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课件 海底探测技术 第二章

合集下载

海底探测

海底探测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 7月1日,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的“蛟龙号”载 人潜水器从江苏江阴起程。未来47天,它将驶向东北太平 洋,进行5000米级海试。这次海试行程约1万公里,船舶单 程航行时间将长达47天。 • 据介绍,相比去年的3000米级海试,今年5000米海试 任务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试验海区距离中国大陆约1万公 里,船舶单程航行时间将达到半个月;其次,海区试验环境 复杂多变,净海措施难以实施;第三,5000米的下潜目标 是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纪录。这些都将是对我国深 海载人海试队伍的新考验。“蛟龙号”不断创造新的纪录, 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深度 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5、深海油气 海底油气藏是最重要的传统海洋矿产资源。随着需求量的急剧增长,能源危机越演越 烈,使得人类的探索目光投向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的海底油气资源。目前海底石油储量占 全球总量的45%,天然气占50%。海上石油总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3。而且随着海底 石油开发的水深和井深越来越大,这个比例还会上升。 6、21世纪新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是在地下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最佳温度为0~10℃、压力大于100个 大气压。它生成于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内,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藏的周围。“可燃冰” 不仅可燃,而且具有极高的热值。全球“可燃冰”的蕴藏量极为可观。据测算,在全球有 机碳总含量中,“可燃冰”竟超过50%,总储量达10万亿吨,竟是全球煤、石油和天然气 总和的2~3倍。“可燃冰”有如此惊人的蕴藏量,给人类带来了莫大的希望 。
பைடு நூலகம்
据介绍,“黑烟囱”其实是大 陆板块与海洋板块之间的火山 口,位于海底热液区,状如烟 囱,富含各种稀有金属,是各 国都很关注的矿产资源。 这种黑色的物质几乎包含了工 业社会需要的各种资源,电子 工业需要的铜,钢厂需要的镍 和锌,制造纯平显示器需要的 铟,甚至还有贵重金属黄金, 都可以在“黑烟囱”中找到。 “黑烟囱”周围还会形成一个 特殊的生态系统,一个不靠阳 光、不靠光合作用的“黑暗生 物群”,这些生物对未来生物 医药的发展大有裨益。

海洋技术教育版PPT课件

海洋技术教育版PPT课件

据报道,全世界总共有科学考察船2000多艘,其中美 国500多艘,原苏联400多艘,日本380多艘。
7
海 洋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最近宣布,他们研制的无人
探 驾驶深海巡航探测器“浦岛”号,在3000米深的海
测 洋中行驶了3518米,创造了世界纪录。“浦岛”号
技 全长9.7米、宽1.3米、高1.5米、重7.5吨,水中行驶 术 速度为4节,巡航速度为3节,最大潜水深度是3500
阳光,就会形成一个产量倍增的新的人工生态系统。温差可
以用来发电或直接用于农业生产。这项工作将引发一场海水
养殖的革命,称为“蓝色革命”。
海水农业
指直接用海水灌溉农作物,开发沿岸带的盐碱地、沙漠和 荒地。即要迫使陆地植物“下海”,这是与以淡水和土壤为 基础的陆地农业的根本区别。目前已经获得了可以用海水灌 溉的小麦、大麦和西红柿等。




构成海洋生物量的金字塔
海洋食物链示意图
22
海 未来海洋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洋 资 源 开 发
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
通过人为干涉,改造海洋环境,以创造经济生物生长发育 所需的良好环境条件,同时也对生物本身进行必要的改造, 以提高它们的质量和产量。
技 蓝色革命计划
术 着眼于大洋深处海水的利用。将深层水抽上来,遇到充足的
海浪高度: 即主动微波遥感(雷达成像系统)
利用海面“粗糙度”不同的原理来进行分析处理
卫星上向海面发出雷达波:
无浪平静海面(光滑面): 雷达波发生镜反射,雷达接收 不到回波。
海面有波浪(“粗糙”面): 雷达波向各个方向散射,发 生漫反射,雷达收到一部分回波。电脑算出海面的
“粗糙”度,从而得知海浪的高度。

