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虾蟹类的生长

合集下载

虾蟹类生物学复习资料

虾蟹类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虾蟹的生殖蜕皮:在交配期,某些雌性个体在交尾前要先行蜕皮,此次蜕皮又称生殖蜕皮。

2.自切现象:虾蟹类动物在遭遇天敌或相互争斗中受困时常常会自行使被困的附肢脱落,以使个体摆脱天敌,迅速逃逸。

在附肢有机械损伤时亦会自行钳去残肢或使其脱落,这种现象称为自切。

3.虾蟹类的生殖、生长洄游:生长洄游是指虾蟹类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变更栖息地的洄游;生殖洄游是指成熟个体向产卵场移动的洄游。

4. 虾蟹类的再生:虾蟹类自切后的附肢经过一段时间,大多可以重新生出,称为再生。

5.虾蟹的发育蜕皮:也称变态蜕皮,幼体阶段随着蜕皮动物形态结构不断变化,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完善。

6.额角:头胸甲中央向前突出,形成发达的额角,以保护两眼和头胸部其它附肢,额角形状在种间变化很大,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7.齿式:额角上缘和下缘具有小齿,齿的数目和有无是分类依据之一。

齿数一般用齿式表示。

如中国对虾齿式为7~9/3~5.8.纳精囊:雌性对虾头胸部腹面4~5步足之间的腹甲上有一交接器——纳精囊,用以储存交配后的精荚。

分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

9.颚舟片:虾类第二小颚的外肢发达,叶片状,称为颚舟片。

虾类生活时,借此片鼓动,使鳃腔中的水川流不息,以辅助呼吸。

10. 侧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的基部上方身体侧壁上的鳃称为侧鳃。

11. 关节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于胸部附肢底节与体壁间的关节膜上的鳃称为侧鳃。

12.足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具鳃轴的鳃称为足鳃。

13.侧板线:蟹类眼眶下线下方,斜向头胸甲前侧缘的颗粒隆起线。

14.内骨骼:甲壳的某些部分突入体内形成,主要作用为肌肉的附着点。

15.绿腺:位于第二触角基部,为虾蟹类的排泄器官,主要作用是调节渗透压及离子平衡。

16.X-器官:也称眼柄腺,由视端髓内一簇神经分泌细胞构成,细胞轴突一直延伸到血窦腺。

主要分泌物是性腺抑制激素和蜕皮抑制激素。

17.Y-器官:来源于外胚层,形状各异,位置也不同。

《虾蟹类生物学》课件

《虾蟹类生物学》课件

日常管理
定期巡塘,观察虾蟹类生长情况 和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殖 管理措施。同时要做好养殖记录, 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和提高养殖效 益。
病害防治
加强虾蟹类疾病防治工作,定期 进行药物预防和治疗,同时要保 持养殖环境卫生和加强生物安全 措施。
06 虾蟹类疾病防治
虾蟹类疾病发生的原因与特点
原因
水质恶化、病毒或细菌感染、寄 生虫入侵、营养不足等。
特点
发病迅速、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等。
虾蟹类疾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更换水,使用过滤器,控 制水中的氨、硫化氢等有害物
质。
加强营养
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补充维 生素和矿物质。
隔离与检疫
对新进的虾蟹进行隔离观察, 确保无病后才放入大群。
免疫接种
研发针对特定病毒和细菌的疫 苗,提高虾蟹的免疫力。
虾蟹类疾病的治疗方法
养物质的传递和再利用起到关键作用。
生物多样性的保障
03
虾蟹类是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虾蟹类有助于
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虾蟹类对人类的影响
经济价值
虾蟹类是重要的水产资源,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来源和美味 佳肴,对人类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
虾蟹类对环境变化敏感,其种群变化可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指标, 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休闲娱乐
虾蟹类也是水生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为人们提供垂钓、观赏等 休闲娱乐活动。
人类对虾蟹类的利用与保护
养殖业
人类通过养殖技术大量繁殖虾蟹类,以满足市场 需求,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捕捞管理
合理规划和管理捕捞活动,确保虾蟹类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终极版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终极版

1、幼体分期对虾:无节幼体(6期)-蚤状幼体(3期)-糠虾幼体(3期)-仔虾(8~10期)沼虾:蚤状幼体(11期)-仔虾蟹类:蚤状幼体(5期)-大眼幼体(1期)-幼蟹龙虾:叶状幼体(11期)-后期幼体(1期)-幼虾2、虾蟹类的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3、虾蟹类鳃的类型:侧鳃;关节鳃;足鳃。

4、虾蟹类循环系统为开放式循环系统。

(必考)5、虾蟹类排泄系统:它的排泄器官:小颚腺(幼体)、触角腺(成体)。

6、蜕皮分为五个时期:蜕皮后期、后续期、蜕皮间期、蜕皮前期、蜕皮期。

8、四种生活史及代表(重点):一、完全河口区生活周期(例如新对虾属小型种类);二、近海偏好河口区生活周期(绝大部分对虾属);三、偏好近海高盐区生活周期(女神对虾属、鹰爪对虾属等);四、完全外海生活周期(似对虾属、洋对虾属等)9、日本对虾喜沙底;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喜泥底;刀额新对虾喜海草底质。

10、热、电、气应安排在育苗区的下风处,且它们的工作间尽量集中。

11、育苗用水的五个程序:一、沉淀与过滤;二、盐度的调整;三、pH值的调整;四、重金属的调控:五、海水的消毒。

12、在育苗用水处理中的重金属调控EDTA-2Na螯合剂螯合重金属浓度为4~6 x 10-613、眼柄摘除方法:切除法、挤压法、镊烫法。

14、水中产卵受精孵化(对虾)分为产卵池原池孵化和集卵移池孵化两种。

15、精荚的提取:解剖法、指压法、电击法(6~8V)、吸取法。

16、虾蟹类主要养成模式:一、粗放养殖:鱼塭养殖、人工生态系养殖、半蓄水养殖;二、池塘养殖:潮差纳排水、淡水添加、覆膜高位池、封闭式循环过滤养殖;三、工厂化养殖;四、网箱或围拦养殖;五、池塘综合养殖。

