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形象流变研究
论文学经典中李杨形象的演变——以《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为例
6神州文学论文学经典中李杨形象的演变——以《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为例陈国敏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诗词、小说、戏曲等形式将李杨爱情故事进行演绎,形成了一系列的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以诗歌《长恨歌》、杂剧《梧桐雨》、剧本《长生殿》的影响力最为深远。
它们分别塑造了特色不一的君王与贵妃形象,文中结合作品深刻地探讨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形象。
关键词:文学经典;李杨爱情;人物形象一、《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中唐玄宗形象的演变唐玄宗李隆基,人称唐明皇,生性英明,通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非凡。
[1]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任用贤相。
在位后期专宠杨玉环,宠信奸臣,终致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王朝自此衰落。
(一)《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坏皇帝与好情人形象诗歌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开篇,“重“、“思”两个字点出唐玄宗好色的君王形象。
遇到杨玉环后从此不早朝,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又塑造出一个不负责任的君王形象。
任用杨氏一门,玉环的兄弟姐妹列土封侯,终致“安史之乱”,塑造了不会选贤用能的君王形象。
但诗人重点不是为了揭露、批判唐玄宗是位多么不称职的皇帝,而是为了塑造他对于杨玉环至死不渝的真情,以及他多情的形象。
诗人将大量的笔墨放在唐玄宗对杨玉环的真挚情感的描写上,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玉环去世后的无尽思念。
迫于无奈赐死杨玉环后,孤独、寂寞和对过往的追忆伴随着唐玄宗的余生。
唐玄宗从在行宫望月到重返长安,处处触景伤情,时时睹物思人,反复描写唐玄宗的苦苦追寻。
在现实中找不到杨玉环,就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派方外之士到仙境寻找。
(二)《梧桐雨》中的唐玄宗——昏君与好丈夫形象在楔子中白朴写唐玄宗赦免了战事失利的安禄山,又将他封为渔阳节度使,表现了其昏庸的一面。
第一折中见自己儿媳“貌类嫦娥”,便据为己有,这有悖于人伦的做法,塑造了唐玄宗好色的形象。
而后又重用杨玉环的兄长,宠信与杨玉环有私情的安禄山,又塑造了唐玄宗偏私误国的昏君形象。
余韵悠且长——杨贵妃形象在唐宋传奇中的流变
余韵悠且长——杨贵妃形象在唐宋传奇中的流变作者:王立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王立(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自唐以降,杨贵妃和唐明皇的故事广为流传,历代文士以此为母题创作了《长恨歌》《长恨歌传》《杨太真外传》《梧桐雨》《长生殿》等繁多著作,当中杨贵妃形象更是百端千变。
唐传奇《长恨歌传》和宋传奇《杨太真外传》虽同为传奇,也因处于唐宋两个时代而赋予杨妃形象新意,在人物品评中不尽相同,是杨妃形象流变中重要一节。
关键词:杨贵妃;唐传奇;宋传奇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596(2016) 03- 0181- 02自古帝王和后妃的爱情故事颇受民间关注,杨贵妃和唐玄宗这段帝妃恋更因安史之乱和马嵬坡之变,在后代众多演绎中增添了家国天下的沉重感情。
在杨妃形象流变过程中《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等作品从体裁、传统文化和接受层面的角度加以分析重视,而陈鸿《长恨歌传》只是作为《长恨歌》的传提及,乐史《杨太真外传》则研究甚少。
两部作品即分别是唐、宋传奇中杨妃题材的代表作,在塑造杨妃形象自然有所不同,也是其形象流变中可或缺的一节。
且唐宋传奇虽常被一起提及,却有着不可忽视和逾越的差异,关照唐宋二朝不同生存状态,并在具体描写、情节和品评考察中,两个截然不同却形象鲜明的杨妃呼之欲出。
一、杨贵妃美的阐释:简明勾勒和平实详瞻杨贵妃为四大美女之一,其容貌姿态想见一斑。
《长恨歌传》中,陈鸿描绘杨妃体态外貌用语考究,比如李夫人之神韵鬓发腻理,纤穰中度,举止闲冶”,又有我见犹怜的娇柔?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
举止闲冶,转动照人”,但都属极为简明的粗线条勾勒,也是唐传奇在描写人物外貌特征时常用的手法,如《李娃传》中描写李娃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明眸皓腕,举步艳冶”《莺莺传》中?常服啐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
(完整版)《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
《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摘要:洪昇的文学作品《长生殿》,向世人描绘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洪昇的笔下,杨贵妃的文学形象得到了新的诠释,她漂亮、痴情、善良,最终得以永远和唐明皇相伴,二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获取了真正永恒的爱。
在文学作品《长生殿》里,杨贵妃和唐明皇最终得以天长地久.本文对杨贵妃这一文学形象展开系统分析,并且梳理了有关于杨贵妃形象描绘的古代文学作品。
而且对于杨贵妃这一文学历史形象的诞生、发展、延续、变化,都一一做出了系统的分析。
