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通用12篇)

合集下载

实验:力的合成

实验:力的合成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一、实验目的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二、实验原理1.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挂上一个轻质小圆环。

(如图甲)(1).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至某点O,小圆环受到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处于O点;(如图乙)(2).撤去F1、F2,改用一个力F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

(如图丙)2.由于力F单独作用,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即使小圆环两次都处于O点,使橡皮条两次都伸长到同一位置,所以F等于F1、F2的合力。

3.画出F、F1和F2三个力的图示,猜测、验证三者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一段)、轻质小圆环、细绳套两个、弹簧测力计(两个)、细芯铅笔、三角板、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1.仪器的安装(1).钉白纸: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方木板上,将方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

(2).拴绳套: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G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挂上小圆环,小圆环拴上两条细绳套。

橡皮条的原长为GE,如右图所示。

2.操作与记录(1)两力拉: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动小圆环至某点O,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EO(如图所示)。

记下、、。

(2)一力拉: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小圆环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

3.作图对比(1).理论值:在白纸上,用铅笔和刻度尺按选定的标度从O点开始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橡皮条时拉力F1和F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如右图所示)。

(2).测量值:按同样的标度用刻度尺从O点起作出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拉力F′的图示。

(3).相比较: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重合。

4.重复改变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比较每次的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五、误差分析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和外壳之间、指针和外壳之间或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和纸面之间有摩擦力存在会引起系统误差。

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大全7篇

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大全7篇

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大全7篇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大全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物理学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基础科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篇1)这一年来,我担任高一(5)班和三个实验班的物理教师,虚心向洪钟主任和梓欣老师学习,努力借鉴前辈老师的教学经验,再一次看到了科学的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一年过得很充实,收获真不少。

现在把这一年的一些收获写出来,以博方家一笑。

这一年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感受最深的是,不在于课堂上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能够领悟多少。

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关键在于“热情”两个字。

不管是学生方面,还是老师方面,都要“充满热情”。

有这样一种说法,天才都是具有某方面的狂热。

我觉得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学生的学习上。

比如高一(3)班的丁一同学,学习物理几乎是狂热的,很多高二的物理知识,甚至大学的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知识,都钻研得津津有味。

事实证明,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很让人放心,根本不用担心他物理考不出好成绩。

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的热情必须由教师的热情来带动。

打一个比方,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

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一个良好的载体,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我在下面一些上课环节作了尝试。

1.扎实的基本功能保证学生听课质量。

比如板书要大而清晰,讲解思路要慢而清晰,关键地方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

学生听懂了,有了收获的喜悦,自然会把热情回馈于你。

2.讲述枯燥无味的物理公式时,可以穿插讲述妙趣横生的科学家轶事。

科学家也是人啊,越是大科学家,越有故事讲。

3.通过动画演练一些公式。

力的合成文档

力的合成文档

力的合成简介力的合成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这些力如何合成成一个等效力,从而影响物体的运动或变形。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力的合成的原理和应用。

力的定义在开始讨论力的合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如使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运动方向。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可以用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来表示,即力= 质量× 加速度。

力的合成的原理当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这些力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和方向。

为了计算合成力,我们需要将这些力的矢量进行相加。

矢量是一种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我们可以用箭头来表示一个矢量,箭头的长度表示了该矢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了该矢量的方向。

矢量表示矢量表示在力的合成中,我们通常使用矢量图形法或三角法来计算合成力。

矢量图形法矢量图形法通过将所有的力按照其大小和方向在图纸上画出,并将它们的起点连接起来,从而得到合成力的矢量表示。

具体步骤如下:1.按照所给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图纸上画出力的矢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2.将各个力的起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多边形。

3.连接多边形的起点和终点,得到合成力的矢量表示。

三角法三角法是一种简化的力的合成方法,适用于只有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将两个力按照其大小和方向在图纸上画出,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通过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得到合成力的矢量表示。

力的合成的应用力的合成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倾斜面上的物体运动当一个物体位于倾斜面上时,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倾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这两个力的合成决定了物体在倾斜面上的运动。

通过对这两个力进行合成,我们可以计算物体在倾斜面上的加速度和速度。

物体的等速圆周运动当一个物体处于等速圆周运动时,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向心力和离心力。

向心力是指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朝向圆心的力,离心力则是指物体在圆周运动中远离圆心的力。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5篇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5篇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力的合成》教学设计5篇《力的合成》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教学根据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突出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把本节课设计为实验探究式教学方式。

在完成认知的过程中,通过提水桶实例感悟身边的物理学,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学背景(一)本节教材分析在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常见力的基础上,研究多个力的合力问题,它是前几节内容的深化,依据等效思想给出合力与分力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推理归纳出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使学生对矢量和标量认识得以完善。

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为以后学习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矢量运算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本节教学设计面对普通班高中学生,此层次学生认识兴趣极低,基本上没有学习动机。

