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讨论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65e0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0.png)
目前IIM-ILD的治疗手段有限 ,部分患者对传统治疗反应不 佳。因此,探索新的治疗靶点 ,如生物制剂、细胞疗法等, 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 义。
IIM-ILD的早期诊断对于改善 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未来需要 加强临床医生对IIM-ILD的认 识和培训,提高早期诊断率, 实现早诊早治。
IIM-ILD的诊断和治疗涉及多 个学科领域,如风湿免疫科、 呼吸科、影像科等。未来需要 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和交流 ,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个性 化的诊疗服务。
非药物治疗手段
氧疗
对于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可给予长期家庭氧疗,改善生活质量。
肺康复
通过运动训练、呼吸肌锻炼、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提高患者的运 动耐量和呼吸功能。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肺移植 等。但需严格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
05
患者管理与预后评估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疾 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05
目录
• 引言 • 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策略及原则 • 患者管理与预后评估 • 专家共识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特发性炎性肌病与间质性肺疾病关系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组以四肢近端肌肉无力为特征的异 质性疾病,常伴有多系统受累,包括间质性肺疾病(ILD)。
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诊断 和治疗建议,提高临床工作 的效率和准确性。
02
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IIM)
一组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突出表现的异质性疾病,包括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 (DM)等。
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IIM-ILD)
2023间质性肺疾病年度进展
![2023间质性肺疾病年度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b3ffb7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8.png)
2023间质性肺疾病年度进展摘要本文系统复习了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国内外权威杂志中关于间质性^疾病诊疗方面的文献,着重关注有关特发性肺纤维化、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间质性^疾病、结节病、进展性肺纤维化以及罕见间质性肺疾病等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以及其诊疗共识、指南。
同时也关注了有关特发性肺纤维化和结节病的流行病学以及卫生经济学方面的文献。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 IPF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 CTD-ILD )、结节病、进展性肺纤维化(progressive pulmonary fibrosis , PPF )等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仍是2023 年国内外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z ILD )专家重点关注的话题、相关研究成果斐然。
在IPF方面,遗传(基因)缺陷与IPF发病、预后相关,很遗憾在IPF 的新药探索中出现挫折、部分有潜力的新药研究宣告失败[L 2, 3 ];抗纤维化药物花费以及IPF共病的诊疗费用是IPF患者的主要花费所在,且肺功能越差的IPF患者医疗花费越多[4, 5 ]o CTD-ILD领域,推出美国风湿协会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systemic scleros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 SSc-ILD ) 的美国专家共识,评价了生物和靶向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biologic and targeted synthetic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drug , b/tsDMARD )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D的发生率,以及比较了利妥昔单抗与环磷酰胺治疗CTD-ILD的疗效[6, 7, 8 ]o结节病诊疗上,报道了美国退伍军人中结节病的流行病学数据,发现新药——Efzofitimod (ATYR1923 )能有效辅助肺结节病患者的激素减量[9, 10 ]o此外,本文还关注了淋巴管肌瘤病(IymPhangiC)Ieie)myomatosis , LAM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PAP 蹲罕见ILD[ 11,12 ]0 非常遗憾,受限于篇幅,本文仅针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汇总,未能纳入2023年度间质性肺疾病领域的所有卓越文献。
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6112e84b73f242336c5fd9.png)
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登记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新发肺癌人数约为78.7万例,发病率高达57.26/10万,每年因肺癌死亡人数约为63.1万例,死亡率为45.87/10万。