力求站在真实全面的立场中,对于杨贵妃这一文学历史形象做出相对比较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长生殿;杨贵妃;爱情;形象一、绪论(一)研究意义1、作品《长生殿》概述《长生殿》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佼佼者,被誉为“近代曲家第一”.该剧以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他们的爱情在人间发生、发展、结局,又在仙界复活并获得长生的过程,歌颂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生死不变、忠贞不渝的爱情,写出了历史的兴衰、人性的忠奸和情感的曲折,真可谓是浓缩了天上人间、生离死别的真情百态。
《长生殿》可以说是对李杨爱情故事描写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是描写杨贵妃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
它是一篇既讽刺又同情、既肯定又否定、具有双重属性的作品,这部作品一方面通过李隆基天天沉迷于酒色之中而误了朝政,最后导致国乱妃亡的惨痛结局,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告诫大家物极则反;另一方面通过对李杨爱情关系的描写肯定了他们对待爱情的忠贞,从而也寄托作者对爱情的理想。
2、众说纷纭的杨贵妃形象杨玉环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甚高,不仅因她拥有沉鱼落雁的姿色,更由于她与历史著名皇帝唐玄宗以及“安史之乱”事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关杨玉环的形象,也可谓多姿多彩.自唐代以来,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一直就是文学创作的热门题材,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代白朴的《梧桐雨》,以及《新唐书》等史书巨著。
当时失意虽可恨,犹得千古文人传
当时失意虽可恨,犹得千古文人传
学界对于我国古典戏曲中杨贵妃形象的演变轨迹及其原因,目前仍因缺乏系统研究而难免出现似是而非之论。
笔者草成拙作,正是要在这个方面略陈一得之见。
第一节主要探讨古典戏曲中杨贵妃形象的时代演进。
这部分以元明清三朝的戏曲发展史为线索,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戏曲作品对杨贵妃形象塑造的不同,旨在理清古典戏曲中杨贵妃形象的发展轨迹。
第二节主要是选取最成功的杨贵妃形象—《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形象来进行重点分析。
从《长生殿》对过去剧作的继承发展上继续理清杨贵妃的形象发展,并选取一中一外的两个女性形象来与《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形象作比,从中可以看出杨贵妃形象的特殊性。
最后提出要辩证地看待杨贵妃的形象。
第三节主要是分析杨贵妃形象发展演进的深层原因。
这些原因包括杨贵妃自身的魅力、作家自身的经历和在作品中的不同寄托、时代发展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体裁因素的影响、不同记载和传说的影响等。
古典戏曲中的杨贵妃形象是作者思想、大众心理和社会发展在戏曲作品中的投影。
杨贵妃形象演变轨迹折射出了封建社会男权中心下女性地位的变迁,透视出了社会心理和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
杨贵妃形象的特殊魅力能够激起大众心理的共鸣,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所以她的形象至今仍然能够活跃在戏剧舞台上,活在人们心中。
杨玉环文学形象演变研究--以《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为例
7 7 —
徐 晓玲 : 杨 玉环 文学形 象演 变研 究——以 《 长恨歌》 、 《 梧桐 雨》 、 《 长生殿》 为 例 亦住 在 “ 忽 闻 海 上有 仙 山 , 山在 虚 无 缥 缈 间 ” 生 活 “ 开元 二 十 二 年 , 蒙 恩 选 为 寿 王 妃 。开 元 二 十 在 虚无缥 缈 的仙 境 , 使 其 身 份也 高贵 起 来 。但 从 部 八年 八月 十 五 E l , 乃 主 上圣节 , 妾 身朝 贺 。圣上 见妾 分 诗句 中可 以看 出 白居 易并 没有 否 认 “ 贵妃 ” 是 红 貌类 嫦娥 , 令 高力 士 传 旨度 为女 道 士 , 住 内太 真 宫 , 颜 祸水 , 如“ 春宵苦 短 日高起 , 从 此 君 王不 早 朝 。 ” 但 赐 号太 真 。 天宝 四年 . 册 封为 贵 妃 , 半 后服 用 , 宠幸
唐 开始 , 无论是 诗歌 、 散文、 笔记 , 还是 在 野 史、 小说 、 戏剧 中 , 历代 文人 都在 不 断地丰 富发 展 杨 玉
环这 样一 位独 特女 性 的特性 。 由于各 式 文 学体裁 的 不 同, 作 者 的创作 态度 不 同以及 受 时代 变迁
与社 会 文化 思潮 的影 响等 , 作 者在相 关 史料 的基础 上精 心 裁选材 料 , 从 不 同的视 角来 阐释她 , 解
明皇 帝 , 安 禄 山被逐 出宫 外 , 改 封 渔 阳节 度使 , 去 镇
安 禄 山去 渔 阳后 , 杨 贵妃 更 是 日夜 思 念 , 心 总之 , 自居易 笔 下 的杨 玉 环 是 纯 洁 、 美丽、 痴 情 守边 关 , 完全 没有 贞 洁的概 念 ; 第 二折 安 的内在美 和外 在美 完美 结合 的绝代 佳人 形象 。由于 中却 只挂 念安 禄 山 , 禄 山起兵 造反 时说 单 要 抢 贵 妃 一个 , 非 专 为锦 绣 江 体裁的受限, 叙事诗《 长恨歌》 中的杨玉环形象并不 无疑 . 又 为杨 玉环 安 上 了一 个 罪魁 祸首 的罪 名 ; 丰满 . 在对杨 玉环 形象 的塑造 上还 处 于起步 的状 态 , 山, 第 三折 陈玄 礼 “ 禄 山 反 逆 , 皆 因 杨 氏兄 妹 ” [ 4 , 把 没有 把杨玉 环 的性 格特 点表 达 充 分 , 在 描 写李 杨 爱
浅析杨贵妃形象的变迁
浅析杨贵妃形象的变迁杨贵妃是个天生丽质的绝代佳人,并且多才多艺,甚至可以说她是美的化身。
然而,正应了自古红颜多薄命的这一古谚,这位绝代佳人纵然集“三千宠爱在一身”,最终还是难逃“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悲剧命运。
然而,杨贵妃非同寻常的死亡,却让她在文学艺术中得以永存。
她的悲剧命运被一代代的文人骚客所传诵。
“人们不愿意她死,因而驰骋想象,希望她能活在世间,以致出现了死而复活、死而升仙等传说。
”于是,在这种传说和文艺作品中,她的生命力永不衰竭,一代代的文人骚客,都在她身上寄寓了不同的哀思,也因着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杨贵妃的形象也一再变化,臻至完美。