他们在初中物理中,学习了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代数和”的运算在学生头脑中已成定势,通过实验探究感知力的合成定则,力争突破原有思维定势。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归纳分析法(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电脑及投影仪、方木板1块、弹簧秤2个、橡皮筋1条,20 cm细线1条(两端打好套)、白纸1张、图钉几个、三角板一对、刻度尺(学生探究实验用),杠铃片,绳子(演示实验用)教学流程:1、复习初中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2、生活中并不都是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成,提水桶的实例引入新课,由提水桶实例感悟分力合力,提出探究问题3、学生猜想并设计探究实验4、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方法5、得出四边形定则,图示法的应用6、探究合力大小与分力关系7、共点力概念及说明能形成共点力的条件8、学习效果反馈(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感悟合力与分力,领会等效替代思想2、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出共点力合成定则。

力的合成(解析版)

力的合成(解析版)

力的合成(解析版)力的合成(解析版)力的合成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多个力共同作用时的结果。

力的合成涉及矢量的运算和几何图形的分析,它在解决各种力学问题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力的合成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的合成。

一、力的合成原理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矢量量(向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当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力的合成就是找到一个等效的力,它能够代替这些力对物体产生的合力效果。

力的合成原理基于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法则,它们是力的矢量运算的基础。

1. 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是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例。

当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方向不同的时候,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得合力。

具体的步骤如下:(1) 将两个力的起点连线连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 以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为合力的方向,合力的大小等于对角线的长度。

2. 三角法则三角法则适用于力的方向相同时的合力求解。

具体的步骤如下:(1) 将两个力的起点连线连接;(2) 以连接线的起点为起点,绘制一个力的向量;(3) 以连接线的终点为起点,绘制另一个力的向量;(4) 以第一个力的终点为终点,绘制一个从第二个力的终点指向该点的向量,该向量就是合力的方向。

二、力的合成实例解析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解析力的合成。

假设有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的大小为10牛,方向向右,另一个力的大小为8牛,方向向上。

我们来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计算合力。

将两个力的起点连线连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然后,画出连接线的对角线,作为合力的方向,并测量其长度。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我们可以得到合力的大小为12牛,方向为右上方。

接下来,我们也可以使用三角法则来计算合力。

首先,将两个力的起点连线连接。

然后,以连接线的起点为起点,绘制一个10牛的向右的力。

以连接线的终点为起点,绘制一个8牛的向上的力。

第四节力的合成

第四节力的合成

C
[解析]
本题考查合力的计算,关键是明确绳子拉力的
夹角是120°。如图所示。 以滑轮为研究对象,悬挂重物的绳的拉力 是F=mg=100 N,故小滑轮受到绳的作用
力沿BC、BD方向,大小都是100 N。从图
中看出,∠CBD=120°,∠CBE=∠DBE, 得∠CBE=∠DBE=60°,即△CBE是 等边三角形,故F合=100 N。 [答案] C
我们需要研究的是: 合力F与分力F1、F2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在操作时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 几个力的方向是沿着拉线方向的,因此要把 拉线的方向描在木板的白纸上。 2. 几个力的大小由弹簧秤读出,用力的图示法 在纸上画出表示几个力的箭头。 3.建议用虚线把合力的箭头端分别与两个分力 的箭头端连接,也许能够得到启示。 4. 得出你的结论后,改变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重做上述实验,看看结论是否相同。
( BCD
B.分力同时作用于物体时共同产生的效
果与合力单独作用时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
C.合力可能大于分力,也可能小于分力
D.当两分力大小不变时,增大两分力间
的夹角,则合力一定减小
(2)三个力的合成: ①最大值:三个力同向时,合力F最大,
Fmax=F1+F2+F3。
②最小值:当其中两个较小分力的和F1+
平行四边形定则
F1
F合
O
·
F2
求两个力的合力时,可分别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 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对合力和分力的进一步理解
(1)由于合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分力的作用效果相
同,所以可用合力等效替代那几个分力。 (2)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是可逆的,也可以用几个分力 来替代一个合力。 (3)只有同一物体同时受到的力才能合成。 (4)不同性质的力也可以合成,因为合力与分力是作用效

力的合成教案(精选9篇)

力的合成教案(精选9篇)