肺癌导致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日趋严重,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主要病因。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快速发展、医疗水平极大提升,临床上肺癌患者的预后包括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明显改善,长期生存的肺癌患者基数显著增加,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对更长的生存预期、更高的QoL诉求迫切,临床上对肺癌患者个性化、精准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势在必行。
对肺癌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疗模式,能充分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肿瘤的异质性,不仅能保证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同时能确保治疗方案实施的完整性、公允性、实用性、可追溯性和时效性,从而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预期和QoL。
肺癌从诊断到治疗需综合临床分期、个体差异、病理结果、肿瘤异质性、疾病发展趋势,通过综合多学科包括肿瘤内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内镜中心支气管镜室等科室的意见,来确立肺癌患者MDT诊疗方案,以平衡肺癌患者的治疗获益和风险。
临床对肺癌患者分期诊断存在分歧时,需通过MDT诊疗模式提高肿瘤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除了肺癌疑难病例,Ⅲ期肺癌和寡转移肺癌等因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在制定初始治疗方案前,发起MDT评估并制定诊疗方案至关重要。
肺癌MDT诊疗模式不仅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同时也适用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患者,并贯穿于肺癌全病程管理流程中。
基于肺癌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给出明确的推荐意见:在肺癌患者从诊断到治疗的全病程管理中,以MDT诊疗模式为中心、结合最佳的循证证据和个体数据,能为肺癌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肺癌患者治疗获益、降低并发症和疾病进展风险。
2023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
![2023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0a8d64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8.png)
2023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interstitia1pneumonia z NSIP)是间质性K炎的一种类型,1994年Katzenstein和Fiore11i首次提出NSIP这一概念,用于描述难以分类的间质性肺炎,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认为NSIP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病理类型∖NISP可以是特发性的,也可继发于感染(如人免疫缺陷病毒\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tissuedisease z CTD)、药物性肺损伤和有机粉尘的吸入等,称为继发性NSIP o原因不明者称之为INSIP,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interstitia1pneumonia,IIP)家族的成员。
与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1interstitia1pneumonia,UIP)相比,NSIP相关研究较少。
本文整理了NSIP的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
病理特征在病理组织学上,NSIP是时相较为一致的间质性肺炎,以肺泡间隔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特征,有胶原纤维组成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与慢性炎症相混合,其主要病理学特征可概括为肺间质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
根据肺间质炎细胞的数量和纤维化的程度,将NSIP分成以下两型:即富于细胞型和纤维化型,前者间质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为主,可伴少量纤维化;后者间质以纤维化为主,可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临床特征NSIP发病年龄范围为26-73岁(平均52岁),女性多于男性,69%NSIP患者无吸烟史。
起病隐匿或呈亚急性经过,主要症状为渐进性呼吸困难和咳嗽,持续数周至数月;也可出现发热、体重减轻、流感样症状。
如果出现CTD,患者可能会出现口干、眼干、关节痛、关节肿胀、肌痛、吞咽困难、皮肤变化或其他特征。
体格检查方面,可能在肺底闻及细湿啰音,还可能存在风湿病的特征,如皮肤变化、关节肿胀等。
NSIP对糖皮质激素有不同程度的反应,纤维化型反应与UIP相近,预后差。
2023年间质性肺病诊治指南
![2023年间质性肺病诊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9c73b2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7.png)
间质性肺病诊治指南疾病简介: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布满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根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 线胸片布满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DLCO) 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 -病理实体的总称。
ILD 病谱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具有多层含义,即病因学的多源性;发生或发病学的异质性;病种或表现型的多样性以及临床病症的异因同效的相像性。
从异质角度的分类看,ILD 病理组织学可呈肺泡炎、血管炎、肉芽肿、组织细胞或类淋巴细胞增殖。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肺泡炎,其病理异质性变化表现为一般型间质性肺炎(UIP)、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RBILD)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纤维化 (NSIP/fibrosis)。
