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职称,怎一个累字了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职称,怎一个累字了得!
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审开始了。
山东青岛今年要求严查违规违纪行为——参评人员作假三年内禁评,抄袭论文从重处理。
为了评职称,有人四处拉关系托人情,有人憋着不评,却无法得到公平待遇。
近日,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医生、学者等入列最受职称评审之“累”的职业。
学历、外语、计算机、论文……“职称壁垒”如何一个个突破?
老师评职称拉学生“赞助”
小q(文员)
在提交申报副教授职称材料后的第7天,“海龟”涂博士从浙大综合楼顶楼纵身一跃,留下了尚无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3岁小儿,留下了厚厚6页遗书和一句“国内学术圈残酷、无信、无情”,也留下了一地的惊叹号。
这位一直是同龄人中佼佼者、被作为浙大“1311计划”引进的涂博士,之所以走上绝路,固然有其心理脆弱的因素,评选职称中的黑幕却是直接导火索。
这当然是十分极端的事例,身边怀才不遇的实例却俯拾皆是。
我十分尊敬的一位师长,人品众口皆碑,发表文章无数,早已是作协会员,却因为自知英语考不出,早已放弃了对中级以上职称的追求,做好以初级职称、“助理”级别干到退休的准备了。
即使有些前辈侥幸跨过英语、计算机的门槛,也因为岗位冷僻、名气不响、职位不高、关系不硬等种种原因评不上较高职称,让人惋惜。
【中国论文榜】——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其中一位老师,不久前终于拿到了副高职称。
喜讯传来,祝贺者有之,邀功者亦有之——好几个“热心人”或“路道粗者”,主动前来,自称帮他在某位甚至某几位评委面前递了话。
冷眼旁观,为老师高兴的同时,不禁暗自担心起来:“到了我要评职称的时候,莫非也得靠这几位帮忙?”
评职称有很多讲究,论文和荣誉证书也是其中之一。
在论坛上看到有人抱怨,他所在的学校中,有些能力平平的人能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速成为本科毕业生,或者只要交钱,就能评上一些不太权威却硬碰硬是“国家级”的奖项。
最夸张的是,还能靠着打好招呼的便利,用假证蒙混过关,评上副高、高级职称。
发表论文,更是水分极大。
前不久,为了帮家人混个在职研究生的文凭,四处托人,终于花了1500元在某核心期刊上露了个脸。
原本一直以为,以我们这种半吊子水平,发论文很困难。
没想到,即将研三毕业的实习生却用一番话,全面推翻我的井底之见——
一来,花钱买版面根本无需介绍,只要在网上海投一圈,坐等杂志编辑主动联系即可。
至于价钱,也有行规,一般一个页码3000-4000字,“全国统一零售价”1000元。
其次,再牛的人,几乎也没有不花钱的。
比如他的老师接到某杂志编辑的电话,对方先
大度地说:“你是老师,我们就不收钱了”,这位老师还没来得及窃喜,对方又跟上一句:“不过希望你包销100本全年杂志。
”于是,几天之后,老师便握着一沓收据走进课堂,冠冕堂皇地对大家说:“同学们,学这门课一定要博览群书,了解最新研究动向。
我推荐大家一定要看看这本杂志!”学生们岂能不明白其中奥妙,只能乖乖掏钱。
于是乎,老师首战告捷,顺利完成一半任务,接下来只要再到其他班级里如法炮制即可。
如此说来,这位老师将来倘若在职称上更上一层楼,其中还有学生们倾情赞助的贡献呢。
逼出来的高级教师
李新(语文老师)
我本来想,自己这辈子与“高级教师”无缘了,那就顺其自然吧。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消极想法,不是我的业务能力不强,也不是论文写不出,就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很难的计算机,我也勉强通过。
主要是英语成了我最大的坎。
我英语的底子差,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正儿八经地学过英语。
上大学期间学了两年英语,从此就与此拜拜了。
参加工作后就再也没摸过,就原来那点底子,也早忘得一干二净了。
现在职称评定规定考英语,我如何能通过?
我试着考了两次,结果两次都只考了三四十分。
关心我的领导说:“你先把材料报上去,看能不能破格。
”结果材料准备好了,人家上面根本不收。
一纸规定,似乎永远把我挡在“高级教师”门外了。
我曾经不服,在报刊上撰文说,职称最主要是对一个人业务能力的肯定,一个人英语不好,就能证明他的业务能力差吗?这是哪一家的王法?再说,有些人英语水平比较高(对非英语老师而言),就一定能证明他的业务能力强吗?牢骚归牢骚,但不服不行,那冷冰冰的规定,就如同铜墙铁壁,谁也撼动不了它。
于是,每年到了该申报高级职称的“季节”,看着一个个比我年轻的同事把材料报上去,而且他们一般都顺利通过了,我只能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说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
可不行啊,媒体发表我文章的时候,多次称我是“高级教师”,引起很多人误解。
我忙找媒体,解释说我不是高级教师。
他们很惊讶:像你这样的老师,会不是高级教师?解释也没用,下次发表我文章的时候,他们仍然我行我素,把“高级教师”直接给我封上去。
我想,那就甭解释了,弄个货真价实的“高级教师”,向读者交代吧。
于是我决定:学英语!