力的合成教案(精选9篇)力的合成篇1教案示例:教学课题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力的合成.(3)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探究实验假设的验证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成的方法,初步认识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合力的一些事例和实际的实验操作,体会到团结合作、交流互助的重要性.(2)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探究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教学难点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仪器材料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细线、图钉、木板、白纸教学方法实验小探究,实践活动,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板书设计第五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一、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注意:1.“几个力”必须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2.合力并不是物体受到的又一个力.3.合力的实质是“等效力”,它可以代替那几个力.二、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1.创设情景,理解合力(1)播放视频:几十只蚂蚁挪动一只昆虫.展示图片:几十人才拖动一物体,而一只大象就能拖动了.师:几十只蚂蚁作用的力的效果如何?几十个人干的活能用一只大象来代替,说明什么呢?(2)师: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3)师:请大家举例说明对合力的理解.(4)注意:1.“几个力”必须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2.合力并不是物体受到的又一个力.3.合力的实质是“等效力”,它可以代替那几个力.观察现象,思考前后作用效果.生:几十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和大象提供的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生:得两个女同学抬的矿泉水桶请体育委员一个人拎起来.理解合力是针对同一物体所受的某几个力说的;理解合力不是指简单的总和,而应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2.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演示实验:把一个50克的钩码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伸长一圈;挂上两个50克的钩码,弹簧伸长两圈.现在弹簧受到钩码作用的两个向下的力,这两个力的合力情况如何呢?即用一个多大的何方向的力可以来代替呢?(尝试挂上一个100克的钩码时,弹簧也正好伸长两圈)(2)展示图片:一图中两小孩分别同向拉车和推车,一图中两小孩反向拉车.(3)师:你觉得这两种情况下合力情况如何呢?(4)师:请按书上步骤进行实验,并作好记录.同一直线上二力f1/nf2/nf/n同向反向希望了解合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发现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有两种情况:同方向和反方向.提出问题:这两种情况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的?生:同向的相加,反向的相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过程中注意保证力在同一直线上.3.总结归纳: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方法(1)师:从实验探究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提醒要注意合力的大小,也要注意合力的方向,归纳得出:(2)实验中你有什么其它的发现吗?生: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同方向的力,其合力方向不变,大小是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反方向的力,其合力方向与其中较大的力的方向一致,大小是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生:用三个弹簧测力计同一直线上拉皮筋能研究三个力的合力情况.4.交流讨论:生活中合力知识的运用师:你知道合力知识在各个方面的运用吗?例如体育活动中,建筑上,动物世界里?(可展示一些图片)生:拔河;悬索桥;蚂蚁搬家……课后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教学反馈(1)对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学生很容易接受,但对探究实验的步骤却需要理解,比如为什么要把皮筋都拉到同样长度(o点),说明还是要强调理解合力的实质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看的.(2)做实验过程中,学生在摆弄仪器时能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象同直线三个力的合成问题,不在一直线上时二力合成问题.备注力的合成教案篇2(一)教学目的l.理解合力的概念。

力的合成实验(含习题及答案)

力的合成实验(含习题及答案)

