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古诗《杂诗十二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陶渊明杂诗注释翻译赏析

陶渊明杂诗注释翻译赏析

陶渊明杂诗注释翻译赏析导语:陶渊明这首杂诗是其罢官之后所作,朴实无华却蕴含深刻的道理,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杂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杂诗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注释①蒂(dì帝):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②此:指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③落地:刚生下来。

这句和下句是说,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④斗:酒器。

比邻:近邻。

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⑤盛年:壮年。

⑥及时:趁盛年之时。

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赏析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首(最新)

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首(最新)

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一】《杂诗·其一》魏晋: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赏析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

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这种音调,在我们今天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人生无根蒂”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

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

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

陶渊明虽然“少无适俗韵”,怀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宏大抱负,但他生值晋宋易代前后,政治黑暗,战乱频仍,国无宁日,民不聊生。

迫于生计,他几度出仕,几度退隐,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终于在四十一岁时辞职归田,不再出仕。

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首.doc

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首.doc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下面是分享的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首。

欢迎阅读参考!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一】《杂诗·其一》魏晋: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赏析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

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这种音调,在我们今天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人生无根蒂”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

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

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

杂诗陶渊明翻译及原文

杂诗陶渊明翻译及原文

杂诗陶渊明翻译及原文杂诗陶渊明翻译及原文陶渊明《杂诗》这组诗主要抒发了作者远离政治高洁的节操,与在政治上的未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苦闷。

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杂诗陶渊明翻译及原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杂诗陶渊明翻译及原文篇1《杂诗·人生无根蒂》作者: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①。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②。

落地为兄弟③,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④。

盛年不重来⑤,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⑥,岁月不待人。

注释①蒂(dì帝):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②此:指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③落地:刚生下来。

这句和下句是说,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④斗:酒器。

比邻:近邻。

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⑤盛年:壮年。

⑥及时:趁盛年之时。

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解释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鉴赏《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

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公元414年(晋安帝义熙十年),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杂诗 古诗

杂诗 古诗

杂诗古诗
古诗《杂诗》原文、译文、赏析如下:
《杂诗》魏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
人生在世就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似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人生历尽了艰难,人们都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了。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一起畅饮。

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鉴赏
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

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的在生活中寻找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

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

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譬来自生活,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杂诗十二首》(附译文)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杂诗十二首》(附译文)

《杂诗十二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咏怀诗,多叹息旅途行役之苦,咏家贫年衰及力图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全诗语言质朴,文体省净,而内涵丰富,包蕴深远,体现了陶诗的基本特色。

《杂诗十二首·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十二首·其一》译文:人生在世就像路上的尘土,原本就像飘泊风尘,没有根蒂。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间人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非要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及时行乐,有酒就要邀请邻里朋友一起共饮。

人生就如同时光一样,只要过去了,就不会重新再来,因此,要趁着年富力强,勉励自己,多做些应该做的事。

《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杂诗十二首·其二》译文: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

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杂诗十二首·其三》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叁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有环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荣华难以长久停留,盛与衰也难以预量。

原是春天艳丽的荷蕖,今成秋天结子的莲房。

寒霜打蔫了野草,形容枯萎尚未凋丧。

日月周而复始野草又会复生,我则一旦死去就不能重生世上。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全诗赏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全诗赏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全诗赏析出自晋代诗人陶渊明的《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赏析陶渊明《杂》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

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这种音调,在我们今天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人生无根蒂”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

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

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

陶渊明虽然“少无适俗韵”,怀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宏大抱负,但他生值晋宋易代前后,政治黑暗,战乱频仍,国无宁日,民不聊生。

《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杂诗十二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山中杂诗》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从我山中小屋的屋檐上飞过,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山中杂诗》注释山际:山边;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烟:指山里面的雾气。

竹中:竹林丛中。

窥(kuī):从缝隙中看。

檐(yán):房檐。

这句是说山上的房屋地势很高,所以云从窗户里面穿进穿出。

《山中杂诗》赏析本篇是诗人吴均《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

作品通过对山居小屋悠远、静谧的环境描写,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闲适自在的心情。

“山际见来烟。

”“这里的山际”说的是目所能及的山与天相接的地方,写的是极目远望之处。

“来烟”,写的是诗人远望所见的动感物象,即远远地看见岚气云烟从天边飘来,这一描写有力地再现了山居小屋环境的深邃和悠远,给人创建了一个极其丰富的幽深神秘的美感想象空间。

