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之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能在现实中拒绝或抵抗”平庸之恶”
西方有一句谚语:“没有一滴雨会认为是自己造成了洪灾。”当我们纷纷抱怨社会道德的滑坡是,当我们满怀怨气的仇视各种不良行为时,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
的行为有没有不当之处,我们有没有纵容助长过这类“恶”呢?
美国作家阿法特曾提出一个概念:群氓。这个词,是指普通大众集体无意识地作恶却丝毫不觉愧疚。必然的,这种行为不仅使家国蒙受损失,更会麻痹人们的心灵,
须知,此词在中国是颇为适用的。无论是高速公路上货车翻车引来成百农民哄抢柑橘,还是许多居民每人拿走一块砖致使雷峰塔的倒塌,抑或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中国式
过马路”,无一不是“群氓”品行的体现尽管平庸的恶往往来自思想的匮乏,但对明
知违背良心却照样作恶的人来说,却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利害计算压过了恻隐和是
非之心。这种浸染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完成。因此,救赎也很难在瞬间发生,它只能
在一事一情中,不断诉诸自己的内心,努力做出更好的判断与选择。抛开繁琐的理论
争论,可以说,人人皆有恻隐之心是经验事实。孺子入井的故事不用讲,齐宣王不忍
见杀牛,改杀不曾与他谋面的羊也是这样的例子。但牛羊都是生命,孔子也不是素食
主义者,恻隐之心就显现于那一瞬,很柔弱,往往要服从利害计算,让位于更实用的
生存规则。正因恻隐之心太过脆弱,生存逻辑太过强大,现实中的人,难免也就善恶参差。一旦社会的善恶激励逆转,善行得恶报,恶人却逍遥自在,日常的善良难免日
益罕见。这生存环境一旦形成,人性之善被旦旦而伐,人们对恶行习以为常,就会视
善行为例外,视规矩为迂腐视正常为作秀,于是恶无所不在。尽管平庸的恶往往来自思想的匮乏,但对明知违背良心却照样作恶的人来说,却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利害
计算压过了恻隐和是非之心。这种浸染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完成。因此,救赎也很难
在瞬间发生,它只能在一事一情中,不断诉诸自己的内心,努力做出更好的判断与选择。苏格拉底说,“宁可遭受不义,也不主动为恶”;“宁可与他人失和,也不与自
己失和。”苏格拉底最大的人格魅力,在于他的彻底一贯的伦理人格,即对自己交代
和负责。所以一个人必须不断与自己展开对话,省察自我,保持道德的完整性。思考
的过程是独在的,但不是孤独的和孤立的,因为它意味着敞开内心,跟自我在一起,
就如老加图所言,“不参与任何事情时,我最活跃;独自一人时,我最不孤独。”思
考因而塑造了独立的人格,即便整个世界堕落,与我为敌,我仍然坚持自我的正确性。苏格拉底意义上的思考由此开启了公民不服从的先河,即这种捍卫个体和谐至善的道
德思考最终却强劲地指向着道德的不义。“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如今的中国人民已不再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麻木看客。然而,一些人却日渐堕入
一个更加荒诞的怪圈。所以,我们必须自省,分清善恶,坚持自我。
当今社会的道德底线日渐堕落,有人的无知或邪恶,不辨道德“真相”的因素,也有舆论导向的偏颇,所以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分辨善恶的能力,懂得是非选
择的重要,维持恻隐之心于不坠,日积月累才能形成明辨是非、勇于决断的风气,才
能够反抗道德崩溃时代平庸之恶的引诱,不放弃思考,不逃避判断,心有敬畏,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