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疾病的最新进展

合集下载

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摘要:间质性肺疾病属于一组弥漫性疾病,它主要影响肺泡腔和肺间质,出现慢性炎症和肺间质纤维化。

近年来,间质性肺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新的治疗方法的范围也有所扩大。

间质性肺病包括范围广泛的疾病,病因复杂,治疗方案有限。

间质性肺病包括范围广泛的疾病,病因复杂,治疗方案有限。

本研究回顾了治疗间质性肺病的临床进展,目的是有效和安全地治疗间质性肺病。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治疗进展;肺康复;综述Abstract: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are a group of diffuse diseases that primarily involve the alveolar cavity and interstitial spaces of the lungs and are characterised by chronic inflammation as well as 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the scope for research intonew treatments for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has expanded.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volves a large number of diseases with complex etiologies and limited therapeutic options. This articlereviews advances in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with the aim of treating it effectively and safely.Keywords: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treatment advances;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review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 )属于一组异质性和弥漫性的疾病,主要侵犯肺泡单位和肺泡周围组织,主要影响肺间质。

间质性肺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间质性肺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间质性肺病治疗的研究进展何渝娇1,李风森2*(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间质性肺病的病因繁多病机复杂,患病率逐年升高,可因弥漫性肺部病变导致肺功能下降,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

目前中医、西医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本文总结归纳了该病中西医治疗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中西医治疗本病提供临床思路。

关键词:间质性肺病;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研究进展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肺异质性疾病,包括200多个以肺实质广泛纤维化和/或炎性异常为特征的肺实质病变[1]。

发病原因是肺泡上皮细胞的异常修复造成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分泌,进而造成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损伤,形成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主要累及肺泡和肺间质的弥散性、致死性的肺部疾病,是所有ILD的终末期。

呼吸衰竭是ILDs晚期或急性恶化后的常见并发症,其预后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相对较差的。

目前对该病病因、诊断及治疗的研究也在增加,引起越来越多医者对该病的重视,但仍未给出明确指南。

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ILD的发病率、患病率正在逐年增高[2]。

ILD其病因繁多病机复杂,分类及亚型多,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预后最差的,而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ILD(CTD-ILD)预后相对更好[3]。

尽管所有ILD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的死亡率都很高,但与其他纤维化ILD患者相比,IPF因急性呼吸衰竭住院后的一年死亡率更高(分别为87%和71%)[4],其预计生存期为2~3年[5],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发作(AE-IPF)的中位生存期在22天至4.2个月之间[6]。

本文将对间质性肺病在国内外流行病学的发病特点、诊断的更新、中医及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等做一综述。

1间质性肺病在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特点随着呼吸系统疾病谱的变化以及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LD)诊治水平的提高,肺间质纤维化的研究日益深入。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的研究进展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基金名称:吴阶平医学基金会 课题名称:吉非替尼联合恩度一线治疗EGFR 突变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课题编号:320.6750.17570。

·综述·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的研究进展刘磊1,高俊珍2(通信作者*)(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摘要:间质性肺疾病(ILD )是一组以肺泡单位的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异质性非肿瘤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的总称,又称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在临床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表现出自身免疫特征,但不符合明确的结缔组织病(CTD )的诊断标准。

2015年,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学会(ATS/ERS )首次提出了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 )一词[1],IPAF 可以认为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 ),尤其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 )和CTD-ILD 的重叠,IPF 在临床中预后最差,所以将二者区别开来显得格外重要,目前针对IPAF 的临床研究较少,不同地域的临床医生对其认知参差不齐,故本文将近年来针对IPAF 展开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工作。

关键词: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疾病;结缔组织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21.23.026本文引用格式:刘磊,高俊珍.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23):80,86.1 流行病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报道提出多达25%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不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CTD 分类标准[2]。