“竹中窥落日。

”这句的“竹中”,从一个“窥”字可以看出说的应该是竹林的空隙,“落日”就是诗人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见到的明亮清新的一个动感物象。

从这个“窥”字我们不难看出,诗人这里写的是近景,即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视到的红红的落日。

这一“窥”,巧妙而又生动地增强了夕阳余晖洒落竹林时刻山居小屋环境优雅、明亮的美感。

如果说在前两句中诗人不惜笔墨为我们再现了山居小屋的环境,那么下边两句写的则是小屋本身的特点。

“鸟向檐上飞。

”“向”可以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在”。

“檐上飞”,说的是傍晚了,鸟儿们快要归巢了,于是在房檐儿上悠闲地,自由自在地,叽叽喳喳地,一会儿飞过来,一会儿又飞过去。

这一句写的是山居小屋的近景,是近距离的所见,描绘的是一种清新、明快的场景,它在向人们透露着一种愉悦与欣喜的情怀。

“云从窗里出。

”“云”是不可能从“窗里出”的,诗人写的其实也就是一种感觉,我们不妨体会一下,如果站在山脚下,远看山居小屋窗前的景象,那洁白的云朵在小屋的窗前悠闲地飘动,仿佛就是从窗户里飘出来的。

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首

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首

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首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一】《杂诗·其一》魏晋: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即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赏析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

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能够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仅仅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水准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这种音调,在我们今天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人生无根蒂”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

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

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因为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持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

陶渊明虽然“少无适俗韵”,怀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宏大抱负,但他生值晋宋易代前后,政治黑暗,战乱频仍,国无宁日,民不聊生。

【诗歌鉴赏】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原文【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其二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其三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叁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其四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其五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其六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其七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弱质与运颓,玄发早已白。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其八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以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其九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昴,势翳西山颠。

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其十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诗词赏析: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的意思

诗词赏析: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的意思

诗词赏析: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的意思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的意思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在乎骨肉之情、血缘之亲呢?《杂诗》其一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赏析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

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这种音调,在我们今天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人生无根蒂”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

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

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

陶渊明虽然“少无适俗韵”,怀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宏大抱负,但他生值晋宋易代前后,政治黑暗,战乱频仍,国无宁日,民不聊生。

杂诗其一陶渊明带拼音版古诗

杂诗其一陶渊明带拼音版古诗

杂诗其一陶渊明带拼音版古诗杂诗其一陶渊明带拼音版古诗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杂诗其一陶渊明带拼音版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杂诗其一陶渊明拼音版zá shī qí yī杂诗其一táo yuān míng陶渊明rén shēng wú gēn dì,piāo rú mò shàng chén。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fēn sàn zhú fēng zhuǎn,cǐ yǐ fēi cháng shēn。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luò dì wéi xiōng dì,hé bì gǔ ròu qīn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dé huān dāng zuò lè,dǒu jiǔ jù bǐ lín。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shèng nián bù chóng lái,yī rì nán zài chén。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jí shí dāng miǎn lì,suì yuè bú dài rén。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杂诗其一陶渊明翻译人生在世就像路上的尘土,原本就像飘泊风尘,没有根蒂。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间人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非要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杂诗》陶渊明原文

《杂诗》陶渊明原文

《杂诗》陶渊明原文《杂诗》陶渊明原文《杂诗》陶渊明原文1作品原文陶渊明杂诗十二首(之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①。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②。

落地为兄弟③,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④。

盛年不重来⑤,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⑥,岁月不待人。

作品注释①蒂(dì帝):蒂的异体字,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②此:指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③落地:刚生下来。

这句和下句是说,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

④斗:酒器。

比邻:近邻。

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⑤盛年:壮年。

⑥及时:趁盛年之时。

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勉励:激励。

作品译文人生在世就像路上的尘土,原本就像飘泊风尘,没有根蒂。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间人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非要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及时行乐,有酒就要邀请邻里朋友一起共饮。

人生就如同时光一样,只要过去了,就不会重新再来,因此,要趁着年富力强,勉励自己,多做些应该做的事。

作品赏析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杂诗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杂诗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杂诗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杂诗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杂诗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1[魏晋]左思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注释:【1】冽冽(liè):寒冷的样子。

