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虾生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探讨
环境因子对南美白对虾性别分化的影响
(2)实验设光照周期6L∶18D、12 L∶12 )实验设光照周期6L∶18D、 L∶ D、18L∶6D、24L∶0D处理。无节幼体开 18L∶6D、24L∶0D处理。无节幼体开 始,水面照度为2000 LUX。两个平行,仔 始,水面照度为2000 LUX。两个平行,仔 虾后第10,20,32,37,42,50天实验结 虾后第10,20,32,37,42,50天实验结 束时取一次样,每次10条左右,观察外部 束时取一次样,每次10条左右,观察外部 形态并固定在bouin液里,直到肉眼区分雌 形态并固定在bouin液里,直到肉眼区分雌 雄为止。通过外部形态和组织学手段鉴别 性别并观察性腺发育情况。
4 壬基酚处理 方法: 凡纳滨对虾糠虾幼体开始,分别设壬基酚 10 µg/L、40µg/L、70µg/L、100µg/L四个 µg/L、40µg/L、70µg/L、100µg/L四个 梯度,分别用120升白桶培育,两个平行, 梯度,分别用120升白桶培育,两个平行, 仔虾后第10,20,32,37,42,50天实验 仔虾后第10,20,32,37,42,50天实验 结束时取一次样,每次10条左右,观察外 结束时取一次样,每次10条左右,观察外 部形态并固定在bouin液里,直到肉眼区分 部形态并固定在bouin液里,直到肉眼区分 雌雄为止。通过外部形态和组织学手段鉴 别性别并观察性腺发育情况。
水产养殖和水环境的关系
1.2 水产养殖业对天然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 一方面海水养殖的生产过程和发展需要清洁未受污染 的水域,受到海岸带其它人类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某些 海水养殖方式自身又是一个对近岸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污 染源,对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养殖业自身 污染已制约渔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水产养殖自身污染 主要来自营养盐和有机物的排放、养殖过程中化学药物的 使用、养殖鱼类的逃逸等
1.21·残饵与生物代谢
有关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欧洲网箱养殖鲑鱼所投入的饲料约有 80%的氮被鱼类直接摄食,摄食的部分仅约有25%的氮用于鱼类生长, 其余的65%被排泄,其中10%作为粪便排除体外。这意味着投入的饲 料仅约有1/5被有效利用,其余部分都作为污染物排入周围环境中。东 南亚对虾半精养或精养的饲料仅有5.8%的氮和4%的磷以对虾产品形 式收获,12.8%的氮和40%的磷排入海中,其余部分沉积在池底,在 精养池塘有约21.7%的氮和6%的磷收获,8.4%的氮和7.2%的磷排入 海中。在墨西哥半精养池塘,约35.5%的氮和6.1%的磷以虾的形式收 获,36.7%的氮和30.3%的磷排入海中[8]。含有机物及氮、磷营养盐 等废物大量排入水中,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甚至与其它因素结合, 形成赤潮。杨逸萍等报道人工投饵入虾池的氮占总输入氮的90%左右, 其中仅19%转化为虾体内氮,其余大部分(62~68%)积累于虾池底 部淤泥中,此外尚有8~12%以悬浮颗粒氮、溶解有机氮、溶解无机氮 等形式存在于水中。即使是在管理得很好的养虾场,也仍会有多达30 %的饲料未被虾摄食,其中所溶出的营养盐和有机质是影响养殖水环 境营养水平甚至造成虾池自身污染的重要因子。杨庆霄等[12]研究虾 塘残饵腐解对水质的影响,发现过量的虾饵大部分沉淀于池底,残饵 的分解使池底海水中的溶解氧在24h内由8mg/L下降到 6mg/L。暨卫东 在研究马銮湾水产养殖自身有机污染问题时,发现海水4m以下由于大 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水中溶解氧被消耗殆尽,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 嫌氧分解,并发生脱氧过程,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几乎还原为分 析零值,同时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恶化水生生态环境,对养殖业 造成潜在威胁。这些资料都深刻说明了水产养殖业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与破坏作用是相当严重的 。
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水质因子及水生生物研究
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水质因子及水生生物研究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因子变化特征及水质变化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微生物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探索水质因子与凡纳滨对虾病害发生之间的关系,揭示凡纳滨对虾健康生长的水质因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上海市奉贤区海锋养殖合作社展开凡纳滨对虾水质及水生生物的研究。
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4年第二茬养殖(时间为7月至10月),第二阶段为2015年第一茬养殖(时间为4月至6月),第三阶段为2015年第二季养殖(时间为7月至9月),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为露天养殖,第二阶段为温室大棚养殖。
三个阶段均对水质因子进行了检测,并分析水质因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发病塘与未发病塘水质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第二阶段检测了养殖池水体及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并与水质因子结合分析了相关性。