中国海洋大学资料课件仪分pdf课件第2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

中国海洋大学资料课件仪分pdf课件第2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
电磁辐射的能量不是均匀连续分布在它传播的空间,而是集中 在辐射产生的微粒上。电磁辐射不仅具有广泛的波长(频率)分 布,而且由于波长和频率的不同而具有能量。
通常用eV表示电磁辐射的能量,1eV表示一个电子通过1V电压
降时所具有的能量(1.6022 10-19 J)。能量与波长(频率)的关 系为: 普朗克(Planch)公式
作用对象 原子核 原子内层 电子 分子外层 电子 气态原子 外层电子 分子振动 未成对电 子 原子核磁 量子
6 × 1014~ 2 2.5 × 106~ 莫斯鲍尔光谱法 ×1012 8.3×103 3 × 1014~ 1 . 2 × 106 ~ X 射线吸收法 3×1010 1.2×102 X 射线荧光法 3 × 1010 ~ 125~3.1 7.5×108 7.5 × 108 ~ 3.1~1.7 4×10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荧光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
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
波的振动传播方式以及反射、折射、衍射、散射、干涉、 偏振等现象表现了电磁辐射具有波的性质,因此可以用波参 数来描述。
周期 T: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通过空间某一固定点所需要
的时间间隔称为波的周期,单位:s(秒)
频率 ν :单位时间内通过传播方向上某一点的波峰或波谷
的数目,即单位时间内电磁场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 Hz,即s-1 ν = 1/T
X-射线吸收光谱法: X-射线/放射源原子内层电子(n>10) X -射线吸收 X-荧光光谱法: X-射线原子内层电子 特征X -射线发射 原子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 分子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荧光/磷光光谱、化学发光
6、以电磁辐射为基础的常用光谱方法

海底探测技术教学大纲-曹立华

海底探测技术教学大纲-曹立华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海底探测技术是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产品,实现海底信息获取的技术方法。

该课程的讲授,可有效提高学生海洋调查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

课程系统介绍了海底探测设备的工作原理、作业程序和工作方法。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海底探测原理、海洋声学探测解译方法、探测解译范例剖析及方案设计3个组成部分。

该课程的教学,为学生以后的教学实习和科研工作做好了探测方面的知识贮备。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获取海底信息的方法为主线,结合海洋地质知识,通过实际数据资料的处理与分析,以及作业方案的讨论与编制,使同学们将掌握的地质理论知识与探测方法联系起来,具备了其他实习和科研工作所需的探测方面的先期知识,再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的实际动手训练,可实现海底探测技术方法从理论到实际动手作业完整链条的教学训练。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海洋地质学、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后置课程:海洋地质调查与资料处理技术、海洋测绘与3S技术综合实习、多波束- 5 -处理软件实习、浅剖处理实习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洋调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初步掌握海洋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掌握海洋声学调查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原则,培养学生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实际动手工作能力,满足后续教学和科研实习对学生探测方面的知识需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具备如下能力:(1)、了解海底探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动态;(2)、掌握海底探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提高海洋地质调查实际工作能力(3)、了解海底声学调查现场作业方法和工作程序,提高野外科考控制能力;(4)、初步掌握海底声学探测资料的处理和解译,提高地质考察科研和分析能力;(5)、初步掌握海洋地质调查和工程勘察技术方案的制定原则,提高解决海洋地质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海底探测技术课程计是一门涉及到测绘学、地质学、地理学、海洋学和地震设备的多学科综合性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结构和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合理的工作预算,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海底探测技术

2.海底探测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海底探测技术是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产品获取海底信息的技术方法。

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获取海底信息的技术途径,提高学生的海洋调查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该课程讲述海底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介绍海底取样技术、海底原位测试技术、海底实时监测技术和海底探测技术,重点讲解海底声学探测技术方法。

其内容主要有:海底声学探测原理、海底声学探测设备组成、水深测量、地貌探查和浅地层调查的海上调查工作程序及探测资料的解译方法、探测范例剖析及调查方案设计等。

该课程的教学,为学生以后的教学实习和科研工作做好海底探测知识贮备。

Seabed prospecting technology focuses on obtaining seabed information relying on modern technological techniques. This course aims to teaching modern technical methods to obtaining seabed information, and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of submarine investigation. The course describes the purpose and methods of seabed survey, including seabed sampling technology, in-situ testing technology, real-time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seabed detection technology.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this course is that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seabed acoustic detection techniques and methods in seabed exploration. The- 1 -main contents of which are as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seabed acoustic detection techniques; the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seabed acoustic detection equipment; the working procedures of bathymetric survey, geomorphic exploration, sub-bottom stratum survey; the interpretation method of seabed exploration data and the design of survey schemes. This course is helpful for the students' practical techniques of seabed prospecting as well as scientific research.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获取海底信息的方法为主线,结合海洋地质知识,通过实际数据资料的处理与分析,以及作业方案的讨论与编制,使同学们将掌握的地质理论知识与调查方法联系起来,具备了其他实习和科研工作所需的海底调查方面的先期知识,再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的实际动手训练,可实现海底调查技术方法从理论到实际动手作业完整链条的教学训练。

