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九年级语文《再苦也没有苦孩子》教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预习:
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阅读文本掌握生字词。
相关课程标准:
本文是新闻评论,应先让学生了解它的特点,进而在学习时体会新闻评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写法。
2、学会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3、感受农民工子女上学的困难,让我们感受父母精神的伟大,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从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学会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好,我是新华社记者李福龙,为了准确的掌握我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我于2 004年2月份走访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以问卷形式调查了1 31位农民工,下发问卷调查表131份,收回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下面是我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问卷调查表
姓名年龄籍贯
月收入(元)500 800 1000 1000以上
全部靠我其他收入
家庭经济来
源
1 2 3
子女(个)
就读学校民办农民工学校一般学校重点学校
二、解题:
新闻评论也是报刊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就是对新闻进行评论,表明作者的看法或态度。它的材料是新闻所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调查来的。但是,材料的运用往往是选择性的,它的目的不是讲述事实,而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三、检查预习情况:叫学生听写字词,解释字词
1.读准下列字词的拼音。
规规矩jǔ矩jǔ震撼hàn 宽裕yù简陋lòu 趋之若鹜wù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宽裕:宽绰、富裕。力所能及: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震撼:震动,摇撼。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鹜:鸭子。
四、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谈整体感受。
1、分别指名多位学生高声朗读全文。注意不要错读和漏读。
2、引导学生谈谈读了文章的感受,
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叫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评点并明确: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是一则新闻评论。记者以调查的统计数字为依据,得出了农民工尽管收入低,但非常重视子女的上学问题的结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是记者给那些贫穷的但重视教育的农民工的评语,道出了人民大众的心声。
五、再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学生浏览全文后,先思考,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分析和展示。教师在听取分析后引导统一认识,明确行文思路。公布结果------调查过程--------展开评论
六、探究思考:
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时,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农民工收入低和农民工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这两个事实?
明确:作者强调这两件事实是为了说明供子女上学对农民工来说是极其艰难的事,尽管他们的子女就读于民办民工学校,但是教育费用占据着他们收入的很大的比重,在这种情况下仍能想尽办法送子女上学,更可见他们对教育的重视。
七、情感交流。
1、自己的父母是否在打工?对子女的上学问题持什么态度?
2、对那些在外打工的父亲你最想说什么?
3、文章主旨:
本文是新华社记者在对农民工家庭调查后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的震撼人心的结论:再苦也没有苦孩子。让我们在感到一丝宽慰的同时,更为他们担忧,如何让他们接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八、作业:
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猜想失学率高
公布结果实际无一人辍学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收入低,负担重
再苦也没调查过程受教育范围广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有苦孩子城里人同样重
展开评论农民工视教育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新闻评论,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新闻评论的特点,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顺利。学习时,又通过文中大量的数据引导学生理解了作者写作的目的,从而体会了新闻评论的特点,完成了本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