近些年,根据IPAF 的标准来报道的间质性肺疾病的报道较少,有N.O 等人报道IPAF 在间质性肺炎中的发生频率从7.3%-34%不等[3]。

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

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肺活量减少,残 气量随病情进展而减少,随之肺容量也减少。最明显 改变为一秒率(FEVI/FVC%)出现高值,如已达90%对 支持ILD诊断最可靠。残气量降低情况下发生MEFV 为最大峰值和V50、V25增大对ILD诊断也有用。
动态观察VC、FEV1.0%、DLco、PaO2、PaCO2的 变化对ILD预后有意义。
二、肺损伤
弥慢性肺间质炎症造成广泛肺损伤是IPF发病中的重要环节 1.毒性化合物是主要的致损伤物质。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均释放而直接破坏肺组织 2.蛋白酶类— 中性粒细胞来源的胶原酶和其它蛋白溶解酶
也能直接破坏肺组织 3.细胞毒性T细胞(CD+8)可能参与 4.细胞粘附因子(或称结合素)的作用:
Am表面的β2结合素和ICAM间相互作用可使粒细胞粘附于 内皮细胞表面,从而穿过血管内皮细胞层到达炎症病变区 域,同时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引起内皮通透性改变。
原发性间质性肺疾病:IPF、UIP、DIP、结节病、 BOOP、LIP、组织细胞病等。
ILD病因谱及分类
间质性肺疾病(ILD)一般被分为原因不明和原 因已明两大类。
前者除结节病、结缔组织病肺疾病外,特发性 肺纤维化(IPF)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后者中 有矽肺、外源性过敏性肺炎等。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
实验室检查
胸部X线:
❖ 早期双下肺野模糊如磨砂玻璃样密度增高影,肺泡 性浸润性病变,随病情进展,肺野内出现线性条状纹理, 如细网格样,称网状阴影,在网状阴影上同时出现多数 1-5mm大小结节,则为网状结节状阴影。
❖ 病情晚期肺体积因纤维化而缩小,纤维条索影间可 见环形小囊性透亮区称蜂窝肺,为纤维化伴终末细支气 管扩张成腔所致。

间质性肺炎临床研究的国际热点及国内进展

间质性肺炎临床研究的国际热点及国内进展

[8]Azuma
A,Nukiwa T,Tsuboi E,Ct a1.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pirfenidone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m J Respir Cric Care Med,2005,171:1040・1047.
2002年,ATS/ERS发表的多学科国际性共识报告中【¨,根据临床一影像学.病理的特点将其分为7个亚型。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liPs分类本身以及liPs中最具代表性的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PF厂UIP)进行了 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使人们感到,在本研究领域新的认识与争议并存;在IPF的药物治疗方 面困境与希望同在。 一、新认识与争议
Med,2002,165:277-304.
[2]Kondoh
Y,Taniguchi H,Kawabata Y,et a1.Acute exacerbation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nalysis of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in three cascs.Chest。1993,103:1808—1812.
2年的研究结果:长期应用Y干扰素lb能提高轻至中度胛患者的生存率。这项
研究又燃起了对Y干扰素1b希望。目前,更大规模、针对轻至中度IPF患者的关于该药的循证医学研 究正在北美进行,十分令人期待。
作为抗纤维化药物的吡非尼酮[8】和抗氧化剂的N一乙酰半胱氨酸【9】治疗腓的研究结果也在2005年发
表。虽然结果不令人振奋,但在面对IPF药物治疗尴尬的现实,还是带来了一定的喜悦。在我国目前正 在进行的吡非尼酮治疗IPF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同样让人期待,此研究已开始引起 国外学者的关注。根据IPF发病机制的不同环节,不同药物治疗IPF的其他临床试验正在国外进行:(1)

肺功能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肺功能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肺功能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近年来,肺功能疾病(lung function diseases)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和间质性肺疾病等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生活负担,同时也对全社会的医疗资源构成了巨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些肺功能疾病,科学家们正开展一系列新进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非侵入性检测技术改善肺功能诊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非侵入性检测技术在肺功能诊断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肺功能测试仪器得到了迅速发展,包括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适感受、提高准确性和重复性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辅助系统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来帮助医生更快速、准确地作出诊断。