海洋调查与监测2课件

海洋调查与监测2课件

2024/7/29
25
对于大洋,因其温度分布均匀,变化缓慢, 观测准确度要求较高,即±0.02℃;
对于一般水文要素分布变化剧烈的海区,水 温观测准确度为±0.1℃。
对于那些有特殊要求,如水团界面和跃层的 微细结构调查,以及海洋与大气小尺度能量交 换的研究等,应根据各自的要求确定水温观测 准确度,二级为±0.05℃,三级为±0.2℃。
用倾角器测出倾角之后,仪器沉放的实际深度 可按下式计算:
Z=Lcosa-h 式中:L是经计算器差校正后的钢丝绳放的实际 长度;a是倾角;h是计数器滑轮到海面的高度。
实际工作中常把上式变成改正式:
△Z=L-(Z+h)=L(1-cosa)
2024/7/29
20
回声测深仪测深
2024/7/29
21
深海调查深度订正方法的比较
30
一、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无机营养盐,各形 态溶解有机碳、氮及溶解有机磷进行了测定。
二、通过对赤潮海水进行的的营养盐加富培养 实验,考察了在藻类生长消亡过程中各无机营养 盐、各形态溶解有机碳、氮等营养物质。
三、通过对中国对虾培养系统进行了现场昼夜 连续观测,测定了无机营养盐、各形态溶解有机 碳、氮、磷等营养物质。
按提供资料的特点,可以分为三种: 点式的;线式的;面式的。
2024/7/29
3
南森采水器
采集预定深度的水 样和固定颠倒温度表 的器具,又称颠倒采 水器、南森瓶。
“采水器上端脱开
绳子倒转180°,这
时采水器的重力使两
端的活门同时关闭”。
2024/7/29
4
平台
平台是观测仪器的载体和支撑,也是海 洋调查工作的基础,在海洋调查系统中平台 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完整word版海底探测技术

完整word版海底探测技术

单波束(海底识别海底反射波强度,反射波振幅大小,振幅检测)1.定义:一次发射只能获得1个水底水深数据的回声测量设备。

单波束:震源和接收(测深仪换能器)、记录仪(包括数字记录和模拟记录)2.测量时水深(H)=h+h(吃水)——换能器入水深度1吃水3. )静吃水(1 )动吃水:真正对测深产生影响的吃水。

其值随船相对水体运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2 潮位改正校准后实测水深数据+4. 2)波浪校准:相当于静校正的地形(1)吃水校准:相当于静校正的炮点深度;(4)坡度修正)声速校准:H=H-h=(b/a-1)h+(1-b/a)c;((3 实时潮位修正)潮位观测(1+ 水深测量的工作程序5. )测深仪器的安装:要求是使动吃水与静吃水的数值基本吻合。

(1 ①观察不同船速下测量船不同位置吃水变化;②在变化最小处安装测声仪换能器。

2()测深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1)测线布设的依据:①垂直于水深等深线:垂直岸线,常理上,距海岸越远水深越大②垂直于构造线走向:板块构造形成的地质体基本平行海岸分布垂直控制地形地貌地质体走向布设测线(可控制地形的连续变化)③设计多条相互平行的、等间距测线时,测线间隔是图上1cm的实际距离④测线的名字应包括任务代号—测区—航次号—测线组名—测线名⑤检查测线:检查测线的方向垂直于主测线方向,检查测线的总长度是主测线总长度的5~10%。

⑥测深精度:主测线与检测线间的测深之差。

在同一套工作系统下,30m以浅测深误差小于0.3m;30m以深测深误差小于水深的1%。

在另一套工作系统下(不同的人员、设备),测量误差可以为其两倍。

统计所有的交叉点水深差值,超限的点数小于15%,测绘合格⑦偏航距:最大偏航距离不能大于图上的2mm。

当比例尺允许的偏航距大于20m时,规定为20m以内!2)位置确定:经纬度或平面坐标3)验潮站布设的原则:近岸水深测量(距岸20km以内),验潮站布设的密度应能控制全测区的潮汐变化。