第三阶段在水质因子的基础上加入了浮游植物的监测,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本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5年第一茬和第二茬水体中氮磷含量超过养殖水限定排放标准,总磷(TP)超标率较为严重,第一茬和第二茬的超标率分别为100.4%和297.6%,总氮(TN)超标率分别为5.3%和3.2%。
通过对2015年第一茬和第二茬水体中氨氮(TAN)和亚硝氮(NO2--N)安全浓度分析得出,第二茬TAN和NO2--N含量较低,平均值分别为0.55mg/L和0.05mg/L,不会影响对虾健康。
第一茬养殖池在养殖中期亚硝氮含量出现跳点式增长,后期含量持续升高,达到0.3mg/L以上,并爆发疾病,推测较高的水温、养殖密度大和空气交换能力差是亚硝氮含量上升的原因。
综合三个季度对发病塘与未发病塘水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硝氮(NO3--N)是引起发病塘水质因子差异的主要原因,且硝氮越高,发病的风险越大,其次是NO2--N和温度(T);有机物(CODMn)和TP则与发病塘水环境呈现负调节,即在一定范围内较高的CODMn和TP对于维持水体稳定,对对虾健康生长有重要影响;TN、AP和p H等则对发病塘水质因子影响不大。
我国近十年在虾类繁殖和育种方面的新进展
我国近十年在虾类繁殖和育种方面的新进展摘要: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虾类的繁殖和育种研究越来越关注。
但是,当前虾类养殖中存在种质退化、抗病能力差等许多问题,给虾类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对近十年来虾类繁殖和育种方面所研究取得的新进展进行一个综述,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虾类繁殖学和育种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虾类;繁殖;育种;新进展虾类在分类学上隶属甲壳纲( Crustacea) , 十足目( Decapoda) , 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随着众多经济虾类( 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凡纳滨对虾等) 人工育苗的成功,养虾业发展迅猛, 养殖规模日益扩大[1]。
世界上有近50个国家与地区养殖了约30种的虾类,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2]。
目前我国主要养殖的虾类有: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草虾)、日本沼虾(河虾、青虾)、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罗氏沼虾(马来西亚大虾)、中国对虾、红螯螯虾、脊尾白虾、刀额新对虾、亚比虾等[3, 4]。
然而当今的虾类养殖生产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目前养殖的虾类大多均为未经系统遗传选育的野生种类,尚未形成养殖品系;其次,盲目的引种、移殖和人工放流,造成诸多养殖对象种质严重下降;第三,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单一生产模式的推行,虽在短期内提高了产量,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效应产生的恶果[2]。
提高水产品质量, 培育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养殖品种已成为繁殖和育种工作的首要问题。
与鱼类遗传育种相比, 虾类起步较晚。
但近十年来通过繁殖和育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虾类繁殖和育种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
1 虾类繁殖方面研究新进展虾类的繁殖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调节,内部因素主要有:繁殖期、性比、性腺的发育等;外部因素主要有:水环境、营养因子、光周期等。
其中水环境主要包括温度、溶氧、PH、盐度等。
1.1内部因素对虾类繁殖的影响1.1.1繁殖期随着虾种类的不同,繁殖期也会不同。
影响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微藻群落演替的主要因子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影响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微藻群落演替的主要因子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长期以来,传统的池塘养殖是我国养殖对虾的主要生产模式,但该模式存在着病害频发,养殖水体污染严重、受气候及其它天气因素影响大,单位面积产出较低等问题。
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具有人工可控程度高、对环境污染较轻,可有效预防对虾疾病流行、单位面积产量高、可有效保证对虾的质量安全等优点,深受对虾养殖业者的欢迎。
因此,近年来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在山东青岛、日照等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生产实践表明,工厂化养殖模式尽管较好地阻断了与外界病源的联系,对养殖用水有了更规范、更科学的管理,但养殖期间对虾病害仍时有发生,这可能跟水体中浮游藻类群落演替有着一定的关系。
迄今对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中的疾病发生与水体中浮游微藻的联系尚未见到系统地研究报告。
工厂化养殖作为一种人工控制程度较高的养殖模式,对虾的生长、病害发生过程以及水体中浮游微藻群落的动态变化有着区别于其它养殖模式的自身特点。