一、经典作品中的杨贵妃形象。
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唐以来文学史上的一个传统题材,历代皆有作者选取这个题材进行创,“如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慨歌传》,宋代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代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官调》、白朴《梧桐雨》,明代吴世美的《惊鸿记》、屠隆的《彩亳记》,清代孙郁的《天宝曲史》、洪昇的《长生殿》等”。
[1]这些作品对杨贵妃的措写不同,丰神各异。
下面就重点以《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三部作品为例,希冀能从中看出杨贵妃形象变迁的转迹。
(一)《长恨歌》中纤弱无无辜的佳丽。
《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七言古诗,“他以喜剧开头,以悲剧结束,在政治上是讽刺的,在爱情上是歌颂的”[2],作者本来的创作意图是“不但成其事,变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3]作品在结构上分为前后两大部分,以杨贵妃之死作为分界线。
前一部分极写杨贵妃的美丽与受宠及至推恩杨门,不但她自己“一朝选在君王侧,”“三千宠爱在一身”,杨氏家族“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门户生”民间也“不重生男重生女”。
于是日日笙歌,夜夜狂欢,“从此帝王不早朝”。
然而欢娱不久,“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终日的寻欢作乐、不理朝政终于酿成了严重的后果,于是出逃幸蜀,“六兵不发无奈何”,最终“宛转蛾眉马前死”。
杨玉环文学形象演变研究
杨玉环文学形象演变研究作者:徐晓玲来源:《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05期摘要:杨玉环很早就进入了文学领域,李杨爱情故事也成为众多文学作品关注的题材,从盛唐开始,无论是诗歌、散文、笔记,还是在野史、小说、戏剧中,历代文人都在不断地丰富发展杨玉环这样一位独特女性的特性。
由于各式文学体裁的不同,作者的创作态度不同以及受时代变迁与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等,作者在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精心裁选材料,从不同的视角来阐释她,解读她。
纵观历代文人笔下的杨玉环形象,有着明显突出的演化过程。
作为政治形象,她从被动牺牲到咎由自取到无畏奉献;作为爱情形象,她从沉溺享乐到污秽不忠到纯洁忠贞、勇于牺牲,最终成为丰满独立的文学典型。
关键词:杨玉环;形象变化;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中图分类号: I20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5)05⁃0077⁃06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留芳于世的女性形象寥寥无几,而被历代文人屡次置于书卷笔端的更是屈指可数;唐代的杨玉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却时常见于文人墨客的笔端,并已经渐渐走出了历史的轮廓,但是,她的形象是如何与历史的中的形象渐行渐远的?历代文人热衷于对这位传奇女子进行再塑造,特色不一的女性形象寄寓了创作者的思想的同时也代表了当时代的时代审美特征和认识。
本文将从不同文人笔下的杨玉环形象出发,从具代表性的《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三部作品着手,分析在文学世界中杨玉环形象的演变过程和变化原因。
一、《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一)《长恨歌》中的杨玉环——妖娆绝世的倾城美妃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玄宗贵妃杨氏,隋粱郡通守汪四世孙,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人。
幼孤,养叔父家。
始为寿王妃。
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
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
”[1]而在白居易的笔下,杨玉环的出身却是“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简述杨玉环文学形象的演变——以《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为例 汉语言文学专业
论文题目:简述杨玉环文学形象的演变——以《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为例目录摘要 (I)Abstract (I)绪论 (I)(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I)(二)研究现状 (I)1. 国内研究现状 (I)2. 国外研究现状 (I)一、杨玉环形象的历史原型 (I)二、杨玉环形象的文学演变 (I)(一)《长恨歌》——风华绝代的倾世皇妃 (I)(二)《梧桐雨》——蛊惑君王的红颜祸水 (I)(三)《长生殿》——深情大义的钟情女子 (I)三、杨玉环文学形象演变的原因 (I)(一)时代背景的改变 (I)(二)社会文化的变迁 (I)(三)作者思想的差异 (I)结语 (I)注释 (I)参考文献 (I)致谢 (I)摘要杨玉环作为一名历史人物,很早就进入了文学领域。
本论文以“杨贵妃文学形象的演变——以《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为例”为题,除去绪论和结语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本文第一节主要是分析了杨贵妃的历史原型,从各种史料的记载出发,对杨贵妃的生平予以有效的还原。
进而深入的了解杨贵妃的出身籍贯,以及和唐玄宗之间的关系和她最后的结局。
在第二节的描述当中,主要选取了三部对杨贵妃形象进行有效塑造的作品——《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形象来进行重点分析,在不同作品中杨贵妃的形象都发生了哪些演变。
第三节主要是分析杨贵妃形象发展演进的原因。