相邻验潮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1、最大潮高差不大于1m;2、最大潮时差不大于2h;3、潮汐性质基本相同。

海洋技术The sea technologyPPT教学课件

海洋技术The sea technology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9
反渗透法又叫超过滤法。
它是使用一种只允许溶剂透过、不许溶质透过 的半透膜,将海水和淡水分隔开。反渗透法的 显著优点是节能,能耗仅为电渗析法的一半, 蒸馏法的四十分之一。
3.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开发方式和技术
现在海洋石油开发上多数国家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油 气与锰结核开发)
2020/12/10
2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陆地资 源的日趋枯竭,海洋资源的开发已成为世界各 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2020/12/10
3
崛起的海洋技术
海洋技术是一种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技术体 系。
从当代海洋技术的发展来看,当前主要集中在海 洋探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两部分。
海洋探测技术 :海洋探测技术包括海面、海底探 测技术,其目的是探明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为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4.海洋空间的开发 :包括海上、海中和海底。
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和生活、通信和电力输 送、储藏及倾废和海底军事基地、文化娱乐等各方面。 例:海上城市-是指在海上建立的居住区,具有现代化 城市功能和新的交通体系。目前,建造海上城市的方法 有“浮动法”、“搭建柱子城法”和“移山填海法“等 数种。
2020/12/10
5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技术,主要包括海水淡 化技术和各种化学元素提取工艺
——海洋能源开发技术,主要包括潮汐能、波 浪能等自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技术。
人类社会已面临着人口爆炸、粮食不足、资源 枯竭、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解决这 些问题,现在许多国家已把目光投向海洋这一 “大自然的最后一份遗产”上
海洋技术The sea technology
目的要求

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ppt课件

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ppt课件

精品课件
1.3 多波束测深技术在近海工程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in Offshore Engineering
(2)多波束测深技术在 考古调查中的应用
为了探测千岛湖水下古 城-狮城的确切位置、建 筑物现状以及地形地貌, 2002 年 7 月 利 用 Simrad EM3000 多 波 束 测 深 系 统 对 水下古城所在湖域进行了 为期一周的外业勘查,获 得了古城的三维影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古城墙、 街道和建筑物都有清晰的 显示,为古城的开发、研 究和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和数据。
精品课件
(海洋)地球物理
是利用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解 决地质问题的方法。
岩石物理性质差异包括密度差异、 磁性差异、声阻抗差异、电性差异和 放射性差异等。因此,地球物理方法 又可分为重力方法、磁力方法、地震 方法、电法和放射性方法等。
精品课件
1. 多波束测深技术
Multibeam Sounding
226500
227000
227500
海底沟谷
100000
100000
海底沙波
99500
99500
99000
99000
98500
98500
98000
F3断 裂 带
98000
225000
225500
226000
226500
227000
227500
精品课件
1.3 多波束测深技术在近海工程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in Offshore Engineering
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及其 在近海工程中的应用
Marine Geophysical Techniqu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Offshore Engineering

第二章 海洋地质调查方法 海洋地质学 教学课件

第二章 海洋地质调查方法 海洋地质学 教学课件
地震仪听水器多为反射法单道仪走航记录资料处理多道仪深拖仪海洋地磁测量航磁?海洋地磁测量?仪器磁力仪垂直磁力仪??按原理分机械磁力仪?????按方式分???船磁水平磁力仪梯度仪总场磁力仪饱和式磁力仪质子旋进磁力仪光泵磁力仪超导磁力仪航空磁力仪海洋磁力仪测井磁力仪海洋重力测量可在水面水下水层海底上空观测走航观测仪器重力仪相对重力仪测重力场强度增量绝对重力仪测重力场强度目的低成本普查了解区域地质背景确定精确勘探方向海底热流测量?无直接测量的仪器通过地温梯度和岩石的热导率计算热流值仪器海底热流计测地温梯度探针测岩石的热导率应用推测构造与岩浆活动第三节海底取样工具采样器取样管采样器拖网取样管压力式重力式活塞式震动式冲击式差压式旋转式喷射式
• 1:海洋地震勘探 震 源: 气枪,电火花. 地震仪:听水器,多为反射法
单道仪 多道仪 深拖仪 走航记录 资料处理
海洋地磁测量
• 海洋地磁测量 航磁 船磁
• 仪器磁力仪 垂直磁力仪