此外,X射线、CT(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影像学技术的改进也为肺功能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变监测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出现与发展长期以来,肺功能疾病的治疗是相对统一的,即使在现有标准下进行调整,仍然无法满足每个患者特殊情况下所需。

近年来,个体化医学(precision medicine)的理念在肺功能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患者的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信息,医生可以针对性地选择最佳药物和治疗方案。

此外,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应用等技术也将实时监测状况并向医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三、新型药物带来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对肺功能相关分子和信号通路认知程度不断提高,新型靶向药物不断涌现。

比如,在COPD领域,喹诺酮类药物能够靶向某些患者特定基因突变的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并发挥抗菌作用。

此外,多肽类药物如TNF-α抑制剂可调控免疫系统,降低患者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的机会。

同样地,在哮喘治疗中,新型孟鲁司特酮等特异性抑制剂不仅可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还减少了副作用。

四、康复和支持治疗在肺功能改善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肺功能疾病的认识加深,康复和支持治疗逐渐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

运动训练、呼吸康复等方案可以通过增强肺功能和改善患者体能来提高生活质量。

间质性肺炎发展过程是什么?怎么选择治疗?

间质性肺炎发展过程是什么?怎么选择治疗?

间质性肺炎发展过程是什么?怎么选择治疗?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间质纤维化——呼吸衰竭死亡,是间质性肺炎主要发展过程,具体过程如下讲解:早期肺实质细胞受损,发生急性肺泡炎。

将特发性纤维化及结节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出的巨噬细胞,分别在无RPMI-1640 培养基中培养,产生纤维结合蛋白的速度,比正常的巨噬细胞分别快20 倍和10 倍。

结节病T 淋巴细胞能分泌淋巴激化素,引起肉芽肿形成。

在Ⅰ期阶段,肺实质的损害不明显,若激发因素被消除,病变可以恢复。

临床症状多为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

中期肺泡炎演变为慢性,肺泡的非细胞性和细胞性成分进行性地遭受损害,引起肺实质细胞的数目、类型、位置和(或)分化性质发生变化。

Ⅰ型上皮细胞受损害,Ⅱ型上皮细胞增生修补,肺泡结构的破坏逐渐严重而变成不可逆转。

这一阶段患者会逐渐出现呼吸增快但无喘鸣,刺激性咳嗽或有咳痰,少数有发烧、咯血或胸痛。

晚期其特征为间质胶原紊乱,镜检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胶原组织断裂,肺泡隔破坏,形成囊性变化。

肺泡结构大部损害和显著紊乱,复原已不可能。

临床表现出气喘,心慌出虚汗,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唇甲紫绀及杵状指(趾)。

危重期为本病的晚期。

肺泡结构完全损害,代之以弥漫性无功能的囊性变化。

不能辨认各种类型间质性纤维化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患者出现发绀,偶可发生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和右心功能不全等。

那么得了间质性肺炎又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方法呢?首选药物为皮质激素,其次为免疫抑制剂。

但长期服用皮质激素有以下副作用: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诱发或加重感染,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在实际用药过程中,西药的配合用药对于减缓激素等药物危害的作用是很小的,只能暂时缓解,一旦身体产生耐药性后更是不起作用。

那么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选择中医治疗,中医药方有很多,其中孔氏“温肾清肺汤”效果最好。