力的合成实验(含习题及答案)(一)实验目的探究共点力的合成(二)实验原理结点受三个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F1与F2之合力必与橡皮条拉力平衡,改用一个拉力F′使结点仍到O点,则F′必与F1和F2的合力等效,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F,比较F′与F的大小和方向,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三)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细芯铅笔.(四)实验步骤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放于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③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如图标记,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个细绳套的方向.④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⑤只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选定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⑥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⑦改变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两次.五,注意事项1.实验时,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且拉力应沿轴线方向,以减小实验误差.测量前应首先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准确,注意使用中不要超过其弹性限度,弹簧秤的读数应估读到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弹簧秤的指针,拉杆都不要与刻度板和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卡发生摩擦.2.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3.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图.4.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5.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实验测量得到的F′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是F和F′符合即可.典例剖析例1在做“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时:(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秤、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_______和________.(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A.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秤的示数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3)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小误差,实验中应注意什么?解析:(1)橡皮条、三角板(2)两个分力产生的效果使橡皮条的结点到某一位置,此时橡皮条中的弹力与两个分力的合力相平衡.要想每次合力与分力的效果都相同,则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故选A.(3)应注意:①选用弹性小的细绳;②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的轴应在同一平面上,且与板面平行贴近等.二、疑难点拨例2在“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的位置允许变动B.在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的刻线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结点拉到O点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时,两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不变,以便于计算合力的大小解析:A项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这样才可以使两次效果相同;C项中不允许将秤的拉力大小拉到最大量程,这样不便于调节;D项中两秤之间的夹角是任意的,使平行四边形定则具有一般性.答案:ACD典例剖析例3如图所示是两位同学在做“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在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个结果中,若F′是准确的,则误差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哪些?解析:按本实验的要求,F为F1和F2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所得合力;F′为F1和F2的等效力,即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的力.橡皮条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其力的方向与橡皮条的伸长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显然图(b)不符合事实,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图(a).图(a)中F与F′误差较大的原因可能是:①F1的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②F2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小且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③作图时两虚线不与F1线和F2线平行.F是按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是理论值,用一个弹簧秤拉时测出的力F′为实验值.本实验就是要用现在的实验结果和已有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检查已有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达到验证的目的.三、课堂作业1.下面列出的措施中,哪些是有利于改进本节实验结果的( )A.橡皮条弹性要好,拉到O点时拉力适当大些B.两个分力F1和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些C.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测力计平行贴近木板面D.拉橡皮条的绳要细,而且要稍长一些2.在“探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注意()A.描点、作图时的铅笔应尖一些,图的比例适当大一些B.拉橡皮条的细绳适当长一些C.在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两细绳间的夹角尽量大些D.在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适当大些3.在“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被两个弹簧秤拉到O点,如图甲所示.两弹簧秤读数分别为F1和F2,细绳方向分别与OA直线延长线的夹角为α1和α2,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O点位置不变,合力不变B.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一定沿OA直线方向C.若不改变O和α1,F1增大,F2必减小D.合力必大于F1或F24.李明同学在做“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如图(a)所示,(1)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A.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3)图(b)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的图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以上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乙中的____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__________.(选填“变”或“不变”)6.如图所示,在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橡皮筋一端固定于P点,另一端连接两个弹簧秤,使这端拉至O点,现使F2大小不变地沿顺时针转过某一角度,相应地使F1的大小及图中β角发生变化.则相应的变化可能是( )A.F1一定增大B.F1也可能减小C.F1若增大,β角一定减小D.F1若增大,β角可能增大课后练习第6课时实验二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1.下面列出的措施中,哪些是有利于改进本实验结果的( )A.橡皮条弹性要好,拉到O点时拉力能适当大些B.两个分力F1和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些C.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平行贴近木板面D.拉橡皮条的绳要细,而且要稍长一些2.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是指( )A.使两分力与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B.使两次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都与某点O重合C.使两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D.使弹簧秤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相同的形变3.用平木板、细绳套、橡皮条、测力计等做“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为了使验能够顺利进行,且尽量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或做法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是( )A.使用测力计前应将测力计水平放置,然后检查并矫正零点B.用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沿弹簧的轴线,且与水平木板平行C.两细绳套必须等长D.用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E.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4.在“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1-6-5).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细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图1-6-5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5.(1)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________.A.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秤的示数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2)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小误差,实验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得到如下数据,请选择合适的标度在图1-6-6方框中作图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图1-6-67.如图1-6-7甲为“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装置.(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2)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1-6-7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 N.8.(2009·山东,23)某同学在家中尝试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__.a.测量细绳的长度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答案随堂训练1.解析:拉力“适当”大些能减少误差;而夹角“尽量”大些,则使作图误差变大;橡皮条等“贴近”木板,目的是使拉线水平;绳细稍长便于确定力的方向性. 答案:ACD2.解析:作图时比例大些,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些,可以减小相对误差.拉橡皮条的细绳长些,可使记录绳方向的点与结点O的距离大些,减小连线时的误差.因此A、B、D选项所述都能起到减小相对误差的作用.在实验中,两个分力F1、F2的夹角θ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图时得出的合力F的误差也越大,所以在实验中不能把角θ取得太大.答案:ABD3.答案:A4. 答案:(1)(2)AC (3)张华做的符合实验事实(4)1、F1的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2、F2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小且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3、作图时两条虚线不分别与F1线和F2线平行.5.解析:(1)F1和F2的合力从理论上讲应该是F,因为它们的合力从效果上讲就是使结点到达O点位置,而用一个弹簧秤拉的效果也是使结点到达O点位置,所以F1和F2的合力方向从理论上应该与AO在同一直线上.但在实验时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有误差,所以F′是F1和F2的测量值.(2)若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实验结果不会发生变化,在实验时只要每次把结点拉到O点位置,效果是一样的.答案:(1)F F′(2)不变6.解析:O点位置不变说明F1,F2合力不变,以O点为圆心,以F2为半径做圆:矢量三角形关系,由图可看出β角先增大后减小而F1一直增大.当F1与F2垂直时β角最大.答案:AD第6课时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答案:ACD2.答案:B3.答案:ABDE4.解析:该实验验证两个分力的效果等效于其合力的效果,不必要求两分力等大,故B错;与两绳长短无关,A错;但需使两分力与合力在同一平面内,故C正确.答案:C5.答案:(1)A (2)选用弹性小的细绳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上,且与板面平行贴近等6.答案:作图如下7.解析:(1)在测量同一组数据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如果变化,即受力变化,所以A选项正确;由于弹簧测力计是通过定滑轮拉结点O,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所以弹簧测力计拉线的方向不一定要沿竖直方向,B选项错误;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不能超过其量程,C选项正确;两个拉力的方向合适即可,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但不一定为90°,所以D选项错误.(2)由图可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4.00 N.答案:(1)AC (2)4.008.解析:运用等效思想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即要验证以两力为平行四边形的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是否和合力相符.本小题中结点受三个力,其中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故先测出各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作出各力的图示,以两边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如果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即可验证.为测量各力的大小故需要记录橡皮筋原长、悬挂重物后的长度以及记录悬挂重物后O点位置.故应选b、c、d.可以通过改变小重物改变各力的大小.答案:(1)bcd (2)更换不同的小重物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力合成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

力合成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

力合成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篇:《力的合成》设计《力的合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合力与分力。

力的合成是为以后综合受力分析准备的一节课。

求解力的合成所采用的是等效替换的方法。

要通过多个实例来分析说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和多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一个力与作用效果相同的多个力是可以等效代换的。

合力与分力的等效代换的关系学生不易理解,是个教学难点。

应该让学生知道,在力的合成中,分力是实际存在的,每个分力都应该有施力物体,而合力则是设想的但有实际意义的力。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接触了位移矢量合成问题。