1、简述中国对虾雌雄在外观上的区别中国对虾雌雄个体在外观上区别比较明显,雌虾的个体一般比雄虾个体大,在自然海区,雌虾略呈青灰色,雄虾略呈茶褐色。

雌虾在第四~第五步足的腹甲上有一略呈圆形、中间裂形开口的纳精囊,雄虾第一游泳足特化的交接器。

第三章虾蟹类养成原理与通用技术

第三章虾蟹类养成原理与通用技术

第一节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第二节池塘生态学第三节池塘的处理第四节虾蟹类饵料生物的培养第五节池塘水质与底质的调控第一节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从饵料来源、养殖形式、放养密度及机械化程度等分为依靠天然饵料为主的粗养(如港养、鱼塭养殖、生态养殖)、以投饵为主的半精养(如池塘养殖、网箱、网笼和拦网养殖)、利用现代技术人工充气、控温、调节水质的集约化精养。

第二节池塘生态学讨论池塘生态条件与养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池塘生产力以及提高生产力的途径。

一池塘的物理因子太阳辐射;池塘的补偿深度(光照强度至池塘的某一深度,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此深度即为补偿深度,其以上的水层称增氧层,一下的水层为耗氧层);水温;池水的运动(混合和对流)和分层(使用增氧机)。

二池塘的化学因子盐度:淡水(低于1),低盐度(1-10),半咸水(10-25),海水(25-34)。

确定海水池塘可养殖的对象,由海水的渗透压及该种生物对渗透压的调节能力而定。

在养殖过程中,尽量调节池水的渗透压在养殖对象的等渗点附近,以减少能量损耗,使其迅速生长。

海水的pH 及二氧化碳平衡系统:最低出现在早上日出之前,最高在下午日落之前。

海水中溶解气体:溶解氧(来源是通过换水、空气溶入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是水中浮游生物、细菌和水中池底淤泥中有机物氧化分解。

溶解氧的水平分布与风向、风力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下风处的氧气条件好于上风处,鱼虾首先出现在上风头附近;溶解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静水池塘水过深有害;溶解氧的昼夜变化很明显,白天逐渐增多,夜间迅速下降至黎明前降至很低。

);氨(来源是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水中缺氧时含氮化合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水生动物的代谢产物一般以氨气形式排出,池塘施尿素后分解。

氨也有昼夜和垂直变化,主要与池水溶解氧、水温、pH 变化有关,pH 升高或温度升高,氨气增多,白天中午前后开增氧机搅水);硫化氢(缺氧条件下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产生。

虾蟹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虾蟹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虾蟹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虾蟹类增养殖学》课程编码: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理论学时:72学时实践学时:8周适用专业:水产养殖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本门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虾、蟹类增养殖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掌握虾蟹类的育苗基本原理及技术、养成原理及技术、虾蟹类的增殖。

2、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掌握虾蟹类的生物学、虾蟹类的育苗原理及育苗技术,虾蟹养成原理与技术,池塘的综合养殖方法,了解虾蟹类的增殖,掌握对虾、河蟹、沼虾、梭子蟹的育苗及养成技术。

并初步具有从事虾蟹养殖生产、研究的能力。

二、讲授内容第一章绪论掌握虾蟹增养殖学的意义、我国发展虾蟹增养殖有那些有利条件,目前我国及世界虾蟹增养殖的概况、当前我国虾蟹增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章虾蟹类生物学第一节虾蟹类的外部形态掌握虾蟹类的外部形态,比较虾蟹外部形态的异同。

第二节虾蟹类的内部器官掌握虾蟹类的体壁结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繁殖、排泄系统、生殖系统、肌肉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系统的结构功能。

重点掌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繁殖、生殖系统等各系统的结构功能。

第三节虾蟹类的繁殖掌握虾蟹的性征繁殖方式、性腺的发育及配子的生成,交配产卵方式及时间,受精及胚胎发育、幼体发育的方式及形态、环境对他们的影响。

第四节虾、蟹的生长掌握虾蟹的生长方式及各种表示生长方式的指标。

第五节饵料与摄食虾蟹的食性与饵料的组成、摄食与摄食方式。

第六节虾蟹类的生活史与栖息虾蟹的生活史,变态发育,栖息,回游,栖息与环境的关系第七节十足目的分类及主要养殖种类了解十足目的分类及目前主要的养殖种类及所在的分类地位。

第三章虾蟹育苗原理与通用技术学习本章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育苗厂的选址、设计、建设。

掌握育苗用水的处理内容及方法、亲体培育及产卵孵化、幼体的培育等技术。

第一节育苗厂设计的基本要求育苗厂选址的条件,育苗厂的设计建设,育苗厂设施的功用第二节育苗用水的处理掌握育苗用水的各种处理方法第三节亲体培育掌握不同种类、不同品种亲体的年龄规格,促熟交配的方法。

