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8篇)
![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38ab03910ef12d2bf9e7bd.png)
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8篇)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1这个星期六,是“六一”儿童节,全世界的儿童都沉浸在无限欢乐之中,享受这个独属于儿童的节日,而我,却只能在一片“愁”中度过。
儿童节前一天晚上,妈妈说我可以参加同学们组织的派对,晚上还能去参加一个大型活动,能收很多礼物呢!为此,我可是激动得很晚才入睡啊。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我竟然感到头昏脑胀,脑子里一片空白,还想吐。
什么儿童节、派对、礼物……我都抛到九霄云外了,只想着我得了什么病。
妈妈给我量体温,三十九度,高烧!我整个人瘫在床上,毫无生气。
妈妈无奈地对我说:“看来,今天的活动你都参加不了了。
”那一刻,我差点崩溃了。
正午,阳光被紧闭的窗帘遮挡,昏暗的房间里只有我一个人,面对一本书和一碗药,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同学们欢天喜地的样子。
“他们一定很开心吧。
”我忧愁地想着。
可无奈,病情的墙壁将我与欢乐隔开,听着隔壁家儿童打闹的嬉笑声,看到朋友圈里人们发出的图片,那些欢声笑语,那片灯红酒绿,让我更加地“愁”了。
要知道,我还有一堆任务需要完成,现在这个样子,可怎么办呢?星期五,语文老师让我参加一个规模很大的作文比赛。
现在,“身负重任”的我完全提不起精神,连拿起笔都难,大脑已经无法构思。
这么重要的事,却被一个发烧弄泡汤了,怎一个“愁”字了得啊!而且,中午的一个补习班现在我上不了,家庭作业也无法完成。
最愁人的是,马老师要求背的一首诗,我都还设背!晚上,八点半,天完全暗了,我的家人们还沉浸于活动中。
我缓慢地走到顶层的阳台,看见整座城市都一片欢悦,高楼上的灯不停地变色、移动,富丽堂皇的饭店里映出人们交杯换盏的情景,车流在马路上穿梭,似乎所有人、物都被儿童节的喜悦气氛感染了——只有忧愁的我是个例外。
旁边高楼的灯光映在不远处的湖面上,照在黑夜里,却唯独没能射进我忧愁的心中。
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题记清明时节,本该是个伤心欲断肠的日子,却偏偏夹杂在这个山花烂漫迷人眼的温暖季节里。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2)意思-赏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2)意思-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7c535d7fd5360cbb1adb0f.png)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2)意思|赏析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
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
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
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
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
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
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
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
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
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
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
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
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
《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
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词意近之。
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
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
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
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
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
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
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
《声声慢》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声声慢》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b5c78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5.png)
《声声慢》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声声慢宋·李清照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注释: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着:亦写作「著」。
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易安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德甫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易安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分析《声声慢》中的“愁”
![分析《声声慢》中的“愁”](https://img.taocdn.com/s3/m/c9e06eafccbff121dd3683d7.png)
分析《声声慢》中的“愁”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背景简析: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尤其是词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词人写下了《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凄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愁”之鉴析:上阕:起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话七组叠词,看似简单明了,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营造了有一种可以笼罩世界的忧愁氛围。
词人在经受了国破家亡、丧父、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孤苦伶仃,百无聊赖,空虚郁闷。
为了排解这一哀愁,试着、幻想着去寻找那不可能拾回的过往,不过残秋无情,冷血的呈现出一片萧杀,更使词人感到凄凉悲切。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乍”和“还”形象的描绘了秋天那种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使得词人左右不是,无以适从。
只能如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游离在这个让人坐立不安的世界,痛苦的搜寻着无人知晓的东西,是自己更加痛苦。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不是酒淡,而是愁之深之苦,以至于烈酒都无法将其麻醉,无法让词人自己借酒消愁,而只会愁上加愁、愁更愁。
无限惆怅袭来,在这个多事之秋,词人无力却只能抵挡那渐渐强劲的北风。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秋雁南飞,一如漂客回家过年。
而流离失所的李清照无限伤心,看到连大雁都可以在自己的世界了自由翱翔,伤心之时,加重了作者思乡之情,在万般愁苦之中又深深地烙上了一刀乡愁。
最新-怎一个愁字了得六年级作文(优秀15篇)
![最新-怎一个愁字了得六年级作文(优秀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f0edc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3.png)
怎一个愁字了得六年级作文(优秀1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怎一个愁字了得六年级作文1夏,如一颗倦累的心,悄悄地在暮色中隐去,迎面姗姗而来的——秋,像一位多情美丽的女子,浑身带着一种困人的诱惑,妩媚的挑逗,多么令人沉醉啊!她送走了最后一群北雁,送走了最后一片枫叶,萧瑟都风无情的吹着,转眼,送别后,身后只剩下一片落寞。