1、。

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基础及新进展护理课件

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基础及新进展护理课件

课程目标
掌握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标准,了解不同类型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鉴 别诊断。
学习间质性肺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技巧,包括病情观察、症状控制、生活护理等方面 的知识。
提高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医护人员在该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 能力。
02
CATALOGUE
间质性肺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临床试验
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评估新药和疗法的疗效和 安全性。
联合治疗
探索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教育发展
培训课程
开设针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护理培训课程,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学术交流
举办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护理指南
制定和更新护理指南,为护理人员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护理效果
经过护理,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经验与教训
经验总结
在护理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的护理 方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教训吸取
对于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应尽早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 能力。
06
CATALOGUE
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基础及 新进展护理课件
目 录
• 间质性肺疾病概述 • 诊断基础 • 新进展护理 • 案例分析 •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介绍间质性肺疾病的定义、分类 和流行病学特点,阐述该疾病对 人类健康的影响和危害。
02
分析当前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护 理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 战,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综合治疗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包括 多学科协作、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心理干预等。
个体化精准治疗策略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包括 更精细化的治疗方案制定、更全面的患者评估和 更精细化的治疗调整等。
针对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病的创新药物和 治疗手段将不断涌现,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 疗选择。
07
总结与展望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随着对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病发病机制的 深入研究,未来将有更多针对新靶点的靶向治疗 药物进入临床试验。
2
联合用药和多靶点治疗策略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 要方向,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3
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学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靶向 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
结缔组的织药病物相治关疗的进间展质性肺病
目 录
• 引言 •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概述 • 传统药物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价 • 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 联合用药策略探讨与实践经验分享 • 个体化精准治疗策略探索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结缔组织病与间质性肺病关系
01
结缔组织病是一类涉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肺部 ,引发间质性肺病。
、心理干预等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模式。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患者,女性,50岁,诊断为类风湿关 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经过全面的检查 和评估,医生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物 ,同时配合氧疗和肺康复。经过一段时 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VS
案例二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联合用药方案,成功治疗了一位患有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病的 中年女性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肺功能指标显著改善。

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进展

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进展

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进展
夏毓鑫;李振坤
【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
【年(卷),期】2024(29)6
【摘要】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类病因复杂的,以肺泡单位炎症和(或)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特征的疾病。

目前抗纤维化药物治疗仅能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但随着对发病机制的深入探索,新型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被应用于治疗间质性肺疾病。

本文对目前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5页(P937-941)
【作者】夏毓鑫;李振坤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
【相关文献】
1.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进展
2.肺癌靶向治疗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进展两例并文献复习
3.肺康复运动训练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研究进展
4.结缔组织疾病继发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进展
5.药物治疗进展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的新进展与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IP临床表现


1.发病无性别差异,发病年龄7-85岁,平均49岁, 与吸烟无关。 2.多数既往体健。 3.发病初期有类似上感(感冒)症状,几天至几 周后出现发热、咳嗽(干咳多见)、胸闷、乏力、 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 4.迅速发生急性呼衰(I 型),可伴有右心衰竭。 5.两肺下部可听到散在的细捻发音。 6.胸片或胸CT在早期可无异常或仅见可疑的磨玻 璃样阴影。随后迅速发展为以两肺中下野为主的 广泛点片状、斑片状、细网状、磨玻璃样改变。
IPF影像学表现



1.X线胸片(高千伏摄片) ①少数患者出现咳嗽、胸闷、活动后气急(活动 后气短)时,胸片却是正常的,此时容易漏诊。 ②典型的胸片表现是双侧弥漫性、相对对称性、 周边性、下野性的磨玻璃样、网状、网格结节状 阴影。 2.HRCT(两肺下叶HRCT) ①HRCT有助于评估肺周边部、膈肌部、纵膈和 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的异常改变,对IPF有重要诊 断价值。 ②可见到次小叶细微结构改变,如线状、网状、 磨玻璃状阴影。
ILD的分类
3.肉芽肿性ILD:结节病、Wegener肉芽肿、外源 性过敏性肺泡炎等。 4.其他少见的ILD:肺泡蛋白沉积症、肺出血-肾 炎综合征、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朗格汉斯细胞 组织细胞增多症、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特 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ILD的临床表现

