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沪粤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功与功率一、功1.功能关系★做功:能量转化的过程称为做功。

★能量:如果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物体具有能量。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W)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是这个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机械功。

★做功的必要条件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劳而无功(有力无距离)★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无力无功(有距离无力)垂直无功(力与距离垂直)二、功的计算1.定义:物理学中规定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2.公式:W = F s功=力*力方向上的距离1 J=1 Nm★注意:①.辨别清楚是哪个力做功;②.注意距离的方向要与力的方向对应上;③.统一单位进行运算;④.做功多少只由F与s决定,与物体的质量、速度、运动方向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

三、功率(P)1.定义:物体做的功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功率。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P=Wt1W=1J/s★功率推导式:P=Wt =Fst=Fv第二讲机械效率一、有用功与额外功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用W有用表示。

①对于竖直方向上提升重物,目的是克服重力做功,故W有用=G物h;②对于沿水平方向匀速拉(推)动物体,目的是拉(推)动物体做功(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故W有用=F拉s物= f s物2.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用符号W额外表示。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用符号W总表示。

W总=W有用+ W额外二、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是反映机械效率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

2.公式:η=W有用W总×100%3.机械功原理:使用任何机械做功时,都会不可避免产生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的。

三、滑轮组机械效率1.竖放滑轮组机械效率(克服重力做功)①.理想状态(不计滑轮重,绳重及一切摩擦)F=1nG ;s=nhη=W有用W总×100%=GhFs=100%②.半理想状态(考虑动滑轮重,不计绳重及一切摩擦)F=G物+G动n;s=nhη=W有用W总×100%=GhFs=G物G物+G动●物体越重,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第十一章 机械功和机械能 单元总结(解析版)(沪粤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第十一章 机械功和机械能 单元总结(解析版)(沪粤版)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知识点一:功1.功的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W 。

4.功的公式: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FS5.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1J= 1N·m 。

6.功的公式的应用: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是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力臂单位不能写成“焦”)。

典例1.下列实例中,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A.运动员举杠铃的过程B.起重机提升大石块C.推木箱没推动D.弓箭被拉弯的过程【答案】C【解析】A.运动员举杠铃的过程,杠铃受到的力的方向与杠铃移动的方向相同,力对杠铃做功,故A 不符合题意;B.起重机提升大石块,大石头受到的力的方向与大石头移动的方向相同,力对大石头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C.推木箱没推动,木箱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木箱受到的力不做功,故C符合题意;D.弓箭被拉弯的过程,弓箭移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力对弓箭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典例2.长安汽车SUV 车型长安CS75四驱版是国产车的代表。

如图所示,车静止于水平地面,整车质量为1600kg ,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 2,在测试时由长安工作人员驾驶行进路程约3km 时,用时20min 。

求:(1)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2)该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若该车在某水平路段匀速直线行驶了500m 耗时2min ,受到水平方向的阻力为自重的0.1倍,求牵引力在此路段所做的功。

【答案】(1)9km/h ;(2)5210Pa ⨯;(3)5810J ⨯【解析】解:(1)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3km 9km/h 20h 60s v t === (2)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41600kg 10N/kg 1.610N F G mg ==⨯=⨯=则该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45421.610N 210Pa 420010mF p S -===⨯⨯⨯⨯ (3)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阻力430.10.1 1.610N 1.610N f G ==⨯⨯⨯=因为汽车匀速直线行驶时,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31.610N F f ⨯牵==牵引力在此路段所做的功351.610N 500m 810J W F s ='=⨯⨯=⨯牵答:(1)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9km/h ;(2)该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210Pa ⨯;(3)牵引力在此路段所做的功为5810J ⨯。

粤沪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公式

粤沪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公式

粤沪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公式1. )(FW s s W F Fs W ===、变形公式 物理量 符号 国际单位 力F N (牛顿) 沿力的方向的距离 s m(米) 该力所做的功WJ (焦耳)如果是克服重力做功,则Gh Fs W ==(竖直方向上的距离用h 表示) 2. Fv tFst W P ===,Fv P =(变形公式) 物理量符号 国际单位 某个力所做的功W J (焦耳) 时间 t S (秒) 某个力的功率PW (瓦特)3. 滑轮组和机械效率公式竖直方向 水平方向(1)不计绳重和摩擦 )(1动物G G nF += 滑f n F 1=(2) 绳绳nh s =、物绳nv v = 物绳ns s =、物绳nv v =(3) Gh W =有物有fs W =(4))(绳端运动的距离绳绳总s Fs W = (5)绳总拉力Fv tW P == (6)nFGnh F Gh Fs Gh W W =⋅==⨯=绳总有%100η(竖直方向万能公式) (7)动物物动物物额有有总有G G G h G h G h G W W W W W +=+=+=⨯=%100η(竖直不计绳重和摩擦)(8)nFfns F fs Fs fs W W =⋅==⨯=物物绳物总有%100η(水平方向万能公式) 4. t cm Q ∆=(变形公式t m Q c ∆=、t c Q m ∆=、cmQt =∆)﹝)/(102.43℃水⋅⨯=kg J c ﹞ 物理量 符号 国际单位比热容 c )/(℃⋅kg J(焦每千克摄氏度)质量 m Kg(千克) 变化的温度 △t ℃(摄氏度) 热量QJ (焦耳)物质的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热量、变化的温度无关。