当热情逝去后,迎来的是凄凉,冷落。
当夏给予丰茂的'希望时,秋,无情,散落满天的红叶,夏之花枯萎。
我爱夏天,更爱秋天;我爱夏天的丰收,也爱秋天的萧瑟。
因为人的心没有夏阳那样热情,秋叶那样无情。
即使望穿秋水,也不能改变秋被冷落。
秋风簌簌地吹在河面,水波粼粼的水面,倒映着柳姑娘婀娜多姿的舞姿,那飘逸的长发点着水面,又溅起一圈圈涟漪。
是柳太多情,还是风太依恋?细看那长发已泛枯黄,不再光泽亮丽,是秋太无情,在她的白发上刻下道道伤痕。
任时光流逝,吹散了她发,吹枯了她颊,吹碎了她心。
只为等待下一季春夏。
叶无情落下,飘向远方,带走了我的思念,友谊之花也随之飘散,正一点一点的走向死亡,不留一丝痕迹,独有我悲伤。
未来的路还有多远,为什么我找不到我的那个她。
是不是她不理我了?独自坐在小河石头上,任风吹,把脚丫伸进河里,任清水洗清我内心的杂念。
享受着冷冷的风。
独忆着她的笑脸,那么温柔,那么可爱。
却暗藏“杀机”,碎了,终究还是碎了,谁说友谊坚不可摧?都怪我们友情太脆弱,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但我还是回珍惜。
漫漫秋夜,冷冷秋风,我孤枕难眠,辗转反侧,“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命”。
我的友谊啊!你可曾想起我?怎一个愁字了得六年级作文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还有多久才能回家?”我望着那愈发圆润的明月,用手肘轻蹭同桌,问道。
“还有三天,本周你已经问三遍啦!”同桌依旧不停手中的笔,笔与纸摩挲,与风掠过树叶的“沙沙”不经意间相互映衬,却被“铃铃铃”的上课铃无情截断。
《声声慢.寻寻觅觅》选择、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声声慢.寻寻觅觅》选择、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dca2e266bec0975f565e239.png)
《声声慢.寻寻觅觅》选择、简答题及答案【必修上册】【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精品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2、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A.《乐章集》B.《漱玉词》C.《花间集》D.《稼轩长短句》3、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 )A.婉约词B.豪放词C.抒情词D.清旷词4、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A.稼轩体B.半山体C.易安体D.漱玉体5、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是( )A.南唐B.北宋C.南宋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6、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夸张B.拟人C.叠字D.比喻7、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9、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李清照词二首赏析《醉花阴》《声声慢》
![李清照词二首赏析《醉花阴》《声声慢》](https://img.taocdn.com/s3/m/4587a8482e3f5727a5e962b3.png)
《李清照词二首》赏析这两首词都写出了作者的愁情。
但愁的原因却有所不同。
《醉花阴》开篇即是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以“薄雾浓云”的天气衬托了自己愁苦的心情。
词人无事可做,只有守着香炉独自出神。
又到了重阳佳节,应是与亲友团聚的日子,可“半夜凉初透”的孤独谁又能了解?无奈,只有赏菊饮酒来消磨时光。
可哪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词人在凄凉的秋风中思念爱人“人比黄花瘦”给人无限的遐想。
全词通过使人描写重阳饮酒赏局时的触景生情,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与自己愁苦寂寞之情。
而《声声慢》则是在词人经历国破、家亡、夫死后写下的。
她表达了作者流落江南时的孤苦无依的凄苦心情。
作者寻寻觅觅,仿佛在找寻什么丢失的东西。
然而却是“冷冷清清”什么也没有,真是“凄凄惨惨戚戚”词人几乎失去了所有。
靠山山倒,倚墙墙塌。
无依无靠的她,独自惶恐在破碎的山河中。
“淡酒”其实并不淡,只是愁太重了,满心都是愁,怎能用酒力压住啊!大雁飞过,触景伤情,回想着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幸福,更体现了现在的悲哀。
菊花盛开却无心摘,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悲哀。
雨打梧桐点点滴滴,使词人的心碎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此人撕心裂肺的呐喊。
全词戛然儿子,是结尾,亦是高潮。
词人满腔悲怨,怎是愁字能说清的呢?比起《醉花阴》,《声声慢》愁得更浓、更悲哀。
这两首词让我想起了李煜的《相见欢》。
这首词是李后主被俘后所写。
包含了李后主内心的惆怅与深沉复杂的人生痛苦。
有着故国难归的亡国之痛,有着昔为君主今为囚徒的强烈反差。
这些感受交织于胸,近乎麻木。
无法分辨此刻因何而愁。
“梧桐深院锁清秋”既写出此时的环境又写出内心的高度压抑。
最终“剪不断理还乱”正如《声声慢》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样,压抑太久、郁结太多的愁思集中迸发。
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的坎坷人生,造就了她词坛上的辉煌。
从无所不有到一无所有,从家庭幸福美满到独自一人孤苦流浪。
这天上地下的生活对于李清照来说是煎熬,更是磨练。
声声慢文学短评500字
![声声慢文学短评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f4f0de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8.png)
声声慢文学短评500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将养育歇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赏析开篇的“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
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
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
这种心情,有点近似姜爱的所谓“人间别久不成悲”。
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觅觅”的心思来。
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
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内。
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
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
开头王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乍暖”两句,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
然而这里不说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
接下来,说借酒浇愁,言谈酒不足以敌急风。
其实,这仍是开头三句的延伸。
所谓情在词外。
“雁过也”三句,将上文含情未说之事略加点明。
正是此时,一群征雁掠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不是喜,却是“伤心”。
“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过片直总貌文。
俯视则天空过雁,俯瞰则满地残花。
菊花曾经上开得极其茂密,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
在往年,一定必须在它花开时搞出去穿在头上,而今,谁又存有这种胃口呢?看见花掉的惟淬,想起了自己,正是恨上加愁。
急风欺人,淡酒无知,雁逢旧识,菊惹来新愁。
“死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白?”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弄至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
声声慢诗词 声声慢古诗原文
![声声慢诗词 声声慢古诗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93514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7.png)
声声慢诗词声声慢古诗原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词吧,你知道《声声慢》李清照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声声慢》译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寒:忽暖忽寒,指秋天的天气。