此分类是由Katzenstein 等(1998年)在 Liebow(1970年)UIP、DIP、双侧性间质性肺炎 (BIP)、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和巨细胞间质性肺炎(GIP)分类根底上经修正后提出的分类。
Liebow 原分类(1970年)中的 BIP 现已公认即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机化性肺炎(BOOP)。
LIP 与免疫缺陷有关,GIP 与硬金属有关,已不属于 IPF 分类范畴。
Katzenstein 在分类中指出 DIP 命名不当而应承受 RBILD。
UIP 属 IPF 的原型,多见于老年人,激素疗效不佳,而 RBILD 和NSIP 患者年龄较低,对糖皮质激素有疗效反响,预后良好。
发病机制发病阶段ILD 精准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说明。
假设 ILD 的演化过程可区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进展阶段和结局阶段。
启动阶段启动 ILD 的致病因子通常是毒素和(或)抗原,的抗原吸入如无机粉尘与石棉肺、尘肺相关,有机粉尘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相关等,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结节病等的特异性抗原尚不清楚。
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6fdd3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8.png)
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要点【摘要】特发性炎性肌病(∏M )是以四肢近端肌肉慢性炎症为特征性表现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与∏M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IIM-ILD )是IIM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M-ILD患者的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发展过程、治疗反应和疾病预后呈异质性。
由于∏M-ILD诊断与病情评估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免疫抑制治疗药物前瞻性研究资料有限,治疗方案的临床选择差异较大,因此亟需制定∏M-ILD诊断和治疗的共识,供临床医师在临床诊治实践中借鉴。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从事HM-ILD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呼吸病学、风湿免疫学,放射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基于现有文献资料,结合专家经验,共同制定本共识。
本共识主要对HM-ILD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病情评估、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等方面做了较为系统阐述。
经专家讨论和投票,共形成18条推荐意见,其中7条是关于IIM-ILD诊断和评估的推荐意见,11条是关于IIM-ILD治疗药物和方案选择的推荐意见,以期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我国HM-ILD患者,推动开展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
特发性炎性肌病(∏M ),简称肌炎,是一组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和慢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异质性疾病。
目前HM分为:皮肌炎(DM X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ASS X包涵体肌炎(IBM X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炎(IMNM )和多发性肌炎(PMh其中DM和ASS更为常见,以往研究中的PM包括了现在分类中的ASS和IMNM。
IIM可累及皮肤、肺脏、关节和心脏等多个系统及器官,而间质性肺疾病(ILD)是IIM累及肺脏的最常见临床表现。
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间质性^疾病(UM-ILD )是IIM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肌炎抗体谱的使用和对∏M-ILD认识的提高,在ILD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HM-ILD患者明显增多,但迄今国内外尚无HM-ILD临床诊断及治疗相关的指南或共识,亟需由IIM-ILD诊疗相关的专家制定HM-ILD的诊治共识,以规范IIM-ILD的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本领域的临床和科研水平。
肺癌诊断早期中国专家共识(2023)
![肺癌诊断早期中国专家共识(2023)](https://img.taocdn.com/s3/m/5c37001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8.png)
问题1:早期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推荐意见1
肺癌发生主要与以下危险因素相关:吸烟、被动吸烟、室内外环 境污染、长期接触砷、铬、石棉、镍、镉、铍、二氧化硅、柴油 和汽油废气及煤焦油等,或接触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等职业致癌 物质暴露史、既往恶性肿瘤病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阻 塞性肺病、肺纤维化、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及其他危险因素。
请在插入菜单—页眉和页脚中修改此文本
11
/03
问题 3: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影像学检查如何推荐?
问题 3: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影像学检查如何推荐?
推荐意见3
对于高危人群肺癌筛查推荐胸部低剂量 CT(LDCT),不推荐胸部 X 线用于肺癌筛 查。
推荐意见4
对于复诊或疑似早期肺癌的肺结节,推荐胸部薄层 CT+结节三维重建;可使用定量 CT 分析与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辅助评估肺结节诊断。
15
问题 3: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影像学检查如何推荐?
【推荐意见 3】解读-影像学检查
5. 定 量 CT 分 析 与 计 算 机 辅 助 诊 断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CAD):定量CT可将病灶的常规CT影像特征进行量化,较常规 CT 提供的大多数的二分类定性分析或者 二维测量更加客观且精准。
21
问题5:疑诊早期肺癌患者相关标志物检测?