5. m Q q =、VQq =(变形公式q Q V qV Q q Q m mq Q ====、、、)物理量符号 国际单位 放出的热量 Q 放 J (焦) 质量 m Kg(千克) 体积 V m ³燃料的热值 qJ/kgJ/m ³6. 机械效率 (1)mq tcm Q Q W W ∆==⨯=放吸总有%100η(对于给液体加热这一类热机的效率) (2)mqsF mq pt W W 牵总有==⨯=%100η(对于给汽车提供动力这一类热机的效率) 7.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串联并联电路图电流 321I I I == 21I I I +=总电压 21U U U +=总21U U U ==电阻21R R R +=nR R R R R 1......1111321+++= 对于两个电阻并联2121R R R R R +⋅=7. 欧姆定律U I =(变形公式IR U =、U R =)(适用纯电阻电路) PS:(1)(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它的电流与其电阻的乘积,因为电压是由电源提供的,所以不能说成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2)IUR =(对给定的导体,其电阻是不变的(不考虑温度的影响),所以不能说成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8. 电功率UI P =、P =(适用于任何电路)时间 t t (秒) h电流所做的功 W J (焦耳) h kW ⋅(千瓦时)用电器功率PW (瓦特)kWPS :J h kW 6106.31⨯=⋅ 9. UIt W =结合RUI =的推导式 Rt I It IR UIt W 2=⋅==、t RU t R U U UIt W 2=⋅==(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10. UI P =结合RUI =的推导式 R I I IR UI P 2=⋅==、RU R U U UI P 2=⋅==(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11.电能表NnW =物理量 符号 单位实际转的圈数xx r n r(圈数) 电能表 xxx r/(kW.h)N r/(kW.h) 消耗的电能 WkW.h (千瓦时)11. 焦耳定律Rt I Q 2=(适用于一切电路) 物理量 符号 单位 电流 I A (安培) 电阻 R Ω(欧姆) 时间 t s (秒) 放出的热量QJ (焦耳)PS :t RU Rt I UIt Pt W Q 22=====(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热量与热值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热量与热值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水吸收热量的多少根据加热时间来判断,加热时间长,则水吸收的热量多; 转换法法 加热时间短,则水吸收的热量少。
探究水的吸热与温度变化、质量的关系初始温度:℃Fra bibliotek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
t /℃
t/s
5
10
15
20
25
水的质量 m / g
100
150
结论: 当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
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 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放出热量 内能减少
高温物体
热量
吸收热量 内能增加
低温物体
烧开满壶水与烧开半壶水,水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吗?
不一样,烧开满壶水吸收的热量多
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水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吗?
不一样,烧成开水吸收的热量多
水吸收的热量与温度变化、质量有关
活动:探究水的吸热与温度变化、质量的关系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12. 2 热量与热值
知识回顾: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怎么描述和量度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热量
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符号:Q
功和热量都可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因此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热量
放出热量 内能减少
吸收热量 内能增加
料 的 质 量 , 那 么 燃 料 在 完 全 燃 烧 时 放 出 的 热 量 的 公 式 Q=qm Q=qV.
5.热值的物理意义:表示单位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热量的多
少.如木炭的热值为×107 J/kg,它表示
1 kg的木炭 完全燃烧 时所放出的热量是 ×107 J.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粤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粤沪版

(一)机械功做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物体由于惯性运动,虽然有距离,但不受力的作用。

例如,在光滑水平面匀速滑动的木块,它由于惯性向前运动,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到阻力,也没有受到动力,因此没有力对它做功。

(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状态,没有沿力的方向通过距离。

例如,用力推车,但没有推动。

在此过程中,缺少一个做功的因素,因此推车的力没有对车做功。

(3)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距离,但物体移动距离的方向跟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垂直,因此这个力没有对物体做功。

例如,手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提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距离,水桶没有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距离,这个拉力没有对水桶做功。

2. 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4. 功的原理:既省力又生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100﹪6.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

单位:P→瓦特;W→焦;t→秒。

(1瓦=1焦/秒。

1千瓦=1000瓦) 1 W=1 J/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秒钟完成的功为1 J。