【2】露为朝霜:露凝结为霜。

【3】柔条:柔弱的枝条。

【4】旦夕劲:日夜生长得越来越坚劲。

【5】日夜黄:叶经霜而渐黄。

【6】云崖:云际。

【7】皦皦(jiǎo):白净的样子。

【8】流素光:月光。

【9】披轩:开窗。

【10】嗷嗷:众鸟叫声。

【11】高志:高尚的志向。

【12】局四海:四海虽大仍感到局促。

【13】块然:孤独的样子。

【14】壮齿:少年。

《六臣注文选》:吕向注:“壮齿,谓少年也。

言少年颜色不常居住,忽即衰老,故常为叹。

”【15】不恒居:不常驻。

【16】岁暮:即暮年。

【17】慨慷:感伤之意。

作品赏析:此诗的语言质朴,凝练含蓄。

开篇“秋风”四句描写秋景,渲染悲秋气氛,以时令物候变化,表现时光流逝,寄寓对人生的感叹。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写出了秋天萧瑟冷寂的景色,渲染了悲秋的气氛;“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描写了物候的变化,柔条似乎在一夕之间就变得强韧了,绿叶又在一夜之中变得枯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时光流逝而青春易老。

面对这样的荣枯之变,诗人顿生感慨,愁思满怀,以至于一夜不寐。

“明月出云崖”由泛写秋景而转入写诗人所处的特定生活环境,表现诗人精神上的沉重抑郁之感。

月夜不寐,愁思感伤是古诗常见的表现内容,但表现的具体内容多是游子思妇之情。

左思的这四句则结合自身深切的感受,写他月明难寐,清晨开门,望晨雁高翔,从侧面表现他内心深重的苦闷,写得深刻委婉。

另外,“明月出云崖”写月初出之时,“嗷嗷晨雁翔”则是次日清晨之景,暗示诗人整夜未眠,表现诗人精神愁苦之状更为具体,且以“晨雁”引出下文,写法巧妙。

“高志”四句是诗人直抒胸臆。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诗人曾经抱有比四海还要远大的志向,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使得他壮志难酬,落得终老空室的下场。

古诗全文跟注释 杂诗十二首其一陶渊明

古诗全文跟注释 杂诗十二首其一陶渊明

【创作背景】
王维在孟津住了十余年,久在异乡,忽然他乡遇故知,激起 了是作者强烈的乡思,因此做此诗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汉族,唐代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原籍 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 墅。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公元 721 年(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一,为大乐丞,累官至给事中。公元 756 年(天宝十五载),为安史乱军所获,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 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王维诗现存 约四百首,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 活的诗篇。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传统,对陶渊明 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 高峰。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的代表人物。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 佛”。著作有《王右丞集》。
古诗全文跟注释 杂诗十二首其一陶渊明
唐·王维《杂诗三首·其一》(书法作品为自创,文字、图 片来自网络)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①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②绮(qǐ)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③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④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 当于”否”,表疑问。 【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 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作品简介】
《杂诗·君自故乡来》也称《杂诗(其二)》,是盛唐时期大诗 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是组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诗歌 前两句以记言的方式询问从家乡来的友人,后两句则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寒梅是 否开花一事,出人意外。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 思念。此诗化复杂为单纯,变质实为空灵。全诗平淡质朴,却诗 味浓郁。

杂诗十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杂诗十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杂诗十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杂诗十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杂诗十二首·其一晋朝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十二首·其一》译文人生在世就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似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人生历尽了艰难,人们都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了。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一起畅饮。

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杂诗十二首·其一》注释蒂(dì):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此:指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落地:刚生下来。

斗:酒器。

比邻:近邻。

盛年:壮年。

及时:趁盛年之时。

《杂诗十二首·其一》鉴赏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经八年。

这是一组“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无根蒂:形容飘泊不定。

陌: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就好像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分散随风转,此已非常身。

”常身:常住之身。

佛家认为常住之身具有永恒的法性,与死生变易无常的父母生身不同。

这两句是说,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的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不是最初的自我了。

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意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中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

陶渊明杂诗注释翻译赏析

陶渊明杂诗注释翻译赏析

陶渊明杂诗注释翻译赏析陶渊明杂诗注释翻译赏析导语:陶渊明这首杂诗是其罢官之后所作,朴实无华却蕴含深刻的道理,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杂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杂诗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注释①蒂(dì帝):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②此:指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③落地:刚生下来。