总场磁力仪
水平磁力仪 梯度仪
• 按原理分 机械磁力仪,,

饱和式磁力仪

质子旋进磁力仪

光泵磁力仪

超导磁力仪
• 按方式分 • 航空磁力仪
胜利作业3号海上平台
:“长旭”号海上升降施工平台的图片
江苏圆筒形海洋钻井平台船体
平台上面的飞机甲板
钻井平台模型
“希望1号”是一座直径为84米、高为67米的巨型浮式圆筒型海洋钻井平台。
半潜式钻井平台
电影“日本沉没”没,里面的钻井船是真是存在的,为“地球号”耗资180亿美元, 水深2000米,钻探7000米,我们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这么先进的东西啊,到时我们 南海的资源就可以大量的开发了
海洋石油卸油船

海洋地球物理与海底构造学 (24)

海洋地球物理与海底构造学 (24)

复杂周期振动的频谱:一个复杂的周期振动是由许多不同
频率的简谐振动合成的,可以利用傅立叶级数展开为许多 简谐振动,其数学表示为
g (t ) A0 A1 cos(0t 1 ) A2 cos(20t 2 ) An cos(n0t n )
式中各项为不同振幅、不同频率、不同相位的简谐振动。如
运动学——研究地震波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了解地震波对地下地质体的构造响应。
(2)地震波振动特征和传播过程的描述
当震源和传播介质一定时,振动位移u是时间和观测 位置x的函数,u=f(t,x).若固定一个变量来研究u随另一 个变量的变化关系,则分别为振动图和波剖面图。
振动图:显示某一观测点振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规律。可反映地震波振动的振幅、振动 周期、延续时间的特征。
1.概述
海洋地震勘探法是利用精密的地震仪,接受由炸药或非炸药震源 激发引起地壳弹性震动所产生的地震波,测定海底岩层的埋藏深
度和起伏形状,探测海底储油结构和分布情况,寻找油气田。
地震波通过海上人工震源装置连续发射,地震波入
射到海底地层之后,遇到不同的地质界面就会产生反射
波或转换波信号,反射波或转换波信号由检波器接收,
某临界角i时,可使透射角等于900,此时透射波以V2速度沿界面滑行。根据 斯奈尔定律,可求得临界角i为
V1 sin i V2
折射波 的形成 与传播 示意图
(4)地震波的频谱和振幅 振幅谱A(f)和相位谱(f):地震波随传播距离的
增加和深度的加大,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高频成分
逐渐被吸收,使视周期变大,延续时间增长。研究振 幅和相位随频率的变化规律,叫频谱分析,前者称为 振幅谱,后者称为相位谱。
波剖面图:描述某一时刻不同观测点振动位移随 距离变化规律。反映质点振动波长、 该时刻起振点(波前)及停振点(波 尾)的特征。

海洋调查和探测技术

海洋调查和探测技术
及海况的资料,人们又把它叫做海上自传统技术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海洋监测新技术。
• 海洋浮标是一种现代化的海洋观测设施。它具有全天候、全 天时稳定可靠的收集海洋环境资料的能力,并能实现数据的 自动采集、自动标示和自动发送。海洋浮标与卫星、飞机、 调查船、潜水器及声波探测设备一起,组成了现代海洋环境 主体监测系统,为探测海洋的奥秘,立下了不朽功勋。
第二节 海洋浮标 ocean buoy
海洋浮标为一类载有探测用的各类传感器的海上平台,是现 代化海洋立体监测系统中的重要技术。它犹如一个海上自动 水文气象站,可以在广阔的海洋上进行定点(或飘流)的长 期连续观测,不管是在风平浪静之日,还是在狂风暴雨之时, 都能监视着海上风云的变幻,为海洋环境预报、航海运输、 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洋开发,提供实时的海洋信息,费用 也比船舶低,特别是能收集到调查船难以收集到的恶劣天气
• 海洋浮标,一般分为水上和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装有多种 气象要素传感器,分别测量风速、风向、气温、气压和温度 等气象要素;水下部分有多种水文要素传感器,分别测量波 浪、海流、潮位、海温和盐度等海洋水文要素。
• 各种传感器将采集到的信号,通过仪器自动处理,由发射 机定时发出。地面接收站将收到的信号经过处理后,就得 到了人们所需要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掌握,会给人 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知道了海流流向,航 海时便尽可能顺流而行;知道了风暴区域,航海时则可避 开绕行;知道了潮位的异
海洋调查发展过程
生物调查 1872
海水理化、地质地貌 1925
专业调查和特种调查 1950
现代化调查船 1962
极地海洋调查船
20世纪90年代
(雪龙号)
一、海洋调查船的主要特点
(1)装备专用仪器,研究实验室等; (2)船体坚固,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浪性; (3)具有良好的操纵性; (4)有准确可靠的导航定位系统; (5)具有充足完备的供电能力。