间质性肺疾病的最新进展
王同任
一般概念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
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 疾病。许多ILD初期都有肺泡炎的表现过程。 另有许ILD有肺泡疾病的表现。许多肺部弥 漫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为肺泡-间质性病变 混合存在。由于影像学和临床病理上的重 叠,所以ILD又被称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 (DPLD)。目前认为有200多种疾病可引 起ILD。因此,ILD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4.其他药物
⑤沙利度胺片(反应停) 用法:50mg(1片),每晚睡前服,长期
服用! 沙利度胺副作用 口干、便秘、疲倦、嗜睡、眩晕、末梢神 经炎。少见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水 肿、甲减症、凝血异常和感觉异常。不良 反应与剂量有关,停药后可消失。
4.其他药物
⑥百令胶囊
免疫调节剂。对肾纤维化疗效肯定,有 人报道对肺纤维化疗效较好.6粒,1日3次,无 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⑦ γ干扰素 体外实验可抑制胶原合成,减轻动物模型 的纤维化。 ⑧ 吡非尼酮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抑制胶 原合成,减少细胞外基质。
6.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的症状: ⑴只有乏力和疲劳,而无呼吸困难。 ⑵只有干咳,而无其他症状。 ⑶胸片肺纹理增重或粗乱容易误诊为慢性支气管 炎(慢支)或支气管感染。 ⑷肺功能异常,但无其他症状和影像学变化。
ILD的临床表现
二、体征: 1.查体可以无异常发现。 2.两肺背部下方可听到吸气末爆裂性啰音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PF)
IPF的概念
IPF是指原因不明并以普通型间质性肺
炎(UIP)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 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主要表现为 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和 肺纤维化。
IPF的临床表现

1. 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男性多见,男:女≈2:1 2. 起病隐袭,主要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 活动后明显。 3. IPF很少有肺外器官受累,但可出现全身症状, 如疲倦乏力、关节痛和体重下降等,发热少见。 4. 50%左右的患者出现杵状指(趾),多数患者 两肺下部可闻及Velcro啰音。 5. 晚期出现紫绀,偶可发生肺动脉高压、肺心病 和右心功能不全等。

4.其他药物
⑤沙利度胺片(反应停)
---- 接下页
关于反应停:五十年的恩怨
1953年,瑞士首次合成了一种名为”反应停”的 药物。发现该药具有良好的镇静安眠的作用,同 时对妇女怀孕早期的妊娠呕吐疗效极佳。 1957年反应停隆重走向市场,当时反应停成为 “孕妇的理想选择”。 在反应停进入市场的四年中,凡服用过该药的孕 妇,其胎儿畸形发生率急剧升高。 1971年,反应停结束了为人类服务的使命,被判 重刑打入冷宫。
弥散功能降低
注意:肺功能正常或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
碍都不能作为排除ILD的依据。
ILD肺功能和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 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严重时呈
I 型呼衰的表现 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显著增加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
ILD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但其主要机制是病原
因素引起炎症、组织损伤和组织修复等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ILD的分类



1.已知原因的ILD:药物、职业或环境中的有害物 质、胶原血管病的肺部表现等。 2.特发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性肺炎(IIP): ①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寻常型间质性肺炎 (UIP) ②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 ③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机化性肺炎(OP) ④急性间质性肺炎(AIP)/弥漫性肺泡损伤(DAD) ⑤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疾病(RB-ILD)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B) ⑥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 ⑦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