以《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这三部作品的为例来进行分析,分别从历史、文化、和作者这三个维度进行的阐述演变的原因。
关键词:杨玉环形象;演变;《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AbstractAs a historical figure, Yang Yuhuan entered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very early. This thesis takes the evolution of Yang Kuei Fei's literary image -- Taking the song of everlasting regret, "Wutong rain" and "the palace of eternal life" as an example. Except for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it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first section of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prototype of Yang Guifei, and restores her ability according to various historical materials. It includes Yang Guifei's life experience, native place and nam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ang Guifei and Tang Xuanzong, and the cause of her death.The second section mainly selected three images of Yang's successful being, namely Yang Fei Fei, "Wu Long Yu", "Wutong Yu" and "the palace of eternal youth",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Yang Kuei Fei's image in different works.The third section mainly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Yang Guifei's image. Take the three works of "everlasting regret", "Wutong Yu" and "eternal life palac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evolution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history, culture and author.Key words: The image of Yang Yuhuan;evolution ; “Song of everlasting regret”; "Wutong rain"; "the hall of eternal life"绪论(一)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目的:结合史书中的杨玉环,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这三篇经典作品入手,分析杨玉环的历史形象。
长恨歌_中杨贵妃形象新解
李隆基最喜爱的舞曲是 《霓裳羽衣曲》 。 《霓裳羽衣曲》 因为她的聪明, 她也做到了。第四步, 得到实惠。 “姊妹弟 , 杨玉环有三个姊妹先后被 本名 《婆罗门曲》 开元中, , 由西凉节度使杨敬述献给玄宗, 兄皆列土” 她也做到了。史载,
2007 年第
12 期
安徽文学
63
经 典 重 释
封为国夫人。第五步, 得到权利。她的堂兄杨国忠被封为 宰相。 第六步, 勾结安禄山以寻求支持。 这所有的行为, 只 有一个动力: 欲望。 从杨贵妃有计划地实现她的欲望来看, 她对李隆基的 爱情是值得怀疑的。从一般意义看, 妃子享受荣华富贵是 元和四年, 白居易创作了 《秦中吟》 《新乐府》 和 五十首等 大量的讽刺现实的诗篇。但是这些诗篇并没有直接对准 皇帝, 即使是 《卖炭翁》 “苦宫市” 的 也不能说就是直接批 评皇帝, 只能说是委婉地批评。这个时期的创作, 从白居 易的政治倾向上看, 讽刺皇帝也不是他的本意。 因此, 长 《
的创作不在于讽刺唐玄宗, 矛头还是指向杨贵妃的。 正常的。 但是杨玉环所享受的, 大大超过了一般人的预料。 恨歌》 杨国忠愚蠢无能却当了宰相, 如果没有杨玉环的支持, 玄宗 不会如此过分相信杨国忠的人品和才能。 勾结安禄山以求 永远巩固自己的地位, 更看出杨玉环的不一般。而且杨玉 环与安禄山还有说不清的暧昧关系, 这更说明杨玉环对李 隆基的不忠贞。 三、 关于杨玉环的悲剧 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以悲剧结束, 确实值得同情。 他们的悲剧主要的是历史的悲剧。历史的悲剧, 李隆基要 负主要的责任。但是杨玉环不能说就是 “牺牲品” 而是咎 , 由自取, 因为杨玉环在悲剧发生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推动 作用。 杨玉环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她没有去做。她受到 通过讽刺杨贵妃而达到讽劝皇帝的目的,这是符合白居 易的一贯作风的。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是:文章合为时而 “ 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因此,最终的目的, ” “ 是要借此帮助 国君实现良善的政治秩序和良善的社会风俗。 [3 ] ” 《长恨 歌》 并不例外。 二是 《长恨歌》 对李杨爱情的长篇铺叙, 就是对杨贵妃 的讽刺。理解 《长恨歌》 中杨贵妃形象含义的钥匙是 “天生 丽质难自弃” 作者不去写 , “难自弃” 的内涵, 而去写 “难自 弃” 的过程和结果, 就含有讽刺的意图。 杨贵妃 “难自弃” 的 过程和结果是什么?上文分析过, 从官女到王妃, 从王妃到 皇妃, 从皇妃到受宠, 而后乱政干权, 结党营私, 勾结边将, 最后导致国破家亡。与其说 《长恨歌》 是爱情悲剧, 不如说
中日古典戏剧中杨贵妃形象的比较研究以元杂剧《梧桐雨》和能乐《杨贵妃》为个案
