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第八版腹外疝

合集下载

2020年外科学 腹外疝课件

2020年外科学 腹外疝课件
嵌顿和绞窄性疝是一个病例过程的两个阶段。
2020-11-26
10
Ritcher疝:部分对系膜缘肠管。 Littre疝:小肠憩室(Meckel憩室)。 前两者常发生不全性肠梗阻。 滑动性疝: Maydl疝:一种逆行性嵌顿疝,两个或更多的肠袢进入疝囊,其间
的肠袢仍位于腹腔,形如“W”状,位于疝囊内的肠袢血运可以正 常,但腹腔内的肠袢可能有坏死,需要全面的检查。 Amyand疝:疝内容物为阑尾,阑尾常伴有感染、脓肿出现而影响 修补。
• 下腰三角(Petit三角):下界为髂嵴,外界为腹外斜肌后缘,内界为背阔肌的前缘 。三角的底面 为腹内斜肌,表面有浅筋膜。此三角因缺少足够的肌肉层次,而成为腹后壁鶒的一个薄弱区之 一。
20220200-/1111-2/626
66
• 臀疝(Sciatic hernia ):坐骨孔疝。经产妇女为主,男性少有发生 。坐骨大小孔区出现压痛, 臀沟部(即臀下皮皱折处)有肿物,手术切除疝囊和闭合骶骨坐骨孔是惟一有效的治疗。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 慢性便秘 排尿困难 其他:举重、妊娠、婴儿啼哭、腹水
2020-11-26
8
病理解剖 疝囊 : 疝囊颈(疝环、疝门),疝门的部位通常作为疝 命名依据 疝囊体
疝内容物: 小肠(多), 大网膜(次之),盲肠、横 结肠、阑尾、乙状结肠及膀胱(最少)
疝外被盖
2020-11-26
9
临床类型
2020-11-26
14
腹股沟管解剖
以内环为起点,腹股沟管的走向:由外向内 、由上 向下、 由深向浅斜行。
前壁: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但外侧 1/3部分有腹内斜肌覆盖。
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膜,其内侧1/3有腹股沟镰。 上壁:腹内斜机腹横筋膜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外科学PPT课件 腹外疝 斜疝直疝股疝

外科学PPT课件 腹外疝 斜疝直疝股疝
Halsted法: 提起精索,在其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并 将腹外斜肌腱膜也在精索后方缝合。
McVay法: 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适用于后壁严 重薄弱、股疝。
Shouldice法:将腹横筋膜自耻骨结节处向上切开,直至内环,然后将切开的两叶予 以重叠缝合,先将外下叶缝于内上叶的深面,再将内上叶的边缘缝于 髂耻束上,以再造合适的内环,发挥其括约肌作用,然后按Bassini 法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于腹股沟韧带深面。适用于较大的成人 腹股沟斜疝或直疝。
该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 筋膜比周围薄,故易发生疝。
由该处发生的疝称为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区新的解剖理论
肌耻骨孔﹙Fruchaud孔﹚
• 内侧缘为腹直肌外缘,外侧缘为髂腰肌,上缘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 状下缘,下缘为耻骨梳韧带
• 该部位无横纹肌支持 • 腹横筋膜承受着腹腔内压力 • 该部位有精索和股血管通过
分类
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
管深环(内环)突出,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穿出腹 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
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很少进入阴
囊。
双侧腹股沟直疝
股沟管解剖
内口: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的 一个卵圆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深环(内环 或腹环)。
有张力
Ⅱ型 1.5 ~3.0cm ﹙约二指尖﹚ 薄弱且张力降低
Ⅲ型 ≥3.0cm ﹙大于两指﹚
薄弱无张力或已萎缩
Ⅳ型 复发疝
腹股沟管
完整 不完整 缺损
鉴别诊断
• 睾丸鞘膜积液 :无蒂,透光阳性,不能触及睾丸。 • 交通性鞘膜积液 :透光阳性,渐大或渐小。 • 精索鞘膜积液 :在腹股沟管内,牵拉同侧睾丸可见包块移动。 • 隐睾 :包块较小,挤压胀疼,同侧阴囊内睾丸缺如。 • 急性肠梗阻 :肠管被嵌顿,可伴发急性肠梗阻。肠梗阻时要想到疝 。