IPF治疗的疗效判定
1.反映良好或改善: 2.反应差或治疗失败 ①症状减轻,活 ①症状加重,特别是
动能力增强。 ②影像学表现好 转。 ③肺功能改善。
呼吸困难和咳嗽加重。 ②影像学表现:病变 加重或恶化。 ③肺功能恶化。
IPF的肺移植
适应症: 1.年龄<60岁; 2.药物治疗无效; 禁忌症:
3.具体方案是: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CTX)或 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AZA)。 ①醋酸泼尼松片: 第1个月(第1-4周):每早服30mg(6片) 第2和第3个月(第5-12周):每早服15mg(3片) 第4个月(第13周)起:隔日早服15mg(3片) ※建议加服奥美拉唑胶囊 每日20mg,连服1月, 以预防应激性溃疡。 ②环磷酰胺片(或硫唑嘌呤片): 每次50mg,1日1次,两周后改为每次50mg,1 日2次。最大用量为每日150mg。 ※以上方案的有效率大约为20%-30%。
(Velcro啰音)。 3.杵状指。 4.右心衰竭的表现。
ILD胸部影像学表现
胸片或胸CT平扫显示两肺弥漫性磨玻璃状、
细结节状、网格条索状、多发片状或大片 状阴影。胸部高分辨CT(HRCT)更能细 致显示肺间质病变。
ILD肺功能和血气分析
肺功能检查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反应停又活了,火了!
此后,研究发现反应停具有(A)抗血管新生作用:血管 新生与肿瘤生长、扩增和转移直接相关。 (B)免疫调节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抑制整合素表 达、调节粘附分子表达及诱导凋亡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中国卫生部于20世纪90年代将反应停正式更名为“沙利 度胺”。 大量临床报道表明,沙利度胺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M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原发性骨髓纤 维化(IMF)、急性白血病(A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RA)、 强直性脊柱炎(AS)及多种恶性肿瘤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有人预言,沙利度胺将成为优秀的免疫调节剂和抗肿瘤药 物。 近年有报道沙利度胺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肺纤维化效果较好。
IPF的诊断标准

IPF的药物治疗
1.概念:目前尚无对IPF的有效治疗方法,
因而,IPF是世界医学难题之一。 2.常规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与细胞毒性制 剂联合应用。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不适用 于年龄>70岁,极度肥胖,伴有严重心脏病、 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的患者。

4.其他药物
④红霉素肠溶片(或红霉素片) 机理: A.对中性粒细胞(PMN)的抑制作用:抑制PMN 的氧化爆发;加速PMN的凋亡;抑制PMN粘附作 用。 B.调节炎症过程:减少PMN、气道上皮细胞、嗜 酸粒细胞白介素-8(IL-8)的产生。 C.抑制来源于肺泡巨噬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血管源性生长因子(PDGF)。 用法:每次0.25(250mg),1日1次,餐后服, 长期服用!
一、症状: 1.呼吸困难:运动时气急(气促)→一般活动时 气急→静息时气急。一般无端坐呼吸。 2.咳嗽:多为干咳,也可有少量白痰。 3.咯血:少见,如果出现咯血,应警惕合并肺栓 塞。 4.胸痛:程度较轻,剧烈胸痛时应想到有无肺栓 塞。 5.乏力、消瘦、关节痛、发热等。
ILD的临床表现



4.其他药物



①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 可促进谷胱甘肽合成,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具有 抗氧化作用。 用法:每次600mg(1片),温水融化,餐后立即 服,1日3次。 ②氨溴索 也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 用法:0.9%盐水+氨溴索90-120mg静滴,1日2-3 次。或每次60-90mg,1日3次,口服。 ③秋水仙碱片 抑制胶原合成和调节细胞外基质,发挥抗纤维化 作用。 用法:每次0.5mg(1片),1日1次。
BALF中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特发性肺纤维
化、胶原血管病伴ILD等。 BALF中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节病、过敏性 肺炎等。
肺活检
经胸腔镜肺活检或开胸肺活检可获取肺组
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取得诊断金指标。
全身系统检查
ILD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肺部表现,必须查
血尿常规、自身抗体、风湿系列(类风湿 因子、C反应蛋白、抗“O”)、抗中性粒细 胞胞浆抗体(ANCA抗体)、肝肾功能等。
1.年龄>60岁;
2.冠心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