中日古典戏剧中杨贵妃形象的比较研究以元杂剧《梧桐雨》和能乐《杨贵妃》为个案一、背景介绍二、中日古典戏剧中杨贵妃形象的异同点对比三、元杂剧《梧桐雨》中杨贵妃的形象四、能乐《杨贵妃》中杨贵妃的形象五、中日文化差异对杨贵妃形象的塑造产生的影响六、《梧桐雨》与《杨贵妃》中杨贵妃形象的深层含义比较七、杨贵妃形象在中日现代文化中的传承八、中日古典戏剧中杨贵妃形象的现实意义九、结论及启示1. 背景介绍:本部分应简要介绍中日古典戏剧和杨贵妃形象的历史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研究铺陈基础。
2. 中日古典戏剧中杨贵妃形象的异同点对比:该部分应介绍两个国家古典戏剧中杨贵妃形象的异同点,如造型、性格、命运等方面。
3. 元杂剧《梧桐雨》中杨贵妃的形象:本部分应集中介绍《梧桐雨》中杨贵妃形象的塑造,可通过分析剧情、配乐、角色对话等方式。
4. 能乐《杨贵妃》中杨贵妃的形象:本部分应介绍能乐《杨贵妃》中杨贵妃形象的表现,可通过分析舞蹈、音乐、言语、造型等方面。
5. 中日文化差异对杨贵妃形象的塑造产生的影响:本部分着眼于中日文化的差异,探讨该差异如何影响了两个国家古典戏剧中杨贵妃形象的塑造。
6. 《梧桐雨》与《杨贵妃》中杨贵妃形象的深层含义比较:着眼于杨贵妃形象背后的意义,探讨两部作品对女性地位、人性等深层次话题的探索。
7. 杨贵妃形象在中日现代文化中的传承:本部分着眼于杨贵妃形象在现代中日文化中的传承和变化,如电影、小说、艺术作品等方面。
8. 中日古典戏剧中杨贵妃形象的现实意义:本部分着眼于杨贵妃形象在现实中的意义,如作为文化交流、历史传承、社会反思等方面。
9. 结论及启示:本部分应总结研究成果,提出对于杨贵妃形象的新认识,以及对于中日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的启示。
中日古典戏剧中,杨贵妃常常成为一个重要的创作人物,两个国家所创造的杨贵妃形象各有其独特之处。
本文将以元杂剧《梧桐雨》和能乐《杨贵妃》为个案,进行杨贵妃形象的比较研究。
1. 背景介绍中国和日本的古典戏剧都有许多著名的杨贵妃形象,这些形象均源于传统文化中对杨贵妃的塑造。
杨玉环形象嬗变初探
杨玉环形象嬗变初探作者:李凯杰来源:《牡丹》2019年第05期杨玉环作为唐代社会一个备受争议的女性形象,她和李隆基的爱情故事从唐代以来就不断地被改写。
不同版本、不同体裁、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大都反映了爱恨情仇与历史衰败的主题。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有无数个版本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无论是白居易《长恨歌》笔下美丽痴情的妃子、白朴《梧桐雨》笔下的“红颜祸水”、洪昇《长生殿》笔下温婉美好的宫女,还是导演陈凯歌《妖猫传》镜头下依附于男人而存在的女性,杨玉环这个女性形象的描绘都离不开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通过探究不同时代人们对于李杨爱情的不同看法,从点到面地对杨玉环这个女性形象进行完整的梳理与理解。
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在不同历史的时期、不同的作者笔下有不一样的呈现,从最初的唐诗中对两人爱情的批判态度,到后来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朴的《梧桐雨》以及洪昇的《长生殿》,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展现了对这两位历史人物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但无论是歌颂还是贬斥其人物形象,这些作品對人物的评价都是建立在当时的文化历史发展之上的。
这些作品对人物形象的评价不仅仅是作者自己的看法,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讲,代表了一个社会对其的看法。
陈凯歌导演的影片《妖猫传》更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对李杨之间的爱情进行了全新的解读,赋予了其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反思,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想象,让人们又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历史故事以及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
一、美丽痴情的妃子形象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唐代社会比较全面地描写杨玉环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
它代表了唐代后人看待这份爱情的态度。
在对爱情的描写上,其也不同于前人的完全批判的态度,这是一部极具特色的作品。
在《长恨歌》中,白居易在杨玉环身上赋予浪漫的悲剧色彩。
白居易描绘出了一个凄美、浪漫的爱情悲剧,写出了杨玉环、李隆基情感的曲折,写尽了天上人间、生离死别的真情百态。
首先在对杨玉环身世的描写上,白居易对杨玉环的身世描写只有寥寥两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杨玉环文学形象演变研究——以《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为例
杨玉环文学形象演变研究——以《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为例杨玉环文学形象演变研究——以《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为例杨玉环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她的形象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展现和演绎。
本文将以三部著名的文学作品《长恨歌》、《梧桐雨》和《长生殿》为例,探讨杨玉环在文学中的形象演变。
《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以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为主题。
在这首诗中,杨玉环被塑造成了一位聪明美丽、温柔知礼的女子。
她的美丽令天地为之动容,她的智慧赢得了皇帝的宠爱。
然而,作品中也暗示了杨玉环的命运注定悲剧,她最终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这种形象的塑造,凸显了杨玉环的美貌和智慧,但也揭示了她悲剧的命运。