本文以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中浮游微藻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与水环境主要理化因子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并探究了虾病发生及其与浮游微藻群落演替的内在联系,以期为对虾工厂化健康养殖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1.对虾工厂化养殖不同放养密度水体中浮游微藻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实验于2015年6月13日至9月6日在青岛胶州宝荣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室内工厂化养殖池进行。
选取300ind/m2、400ind/m2和500ind/m2三个放养密度的对虾养殖池,对虾池中的主要理化因子和浮游微藻的种类以及数量全程定期采样分析,并运用冗余分析法(RDA),找出虾池中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的主要生态因子。
共检出浮游微藻5门28属49种。
检出微藻优势种14种,其中绿藻门3种,包括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esa)和眼状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硅藻门5种,包括线形圆筛藻(Coscinodiscus lineatus)、扭曲小环藻(Cyclotella comta)、诺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norden)、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蓝藻门3种,包括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威利颤藻(Oscillatoria willei)和弱细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甲藻门2种,包括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和扁多甲藻(Peridinium depressum);隐藻门一种,为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
不同品牌饲料对斑节对虾生长及水质影响的研究
不同品牌饲料对斑节对虾生长及水质影响的研究张加润;江世贵;林黑着;黄忠;牛津;黄建华;王芸【摘要】选取6种不同品牌斑节对虾商品饲料(D1、D2、D3、D4、D5和D6)进行60 d养殖试验,评价其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生长及水质的影响.D1、D5和D6的对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2和D4(P<0.05); D5和D6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D2和D4(P <0.05).D4和D5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D1 ~D3各饲料(P<0.05).第20天水体化学需氧量(COD) D1最低,显著低于D5和D6 (P <0.05).第40天时D5和D6的COD显著低于D1 ~D4各饲料(P<0.05),D2的氨氮(NH4-N)最低,显著低于D4 ~ D6各饲料,总氮(TN)、总磷(TP)分别在D4、D6最低.第60天时D1和D2的NH+4-N显著低于其他各饲料(P<0.05),D5和D6的TN显著低于D1 ~ D4各饲料(P<0.05),而TP在D2最低,显著低于D1和D4(P <0.05).氮(N)排放率在D1和D6显著低于其余4种饲料(P<0.05),磷(P)排放率则D1最低.投喂D1、D5和D6能够使对虾获得较优生长性能,且对水体污染最小.【期刊名称】《南方水产科学》【年(卷),期】2013(009)006【总页数】7页(P20-26)【关键词】商品饲料;斑节对虾;生长性能;水质【作者】张加润;江世贵;林黑着;黄忠;牛津;黄建华;王芸【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32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大部分海区,中国从南海到东海都有分布,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水经济虾类,也是中国南方沿海诸省的重要养殖对象[1-2]。
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发展概况及展望任泽林周文豪(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一、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发展概况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始于50年代,但直至80年代才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关注。
近二十年来,在国家、地方水产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水产动物营养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与此同时,水产饲料工业也获得了迅猛发展。
(一)水产动物营养研究进展从“六五”至今,国家和地方通过立项攻关,已基本摸清了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的生存、生产和健康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迄今为止已证明各种动物均不同程度需要大约50种以上的必需营养素;证明了主要营养素的营养需要量以及营养缺乏或过量对水产动物生产和健康的影响;研究了部分营养元素供给与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与动物生产特性之间的关系和营养素进入体内的定量转化规律及作用调节机制。