第一章 海洋调查和探测技术(part2).

第一章  海洋调查和探测技术(part2).

(二)侧扫声纳
• 又称“旁视声纳”或“海底地貌仪” • 侧扫声纳的水平波束角极窄 , 般只 有 1.5°-2.5°, 垂直波束角为 10° - 30° • 组成:拖曳体 、拖缆、绞车收放装 置、发 射接收系统及终端记录装 置组成。
侧扫声纳拖曳体
侧扫声纳示意图
• 发射机与换能器基阵相对应,分左右两个 发射机,统一于主控同步触发脉冲,产生 的振荡脉冲分别送入左右换能器阵列,转 换成声波脉冲向两侧海底辐射 。 • 为补偿回波随时间(距离)增大引起的声 波衰减,接收机设有时间增益控制,放大 倍数随着声波传播时间变化。
• 拖鱼上的两个换能器, 在与船迹垂直方向上 分别发射一个扇形声 波束,在水平面中波束 宽度一般是1° -2 °, 在垂直面内一般为 20 °-30°, 并且相对水 平面倾斜 10 °
• 侧扫声呐换能器收到海底 各点回波的时间有先后之 分,故记录器在将一次声 波脉冲发射过程中的各点 回波记录时,是按先后次 序依次记录在一条横线上 的。 • 如图所示,0 为零位线,M 为海面线, 它是从海面M 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记录 线,OM为换能器吃水深度; A为海底回波信号记录 线,OA(Hf)为换能器至海 底的深度;c为礁顶。
• 颠倒温度计测温记录的整理 • (1) 利用颠倒温度计测标准层水温时, 温度 计读数须作器差订正。 • 闭端温度计还原订正值
• T--经器差订正后的主温表读数;t 经器差订正后的 補温温表读数 , Vo --闭端颠倒温度计的主温表自 接受泡至刻度0℃处的水银容积 , 以温度度数表示。
• (2) 开端颠倒温度计还原订正值 K'
d海底地貌的起伏、海底底 质的性质等有关外,还与传播路径的远近有关。 • 海底有一障碍物 (如暗礁、沉船等):从a至b 这一段海底基本是平坦的,由于接收机时间增益控 制电路的补偿作用,α至b线的黑度是均匀的。而 隆起物正面b至c一段海底,由于声波的掠射角增大, 反向散射回波强,记录bc段的黑度就加深了。过了 C点以后,由于Oc和Od的斜距有一个突变,因而就有 一段时间内没有回波信号, 直到d点为止,cd 段在 记录纸上就没有记录。再向前,de 段又是平坦海 底。回波记录与 ab 段又一样。

海洋地球物理探测2—地球物理方法的物质基础2

海洋地球物理探测2—地球物理方法的物质基础2
描述速度与孔隙度关系的时间平均方程(1956年威利):
1 1
V

Vm
V1
孔隙度 岩石的速度 岩石骨架速度 孔隙介质速度
速度(m/s)
7000 6000 5000
Vm=5950m/s Vm=7050m/s V1=1500m/s
氧化硅 石灰岩 水
4000
3000
2000
100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根据弹性力学的理论,任何复杂的形变均可分为体积形变与 形状形变两种简单的形变类型。
立方体单元受力后的形变
K P V V
F / S ( F / S )
l l

体变模量(压缩模量)K:发生体积形变时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切变模量(刚性模量) :发生形状形变时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④拉梅系数
单发双收声系统示意图
AB BC CE
t1
V1
V2
V1
AB BCD DF
t2 V1 V2
V1
CD t t2 t1 V2
单位是:m / s
层速度(若两个接收器之间距离为1m):
V 1 t 106(m / s)
平均速度(若两个接收器之间距离为1m):
H
TH 0 t(H )dH
2、野外测定层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方法
1 地震速度测井
在深井完钻后,利用测井绞车及 仪器将耐高温高压且绝缘程度很好的 测井检波器沉放于井中。
在靠近井口的地表激发,每激发 一次,地震检波器向上提拉一次,提 拉的距离一般是几米或几十米。
地面上利用地震记录仪器记录每 次激发相应检波点所观测到的直达波, 读取波的初至时间及观测深度。