《梧桐雨》是钱钟书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南朝梁代为背景。
在小说中,杨玉环的形象得到了重新塑造。
她被描绘成一个聪明机智、勇敢果敢的女子,在政治斗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胆识。
杨玉环与梁武帝之间的爱情亦是小说的重要线索之一,作者通过这段爱情的呈现,揭示了杨玉环以及整个历史时代的一些复杂人性和政治斗争。
《长生殿》是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所创作的杂剧,以明朝宫廷为背景。
在该剧中,杨玉环被塑造成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形象。
她曾担任皇上儿子的乳母,对皇帝充满深情,而她与皇帝之间的爱情也成为剧情的重要线索。
通过善良、慈爱、聪明的杨玉环形象,作者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充满人情味的宫廷生活。
通过对这三部作品对杨玉环形象的塑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形象在文学中得到了不同的演绎和展现。
《长恨歌》中的杨玉环展现了她的美貌和聪明才智,但也暗示了她的悲剧命运。
而在《梧桐雨》中,她的形象则更多地表现出了她的勇敢和智慧。
《长生殿》则呈现了杨玉环浓郁的人情味和慈爱的一面。
这三个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杨玉环的形象演变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解读和创作方式。
白居易通过《长恨歌》将杨玉环塑造为一位美丽聪慧的女子,钱钟书在《梧桐雨》中则揭示了杨玉环的战略和政治智慧,而汤显祖在《长生殿》中赋予了她慈爱与人情味。
《杨贵妃》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杨贵妃》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杨贵妃,即杨玉环,是元代著名戏剧家白朴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的女主人公。
杨玉环为蜀州司户(司户,主管民户之官吏)杨玄琰之女,有倾国倾城之绝世容貌,被册封为唐明皇李隆基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唐朝此时升平日久,国势强盛,李隆基开始荒于政事,沉溺于声色之中。
他曾梦游月宫,见到嫦娥的容貌,十分爱恋,后见杨玉环的面容与梦中的嫦娥极为相似,遂将她度为女道士,其后又引入宫中,立为贵妃,居住在太真院中,赐号太真,演出了一场荒诞的父夺子妻的闹剧。
杨贵妃入宫之后,深得李隆基的宠爱,朝歌暮宴,无有虚日。
在这样的环境里,杨贵妃完全忘记了自己只是李隆基的玩物这个事实,忘记了自己由媳为妇这个人身遭遇的不幸,对自己所享有的荣华富贵深感满足。
杂剧通过杨贵妃贪图穷奢极侈的生活而最终成为封建帝王的替罪羊这个人生经历上的起伏,揭示了她追求享乐、无知浅薄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写出了她被人玩弄、被人利用的生活悲剧。
番将安禄山领兵征讨奚契丹反叛,惨遭败绩,依律当处斩刑。
但安禄山在李隆基、杨贵妃面前竭力为自己开脱罪责,并故作丑态以博取李、杨二人的欢心。
杨玉环不顾臣僚的坚决反对,反而劝说李隆基留下安禄山:“陛下,这人又矬矮(个子矮小),又会旋舞(天宝末由西域传入的一种舞蹈),留着解闷倒好。
”随即又将安禄山收为义子,并且还亲自给他做洗儿会,李隆基也给杨贵妃助兴,又是赏钱又是封官从这小小的插曲之中,人们不难窥见杨贵妃庸俗浅薄而又空虚无聊的内心世界。
而杨贵妃自己也不曾预想到,正是这片刻的欢娱,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宫庭中尔虞我诈的权利之争,使凭藉美貌得宠的杨贵妃时时为自己今后的命运担忧。
她深知,失去了娇艳的容貌她便将失去眼前所享有的一切。
乞巧之节,她借牛郎织女之事向李隆基说出了自己的忧虑:“妾身得侍陛下,宠幸极矣;但恐容貌日衰,不得似织女长久也!” “妾想牛郎织女,年年相见,天长地久,只是如此,世上怎得似他情长也!”说得似乎很动人,然而紧接着她说出的一番话又使她的意图表露无遗:“妾蒙主上恩宠无比,但恐春老花残,主上恩移宠衰,使妾有龙阳泣鱼之悲,班姬题扇之怨,奈何!”可见,归根结蒂,她仍是害怕失去李隆基的宠幸,害怕失去所拥有的一切。
杨贵妃形象流变研究以传统演艺为考察重点
杨贵妃形象流变研究以传统演艺为考察重点一、本文概述杨贵妃,原名杨玉环,作为唐朝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文艺创作的重要素材,她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丰富而复杂的流变。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探讨传统演艺对杨贵妃形象的塑造和传承,来揭示其形象的演变过程和文化内涵。
传统演艺作为历史的镜像,既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观念,也融入了艺人的个体经验和情感倾向。
通过对传统演艺作品的系统考察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杨贵妃形象在流传过程中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寓意。
本研究将围绕杨贵妃形象在传统演艺中的呈现,分析其在戏曲、说唱、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中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我们将关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杨贵妃形象如何被塑造和再创造,以及这些形象如何影响了人们对杨贵妃的认知和评价。
我们还将探讨传统演艺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持杨贵妃形象的连续性和创新性,以适应不同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通过对杨贵妃形象在传统演艺中的流变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历史人物和文化传统的理解,为当代文艺创作提供历史借鉴和文化启示。