虾蟹类生物学

虾蟹类生物学
• 由心脏、动脉、血窦、血液等组成。
心脏
• 心脏位于头胸部近后端消化腺的背后侧,多边形,内具空 腔,心脏具多对心孔,多数种类具三对心孔(背面二对腹 面一对),少数种类分5对,中国对虾具四对心孔,背面 二对,腹面一对,另一对位于侧面,心孔为血液进入心脏 的通道。
• 心脏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 心脏壁由心肌构成外被结缔组织形成的外膜。 • 由心脏发出7条动脉分布全身各部分。
虾蟹类体壁结构
• 底膜:甲壳之下,结缔组织,其上有柱状上皮细 胞层,甲壳由该上皮细胞分泌而来。
• 表皮层(角质层)上皮细胞之外。 • 底膜之下的结缔组织中含有壳腺通过壳腺管开中
于上皮表皮层,表皮层上生有各类感受刚毛。 • 如图: • 色素细胞:存在于底膜之下结缔组织中。 • 形状:星状、放射状、枝状分枝。 • 色素组织内含有红\黄\黑等色素颗粒:单色素细胞
类因种而异。
鳃的结构
• 鳃的结构有枝状鳃、丝状鳃或叶状鳃,对虾类为枝状鳃,其他虾类丝 状鳃或叶状鳃。
• 鳃为细微枝状物,系由皮肤向外突出而成的半管状。由中央的鳃轴及 两侧的鳃瓣、鳃丝组成,鳃轴上有入鳃血管和出鳃血管。
• 鳃的表面积十分宽广,用来进行气体交换。 • 蟹的呼吸腔相对封闭。呼吸时水流流经鳃腔,在鳃上进行气体交换后
第二节、虾蟹类的内部器管
• 一、体壁 • 二、肌肉系统 • 三:消化系统 • 四、循环系统 • 五、呼吸系统 • 六、排泄系统 • 七、生殖系统 • 八、神经系统 • 九、内分泌系统
一、体壁
• 虾蟹类动物同其它甲壳纲动物相似,外具 一硬质外壳,称之为甲壳。其主要成分为 几质,蛋白质复合物,以及钙盐等。具有 支撑体形及保护内部器的功能,甲壳不仅 分布于体表,有些部分突于体内形成所谓 的“内骨骼”。如在前肠、直肠及鳃腔的 表面,这些“内骨骼”脱皮时一起脱掉, 表皮层在、脱皮时将发生巨大变化。

第三章 虾蟹类养成原理与通用技术

第三章 虾蟹类养成原理与通用技术
过氧化钙:入水后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具有供氧、杀菌、缓解酸毒和平衡pH的作用。改善虾池底质,每10天施用5-10g/m3。
双氧水:形成氧化能力很强的自由羟基,破坏蛋白质的基础分子结构,具有抑菌杀菌作用。使用时利用特殊的水底喷洒器,喷入水底。用去离子水并加稳定剂,可配制稳定溶液。改良池塘底质、降低池水的化学耗氧量及作为鱼虾浮头的急救剂。
二酸性池塘的治理
经过充分曝晒和冲洗之后,加入农用石灰(碳酸钙粉),也可以使用消石灰(氧化钙)。为了保持池水适宜的pH,还可以投一些含有少量镁的天然碳酸盐,如白云石、贝壳、珊瑚石等。
三杂藻的清除
常见杂藻、水草有刚毛藻(棉絮状的丝状绿藻,多发生在砂质底的虾池,常密集成群,漂浮在池面,进入夏季高温时常大量死亡而败坏池水)、浒苔(条状绿藻,与刚毛藻生态习性相近,混杂丛生)及沟草(多年生沉水植物,多在半咸水生存)等。
第一节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
第二节池塘生态学
第三节池塘的处理
第四节虾蟹类饵料生物的培养
第五节池塘水质与底质的调控
第一节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
从饵料来源、养殖形式、放养密度及机械化程度等分为依靠天然饵料为主的粗养(如港养、鱼塭养殖、生态养殖)、以投饵为主的半精养(如池塘养殖、网箱、网笼和拦网养殖)、利用现代技术人工充气、控温、调节水质的集约化精养。
麦饭石:以氧化硅为主,含多种元素和金属氧化物的矿石,含众多腔隙和孔道。改造池底,100-200kg/亩;保持水质和吸附池内有害物质,50kg/亩,10-15天一次,连续使用。
膨润土:高铝、低铁、富含氧化物,分散性能和成胶性能都很好。吸附和凝集水中悬浊物,防止赤潮发生和缓解养殖池内对虾缺氧浮头有显著作用,良好的阳离子交换性能和粘结力,因此有净化和改良水质作用。50-100kg/亩。

关于虾蟹类的养成技术ppt课件

关于虾蟹类的养成技术ppt课件

16
肥塘与基础饵料的培养: • 施肥的种类:
以无机肥为主,氮肥(尿素、硝铵、碳铵) 1~2kg/亩;磷肥0.5~1kg/亩。可辅施消毒处理过的鸡 鸭粪肥30~50kg/亩。
• 饵料生物的移植与培养: 在虾池中移植有益和优质的饵料生物,对早期
虾苗的放养有利。移植生物包括藻类(波吉卵囊藻、 角毛藻、等鞭金藻等)、端足类(蜾蠃蜚)、拟沼螺、 海蝇蛆、线虫等。
18
虾苗的规格和中间培育
• 放养虾苗规格:
对虾苗放养规格要求1~1.2cm为宜,斑节虾 P10~P20的“红筋”或“黑壳”苗;南美白对虾P12~P17 尾节中间有线条“青筋”苗。