(二)动能和势能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总称为机械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方法规律:确定物体具有哪一种能量,先要认清“标志”,动能的标志是运动,重力势能的标志是否被举高,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发生弹性形变。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九年级物理(粤沪版)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粤沪版)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粤沪版)上册知识点归纳1.、静电现象: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⑹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7)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①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②电源:供电;③开关:控制电路通断;④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

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做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①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②连线要横平竖直;③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

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⑸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别3、电流: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

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

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⑴电流表的读数:一看量程,二算分度值,三读数。

⑵电流表的接法: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量程;④严禁将电流表与电源或用电器并联。

(注意:①在不超过最大测量值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较小的量程测量,对于同一个电流表来说,量程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②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用最大的量程试触,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程。

(九年级)第十三章 探究简单电路 知识点复习—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九年级)第十三章 探究简单电路  知识点复习—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3、看指针偏转了几大格几小格。
活动3:电流表的使用
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旋转调零螺丝
2、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使电 流从标有“0.6”或“3”的接线柱流入电 流表,从标有“—”的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3、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 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电流表将很快烧坏。
4、被测电流的大小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 程 ,用试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发,依次经过开关、灯泡,最后接到电源的负极。 只有一条通路。
串联电路知识结构方框图
连接特点
依次逐个相连,无分支.


工作特点
各用电器工作有关联:任 意一个用电器断路,其他

用电器均停止工作.

开关的 控制特点
一只开关可控制各用 电器工作,且与开关 的位置无关.
并联电路
实物图
A B
电路图
B
A
特点: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两条(或多条) 路径。
13.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电路接好后,闭合开关,处处 相通的电路。
2、开路:开关未闭合,或电线断开、接 头松脱致使线路在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跟电源 两极连接的电路。
整体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 局部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另一个用电器连接的电路
并联电路知识结构方框图
并联电路
连接特点
工作特点
开关的 控制特点
各用电器并列连接,各自 接在电路两点之间(电流 分叉、汇合点).
某一条支路断开时,其 他支路上的用电器照常 工作.
干路上的开关可以控制 所有用电器,而支路上 的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 路上的用电器.

(完整版)粤沪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粤沪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m),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3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3μ m 1 μ m=103nm 1m=106μ m 1m=10 9nm4、特殊的测量方法:(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滚动,记下轮子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1) 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 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4)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能够避免。

、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秒(S) ;其它单位:时( h) 分(min ) 毫秒( ms ) 微秒(μs) 纳秒( ns)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s=10 -3s 1 μ s=10-6s 1ns=10 -9s2、测量工具: 古代用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秒表等。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

要点1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12.1研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自主预习要点感知【猜想假设】同种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变化相同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等,由此猜想:不同物质,在质量,温度变化时,它们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均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实验步骤】取两个的烧杯,分别装入的水和砂石作为研究对象,组装实验器材。

用的酒精灯对它们进行加热,同时搅拌砂石和水,使之,观察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砂石和水。

【实验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的时间,它们升高的温度;(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质量相等的水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它们的加热时间是(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由此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要点2 比热容及其应用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是。

2.比热容的单位,读作。

水的比热容是。

3.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我们常把水用作或用来。

课后集训巩固提升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mD.物体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2.下列事例中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是( )A.在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B. 夏天在教室的地上洒水降温C. 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D. 冬天在菜窖里放一桶水,菜不会被冻坏3.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4.下列几种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A.20℃的水变成4℃的水B.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C.水结成冰D.把开水倒入冷水中5.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海水却很凉爽;傍晚,沙子很宽凉了,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是()A.沙子的密度比海水的密度大B.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大C.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D.沙子的质量比海水小6.水具有比热用大的特点,如图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的是()A. 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B. 空调房间放盆水可以增加湿度C. 海边的昼夜温差较小D. 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7.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水 4.2×103铝0.88×103煤油、冰 2.1×103干泥土0.84×104沙石0.92×103铜0.39×103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可能相同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8.沙石的比热容是0.9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将一桶沙石倒掉一半后,它的密度,它的质量,它的比热容。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1 怎样才叫做功【新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1 怎样才叫做功【新版】

知3-练
知3-练
2 骑自行车上坡的人常走“S”形路线,是为了( ) A.可以省力、省功 B.不能省力、省功 C.不能省力,但可以省功 D.能省力,但不能省功
做功不可缺少的两个条件:力和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功 功的计算:W=Fs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功的计算:(1)公式: W=Fs。 (2)注意: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力与
5 2016年6月28日,备受关注的南宁地铁1号线东段进 入试运行阶段。若南湖站到金湖广场站的路程为 380 m,地铁1号专用列车从南湖站到金湖广场站的 运行时间约为40 s,列车的牵引力约为2×104 N。 求这段路程中: (1)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2)列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知1-练
2 在台球比赛中,选手推动球杆撞击白球,白球发 生运动后碰撞其他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平桌面滚动的球受到了重力,重力对它 做了功 B.手推动球杆前进时,手对球杆做了功 C.桌面对球的支持力做了功 D.白球撞击黑球后没有静止,是因为人的手还 在对白球做功
知识点 2 功的计算
知2-讲
2 图是一张出租车的发票,从 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假如 这辆出租车是在平直公路上 匀速行驶,它的牵引 力为 3×103 N。试问:该车的牵 引力做了多少功?
3 如图所示,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但没有拔动,则小 白兔对萝卜________(填“有”或“没有”)做功。
4 俗话说:人家坐轿我骑驴,回头看看推车汉——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轿夫对人的力是向上的, 驴对人的力也是向上的,推车汉推车的力是向前 的,当他们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填“轿夫对人”“驴对人”或 “推车汉对车”)做了功。