这一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传统演艺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功能,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二、杨贵妃形象的历史演变杨贵妃,本名杨玉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后妃之一,也是文艺作品中经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她的形象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演变,这种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审美观念以及政治氛围的影响。
在早期的历史记载中,杨贵妃的形象主要被描绘为一个美丽而妖娆的女子。
例如,《旧唐书》中就有对她“姿色冠代”的赞美,突出了她的美貌和魅力。
这一时期的杨贵妃形象更多地是作为唐玄宗宠爱的象征,体现了皇家的奢华和享乐。
随着历史的推进,杨贵妃的形象开始逐渐丰富和复杂化。
在宋元时期的戏曲和小说中,她开始被赋予更多的情感和人性色彩。
在这些作品中,杨贵妃不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符号,而是成为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鲜活人物。
她的爱情故事、悲剧命运以及她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精神都成为了文艺作品的重要主题。
论文
从《长恨歌》、《梧桐雨》和《长生殿》中看杨贵妃形象流变学生姓名:李雅楠指导教师:冯溢华内容摘要:盛唐开始,尤其中唐以后,在历代文人笔下形成了一个杨贵妃系列。
其中以《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最具特色,本文就试图以三部作品为例,大致勾勒出其杨贵妃形象在文学世界中的演变过程及内在缘由。
其中以综观文学世界中的杨贵妃,我们发现她的形象有着一个明显的演变过程,关键词:杨贵妃形象《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流变及成因杨玉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世界其他国家也享有声誉。
作为中国古代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史书对她有所记载,但史书的记载只局限于她的出身、她的容貌、她的专宠以及马嵬事变中被赐死的情节,很少涉及到她的内心世界,史书中杨贵妃的形象可以说是简单而模糊的。
而历代文人却热衷于对这位传奇女子进行再塑造,他们在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精心裁选材料,从不同的视角来阐释她,解读她,对杨贵妃进行了反思与创造,使得杨贵妃的的形象日益丰满、生动。
后代文人笔下各具特色的贵妃形象既寄寓了作者的思想,也从另一个侧面曲折地反射出了时代的特征。
一根据后晋刘晌等撰的《旧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撰的《新唐书》和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等正史记载,我们知道杨贵妃杨贵妃(719-756),是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七年(719年)生于蜀州(今四川崇州)。
父亲是蜀州的司户杨玄琰。
她10岁时丧父,被叔父杨玄璬收养,16岁时(开元二十三年)(733年)嫁给玄宗之子寿王李瑁(武惠妃子)。
后来,玄宗对资质丰艳又善歌舞、通音律的寿王妃心生爱意,但因份属翁媳,为掩人耳目,玄宗先安排她在太真宫出家,号太真。
天宝四载(745年),27岁的杨玉环还俗被李隆基册为贵妃,距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整十年。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十四日,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38岁的杨贵妃被缢死,香消玉陨。
杨贵妃在历史上的一生大致就是如此而已,而在文学世界中,她的形象却在不断地变化着、丰富着。
杨玉环形象嬗变初探
杨玉环形象嬗变初探李凯杰杨玉环作为唐代社会一个备受争议的女性形象,她和李隆基的爱情故事从唐代以来就不断地被改写。
不同版本、不同体裁、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大都反映了爱恨情仇与历史衰败的主题。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有无数个版本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无论是白居易《长恨歌》笔下美丽痴情的妃子、白朴《梧桐雨》笔下的“红颜祸水”、洪昇《长生殿》笔下温婉美好的宫女,还是导演陈凯歌《妖猫传》镜头下依附于男人而存在的女性,杨玉环这个女性形象的描绘都离不开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通过探究不同时代人们对于李杨爱情的不同看法,从点到面地对杨玉环这个女性形象进行完整的梳理与理解。
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在不同历史的时期、不同的作者笔下有不一样的呈现,从最初的唐诗中对两人爱情的批判态度,到后来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朴的《梧桐雨》以及洪昇的《长生殿》,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展现了对这两位历史人物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但无论是歌颂还是贬斥其人物形象,这些作品对人物的评价都是建立在当时的文化历史发展之上的。
这些作品对人物形象的评价不仅仅是作者自己的看法,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讲,代表了一个社会对其的看法。
陈凯歌导演的影片《妖猫传》更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对李杨之间的爱情进行了全新的解读,赋予了其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反思,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想象,让人们又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历史故事以及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