这句和下句是说,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④斗:酒器。

比邻:近邻。

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⑤盛年:壮年。

⑥及时:趁盛年之时。

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诗人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杂诗其一古诗

杂诗其一古诗

杂诗其一古诗
《杂诗·其一》
陶渊明〔魏晋〕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这组诗共十二首,前八首作于同一年内,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陶渊明五十四岁时;后四首约作于晋安帝隆安五年(401),陶渊明三十七岁时。

这首诗是《杂诗十二首》中第一首。

此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

继而稍稍振拔,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与欢乐,他虽叹息旅途行役之苦,但仍有自勉之意,表现出其归隐后有志难酬的政治苦闷,亦显示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全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其用语朴实无华,取譬平常,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勉励青年的古诗

勉励青年的古诗

勉励青年的古诗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摘自《庄子·外篇·知北游》
译文: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很快就过完一生了。

注释:白驹:即骏马。

隙:缝隙。

赏析:此句演化为成语“白驹过隙”,比喻时光易逝,借以激励人们珍惜时间,勤奋努力。

杂诗十二首·其一
陶渊明〔魏晋〕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
人生在世就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似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人生历尽了艰难,人们都已不再
是最初的样子了。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只是骨肉之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一起畅饮。

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注释
蒂(dì):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此:指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落地:刚生下来。

斗:酒器。

比邻:近邻。

盛年:壮年。

及时:趁盛年之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古诗《杂诗十二首·其一》原文译文
赏析
《杂诗十二首·其一》
作者:***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①。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②。

落地为兄弟③,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④。

盛年不重来⑤,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⑥,岁月不待人。

【作品注释】
①蒂(dì帝):蒂的异体字,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②此:指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③落地:刚生下来。

这句和下句是说,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

④斗:酒器。

比邻:近邻。

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⑤盛年:壮年。

⑥及时:趁盛年之时。

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勉励:激励。

【作品译文】
人生在世就像路上的尘土,原本就像飘泊风尘,没有根蒂。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间人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非要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
到高兴的事就应当及时行乐,有酒就要邀请邻里朋友一起共饮。

人生就如同时光一样,只要过去了,就不会重新再来,因此,要趁着年富力强,勉励自己,多做些应该做的事。

【作品赏析】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这种音调,在我们今天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人生无根蒂”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

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

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
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

陶渊明虽然“少无适俗韵”,怀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宏大抱负,但他生值晋宋易代前后,政治黑暗,战乱频仍,国无宁日,民不聊生。

迫于生计,他几度出仕,几度退隐,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终于在四十一岁时辞职归田,不再出仕。

如此世态,如此经历,使他对人生感到渺茫,不可把握。

虽然在他的隐逸诗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旷达超然之志,平和冲淡之情,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蕴藏着的是一种理想破灭的失落,一种人生如幻的绝望。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承前而来,既然每个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血缘之情呢。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

这一层意思出自《论语》:“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也是陶渊明在战乱年代对和平、泛爱的一种理想渴求。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阅历的丰富往往使人对人生的悲剧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年龄的增长常常使人更难以寻得生活中的欢乐和激动,处于政治黑暗时期的陶渊明更是如此,这在他的诗中表露得非常明确:“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杂诗》其五)但他毕竟没有完全放弃美好的人生理想,他转向官场宦海之外的自然去寻求美,转向仕途荣利
之外的村居生活去寻求精神上的欢乐,这种欢乐平淡冲和、明净淳朴。

“斗酒聚比邻”正是这种陶渊明式的欢乐的写照,在陶渊明的诗中时有这种场景的描述,如:“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移居》)“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这是陶渊明式的及时行乐,与“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古诗十九首》)有着明显的差异,体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盛年不重来”四句常被人们引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

在今天,一般读者若对此四句诗作此理解,也未尝不可。

但陶渊明的本意却与此大相径庭,是鼓励人们要及时行乐。

既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这么不可把握,社会是这么黑暗,欢乐是这么不易寻得,那么,对生活中偶尔还能寻得的一点点欢乐,不要错过,要及时抓住它,尽情享受。

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我们必须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陶渊明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

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

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

全诗用语
朴实无华,取譬平常,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扩展阅读:陶渊明故事之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

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

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扩展阅读:人物生平之早年生活
陶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
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

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