【推荐意见7-9】解读-传统的肺癌标志物
1. 血清肺癌标志物:目前临床常用的原发性肺癌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细胞角蛋白片段 19(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 (SCC)。
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讨论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讨论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9ef1e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c.png)
挑战二
部分患者对治疗反应不佳
原因分析
个体差异、合并症、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影响治 疗效果
应对策略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趋势一
01 精准医疗在间质性肺疾病诊治
中的应用逐渐普及
建议
02 加强精准医疗技术研究,推动
其在临床广泛应用
趋势二
03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间质性肺疾
病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建议
04 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开展中
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形成更多 有效方案
趋势三
05 多学科协作成为间质性肺疾病
诊治的重要模式
建议
06 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形成多学科协作诊治团队, 提高诊治水平
06
总结与展望
对本次共识解读进行总结
共识解读意义
本次共识解读旨在规范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讨论,提高诊疗水平 。
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讨论规范中国 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09
目录
• 间质性肺疾病概述 • 多学科讨论在间质性肺疾病中重要性 • 中国专家共识制定背景及过程 • 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讨论规范核心内容解
读 • 实践应用与经验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间质性肺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影响 肺部间质组织的疾病,主要累及 肺泡壁、毛细血管、支气管等结 构,导致肺功能受损。
未来可能出现更多创新性的诊疗技术,如 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为间质性肺疾 病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多学科协作强化
患者教育与康复
进一步加强多学科协作,形成更为紧密的 诊疗团队,共同应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挑战 。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1b375b9b89680202d8253b.png)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一、背景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1]。
该病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但以肺及胸内淋巴结最易受累,其次是皮肤和眼部[2]。
结节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过程较为复杂,病情评估有时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1989年制定的国内结节病诊治指南[3],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临床需求,亟须更新。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国内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有经验的结节病诊治专家依据国内外临床诊治经验和证据制定了本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肺结节病的认识水平,规范我国肺结节病的临床诊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共识也提出了我国结节病诊疗方面若干尚需解决的问题,期望通过建立全国范围内结节病患者数据库,健全我国结节病多学科、多中心合作机制,开展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积累研究证据,提高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水平。
二、概述结节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以中青年发病为主,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不同地域及种族之间的发病率、临床表现迥异,瑞典的年发病率达160/10万人,美国白种人的年发病率为49.8/10万人,非裔美国人为141/10万人[2],日本的年发病率约为1.01/10万人[1],我国尚缺乏结节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典型的肺结节病表现为纵隔及对称性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有肺内阴影;常伴有眼、皮肤病变,也可累及肝、脾、淋巴结、涎腺、心脏、神经系统、骨骼和肌肉等组织和(或)器官。
结节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在受累部位组织活检明确为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除外其他病因后可确诊为结节病。
不同结节病患者的受累组织和(或)器官、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都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呈现自限性病程,约25%左右的患者表现为慢性、进展性病程,最终导致肺纤维化、肝硬化、致死性心律失常、失明等不可逆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1,2]。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1b375b9b89680202d8253b.png)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一、背景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1]。