教学中应该在复习同一直线力的合成的基础上,再转入互成角度力的合成问题。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在学生式实验的基础上出来的,因此,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并得出结果,这是教学的重点。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好的实验做实验,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合力、分力,比较合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让学生清楚看到合力不等于分力的代数和。

教师再让学生根据合力、分力的图示,猜想合力、分力的关系。

在得出合力、两分力间的关系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猜想后,让每一位同学都做出平行四边形,看合力是否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是否重合,并展示同学的实验结果,逐步建立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由于学生对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理解不深,容易按照标量运算来想问题。

如:可能认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或合力至少大于一个分力,求合力也容易忘记方向。

因此教师采用相应的计算机课件来动态模拟两个分力大小一定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随分力夹角的变化而变化。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应该是实验的操作过程,一定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力的合成法则——即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这个问题上能够深刻地理解并能够在实验中锻炼能力。

实验中可能有的学生不能的出正确结果,应该鼓励学生并在课后帮助学生寻找原因,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信心。

3、共点力。

共点力的教学重点是利用实例让学生区分共点力和非共点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共点力图景。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
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只适用于共点力
注意:1.作图要准确,两个力F1、F2和合力F要画 成实线并标有箭头,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两条边必须 画成虚线. 2.多个力的合成──两两逐步合成.(如图)
F2
F12
F1 F
例题1: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 F2=60N,方向竖直向上,即两力之间的夹 角为900。求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 向。 例题2:力F1=30N,F2=30N,两力之间的夹 角为1200。求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 向。
⑤ F合可能大于、等于、小于 F 1、F 2 思考:合力是否一定比分力大?
1、下列关于合力和分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B.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与合 力 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 C.几个力的合力就是这几个力的代数和 D.合力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任一分力 2、大小分别为6N、 8N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 范围是什么?
思考1: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3、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 【实验与探究】 ㈠提出猜想: ㈡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探究分力和合力的关系思路: ⑴ 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 ⑵实验测得两个分力和合力并用图 示法表示 ⑶找寻两个分力和合力的关系
演示实验1(课本) 演示实验2
演示实验3
【结论】 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用 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 四边形,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 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 定则.
练习
3、两个分力大小不变,若两分力间 夹角的增大,则合力F变_____,若 两分力间夹角减小,则合力F变 _____。
两个等大的力的合力(夹角为 )
F1 O

/ 2 ⊙/ 2

《力的合成》 讲义

《力的合成》 讲义

《力的合成》讲义一、什么是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力无处不在。

当我们推动一个物体,提起一个重物,或者拉伸一根弹簧时,我们都在施加力。

力是一个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的物理量。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

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或者形变的程度;力的方向决定了物体运动的方向或者形变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则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

例如,我们用 10N 的力水平向右推一个箱子,10N 就是力的大小,水平向右是力的方向,而我们手与箱子接触的那个点就是力的作用点。

二、力的合成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我们就需要研究这些力的共同作用效果。

力的合成,就是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合力是指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比如说,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一个是 5N 水平向左,另一个是 3N 水平向右,那么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又是怎样的呢?这就需要用到力的合成来求解。

三、力的合成遵循的法则1、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这个定则是说,如果以表示两个共点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我们以刚才提到的物体受到 5N 水平向左和 3N 水平向右的两个力为例。

以这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从两力的交点出发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合力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左。

2、三角形定则三角形定则是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简化形式。

如果把两个力首尾相接,从第一个力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力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就表示合力。

例如,有一个力 F1 大小为 4N,方向向北,另一个力 F2 大小为 3N,方向向东。

我们将 F1 的终点与 F2 的起点相连,那么从 F1 的起点指向F2 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就是合力。

四、共点力的合成共点力是指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

力的合成-精品文档

力的合成-精品文档

力的合成ppt 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力的合成的基本概念•力的合成的方法•力的合成中的力学性质•力的合成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力的合成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总结与展望目录01力的合成的基本概念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做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定义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合力的大小可以等于分力,但不可能大于分力。

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合力的定义力的平行四边形原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大小与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当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后,合力的形状便唯一确定了,这个平行四边形叫做合力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力的平行四边形原则吊车上货物的升降通过将吊绳的拉力进行合成,得到一个向上的合力,能够使货物在吊绳的带动下进行升降。

自行车的前后轮摩擦力合成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分别受到向后的摩擦力和向前的摩擦力,通过将这两个力进行合成,得到一个向前的合力,使自行车前进。

力的合成在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02力的合成的方法定义解析法是一种通过数学运算求解合力大小和方向的方法。

解析法依赖于向量代数和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

1.将每个力分解为x和y两个方向的投影;2.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每个方向的合力;3.将两个方向的合力进行合成,得到最终的合力。

适用于已知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情况。

解析法数学基础步骤应用范围应用范围适用于已知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情况。

三角形法定义三角形法是一种通过几何图形求解合力大小和方向的方法。

图形基础三角形法利用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等。

步骤1.将已知的力画在同一直线上,并标记长度;2.通过移动和延长线段,构造出一个三角形;3.根据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定义几何法是一种通过几何图形求解合力大小和方向的方法。