第八部外科笔记 腹外疝

第八部外科笔记 腹外疝

腹外疝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hernia。

二、病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

三、病理解剖:典型的腹外疝由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等组成。

四、临床类型:1、易复性疝: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疝。

2、难复性疝:(1)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

(2)疝内容物反复突出,致疝囊颈受摩擦而损伤,并产生粘连是导致疝内容物不能回纳的常见原因。

这种疝的内容物大多数是大网膜。

(3)少数病程较长的疝,因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时产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尤其是髂窝区后腹膜与后腹膜结合得极为松弛,更易被推移,以至盲肠(包括阑尾)、乙状结肠或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成为滑动疝,也属于难复性疝。

3、嵌顿性疝:疝囊颈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弹性收缩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成为嵌顿性疝。

(1)如内容物为肠管,肠壁及其系膜受压,先使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肠壁淤血和水肿,疝囊内肠壁及其系膜渐增厚,颜色由正常的淡红逐渐转为深红,囊内可有淡黄色渗液积聚。

(2)肠管嵌顿时肠系膜内动脉的搏动可扪及。

4、绞窄性疝:肠管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1)此时肠系膜动脉搏动消失。

(2)肠壁逐渐失去其光泽、弹性和蠕动能力,最终变黑坏死。

疝囊内渗液变为淡红色或暗红色。

如继发感染则可为脓液。

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实际上是一个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临床上很难截然区分。

肠管嵌顿或绞窄时,可导致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肠管壁疝或Richter疝:有时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这种疝称为~。

Littre疝:如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通常是Meckel憩室),则称为~。

外科学腹外疝PPT课件

外科学腹外疝PPT课件
况。
术中操作
仔细分离粘连组织,显露疝囊并高 位结扎。根据腹壁缺损情况选择合 适的修补材料和方法进行修补。注 意保护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组织。
术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并发症。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加强营养支持 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05
脐疝
脐部解剖结构
脐血管
通过脐环进入腹腔,包括脐静脉和脐动脉。
控制腹内压增高因素
积极治疗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导致腹内压增高 的疾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减少腹外疝 的发生。
合理饮食与营养支持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 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腹壁肌肉的正常功能。
术后康复管理
疼痛管理
01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需采取药物、物理等方法
进行疼痛缓解,提高患者舒适度。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可伴有 局部疼痛和消化系统症状。
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疝囊高 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 术等。
复发性腹外疝
定义
复发性腹外疝是指腹外疝手术后再次 出现的疝。
02
病因
与首次手术处理不当、术后腹壁强度 降低、腹内压力增高等因素有关。
01
03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原手术部位再次出现肿块 ,可伴有局部疼痛和消化系统症状。
发病原因及机制
01
腹壁强度降低
腹壁肌肉发育不良、手术切口 愈合不良、外伤、感染等因素
导致腹壁强度降低。
02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 导致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可
诱发腹外疝。
03
遗传因素
部分腹外疝患者存在家族遗传 史。

腹外疝外科PPT课件

腹外疝外科PPT课件
腹部按摩
教会患者正确的腹部按摩方法,可以 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缓解术后腹胀
和便秘症状。
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训练,有 助于改善呼吸功能,预防肺部感染。
逐渐增加活动量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 量,如散步、慢跑等,提高身体素质 和免疫力。
长期随访管理
健康指导
向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运动、 心理等方面的建议,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 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镇痛 药物,提供舒适的体位和环境,减轻 患者疼痛。
切口护理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清洁,避免污染 。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出等感染迹 象,及时处理。
饮食与营养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给予合理的饮 食和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腹外疝的典型表现为腹股沟区或阴囊内的可复性包块。患者站立或咳嗽时包块 突出,平卧后可自行回纳或用手推送回腹腔。若发生嵌顿或绞窄,可出现剧烈 腹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一般可作出腹外疝的诊断。对于不典 型病例,可通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同时,需与腹股沟淋巴结肿 大、精索静脉曲张等疾病相鉴别。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腹壁强度降低常见于老年人、肥胖者、妊娠妇女等;腹内 压力增高则与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
当腹壁强度降低时,腹腔内脏器或组织在腹内压力的作用下 ,通过腹壁缺损或薄弱处向外突出,形成疝囊。随着病程的 延长,疝囊逐渐增大,可发生嵌顿或绞窄,导致严重并发症 。

腹股沟疝教案(第八版)20170303

腹股沟疝教案(第八版)20170303


为了正确实施该项手术, 充分理解腹股沟区的解剖 结构是非常必要的。根据 腹股沟管的解剖层次,可 将腹股沟区分为浅层和深 层两个层面。
Anatomy 解剖 ------ Superficial tissues 浅层组织

1. 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髂前上棘 2. External obliqueneurosis of the external oblique muscle (AEOM) 腹外斜肌腱膜(AEOM) 4. Femoral vessels 股血管


