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3-03-12T17:00:21.96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陈新科
[导读] 本文讨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概念教学”所需要的一些教学方法,以便能使物理教学顺利地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陈新科
摘要:本文讨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概念教学”所需要的一些教学方法,以便能使物理教学顺利地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教学方法
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把物理定律比做构成宏伟、壮丽的物理学大厦的支柱,那么物理概念便是构成物理学大厦的砖瓦基石。物理概念的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承,又是方法的指引、更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通过物理概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在遇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物理知识的科学素养。然而,物理概念教学的不当势必成为部分学生学习的障碍,影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扼制了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那么,如何实施有效物理概念的教学呢?笔者结合初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特点和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要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重视物理概念的引入情景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不能只是简单地将概念内容苍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要设置恰当的情景,从身边的现象中浓缩抽取出既有趣又有用的事例,一步步将他们带入到知识的海洋。例如,“密度”概念的引入:给学生一些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长方体块,让他们用手掂轻重,比较其质量;再取几个试管,放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比较其体积的大小,使学生从中悟出物质的一个特殊性质,即“体积相同时,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质量相同时,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接着问学生“我们能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硬度来辨认物质,但如果两种物质的颜色。气味、硬度都相同时,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区分它们呢?”于是,学生感到还有必要来寻找物质的新的特性。紧接着让他们分别再测出这些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这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出:相同材料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继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数据,得到同种材料的不同物体尽管体积不同,质量不同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却是相同的,不同材料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却是不同的,到这时,学生自然就明白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于是密度概念的建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密度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利用比值的方法来表征某一特性的策略,为后续比值定义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化抽象为直观
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设计对比性实验,边引导边实验边分析,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例如,大气压强这一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两个对比性实验,每做一个实验,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步步深入。讲课开始,笔者做“水杯——厚纸片”演示实验,让学生思考,放开手后,厚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当学生看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时,无不感到新奇有趣。这时,笔者因势利导提出:“上述实验中厚纸片受到哪些向下的作用?为什么厚纸片不会掉下来?”学生很自然地领会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一定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作用,这个压力只能是大气产生的。由此可见,大气对厚纸片产生了压强。进而笔者向学生提出:“课本上要求做这个实验时,杯里要装满水,若杯里只盛少量水,甚至不装水,这个实验能不能成功?”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又进一步提出若用小刀片把厚纸片与杯的接触处撬开一个小口子,将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再做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与分析、推理的一致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接着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对任何方向都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可以产生很大的力,从而使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具体而鲜明。所以,对于学生易于形成片面认识的物理规律,设计针对性强的对比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认识上的飞跃,能使一些不容易直接从理论上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而直观。
三、运用“类比法”帮助理解物理概念
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如速度、功率、密度、电阻等等,在定义的时候思路上是完全相同的:通过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反映物体本身的某种属性。对这些概念,通过类比,使学生能够达到融会贯通。例如,把电流做功比做水流做功、把电压比做水压从而可使学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类比成实实在在的水,从而理解了电流和电压的实质。在学习“功率”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结合“速度”的概念进行教学。物理学中“速度”用来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而现在教师用来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功率”;而“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则“功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既然“速度=路程/时间”,那么“功率=功/时间”。
四、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内涵即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内涵既反映了物理对象某种属性的“质”,又反映了物理对象某种属性的“量”(即“量度方式”和“量度单位”),这样的物理概念也叫物理量。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的适用范围,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具有某一属性的一个个、一类类现象或事物。概念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依据。所以,为了找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从分析概念的定义入手。”例如,力的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此即力的内涵。力的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是具有这特有属性的所有的力,如万有引力、电磁力、核等具体的力,此即力的概念的外延。同样,惯性概念的内涵是“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外延是“一切物体”。
五、针对性选题
练习是增强对概念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和深化。我们认为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概念,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从而对概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确,我们就专门找这样的习题练,如果认识不全面,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对概念的理解。
当然,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笔者认为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还应当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要使学生有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