④息:休养,调理。
⑤敌:对付,抵挡。
⑥极。
表示程度极高。
⑦堪:可。
⑧怎生:怎么,怎样。
⑨次第:情形,光景。
⑩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我苦苦地寻觅着,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
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
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
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鉴赏1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章丘明水(今山东济南)人。
她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学识广博,以文章着名,受到苏轼的赏识,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轼“后四学士”.李清照的母亲也出身于名门望族,善文能诗,是有名的才女。
在这样的家庭中,李清照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六七岁时,便熟读诸子百家的文章,十岁左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已精通娴熟。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就一鸣惊人,写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充分显示了她的才华,轰动整个京城。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闲适富足,父母开明宽容,她经常与朋友饮酒野游。
形容一个人落魄的诗词
![形容一个人落魄的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59461b3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5.png)
形容一个人落魄的诗词形容一个人落魄的诗词导语:落魄是一种生活状态,也可以是形容心态上的`落魄。
那关于落魄的诗词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形容一个人落魄的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离思》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柳永》4、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清平调词》5、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西江月》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无题》8、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江城子》9、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上邪》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12、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长相思》13、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14、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15、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玉楼春》1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17、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1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19、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2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怎一个愁字了得六年级作文【精彩22篇】
![怎一个愁字了得六年级作文【精彩2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9830b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e.png)
怎一个愁字了得六年级作文【精彩22篇】怎一个愁字了得六年级作文1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雨,我总是把它与淡淡的哀愁联系在一起。
也许是因为读惯了琼瑶的“烟雨蒙蒙”;更或者,雨天生就与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也许是天意,每当我心情不好时,老天爷总会怜悯似的为我挤几滴眼泪,而我似乎也非常懂得回报。
每当老天爷伤心流泪的时候,我也总会为它难过一阵子,于是便有了我独自一个人,静静地靠在窗台上,凝望着窗外的雨。
无论你此时的`心境如何?只要看见窗外的雨景,就会有“此时景语偕情语”的感觉。
每当阴雨绵绵的时候,总会想到秦观的“无边丝雨细如愁。
”看着如丝的细雨在柔风中漫天飞舞,如一粒灰尘忽上忽下,在空中无头无脑的四处飘扬,却总没有着落,又不禁为渺茫的人生而踌躇。
如果雨再大一些,就会在地面上汇成一股如溪般向着远方流淌,此时的你也许会为流逝的岁月充满哀思,或对未来充满怅惘,此时的愁,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果再来一些风,就会看见梧桐树叶被雨点打落,在风中飘零,再也看不见往日蝴蝶般的轻盈,而你则会慨叹人生为何总是被“雨打风吹去。
”如果是一场暴雨,那么,一颗颗豆大的雨珠砸在地上,而是一颗颗石子砸在自己的心头上,而疼痛却像雨水激起的波纹,向外沿伸着,却一刻也不曾平息。
但是,雨与其它与愁有关的东西不同。
它不像酒,让你“举杯消愁愁更愁。
”雨可以使你“愁因薄暮起。
”却不会让你的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因为,风是会平的,雨是会停的,太阳是会出来的,所以,忧愁是会被赶走的。
有时候,也真的很想独自跑进雨中,任凭它雨打风吹,只求一个“落花流水愁去也。
”雨,愁的起始,它能引起哀思;雨,愁的伴当,它总伴随哀愁;雨,愁的终结,它能冲走忧愁……怎一个愁字了得六年级作文2窗外绿意无存,红叶飘落的孤零,惹人心寒,我已无意再看这凄冷的一幕。
沉重的跌下来,鲜红的一个个圈叉如潮水般侵袭着我的脑海,更若一只破空而来的箭矢,刺破了我封存的记忆,刹时间血如泉涌。
不知何时,我已沉浸在睡梦之中,醒来时已经黄昏。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意思-赏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意思-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60752990c69ec3d4bb750f.png)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意思|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⑴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译文二作者:佚名我苦苦地寻觅着,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
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
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
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赏析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
![《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97b667c77da26924c5b02c.png)
《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引导语: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下文就是有关《声声慢》的原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基础题共16分,第1—4题每小题各3分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5.下列这副对联写的是谁?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二、课内阅读共14分阅读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回答第6—9题共16分6.开头三句字是怎有层次地表现出词人的内心感受的?4分7.“过雁”引发了词人哪两件伤心事?2分8.“满地黄花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摘?”这句寄寓了作者怎的感情? 4分9.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扩写成一个120字左右的想象片断,要求不改变原词的意境和情感。