5. Spermatic cord
6. External ring
精索
外环

Anatomy 解剖 ------ Deep tissues 深层组织


目的及要求

1.了解腹外疝的定义、病因、病理和类型 2.熟悉腹股沟疝解剖,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鉴别要点


3.掌握 腹股沟疝的概念、诊断及手术原则
4.掌握 嵌顿疝和绞窄性疝处理原则


重点和难点
重点: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手术修补原则 难点:腹股沟区解剖


WHAT ?
Definition of the hernia
Inguinal triangle 腹股沟三角
腹外疝的临床类型 (Type of Abdominal Hernia )

易复性疝 (reducible hernia): 难复性疝 (irreducible hernia):
滑动性疝
嵌顿性疝 (incarerated hernia):
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外环)

外科学 腹外疝

外科学   腹外疝
现代疝手术强调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缝合修 补。其优点手术疼痛轻,早活动,早出院。
补片放置位置有腹腔内、腹膜前聚四氟乙烯( e-PTFE ) , 聚丙 烯(prolene),聚酯( polyester )
32
平片: Lichtenstein 疝环充填式:Rutkow(Mesh-plug) 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GPRVS, Stoppa 腹膜前间隙和腱膜上:UHS, PHS
2020/12/22
21
鉴别诊断
❖睾丸鞘膜积液 ❖交通性鞘膜积液 ❖精索鞘膜积液 ❖隐睾 ❖急性肠梗阻
22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Groin Masses
• Inguinal hernia
Hydrocele鞘膜积液
• Inguinal adenitis淋巴结炎 Varicocele精索静脉曲张
• Pelvic: Obturator,Sciatic,Perineal
• Posterior: Lumbar:Superior triangle Inferior triangle
• Diaphramatic
2020/12/22
4
2020/12/22
5
• 上腰三角(Grynfeltt三角,GrynfelttLesgaft氏三角 ) :位于第12肋与竖脊肌 的夹角内,在下腰三角的上前方。内界是 竖脊肌外缘,上界为三角的底边鶒,由第 12肋和下后锯肌的下缘组成,外界为腹内 斜肌后缘。
直接进入腹膜前间隙而无需进腹,相当于开放式Kugel手术。钉合方 法与TAPP相同
经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ntra Peritoneal Onlay Mesh,
IPOM):在腹腔内将补片钉合在疝缺损的腹膜上。适于切口疝、某 些腹股沟疝。为防止腹腔粘连,必须使用聚丙稀和聚四氟乙稀复合材 料(如Composix Mesh)或膨体聚四氟乙稀(e-PTFE)双面材料 (如Dual Mesh),补片价格较贵

2024年腹外疝(课件)

2024年腹外疝(课件)

腹外疝(课件)腹外疝解析一、概述腹外疝是一种常见的腹部疾病,它是指腹膜、肠管或其他腹腔内组织通过腹壁的弱点或缺损突出到腹壁外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结构。

腹外疝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

根据突出的部位和病因,腹外疝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腹股沟疝和脐疝。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腹外疝的发生与腹壁的弱点或缺损有关,这些弱点或缺损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性的。

腹壁的弱点或缺损可以是肌肉层的薄弱、腹膜的薄弱、腹股沟管的松弛等。

腹内压力的增加也是腹外疝的重要诱因,如长期咳嗽、便秘、举重等。

三、临床表现腹外疝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壁上的肿块,通常在站立或用力时出现,平卧休息后可以消失或缩小。

肿块通常是可复性的,即可以通过手法复位。

腹外疝的肿块通常是软的,有时可以触及肠管。

腹外疝的肿块有时会伴有疼痛、压迫感或不适感。

如果腹外疝发生嵌顿或绞窄,肿块会变得硬而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四、诊断腹外疝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肿块的出现时间、大小、是否可复性等。

体格检查时,医生会观察肿块的外观、质地、边缘等,并检查腹壁的弱点或缺损。

医生还可能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超声、CT等,以确定腹外疝的类型和位置。

五、治疗腹外疝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使用疝带等来减轻症状和防止腹外疝的进展。

手术治疗是治疗腹外疝的主要方法,手术方式有多种,如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关闭腹壁的弱点或缺损,防止腹外疝的复发。

六、预防预防腹外疝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腹内压力的增加、加强腹壁肌肉的锻炼等。

对于有腹外疝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腹外疝。

七、结论腹外疝是一种常见的腹部疾病,其发生与腹壁的弱点或缺损有关。

腹外疝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壁上的肿块,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