1.鱼类营养的科技成就我国淡水投饲鱼主要有鲤鱼(Cyprinus 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青鱼(Mylopharyngodon pieu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ocephala)、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日本鳗鱼(Anguilla japonica)等;海水投饲鱼较多,但养殖规模相对较小,主要有黑鲷(Sparus macrocephelus)、真鲷(Pagrus majou)、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鲈鱼(Lateclabrax japonicus)等。
两大类养殖鱼中,以对淡水鱼类的营养研究更早、更深入,目前已基本证实了青鱼、草鱼、团头鲂、尼罗罗非鱼、鲤鱼对蛋白质、能量、脂肪、糖类等主要营养元素的需要量;确立了青鱼、草鱼、团头鲂、尼罗罗非鱼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建立了草鱼和团头鲂主要矿物元素的营养需要,对青鱼的研究亦有部分成果;维生素需要仅有初步的研究;初步探讨了草鱼、青鱼、团头鲂、鲤鱼、尼罗罗非鱼和鲫鱼对主要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的生物利用率。
虾的养殖方法技术要点
中国虾的养殖方法是什么_虾的养殖方法技术要点对虾育苗在南方一般都是采在水泥池内进行,中国对虾育苗的适宜环境因子是:1、水温:产卵及受精卵孵化最适宜水温为18-20℃,无节幼体阶段为20-22℃,蚤状幼体为22-24℃,糠虾幼体为23-25℃,但当培育到仔虾期时,虾苗准备出池前2-3天,要逐渐降到与养殖池水温相接近。
以免出池后与养殖池温差过大而死亡。
2、pH值一般均为7.8-8.6之间。
3、盐度一般均为25‰左右。
4、溶解氧4毫米升以上。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做好虾池的清塘消毒。
新开虾塘须暴晒2—3天后再进水;老虾塘需清除过多的淤泥,整好池埂池坡,检查渗漏情况。
新老虾池都要严格池消毒,并严防野杂鱼和敌害残留在池中。
其次是陪肥水质,清塘后10—15天,药性消失即可进水。
同时每亩施有机肥70—80千克,用以培养浮游动物,经过7—10天后,水色转深,池中有大量浮游生物出现,即可放养虾种。
3、虾种放养:虾种放养密度视虾池条件、所具备的技术基础以及成虾所需达到的亩产计划而定。
如计划亩产75千克以上,则每亩可放规格3—4厘米的虾种0.8—1万尾,或放淡化虾苗1.2—1.5万尾;若计划亩产在75千克以下的,每亩可放规格3—4厘米虾种0.6—0.8万尾,或放经过淡化的虾苗0.8—1.2万尾。
5、追肥:为保证天然饵料的形成,要定期泼施肥料,使水质具有一定的肥度;一般每半个月施1次猪粪肥,每亩75—100千克,使浮游生物繁殖,补充人工饵料不足。
7、水质管理:虾池早期以浅水为好,水深一般为70厘米左右,虾种放养15天后,逐渐添加新水;2个月后,池水可加深到1.5米。
若发现虾活动迟钝,摄食量少,应及时向池中补充新水,严防缺氧引起死亡。
虾塘于每季收获后,池底积累大量的淤泥、粪便、残饵、动物尸体及植物碎屑等有机物,是造成虾塘老化、水质败坏并诱发虾病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放养前必须彻底加以清除。
一般用人工或机械方式铲除表面淤泥。
环境因子变化对凡纳滨对虾蜕皮同步性和生理特征影响的实验研究
环境因子变化对凡纳滨对虾蜕皮同步性和生理特征影响的实验研究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室内和室外实验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盐度、钙离子和光色节律性变化对凡纳滨对虾蜕皮同步性的影响以及盐度突变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生理响应机制。
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研究了在水体盐度18条件下,四种盐度波动幅度对凡纳滨对虾稚虾同步性蜕皮的影响。
实验在水泥池(33m2)内进行,实验对虾的初始体长为5-6cm,设盐度18为对照组(用SO表示),4个不同的盐度波动幅度(分别为2,4,6,8)为处理组,分别用S2、S4、S6和S8表示,每一处理设2个重复,实验持续30d。
结果发现:整个实验期间,S4组对虾的蜕皮总数最多,S8组对虾在高蜕皮率部分和低蜕皮率部分的天数最多,且高蜕皮率的蜕皮数占总蜕皮数的比例最大,即S8组对虾的蜕皮同步性最好,之后依次为S2组、S4组、SO组和S6组。
2在室内研究了盐度18条件下,降盐幅度为4,不同降盐时间对凡纳滨对虾稚虾同步性蜕皮的影响。
实验在塑料水槽内进行,实验对虾的初始湿体重为3.63±0.76g,。
实验设盐度18为对照组(用C表示),在4个不同时间降低盐度(分别在第3、5、7、9d进行降盐,用D3、D5、D7、D9表示),盐度波动周期为10d,实验持续50d。
实验结果发现,D9组对虾的蜕皮次数最多,之后依次是D5组、D3组、D7组和对照组;D3组对虾的蜕皮同步性最好,之后依次是D9组、D5组、D7组和对照组。
3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海水中节律性添加钙对凡纳滨对虾稚虾同步性蜕皮的影响。
实验以盐度32的自然海水(Ca2+浓度为385mg/L)为对照组(C400),通过添加分析纯CaCl2节律性调节海水中Ca2+浓度分别为591、803、985、1155和2380mg/L,即分别为C600、C800、C1000、C1200和C2400处理组。
结果发现,加钙组除C2400外,实验期间对虾的蜕皮次数均比对照组多,其中C800处理组对虾的蜕皮次数最多;而C600处理组对虾的蜕皮同步性最好,其次为C1200和C800处理组。