图形基础几何法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几何图形的性质。

力的合成典型例析

力的合成典型例析

聚焦力的合成一、力的合成法则(1)力的合成的本质就在于保证作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一个力的作用代替几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等效力”.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运用“等效”观点,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共点力的合成法则,它给出了寻求这种“等效代换”所遵循的规律.(2)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 如图1甲所示. 由三角形定则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如果n个力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则这n个力的合力为零。

如图1乙所示(以五边形为例).(3)共点的两个分力的合力的大小范围是(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例1、物体受到互相垂直的两个力F1、F2的作用,若两力大小分别为N、5N,求这两个力的合力.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图2所示,由于F1、F2相互垂直,所以作出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对角线分成的两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设合力的方向与F1的夹角为θ则有:,得θ=30°。

点评:今后我们遇到求合力的问题,多数用计算法,即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平行四边形后,通过解其中的三角形求合力. 在这种情况下作的是示意图,不需要很严格,但要规范,明确哪些该画实线,哪些该画虚线,箭头应标在什么位置等。

二、力的合成在实际中的应用例2、甲、乙两人用绳子拉船,使船沿OO'方向航行,甲用1000N的力拉绳子,方向如图3甲所示,要使船沿OO'方向行驶,乙的拉力至少为多少?方向如何?解析:要使船沿OO'方向航行,甲和乙的拉力的合力方向必须沿OO'方向. 在图乙中作平行四边形可知,当乙拉船的力的方向垂直于OO'时,乙的拉力F乙最小,其最小值为. 本题正确答案:500N;方向垂直于河岸指向另一侧.点评: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在判断某个力的最小值时,把两个分力与合力画在一个三角形中,分析三角形的边长变化时较为简捷、直观.三、用力的合成法分析临界问题例3、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4甲所示. 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先断的绳子是()A. 必定是OAB. 必定是OBC. 必定是OCD. 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解析:结点O受力如图4乙,其中F c等于物重,而F a、F b的合力F和F c构成平衡力,显然当物重增加时,在F a、F b、F c中总是F a最大,故正确答案选A.浅谈《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学重要的基本知识之一,掌握力的分解是中学物理学习中的必备基本能力,它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谈一下力的分解的三种方法.一、利用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分力与合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合力F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分力F1、F2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从解题的角度来看,有时用分力F1、F2代替合力F。

力的合成教案(精选10篇)

力的合成教案(精选10篇)

力的合成教案(精选10篇)力的合成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应用等效代替和控制变量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实例理解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

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图甲,一个人用力F可以把一桶水慢慢地提起,图乙是两个人分别用F1、F2两个力把同样的一桶水慢慢地提起。

那么力F的作用效果与F1、F2的共同作用的效果如何?学生:效果是一样的。

老师: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在实际问题中就可以用这个力来代替那几个力,这就是力的等效代替。

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二、新课教学(一)探讨实验方案先用两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使它们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如把橡皮筋一端固定,拉加一端到某一点O,再用一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的同一点上,让它产生与第一次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也把橡皮筋拉到点O,记下各个力的大小、方向、画出力的图示,就能研究力之间的关系了。

等效代替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演示实验: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帮忙)。

(1)把放木板固定在黑板上,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块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结点自然状态在O点,结点上系着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3)用两弹簧秤分别勾住绳索,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O′点。

让学生记下O′的位置,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两条细纸的方向画线,并分别记下两只弹簧的读数F1和F2。

力的合成1

力的合成1
B、合力的大小既可等于F1,也可能等于F2
C、合力有可能小于任一分力
D、合力F的大小随F1、F2间夹角增大而减小
3、用计算法求解下面两图中的合力
F3=4N
F1=10N
F2=10N
F1=2N
F2=5N
若未知此三力的具体方向, 则此三力合力的取值范围?
F3=16N
两两之间夹角为1200
思考与讨论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在
! 思考
设计一个实验探寻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结论
实验表明: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
F1和F2 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那么合力 F 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 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出来, 这就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平行四边形定则
1. 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 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 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对角线表示出 来,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矢量:在物理学中,有大小,有方向,又遵守平行 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叫做矢量. 如:力、速度等
2.标量:在物理学中,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叫做标量. 如:时间、质量、长度等
小结:
• 力是矢量,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 合力是对分力共同作用效果的等效替代.
结束
15N
F2
F F2
F
530
F1
F1
F2
F
F F2
F1
F1
F1 F2 F
思考与讨论
有两个力F1和F2,请自行设定它们的大小, 用作图法求出它们之间的夹角θ=0o、60o、 90o、150o、180o时合力F的大小. 根据你所作的图,研究下面的问题:
(1)θ由0o增大到180o的过程中,合力F的 大小怎样变化?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