虾苗的中间培育(标粗):
1. 培育池面积50~100m2,或单列或利用养成池围一个塘 角。培育密度1~2万尾/m2,采用优质的高营养饵料 (如鱼糜、蛋羹等)进行强化培育。培育时间10~15天, 24小时连续增氧。 2. 淡化养殖必须经过标粗过程,采用逐步淡化的方式将 虾苗淡化到适宜的盐度并培育到2~3cm时,才可进入 养成阶段。
19
放养密度
依据不同的养殖模式、养殖技术、配套设施、 管理水平,虾类放养密度差异较大。 • 放养1~1.2cm规格的虾苗,一般来说:
潮差纳排水池:0.5~1万尾/亩;普通增氧池 :1~4 万尾/亩;高位池 :6~15万尾/亩;封闭式循环过滤池: 10~20万尾/亩。 • 近年来,虾苗放养参照台湾的养殖方法,常规池塘放 到2~6万尾/亩,高位池有的放苗高达30~40万尾/亩。 “以密度保产量”弊大于利。高密度放养虾易产生应 激反应,环境难控制;虾生长速度下降;成活率低; 病害的蔓延等。
外堤(防护堤):石或混凝土建造,高度应能防30年 最高水位加最大台风波高为限。 内堤:采用水泥护坡,防崩塌和渗漏

(完整版)虾蟹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虾蟹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虾蟹增养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虾蟹增养殖学》是研究虾蟹类的生物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学科,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直接为虾蟹类养殖科研、生产服务。

本课程除从有关的基础学科吸收—定的理论知识外,主要是总结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和群众养殖中悠久而又广泛的生产经验及,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该课程主要研究经济虾蟹类养殖的生物学原理、生产技术,介绍常见经济虾蟹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体养殖及增殖措施等基本技术。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虾蟹类养殖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今后从事专业生产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甲壳动物所涉及的内容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使学生充分了解虾蟹类养殖的意义及其重要作用,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使学生掌握虾蟹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以及生长发育。

使学生理解虾蟹类的生理生态,掌握主要的、常见的养殖经济虾蟹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尤其是生态及繁殖习性。

使学生了解虾蟹类生殖细胞的类型、发生过程,了解性腺发育、受精、胚胎发育过程中变化规律及其与内、外部因子的关系。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虾蟹类的鉴别与分类。

3.使学生理解主要养殖种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尤其是生态、繁殖习性以及个体发育过程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为进行人工增殖,人工育苗奠定基础。

使学生掌握主要养殖虾蟹类的人工育苗及养成的基本方法和过程,重点掌握几种主要经济虾蟹类的生物学知识和人工育苗、养成、加工等技术操作,熟练掌握适合当地养殖的经济虾蟹类的生物学知识、人工育苗、养成、加工等技术操作。

使同学们了解虾蟹类育苗和养成及增殖过程中的病敌害,使学生理解虾蟹类的育种技术。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对学生进行生物与环境、宏观与微观、结构与机能、整体与局部四个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而培养出面向基层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技能的科技人员。

虾蟹类课件

虾蟹类课件

虾蟹类
9
2、 虾、蟹的主要种类举例 1、虾类
(1)烹饪特点
①鲜虾最适宜于快速成菜,如煮、蒸、干烧、炝、爆、 滑炒、熘、焗、炸等;
②带壳的多煮制而食;制成虾仁后可整用或经刀工处 理成片、丁、肉花、茸泥等;或是去头留肉、留尾 制作虾排;
③干制品如干虾、金钩、虾皮常作配料使用,并具有 增鲜配色的作用。
虾蟹类
虾蟹类
22
虾蛄
虾蟹类
23
脊尾虾蟹白类 虾
24
罗氏沼虾
虾蟹类
25
中国毛虾
虾蟹类
26
中华新米虾
虾蟹类
27
2、蟹类
(1)一般常识
雌蟹的腹部为圆形,称为“圆脐”;雄蟹的腹部 为三角形,称为“尖脐”。海蟹盛产于4~10月,淡 水蟹盛产于9~10月。繁殖季节,雌蟹的消化腺和发 达的卵巢合称为蟹黄;雄蟹发达的生殖腺称为脂膏。 二者均为名贵而美味的原料。
29
(3)常用品种 ① 中华绒螯蟹
又称螃蟹、河蟹、毛蟹、清水大闸蟹、绒螯蟹等, 为甲壳纲方蟹科动物。分布于我国南北各淡水系。 以江苏常熟的阳澄湖所产最著名。
头胸甲呈方圆形,一般长5~6cm。螯足强大, 密生绒毛,步足长而侧扁,顶端尖锐。背面墨绿色, 腹面灰白色。
虾蟹类
30
虾蟹类
31
② 三疣梭子蟹 ➢ 又称为梭子蟹、蝤蛑、枪蟹、海蟹等,为甲壳
虾蟹类
64
(三)烹饪运用特点
1、可作为菜肴的主料、配料或馅心、面码用料; 2、采用快速加热的方式或生食,以突出其脆嫩的 质感;长时间炖、煮,以体现其软糯绵香;
虾蟹类
65
3、调味上,以清鲜为主,从而突出其自身独特的 鲜美风味;
4、常作为提鲜赋鲜的调味原料,如淡菜、干贝、 蛏油、蚝油等。

虾蟹类的养成技术60页PPT

虾蟹类的养成技术60页PPT
虾蟹类的养成技术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第一章 第三节 虾蟹类繁殖 第四节

第一章 第三节 虾蟹类繁殖  第四节

《虾蟹类增养殖学》教案周次第 2 周,第 3 次课备注章节名称第一章第三节虾蟹类的繁殖第四节虾、蟹的生长8 理论课(2);实践课();实习()教学时数13分钟5分钟2分钟10分钟20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虾蟹类的繁殖方式及其性征;了解虾蟹类的受精与胚胎发育及其幼体发育的过程;掌握虾蟹类繁殖与环境的关系。

2、了解虾蟹类的生长方式;知道环境的变化对虾蟹类生长都有哪些影响。

3、了解虾蟹类生长的特点,蜕皮的生物学意义与过程;教学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一、讲述虾蟹类的性征与繁殖方式:虾蟹类为雌雄异体,一般从外形上易于辨别。