虾贝综合养殖池塘纤毛虫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虾贝综合养殖池塘纤毛虫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赵亚波;林志华;何京;何琳【摘要】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综合养殖池塘内浮游纤毛虫进行了采集与种类鉴定,并利用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DA 分析)方法,对纤毛虫群落结构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46种浮游纤毛虫,主要包括:寡毛目17种,腹毛目9种,钩刺目4种,盾纤目4种,管口目3种.丰度以寡毛目占绝对优势种,其他目丰度较低,试验期间总丰度呈现先下降后快速攀升再下降的趋势,总体上纤毛虫的丰富度指数上升,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一致.纤毛虫群落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寡毛目下拟盗虫属(Stro-bidinopsis),急游虫属(Strombidium),拟铃虫属(Tintinnopsis)及钩刺目下柱毛虫属(Cyclotrichium)和中缢虫属(Meso-dinium)的交替变化.试验期间主要优势种与溶氧(DO)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硝酸盐氮(NO3-)、亚硝酸盐氮(NO2-)和磷酸盐(PO3-4)含量的最适值较低.结果表明,对虾养殖池塘内纤毛虫以寡毛目为主,其他目占比偏低,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DO,SD,NO2-,PO3-4及NO3-)呈现较好的相关性.【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8(035)002【总页数】6页(P43-47,59)【关键词】浮游纤毛虫;凡纳滨对虾;泥蚶;海水养殖【作者】赵亚波;林志华;何京;何琳【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315211;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宁波315100;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315211;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宁波31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8;S931.3对虾养殖环境中,纤毛虫能够摄食水体内大量的藻类和腐殖质,促进水体的净化,是环境监测中理想的指示生物[1]。
密度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水质因子及免疫力的影响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 验 材 料 .
活率和体重增加率 , 随机取 2 每箱 尾虾采集血样 , 每箱随机取
5尾虾烘干磨成千粉 , 分别取 4 g 测虾的营养成分 。
--—
—
2 2. 9 . — —
冉, 夏
江苏农业科学
21 0 1年第 3 9卷第 3期
陈亚坤 , 郭
辉, 等.密度胁迫对 凡纳 滨对虾 生长 、 水质 因子 及免疫力 的影响[ ] J .江苏农 业科 学,0 13 ( )2 2—24 2 1 ,9 3 :9 9
密度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长 、 水质 因子及免疫力的影响
积累增多 。
关键 词 : 凡纳滨对虾 ; 挤胁迫 ; 长 ; 拥 生 水质 因子 ;免疫因子
中 图 分 类 号 : 9 54 ¥4 .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10 (0 1 0 o 9 0 10 32 2 1 )3~ 2 2~ 3
在2 0世纪 8 0年代 , 对虾 养殖业 的发展给我 国沿海 水产 养殖业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 极大 地带动 了地区经济 发展。尤 其是凡纳滨对虾的成功引进 和养殖 , 带来了很大的经 济利益 。 由于工厂化养殖对虾是这几年 兴起 的新 型养殖模式 , 密度 高 养殖 、 追求单位 面积产量 获得最大利 益是工 厂化养殖 的主要 特征 。养殖密度是养殖水环境 中最重要 的环境 因子之一 , 直 接影响对虾 的存活 、 生长和免疫 系统等 。而高密度养 殖会对 对 虾造 成拥挤胁迫 , 随着养殖密 度增加 , 虾生长速 度降低 , 对
对虾的营养需求
的作用。 4 维生素
对虾饲料中缺乏维生素会导致生长缓慢, 产生维 生素缺乏症; 某些维生素过多也会对对虾的生长不 利。到目前为止, 仅在斑节对虾、日本对虾、中国对虾、 凡纳滨对虾和加州对虾中进行过一定程度的维生素 需要量的研究, 并且其中大多数研究是在斑节对虾、 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上进行。表 2 列出了几种对虾的 维生素需要量。
19.5、10.9、2.0 和 3.7 g, 但中国对虾的增重率和成活率 发现, 饲喂蔗糖饲料组的日本对虾增重数量最大, 饲
受饲料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和比值的双重影响, 由 喂葡萄糖饲料组的日本对虾增重量最低; 在料重比方
中国对虾养殖技术
中国对虾养殖技术我们通常说的对虾一般是指对虾属和新对虾属中的对虾,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中国对虾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渤海,在东海、南海有时也能见到它的踪迹,但数量很少,下将我国养殖的主要品种中国对虾(又名东方对虾)介绍如下。
对虾的繁殖习性和生活史雌,雄对虾的成熟期是不同时的。
雄虾当年就可达性成熟,而雌虾需到翌年4、5月才能成熟。
雄虾成熟后,约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与雌虾交配。
交配时是在雌虾退壳后新的甲壳未变硬前由雄虾将精类送入雌虾的纳精囊内。
交配后的雌虾纳精囊由原先的平扁而透明变得饱满微凸而呈乳白色。
在交配后的第二年4-6月,雌虾性腺成熟并产卵,中国对虾在自然海区的产卵水温为13-18℃。
人工饲养在控温的条件下可提前到3月份产卵。
对虾具有多次(分批)产卵的习性。
雌虾产卵时一边产卵,一边将纳精囊中的精子放出与卵结合。
中国对虾从产卵受精孵化到仔虾是要经过3个完全不同形状的阶段,9次脱壳,即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才到仔虾。
仔虾再经过14一22次脱壳才达到性成熟进行交配繁殖后代。
对虾育苗的环境因子对虾育苗在南方一般都是采在水泥池内进行,中国对虾育苗的适宜环境因子是:1、水温:产卵及受精卵孵化最适宜水温为18-20℃,无节幼体阶段为20-22℃,蚤状幼体为22-24℃,糠虾幼体为23-25℃,但当培育到仔虾期时,虾苗准备出池前2-3天,要逐渐降到与养殖池水温相接近。