该病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但以肺及胸内淋巴结最易受累,其次是皮肤和眼部[2]。
结节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过程较为复杂,病情评估有时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1989年制定的国内结节病诊治指南[3],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临床需求,亟须更新。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国内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有经验的结节病诊治专家依据国内外临床诊治经验和证据制定了本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肺结节病的认识水平,规范我国肺结节病的临床诊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共识也提出了我国结节病诊疗方面若干尚需解决的问题,期望通过建立全国范围内结节病患者数据库,健全我国结节病多学科、多中心合作机制,开展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积累研究证据,提高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水平。
二、概述结节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以中青年发病为主,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不同地域及种族之间的发病率、临床表现迥异,瑞典的年发病率达160/10万人,美国白种人的年发病率为49.8/10万人,非裔美国人为141/10万人[2],日本的年发病率约为1.01/10万人[1],我国尚缺乏结节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典型的肺结节病表现为纵隔及对称性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有肺内阴影;常伴有眼、皮肤病变,也可累及肝、脾、淋巴结、涎腺、心脏、神经系统、骨骼和肌肉等组织和(或)器官。
结节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在受累部位组织活检明确为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除外其他病因后可确诊为结节病。
不同结节病患者的受累组织和(或)器官、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都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呈现自限性病程,约25%左右的患者表现为慢性、进展性病程,最终导致肺纤维化、肝硬化、致死性心律失常、失明等不可逆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1,2]。
《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c1703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e.png)
《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概述随着高分辨率、低辐射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广泛应用,及参加肺癌筛查项目或健康体检的人群增加,肺结节的检出越来越多。
为规范肺结节的诊疗行为,解决现有指南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以东亚专家发表的文献为主要依据,参考国际指南或共识,形成了《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包括肺结节的流行病学、自然病程、恶性概率、随访策略、影像诊断、病理活检、手术切除、热消融和术后处理等部分。
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定义表述如下本共识证据级别:1A 类:基于高水平证据(严谨的Meta分析或大型随机对照研究),专家组取得一致共识;1B 类:基于高水平证据(严谨的Meta分析或大型随机对照研究),专家组取得基本一致共识;2A 类:基于稍低水平证据(一般质量的Meta 分析、小型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专家组取得一致共识;2 B类:基于稍低水平证据(一般质量的Meta 分析、小型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专家组取得基本一致共识;3 类:基于低水平证据(非对照单臂临床研究、病例报告、专家观点),专家组无共识。
本共识推荐强度分类:Ⅰ级推荐:1A 类证据和部分2A 类证据;Ⅱ级推荐:1B 类证据和部分2A 类证据;Ⅲ级推荐:2B 类证据和3 类证据。
共识背景相关专家共识如下:共识1: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要采用多学科团队(MDT)工作模式和医患共同决策(SDM)(2A 类证据,Ⅱ级推荐)。
共识2:肺癌筛查建议采用LDCT,筛查间隔2 年,检出肺结节分为基线筛查和年重复筛查;不建议采用胸部X 线(1A 类证据,Ⅰ级推荐)。
肺结节分类肺结节按密度可分为实性结节(solid nodule,SN)和亚实性结节(sub-sol id nodule,SSN)。
SSN 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 e,pGGN)和混合磨玻璃结节(mixed ground-glass nodule,mGG N),也称为部分实性结节(part-solid nodule,PSN)。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精选全文完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a37a0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3.png)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本共识更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我国国情界定我国肺癌高危人群筛査年龄; (2)提出难定性肺结节定义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3)对AI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评估肺结节以科学评价, 并提出人机MDT以避免AI的局限性; (4)将肺结节评估分为常规和个体化评估,便于不同 人群采纳,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对于不同类型和大小 肺结节管理细则给予了推荐,形成18条推荐意见指 导肺结节暨肺癌早期诊治临床实践,以规范和提高我 国肺结节暨早期肺癌的诊治水平,提高肺瘤5年生存 率改善患者预后。