虾蟹类的第二性征明显,其形态、结构、位置等多为分类特征。

虾类繁殖为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蟹类繁殖为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二、讲述虾蟹类的配子与性腺发育:虾蟹类的精子无鞭毛,不能活动,表面有的有原生质突起。

精子成熟后,被存于贮精囊中。

受精时与卵子发生复杂的顶体反应。

虾蟹类卵巢发育的各个时期:形成期、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成熟期、恢复期。

性腺发育略讲。

三、讲述虾蟹类的交配与产卵:虾蟹类的交配和产卵都在夜间进行。

交配后的虾蟹类有些立即产卵,有些则需较长的时间间隔。

虾蟹类的产卵量与动物大小、产卵次数、胚胎发育方式等有关。

四、受精到幼体发育的过程,虾蟹类的繁殖与环境的关系:不管是体外受精还是体内受精,受精过程大致分为六个阶段:1、精子的最初附着2、初级顶体反应3、凝胶排放4次级顶体反应5、受精作用6、受精膜形成。

受精后的胚胎也就是无节幼体,经过发育逐渐变成幼虾。

虾蟹类的繁殖活动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温度、盐度、光线、海水组成都能对他们的繁殖活动产生影响。

五、虾蟹类的生长:虾蟹类的生长通过蜕皮来完成,蜕皮过程分为五期:A期、B期、C期、D期、D0期、D1期、D2期、D3期、D4期、E期。

蜕皮需要有复杂的生理过程,需消耗大量的能量。

蜕皮过程受激素调控。

虾蟹类动物在遭遇天敌或相互斗争受困时,会采用自切的手段摆脱天敌,迅速逃逸。

虾蟹类养殖

虾蟹类养殖

(2)虽然多数虾、蟹类兼有腐食性,常摄 食动物尸体,在饲喂同种饵料时,明显地 表现出对新鲜饵料的偏爱。
蟹类为杂食性,食性与虾类大体相同。梭子蟹科的 种类多为肉食性,通常捕食双壳类及腹足类,亦捕
食小型甲壳动物和鱼类。
总之,多数虾蟹类是以底栖小型动物为主的杂食性
生物。
2 觅食方式
以嗅觉和触觉为主,一般是以螯足来探查、摄取 食物,一旦发现食物后,即以螯足及颚足抱持食
物送进口中。大颚用于撕扯、切割及磨碎食物,
小颚则用来协助把持、咀嚼。
虾类多在水底爬行,行进中使用步足在身体两侧摆 布以探查食物,有时亦使用步足在底质中探查。有 些虾类抱持食物在水中一边游动,一边进食。有些 虾类则停留在水底进食。
蟹类在捕食时或潜伏等待被捕食者靠近,而后 攻击之,或主动追逐被捕食者,以大螯攻击并 猎获食物,梭子蟹等游泳能力强的种类甚至可 成功地追捕鱼类、枪乌贼及虾类等。
饵料出现频率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ÐÐÐÐÐ × ÐÐ ó × ÐÐÐÐÐ à ÐÐÐÐÐ í ÐÐÐÐ
小型甲壳动物
植物
大型甲壳动物
多毛类动物
软体动物
饵料与摄食
短沟对虾
双壳类 腹足类 游泳虾类 珊瑚 多毛类 端足类 有孔虫 短尾类 桡足类 鱼 涟虫 泥沙
者比例较大。
(4)在交尾季节中,雄性个体通常摄食强度较 低,空胃、残胃者可达 60%以上,交尾结束后 则摄食强烈。 (5)到达产卵场后摄食强度大大增强,表现出 对索饵育肥、产卵繁殖的适应。
(6)虾蟹类在环境不良或病理状况下,摄食强
度亦会大大下降,甚至完全停止摄食。
5 对食物的选择性

虾蟹育苗原理与通用技术

虾蟹育苗原理与通用技术



此法简便易行,现已广泛应用。方法是用酒精 灯将中号医用镊子烧热,夹烫亲虾或亲蟹一侧 的眼柄中部,待眼柄变白停止加热,放回水中, 数日后眼柄自行断落。 摘除眼柄的时间很关键, x— 器官可能对卵母 细胞卵黄的积累有抑制作用,所以在卵巢的小 生长期末或大生长期初进行手术最为适宜。

营养是性腺发育的物质基础,进入大生长期的 卵巢是卵黄积累时期,成熟卵巢可达亲虾体重 的23%,其主要成分是卵黄物质,化学成分是 卵黄磷脂蛋白,这些物质全要靠从蛋白质中摄 取,也有一小部分由体内肌肉等处积累的营养 物转化而来,所以此时应投喂富含蛋自质和磷 脂质的食物。生产中多以沙蚕、贝肉、乌贼肉、 蟹肉等为饵料,可促进性腺发育。卵巢进入大 生长期的亲体食欲旺盛,食量增加,在体质健 壮和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日摄食量可达体重的 18%以上,所以,此期保证虾、蟹食物的质量 和数量至关重要。

日照是指每天太阳的照射时间,日照的 逐日增加也是春天到来的信息。许多生 物都是在春天或初夏繁殖,就是因为日 照的增加刺激了生物的神经系统,促进 了促性成熟内分泌器官的活动,加速了 性腺的发育。

内分泌器官中的y—器官和x—器官共同制约着 卵巢的发育,y—器官促进性腺的发育,x—器 官抑制卵巢的发育。所以,促进y—器官的功 能或减弱x—器官的功能均有利于性腺的发育。 目前多采用减弱x-器官功能的办法,最早采 用的办法是切除一侧眼柄,也有主张针刺入眼 球,用挤压法破坏x-器官。以上方法均可造 成创口,甚至对虾死亡。海洋所对虾组使用了 镊烫法或激光切除法,可防止体液流出,减少 细菌感染,提高了对虾成活率。
六、有害生物的处理