海底探测技术

海底探测技术

单波束(海底识别海底反射波强度,反射波振幅大小,振幅检测)1.定义:一次发射只能获得1个水底水深数据的回声测量设备。

单波束:震源和接收(测深仪换能器)、记录仪(包括数字记录和模拟记录)2.测量时水深(H)=h+h1(吃水)——换能器入水深度3.吃水(1)静吃水(2)动吃水:真正对测深产生影响的吃水。

其值随船相对水体运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4.校准后实测水深数据+潮位改正(1)吃水校准:相当于静校正的炮点深度;(2)波浪校准:相当于静校正的地形(3)声速校准:H=H-h=(b/a-1)h+(1-b/a)c;(4)坡度修正(1)潮位观测+实时潮位修正5.水深测量的工作程序(1)测深仪器的安装:要求是使动吃水与静吃水的数值基本吻合。

①观察不同船速下测量船不同位置吃水变化;②在变化最小处安装测声仪换能器。

(2)测深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1)测线布设的依据:①垂直于水深等深线:垂直岸线,常理上,距海岸越远水深越大②垂直于构造线走向:板块构造形成的地质体基本平行海岸分布垂直控制地形地貌地质体走向布设测线(可控制地形的连续变化)③设计多条相互平行的、等间距测线时,测线间隔是图上1cm的实际距离④测线的名字应包括任务代号—测区—航次号—测线组名—测线名⑤检查测线:检查测线的方向垂直于主测线方向,检查测线的总长度是主测线总长度的5~10%。

⑥测深精度:主测线与检测线间的测深之差。

在同一套工作系统下,30m以浅测深误差小于0.3m;30m以深测深误差小于水深的1%。

在另一套工作系统下(不同的人员、设备),测量误差可以为其两倍。

统计所有的交叉点水深差值,超限的点数小于15%,测绘合格⑦偏航距:最大偏航距离不能大于图上的2mm。

当比例尺允许的偏航距大于20m时,规定为20m以内!2)位置确定:经纬度或平面坐标3)验潮站布设的原则:近岸水深测量(距岸20km以内),验潮站布设的密度应能控制全测区的潮汐变化。

相邻验潮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1、最大潮高差不大于1m;2、最大潮时差不大于2h;3、潮汐性质基本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椭球的北极,X轴
指向起始子午面与赤道 的交点,Y轴位于赤道
面上,且按右手系与X
轴呈90°夹角。某点在 空间中的坐标可用该点
• 作用距离:300km • 定位精度:1-5m • 工作频率:283.5• •
325.0kHz 覆盖范围:我国大陆 沿岸海域 播发数据:RTCM SC104 使用方式:免费使用