医路有你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肺癌高危人群定义和常规影像学筛查
如何定位中国的肺癌筛查人群,需因地制宜考虑。中 国肺瘤5年生存率(2012-2015)为19.7%虽然较 2003-2005年16.1%有所提升,但仍低于20年前美 国(20%)和日本(21%)的水平;提示简单地照搬国外 的肺癌筛查经验未必能使中国人群受益,必须另辟蹊 径加强中国肺癌二级预防的“早发现”特别是界定 肺癌筛查的最佳年龄。与美国和欧洲相比,我国吸烟 及被动吸烟人群比例较高,且有证据表明我国肺癌发 病趋于年轻化,如复日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从20142019这6年期间,共做肺结节手术1.64万例,病理诊断 和分期提示早期肺癌0.998万例,占比60.8%。
(2)结构:支气管截断伴局部管壁增厚,或截断的支气管管腔不规则,则恶性可能性大。为了更加准确的评估结 节病灶内及周边与血管的关系,可通过CT增强扫描,将≤1mm层厚的CT扫描图像经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分 析、重建,结节血管征的出现有助于结节的定性。
医路有你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影像学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讨论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摘要】间质性肺疾病(ILD) 是一组以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异质性疾病,其病因繁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病理改变复杂多样,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涉及多学科内容。
自本世纪初开始,国际上已逐步完善了ILD多学科讨论(MDD) 的基本形式和内容,MDD 也逐渐成为一部分ILD 诊断的金标准和疾病管理的重要参考。
因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ILD 专家组共同组织相关专家,基于目前MDD 在ILD 的诊断和管理中应用的证据及临床实践,对MDD 的组织和流程提出建议,尝试提出一套可在我国应用的ILD-MDD 的标准化流程,以提高我国ILD 诊治水平。
间质性肺疾病(ILD) 是一组以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异质性疾病,具体类型超过200种,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病理改变多样,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涉及多学科内容。
ILD 的异质性、复杂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决策制定带来困扰。
随着对ILD 认识的逐渐深入,除IP 外,已知病因的ILD 包括结缔组织病相关ILD(CTD-ILD) 和过敏性肺炎(HP )等都已经有研究和学术组织确定了MDD 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地位。
现在,MDD 已经成为ILD 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标准。
为了ILD 诊断的同质性,MDD 组织和运行的标准化则尤为重要。
专家组充分回顾了MDD 在ILD 的诊断和管理中应用的证据,并通过改良Delphi 法对MDD 的组织和流程提出建议,尝试提出一套可在我国应用的ILD-MDD 的标准化流程,以提高我国ILD 诊治水平。
一、共识制定方法学二、MDD 在ILD 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由于没有客观金标准,衡量ILD 诊断的准确性相对较困难,尤其是IIP。
目前,相关研究均采用Kappa 系数描述观察者之间诊断的一致性,主要针对MDT 内成员。
Kappa 系数越高,提示诊断的一致性更强。
在IP 分类共识中,包括影像/放射科和病理科在内的MDT 共同商议的一致性诊断即为ILD 诊断的终点。
临床医师在对疑诊ILD 的患者进行评估时,需要进行高分辨率胸部CT (HRCT) 检查分析影像征象和分布特征,一些患者需要肺活检以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
研究表明,在ILD的诊断中单纯依靠影像学或病理学检查是不够的,因此也凸显出MDT 共同制定ILD 诊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04年,Flaherty 等对MDD 在IP 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确定了不同专业医师之间的讨论能获得诊断的改变,并提高诊断的信度。
后续使用相似研究方法的全球多中心研究均展示了相似的结论。
除明确ILD 的分类和诊断外,MDD 在ILD 患者的管理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推荐意见1】建议ILD 诊疗中心组建MDT, 并将MDD 纳入ILD 患者诊治管理流程中。
【强推荐】三、ILD 患者病情评估内容(一)病程、临床表现、接触史及体征在患者病史信息采集中,应描述病例的症状及其演变过程,其中活动后呼吸困难和干咳是ILD 最常见的表现。
除了呼吸系统症状,ILD 患者需要关注全身多系统症状,因为ILD 可能是系统性疾病的表现之一,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硬化症(SSc)、特发性炎性肌病(IM)、ANCA 相关性血管炎(AAV)、IgG4 相关性疾病(IgG4-RD)炎症性肠病等。
因此需要询问患者有无口眼干、皮疹、光过敏、关节病变、肌无力、猖獗龋齿、雷诺现象、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
胃食管反流病(GERD) 并不直接导致ILD, 但与多种ILD 尤其是IPF 相关,因此反酸、烧心等相关症状也需记录。
所有拟诊ILD 患者都需仔细排查特定接触史及潜在继发病因,包括:职业/环境相关;吸烟史;特殊用药和治疗史。
(二)实验室检验实验室检验除常规化验外,绝大部分ILD 患者均需完善CTD 相关检验。
ATS/ERS 的指南建议对所有拟诊ILD 患者进行抗核抗体(AN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 和类风湿因子(RF) 的检测。
如患者伴有前述CTD 相关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还应对具体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如怀疑SS 时应查抗SSA 和抗SSB 抗体,怀疑SSc 时应查抗Scl70 抗体和抗着丝粒抗体,怀疑IM 时应查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SA), 怀疑AAV 时应查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 怀疑IgG4RD 时应查血清IgG4 水平。