海 水 中 裸 甲 藻 ( Gymnodinium spp.)、 夜 光 虫 (Noctiluca scientillans) 等赤潮生物对育苗的影响 已有报道,他们不仅影响卵的孵化,也影响幼体 生存,对已进入摄食阶段的蚤状幼体毒性扰甚, 所以,在上述有害生物量较大时应予以消除。使 用含氯消毒剂不仅可杀死赤潮生物,还能破坏溶 于水中的有毒物质。有人用2×l0—6的硅酸铜将裸 甲藻杀死,再用( 5 ~ 10 )× 10 - 6 乙二胺四乙酸 钠螯合铜离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含有毒素的海水经过活性炭、沸石粉和麦 饭石过滤,均有去毒或减毒的作用。

虾蟹类的生长

虾蟹类的生长
01
包括2个总科:对虾总科、樱虾总科。
02
特征
二、枝鳃亚目特征与种类
樱虾总科 Sergestoidea
芒虾科 Aristeidae 深海芒虾科 Benthesicymidae
管鞭虾科 Solenoceridae
分类
萤虾科 Luciferidae 樱虾科 Sergestidae 对虾总科 Penaeoidea
第3步足至少是指节超过鳞片。额角后脊上有小凹点…...… ………………………………………..长毛对虾P. penicillatus
3.第3步足伸不到第二触角鳞片末端…..中国对虾P. chinensis
常见种检索
雌体灰青色,雄体色发黄。额角上缘具7-9齿,下缘为3-5齿。头胸甲无肝脊。第三步足伸不到第二触角鳞片的末端。是中国增养殖品种之一。主要产于渤海。
(三星虾)Acetes intermedius
中国毛虾 Acetes chinensis(虾皮)
三、腹胚亚目种类特征
01
猬虾下目 Stenopodidea
02
真虾下目 Caridea
03
螯虾下目 Astacidea
04
海蛄虾下目 Thalassinidea
中国对虾P. chinensis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日本对虾P. japonicus
( 日本囊对虾 Marsupenaeus japonicus )
额角上缘具8-10齿,下缘具1-2齿。具额胃脊,额角侧沟长,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额角后脊的中央沟长度大于头胸甲长的1/2。尾节具3对活动刺。体表具鲜明的横斑,为土黄色、橙色环带相间,带淡蓝色,尾肢具棕色横带,末半蓝绿色。出水后能经较长时间不死,便于运输。

《虾蟹类生物学》课件 (2)

《虾蟹类生物学》课件 (2)

统医学中的治疗和保健。
3
食品
虾蟹类是许多地方的重要食材,被广泛用于 烹饪各种美味的菜肴。
生态意义
虾蟹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调节水质和维持生物多样性。
保护和管理
虾蟹类的保护现状
了解虾蟹类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对其保护现状进行 评估和监测。
保护虾蟹类的重要性
保护虾蟹类对于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 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虾蟹类生物学》PPT课 件 (2)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虾蟹类的各个方面,包括分类学、解剖学、生 活习性、经济价值、保护和管理等。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次精彩的旅程吧!
虾蟹类的分类学
1 定义
虾蟹类是一类多足动物,分为多个科属,具有明显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分类学特征。
2 分类特征
虾蟹类具有甲壳,身体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还有明显的触角和螯足。
可持续管理措施
制定保护和管理策略,包括限制捕捞、保护栖息地 等方面的措施。
演示文稿总结
通过本次演示,我们全面了解了虾蟹类的分类学、解剖学、生活习性、经济价值以及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希 望本课件能够为大家带来有趣而丰富的学习体验!
3 主要科属
常见的虾蟹类包括螃蟹、龙虾、虾等,每个科属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和习性。
虾蟹类的解剖学
身体结构
内外部器官
运动和呼吸系统
虾蟹类的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 虾蟹类有复杂的内外部器官,包括
虾蟹类通过螯足和附肢进行运动,
各具特定的功能和结构。
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 并借助鳃器呼吸水中的氧气。
虾蟹类的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虾蟹类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栖息在河流、湖泊、海洋等不同的生态环境。