(完整版)粤沪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粤沪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4、特殊的测量方法:(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滚动,记下轮子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能够避免。

二、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其它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s=10-3s 1μs=10-6s 1ns=10-9s2、测量工具: 古代用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秒表等。

三、科学探究的七个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

13.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第2课时 电路的连接方式 串联与并联—2020年秋季九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

13.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第2课时 电路的连接方式 串联与并联—2020年秋季九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

18. 将图中的各器材连成电路.要求:L1 灯和 L2 灯 并联;开关 S1 只控制 L1 灯,开关 S2 控制 L1 灯和 L2 灯.
19. 关于 如图 所示的 电路, 以下 说法 正确的 是 (B)
A.该电路属于串联电路 B.该电路属于并联电路 C.L1 与 L2 并联之后再与 L3 串联 D.L1 与 L3 并联之后再与 L2 串联
知识点 并联电路 4. 关于并联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 B.并联电路是由干路和各支路组成的 C.并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位置无关 D.并联电路中,开关不能同时控制所有用电器
5. 如图,开关能同时控制两盏灯,且一盏灯的灯 丝断了也不影响另一盏灯工作的电路是( C )
A.甲是串联 B.B.乙是串联 C.甲、乙都是串联 D.D.甲、乙都是并联
12.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要使灯泡 L1 和 L2 组成 串联电路,应该( B )
A.只闭合 S3 B.只闭合 S2 C.同时闭合 S1 和 S2 D.同时闭合 S1 和 S3
13. 电冰箱的压缩机(电动机)是由温控开关 S1 控制, 冷藏室中的照明灯是由门控开关 S2 控制,压缩机和照明 灯既能单独工作又能同时工作.下列电路中,符合上述 特点的是( D )
用电器间 是否相互 干扰
各用电器互相干 扰.若其中一个断 开,其他用电器无法 工作
各用电器互不干扰,若其 中一个断开,其他用电器 可照常工作
知识点 串联电路 1. 下列关于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 是( D ) A.串联电路是将各用电器逐个依次连入的电路 B.连接电路时,开关可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处接出, 也可将开关接在用电器之间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及特点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
Ⅰ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 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 和 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 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 0.6A—3A 可 测量 ,若被测电流小于 0.6A 则 换用小的量 程,若被测电流大于 3A 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内能与热机 1.燃烧值(q ):1 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 放 =qm;(Q 放 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 是热值,单位是: 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 1 次,活塞往复 2 次,曲轴转 2 周。 5.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 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 的重要措施。
第 12 章 内能和热机知识点
内能与热量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 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简单电路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二、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6、测量:(1)、仪器:电流表,符号:(2)、方法: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Ⅰ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 和0—3A。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四、电路1、组成:①电源②用电器③开关④导线2、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一、电压(一)、电压的作用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 ”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 ”的电流。

(二)、电压的单位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 =1000V 1V =1000 mV 1 mV =1000μV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

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 和0-15V 。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 —15V 可 测量 ,若被测电压小于3V 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 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六)、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二、电阻(一)定义及符号: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2、符号:R。

(二)单位:1、国际单位:欧姆。

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

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

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三)影响因素: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四)分类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结构示意图:。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使用方法:选、串、接、调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 ;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

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

1.5A 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应用:电位器优缺点: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注意: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告诉了我们滑片放在两端及中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②分析因变阻器滑片的变化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搞清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动导致变阻器的阻值如何变化。

⑵电阻箱第12章 《欧姆定律》提纲一、欧姆定律.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 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 I=U/R4、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②I 、U 、R 对应 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三者单位依次是 A 、V 、Ω③ 同一导体(即R 不变),则I 与U 成正比 同一电源(即U 不变),则I 与R 成反比。

④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决定。

R =U/I 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 给出,即R 与U 、I 的比值有关,但R 与外加电压U 和通过电流I 等因素无关。

5、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R = ρ S L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二、伏安法测电阻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3、电路图: (右图)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根据Rx=U/I 电阻偏小。

三、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1=I 2=I 3=……In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