以免出池后与养殖池温差过大而死亡。
2、pH值一般均为7.8-8.6之间。
3、盐度一般均为25‰左右。
4、溶解氧4毫米升以上。
对虾养成技术1、清池除害:池塘建成或老塘修复后,在拟定放养20天前,要进行清塘、清塘包括清除淤泥,杂藻及动物性敌害生物。
清除敌害生物的方法是:不积水的池塘,在对虾收获后将塘水排干,曝晒一冬,就能达到清除之目的。
但不能排干曝晒的池塘,需用药物清除。
常用的药物有茶籽饼,漂白粉、鱼藤精、生石灰等。
2、饵料生物培养:清除后,就可以进水培育生物饵料,它是对虾放养的基础饵类、具有方法简单,营养价值高,省力又能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
凡纳滨对虾海水高位池养殖水体理化因子变化与营养状况分析_李卓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10):2025-2032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凡纳滨对虾海水高位池养殖水体理化因子变化与营养状况分析李卓佳,李奕雯,曹煜成,文国樑,刘孝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摘要:2008年4月至8月,在广东汕尾红海湾对虾海水高位池高密度养殖基地对养殖全程池塘水体进行周期性连续采样测试。
结果显示,养殖过程水温、盐度和溶解氧波动较大,pH值从8.95~9.37下降至7.21~7.27,透明度从38~78cm下降至20cm;COD在养殖前中期即达到较高的水平,在10mg·L-1左右波动;氨氮和亚硝氮在养殖中期积累增加,养殖后期急剧上升。
养殖水体营养状况经历了贫营养-磷限制中度营养-氮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的变化,活性磷酸盐先于无机氮在养殖中期积累增加,但无机氮在养殖后期积累更加快速。
结果表明,水质因子的波动和水体营养的不平衡明显影响对虾的健康生长,养殖过程要加强环境营养调控和微生物调控手段,养殖前期适当提高水体营养水平,养殖中后期强化代谢产物降解转化,减轻富营养化程度,同时要密切监控和及时调控溶解氧、pH值、氨氮和亚硝氮的变化,营造有利于对虾健康生长的良好水环境。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水体理化因子;水体营养状况中图分类号:X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043(2010)10-2025-08Analysis of Physical-chemical Factors Variation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High Level Seawater PondsLI Zhuo-jia,LI Yi-wen,CAO Yu-cheng,WEN Guo-liang,LIU Xiao-zhu(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Guangzhou510300,China)Abstract: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water quality in high-density seawater shrimp(Litopenaeus vannamai)culture ponds in Honghai bay,Shanwei,Guangdong Province,China from April to August in2008.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ater temperature,salinity and DO fluctuat-ed greatly during the process of culture,pH decreased from8.95~9.37to7.21~7.27,and transparency decreased from38~78cm to20cm, COD reached around10mg·L-1in early and middle period,ammonia nitrogen and nitrite nitrogen increased from the middle period,and rised quickly in the last period.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culture,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aquaculture water experienced the following changes:poor trophic-medium trophic with limited phosphorus-potential eutrophic with limited nitrogen-potential eutrophic with medium limited phosphorus-potential eutrophic with limited phosphorus.In the middle period,phosphate accumulated prior to the inorganic nitrogen,while the latter accumulated rapidly in the later period.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healthy growth of shrimp was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fluctuations of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and nutritional imbalance.Therefore,environment nutrition regulation and microbial control measur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during the whole culture process.In the early period water nutrition levels should be improved properly,and metabo-lites degradation should be