开放格局都是从沿海逐渐到内地等。

【课堂小结】
完成本课思维导图:
课后:
【能力提升】
1、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所属的省份是(A)
①广东②福建③海南④台湾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2、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C)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3、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D)
A.1947年 B.1986年 C.1995年 D.2001年
4、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区是(B)
A.环渤海地区 B.上海浦东 C.闽南三角地区 D.海南经济特区
5、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D)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

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

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不少厂家惊呼:狼真的来了。

我国将逐步降低关税、取消地方保护、开放市场。

国外厂商虎视眈眈地盯着具有很大潜力的国内市场,原来在政府的保护下吃“独食”的我国厂家感受到了压力。

2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原因: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

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2)中国是哪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世界贸易组织的英文名称缩写是什么?
2001年。

WT0。

(3)材料二中“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不少厂家惊呼:狼真的来了”,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呢?
我国加入WT0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我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和合作,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