【课堂练习】
7.如图3所示,六个力中相互间的夹角为60°, 大小如图所示,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和方向各如何?
【课堂练习】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方形木块静止在倾 角为的斜面上,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的合力方向应该是: A、沿斜面向下 B、垂直于斜面向上 C、沿斜面向上 D、竖直向上
或与水平方向成53°
方法二: (计算法) 还可作出力的示意图,进行计算求解
4、多力合成的方法:
F123
F1234 F12
F2
F3 F1 逐次合成法 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 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 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 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 些力的合力
F4
6、共点力
如果一个物体受两个或多个力作 用,这些力都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 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 延长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 共点力。
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 例 题 向竖直向上。通过作图法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F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竖直向上。 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解:
方法一:(作图法)
取8mm长的线段表示15N的力 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 合力大小F=15 N × (40/8)=75N 合力方向:与F1的夹角为53°
0 最小值为________.
5、三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F1=5N,F2=10N, F3=20N,则它们的合力( ABD ) A.不会大于35N C.可能为0 B.最小值为5N D.可能为20N
【课堂练习】 6.F1、F2、F3、F4、F5五个共点力的始 端构成一个正六边形的顶点,求这五 个力的合力。已知F3=10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的合成(通用12篇)力的合成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教学建议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2、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通过作图法确定合力是本章的难点;教法建议一、共点力概念讲解的教法建议关于共点力的概念讲解时需要强调不仅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的力是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也叫共点力.注意平行力于共点力的区分(关于平行请参考扩展资料中的“平行与分解”),教师讲解示例中要避开这例问题.二、关于矢量合成讲解的教法建议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矢量的运算方法,在讲解中需要从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现象和规律出发,理解合力的概念,从实验现象总结出规律,由于矢量的运算法则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因此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规范性,但是不必操之过急,通过一定数量的题目强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由于与分解的基础首先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单个力的分析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做好规范演示.三、关于作图法求解几个共点力合力的教法建议1、在讲解用作图法求解共点力合力时,可以在复习力的图示法基础上,让学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时掌握矢量的计算法则.2、注意图示画法的规范性,在本节可以配合学生自主实验进行教学.第四节与分解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力?2、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师总结,并引出新课内容.二、新课引入:1、通过对初中学过的单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点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时出示教学图片,如:两个人抬水、拉纤或拔河的图片.(图片可以参见多媒体素材中的图形图像)2、提问1: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50N、80N,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讲解时注意强调:‘描述力的时候,要同时说明大小和方向,体现力的矢量性’)3、提问2、进一步在问题1的基础上提问,若F1、F2的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后,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物体受几个力共同作用,我们可以用一个力代替这几个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已知几个力,求它们的合力叫.指明:(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力方向相同.4、提问3、若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出示投影和图片:两个学生抬水对比一个同学抬水,让学生考虑:一个力的效果与两个力的效果相同,考虑一下是否“合力总比分力大”?5、教师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演示与分解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参考多媒体素材中的视频文件);演示1:将橡皮筋固定在A点,演示用两个力F1、F2拉动橡皮筋到O点,再演示用F力将橡皮筋拉到O点,对比两次演示结果,运用力的图示法将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获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边性法则,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设计F1、F2的大小为3N 和4N,两个力的夹角为90度,这样数学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会发现F1、F2和F的关系满足勾股定理,进而得到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教师总结: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6、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可以参考多媒体资料中的视频试验):试验器具:一块方木板,八开白纸两张,大头钉若干,弹簧秤两个,橡皮筋一个,细线若干,直尺两个,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组装好试验设备,进行试验验证.强调:需要记录的数据(弹簧秤的示数)和要作的标记(橡皮筋两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两个分力的方向)7、教师总结:经过人们多次的、精细的试验,最后确认,对角线的长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对角线与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8、让学生根据书中的提示自己推倒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式.三、课堂小结探究活动关于“滑轮”问题的研究题目关于“滑轮”问题的研究内容在初中学习的有关滑轮问题后,对“定”、“动”滑轮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动滑轮的使用时,是否一定省力?研究一下初中的物理课本,在什么条件下,应用动滑轮省力最多?观察生活中应用滑轮的实例,说出自己的心得,或以书面形式写出相关内容以及研究结果.力的合成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教学建议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2、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通过作图法确定合力是本章的难点;教法建议一、共点力概念讲解的教法建议关于共点力的概念讲解时需要强调不仅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的力是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也叫共点力.注意平行力于共点力的区分(关于平行请参考扩展资料中的“平行与分解”),教师讲解示例中要避开这例问题.二、关于矢量合成讲解的教法建议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矢量的运算方法,在讲解中需要从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现象和规律出发,理解合力的概念,从实验现象总结出规律,由于矢量的运算法则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因此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规范性,但是不必操之过急,通过一定数量的题目强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由于与分解的基础首先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单个力的分析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做好规范演示.三、关于作图法求解几个共点力合力的教法建议1、在讲解用作图法求解共点力合力时,可以在复习力的图示法基础上,让学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时掌握矢量的计算法则.2、注意图示画法的规范性,在本节可以配合学生自主实验进行教学.