虾蟹养成原理与技术-4

虾蟹养成原理与技术-4

日常观测与管理
1. 巡池与记录 至少在黎明、傍晚巡池检查,要做到勤、细 ① 勤观察:早晨、傍晚、雷雨前后,投饵前后观察水质、对
虾活动、数量变化等 ② 勤清除:清楚害鱼,赶鸟,除杂藻、污物等 ③ 勤检查:饵料质量、闸门、闸网、堤坝安全 ④ 勤记录:对虾摄食情况、生长情况、定时测量记录,做好
池塘日志 细:注意各种细微变化和迹象,及时发现问题,如水位、水 质、对虾摄食、数量的变化
• 环境污染因素:排泄物、残饵、饵料溶出物、 生物尸体
• 影响:轻者影响虾的生理功能,降低摄食量 和生长速度,重者造成对虾的中毒死亡;
• 环境恶化,对虾体质变弱,抗病能力下降, 病原生物的增多,使对虾更易发生病害。
1、换水及其前提条件
换水是改善水质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在正常 情况下,池塘的换水量与生产力成正比。前提:
次数 1-2次/天 3-4次/天 4-5次/天 5-8次/天
4次:6:00 10:00 19:00 22:00
6次:4:30 6:00 10:00 20:00 21:00 23:30
早上、傍晚投饵量大,其余时间量小些
日本对虾:前期 早上和日落投喂
中后期昼伏夜出,日落后投一次50%,3h后35%,半夜15%。
止状态下1.5h内保持完好形状不散开) ⑥ 各种营养成分的配比与对虾需求的营养配比相
接近,饲喂对虾的饵料系数低
饵料的加工处理
直接投喂 配合饵料、小型甲壳类、小型薄壳贝类
斩、剁、轧 鲜杂鱼,用剁鱼机剁成小块 大型厚壳贝类,用轧螺机轧裂 冷冻鱼,解冻后斩开
对虾对饵料的喜好
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 水生动物>陆生动物 贝类>甲壳类>鱼类 活>鲜>冻>熟>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眼柄切除 蜕皮节律加速,且诱导血淋巴蜕皮激素上升 刺激卵母细胞生长。
8
5.相关概念
• 发育蜕皮(变态蜕皮):在幼体阶段,随着蜕皮,动物的形 态结构不断变化,由简单而复杂,直至发育完善。故幼体阶 段的蜕皮又称为~。
• 生长蜕皮:形态发育完善的幼虾除交接器的变化外,蜕皮已 无形态上的变化,其后的蜕皮又称为~。
长额虾、南极磷虾等。 4.底质与底栖种类 5.运动方式:游泳、跳跃、爬行等; 6.活动、觅食、隐蔽、潜居
28
三、洄游
1.定义: 2.洄游类型: • 生长、越冬、生殖 • 视频:中国对虾 3.洄游习性分类: • 游泳型 • 定居型 4.洄游的意义:生态、经济
29
四、虾蟹类栖息与环境因素
1.自然分布区域: • 主要影响因子:温度、盐度 • 最适范围?耐受范围? 2.生态种类:广温(盐)、狭温(盐) 3.底质类型:偏好、选择
• 有具柄复眼。大颚粗壮,常有触须。胸肢前3对特化 为颚足,鳃都在胸部。
• 雌雄异体。两性生殖,卵生,变态发育。
33
• 主要海产,少数栖于淡水,个别为陆栖,但幼体必 须在水中生活。生活方式有游泳、漂浮和底栖。许 多种类在渔业捕捞或养殖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对虾 类是海产虾类中产量大、经济价值高的类群。
• 十足目亚分类: 枝鳃亚目Dendrobranchiata 腹胚亚目Pleocyemata
• 分类的发展 • /index.htm
34
陆蟹-台湾
35
附:原游泳亚目虾类的区别特征
第二腹节侧 甲
第三步足
第三颚 产卵方式 鳃 足
真虾派
倒次
不呈钳状
外骨骼(表层及外层),并且吸收水分用于增加 身体的体积,血液体积也增加。 • 蜕皮是物质(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的净损失的过程。蜕皮本身需要消耗相当大的能 量,又需要合成内表皮并矿化表皮层。
4
5
3.蜕皮(壳)的分期
• 蜕皮前期:准备—外骨骼钙质(溶解)大量钙储存于肝胰脏 和血液中,这时外骨骼变得脆弱易碎。与此同时 ,通过皮肤 、鳃、前肠及后肠等处从外界吸收大量水分,使身体膨胀, 老甲壳开始裂开。
6
斑节对虾的蜕皮周期
7
4.蜕皮的内分泌控制
• 窦腺蜕皮抑制激素:抑制YO 分泌蜕皮激素。只能在蜕皮前 期未发生时起作用。
• YO (蜕皮腺)的蜕皮激素:在蜕皮前期,该激素在血液中的浓 度逐渐升高,在临近蜕皮时,形成一个峰值,然后浓度迅速 下降,在实际蜕皮时,处于低浓度状态。主要合成产物还与 卵巢中卵母细胞发育密切相关。
• 生殖蜕皮:在交配期雌性个体在交尾前要先行蜕皮(封闭式 纳精囊),以便在新壳硬化之前进行交配,此次蜕皮又称~
9
二、生长
1.生长的特点 • 遗传性:种间、种内退化; • 阶段性:个体发育 • 周期性 :气候(季节),生理(蜕皮、性成熟、繁
殖)的变化而周期变动; • 性别差异:
10
蜕皮与阶梯式生长?
二、摄食
1.摄食方式:滤食---捕食 2.感觉器官:嗅觉、触觉等 3.捕食、进食 视频:枪虾捕食 4.摄食强度:季节温度、洄游途中、繁殖前、环境及
健康状况 5.摄食周期:多数夜多于昼、蜕皮前后 6.饵料选择:偏食
24
第六节 虾蟹类的生活史与栖息
25
一、生活史
对虾生命周期:
1.幼虾;2.繁殖; 3.产卵;4.无节幼体; 5.蚤状幼体; 6.糠虾幼体;7.仔虾
13
(2).内因 • 内分泌(蜕皮激素的控制)与蜕皮周期 • 应用研究附后
14
甲壳类的成长与蜕皮及蜕皮周期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
1.眼柄切除促生长说 • 提出切除眼柄会缩短蜕皮周期的结果包括:
• 但也有否认这一结果的。
15
• 因此,将这个领域的研究机构整理如下:
16
2.添加蜕皮激素促生长试验 • 植物中提取,添加于配合饲料 • 对日本对虾无效果,反而抑制其正常生长。
21
第五节 饵料与摄食
22
一、食性与饵料组成
1、食性:多数为杂食性或腐食性,少数为肉食性或植食性; 2、食谱:碎屑及微生物、植物及动物 • 碎屑:底质中的植物碎片、有机颗粒及微生物等聚集形成 • 植物:微藻、大型藻类、水草及某些陆生植物 • 动物:甲壳类、软体类、多毛纲类、有孔虫及小型鱼类等
23
17
小结