enhanc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periods to reduce eutrophication.At the same time,to create a well water envi-ronment for healthy growth of shrimp,the changes of DO,pH,ammonia nitrogen and nitrite nitrogen should be monitored closely and regulat-ed timely.Keywords:Litopenaeus vannamei;high-density culture;physical-chemical factors in water;nutritional status in water收稿日期:2009-12-05基金项目:现代农业(虾)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NYCYTX-46);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9A07,2006BAD09A11);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07ZD01,2010YD05);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nyhyzx07-042,2007BAD29B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851);广东省科技计划(2008A020100002,2009B020201001);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A200899A06);广东省鱼病防治专项(2130108)作者简介:李卓佳(1956—),女,研究员,从事对虾健康养殖研究。
一些环境因子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一些环境因子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摘要:2011年6月至8月间对天津市津南区大孙庄特种苗培育基地虾池中的环境因子如溶解氧、氨氮、ph值等进行分析观察,得出南美白对虾的生长与存活一般与氨氮、ph值、溶解氧密切相关。
关键词:环境因子、南美白对虾、生长、存活中图分类号:s968.22前言:南美白对虾为热带性虾类,此种虾肉质鲜美,养殖的经济效益很大。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养殖。
环境因子对虾的生长和存活影响较大,我们主要研究了氨氮、ph值、溶解氧,这对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增养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前,此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1][2][3][4]。
我国的学者如杨学军[5]提出虾池中溶解氧、氨氮、ph值等主要水化因子的变化均按一定规律进行;孙军等人[6]对生物量与南美白对虾生长进行了研究;而王方国[7]对ph值与它的关系作出了研究。
美国的d’abramo,l.r.等[8]对此也有一定的研究。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虾苗来源:南美白对虾的虾苗来自河北省黄骅市,均经过淡化培育,个体大小约1.0cm。
1.1.2实验用具:olympus显微镜、721分光光度计、托盘天平、溶解氧快速分析盒、ph值快速分析盒1.1.3水源:虾池的水引自津南水库。
1.2方法1.2.1采样点:在虾池的沿岸区采样,采水样时在上风口、下风口、水表层、水底层各采一个,对虾一般从饵料盘上采集。
每次每池采集对虾10只。
1.2.2样品保存及测定:把水样盛在采样瓶中,虾体放在大的采样瓶中,放上水,避免虾体死亡,用尺子测量虾体的体长,用托盘天平称量体重。
1.2.3水化因子的测定:用721分光光度计测水中的氨氮,用ph值快速分析盒、溶解氧快速分析盒分别测出水体的ph值和溶解氧。
2结果与讨论2.1虾池中ph值、氨氮的变化情况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ph值的变化情况是不规则的。
一般情况下,ph值是受到温度、水中藻类组成的影响。
在观察期间,ph值最高达到9.1,最低为6.7。
海水质量对海水养殖对虾种苗育苗效果的影响分析
海水质量对海水养殖对虾种苗育苗效果的影响分析概述:海水养殖对虾种苗育苗是一项重要的海洋养殖活动,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发展和对虾养殖效益的提高。
而海水质量作为影响对虾种苗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对虾种苗育苗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海水质量对海水养殖对虾种苗育苗效果的影响。
一、海水酸碱度对对虾种苗育苗效果的影响海水的酸碱度对对虾种苗育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对虾种苗对酸碱度非常敏感,过高或过低的酸碱度都会对对虾种苗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理想的海水酸碱度范围是pH值在7.8至8.2之间,这个范围内的海水酸碱度对对虾种苗的生长最为有利。
若酸碱度偏高,会导致对虾种苗呼吸道红血球受到损伤,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若酸碱度偏低,会导致对虾种苗水解酶活性下降,消化和吸收能力减弱,对虾种苗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限制。
二、水温对对虾种苗育苗效果的影响水温是影响对虾种苗育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生长阶段的对虾种苗对水温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虾种苗的最适水温范围为28-32℃。
低于28℃的水温会导致对虾种苗的新陈代谢减缓,内脏器官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不长;而高于32℃的水温则易导致对虾种苗代谢亢奋,摄食能力下降,生长发育也无法正常进行。