第四节与分解教学设计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力?2、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师总结,并引出新课内容.二、新课引入:1、通过对初中学过的单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点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时出示教学图片,如:两个人抬水、拉纤或拔河的图片.(图片可以参见多媒体素材中的图形图像)2、提问1: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50N、80N,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讲解时注意强调:‘描述力的时候,要同时说明大小和方向,体现力的矢量性’)3、提问2、进一步在问题1的基础上提问,若F1、F2的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后,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物体受几个力共同作用,我们可以用一个力代替这几个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已知几个力,求它们的合力叫.指明:(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力方向相同.4、提问3、若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出示投影和图片:两个学生抬水对比一个同学抬水,让学生考虑:一个力的效果与两个力的效果相同,考虑一下是否“合力总比分力大”?5、教师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演示与分解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参考多媒体素材中的视频文件);演示1:将橡皮筋固定在A点,演示用两个力F1、F2拉动橡皮筋到O点,再演示用F力将橡皮筋拉到O点,对比两次演示结果,运用力的图示法将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获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边性法则,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设计F1、F2的大小为3N 和4N,两个力的夹角为90度,这样数学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会发现F1、F2和F的关系满足勾股定理,进而得到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教师总结: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6、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可以参考多媒体资料中的视频试验):试验器具:一块方木板,八开白纸两张,大头钉若干,弹簧秤两个,橡皮筋一个,细线若干,直尺两个,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组装好试验设备,进行试验验证.强调:需要记录的数据(弹簧秤的示数)和要作的标记(橡皮筋两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两个分力的方向)7、教师总结:经过人们多次的、精细的试验,最后确认,对角线的长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对角线与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8、让学生根据书中的提示自己推倒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式.三、课堂小结探究活动关于“滑轮”问题的研究题目关于“滑轮”问题的研究内容在初中学习的有关滑轮问题后,对“定”、“动”滑轮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动滑轮的使用时,是否一定省力?研究一下初中的物理课本,在什么条件下,应用动滑轮省力最多?观察生活中应用滑轮的实例,说出自己的心得,或以书面形式写出相关内容以及研究结果.力的合成篇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教学建议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2、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通过作图法确定合力是本章的难点;教法建议一、共点力概念讲解的教法建议关于共点力的概念讲解时需要强调不仅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的力是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也叫共点力.注意平行力于共点力的区分(关于平行力的合成请参考扩展资料中的“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师讲解示例中要避开这例问题.二、关于矢量合成讲解的教法建议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矢量的运算方法,在讲解中需要从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现象和规律出发,理解合力的概念,从实验现象总结出力的合成规律,由于矢量的运算法则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因此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规范性,但是不必操之过急,通过一定数量的题目强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由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首先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单个力的分析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做好规范演示.三、关于作图法求解几个共点力合力的教法建议1、在讲解用作图法求解共点力合力时,可以在复习力的图示法基础上,让学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时掌握矢量的计算法则.2、注意图示画法的规范性,在本节可以配合学生自主实验进行教学.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力?2、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师总结,并引出新课内容.二、新课引入:1、通过对初中学过的单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点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时出示教学图片,如:两个人抬水、拉纤或拔河的图片.(图片可以参见多媒体素材中的图形图像)2、提问1: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50n、80n,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讲解时注意强调:‘描述力的时候,要同时说明大小和方向,体现力的矢量性’)3、提问2、进一步在问题1的基础上提问,若f1、f2的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后,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物体受几个力共同作用,我们可以用一个力代替这几个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已知几个力,求它们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指明:(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力方向相同.4、提问3、若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出示投影和图片:两个学生抬水对比一个同学抬水,让学生考虑:一个力的效果与两个力的效果相同,考虑一下是否“合力总比分力大”?5、教师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参考多媒体素材中的视频文件);演示1:将橡皮筋固定在a点,演示用两个力f1、f2拉动橡皮筋到o点,再演示用f力将橡皮筋拉到o点,对比两次演示结果,运用力的图示法将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获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边性法则,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设计f1、f2的大小为3n和4n,两个力的夹角为90度,这样数学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会发现f1、f2和f的关系满足勾股定理,进而得到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教师总结: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6、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可以参考多媒体资料中的视频试验):试验器具:一块方木板,八开白纸两张,大头钉若干,弹簧秤两个,橡皮筋一个,细线若干,直尺两个,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组装好试验设备,进行试验验证.强调:需要记录的数据(弹簧秤的示数)和要作的标记(橡皮筋两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两个分力的方向)7、教师总结:经过人们多次的、精细的试验,最后确认,对角线的长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对角线与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8、让学生根据书中的提示自己推倒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式.三、课堂小结探究活动关于“滑轮”问题的研究题目关于“滑轮”问题的研究内容在初中学习的有关滑轮问题后,对“定”、“动”滑轮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动滑轮的使用时,是否一定省力?研究一下初中的物理课本,在什么条件下,应用动滑轮省力最多?观察生活中应用滑轮的实例,说出自己的心得,或以书面形式写出相关内容以及研究结果.力的合成篇4备课人:李福玲第周第——课时课题6.2力的合成课型新授课课标与教材课标要求:能通过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认识合力与分力;通过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理解等效的方法;会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力的合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