6分三、课外拓展28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0—11题7分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诗词赏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什么意思
![诗词赏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2910a74b76c66137ef061922.png)
诗词赏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什么意思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情景,怎能用一个“愁”字囊括无遗?《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创作的作品再不复当年的清新可人,风格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这首词就是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抒写了词人在漂流境遇中无限伤感、落寞的情怀。
上片以景写情,境界凄凉。
起首开篇起句便不寻常,周济《介存斋词选序论》中评道:“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
”这七组叠词中,不见一个“愁”字,却让人读来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之感,余味无穷。
“寻寻觅觅”,词人好像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她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
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十四个字一气而下,笼罩全篇,定下了凄苦的感情基调,使以后逐次出现的景物都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
“乍暖”二句,写天气冷暖不定,让人难以调养。
这是从外部的天气以及身体的感觉来暗示词人内心的愁苦。
“三杯”两句紧接上文,写词人以酒驱寒,但这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淡”,怎能抵挡得了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更别提为她排遣心中烦忧了。
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
酒性依旧是烈的,只因词人心中忧愁太深,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以致酒力难压愁情,因而会觉得酒淡无味。
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9篇
![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7cea2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66.png)
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9篇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9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今年清明节,又是一场缠绵小雨,似乎老天也为这低落的节日黯然神伤。
凝望窗外,雨点稀稀疏疏,迷乱撩绕,犹如小家碧玉的纤手中细长的绣花针,丝丝玲珑。
飘飞的雨滴,斜斜织下,像迷了路的孩子,砸落在地面,溅起朵朵水花。
因为屋顶瓦片的缘故,门前的雨水顺着凹痕徐徐流下,形成了一幕水帘,美丽而忧伤,似乎把屋里屋外分成了两个世界,而我,就像被囚禁的犯人,不得越界半步。
但浓烈的思恋,却冲破重重屏障,飘向远方。
那天边的亲人,是否和我一样,哀愁地眺望着对方呢?我亲爱的外公,小时最疼我,把我当作掌上明珠般宠上天的外公,也是在五年前的这样一个雨天,离我而去。
从此,我身边便没了一个慈爱的面孔,没了一个对我呵护备至的亲人。
都是雨天,清明节;也是雨天,我因此都不能为外公祭上一柱香。
雨水,果然是人们哀愁的泪水聚成,真是一种可悲的形成!迷蒙的愁绪笼罩心头,吐出一种苦涩的味道,不知为何,有一种深深的悲哀。
也恰好这几天之间,愁事一件连一件。
老师上课评讲作文,因为我写的作文华而不实,有骨而无肉,老师说我“走火入魔”着实令我汗颜。
但我仍觉得,优美的文字,新颖的词语,可为文章添彩,而我的作文也并非不是那么深奥,如果你细细品读,语言明晰透彻。
当然,我的文章的确是没有多少“内涵”,几乎是没多少叙事的,因为我崇尚散文,不适合记叙。
就是一个擅长悲伤风格的诗人,你总不能强求她去写欢快的诗吧,“门派”不同啊。
所以,我脑袋大了,恐怕我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才能完全掌握写记叙文的要领。
唉,清雨连绵,浸透人心,有的没的烂事一件接一件,怎一个“愁”字了得哎!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文2时光斗转,把我带到了一间庭院里,一个身着一袭白衣的女子倚在庭中,痴痴地看着园中零落的菊花。
声声慢原文加赏析
![声声慢原文加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49294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d.png)
声声慢原文加赏析《声声慢》这首词中,李清照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满含凄苦情堪称千古绝唱。
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声声慢原文加赏析,欢迎借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声声慢》莫属。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
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
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
因此,可以认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其前半生词中那种贵族少女天真无愁之气不同。
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
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
这首词的上片,集中写愁苦难禁之状。
一下笔就直抒胸臆,以抒情开篇的词并不罕见,但像这首词起笔便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连用七对叠字,实属属罕见,这十四个叠字,将一种愁苦难堪之情,自胸腑中喷薄而出,立即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弦。
声声慢寻寻觅觅习题及答案
![声声慢寻寻觅觅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bc12fcb9d528ea80c77975.png)
《声声慢.寻寻觅觅》习题及答案李清照【部编版必修上册】班级:姓名:【习题】一)翻译: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⑤满地黄花堆积。
⑥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⑦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理解性默写:1、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这七组十四个叠字是:“,,。
”2、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
”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
”词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
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三)选择题: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凄凄惨惨戚戚考一卷语文答案
![凄凄惨惨戚戚考一卷语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7538d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63.png)
凄凄惨惨戚戚考一卷语文答案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答:①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②直接写愁,直接抒情.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写愁,借景抒情.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愁国恨.(2)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答:①妙用叠词,有韵律美,增加了音乐性,增强了抒情性.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从行动到环境再到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身体和心灵遭受的摧残.②语言朴素清新,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