因此,在对虾种苗的育苗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水温是至关重要的。
三、溶解氧对对虾种苗育苗效果的影响溶解氧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关键环境因子之一。
对虾种苗对水中溶解氧的需求量较高,理想的溶解氧浓度应保持在4-6 mg/L。
低溶解氧浓度会导致对虾种苗呼吸困难、摄食能力下降,甚至引发窒息,影响其生长和生存;而高溶解氧浓度则会导致对虾种苗代谢亢进,生长缓慢,易引发虾蜕皮异常等问题。
因此,维持合适的溶解氧浓度是保证对虾种苗育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盐度对对虾种苗育苗效果的影响盐度是影响对虾种苗育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虾种苗对盐度变化较为敏感,不同生长阶段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不同。
虾类养殖场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影响与群落成分的分离鉴定
虾类养殖场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影响与群落成分的分离鉴定虾类养殖是目前全球海洋中养殖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也是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虽然虾类养殖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其中最严重的是养殖水域中微生物的污染问题。
这些微生物的污染不仅会影响到虾类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还会对虾塘水质中的其他生物产生影响,最终会扰乱整个生态系统。
本文将讨论虾类养殖场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影响以及群落分离鉴定。
1. 虾类养殖场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影响虾类养殖场水中的微生物主要由细菌、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组成。
这些微生物是虾类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但是它们的大量繁殖也会导致水质的恶化。
其中,细菌是虾类养殖水域中最常见的微生物。
虾类养殖水域中细菌数量的迅速增长会导致其负责分解有机物质的速度过快,从而降低虾塘水质中的氧气含量,影响虾类的存活率和生长发育。
同时,细菌群落的群体构成也是虾类养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种类的细菌群落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进一步影响虾类的生长和健康。
除了细菌外,虾类养殖水域中的浮游植物也可能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
浮游植物会在虾塘的无机盐质中寻找养分,大量的繁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得虾类生长受到限制,甚至会引起藻类的爆发,形成水面上的浮游生物(例如蓝藻)。
虾类养殖水域中的原生动物如甲壳类浮游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等,通常也是虾类的重要食物来源。
然而,大量的原生动物繁殖也会对虾塘水体产生负面影响。
原生动物繁殖支持了微生物堆积过度的情况,产生营养盐利用的负担,而且他们自身也可能成为虾类疾病传播的温床。
2. 群落分离鉴定为了避免虾类养殖水域中微生物的污染问题,科学家们开始进行群落分离鉴定。
这种方法可以单独分离出虾类养殖水域中的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从而为虾类的健康生长提供支持。
群落分离鉴定的方法一般有两种:(1)微生物分离培养:这种方法可以单独培养出虾类养殖液中的细菌,使得我们了解每个细菌的特性和生理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虾生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探讨
中国对虾生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探讨
中国虾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产经济作物,为它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由于它
的生态特征独特,其生长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
第一,水温影响中国虾的生长和发育。
水温越高,中国虾的生长就越快,越长,但在超过
正常的水温下,不仅生长缓慢,而且能量消耗也会比较大。
另外,水温过低时,作物的生
长和发育不及正常水温,造成产量下降。
其次,水质是影响中国虾生长发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水位一般要保持在
28-30度至40度,混合气泡比例一般为3:1,氮氧比指数为4:1,氨氮保持在0.03mg/L
以下。
如果水质不好,除病毒外,中国虾的生长会受到影响。
此外,食物也会影响虾的生长和发育。
通常情况下,鱼肉为肉类,虾类,海参等都可以做
虾的食物,但必须结合虾类特有的营养要求。
最后,疾病对中国虾的伤害也会影响其生长。
无论是厌氧环境还是有氧环境,中国虾都可
能会染上疾病,如感染性鳃炎、肠炎等,会影响虾的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中国虾的生长发育受到了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如水温、水质、食物和病毒等,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才能使中国虾的生长和发育正常,保证其最佳
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