蜕皮主要受体内激素的调控,温度、光照、饵料仅可
以加速或延缓蜕皮过程,只皮。否则,即使蜕皮也
不会正常生长,甚至出现负增长,不正常蜕皮往往也是造成
对虾死亡的重要因素。
18
三、自切与再生
• 何谓自切? • 影响因素(附肢被困、机械损伤、水质污染、强烈刺激等) • 再生及速度
19
• 虾蟹类动物在遭遇天敌或相互争斗中受困时常常会 自行使被困的附肢脱落,以使个体摆脱天敌,迅速 逃逸。
• 在附肢有机械损伤时虾蟹类亦会自行钳去残肢或使 其脱落,这种现象称为自切。
20
• 自切的附肢经过一段时间,大多可以重新生出,称 为再生。
• 再生的速度:未成熟的个体再生较快,成熟的个体 不再蜕皮,不具再生能力。
30
第七节 十足目的分类及主要养殖种类
一、概述与温习
• 甲壳动物亚门最大一目,共约9000多种,主要是虾 和蟹。体躯延长呈虾形(腹部发达)或缩短扁圆呈 蟹形(腹部退化)。
• 软甲纲可分为3个亚纲:叶虾亚纲Phyllocarida、掠虾亚纲 Hoplocarida和真软甲亚纲Eumalacostraca。
31
• 体分头胸部和腹部。 • 头胸部具发达头胸甲。 • 游泳生活种类:如虾腹部7节,多侧扁;腹肢发达,共6对,
末对特化成尾肢,与尾节共同形成尾扇。 • 爬行生活种类腹部有的扁平(如龙虾类),有的曲卷并变形
(如寄居蟹等),另有许多退化成薄片状甲板
32
• 蟹类
♂仅有第1、2对腹肢,变形为交接器。 ♀仅有第2~5对腹肢,双枝型,只用来抱卵。
………………………………………..日本对虾P. japonicus
头胸甲无额胃脊;额角侧沟不超过头胸甲的中部………..2 2. 头胸甲有肝脊;第5步足无外肢……斑节对虾P. monodon
头胸甲无肝脊,第5步足有外肢……………………………3 3. 第3步足伸不到第二触角鳞片末端…..中国对虾P. chinensis
44
45
日本对虾P. japonicus
( 日本囊对虾 Marsupenaeus japonicus )
额角上缘具8-10齿,下缘具1-2齿。具额胃脊,额角侧 沟长,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额角后脊的中央沟长度大于头 胸甲长的1/2。尾节具3对活动刺。体表具鲜明的横斑,为土 黄色、橙色环带相间,带淡蓝色,尾肢具棕色横带,末半蓝 绿色。出水后能经较长时间不死,便于运输。
50
樱虾科:中型毛虾(赤尾青虾、赤尾星虾)Acetes intermedius
51
52
中国毛虾 Acetes chinensis(虾皮)
53
三、腹胚亚目种类特征
54
分类
• 猬虾下目 Stenopodidea • 真虾下目 Caridea • 螯虾下目 Astacidea • 海蛄虾下目 Thalassinidea • 龙虾下目 Palinura • 异尾下目 Anomura • 短尾下目 Brachyura
46
47
斑节对虾P. monodon
48
额角侧沟短,向后不超过头胸甲中部。第五步 足无外肢。体由暗绿、深棕和浅黄横斑相间排列, 构成腹部鲜艳的斑纹。俗称“草虾”,是对虾属中 个体最大的一种。东南亚一带及我国广东、海南、 台湾养殖品种之一。
49
(三)樱虾总科
• 樱虾科额角短小;雄性第一触角下鞭变形,成为抱器;第4、5步足甚小 或全缺;鳃数甚少,不具关节鳃;雄性交接器对称,雄附肢仅有一小片 ,雌性仅是第三步足底节及其间的腹甲变形;第一颚足具肢鳃;胸肢自 第二颚足以后皆无外肢。
4-6 节
抱卵 叶状
对虾派
顺次
钳状 ,不较第一步 7节 直接产于水 枝状
足粗大

猬虾派
顺次
钳状,一个或一对 7节 较前2对强大
抱卵
丝状
36
37
38
二、枝鳃亚目特征与种类
(一)特征 • 头胸部13节,具13对附肢;头胸甲,额角;腹部7
节组成,每节的甲壳各自分离,可自由屈伸,末节 称尾节。 • 包括2个总科:对虾总科、樱虾总科。
• 蜕皮周期内出现一系列生理过程:
诸如组织生长、形态变化、旧壳剥离、新壳形成、蜕 皮开始等,这些过程均受内源因子(神经内分泌、发育期 等)和外源因子(饵料、温度、盐度、月相等)的共同调 控和影响。
1. 蜕皮周期:较长(龙虾、大型蟹类)与较短(虾类)
2. 蜕皮过程: • 蜕皮前原有的外骨骼部分被吸收,用于构建新的
第四节 虾、蟹的生长
一、蜕皮
• 狭义:仅指虾蟹类从旧壳中脱出的短暂过程; • 广义:蜕皮过程则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贯穿虾蟹类的
整个生命周期。
• 甲壳动物生长发育常与蜕皮联系在一起:
胚后发育具有一系列形态各异的幼体期,每期幼体形 态和生理特点通过蜕皮而发生改变,或者通过蜕皮变态发 育成为更成熟的幼体或成体。
12
温度: • 影响蜕皮;幼体期发育期数(如:长臂虾> 30℃Z3,
低温下Z5;三疣梭子蟹Z4,低温或饵料Z5、Z6) 营养: • 较低摄食不一定影响蜕皮,但蜕皮≠生长(可能负生
长)。 盐度: • 小幅度降盐可促一些对虾的生长(可能是应激); • 但盐度下降致使日本对虾负生长或死亡。 • 盐度也影响摄食、渗透压调节和耗能。
Penaeid life cycle:1, juvenile; 2, reproduction; 3, spawning; 4, nauplius; 5, zoea; 6, m26ysis; 7, postlarv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