(三)影像学检查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 能够提供较为精细且准确的影像学征象和病变分布特征,是ILD 无创诊断及评估的必备方法,因此所有拟诊ILD 的患者均需完成胸部HRCT 检查,HRCT 扫描采用锐利算法,重建图像层厚≤1.5mm, 并需包含三位(维)重建图像。
建议通过影像储存和传输系统(PACS) 对HRCT 图像进行观察。
对于临床疑诊HP、RB-ILD 患者,可行呼气相HRCT 以明确小气道病变。
对于以双肺背侧胸膜下磨玻璃、细网格病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可行俯卧位HRCT 除外坠积效应。
对于合并肺内肿块、结节、空洞、无法解释的异常征象(如马赛克征、胸膜下楔形实变)和(或)显著淋巴结肿大患者,还应行胸部增强CT。
(四)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在ILD 患者的诊治中意义重大,除影像学表现为典型UIP、可能UIP 且没有提示其他诊断特征的患者,在评估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行BAL。
不同ILD 关注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检查项目有所不同,主要项目包括细胞计数及分类(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学和流式细胞分析等,具体见表1。
(五)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是部分ILD 诊断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获取组织学标本的手段包括SLB、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BLC)、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 和经皮肺穿刺活检等。
不同ILD 建议的组织取材方式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
(六)功能学评估功能学评估对于ILD 诊断、病情评估和管理策略的确定都十分重要,主要包括肺功能测定和6 min 步行试验。
【推荐意见2】拟讨论患者建议在ILD-MDD 前尽可能完成ILD 相关的病史采集、诊断和功能评估。
【强推荐】四、ILD-MDD 的组织形式与流程( 一)ILD-MDD 的频率和时长【推荐意见3】(1)依据各单位临床实际需求确定ILD-MDD 的频率、时长和讨论病例数,建议每月至少开展ILD-MDD 1 次。
(2)建议固定ILD-MDD 的时间和地点,有利于提高MDT 成员的参与度。
【中等推荐】( 二)ILD-MDD 团队的构成【推荐意见4】建议由不同学科在ILD 方面有诊治经验的专家组成MDT, 人员应相对固定。
科室至少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影像/放射科和病理科,如需要,也建议风湿免疫科、血液科、胸外科和呼吸护理与康复的专家参与。
【强推荐】( 三)ILD-MDD 病例展示与讨论内容1.ILD-MDD 病例展示:虽然没有研究说明最佳的病例展示形式,但提供一套包含ILD 诊治核心临床资料的幻灯片,以及高质量的影像学和病理学图片资料足以让ILD-MDD 高效高质量运行[37 ]。
标准化病例展示幻灯片的内容详见表2。
2.ILD-MDD 讨论内容:【推荐意见5】(1)建议病例临床信息由其责任医师汇报,并采用标准化幻灯片来展示病例。
影像/放射科及病理科如有条件建议实时展示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
(2)建议在ILD-MDD 讨论中设定两方面目标:疾病的诊断:由MDT 共同制定;疾病的管理:包括治疗方案、随访计划、是否需要肺移植等。
【强推荐】( 四)ILD-MDD 的运行【推荐意见6】建议由专业人员负责ILD-MDD 的运行和资料留存,具体ILD-MDD 的核心流程和内容见图1。
【强推荐】五、常见ILD-MDD 应用场景(一)特发性肺纤维化(IPF)IPF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其影像学及组织学表现以UIP 为主要特征,多发于老年人,起病隐匿并逐渐进展,表现为呼吸困难症状及肺功能进行性恶化,预后不良。
【推荐意见7】建议按照标准化流程,通过MDD 对疑诊IPF 的患者进行诊断。
【强推荐】( 二) 除IPF 外其他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P)IPF以外的主要IP 包括特发性NSIP(iNSIP)、COP、AIP、RBILD和DIP, 罕见IP 包括特发性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症(iPPFE)、特发性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iLIP) 和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FOP), 此外还有不能分类的IP(uIIP)。
IP的诊断强调除外继发因素,当影像和病理提示NSIP、OP、DAD、LIP 时,需要仔细排查潜在的病因如CTD、药物等,当影像提示RBILD 时,需要除外HP。
【推荐意见8】(1)建议通过MDD 对疑诊IP 的患者进行分型。
(2) 当影像和(或)病理提示NSIP、OP、DAD、LIP 模式时,建议重点排查继发因素如CTD、药物、吸入等。
【强推荐】(三)过敏性肺炎(HP)HP 是易感个体吸入某种确定或未确定的致敏原后发生的由免疫反应介导的肺部疾病。
潜在致敏原可能来源于微生物(如真菌、非结核分枝杆菌等) 动物蛋白(如禽类抗原)和化合物(如异氰酸酯)等。
致病与易感个体、暴露浓度、持续时间等均有关。
【推荐意见9】建议按照标准化流程,通过MDD 对疑诊HP 的患者进行诊断。
【强推荐】(四)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一部分ILD 患者表现为临床、血清和(或)影像学提示CTD 的特征,但又无法满足既定的CTD 分类标准。
【推荐意见10】当ILD 患者存在临床、血清和(或)影像学提示CTD的特征时,建议通过有风湿科专家参与的ILD-MDD 进行诊断。
【强推荐】(五)不能分类的ILD(uILD)【推荐意见11】当MDT考虑某一ILD患者为uILD时建议将ILD-MDD 的重点设为根据疾病特征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
【强推荐】(六)进展性肺纤维化(PPF)/ 进行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PFILD)进展性肺纤维化(PPF) 和进行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PFILD) 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概念。
虽然定义的细节有差异,但均提示了一类有共性的ILD 患者的纤维化进展表现,即除IPF外,其他一些已知或未知病因的纤维化ILD也可表现为类似IPF的纤维化不断进展的表现。
中可能有积极的作用。
【推荐意见12】建议通过ILD-MDD 确定ILD患者是否满足PPF/PFILD 标准,并讨论个性化管理方案。
【推荐强度:强推荐】六、总结MDD 对ILD 规范化诊断和管理的意义重大,准确的诊断能够协助制定更加合理的管理策略,而基于MDD 的综合管理也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