腹外疝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腹外疝的主要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天性斜疝及直疝
第23章 腹外疝
临床表现和诊断
易复性斜疝
• 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增加腹压时肿物突出,平卧或用手可 还纳。还纳后压住腹股沟深环,增加腹压时肿块不能突出
• 疝块不能完全回纳,滑动性疝尚有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
难复性斜疝
第23章 腹外疝
临床表现和诊断
嵌顿性疝 绞窄性疝
• 常在腹内压骤增时突出,疝块不能回纳,疝块增大,质地硬,伴疼 痛及触痛,可伴有肠梗阻表现
斜疝
穿出腹股沟管外环,可进入阴囊。
直疝
• 由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 角区(Hesselbach三角)直 接由后向前突出, 不经过内环,很 少进入阴囊。
腹股沟管内环
腹壁下动脉
直疝三角
第23章 腹外疝
发病机制
先天性斜疝
• 睾丸下降后,未闭锁的鞘突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
• 与腹股沟区解剖薄弱或缺损、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发育 不全、弓状下缘位置偏高有关
坏死的肠管
第23章 腹外疝
特殊类型
腹腔内的肠管已坏 死
肠管壁疝 (Richter疝)
逆行性嵌顿疝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疝
❖ 腹内脏器在腹股沟区突出者,称腹股沟疝。 下界:腹股沟韧带 内界:腹直肌外侧缘 上界: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水平线
❖ 依据疝囊突出部位可分为: 斜疝:由内环突出,约占95% 直疝:由直疝三角突出,约占5%
腹外疝
腹内疝
第23章 腹外疝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 精索、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 过脐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年老、肥胖等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妊娠、举重、腹水、婴儿啼哭等
腹内压力增高
第23章 腹外疝
病理解剖
疝环 疝囊
• 是疝突向体表的门户 • 壁层腹膜经疝门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 • 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手术) 使用一个锥形网塞置入已返纳疝囊的疝环中并加以固定,再用一成型补片置于精索后以加强腹 股沟管后壁。但不适合很大的疝囊,如伞形补片移位可致疝复发,异物感明显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疝的无张力疝修补术
PHS疝修补术 下片类似于腹腔镜修补,加强后壁;中间的连接部起到填充疝环的作用;上片类似于 Lichtenstein修补,加强后壁。起到多重修补的作用,同时更符合腹股沟区的正常层次分布
第23章 腹外疝
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手术注意事项 (1) 如嵌顿的肠袢较多,应特别警惕逆行性嵌顿的可能 (2) 切勿把活力可疑的肠管送回腹腔 (3) 必须仔细探查肠管,以免遗漏坏死肠袢于腹腔内 (4) 凡施行肠切除吻合术的患者,在高位结扎疝囊后,一般不宜作疝修补术,以免因感染而致修
补失败
第23章 腹外疝
第23章 腹外疝
切口疝
第23章 腹外疝
其他腹外疝
◆ 脐疝 §病因:有小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之分,小儿脐疝是由于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不够坚强,
在腹内压增加的情况下发生。成人脐疝多发于中年经产妇女、孕妇或肝硬化腹水者。 §临床表现:小儿脐疝多属易复性,啼哭时脐疝脱出,安静时肿块消失。疝囊颈一般不大,极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疝块不再突出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A的关系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嵌顿机会
较多


多见于老年
由直疝三角突出,很少进入阴囊
半球形,基底较宽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极少
第23章 腹外疝
鉴别诊断 睾丸鞘膜积液
精索鞘膜积液
交通性鞘膜积液
• 嵌顿物缺血坏死、感染、肠漏、腹膜炎、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 多见于年老体弱者,直立时腹股沟肿物在直疝三角呈半球形突出, 平卧后多能自行消失。很少进入阴囊,极少嵌顿
腹股沟直疝
第23章 腹外疝
斜疝与直疝的鉴别