试题答案分析《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解答(1)①分析此人的情感,注意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中的相关诗句.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的情感有: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②本题考查抒情方式,一般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本诗有直接抒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也有间接抒情,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愁国恨.(2)本题考查语言特色,本词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运用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有韵律美,增加了音乐性,增强了抒情性,表达了作者身体和心灵遭受的摧残;其次,语言朴素清新,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答案:(1)①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②直接写愁,直接抒情.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写愁,借景抒情.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愁国恨.(2)①妙用叠词,有韵律美,增加了音乐性,增强了抒情性.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从行动到环境再到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身体和心灵遭受的摧残.②语言朴素清新,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参考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点评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步骤一:看题目步骤二:看作者(知人论世)步骤三:读懂诗句•(可借助相关的注解,及背景资料等来帮助理解诗句)•(写了什么?_例如:借景抒情诗,写了哪些意象,营造出什么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步骤四:回答问题(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出自南宋诗人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⑴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
的。
怎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
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
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
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
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
故物依然,人面全非。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
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
手托香腮,珠泪盈眶。
怕黄昏,捱白昼。
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
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
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
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
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
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
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
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
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
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
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
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
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
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
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
”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
“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
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
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
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
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
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
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
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
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
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
《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
赵
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词意近之。
”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
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
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
怎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
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
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
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
“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
秦观《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
甫
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
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
“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
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
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
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
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
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
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
独具的抒情名作。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
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
因此,《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