一、美丽痴情的妃子形象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唐代社会比较全面地描写杨玉环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
它代表了唐代后人看待这份爱情的态度。
在对爱情的描写上,其也不同于前人的完全批判的态度,这是一部极具特色的作品。
在《长恨歌》中,白居易在杨玉环身上赋予浪漫的悲剧色彩。
白居易描绘出了一个凄美、浪漫的爱情悲剧,写出了杨玉环、李隆基情感的曲折,写尽了天上人间、生离死别的真情百态。
首先在对杨玉环身世的描写上,白居易对杨玉环的身世描写只有寥寥两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试论杨贵妃在唐诗中的多重形象
试论杨贵妃在唐诗中的多重形象杨贵妃是唐代文化的重要符号,其在唐诗中的多重形象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化。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性形象,是一个爱情的代表,是一个富贵和荣耀的象征,也是一个悲剧的英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唐代诗歌中杨贵妃的多重形象。
首先,杨贵妃在唐代诗歌中的形象是美丽的。
许多诗歌描述她的容貌,其中最经典的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玉颜倚楼,飞燕走隙”,其表现出了她美丽的面容和身姿。
这样的描述体现了唐代人对于美丽女性的审美观念,同时也展现了杨贵妃独特的魅力。
另外,杨贵妃的美丽也被视为她身份的象征,表现了她作为宫廷女性的高贵和尊贵。
其次,杨贵妃在唐代诗歌中还被赋予了爱情的象征。
不可否认,历史上的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感情故事是唐代诗人描述的热门题材。
在许多诗歌中,杨贵妃被描绘为一个美丽和纯洁的女性,深深地吸引着唐玄宗的心。
例如杜牧在《赤壁怀古》中写道:“瑶台月下迎帝子,风景不与人间同”。
这里的“帝子”指的就是唐玄宗,他为杨贵妃的美丽所倾倒。
杨贵妃在这些诗歌中成为一个代表爱情的形象,唤起了人们对于美好、浪漫和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杨贵妃在唐代诗歌中也成为了富贵和荣耀的象征。
作为唐代最著名的后宫美女之一,杨贵妃在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也非常高。
她的身份和地位吸引了许多唐代诗人的关注和描写,表现了她的富贵、尊贵和荣耀。
例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到:“冯唐易老惠难全,钓樵叟晚凿篱根,仙翁抚我诗细听,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侍女扶行垂极星,眼妆一半入江水,钗横八度招灾星。
”这里的“仙翁”指的就是杨贵妃,她倾听白居易的诗歌,展现了她和唐代皇帝一样的富贵和荣耀。
无辜的“妖姬”——浅论中国传统戏剧中杨贵妃形象的演变
乞 巧 也 是 为 安 所 设 , 巧 言 令 色讨 了 玄 宗 欢 心 。 这 样 的 杨 贵 妃 , 作 者 批 判 却 是 的对 象。 在 马 嵬兵 谏一 节 , 借玄 宗之 口为其开脱 :他又 无罪 过 , 贤达 。 但 却 “ 颇 须 不 似 周 褒 姒 举 火 取 笑 , 妲 己 敲 胫 觑 人 。 又 说 :他 是 朵 娇 滴 滴 海 棠 花 , 纣 ” “ 怎 做 得 闹荒 荒 亡 国 祸 根 芽 ? 又 借 高 力 士 表 示 : 贵 妃 诚 无 罪 , 将 士 已杀 国 忠 , ” “ 然 贵妃在 陛下 左右 , 岂敢 自安 。 “ 了 国 忠 , 连 贵 妃 。 明 确 表 示 , 安 史 之 乱 ”杀 祸 ” 在
以后 , 休 教 死 骨 头 上 揣 与 我 个 罪 名 儿 f” 却
事 实上 , 种 对杨贵 妃评 价 的矛盾 性 贯穿于 她 身后 的整 个封建 社 会 , 这 远
在 白朴 之 前 的 文 人 就 纠 缠 在 这 矛 盾 中 。 甫 之 < 人 行 》 描 绘 杨 氏 一 门 因杨 杜 丽 , 贵 妃 得 宠 而 奢 糜 的 景 象 : 有 《自 京 赴 奉 先 县 咏 怀 五 百 字 》 对 杨 氏 一 门 受 又 ,
一
军 - 蓑犁望 鬃磐 菀
姜 斯 轶
别 选取 了不 同的角度 , 杨 或贬 斥 、 同情 , 她 的形 象充 满争议 。 对 或 让 即便 是 < 恨 歌 传 > 对 杨 贵 妃 的 态 度 也 是 矛 盾 的 。 长 恨 歌 > 未 对 杨 贵 长 , 《 并 妃 做 直 接 评 论 , 其 对 杨 美 貌 的 描 写 , 及 对 李 杨 坚 贞 爱 情 的 叙 述 , 对 杨 但 以 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贵妃形象流变研究
杨贵妃,中国历史上一位富有争议的女性。
她的偶像化过程与中国古代其他历史人物偶像化、神化、仙化的过程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异之处。
以传统演艺为考察重点,从几个层面的分析即可透视出杨贵妃形象流变的过程。
首先,精英主流文化层,特别是史官、文人对杨贵妃的评价、吟咏,使杨贵妃以不同的形象深入到民间,并在传统演艺作品中得到展现。
其次,传统演艺中李隆基、杨贵妃仙化的形象,与李隆基以及整个明皇时代对道教的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
杨贵妃因为唐玄宗的关系热衷道教活动,也有意抬高道士的地位,后来的文艺作品中尊她为“太真妃子”便与此有关,她因此也逐渐被视为道教仙真。
再次,李、杨之间的帝妃之恋能够为普通民众所传唱,杨贵妃能成为群体公认的“有名的形象和典型”,这背后其实有着大众所能接受的民俗元素。
笔者从深层民俗文化来考察杨贵妃偶像化现象,发现杨贵妃在民间是被视为“性及生殖崇拜”之偶像的。
此外,从中国戏剧发生于古代民间祭祀礼仪的观点出发来考察杨妃戏,发现有关杨贵妃的戏剧是属于冤鬼镇魂剧一类,杨贵妃是作为“冤鬼”“孤魂”在民间祭祀礼仪上得到祭祀的。
通过对杨贵妃形象演变的分析,可以知道历史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是各种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偶像化过程的特点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