广域差分GPS技术实例:导航信标台
• • • • • • • •
作用距离:全球 参 考 站:80 通讯方式:海事卫星(4) 播发信息:RTCM SC104 Ver 2.1 用 户:单频GPS 定位精度:1-5m 信号使用:有偿使用 应用范围:海洋工程测量 、农业精耕细作等
定位卫星
2、DGPS技术
实时差分 原理:
实时差分GPS技术
产生的定位误差基本一样
改正值
修正
在测区附近已知位置点设建
需测坐标点设立GPS接收 机和无线电接收机
精 度 更 高 的 位 置 信 息
立无线电台和GPS接收机
• 单基站技术—如沿海信标岸台或自设基站。
提供米级定位精度,费用低廉。主要用于近海海 洋工程,海底管道路由调查和光缆调查,海洋资 源调查,海洋划界等,
海底探测技术
曹立华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定位导航技术
声波探测的基本原理
声学海底探测设备的组成及分类 单波束测深设备的组成及工作程序 侧扫声呐工作原理及探测资料分析
第七章 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数据处理分析 第八章 浅地层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资料分析 第九章 综合探测的实施原则及水下声学定位系统 第十章 探测实例分析
• RTK技术—厘米级定位精度,设备费用高。主
要用于控制测量、精密海洋工程测量、滩涂测量 、RTK验潮、管线维护、海岸侵蚀研究等。
• WADGPS—广域差分GPS技术(Fugro、C&C、
Thales)。亚米级精度,信号需付费使用,主要 用于大洋调查(多波束、水下定位)等。
单基站技术实例:导航信标台
G:
在接收机的跟踪状态下,经过数据解调 影响GPS定位精度的主要原因 后,读取本地参考时钟 t1和卫星时钟的 GPS卫星向用户发送用于导航定位的调制波,它 1、大气层(电离层和对流层对GPS信号的延迟) d=tc。 含有:载波( L1和L2)、测距码( C/A码和P码)和 读数 t2 的差,即为卫星信号从卫星到用 2、多径效应(经过其他表面反射到接收机天线中的GPS信号) 数据码(导航电文)。用户接收机接受 4个以上卫星 户的传播时间 t。 3、当前可见 GPS卫星数量
(1)全能性:能在空中、海洋、陆地等全球 范围内进行导航、授时和定位及测速。
(2)全球性:在全球的任何地点都可进行定位。 (3)全天候:白天黑夜都可以定位。
组成
GPS卫星 (空间部分)
24颗卫星
GPS定位系统
地面监控系统 (地面监控部分)
1个主控站 3个注入站 5个监测站
GPS接收机
(用户部分)
各型GPS
空基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二、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
• 美国GPS
• 前苏联GLONASS
上世纪80-90年代建成
• 欧洲ENSS(伽利略计划)
• 中国北斗2代导航系统
尚在设计建设阶段
1、GPS系统
全称是“卫星授时与测距导航系统”(Navigation by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NAVSTAR GPS),简称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系统具有比它之前的其它导航系统优越的特点:
导航:
指明前进方向并到达目的地
一、导航定位技术的沿革
罗盘
只能指示方向 确定位置(定位)
多个位置点的有序连线指明运动方向——导航 最原始的导航定位系统
六分仪

图板
1、角度定位导航方法
a
我的位置
2、距离定位导航技术
平面定位需3个参考点,立体空间需4个参考点
距每颗卫星的距离——伪距 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如罗兰C (Loran C) 罗兰C的地面发射系统是由至少3个发射台组成的台链,彼此精确同 步。用户接收来自2个台的信号时,只要测出它们到达的时间差,便知 道自己处于一条以这两个台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同时又测出另外两个台 信号的时间差,便又得知处于另一条双曲线上;用户必然处于这两条双 曲线的交点上,从而可确定出用户的位置,通过软件可实现导航作用。
所发信号就可确定接收机天线所在的位置。 4、当前可见 GPS卫星的几何分布
5、GPS卫星钟差
6、GPS卫星轨道差
定位精度:
DGPS技术
伪距d=tc
不能满足测量要求!!
7、人为干扰,例如SA政策、微波发射装置等 C/A码伪距,精度约为20米左右(民用) 8、遮蔽物下(建筑物里,车辆里,隔热纸,金属成份遮蔽) P码伪距,精度约为2米左右(军用) 9、液体(如:手)
海底管线
CEP
第二节、坐标与投影
一、坐标系的种类及建立方式
二、投影的方式及表达
三、常用的投影方式介绍
一、坐标系的种类及建立方式
1、坐标系的种类 空间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大地坐标系 平面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
地 理 坐 标 系
2、各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1)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 的坐标系原点位于参考 椭球的中心,Z轴指向
接收机
24颗卫星
发射时间:1989~1994 发射地点:佛罗里达州肯尼迪空 间中心的卡纳维尔角基地 发射工具:采用Delta火箭 卫星数量:共有21+3颗卫星 星 座:卫星分布在六个轨道 平面内 长 半 轴:26609km 偏 心 率:0.01 卫星轨道面相对地球赤道面的倾 角:55° 各卫星轨道面升交点赤经相差: 60° 在相邻轨道上卫星的升交距角相 差:30° 卫星高度:20200km 卫星运行周期:11小时58分钟
海底探测技术 位置概念
物质概念
怎么来的 · · · · · ·
在哪儿? 是什么?
如何形成的?
探测技术
海底探测技术
导航 定位技术 运动中的、有目的地的探测,又要求导航技术
第二章
定位导航技术
第一节
导航定位技术
一、导航定位技术的历史沿革
二、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一、导航定位技术的历史沿革
定位:
确定所在的地理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