发病年龄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第23章 腹外疝
鉴别诊断
腹股沟斜疝
脂肪瘤
肿大淋巴结
大隐V曲张结节样膨大
髂腰部结核性脓肿
第23章 腹外疝
治疗
及时手术治疗! ❖ McVay修补法(最常用) ❖ 直接缝合
将腹股沟韧带与腔 隙韧带和耻骨肌筋 膜缝合在一起,关
闭股环
第23章 腹外疝
其他腹外疝
◆ 切口疝 §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最常见于下腹正中切口 §临床表现:腹壁切口处膨隆,有肿块出现。肿块通常在站立或用力时更为明显,平卧 休息则缩小或消失。可伴有消化不良、不全肠梗阻表现。检查可扪及腹肌裂开所形成 的疝环边缘 §治疗:以手术修补为主,细致缝合各层。疝大者可用人工高分子修补材料或自体筋膜 组织进行修补
同时处理双侧疝
第23章 腹外疝
创伤 复发率 疼痛感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 传统疝修补术 大 10~15% 较剧烈
无张力疝修补术 小
低于1% 小(大部分不必用止痛药)
疼痛时间 术后局部牵拉感
恢复正常工作
3月~1年半 明显影响正常生活 3周休息,3个月轻体力劳动
当天即可下床 无
1周后基本恢复正常工作
手术前后禁忌证 应用趋势
第23章 腹外疝
手术治疗
传统的疝修补术: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疼痛等缺点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用修补材料(人工高分子材料网片)加强薄弱区 ➢ 优点: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 ➢ 缺点:价格较贵,对材料要求较高(逐步普及)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 优点: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可 ➢ 缺点:需全身麻醉、手术费用高,临床应用较少
第23章 腹外疝 易复性疝
• 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疝,称易复性疝
左腹股沟斜疝
第23章 腹外疝
难复性疝
• 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称难 复性疝。其中,腹内脏器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者,称滑动性疝
滑动性疝:盲肠成 为疝囊的一部分
巨大疝
第23章 腹外疝
嵌顿性疝 • 疝囊颈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
对于幼儿的疝气手术,只需高位结扎即可,因为幼儿的 腹肌可在成长发育中逐渐强壮
对于成人,仅此治疗是不彻底的,只用于绞窄性疝有肠 坏死造成局部严重感染者,需择期行修补手术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韧带
腹内斜肌
精索
Ferguson法 在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仅适用于腹横筋膜无显著缺损、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病例


急性肠梗阻
第23章 腹外疝 鞘膜积液示意图
睾丸鞘膜积 液
精索鞘膜 积液
交通性 鞘膜积液
透光试验
第23章 腹外疝
治疗
非手术疗法 ◆ 1岁以下的婴儿 ◆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 ◆ 部分嵌顿性疝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
§嵌顿在3一4h内,局部压痛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估计肠袢未坏死者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区解剖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管解剖
内 口 • 即深环,是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
• 外口

即浅环,是腹外斜肌的三角形裂隙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外1/3的腹内斜肌
• 前壁

腹横筋膜和腹膜 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股疝 • 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
称为股疝 (femoral hernia)
第23章 腹外疝
❖ 上口为股环 ❖ 下口为卵圆窝 ❖ 前缘为腹股沟韧带 ❖ 后缘为耻骨疏韧带 ❖ 内缘为腔隙韧带 ❖ 外缘为股静脉
股管解剖概要
腹股沟韧带
股环
腔隙韧 带
股静脉
第23章 腹外疝
临床表现 ❖ 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可复性肿块 ❖ 容易嵌顿,嵌顿物为肠管时引起肠梗阻
后 壁 • 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上壁
下壁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管解剖
上壁: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 状下缘
后壁:腹横筋膜和 腹膜
外口
内口
前壁之外1/3的腹内 斜肌
前壁之腹外斜肌腱 膜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 带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
• 由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
第23章 腹外疝
脐疝
第23章 腹外疝
其他腹外疝 ◆ 白线疝
§发生于上腹壁正中线。表现为上腹正中肿块,部分病人伴有消化不良症状。回纳后可在 白线区扪及空隙。疝块较小而无明显症状者,可不必治疗;症状明显者可行手术。
结束
谢谢观赏
少发生嵌顿和绞窄。成人脐疝发生嵌顿或绞窄者较多。 §治疗:除嵌顿或穿破等紧急情况外,小儿2岁之前可采取非手术疗法。满2岁后,如脐环直径
还大于1.5 cm,则可手术治疗。原则上,5岁以上儿童的脐疝均应采取手术治疗。成人脐 疝应采取手术疗法。脐疝手术修补的原则是切除疝囊,缝合疝环;必要时可重叠缝合疝环 两旁的组织。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疝的无张力疝修补术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用腹腔镜在腹壁肌层后方,腹膜之前置一补片,达到修补后壁的作用。 但需全麻手术,手术费用高。
第23性疝均需紧急手术 ◆如肠管尚未坏死,可还纳至腹腔,按一般易复性疝处理 ◆如肠管已坏死,则应切除该段肠管并行一期吻合 ◆如患者情况不允许,则可暂作肠外置,7~14天后再行肠切除吻合
较多 已逐渐淘汰
很少 已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