我报了一个班,利用晚上和双休日的时间去学英语。
在格致中学的大礼堂里,我和许多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行业的人成为同学。
我们刻苦地背着一个个单词,做着一套套模拟试卷。
经历了多少苦风寒雨,我们硬是一节课不落。
终于,我在2005年4月份参加了全国职称英语考试。
哈哈,过关了。
英语通过了,接着另外一个问题来了,我3年前通过的职称计算机考试过期了,只好重考,好在还是顺利通过了。
这一年,我顺利被评上了高级教师。
无“硬件”约束更不公平
桂子(办公室主任)
常听人们抱怨参评职称的苦恼,有埋怨外语挡道的,有觉得论文是走形式的,还有讨厌计算机考试的,都希望评职称能以实际能力为准,能清除这些卡人的条条框框。
其实,大家想得有点天真。
殊不知,要是真正把这些硬条件都取消了,普通专业技术人员很可能就真评不上了——正因为有这些实打实的硬条件卡着,职称才有一定的公平性,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凭资历和本事,像考状元一样,一步一步地攀登到顶峰。
我们单位5个带“总”的领导,只有2人拿下了高级职称,另外3个都过不了关——不是别的,就是被这些硬件卡住了:有的是因为从事本专业的年限不够,有的是没有科技成果,有的是没有获奖作品,加不了分,同等条件下若是硬件条件不够,就上不了这个档。
即便是一把手,也没有“变通”的办法。
但是,如果这些硬条件全取消了,那还真要乱了套。
别说头儿可以名正言顺地轻松评上,就是领导们的仨亲俩好恐怕都落不了空。
因为,在现阶段,有些事大家心里都明白。
我觉得,考职称资格千万别打做假的谱儿,而且,硬条件卡着,也很难做假。
一般企业,初级职称本单位虽有审核权,但没有批准权。
到中级职称,上级单位要一份材料一份材料地审核原件,然后继续向上报批。
高级职称资格,单位和上级单位都无权掺和,要按硬条件,由相关部门统一审核资格。
最好的办法,是先下手为强,提前做准备。
先熟悉考职称资格的条件,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差距?学历不够的,赶快到教育部承认的院校续本;业绩不够的,尽量争取在一定时间内,挤进科研小组,排不了第一、第二,排第三第四也管用。
高级职称,获奖作品、发表作品都能加分,应该根据专业情况,提前做这方面的积累。
另外,想取得职称,就必须过外语关。
岁数大的也不要放弃努力,能学到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
说句不好听的话,即使指望破格,也得八九不离十。
根据我平时的观察,凡是有心人,都悄悄地把这些功课做在前头,从不临阵磨枪。
有些人平常不把这当回事,看见人家申报,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走捷径,想造假,最后未必如愿。
为了每月多拿几百元
陆燕萍(人力资源)
妈妈在2005年拿到高级农技师职称。
她评高级职称,就是为了退休后可以多拿这几百元钱。
说起来还真让人觉得心酸。
父母这代人,老实安分,在一家单位工作基本上是“终身制”,哪像我们年轻人,几年内要换好几家单位。
妈妈所在单位是事业单位,女性要55岁退休。
一般在临近退休前,还要干一件大事,就是评好高级职称。
因为这“评”与“不评”,退休后每月要差几百元。
2003年,政策上说女性到50岁退养。
妈妈一算,过3年就轮到自己了。
可是高级职称还没有评,于是妈妈马上申请评高级职称,这一评,就是3年。
评定职称要求越来越高,硬件条件越来越严,学历、外语、计算机、论文……样样都不能少。
别的倒不怕,学历是有的,大专;工作经验,超过25年;论文,在报纸上也发表了不少。
怕的是外语、计算机。
妈妈小时候没有受过什么像样的教育,1976年,生产队有保送读农校机会。
乡下人、种地人,不就是和庄稼打交道吗?20岁的妈妈选择了这条道路,农中毕业后,被分配到镇农科站工作,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工作几年后,妈妈评上初级农技师。
再后来,为了评中级农技师,妈妈又开始读夜大,很辛苦。
那时我还小,不懂事,听说总是撕坏妈妈的书。
妈妈这一读就是5年,大专毕业后,顺利评到中级职称。
对于妈妈这样一个人,外语只会写ABC,电脑是“脑盲”,怎么过关?
为了评这职称,妈妈可谓费尽心思。
报名读计算机,从最简单的开机和关机开始。
老师在上面讲,妈妈像在听天书。
起先鼠标也握不住,不要说其他了。
那时,我正好怀小孩,帮不上忙。
教妈妈的重担,就落在我爱人身上。
每天晚上,妈妈不是上辅导班,就是请女婿教电脑。
等有点基础了,只能靠硬做“考题”来对付。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妈妈学打字,为到底用拼音还是用五笔,争议许久——拼音,妈妈翘舌音和平舌音分不清、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清;五笔,要背词根,妈妈那记性哪里记得住?最后,妈妈还是坚决学五笔,每天清晨,看着她拿着词根表在背。
至于外语吗?还好有规定,只要考20分就算及格,想想也算对他们这些老人很关照了。
前两次,妈妈都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是计算机没通过,这在情理之中。
第二次是误解造成的。
妈妈的单位是工业开发区农委,评审老师一看,工业区明明是搞工业的,怎么会出现农业?等去解释已经晚了。
第三次选送单位改成妈妈原先工作的镇农科站,才顺利评上。
这一波三折的评职称之路,对于妈妈来说,走得极为艰难,我真的很佩服妈妈的毅力和勇气。
当初和妈妈在一个单位工作的汤阿姨,因为没有评高级职称,在今年2月份退休时,同样工龄,比有高级职称的人每月整整少了400多元,一年要少5000元左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